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导读:本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摆出新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但这部分内容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材编排的初衷。一个单元教学下来,我觉得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

2.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拼组活动,教材只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教学中,可以组织丰

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2)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篇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这部分教材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准确描述数之间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比较,学会由观察情境图比较转化为数的比较。这部分教材在传统数学教科书里没有的,我们在教学时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一开始,我让学生同桌两人比高矮,让学生说说你比同桌怎么样,同桌比你怎么样?然后让一个学生和我比,学生觉得好奇,有趣,乐意表现自己,主动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在比高矮的基础上,利用书上红金鱼78、花金鱼15和黑金鱼10,比多少的有趣情境,唤醒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主动迁移,轻松自然地学习用“少一些,多一些”描述两数关系,同时学生还会在已有的知识上,由图意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使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经验得到了升华。接下来,我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体会少得多、多得多,然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比较。最后学习完新知识后,我让学生想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你所观察到的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时,学生兴趣盎然,话题一下子就像放水地闸门,滔滔不绝地说开了,他们说得那么地正确和有序,令我兴奋、惊奇。

对于课后练习,让学生完成做一做题时,很轻松地就完成了而且还说得很棒!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通过利用已学的知识说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还是比较活跃,掌握得比较好,个别学生还有待于课后辅导。

篇三: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这节课后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与生活又有本质的区别,数学是对生活现象的理性思考和提升。做老师的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这一点,并且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主要教学例8。例8有两个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有两种情况用到减法:一是求找回的钱就是用付出的钱减去花掉的钱,二是比较两种价钱贵和便宜也用减法。计算人民币减法也和加法一样先统一单位然后再计算。我本想例8无非就是把加法变成减法,学生应该也是迎刃而解。可是真正教学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高估了学生,自己又一次犯了自以为是的错。学生能理解找回多少钱,但不明白找回的钱就是花掉后还剩的钱。“找回”两个字和他们所学的加和减的含义好象脱节。可见我平时的教学不够灵活,在教学加减法的意义时,我应该给学生提前渗透花钱的时候,花掉就是去掉,找回就是还剩,求找回的钱就是用付出的钱减去花掉的钱。

在我教学例8的时,学生能够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要买一个皮球6元,付出1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学生几乎异口同声马上就能

说出是4元,但让他们用算式表达他们的思考过程,他们却只有少数能说出。这出乎我的意料。看来他们的生活经验远远高于他们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啊。于是我又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开始引导。如果你要买一根5角钱的雪糕,你给了售货员1元,他应该找你多少钱呢?他们说是5角。怎么列算式呢?他们意识到是用1元减去5角等于5角。我再次引导为什么用减法呢?因为这5角钱是买雪糕花掉的,而且是从1元里花掉的,花掉就是减去,要找的钱就是你自己还剩多少钱。当找回多少钱和还剩联系起来时,他们好象又有很多人理解了。到是计算方法上还比较顺利。

我现在想,应该可以把教学指导思想放开些,不要拘泥于例题。而是设计“购买游戏”,我当顾客,学生当售货员。当我把钱付给学生的时候,激发学生探求“找钱”的欲望,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要找的钱”要用我付给学生的钱减去物品的价钱,或者小组内活动,组长当售货员,同学们当顾客让每个学生参与计算“找钱”的过程,细化算理,巩固算法。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