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8讲地球表面形态课后达标检测新
浙江省地理选考.考点分布与难度解析
浙江选考地理.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六《环境保护》等模块的有关内容。
2.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察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规定的要求。
考试内容与要求见下表。
难易度:由简单到难——蓝、绿、黄、红
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分布
考试内容为《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中必修模块的内容,以及选修模块地理五和选修地理六中的相关内容。
其中必修部分约占85%,选修部分约占15%。
2.考试要求分布
理解、简单应用试题约占40%,综合应用试题约占60%。
3.试题类型分布
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约占60%,非选择题约占40%。
地理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2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理3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 结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 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对于复杂 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 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 系判断。
断层和断裂的区别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 一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 二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 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 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 断层,而仅为断裂。
判断方 法
从形态上
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背斜
褶皱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关系上
两翼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断层
岩体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 的位移
图示
未侵蚀地貌
构造地 貌
侵蚀后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 ①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
地
非大裂谷。②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
1.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褶皱山脉 、高原 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岸山脉 、海沟、岛弧 3.板块张裂——裂谷、海岭(大洋中脊)
01
1 海沟不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
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 因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底部形成的。 裂谷则是大陆板块张裂形成的。
分布地区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
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地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复习提纲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习提纲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矿物、矿产、岩石之间的关系;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典型代表及相互转化】(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地壳物质的循环2.2地球表面形态【板块构造学说;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宏观地形;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如何判断这些地质构造以及了解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边界类型地区交界处板块生长边界(板块张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红海印度洋-非洲大西洋亚欧、非洲-美洲冰岛(属大西洋海岭)亚欧-美洲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亚欧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非洲-亚欧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太平洋-亚欧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 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精品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基础考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影响。 2.大气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 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与常见形式。 4.大气的水平运动。
知识线索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把握不同区域特征,熟知不同区域的大气热力状况特征。 2.综合思维:依据材料或实例,综合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实例,知晓其蕴含的大气热 力状况原理。
() D.22.5 km
2.a月,高度1.5 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
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
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
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解析:第1题,南极地区近地面1月气温高于7月,则图中b月
为1月、a月为7月。由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结
合图中曲线特征,可判断1月该站对流层上界高度在5~10 km之间,即B正确。第2题,图示a月1.5 km以下气温垂直方 向上下冷上热,与对流层规律相反,即出现了逆温现象。结
二逆温的类型、过程及其影响
1.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辐射 逆温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 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 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 降温越快
平流 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 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 接触作用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章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 版)
第二章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 版)
[考点精析]
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章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 版)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能量交换讲解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能量交换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2课时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设计者:
中关村中学刘文静、马珏、黄爽、王为民、娄春娟、
一、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具体要求:运用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示意图,描绘其主要天气特点,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天气情况。
活动建议: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影响本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并指导学生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这些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
1.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概念。
2.运用简易天气图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了解天气系统及其形成原因。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难点: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系统,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四、教学方式:指导观察法、探究法
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五、教学流程
六、板书设计
气团 锋。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变质 岩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考点: 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 ②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世界主要地形的成因 ③地质构造的类型 ④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3、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②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4、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喷出型
高温高压变质 沉积岩
侵入型
变质岩
重熔、再生 岩浆
技巧: 1、生成岩浆岩必定是岩浆(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它) 岩浆 2、→沉积岩是外力作用 岩 →变质岩是变质作用 风化 变 重 冷 →岩浆岩是冷凝作用 侵蚀 质 熔 凝 →岩浆是重熔作用
搬运
作
堆积 重 熔
岩浆
变质作用
用
熔 重
沉积 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考点: 1、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地壳的物质组成 ②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③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①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②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图示
一、地壳物质组成
1.化学元素 地壳内有90多种 化学元素,其中含量 较多的为: 氧、硅、铝、铁、 钙、钠、钾、镁 (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收 地面增温
(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 1.纬度因素 2.下垫面因素 3.气象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 大—经过的大气路 大 程短—大气削弱少 气 上 界 纬度高—太阳高度 小—经过的大气路程 长—大气削弱多
地
赤 道
球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c)
1.水平气压 梯度力
(百帕) 1000 1005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件
3.主要的沉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冲积扇
(1)流水沉积地貌: 三角洲
河流流出山前 堆积而成
冲积平原
(2)风力沉 积地貌
沙丘 沙垄
沙丘
河流入海口处 堆积而成
沙垄
(3)冰碛地貌:冰碛湖
(4)海积地貌: 沙滩、潟湖
沙滩
潟湖
4.我国主要外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貌
(1)张家界地貌:主要经过 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 运动形成的石英岩景观地貌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讲: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考纲解读
核心素养定位
1.实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板块构造学说内 和对地貌的影响(综合思维)
容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内容,并会解释各
种宏观地形及其火山地震的分布成因
关闭
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太平洋板块内部运动量很大,A项错;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内部的运动速
度并不相同,B项错;箭头线越长表示地壳运动越快,地壳越不稳定,C项错;太平洋板块运动最快,最
不稳定,D项正确。第2题,甲在太平洋板块内部,太平洋板块是由其中部海岭推动向两侧移动,A项
错;乙是印度洋中部海岭,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带,不是俯冲带,B项错;丙是大西洋中部
对应训练
地质构造对人类的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2题。
1.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下图中所示四种方案中,构造稳 定、地基稳定且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
2.读地质剖面图,判断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向斜处岩性坚硬,适于建坝。第2题,地下水在 强大内压力作用下,会沿断层处出露成泉。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第8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旋和反气旋与天气 (2019·高考天津卷)读图 1 和图 2,回答 1~2 题。
1.在形成图 1 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 2 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
A.甲
B.乙
C.丙
反气旋(高压系统)
过境前后气 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
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 的台风天气
方干冷的天气
微点 1 冷、暖气团的温度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微点 2 锋面过境并不一定会带来降水 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 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解析:第 3 题,读图可知,该图的等压距为 2.5 hPa。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可能相等, 也可能相差一个等压距。结合图示信息即可判断等压线 a 的数值为 1 015 或 1 017.5。第 4 题,此时为北半球春季,受台风影响概率较低且东京等压线比长沙稀疏,风力小。结 合上题分析,此时西太平洋副高势力不断增强,在锋面移动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暖锋, 淮南即将迎来绵绵细雨。北京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平壤受气旋控制, 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第 5 题,结合上题分析,北京受高压控制,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 物的扩散,可能出现雾霾天气。
判读内容 读疏密度,判风 力大小
判断风向
判断锋的类型 和位置 判断南北半球
判断季节
分析解决问题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 反之,风速小 根据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 据南北半球确定左(右)偏转 30°~45° 锋存在于低压槽上,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 锋
高新高考选考地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微点 7 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 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此规律。
微点 8 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方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 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 偏转 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__正__午__太__阳__高__度__不同。 ②__下__垫___面___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③___气__象_____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也不同。
3.热力环流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_太__阳__辐__射__能__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热力环流的概念:由于地面_冷__热__不__均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 ()
3.2019 年 3 月 31 日,我国在西昌成功发射的“天链二号 01 星”运行轨道所在的大
气层
()
A.气温在-50 ℃到 20 ℃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
D.最高气温约为 40 ℃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B 2.D 3.C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 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中图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测试题(含答案)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
28.不丹北部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接壤,森林覆盖率72%。读不丹地形图,回答问题。
6.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表示,2009年是南水北调工程新的建设目标明确后的第一年,是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该工程影响图中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
A.①B.②C.③D.④
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读喜马拉雅山东段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7.甲、乙、丙、丁中属于倒置地形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B.日本列岛逐渐向海沟俯冲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岩层下沉
D.亚欧板块内部断裂下沉
15.下列有பைடு நூலகம்日本火山地震描述正确的组合是
①新西兰和日本一样同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多火山地震②日本列岛大致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呈东北-西南走向③日本如果出现相同级别的地震,深源地震要比浅源地震危害更大④日本火山岩浆活动赋予了日本丰富的硫磺矿产资源和地热能资源⑤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C.极地高压控制D.属于高纬度地带
17.南极地区冬季比北极地区冬季气温更低的原因是
①纬度更高②海拔更高③下垫面性质不同④ 光照更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测试题
浙江省普高高一地理湘教版作业本必修一参考答案
浙江省普高高一地理湘教版作业本必修一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 B2. D3. A4. B5. C 6 .D7. A8. B 9.⑴①海王星②木星③地球④水星⑤火星⑥天王星⑦金星⑧土星⑵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或从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均按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行,轨道为近圆形,且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⑶②⑧①⑥②④⑦10. B11. A12. A13.(1)与太阳的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2)金星。
理由:因为金星与太阳的距离、赤道半径、质量、体积、公转周期等数据与地球最接近。
(3)假如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减小,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就会减弱,地球外围的大气就会逃逸到太空中,地球上就不会有适当的大气厚度与大气成分,也不会有适宜的温度范围,地球上也可能不会出现生命物质了。
14.(1)能够使“可见宇宙”的范围扩大。
(2)“大麦哲伦”在地球上对太空进行观测,中间有大气层阻隔,而“哈勃”在太空直接观测;“大麦哲伦”比“哈勃”的成像清晰度高10多倍。
(3)说明人类对神秘宇宙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对科学真理执著地追求。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1)电磁(2)紫外可见光红外(3)可见光(4)可见光2. A3. B4. A5. B6. A7. C8. A9. D10. B11.(1)略(2)11(3)黑子数目增多时,太阳活动处于活跃期,太阳大气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使磁暴发生的几率增大。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1)N—S南北两极点(地心)(2)箭头略逆(3)正西(4)不偏转(5)A=B=C=D A=B>C=D2. A3.(1)地球上除了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外,其他地方都相等;线速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逐渐减小,到极点减为零。
(2)40 000(3)1 4474. D5. B6. B7. C8. A9.(1)北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2)90°W90°E(3)9231292314922 21(4)0°180°10. C 11. A 12. B13.(1)略(2)自西向东(3)地球公转轨道黄道(公转轨道)(4)近日点1快14.(1)北极星(2)地球公转轨道(黄道)赤道23.5黄赤交(3)太阳直射23.5°N~23.5°S15. D16. B17. A18. C 19.(1)6月22日北(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夜)现象或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2021高考浙江(学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浙江考试标准]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地壳的物(1)地壳的物质组成(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abb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c地球表面形态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a(1)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3)地质构造的类型(4)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abac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c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c大气环境(1)大气的垂直分层(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abbb(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2)水平气压梯度力(3)风的形成过程c a b9.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c(1)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2)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3)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b b b b(1)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2)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b b水循环和洋流(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ab(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cb 考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1.矿物、矿产、岩石之间的关系2.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岩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而形成有气孔或流纹构造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在地表以下冷却凝固而形成有明显的晶体形态和突出的矿物颗粒花岗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成分、构造、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3.地壳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1)岩浆岩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讲地球表面形态1.有关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外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B.背斜常形成自流盆地C.在内力作用下,向斜常形成谷地D.向斜谷地常形成裂谷、陡崖答案:C2.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由于像高高的海浪而得名。
右图中波浪岩的成因是( )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解析:选A。
图中波浪岩位于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不易受到海浪、冰川、流水侵蚀,干旱区主要外力是风力,所以波浪岩的成因是风力侵蚀。
3.(2020·宁波质检)下列各组地表形态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河流峡谷、风蚀城堡B.三角洲、冲积扇C.沙丘、黄土高原的沟壑D.瀑布、戈壁答案:B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9年2月8日19时55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下图为震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菲律宾所处的板块名称及边界类型为( )A.欧亚板块、生长边界B.欧亚板块、消亡边界C.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D.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5.本次地震震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硅铝层B.上地幔C.下地幔D.软流层解析:第4题,菲律宾位于欧亚板块,属于消亡边界。
第5题,震源位于大洋中,深度10千米,硅铝层在地壳上层,多位于陆地上,A错。
海洋地壳平均厚度6千米,震源位于上地幔。
答案:4.B 5.B(2017年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
读图回答第6题。
6.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B。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图①是海蚀崖,为海浪侵蚀作用形成;图②是冲积平原,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图③是沙丘,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图④是角峰,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2017年4月浙江选考)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 ℃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
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7~8题。
7.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A.高温变质B.侵入冷凝C.高压成岩D.喷出冷却8.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解析:第7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软流层的岩浆上涌侵入岩石圈内部,缓慢冷却凝固而成,故选B。
第8题,题目文字材料和图示显示,岩石表面温度一开始较岩石内部略高,但随之就迅速降低,而岩石内部则降幅缓慢。
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外界温度变化可能使岩石表面和内部膨胀收缩幅度产生差异,从而导致岩石破碎,这属于物理风化作用,故选D。
答案:7.B 8.D(2020·温州测试)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千米,深达1 000至2 000 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
读图回答9~10题。
9.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10.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解析:第9题,东非大裂谷位于东非高原,经历了地壳抬升运动;裂谷形成是地壳张裂的结果;图中岩石层理结构明显,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沉积岩为外力作用形成,岩浆冷却形成岩浆岩。
第10题,东非大裂谷是地壳断裂形成的地堑,类似于A、D选项,根据图例判断A选项的岩层为沉积岩,D选项的岩层为岩浆岩。
答案:9.A 10.A(2020·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图甲、图乙是河流地貌发育的两个不同阶段。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甲中①地淤积、②地侵蚀的影响因素是( )A.地质构造B.地表植被C.岩石性质D.河流流量12.随时间推移,图乙中③地最有可能( )A.保持现状,动态平衡B.淤积壮大,向右伸展C.洪水冲断,河道取直D.保持存在,向南推移答案:11.C 12.C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下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据此完成13~15题。
13.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4.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乙丙甲15.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B.降水量C.地势D.基岩性质解析:第13题,读材料可知,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说明壶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
贵州绥阳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故壶穴形成的季节是夏季。
第14题,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乙图壶穴为“碟”型,甲图壶穴为倒“Ω”型,丙图壶穴为“锅”型。
故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乙甲丙。
第15题,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与降水量、地势、基岩性质关系密切,与气温关系较小。
答案:13.B 14.C 15.A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据图回答16~17题。
16.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又可能是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7.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解析:第16题,依据扇三角洲的概念可以判断其不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出山口因落差较大,可形成冲积扇;冲积扇沉积物颗粒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水体既可以是湖泊,又可以是海洋。
第17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地势比较低平的地区,故河道较浅。
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答案:16.D 17.B下图示意某地垂直于构造线(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大的断层线等)方向所作的地质剖面,图中数字为地层编号(⑤为花岗岩)。
读图完成18~20题。
18.图中a、b、c三处( )A.a、c两处地质构造线都呈东南—西北走向B.a处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C.b处附近多泉水出露,不宜建设大坝D.c处向斜上覆岩层受外力侵蚀成谷19.⑥可能是( )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岩浆20.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侵入B.断层作用C.沉积作用D.褶皱隆起解析:第18题,b处位于断层附近,地下水沿断层溢出形成泉;断层附近岩层不稳,裂隙较多,不宜筑坝,C项正确。
a处地层年代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c处地层年代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a、c两处地质构造线垂直于图示剖面方向,应呈东北—西南走向,A项错误。
a处是向斜槽部,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B项错误。
c处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D项错误。
第19题,⑥位于侵入岩和沉积岩接触带,是沉积岩在岩浆侵入过程中受高温高压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第20题,图示地区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沉积作用→水平挤压→褶皱隆起→外力侵蚀→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断层发生→外力侵蚀。
答案:18.C 19.B 20.C2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地形被称作________地貌,它主要出现在______岩分布的地区,这类岩石按成因属于________岩。
(2)该地貌的成因是( )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海浪作用(3)列举我国两处这类地貌的著名旅游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岩溶(喀斯特) 石灰沉积(2)B(3)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宜兴溶洞、瑶琳仙境等22.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
如下图中“50°┤”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画出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在垂直剖面图上画出岩层分布情况。
(要求: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用图中符号表示岩层名称;先用铅笔作图再用黑色水笔描黑)(2)从地形形态看,年轻的褶皱地区,向斜往往形成____________,背斜往往形成________。
(3)从地表形态看,甲处为________。
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________。
(4)简析甲处地表形态的成因。
解析:(1)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标出AB线与等高线的交点,量算各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根据各点的高度,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岩层的分布根据地层倾斜方向绘制。
(2)注意年轻的褶皱地区,没有受侵蚀作用,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3)甲处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应该为山脊;地质构造则根据岩层的倾斜方向来判断,应该为向斜。
(4)甲处向斜成山,主要是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受侵蚀,形成凸起的山地。
答案:(1)(2)谷地或盆地山岭(3)山脊向斜(4)向斜槽部的岩石受到挤压,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形成凸起的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