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
(完整word)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word)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f9c5efc1a37f111f0855b30.png)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2019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复习重点归纳--打印版
![2019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复习重点归纳--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5e9258844769eae009ede7.png)
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 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 制约学校机构;5 制约 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促进作用:1 教育是劳动力在生产的必要手段;2 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 手段;3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 制约作用: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2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 决定受教
育的权利;4 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促进作用:1 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
度;2 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 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4 / 42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 (1)遗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 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 (3) 个体主观能动性 (4) 学校教育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复习重点归纳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 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01de021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1.png)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的重要证书,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认证作用。
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方面,备考者需要掌握的内容十分丰富。
下面我们就从考试内容的重点出发,为您详细介绍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
概述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个重要考试科目,此科目主要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和课程设计、教育教学、学科研究和德育工作等方面的能力。
考试的题目涉及到中学各个学科的知识点,难度较高,但考生如果有足够的备考时间和方法,是可以通过这个科目的考试的。
知识点和技巧知识点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知识点:•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理论和教育思想、教育原理和教育规律等知识点;•中学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的基本知识点,笔试部分主要考查语文、数学、英语这三个学科的知识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学课程改革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点,部分情况下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更好地完成备考任务;•师德师风及教育法律法规常识:这些知识点大多是从实践角度出发,侧重考查考生对师德师风及教育法律法规的逐渐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际问题如何应对的方法和策略上的情况。
技巧备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要掌握一些技巧:•合理规划时间,掌握每个知识点所占的比例,合理分配时间,适当加强知识点;•制定科学规范的学习计划,勤于,及时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注意全面、科学地掌握教育学基础知识,这是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这些知识点是取得高分的必要条件;•注意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答案不能死板,需要考生在学科和教育领域中思考问题。
重要知识点的背诵认识中学生•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生理和心理年龄来对待中学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认识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对其心理的关注和引导;•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认识适合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其学习特点的理解。
教师资格证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a6c54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4.png)
教师资格证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
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知识点。
1. 教学理论知识
- 教育学知识: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等。
- 心理学知识: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规律、行为惯等。
- 教学设计知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2. 学科教学知识
- 语文:阅读理解、作文技巧、文学知识点等。
- 数学:数的概念、运算方法、数与代数等。
- 英语:基本词汇、语法规则、听说读写能力等。
- 物理:力学、光学、电学等基础概念。
- 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原理等。
- 生物:细胞结构、遗传原理、生态系统等。
- 历史:历史事件、朝代变迁、名人事迹等。
- 地理:地球形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
- 政治:国家制度、政治理论、法律常识等。
3. 教学能力知识
- 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示范演示等。
- 课堂管理:纪律维持、教学秩序、学生参与度等。
- 评价与反馈:合理评价标准、及时反馈策略等。
4. 教学实践知识
- 教学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学案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教学经验总结等。
注意: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还需根据官方发布
的教学大纲为准。
以上是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总结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9教师资格证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重点
![2019教师资格证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f7d451a98271fe900ef932.png)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析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涵义(掌握)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育者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受教育者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教育影响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教育的属性3,根本特征,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历史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永恒性社会属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4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沛西·能。
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世纪法国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19生物起源说: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弄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17d0a42af90242a895e5a6.png)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1.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学说主张代表人物神话起源说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宗教生物起源说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ef331b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d.png)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概述《教育知识与能力》①基本定义:这门课程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科目,涵盖教育相关的各种知识,像教育理论、学生发展、教学等多个方面,就是让准教师们知道怎么教育学生,了解教育的来龙去脉。
②重要程度: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里那可是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这科过不了,就拿不到资格证。
它能让老师掌握教育的底层逻辑,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里做到心中有数。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点教育学常识,比如知道教育是什么,对各个学习阶段大概也得有点认识。
按我的经验,如果平时就关注教育方面的新闻或者自己有点当小老师的经验就更好办了。
④应用价值:实际教学当中就有用处啊。
比如说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知道怎么处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里出现的问题,就像一个导航仪,把老师的教学活动指引得妥妥当当。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整个知识体系像一个拼图,教育基础知识是底盘,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是重要板块,教学知识像是镶嵌在中间的明珠,把它们串起来形成完整的图画。
②关联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联系密切,毕竟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教育嘛。
还和教育法律法规有联系,要合法地进行教学啊。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点在于很多理论理解起来有些抽象,像教育心理学里的各种学习理论。
这些理论概念多,关系复杂。
- 关键点:重点是能够把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案例中,理解透如何教好学生才是最主要的。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这科成绩在整个教师资格证考试里占很大比例,可谓是决定命运的一科。
- 考查方式:有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教育目的》①概念辨析:教育目的就是我们教育到底想达到什么结果,是想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的人,还是有道德的人还是其他的,这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建房子之前就想好要建一个什么样的房子。
②特征分析:- 主观性:不同的人、社会发展阶段、民族啥的都会对教育目的有不同看法。
2019教师资格证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重点
![2019教师资格证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b0c5f250e2524de5187ed3.png)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析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涵义(掌握)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育者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受教育者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教育影响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教育的属性3,根本特征,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历史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永恒性社会属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4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沛西·能。
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世纪法国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19生物起源说: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弄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重点整理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d662c122b160b4e767fcf9c.png)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重点整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最新2019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册知识点梳理(已审阅)
![最新2019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册知识点梳理(已审阅)](https://img.taocdn.com/s3/m/e2ef44cd700abb68a882fb1a.png)
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纲整理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纲整理汇总第一篇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一)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
(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明了事理;(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二.教育的定义(一)教育的定义:1.广义的教育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的活动。
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2.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收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狭义教育的特点:第一、他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专门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第三、它是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定义的理解(1)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
(2)把教育看作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两个耦合的过程。
(3)强调教育的“活力性”,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
三.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1、教育者:(1)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2)特点目的性专业性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2、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
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体性3、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最新整理)2019下半年中学最新《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
![(最新整理)2019下半年中学最新《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5deeac168884868662d61f.png)
(完整)2019下半年中学最新《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2019下半年中学最新《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2019下半年中学最新《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的全部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2019版2019年5月20日《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1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
受教育者(主体) 3。
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错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错误!—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80d275312b3169a451a484.png)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完全按教师资格考试新大纲)(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
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
“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https://img.taocdn.com/s3/m/357b5c6bf12d2af90242e6ee.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19)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孟子•尽心上》。
♦考点1:“教育” 一词的由来:“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考点2:教育的概念1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场一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学说主张代表人物神话起源说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宗教♦考点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7:古代社会的教育(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德育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德育](https://img.taocdn.com/s3/m/6ba3657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1.png)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德育一、知识概述《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德育》①基本定义:德育呢,简单说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就像是给一颗小树苗浇水施肥,让它茁壮成长为一棵正直、善良、有道德的参天大树。
②重要程度:在教育里可太重要啦。
它决定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
要是忽视了德育,那教育出来的学生可能成绩好,但是品行不行。
③前置知识:得先了解教育的基本目标、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些基础知识。
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有地基,知道德育也得基于对一些基础的教育理念和学生本身情况的掌握之上。
④应用价值:实际中老师通过德育引导学生在班级里遵守纪律、互相尊重。
在社会上,培养好人材,避免出现那种高智商犯罪很有帮助。
比如说现在社会上强调的诚信教育,就是德育在社会层面应用价值的体现,诚实做人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德育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这学科里,是教育目的内容的重点部分,和教学、学生心理发展等知识点都有关联。
②关联知识:和教学这个知识点联系紧密呢。
因为教学过程其实也包含着德育的元素。
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也在无形中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也和学生心理发展相关,因为德育得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接受能力。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中等偏上。
难在德育的方法比较多,要根据不同情况用不同方法。
关键点在于理解德育的内涵,并能把各种德育方法和具体情景对应起来。
像因材施教,如果做不到结合学生的个性实施德育,那就是没抓住关键。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很重要,考查方式很多。
可能是选择题,考德育概念、目标。
简答题就可能问德育方法有哪些,分析题也可能出一个学校或者班级的教育场景,让你分析用到了啥德育方法、还应该用哪些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德育不仅仅是品德教育哦。
它广泛涉及到思想教育,像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政治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等;道德教育,像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这种传统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像让学生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027b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5.png)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重点总结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76f620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6.png)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重点总结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是成为一名合格初中教师的重要关卡。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了解考试重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至关重要。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梳理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知识与能力(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需要了解教育的起源学说,如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等。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特点,包括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2、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明确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3、教育目的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和确立依据。
熟悉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以及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施要求。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知识。
比如,了解注意的种类和品质,掌握记忆的过程和遗忘规律。
2、情绪情感和意志认识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意志的品质和意志行动的过程。
3、个性心理熟知需要、动机、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内容。
理解气质和性格的类型,以及它们在教育中的应用。
(三)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教学过程掌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基本规律和基本环节。
2、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熟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3、教学组织形式了解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如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等,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4、教学评价理解教学评价的类型和功能,掌握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二、综合素质(一)职业理念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学生观掌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识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教师观明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二)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了解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
2019下半年泉州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学教育与能力知识点考点汇总
![2019下半年泉州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学教育与能力知识点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1d99ff4ce2f0066f4332202.png)
中学教育与能力知识点考点汇总考情分析: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科目二考试题型题量分布为:单选题21道,辨析题4道,简答题4道,材料分析题2道;中学科目二分为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学辅导等几部分内容。
首先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教育基础知识的部分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
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定义(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教育者包括:(1)教师(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3)教育管理人员(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
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1)内容: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2)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4、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1)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体系。
(2)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3)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4)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5、教育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观点:(1)教育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2)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和天的意志。
评价:(1)非科学的(2)反映了认识水平的局限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1831-1902)(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沛西·能(1870-1944)(英国教育家)主要观点:(1)人类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2)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的过程;(3)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析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涵义(掌握)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育者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受教育者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教育影响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教育的属性3,根本特征,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历史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永恒性社会属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4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沛西·能。
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世纪法国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19生物起源说: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弄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著有《教育史教科书》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学家和教育史学家。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圣餐需要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指导下形成的,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育的发展阶段)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3)传递生产经验(2)没有阶级性(1(原始社会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校”“序”、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4000《礼记》记载,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施教机构,教育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大“泮宫”等。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辟雍”、周又有“学”、“瞽宗”、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古代学校 3.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古代产生了学校。
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古代学校教育4.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现代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
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的通知人才,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世纪以后的教育:20特点:终身化(保罗·朗格朗突出《终身教育引论》)、全民化、化、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在动力。
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牢记)1 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1 / 38 综合素质孔子:主“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教育思想在《论语》(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专谈教育,知识拓展P10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格拉底: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为“产婆术”柏拉图:集中体现在《理想国》中,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著作《政治学》。
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雄辩术原理的培养》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第一步教育学著作,最早具有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曾经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自创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提出进行把最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知教育”。
卢梭:《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康德:教育学最早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西方教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裴斯泰洛齐: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洛克:提出“白板说”,主绅士教育(《教育漫话》)。
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之故”。
“现代教育学之父”也别誉为,标志着规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提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主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出了“四阶段教学理论”;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人,《教育心理学》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经“活动中心”(学生中心)”“儿童中心新三中心论: 1.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验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 提出五部教学法5.学校即社会。
4.主“在做中学”3.著作《主义与教育》:是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现代教育的代20 言人。
鲁普斯卡娅: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行知:被称为“人民教育家”,师从杜威,提出不同杜威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是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他在流浪儿和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中国的贤江以浩吾为花名,编写《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展教学法,强调早期智力开发。
根舍因:《例教学原理》创立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其著作被成为“活的教育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理论。
课程概念提出的第一任人斯宾塞:《教育论》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问题的著作(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四)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包括: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的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 1.影响和作用,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现在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作用的性质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2. 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按3. 2 / 38 综合素质社会生产力与教育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1制约作用: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5制约学校机构;4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3与教育容的选择织形式。
;3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2教育是劳动力在生产的必要手段1促进作用:教育是发展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4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1制约作用:社会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5.影响部分教育容。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2.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
1促进作用:通过教育制度,3.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只限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或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教育与社会文化制约: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容的选择,教育教学的方法的使用,影响教育观念,促进学习课程的发展。
促进: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教育与人口)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2)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1( 3教育经费()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4)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五)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人发展包括生理发展也称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1 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1. 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阶段性2. 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4. 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互补性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5.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个体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有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
P26 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动因31) 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在需要。
,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孟子:1. 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力。
2. “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而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威尔逊:3. ,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期决定作用,双生子的爬梯实验。
格赛尔:提出“成熟努力说”4.霍尔:他的经典论断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5.“优生学”的代表人高尔登:6. 外铄论: 1)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而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