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当代,洋溢生命气息
“非虚构写作”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如果以《人民文学》扬起“非虚构写作”旗帜为起点,“非虚构写作”已走过10年的文学历程。
无论概念界定、外延厘析,还是创作实践、批评研究,当下的“非虚构写作”都略显混乱。
那么,“非虚构”应如何“写作”?首先,应摆正“非虚构”与“写作”的主次关系。
“非虚构写作”鼓励作家深入现实,以亲历性、反思性与在场性姿态直视虚构文学面临的困境,打破传统文学秩序,使我们从个人到社会、从现实到历史、从微小到宏大等各种关切和经验在文学书写中得以呈现。
可见,文学书写是内核与目的,而“非虚构”仅是手段或路径。
其次,应凸显“写作”与虚构、想象间的应然关系。
“非虚构写作”在根底上仍体现为一种文学创作,无论其表现出怎样的具体现实的真实,这种真实都应是文学的真实。
而这恰是在立足于“非虚构”的现实事件基础上,并通过虚构、想象等艺术手法超越这种基础后呈现的。
即作为文学的“非虚构写作”与虚构、想象之间并不对立,而是共同创造出了丰富的文学世界。
“非虚构写作”在文学真实的呈现上不仅不反虚构,反而需借助虚构与想象来深化真实。
因为虚构是对真实生活的高度提炼,是艺术想象的产物。
想象是依凭记忆对大脑储存的材料进行加工而产生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只要不是漫无边际不合逻辑的杜撰、编造与无根无由不合情理的空想、幻想,其对文学真实的呈现都是有益和必要的。
虚构与想象可使现实的琐碎、芜杂精细化,条理化,抽象的情感、意志与体验形象化,具象化,从而渲染情感,强化主题,呈现文学的真实性。
遗憾的是,从“非虚构写作”的创作实践看,大多创作主体停留于记录者、观察者层面,使作品徘徊在“反”虚构层次。
因排斥虚构与想象而将其与“非虚构”对立,致使这些“非虚构”文本无法与新闻写作、口述实录和社会调查等类型的“非虚构写作”区别开来,虽说最大限度地呈现了真实,但却丧失了鲜活的艺术意蕴与美学张力。
最后,应厘清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逻辑关联。
“非虚构写作”追求的是艺术真实而非现实真实。
校园当是洋溢生命气息的地方
校园当是洋溢生命气息的地方作者:陈培根来源:《中国德育》2015年第13期《朱永新教育小语》中写道,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使人“文化”进而“人化”。
学校教育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开展生命教育,唤醒人的生命意识,让生命健康生存和发展。
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
”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以生命教育为主线,创新德育工作,让这座美丽的校园洋溢着浓郁的生命气息。
让学校文化更“有爱”一个校园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和精神就是一种文化。
学校结合江苏省生命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打造了富有生命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的建设,以弘扬捐资人郑兆财先生的爱国爱乡精神为主题,在校园内营造了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民防教育基地馆的建设,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自我防护技能;生命教育活动筹划室的设立,为开发、整合生命教育课程资源,推进生命教育课程纵向发展提供了保障;生命发展中心的先进设施,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高效开展,增强了师生追求健康人格的意识;生命体验馆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立足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安全体验和生命价值体验三方面,让体验者从观影、游戏及互动之中,体验不同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馆围绕“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态度”“生命的典范”和“生命的感悟”,引导师生思考“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的关系,多方位了解和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以达到“接纳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以及“欣赏生命”的生命教育目的。
这些场馆让学校拥有了特色鲜明的教学环境,形成了富有生命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增强了师生不断追求个体生命发展的意识。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教师能够尊重、理解、关爱、信任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了解、把握自己,懂得珍爱自己、珍爱他人、珍爱一切生命。
让活动载体更“传情”活动体验是生命教育的主要方式。
学校结合实际,积极拓展生命教育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的生命教育活动。
生命的意义在于传承生命的精神
生命的意义在于传承生命的精神生命的意义在于传承生命的精神生命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它的存在本身就具有无限的意义。
然而,生命的意义不仅限于个体的存在和生存,更重要的是生命的传承和传播。
人类作为生命的一种形式,生而为人,具有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使得我们能够超越个体的局限,将生命的精神传承下去。
生命的精神是人类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展所共享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它包括对人类尊严和价值的尊重,对博爱和仁爱的追求,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等。
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也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础。
生命的传承是从生命的起源开始的。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都通过生殖和繁衍的方式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这种传承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更是意义上的。
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是对生命的肯定和传承的延续。
我们作为生命的传承者,应当珍视和呵护每一个生命。
生命的传承还体现在文化和知识的传播上。
人类通过语言、文字、艺术等形式将自己的思想、智慧和经验传递给后代。
这种传承不仅使得每一代人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也使得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和繁荣。
正是因为有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承,我们才能够在认识世界、理解人性、解决问题等方面不断进步。
无论是科学家的发现、艺术家的创作还是哲学家的思考,都是生命精神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
生命的传承还表现在道德和价值观的传承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们是我们行为准则的根基。
然而,这些价值观和道德观不仅仅来源于个体的经验和选择,更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我们从小学习和接受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机构所传递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这使得我们能够与他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形成正向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道德和价值观的传承是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的稳定器和引擎。
生命的意义在于传承生命的精神,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意识到和承担的责任。
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生命,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和尊严。
无论是贫穷的人、残疾的人还是弱势群体,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5.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 净。——《鱼化石》。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 感情?
由艾青出生封建家庭以及这句“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 体会到,诗人表达了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对革命不惜奉献生 命的伟大思想感情。“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表达 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 伟大情怀。
(二)艾青的诗歌创作 1.早期自述性抒情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3年)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述性的抒情诗。 表面上看,这首诗的写作来自艾青童年生活和身陷牢狱的 双重激发,而实际上,是作者深切同情中国农民命运,并以民 族的忧患为己任的思想的必然趋归。
2.第一首长诗《向太阳》(1938年) 《向太阳》是艾青写的第一首长诗,是发表在1938年《七 月》第3集第2期,是我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杰作。这首诗充分表 现了诗人的高度热情和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信心。全诗贯穿 着一个总体的象征形象,那就是太阳——以太阳来象征中华民 族的觉醒和希望。
6.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具体的诗歌,说说土地 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 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例如《我爱这土地》等。“太阳” 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例 如《向太阳》和 《黎明的通知》等。
名著练习
1.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2.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浑浊的波涛,给广大 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的北方的, 贫穷与饥饿啊。选自艾青的《北方》。
2024年青年节思想汇报(5篇)
2024年青年节思想汇报(5篇)2024年青年节思想汇报(通用5篇)2024年青年节思想汇报篇1尊敬的党支部: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某年的风雨征程。
五四运动至今,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循火红足迹,经坎坷征程,一代代优秀青年紧跟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当我们戴着光芒四射的团徽,站在火红的团旗下,高唱我们自己的团歌,心中怎能不为之激动,怎能不为之骄傲,怎能不为之自豪!“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乡”这个坚定的信念在我们脑海中回荡!朋友们,还记得五年前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吗?几条破旧的马路,几座零落的楼房,这就可以概括我们章丘的全貌了。
再看看现在吧!十多条主干道纵横交错贯穿东西南北,从荷花公园到百脉泉广场,从眼明泉搭桥到明珠小区,到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透露着春的绿意,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上处处点缀着青年活跃的身影,是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保障着道路的畅通,保护着优美的环境,维护着社会的安定团结¨¨¨,在各行各业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带领青年们在我们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上勾画出最为亮丽的色彩!在“三个代表”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以德治市”的号召下,开展了“走白村、串千户、访民意、聚民心”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征文活动,使团的工作真正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谋青年之所求,切实把广大青年吸引到团的旗帜下,团结在党的周围!从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以服务祖国需要为乐的王杰,从自学成材的张海迪到科技创新的秦文贵,从11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位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他们在人民利益的大厦上添砖加瓦,他们以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为新时期广大青年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以德治市”树起了标杆!正是他们在党的旗帜的指引下,和千百条各战线上的青年模范一起,演绎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青春活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雄浑的青春赞歌!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共青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向科学技术进军!我市更是提出了建“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我市共青团把青年创新创效作为工作的总抓手,积极推行“青年创新创效意见卡”,争创“青年文明号”和争作“青年岗位能手”,号召全市广大青工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工艺、推广新技术、转化新成果“四个一”活动和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仪“五个小”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年群体性科技创新活动。
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模板
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论文摘要]生死观涉及人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关于其基本内容的问题,仍在探索之中。
当前,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文章以笔者对生死观和生命教育的理解为基础,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生死观的实际情况,将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内容概括为以生命三重性为内容的生命观教育,以死亡教育为基础的信仰教育,以责任感为准绳的事业观教育,以幸福感为支撑的情感教育,以人生态度为导向的挫折教育。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生命观教育信仰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生死观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生死观涉及人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根据自身对生命观和死亡观的理解,将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内容概括如下:以生命三重性为内容的生命观教育,以死亡教育为基础的信仰教育,以责任感为准绳的事业观教育,以幸福感为支撑的情感教育,以人生态度为导向的挫折教育。
一、以生命三重性为主导的生命观教育所谓生死观教育,是指以对死亡之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双重认识为基础,提升对生命本质及其多重性的理解,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丰富生命、完善生命,进一步超越死亡,提升生命的品质,获得更多的人生幸福。
它是整个生命教育的关键与核心。
而进行以生命三重性为主导的生命观教育则是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点。
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人的生命有三重性甚至多重性,主要包括血缘性生理生命(肉体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
其中,生命的后两重性才是人之生命的本质,也是人文生命的内涵。
由于人的生理生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前提,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我们的生理生命,同时,更要重视以人际性社会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为主的人文生命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特别强调人文生命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的生命观应该是对生理生命、人际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完整认识,帮助大学生建构起科学的生命观念,努力创造人的人际生命和精神生命,在此基础上探寻生命价值、人生依据、人生意义,才能达到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超越死亡的目的。
2023年宣传志愿精神的演讲稿范文(通用5篇)
2023年宣传志愿精神的演讲稿范文(通用5篇)宣传志愿精神的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志愿服务社会爱心装扮春天”。
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从1987年开始,她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了300多名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这个人就是白芳礼老人。
曾经有人计算过,这些年来,白芳礼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
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蹬车56年,支教18年,90多岁的.白芳礼将挣来的钱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和公益事业,丝毫未给自己留一点积蓄。
这种志愿服务精神感动了中国。
志愿贡献个人的力量,不为物质报酬服务社会的人,被人们称为义工。
义工,用自己细微的行动美化这个世界,让温暖充盈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义工既平凡又伟大,他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爱心的体现。
我们许多同学都是义工,都参加过义工活动,都在默默奉献自己的爱心。
每逢节假日,在泉城的街道、社区、广场、车站、公园、老年公寓、儿童福利院、农民工子弟小学等地方,你都可以看到穿着外语学校校服的义工们。
刚过去的这个寒假中有许多班级和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入福利院,开展义工活动,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奉献爱心。
比如有的班级和同学到听觉言语康复中心捐赠图书文具,有的到老年公寓表演节目;有的帮助社区居委会制作花灯,有的组织报纸义卖活动把钱捐给希望小学;还有的进行义务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今天,“义工活动”“志愿服务”在我校已经成为一种人人追求、处处可见的校园风尚。
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有一颗爱心,只要愿意去帮助别人,都可以参与到义工活动中。
或许你的一个善良的举动就维护了校园的美丽,或许你的一个真诚的笑容就愉悦了他人的心灵。
让我们在需要帮助的地方出现,让我们把爱心播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做一名义工,在这个春天,可以用我们的爱心,让小草重染绿色。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为指导,坚守()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
2W+时政试题任你刷,精准、面广、新鲜。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为指导,坚守()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A.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面向世界化、面向中国、面向未来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经济、面向未来
C.马列主义中华文化面向民族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参考答案:D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来源:365时事政治网。
365时事政治网,让您时政不再丢分。
加入会员,给我们更好服务您的机会,就是给您增加上岸的保障。
学时政,就上365时事政治网。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让我们轻轻地活着
【导语】写作文时若想信手拈来,必须有高质量的作文素材积累。
但是素材不能只考虑越多越好,特别是在冲刺阶段,素材积累更要优质高效。
所以在我们写好一篇高考作文之前,必须要多读高分范本,去挖掘它们的高分亮点,学习借鉴。
今天整理了《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我们来看一看吧!让我们轻轻地活着不只是个体变轻了,整个世界也正在变轻。
在阐述现代性正从“固体”阶段向“流动”阶段过渡时,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如此断言。
承继鲍曼所提出的“流动”现代性观点,吉勒·利波维茨基引入了“轻”的概念。
他把当下这个时代命名为“超现代时代”,认为“轻”作为一种价值、一种理想和一种迫切的需要,不再局限于个人对待生活和他者的态度,而俨然成为全球经济、文化的运作模式,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表现之一。
无论是鲍曼还是利波维茨基,都提到了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游牧式生存”。
正如鲍曼所说,这些现代社会的游牧民,都精通并实践“流动的生活”的艺术,认同迷失。
他们喜欢创造,喜欢游戏,喜欢流动。
飘一代对物质的态度是“轻”的——只租房不买房,只打的不买车;他们对金钱的态度也是“轻”的——懒得存钱,理由是“不用养家,不用供楼,不想防身,不想养老”;他们对爱情的态度是轻的——爱过很多次,但从不为谁要死要活;他们的人际关系是“轻社交”——不对别人嘘寒问暖,也不喜欢被人嘘寒问暖,因为空间比温情更重要。
媒体给这些自愿变“轻”的年轻人赋予了种种命名:飞特族——打零工者,单身寄生虫——和父母合住的单身者,食草男——对女性不感兴趣的男子,等等。
从“飘一代”到“轻一代”,有一个特性贯穿始终,那就是对“飞”的向往——只有摆脱物质的负累,才能实现身体和精神之轻。
就像卢梭在《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里所说:“身外空无一物,只有自身,自身的存在。
只要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人就能如上帝一般自给自足。
”当你舍弃了对于物质的执念之后,你将获得的,可能是更多的自由。
“最小化,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降低,而是在摒弃物欲之后,拥抱更加纯粹的自我。
高考政治真题专项汇编卷 (2017-2019) 知识点10:文化传承与创新
知识点10:文化传承与创新1、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
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
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近年来,国内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获得了广泛好评。
它们以多视角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同时以积极、光明、温情作为坚定的艺术选择,带给人们温暖与前进的动力。
这些电视剧的成功表明( )①文化市场的繁荣丰富了文化产品②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社会主义文化以高尚精神塑造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但是,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B.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5、《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法国绘画大师高更的代表作。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的希望
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作人的根本。
广大青年是早上9点钟的太阳,充满着朝气,孕育着希望,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寄希望与青年,青年的未来承载着祖国的未来。
主席要求广大青年要坚持远大理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创造人生辉煌;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刻苦学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同时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到艰苦环境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开辟人生和事业的前进道路,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在千磨万击中历练人生、收获成功;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开拓创新,大力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那么一种勇立潮头的浩气,有那么一种超越前人的勇气,有那么一种与时俱进的朝气,立足岗位、立足实际,讲求科学、讲求方法,为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贡献聪明才智;希望广大青年坚持高尚品行,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品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新风正气,争当诚实守信的模范,争当奉献社会的模范,争当促进和谐的模范,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好引领社会风尚。
青年正处在人生黄金时期,精力充沛,要善于吸收和继承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为完成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做好充分准备。
吴冠中油画《初春》
吴冠中油画《初春》吴冠中初春保利香港2016秋拍成交价2183万港元吴冠中经历水墨作为创作重心的1980年代,《墙上秋色》已然展现了他独树一格的笔墨风格。
艺术家以粗细深浅的不同线条形态呈现出藤蔓的曲直交错,也渗透了东方艺术特有的空灵宁静美感,在此同时,我们所熟悉的点、撇、按、挪等笔势转化为写意的笔触,尽显他所盛赞石涛之名言「笔墨当随时代」。
吴冠中在线条之间点缀着绛红、嫩黄、鲜橘与石绿、甚至浓重厚重的墨黑色点,不仅演绎了空间的多重层次,简化为点、线、面等元素更从具象揭示抽象的美感,在色彩与线条的韵律间营造出节奏感,表现爬山虎恣意游走的欢愉生趣,《墙上秋色》可说是将中国传统美学中特有的意境与想象融入画面,跨越传统至现代的笔触线条,在西方形式元素的解构下铺陈为隽永的东方意境。
如吴冠中所言:「素白的墙,诱惑画家的创作欲望,但却被爬山虎之类的藤线抢先占领了。
藤由青春、中年而老年,缓缓延伸其生命之网络,网络中织进了春秋之轨迹。
春之新芽,秋之残红,疏疏密密的斑点,轻击着藤线之琴弦,招惹垂柳飘摇,群燕纷飞,都入画图协奏中。
」《墙上秋色》实为艺术家对于生命的礼赞,他藉由藤线书写生命的无畏与自由,却又感叹于秋季凋零的无奈,每一笔勾勒与点染承载了丰富的情感,画面因而在具象场景与抽象元素间,寄托他对于生命与内在的种种思考。
吴冠中初春局部吴冠中对风景画类的创新和发展,一方面在于从风景提炼、强调形式元素,展现对线条、结构及色彩的纯美感受。
另一方面,他的突破在于把中国传统美学中「意境」、「情调」的概念引入现代风景画,超越单纯的写实再现,将个人主观感情注入客观风景的描绘,达到「形式之中蕴藏着情意」的独特审美境界。
创作于1976年的《渔家院》(Lot 136)即由外在形式元素与内在精神的结合,呈现了他在70年代中期所达到的独特成就。
吴冠中在《渔家院》描绘山东省龙须岛朴实的渔家村落情景,画面的前、中、后景渭泾分明,层层掩映创造出丰富的景深和空间感。
学习中外医学史的小小收获
学习中外医学史的小小收获医学是一门神奇而梦幻的科学,它隶属自然科学,但却充满了浪漫的人文气息。
探寻烟波浩淼的中外医学史,我为舍身取义的勇士而感动,为敢于挣脱枷锁的先行者而感动,为心怀大爱的仁者而感动,为拥有科学理性的智者而感动。
医学关乎真理,需从经验与实验中作出结论与概括。
追求真理实为不易,它需要走出牢笼的勇气,需要以鲜血来灌溉真理的担当,需要洋溢着自由的生命气息。
正如维萨里无视盖伦的权威,凭着自己小小的信念,建立了真正的人体解剖学。
他当然知道会遭来世俗的白眼,也或许会想到他会因此而后半生落魄甚至祭上生命,或许他根本无暇顾之。
还有哈维顶着保守派的攻击提出血液循环说,粉碎了前人关于心脏和血液的错误理论。
设想一下,如果我活在那些年代,我会不会也是反对人群中的一员?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我想从事医学的人必须有一颗包容积极的热心去接纳新事物,也要有一双审视的冷眼去看待旧有的理论与方法,不论怎样,一切应以真理为标准。
对于医生,不仅应有技术,也要有仁心,两者兼具才可称之为仁术。
正如《希波克拉底誓言》所写:“我将遵循摄生法规则,尽我之所能与判断为病人利益着想,而避免伤害。
……我将以虔诚高洁为怀,施行医术终生。
……无论进入谁家,我将以病人利益为念,远避不善之举……无论与我之医业有无关系,我所见所闻凡不应宣泄者,我将永守秘密。
我若恪守誓言,始终不渝,我将永享生活和医术的欢乐,永受世人尊重。
我若违背誓言,必将遭到惩罚。
”今天来看这份誓言,从医者依然会被其中蕴藏的高尚的人文关怀所深深震撼并以此为行为准则。
通过医学史的学习,我也发现对于医学生,学好物理、化学、数学等等非专业学科同样很重要。
比如德国公共卫生学家皮腾科费尔,将物理和化学方法应用到卫生学,使卫生学成为一门精确学科。
此外的例子还有麻醉法和消毒法的发明等等。
立足现在,医学走上了实验医学的道路,不断追求定量化,成为较精确的科学。
这样医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就不断加强,形成了许多新的边缘学科。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命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命意义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表达。
在这个快节奏、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探索和呈现了生命的意义,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深刻思考。
一、生命的存在与尊严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命意义首先体现在对生命的存在与尊严的探索。
作家们通过创作,表达了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关怀。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人在苦难中坚持生存的故事。
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但他始终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通过这个故事,余华传递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性的思考。
二、人性的探索与拷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命意义还体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与拷问上。
作家们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以主人公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虚伪。
小说中的主人公通过对自身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观察,对人性的恶与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揭示。
三、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命意义还体现在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追问上。
作家们通过对生命的思考,探索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例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以红高粱为象征,讲述了中国农村的苦难与生命的坚韧。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在农村的变革中,通过对生命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四、生命的成长与奋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命意义还体现在对生命的成长与奋斗的表达上。
作家们通过描绘人物的成长历程和奋斗经历,呈现了生命的力量和勇气。
例如,杨绛的散文《我们仨》以家庭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庭成员的成长与奋斗故事。
散文中的主人公在家庭的关爱和社会的压力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实现了自己的成长与奋斗。
五、生命的回忆与传承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命意义还体现在对生命的回忆与传承的探索上。
作家们通过回忆和传承,延续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以主人公的回忆为线索,讲述了一段家族的故事。
“继承传统,立足当代”
“继承传统,立足当代”继承传统,立足当代,这是指我们在继承古人智慧的要把握当代的时代脉搏,注重创新发展。
这一理念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更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指引。
在当今社会,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显珍贵。
在这样的时代,继承传统,立足当代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
继承传统,立足当代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一种尊重和继承。
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传统绘画、书法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在当代,我们需要继承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其在当代得以传播和弘扬。
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思想,能够为当代社会提供许多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道德观念,可以引领我们建立和谐社会;传统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美学情趣。
继承传统,立足当代是为了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
继承传统,立足当代也是对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一种引导和规范。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被冲击和改变。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对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仍然具有指导作用。
继承传统,立足当代提醒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孝道观念、礼仪文化等,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需要在物质生活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品德修养,需要在人际关系中注重传统的礼仪和道德。
继承传统,立足当代,正是为了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继承传统,立足当代也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规划和布局。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而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思想,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资源和支持。
古人的智慧和经验,能够为我们提供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继承传统,立足当代要求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朱山坡小说改编影像的地方乡土性塑构与叙事构成
86FILM LITERATURE电影文学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形态价值体系,在近代以来的社会转型与对外开放之后逐渐崩溃,而地方与乡土作为当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与伦理形态的主要载体,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中国现当代小说与电影描绘的重要对象。
与之相适应,中国电影一向有从书写民间的文学传统中取材改编的创作倾向,如广西作家朱山坡的多部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电影。
改编自其短篇小说《美差》的《八只鸡》获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影片及儿童贡献奖,改编自其短篇小说《灵魂课》的《花花世界灵魂客》在第三十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亚洲未来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提名,其同名微型小说《推销员》也被改编成微电影。
中国政治经济领域自我更新的思想脉络内在更为强大持久的力量是在民间与传统中,政治文化或者新的文化思潮只有融入民间,才能成为改革的内在精神动力。
这些影片忠实原著,极力展现当下地方和乡土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和迷茫进行了有力的表述。
一、《八只鸡》与《美差》中的情感形态朱山坡1973年8月出生于广西北流农村,他的个人出身与其后经历中地方与乡土亲密关系的影响,使朱山坡在情感形态上与普通广西乡民在思想感情上有着一种天然的血缘性关联;对故土的深厚感情也是朱山坡在代表“文学桂军”进入城市秩序之后,仍不断在作品中抒写对家乡的情怀,并立足乡土审视大都市生活情感的主要原因。
朱山坡的文学创作中记叙农村生活体验、抒发城市生活感怀的文字比比皆是,构成了其文学创作的基本情感特征。
他的短篇小说《美差》就以一个贫困山区少年的视角见证了原生家庭的贫穷、疫病流行下的困厄、“鬼村”与集市上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群与多种多样的人性等。
小说《美差》以母亲临盆,身为一家长子的“我”挑着家里的鸡去集市上卖的故事为主线,其中穿插了“我”对心动少女“美元”的爱慕与自卑,由残疾人与病人组成的“鬼村”以德报怨、救治母亲的情节等。
充分体现了朱山坡立足于传统乡间的伦理文化土壤,且与中国以善为美的历史长河一脉相承的情感形态。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艺术特色 专题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2.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参透了诗人的灵魂,它包含了三个层面:民族忧患
感、自我压抑感和生命悲凉感。其中,民族忧患感处于显性状态, 也最为引人注目。诗人生活的时代,是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最 残酷,反抗又最激烈、最悲壮的时代。因此他的诗歌传达出了悲 愤的倾诉、绝望的抗争和热烈的憧憬。这些感情的互相冲突、互 相融合,让他的诗歌获得了历史内涵和艺术魅力。
读懂诗歌 专题一:探讨诗歌的意象
意象 意境
“意”是指诗人在作品中要表达的中心, 要寄托的思想、情感。 “象”是指具体的形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是指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是客观 形象与诗人主观情绪的有机结合。
“象”是形式,“意”是内容。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 便是诗,自从有诗词以来,诗人便有意无意的开始创造和
如何读诗 (1)注意诗歌的形式。诗歌一般是分行写的的,强化 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 (2)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更为精练优美,更 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3)把握诗歌的意象。透过诗歌表层物象, 理解诗歌 的深层内涵。 (4)体味诗歌的情感。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 式最根本的区别。 (5)体会诗歌的理性美。诗歌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 着理性美。
使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 图画,它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 特性的艺术形象。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 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 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诗歌价值的高低取决 于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
读懂诗歌 专题一:探讨诗歌的意象 “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 “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 诗人内心深处有着永恒的“土地”情结。
立足实践,服务社会:大学优秀教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立足实践,服务社会:大学优秀教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在当代社会,大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场所,也是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摇篮。
大学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关键人物,既有教书育人的使命,同时也肩负着服务社会、发挥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
因此,立足实践,服务社会,成为了大学教师担当和责任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实践和服务两方面,探讨大学优秀教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一、立足实践:深入社会实践,传递生命价值大学教师立足实践,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实践,是大学优秀教师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
只有深入社会实践,才能与社会真正接轨,发现社会需求,为其提供服务。
同时也能通过实践,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和经验,将生命价值通过社会实践传递给学生。
在生命教育领域,大学优秀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进行生命教育,还深入社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生命教育服务。
如江苏大学的刘景庚教授,他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宣讲生命教育理念,让更多人获得生命教育,提高人们的生命素养。
在医学领域,广西医科大学的梁金东教授,他每年带领团队深入广西偏远山区,为当地医疗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为广大群众提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服务。
这些大学优秀教师通过自身的实践行动,充分发挥了高校的优势和作用,让生命教育和医疗事业走进社会,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努力。
同时,大学优秀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术知识,注重将学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服务社会:把社会责任融入教学和科研大学优秀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和科研中注重实践,还应把社会责任融入日常的教学科研中,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价值和贡献。
在教学方面,大学优秀教师应针对社会需求,加强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设计,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如安徽大学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银发族的需求,推出了第一所老年大学,不限年龄、不限学历,让更多的人重获学习的机会,为晚年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
第3课《雨的四季》讲义
雨的四季讲义一、作者简介刘湛秋,1935 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他的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
二、写作背景雨的四季》出自于《散文》1989年第4期,当时的作者刘湛秋54岁,此篇文章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追求。
写作本文时,刘湛秋已经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在《雨的四季》中,他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和动作性的表达,通过细致描写雨的景象、音响、气息,展现出雨的趣味、性格和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
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自然之美的追求更为热烈,这也促使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雨在四季中的不同姿态。
文中,作者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四季雨的不同特点:春雨美丽、娇媚、温柔、细润、甜美;夏雨热烈、粗犷、奔放;秋雨端庄而沉思、沉静;冬雨自然、平静、柔和。
三、课文解析(1)整体结构文章按照四季的顺序依次描绘了雨的不同特点和韵味,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春雨“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解析:运用拟人手法,“树叶闪出黄青”“花苞摆动”“树睁开眼睛”“树枝手臂柔软”,赋予树、叶、枝以人的动作和神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雨滋润后万物复苏的景象。
比喻句“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将萌发的叶子比作波浪,突出了叶子的生机和活力。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当代,洋溢生命气息
——陈礼忠寿山石雕刻艺术印象
2014年11月30日,陈礼忠寿山石雕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呈现在观众面前的150多件寿山石雕作品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审美积淀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那洋溢着生命气息的翎毛花卉,展现重峦叠嶂、气象恢宏的现代山水雕刻,以及诸多题材系列中寄寓艺术家生命情感、呈现独特个性的天鹅、残荷、雄鹰系列,无论是大型巨构,还是逸品小件,无不给人以简约清新的视觉感受、审美的艺术感染和文化意蕴的品味。
陈礼忠的作品极具创造性,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源于他对生活的感悟。
他的创作取材范围广泛,擅长山水、花卉、禽鸟、动物、人物雕刻,犹以天鹅、苍鹰、残荷尤为精妙。
雕刻的鹰双眼炯炯有神,身体强壮,爪力雄劲,形态生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他的艺术创作充满对艺术、对自然的追求。
正如他所说:“我将来的创作方向必须是走出工作室,在大自然里面,我要感受自然界的天地之美,把对大自然的爱,无形地渗透到里面。
”他认为:“艺术创造者和实践者,都是首先生活在大自然中捕捉创作灵感和选择创作题材的。
那些耳熟能详的普通生活,一旦和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联系在一起,一个打通古今中外艺术创作史的思想真谛的客观规律,就在我们的面前横空出世了。
只要深入生活,到大自然中去捕捉天地之间的无言之大美,并且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孜孜不倦地努力探索与实践,那么,他所创作出的作品,一定会闪射出一种让天地
为之动容、为之喝彩的艺术特色,从而在艺术创作史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陈礼忠以鹰为主题进行创作的《家•天下》、《守望家园》等作品,充分利用“老岭石”黑白相间的特点,不仅把雄鹰的雄强霸悍、神圣不可侵犯的姿态刻画的淋漓尽致,也把这位蓝天下霸主的舔犊之情表露得扣人心弦,凸显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灵性。
其灵感源自爱德华·马歇尔·波姆的烧瓷天鹅,这件精美的作品不仅准确地反映出了西方人追求自然美与和谐美的一种文化思想倾向,也折射出了东西方在追求自然美与和谐美上的一致性,天鹅身上所闪射出来的那种永恒的自然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爱德华·马歇尔·波姆这位艺术家兼生物学家毕生踏遍欧美著名山林,细心观察鸟类习性,创作了大量以禽鸟为题材的作品,他的人生轨迹是陈礼忠产生醍醐灌顶之思和茅塞顿开之悟的突破点。
通过自己养鹰、养鹅、养荷花的生活方式,陈礼忠间接地培养自己观察、熟悉、了解大自然事物之细微变化的良好习惯,从而与天地之间的无言大美,能够长期保持一种因地制宜的审美接触。
三十年来,他坚持深入生活,感受生活,用花鸟虫鱼、飞禽鸟兽、山水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的作品所充盈的艺术魅力,直接来源于他对大自然的亲切感悟,生活感悟了他,他也以自己赋予作品的真实情感打动了观众。
陈礼忠先生的艺术作品魅力,还来源于他创造性的雕刻形式语言契合当代人的审美趋向。
而这种形式语言所依托的雕刻技法,又因他的深厚造诣,使其作品具有深沉雄大、厚重华滋之气象。
他精研传统技法,又学习西方造型基础,他的作品融合了寿山石的两大流派,东
门流派和西门流派的技法,甚至是借用西方现在的造型,以质朴、灵动自具个性的创造性雕刻技法,尽显中国传统寿山石雕刻的文化意蕴及形式美感。
他师从福州寿山石雕东门派第四代传人冯久和大师,名师的言传身教使他很快掌握了寿山石的传统雕刻技法,但他并没有满足于在师傅的光环下坐享其成,他有更高的追求。
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技艺传承的一种主要教育模式。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师徒制度的文化传承,师傅的经验会被徒弟记录、整理、运用并流传下来,成为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最常见的方式。
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习传统技法不失为一个快捷途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其局限性,在这种模式下,容易造成徒弟迷信师父、迷信传统,从而导致徒弟丧失自我发展的主动权,限制了个体发展的突破和创新。
他深知这一点,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美术造型基础及美术理论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为将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由从艺术实践的探索逐步走向对艺术追求的自觉,在学习和汲取老一辈工艺美术家营养和经验、继承传统创作方法的基础上坚持开拓创新。
“秋荷”系列的创作突破了传统的吉祥富贵等主题,通过秋塘枯荷来表现成熟丰硕所蕴含的内敛与自在。
荷花系列同时寄托了陈礼忠“志归完璞”的艺术理想与“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的出世情怀。
陈礼忠对自己创作理念的阐发,深切地表达了他对艺术追求的高远目标。
面对传统工艺在资源上面临的巨大危机,特别是当前的资源上的枯竭,陈礼忠积极的探索,希望寻找到一条能够使寿山石雕艺术不断
延伸、发展的路径。
他非常关注依附原材料的工艺美术创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厌其烦地提出和呼吁“石无贵贱”这一艺术创新口号,希望国家和社会能够真正重视这一严峻的问题,从而让中国寿山石雕行业能够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
在寿山石收藏日渐繁盛、寿山石交易逐利性日增的今天,陈礼忠始终坚守“以人为本,重艺轻材,尊重自然”的艺术理念,提出了“因材施艺,因材施色”的创造理念。
他将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精髓融入寿山石雕中,创作了大量具有人文关怀主题的寿山石雕刻系列作品。
他认为石材本身并不存在高下之分,任何不同的石材都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所以,在创作时他不挑石材,充分利用石材的巧色,并提出的寿山石雕艺术化问题,打破了以往寿山石雕刻技艺主要表现唯美题材的传统,通过吸收绘画的创作和表现手法,为寿山石雕刻引入了一系列人文色彩极其浓厚的艺术语言,大大拓宽了寿山石雕的表现空间。
他用现代写实主义手法雕刻的残荷,比如《卷舒开合任天真》使用的是老岭石,这种石材的颜色多为枯黄、土绿,与残荷的颜色非常接近,他利用巧色雕刻出红黄色的荷花、绿色褪去渐渐泛黄的荷叶,荷叶薄如宣纸,看似吹弹可破,却又坚挺如铁,把秋的干燥与荷的枯而不朽表现的极其到位;在《稻香蟹肥》这幅作品中,他巧妙地运用石头的巧色雕刻出一片枯黄泛红的残破荷叶和边上的莲蓬托着一只青色的肥蟹和一缕浅黄色的稻穗,荷叶虽枯萎残破却依然透出顽强的生命力,稻穗上的两只蜗牛栩栩如生,整幅作品自然流露出秋日丰收的景色,隐隐透着盎然生机。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认为:陈礼忠在继承传统格式的基
础上,将创作的意识导入工艺性的雕刻,在选材、立意、巧色、雕琢等方面都别出新裁,将寿山石雕的传统形态拓展为具有深厚人文关切与情怀的当代形态。
他以自己独到的慧眼发现石材内在的价值,开辟了寿山石雕的延伸领域,使得创作的思维和想象获得更广阔的天地,使得雕琢的过程变为意态化的创造过程。
在他以“荷”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以刀为笔,工写结合,重在意境与生机的塑造,用文人的修养浸润石材,使生命的形象澄明显现。
这是一个“文心点石”的传奇。
作为新一代寿山石雕的革新者与创造者,他的探索和成就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一个优秀艺术家的创作,从本质上讲是当代艺术观念和时代精神的反映,陈礼忠的寿山石雕刻作品真实地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中,深刻的社会变革给文化艺术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
《天地儿女》所表现的场景重现了当年“大寨人”或“大庆人”战天斗地的壮观场面,数以百计微缩的人物与高大的山石形成对比,呈现出一个宏大的场景。
《武夷晨曲》把武夷山的真实景致与石头的俏色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大胆发挥想象,把山峰、人物、飞鸟用全景式叙事结构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将观者引入其中。
陈礼忠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对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的认识、感悟和理解用自己的雕塑语言来记录下来,开创了具有鲜明时代性和独特个性的创作境界。
他艺术成长、转换、成熟的三十多年来,始终没有脱离创新的主线,尤其是在传统的题材、传统的技法当中,他把代表中国花鸟画家的意境融进了雕刻之中,成就了大师的境界,走进
了文化当中。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的雅致文化在当代的呈现。
用现在的设计语言来引导,来促发,来推进我们的工艺美术的发展,包括受西方的造型、空间感以及对材料的研究,当然还要用行为来施政我们的工艺美术,这既是陈礼忠先生的责任和担当,也是所有从事雕刻工艺美术艺术家的责任和担当。
陈礼忠立志于挖掘和揣摩中国传统文化,努力实践中国传统美德和创作性,把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面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当代文化的传播不懈努力。
他怀着一颗对艺术的敬畏之心,虚怀若谷,用一种细腻的心境,回归了中华民族文人雅致性的文化,他在传承发展寿山石文化艺术事业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具有十分显著的启示和影响力。
作者:王焕
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