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健康心理_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是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因此,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关重要。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不仅仅是指教师是否患有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指教师是否具备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首先,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师是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他们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学生的成长付出努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对教育事业和学生负责,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
教师应该能够真正关心学生,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良好,才能够更好地去关心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对待学生家长和同事的态度。
教师应该能够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最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对自身的关爱和照顾。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及时排解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之,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对工作、学生、家长、同事和自身的关爱和尊重。
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才能够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状态,以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四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四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1 概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指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作为一种全面贯彻落实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理念和举措,日益被重视和推广。
该体系包括了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评估与干预、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各部分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文将重点探讨四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的定义、构成、优势和作用,以及推动和完善该体系的措施和建议。
通过对该体系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施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工作体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关怀,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这样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四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的重要性、定义和构成,以及其优势和作用。
具体的结构如下:1.2.1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在本部分,将介绍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背景和意义,包括明确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了解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提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迫切需要被重视和关注的原因。
1.2.2 四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的定义和构成在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四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的含义,包括其定义和基本构成要素。
通过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相关研究成果,阐述四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以及这些方面在工作体系中的作用和关系。
1.2.3 四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的优势和作用在本部分,将主要探讨四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相比于传统工作模式的优势和作用。
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社会支持的作用
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社会支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逐渐增强。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社会的支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
首先,学生心理健康对于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健康的一种状态,它不仅仅是指缺乏心理疾病,更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平和、稳定和积极向上。
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业、生活和社交环境,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培养自信心、拓宽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其次,学生心理健康的提升离不开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获得的来自社会环境中各个方面的帮助、鼓励和认同。
在学校环境中,教师、辅导员和同学之间的支持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此外,辅导员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服务也是非常关键的,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而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之间的互助和支持能够减轻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增加彼此的快乐和幸福感。
此外,社会的支持也包括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起点和基石。
家庭环境的稳定、和谐和温暖是学生发展健康心理的重要保证。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并提供积极的情感和鼓励。
家庭亲子沟通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力途径,通过沟通,学生能够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获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因此,建设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最后,社会整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教师教学心理健康指南
教师教学心理健康指南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对象,而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教育目标。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和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保持心理平衡。
一、认识自己的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情绪,如快乐、烦躁、激动等。
首先,教师需要认识和分析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
例如,当教师感到烦躁时,可以思考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还是其他原因。
只有正确分析自己的情绪,才能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保持积极的心态教师应该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
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过分沮丧和消极,而是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当教师遇到学生的问题难以解决时,可以寻求同事和专家的帮助,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与同事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交流来释放内心的压力。
教师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只有与同行们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疏导自己的情绪。
例如,可以在学术研讨会上与其他教师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学习,互相鼓励。
四、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教师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因此,教师要重视自己的饮食、作息以及运动。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
五、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来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压力。
兴趣爱好可以成为教师课余生活的一部分,让教师能够将工作与生活分开,保持内心的平衡。
例如,教师可以参加一些兴趣小组、读书俱乐部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六、培养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应该培养自己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
当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先进行自我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点,然后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
七、寻找自我价值教师工作的本质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满足感。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首先,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对自我情绪的认知和调节能力。
教师在工作中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包括教学压力、学生家长关系压力等,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情绪认知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情绪变化,并且有能力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避免情绪对工作和生活的负面影响。
其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应包括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教师是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要使命的,因此,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此外,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应包括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
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关心和尊重,关爱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这种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能够给教师带来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提升。
最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应包括对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追求。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进步,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不断追求自我成长和发展,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综上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对自我情绪的认知和调节能力、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以及对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追求。
只有教师在这些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育教学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学职责,还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成为了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工作中常常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需要有足够的心理素质来面对。
这包括情绪稳定、抗压能力强、自我调节能力强等。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才能在工作中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其次,教师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教师要注意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等。
同时,要避免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要过度沉溺于工作中,要学会适当放松自己,寻找生活中的乐趣。
再次,教师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工作中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各种人群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减轻工作压力,增强工作满意度。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最后,教师要有持续的自我成长意识。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同时,要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需要教师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提高。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教学职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重视自身心理健康,不断提升自己,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个层面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四个层面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作为教育事业中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状态,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个体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和家庭层面探讨四个层面上的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个体层面:教师是个体,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
首先,教师要合理安排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他们可以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活动,放松身心。
其次,教师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调整和释放压力。
比如,他们可以通过锻炼身体、阅读书籍、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积极的自我认同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层面:学校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场所,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学校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责任。
首先,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支持,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定期的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其次,学校要完善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提供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同时,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的工作负荷,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减轻教师的压力。
社会层面:社会环境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支持性社会环境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基础。
首先,社会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关怀与尊重,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与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条件,为教师工作提供保障。
此外,社会可以组织开展关于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
家庭层面:教师的家庭是他们获取情感支持和爱的场所,家庭的平静与和谐对教师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相互支持。
家人可以通过了解教师的工作压力以及情感需求,给予理解和支持。
其次,家庭要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让教师在回家时得到放松和舒缓。
此外,教师的家庭成员也可以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增加教师与家庭之间的互动。
综上所述,维护教师心理健康需要从个体、学校、社会和家庭四个层面入手,共同努力。
班主任——学生健康心灵的守护者
新课程NEW CURRICULUM 德育园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教育工程,需要广大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长期研究的一个重要教学课题。
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不单单只体现在其智育水平上,德育水平是决定学校整体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接触各类事物也较往年相比呈上升趋势,加之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状态:有的学生学习刻苦,志向远大;有的学生生性胆小害羞,遇事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喜好自由,不愿受约束。
这更加大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难度,而往往班主任的工作多数是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核心,所以说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做好其他工作的重要保证。
面对不同的学生和比较难开展工作的环境,我们如何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成效呢?针对以上问题,本人以切身实际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德育工作也需“因材施教”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自担任班主任以来,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更深刻地认识到“育人”的重要性。
跟其他任课教师不同,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更多,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活情况及极为重要的心理健康。
目前,面对网络文化和其他各类文化的冲击,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部分学生呈现出上课没精神,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不受老师管教等问题;同时,每一个学生又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和独立的思想。
作为学生健康心灵的守护者,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心智不成熟的初中生,他们还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引导者若不能科学合理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会对其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今后的发展。
通过长期的工作我发现,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以鼓励为主从心理上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往往比较有效,但有极少数学生需要给予适当的压力,并在适当的时候教育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免误入歧途。
小学教师工作总结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
小学教师工作总结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
理支持
答案:小学教师在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
这涉及对学生的情绪、行为和心理发展进行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并介入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提高自尊自信。
教师应常态化关注学生心理状态,通过课堂观察、心理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通过情感引导、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排解困扰,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还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总之,小学教师工作总结中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积极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教师友善对学生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关于“教师友善对学生”这一主题的演讲。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
在这个特殊的职业中,教师友善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教师友善对学生的重要性。
一、教师友善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石1.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友善的教师会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在友善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石,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勇往直前。
2. 缓解学生的压力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
友善的教师会关注学生的压力状况,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在友善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友善的教师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友善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友善是学生学业进步的保障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友善的教师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友善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友善的教师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在友善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友善的教师会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友善的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友善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从而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进步。
三、教师友善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纽带1. 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友善的教师会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析引言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不仅要扮演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还要承担起引导者、辅导者等多重职责。
在这样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学校的教育氛围。
本文将详细分析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教师心理健康对教学质量的影响1. 情绪传递:教师的教学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可能会在无意中将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
2. 教学方法与策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更能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设计出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榜样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2. 情感支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更能够提供这种情感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面对挑战。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校教育氛围的影响1. 团队协作: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更愿意参与团队合作,共同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努力。
这样的团队协作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2. 应对挑战:面对教育改革、课程调整等挑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更能够保持冷静,积极应对,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稳定的支持。
建议与措施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
2.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学校应该建立心理支持系统,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3. 关注教师福祉:学校应该关注教师的福祉,合理安排工作量,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
4. 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鼓励教师参与团队合作,共同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努力。
结语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师德师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
师德师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群体中日益引起关注,而师德师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道德规范,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
师德师风不仅涉及教育教学方面,更要关注学生内心的世界和他们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师德师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教师应该学会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生活状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和培训,注重培养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和专业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升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师德师风的具体要求,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倡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
此外,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与学校和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孩子保持密切的亲子关系,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时,可以及时与学校教师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最后,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心理抗压能力。
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技巧,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提升自我管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师德师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教师、学校、家长和学生应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沟通机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服务,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措施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习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学校和机构开始实施心理健康辅导措施。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些措施,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 意识提升: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提升。
只有当学生和家长都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寻求帮助并真正解决问题。
2. 家庭支持: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学生能够学习到有关情绪管理、压力释放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4. 学生自助:学生自助工具的提供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可以提供学习资源、自我评估工具和心理健康APP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并解决问题。
5. 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和社会机构应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专业的咨询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6. 组织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活动,如户外运动、团队合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舒缓压力,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7. 积极的学习环境:学校应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合理的学习负荷、鼓励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和充足的学习资源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减轻压力。
8. 防治欺凌:欺凌是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校应该设立严格的防治欺凌政策,并进行相关教育,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和无欺凌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9. 社会资源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应该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学校可以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分享资源和经验,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10. 青年志愿者:培养青年志愿者参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还可以培养青年志愿者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教师心理研讨发言稿题目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是关乎我们教育教学质量,关乎学生身心健康,更关乎我们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关键议题。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代表全体教师,就“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养”这一主题发表几点看法。
首先,让我们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我在此提出的一些具体观点:一、教师心理健康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1. 心理健康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2. 心理健康教师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理解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心理健康教师能够更好地处理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避免因心理压力导致的误判和决策失误。
二、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1. 教师心理健康有利于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2. 教师心理健康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3. 教师心理健康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三、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的具体措施1.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使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2. 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辅导教师,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3.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通过家校联系、社区活动等形式,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5. 强化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提升教师心理辅导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使教师掌握心理辅导技巧,提高心理辅导水平。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养,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措施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措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一、坚持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密切的家庭关系可以给学生提供安全感和支持,陪伴和鼓励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应该创设一个安全、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学校要推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培养他们应对问题的能力。
三、提供咨询与支持学校应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专门负责学生心理问题的解答和接受咨询。
心理咨询师要熟悉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恰当的建议和帮助。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并予以预防。
四、加强师生沟通教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之一。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关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
通过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生应养成合理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此外,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
六、开展校园体验活动校园体验活动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参与各种社团、艺术团体、体育俱乐部等活动,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
七、注重心理疏导考试压力、学业困扰和人际关系问题等,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学校应该设立心理疏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并化解这些心理困扰。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时刻关注并引导学生正面面对和处理问题。
八、关注自我成长学生应该注重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寻求个人发展的机会。
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兴趣班、读书、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信心。
心理健康教育句子
心理健康教育句子
《心理健康教育:重塑心灵健康的基石》
1.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人们积极心态和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2.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们可以学会应对压力、克服焦虑、处理情绪等重要技能。
3.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关注问题,更要关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
4. 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都至关重要,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这一目标。
5.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们可以学会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自我意识,提升自信心,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6.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家庭到工作场所,都需要重视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教育。
7.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心理疾病,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教师在四个方面问题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师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以下是我对教师在四个方面问题的看法。
一、师德问题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基石。
当前,我国教育界存在一些师德失范的现象,如收受学生礼物、体罚学生等。
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影响了教育的公平。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爱岗敬业,忠诚于教育事业,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
2. 严于律己,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3.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 坚持原则,抵制不良风气,维护教育事业的纯洁性。
二、教学问题教学是教师工作的核心,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教师面临以下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部分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2.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3.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专业知识不足,教学能力有限。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1.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当前,我国教育公平存在以下问题:1. 地域差异。
城乡、区域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教育质量差距。
2. 家庭背景。
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教育观念等因素对学生的教育产生影响。
3. 机会不均等。
部分学生因家庭、学校等原因,无法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1. 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间教育差距。
2.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家校合作。
3. 实施教育扶贫政策,保障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四、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新学期的到来之际,我们制定了新学期的工作计划。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人际关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适应环境,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教师有责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课堂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历史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课上,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1.心理咨询与辅导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心理辅导等方式给予帮助。
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团体辅导、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1.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措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实施建议1.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学校可以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心理咨询师等来校授课或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健康心理—新世纪教师素质的基石
大批崇 尚科学 的创造 型人才 ;没 有 会 、家长的品头论足 。 教师宽厚博爱 的胸怀 ,就没有 高尚
教 师 不 健 康 的 心 理 所 产 生 的 不
秀 、哺育桃李的重任。
栏 目编 辑 / 戴 凡
'J 学心理健康教育 37 l5  ̄
业 务精湛 ,而且应 具备优 秀的心理 存压 力使他们 难以维 系心态平衡 ; 家强盛 的历 史重任 .责无旁 贷地落 品 质 ,能 保 持 一 种 健 康 的 、稳 定 教 师是平常 人 ,有七情 六欲 .喜怒 到 了教 师的肩上 。高素质 的教育来 的 、成熟 的心理状 态。教师没有 良 哀乐 惊 恐 悲 愁也 会 使 他 们情 绪 波 自于高素质 的教师 ,只有 高素质 的 好 的心理素质 .就不 可能产生健康 动 ;教 师 是 角 色 人 ,纷 繁 复 杂 的 人 教 师才能培养更 多高素质 的人才 。
维普资讯
专题讨论 ■
健康心理
崭世 纪教 师素质的 苍石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 中学 河 北 省 正 定 中 学 米秉玺 戴 爽
作为一名优 秀教 师 ,固然要不 的师爱与师德 ,也 难 以培养充满 爱 健 康 的教 育行为 .弱 化 了学校 的教 断强化 师德 修养 、讲求 民主意识 、 心 、讲 求民 主的合 格公 民 ;没有教 育功能 ,削弱 了学校 的教育作用 。 发展创造 能力 、增强科 学精 神 ,但 师稳定 的情绪 ,就 没有成 熟 的教 育 教师不健康 的心理对 学生造成 的伤
离开健康 的心理素质 .其他一 切优 能力 和教育教学 的艺 术技 巧 ,也难 害 .在学校 是对一部 分人 的伤 害 , 秀素质 的培 养就无从谈 起 。健 康心 以培养高素质的建设 者。 对 家庭是百 分之百的 伤害 .在 全社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石,它在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通过心理辅导、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包括自信心、情绪调控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通过心理辅导、团体训练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和情绪调控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通过心理辅导、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在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使其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5月 Vol. 27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5──────────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诊断与对策研究”的课题成果(0040061)。
收稿日期:2004-06-29 作者简介:刘艳(1975-),女,河北唐海人,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讲师。
教师健康心理: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刘 艳1,孟书静2(1.唐山师范学院 教科研,河北 唐山 063000;2.三河县一中,河北 三河 065200)摘 要: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并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引起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应从教师职业、社会因素、学校管理、教师自身等方面探讨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从而提出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关键词:教师;学生;健康心理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5)03-0088-04一、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对学生的影响1.教师的不健康心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亲其师,信其道”。
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般都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
中小学生的厌恶学习、恐惧学校,有些情况下与教师有关。
国外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教师情感的变化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积极的情感,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心境的愉快,对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对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都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实践已证明,教师积极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为教师积极的情绪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呈现兴奋状态,容易引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良好的情绪可以加速认识活动的进程,而认识过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绪效应。
所以,教师积极的情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2.教师的不健康心理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学校所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其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生关系和谐最突出的表现是:师生之间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互相尊重,愿意沟通。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楷模作用。
教师的为人处世的优秀品质不是靠说教灌输给学生,而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内化积淀为学生固有的品质,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
当然,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
3.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影响学生乐观情绪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教师情绪的好坏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
作为一名教师应懂得,独立、健全的人格是人一生各阶段均应有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必须要尊重的。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无私、互助、诚挚、谦虚、大度、顽强等优良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不健康心理则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都与教师不得当的教育方式有关。
据有关方面统计,90%的学校恐惧症是由于教师的非正常教学行为引起的。
由于一些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得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态度与评价倾向容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制力,这种消极的和不稳定的情绪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时的伤害,有时很可能会影响他们长期甚至是一生的发展。
4.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试图传播和接受某种价值观念。
对学生来讲,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足够的自信,有明确刘艳,孟书静:教师健康心理: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的目的;才能信赖别人,与人为善;才能重视每一个学生;才能一贯认真备课、准时上课,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
这些表现最终会通过教师的表情、态度、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5.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未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哪怕取得了微小的成绩,教师也要给予满腔的热情和充分的鼓励,这样就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增强克服和战胜学习、生活上困难的勇气。
如果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具体学习情况,无视学生的主观努力,仅仅因为学生没有达到教师要求的“最佳标准”,就全盘抹煞,无疑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样,若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自己所谓的良好愿望,用同一尺度要求每一个学生,当有些学生达不到理想的要求时,就以侮辱性语言肆意贬低学生,就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经常随意抹煞或贬低学生的做法,其结果是非常严重的,会抑制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甚至其在成人后也不容易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6.教师的不健康心理会影响学校的治安、威胁学生的安全。
近年来,教师因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导致自杀、情绪失控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2002年5月,性格孤僻的甘肃教师携枪来到他向往已久的首都完成自杀之旅,幸好刚到北京西客站就被民警发现。
原来,这个有着17年教龄的教师,由于性格孤僻自觉和社会格格不入。
2002年6月,云南昆明寻甸县一个小学教师因受到学校领导不点名批评,气愤难平,为泄私愤,竟然放火焚烧校舍,造成8名在校学生被烧死,4间教室、7间宿舍被烧毁的犯罪事实。
最近,又有一名教师杀害两名学生之后自杀的消息传来。
二、原因1.评价机制带来的压力。
教师的教学质量决定其评优晋级和奖金的发放,甚至与聘用、职称评定、工资等挂钩。
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大多是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这一直是教师精神负担的最大来源。
从目前中小学教育的实践情况看,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仍相当普遍,以至于不少教师是“学生考试,我比学生还紧张”。
据了解,在临床心理门诊中,前去咨询的教师的确不少,班级升学压力、威信压力、社会压力等问题都有。
逢考后,还会有不少教师因为“精神障碍”而到医院进行治疗。
2.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很少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社会文化等诸多原因,人们往往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忽视教师的家庭生活质量;重视教师对社会的责任,而忽视教师对于自己家庭和孩子的责任;鼓励教师的牺牲精神,而忽视教师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这些做法虽然有其积极的社会价值,但却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心理问题。
例如对教学兴趣索然,自卑,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等,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这些个人情绪将直接影响学生,其后果不堪设想。
3.来自领导、家长的高期望。
社会、家长由于对孩子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期望值过高,不少家长认为教师是孩子学习成绩好坏、能否考上理想学校的主要责任者;而一旦学生在学校出事或在校外组织的参观、活动中有什么闪失,常常归责于学校、教师,有个别家长甚至将学校、教师告上法庭,这无疑给教师带来巨大压力。
特别是一些媒体在个别教师发生了有违师德的现象后,不恰当地大肆渲染,而对绝大多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心尽责、关爱学生的教师则相对宣传、肯定不够,在造成教师不满、挫伤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无疑客观上也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的学校竟然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室闭路摄像监控装备当作监控教师的工具。
据了解,跳槽的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感到工作压力过大。
4.教师属于高压力群体。
近20年来,我国教师的社会待遇和经济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并正在不断改善之中。
但相对而言,教师经济地位仍然较低,不得不承受着沉重的经济压力,面对购买住房、子女教育、家人看病等问题,他们常常感到苦恼和力不从心。
他们还要面对来自个人家庭方面的问题:住房、工资收入、子女教育等;当前,他们也同社会其他阶层一样,面临竞争上岗,还必须通过外语、计算机等级考级,达到一定学历,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这些无疑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比常人、比以往教师高出几倍的努力。
5.难释的教育教学重负。
巨大的心智付出与政治、经济地位不高的矛盾,导致中小学教师产生不公平感、自卑感和挫折感。
我国教师的劳动强度是很大的,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许多教师超负荷地工作着。
工作负担过重在教师中是一个普遍现象。
教师的周授课时数过多,调查表明,50%以上的教师每周讲课在15节以上,45%的教师每周讲课在18节以上。
同时,他们还想方设法“挤”课余时间补课、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的日工作时间过长。
在体力上处于疲劳状态的同时,智力上也要高度付出: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设计、对学生的诱导等都需要高度的智能投入。
但是在教师心智投入多的同时,收入和社会地位却没有为此受到敬重。
民办教师的低工资和公办教师原本也不高的工资被拖欠,已成为多年整治不了的顽疾。
6.社会转型期道德伦理的失范与教师的职业特点之间存在的巨大冲突,导致了教师抉择上的茫然和心理上的无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就必须有令学生口服心服并与社会规范相适应的道德准则,有明确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并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去感染第27卷第3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学生。
反之,如果教师所教导的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对学生就没有说服力;如果学生将教师的要求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得到的结果不是奖励、赞扬,而是讽刺和嘲笑,甚至身心伤害,学生就会觉得教师在骗自己;如果教师“身正为范”,在社会上得到的却是失败和挫折,或教师嘴上一套行动上又是一套,就会使学生茫然无措。
但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社会转型期起,过去的伦理道德规范受到挑战,新的伦理规范正在重构。
成人的伦理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可对学生却不允许来一点马虎,马虎了就会把学生塑造成一个“变色龙”。
因此,教师处于尴尬的两难境地。
7.中小学教师与学生、领导、其他教师以及家人之间的矛盾导致其人际关系紧张。
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往往难以处理对学生该不该管、该如何管的问题。
不管当然不对,但由于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管严了易出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出走、自杀;管松了学生家长不答应,甚至会被官司缠身、丢掉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