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证国考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命题二考点分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
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第三节、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指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正面表现:无偏见;关注所有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反面表现:分重点班非重点班;优生与差生;只关注某个学生或某些学生(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正面表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均衡配置反面表现:唯分数论;唯成绩论;主科与副科(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学生具有个别差异性。
正面表现:发现、发展学生特长;因材施教反面表现:忽视差异性,扼杀独特性(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正面表现:鼓励创新,带学生去实践;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反面表现:灌输式教学,扼杀学生想象力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一、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一言堂”转为“多言堂”。
正面表现: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主体,自主、合作和探究反面表现:传统教学,满堂灌(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正面表现:注重学习方法传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反面表现:只注重知识本身(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经历学习过程。
正面表现:重视学习过程、教师主动为学生创设学习过程反面表现:只要求掌握知识,不注重学习过程、重成绩(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以人为本正面表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格培养反面表现:只关注学生成绩,忽视情感培养考题再现1.某初中二年级班主任王老师,同时任教本班英语学科,为了提升班级平均英语成绩,总是借着“辅导学生”的幌子,任意占用音体美等学科的时间,王老师的做法( )。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教育观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教育观教育观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之一。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什么是教育观、教育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自己的教育观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什么是教育观教育观是对教育的目标、价值、方法和手段的一种基本态度和信念。
它是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解、认识和判断的集中体现。
一个人的教育观决定了他对学生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手段的选择。
教育观的内容包括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任务、学生的培养目标、教育的方法等方面。
二、教育观的重要性1. 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和动力。
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可以引导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工作。
2. 影响学生的发展。
教育观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
教师的教育观决定了他对学生的认识和期待,进而影响着他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 塑造学校文化。
教育观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共同的教育观能够形成学校的共识和价值追求,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三、如何构建自己的教育观1. 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教育观的形成离不开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教师应该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从而有力地支撑起自己的教育观。
2. 增强实践经验。
教育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教师应该勇于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观。
3. 借鉴他人的经验。
教育观的形成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思考。
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教育观,并加以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4. 与时俱进。
教育观需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研究学科改革的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两全一个一重点)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补充:e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e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e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 .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3 .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观教育观是指对教育的基本观点、认识和价值取向。
在教育领域,不同的教育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中,教育观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一、教育观的定义和作用教育观是对教育现象的客观认识和主观认识。
它是教育学理论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一种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价值等方面的基本看法和认识。
教育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观指导教育目标的确定。
不同的教育观决定了教育的目标取向,例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观,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为目标的问题解决教育观等。
其次,教育观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
不同的教育观对教育内容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以发展学生艺术素养为重点的艺术教育观,以培养学生体育素质和身心健康为目标的体育教育观等。
再次,教育观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起到了指导作用。
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最后,教育观构建了一种特定的教育价值体系。
不同的教育观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以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公民教育观,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价值观为目标的人文教育观等。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常见的教育观1. 人本主义教育观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它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情感素质和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2. 行为主义教育观行为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外在表现,注重塑造和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技能。
它主张通过奖惩制度和条件反射理论来引导学生行为。
3. 发展主义教育观发展主义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和潜能释放。
它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一、单项选择题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素质B.培养四有新人C.贯彻教育方针D.适应市场经济需要2.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A.全体性B.基础性C.发展性D.全面性3.下列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应试教育以考取高分为目的B.二者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即精英教育,面对部分精英,应试教育则面对大众C.二者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社会需求,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要D.二者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4.()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A.应试教育B.终身教育C.素质教育D.创新教育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A.德育B.创新教育C.智育D.全面发展教育6.在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虎妈”赵薇为女儿制订了一个文化、体育、艺术全面发展的学习计划,报了很多兴趣班,而“猫爸”佟大为则秉承快乐教育的原则,反对给女儿报那么多兴趣班。
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虎妈”注重全面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B.“猫爸”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C.“猫爸”过于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D.“虎妈”注重教育的多元化,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7.宋老师喜欢关注互联网经济,并将互联网企业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课的教学中,这种做法体现了宋老师()。
A.课程开发的意识B.扬长避短的意识C.校本教研的意识D.以人为本的意识8.“新体系素质班”由某市第十八中学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办学,旨在培养普通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音乐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6云南教资《中学综合素质》备考:“教育观”命题考点分析(二)
2016云南教资《中学综合素质》备考:“教育观”命题考点分析(二)云南教师资格考试请访问云南教师考试网,为了更好的协助大家备考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中公云南教师考试网为大家准备了云南教师资格证的相关考试题型,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云南教师考试网祝大家早日成功。
命题点4: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我国目前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学科课程,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教学目的落实到每学科的每一节课堂里,乃至教学的每个环节,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我们现行的课堂教学,不可说没有教学目的,也不能说背离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目的要求的先进性、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在教学目标实现和具体操作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现行的课堂教学,对知识教学、思维开发、能力培养有比较明确而又全面的目标体系,但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重在对思维品质的培养,重在对一般学习能力和特殊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对科学的历史与发展、科学与真善美、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科学与个人等方面认识的科学观的教育;科学与政治、科学与经济、科技兴国和科学意识教育;追求科学、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名利,善于与人合作、有高度责任心等科学态度教育;客观精神、实证精神等科学精神教育;谦虚谨慎、严格求实、吃苦耐劳、不断进取、求异创新的科学作风教育,也要有具体的要求。
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需求的满足,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态度的端正等也要渗透到教学目标要求中,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堂课乃至每一个环节中,这不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素质教育要通过学科教育来实现,首要取决于教学内容。
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是最为追切、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观解析
有关“教师观”考点——万能模板
错误
答:该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素质教育下“教师观”的要求。 (1) 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习的 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材料中……,违背 了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观”要求; (2) 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 和开发者。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和建设者。材料中…… ,违背了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观”要求; (3) 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 反思的实践者。倡导教师在教学改进中,研究和反思工作中的不足。材 料中……,违背了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观”要求。 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促进自身的成 长,促进学生的进步。
A.校本教研的意识 B.课程开发意识 C.课程评价的意识 D.校本培训的意识
【答案】B
真题示例
8、李老师为了赢得学生的喜爱,把大量时间花在如 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李 老师的做法表明他着重关注的是( )。
A.教学情境 B.职业生存 C.学生发展 D.教学设计
【答案】B
真题示例
【答案】B
真题示例
2、邱老师在工作日志中写道 :“ 在今天的教研会 上 , 我说做教研跟写论文的方法是一样的,居然没有 得到认可。是我错了?还是大家不理解我?我得把这个 问题搞清楚。 ” 这表明邱老师( )。
A.善于自我反思 B.缺乏探索精神 C.缺乏问题意识 D.善于自我暗示
【答案】A
真题示例
真题示例
下面是某老师的一段回忆。 一年级时,她时常一个人呆坐在教室的一角,不跟别的孩子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教育观
教育观”属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综合素质》“职业素养”模块知识。
该知识在选择题及材料分析题中进行考查。
教育观是社会中人们对教育所持的观点看法。
我国教育方针规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五)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 面向全体学生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例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
”这表明马老师具有()A. 开拓创新的理念B. 素质教育的理念C. 自主发展的意识D. 因材施教的意识2.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与能力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A. 全面性B. 阶段性C. 独立性D. 片面性3.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一所中学开发了一组研学旅行项目,安排本校地理老师作为研学导师全程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研学任务。
该做法体现的教育观是()A.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B. 关注育人的实践性C.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D. 重视学生的操作性4. 李老师带领学生到社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域文化,回校后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并开发了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课程资源。
教师资格证 综合素质 教育观
真题回顾
(2014年,下) 1.学习成绩一般的晓丽在县舞蹈比赛中取得良好
成绩。班会上,班主任吴老师表扬了她:“一花 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这表明吴老
师关注( A)。
A.学生的个性发展 B.学生的品行发展 C.学生的知识习得 D.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素质教育概述
(二)素质教育观的产生和发展 素质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特别是“应试
王老师最应该反思的是( B )
A.教学态度 B.教学方式 C.教学手段 D.教学组织形式
六、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常见教育现象评析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常考点) 应试教育是指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
生水平的教育制度,它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 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 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 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 挥,其评价学生的方式太过单一,限制了很大一 部分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教育。
二、素质教育概述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 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 区别于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所在。
真题回顾
(2013年,下)
A 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一)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二)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
么都学好 (三)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
“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八、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
(四)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 合作者、帮助者、服务者
(五)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 上文体课
(六)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 要百分制考试
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考点总结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3.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育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未来劳动者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让受教育者拥有一般学识。
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是安排灵活与组合适当的、生动活泼的开放性教育场所,积极开拓获取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必须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
6、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7、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坚持因材施教,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8、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包括整个教育过程和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途径教育活动的基本实现方式——课程与教学,学校管理活动及课程以外的教育活动。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2)把握课改精神,实施新课程逐步建立起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即使学生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
(3)学校管理、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中学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
2、方法(1)教师成为素质教育者(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4)正确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四)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1、实施素质教育,批评应试教育,并不是否定以往的基础教育2、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改革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3、实施素质教育不会降低教育质量4、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特长: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课堂教学5、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二、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概念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2、内涵源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与措施1、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3、素质教育体现的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教师对学生有耐心、有信心,看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综合素质命题考点分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历年核心考点: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综合素质与能力》知识点解读
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解读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⒈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2016年山东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观”命题考点(二)
2016山东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教育观”命题考点分析2016年起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将一年举办2次,上半年和下半年各1次,考试时间以国家公布的时间为准。
普通高等学校三年级(含)以上学生,可凭学校出具的在校学籍证明报考。
考试时间一般上半年1月份报名,3月份笔试;下半年9月份报名,11月份笔试。
山东教师资格考试网将及时为广大考试推送山东教师资格证、山东教师招聘招考公告、备考资料等全方位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命题点2: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在指导思想中有这样的表述:“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纲要》把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确定为:“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一,面向全体。
我国这些年努力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比如说教师赞许的目光是不是只给了前三排,教师的微笑、点头或关注等,是不是只给了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听话的孩子,这就是考验教师是不是面向全体。
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教材精讲(教育观)【圣才出品】
第一章教育观考纲提要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了解当代我国素质教育观的产生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2.掌握中学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包括德、智、体、美等教育各个途径开展素质教育的特点,特别要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中学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现象。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育观支配下进行的,无论教育者意识到没有。
正确的教育观指导下的教育行动产生积极的成果,错误的教育观指导下的教育行动产生消极的结果。
在20与21世纪之交,我国明确地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21世纪条件下,每一个教育者都要正确地开展教育活动,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理念、途径和实现方法。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一种时代所提出的教育观一、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问题。
由于教育目的指向不同,教育者实施的教育活动也不同,从而区分了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结果。
二、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就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之“素质”,指人的全面素质。
“素质”就“既包括先天的生理素质,又包括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得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三、我国当代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素质教育观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对当时我国基础教育出现的应试倾向的一个时代回应。
2.素质教育观的形成素质教育观在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以后,经过热烈的讨论,形成了较为普遍的共识,并最终上升为国家意志。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核心考点——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核心考点——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二)素质教育观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3.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概念。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
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全部,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点2: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在指导思想中有这样的表述:“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纲要》把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确定为:“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
题的实践能力。
”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面向全体。
我国这些年努力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比如说教师赞许的目光是不是只给了前三排,教师的微笑、点头或关注等,是不是只给了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听话的孩子,这就是考验教师是不是面向全体。
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上做得非常好,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公认,但是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成为限制人们思维空间的东西,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
不是把人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知识融入人的认知结构中,能够活化起来。
同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相当程度上是靠劳动力的价位优势,但是纵观全球,不能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成为世界一流国家,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中国制造”,我们还要有“中国创造”。
第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谁都想有创新,怎么实现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就要求教师启发式教学。
第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国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