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地理上册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版)粤教版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3《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3《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地球的运动,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了解,但未必能用科学的观点进行解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例中抽象出地球运动的概念,并用科学的观点解释这些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课堂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地球运动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详细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和动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探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出示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七年级地理上册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版)粤教版
《地球的运动》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学习本节知识,要求熟练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概念;能够用地球的运动解释四季的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2、能够结合昼夜变化,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3、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4、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举例说明五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地球的运动,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运用相关知识,掌握四季的变化和五带划分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地球。
【教学重点】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教学难点】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举例说明五带的特点。
1、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地球仪;2、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3、多媒体课件。
板书: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复习提问地球仪的相关知识,重点是如何在地球仪上表示某一点的具体位置,这个过程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
学习新知师: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活动探究师: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其旋转方向,在图1.19上用箭头标出自转方向,并记下观察结果:从侧面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_____向_____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_____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则为_____时针方向。
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演示昼夜更替现象。
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记录观察结果并思考:(1)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_______更替现象。
(2)读图1.20下列城市中先看到日出的是( )生:学生们讨论回答。
师:假如地球不自转,昼夜现象和地球表面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生:讨论回答。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球的运动 教案
地球的运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喜欢看NBA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一场在美国纽约的下午的比赛的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二、讲授新课:(一)地球的自转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教师: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对地球自转方向的表示。
学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教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学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教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
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学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教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学生:答略。
教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上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 (2)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上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2)(一)说教材地球的运动是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和地球仪这些知识后而编排的。
如此由浅到深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地球的运动是研究地球由于运动而产生了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和五个热量带等相关知识,对它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气温顺降水、世界的要紧气候类型奠定知识基础。
此外,学习本节,不仅能让学生完整认识地球,还能使学生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为今后地理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本节课做为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的最重要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了解使用本教材学习地理的差不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积极思维、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与学习适应。
地球运动是地球的最差不多的特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明白地球运动的类型,什么缘故会产生这种运动,不同的地球运动类型会产生如何样不同的地理现象;学会通过观看太阳的周日运动及太阳高度变化,学生依照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四季的变化及特点,用事实简单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学会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从事物的表象到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观看表象到总结规律假如学生能依照自己的生活体验如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去总结其变化特点,探究其形成缘故,那他也就把握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要领。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把通过观看所得,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作为教学重点。
关于这点,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提早布置学生观看、体验,并教给观看、体验要点,使学习的主体——学生能用观看到的事实说明问题。
七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适应于日起日落,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而关于分析探究其形成缘故,学生普遍会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利用事实来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并探究其形成缘故,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4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性质、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本节课的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形成地理观念、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详细内容,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理解地球的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性质、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地球运动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性质、周期。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地球运动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地球运动的特点。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演示,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
2.准备相关地理现象的案例,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动画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性质、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分享各自的观点。
初中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2、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一、展示地球仪,复习相关内容:1、什么叫地轴?2、北极、南极在地球仪上所处的位置。
二、新课内容一: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1、出示自学指导:(1)什么叫做地球自转?(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4)观察地球自转,完成课本P17活动中的习题。
2、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讨论。
3、检查、点拔:(1)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
(2)活动(1):A、让学生回想时针旋转的方向;B、引导学生分别从南北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活动(2):教师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引导学生完成相关习题,进一步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课本P19活动中四季变化相关的填空题,从而导入新内容——为什么会有季节变化。
四、新课内容二:为什么会有季节变化1、出示自学指导:(1)什么叫做地球公转?(2)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3)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4)观察图1.19,完成课本P17的“记录”。
(5)地球公转使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2、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3、检查、点拔:(1)提问学生,检查自学情况。
(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四季昼夜的分布情况。
(3)结合《地图填充册》P7地球公转图,观察图1.19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B、简介极昼与极夜。
4、联系所学知识完成课本P15活动。
五、引导学生系统小结,复习巩固。
六、检测:填充图册P7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认识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五带的名称是什么?教学重点:五带的划分的界线(纬线),五带的名称。
教学难点:什么要这样划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我们知道公转产生了不同季节是因为太阳光照射所获得热量产生差异,这节课我们学习划分五带也是因为太阳照射而划分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球的运动教案2(新版)粤教版
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运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差异、航海定位等。
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和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
1.对于重点内容,通过直观的地球仪演示、实际星空观察和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时间差异: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表现为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②航海定位: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用于航海中的定位和导航。
③农业种植: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农业种植产生影响,如作物生长周期、农作物种类等。
④渔业捕捞: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渔业捕捞产生影响,如鱼类的洄游、渔汛等。
八、板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聚焦于地理学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具体分析如下:
1.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理解并解释时间差异、地理方位、五带划分等现象,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2.科学探究精神:通过探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实际星空,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理解并解释地理现象。
2.对于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的深入理解,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如时间差异对交通、通信等行业的影响,地球运动对农业种植、渔业捕捞等行业的影响,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粤人地质版七年级地理1.3 地球的运动 教案
1.3 地球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转。
2.分析季节变化的原因。
3.明确地球上的五带是如何划分的。
4.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形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分析季节变化的原因。
2. 地球上的五带是如何划分的。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讲授新课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日,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照点,则一日时间的长度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4小时,叫做太阳日,这是我们通常使用的地球自转周期。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则从东向西进行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
昼夜交替不仅调节了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对于地球上生物界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2、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成为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地球轨道面。
亦称为黄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始终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地球四季的变化。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粤教版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粤教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
一直以来,因其抽象、空间概念强,成为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初中生。
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做好内容的取舍,把握好难度和深度,做到浅化,重现象描述,轻原理分析。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3.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到大尺度的地球空间运动,理解地球运动与相应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⑵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⑶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⑴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运动,发展空间想象力。
⑵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⑴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
⑵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
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法建议1.运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空间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探究式组织教学。
五、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六、教学案例: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阶段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导入新课,激发探究欲望大屏幕展示三个问题。
1.人们白天工作、学习,夜晚休息,为什么对每组问题稍做思考,举手示意自己是否知道。
会有这样的规律?2.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3.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美国的人们为什么总在半夜起床观看现场直播?对地球的运动状态建立整体感性认识播放多媒体课件:1.宇宙中的地球(宇宙→银河系→太阳系)2.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同时进行)观看探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在播放“地球的运动”课件时,突出地球的自转,引导学生观察其运动方向。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球的运动这一抽象概念,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地球的运动。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认识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联系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好地球仪等教具,以便进行直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运动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同时配合PPT讲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教材从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然后又介绍了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等内容。
整个章节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示,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的运动知识。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深入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球的运动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定义、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球的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定义、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观察法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示、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定义、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
3.实例分析: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实例,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使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运动。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2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兴趣和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细节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四季的形成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实际的自然现象,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地球运动的看法和理解,培养探究精神。
3.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
2.PPT:制作相关的教学幻灯片,配合讲解和展示。
3.实际例子:收集一些与地球运动相关的实际例子,如日出日落、季节变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自转的概念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时讲解相关知识,如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等。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地球运动的看法和理解。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三课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2. 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 在由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到意义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逻辑性思维的学习方法。
2. 通过对地球自转运动基本规律的掌握,再把相关的知识运用到不同的日照图里,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对不同图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发展观。
【学习重难点】1. 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预学案】1.自转围绕的中心:2.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3.周期:1个,时间为23时56分4秒,转过角度4.速度:角速度为 /时。
地球表面除点外都相等线速度从向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5.地理意义:①导致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赤道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时,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东边的地方时值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值。
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分钟,。
6. 地球是如何自转的?如何描述其运动方向和在图中表示?地球自转的周期正好是一天吗?7.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如何判断晨昏线?晨昏线有何特点?【导学案】[课件演示]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台风、四季更替等。
提问: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过渡]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所造成,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各产生了哪些现象呢?(略等)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点拨1:自己动手演示地球仪并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得出自转运动有关方向和速度方面的规律。
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球的运动教案新版粤教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好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听不懂并且很多人可能都不理解||,其实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学地理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当知识慢慢增加的时候就能更好的接受更多知识||,这是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当然||,学什么都离不开兴趣||,多接触大自然||,多留意身边的地理知识||,相信到时候不仅可以喜欢上地理||,更能很好的理解掌握运用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五带范围和天文四季的划分||。
教学难点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关系||。
2.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仪||,在学习地球仪时我们知道了地轴||,知道了地球是在运动的||,那么||,在这里请同学帮助课件中猫星人一个忙||。
(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放映猫星人的困惑的幻灯片)学生思考讨论片刻||。
教师:同学们谁能帮助猫星人解开这个困惑呢?学生回答||,老师及时纠正||,引导||。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挺好||,但是不太全面||,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来帮助猫星人吧!【讲授】新课学习(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教师: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地球是不是运动的||,地球的运动形式是怎样的?针对这个问题||,古代人们经过了艰难的探索||,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材料||,认知一下古代人艰难的探索历程||。
教师播放幻灯片3、4、5||,给同学仔细讲解古代人对地球运动的认知||,讲解完之后||,请学生思考问题||。
地球的运动-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球的运动-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概念和基本知识;2.理解地球的两个基本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3.了解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二、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基本知识;2.地球公转的概念和基本知识;3.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2.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示范实验;3.讨论。
五、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作自转运动,也就是每24小时地球绕自轴线旋转一周。
地球自转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地球转向的不同方向导致的地球各个地区的时间不同。
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左右地绕太阳一圈。
地球公转是地球四季变化和各地的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3. 地球季节变化地球季节变化是指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角度不同,导致太阳直射的位置不同,进而影响到赤道和两极的温度差异,进而产生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
六、教学步骤1. 教师引入打开地球的图片,询问学生地球是如何转动的?2. 地球自转1.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基本知识;2.通过示范实验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时间的不同。
3. 地球公转1.向学生介绍地球公转的概念和基本知识;2.通过示范实验向学生展示地球公转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四季变化和各地气候变化原因。
4. 地球季节变化1.向学生介绍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和规律;2.通过地图等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图,让学生理解春夏秋冬气候变化的原因。
5.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季节变化,是地理学重要的基础知识,让我们对地球认识更加深入。
七、课后作业1.回顾和总结本课内容;2.编写一篇关于地球运动的文章,介绍自转、公转和季节变化的知识。
八、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方案采用了讲解、示范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自转、公转和季节变化的知识。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1第3节 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 (5)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备注1.引课:在第一册科学中,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绕着太阳转运的、迄今惟一发现有生命的行星。
对于地球的知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大家一起学习。
你对地球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呢?请你提出来。
2.列举疑问:1)我们的地球是怎么转运的?2)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3)地球怎么绕太阳转化的呢?4)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5)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3.讲解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
请同学们根据所观察到的日出、日落情景,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看到太阳、月球、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说明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还有比如:坐在平稳行驶的列车上,看见车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后移,而不觉得自己在向前移动。
说明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4.解答板书:第一节地球的自转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5.思考: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6.列举现象1)傅科摆2)向很深的井的井口投入一小石块,最终会发现小石块与某一深度的井壁的东侧相碰。
7.提问: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它们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转情况是怎样的呢?8.学生描述:略9.讲述板书: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学习本节知识,要求熟练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概念;能够用地球的运动解释四季的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2、能够结合昼夜变化,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4、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举例说明五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地球的运动,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运用相关知识,掌握四季的变化和五带划分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地球。
【教学重点】
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教学难点】
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举例说明五带的特点。
1、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地球仪;
2、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复习提问地球仪的相关知识,重点是如何在地球仪上表示某一点的具体位置,这个过程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
学习新知
师: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活动探究
师: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其旋转方向,在图1.19上用箭头标出自转方向,并记下观察结果:从侧面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_____向_____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_____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则为_____时针方向。
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演示昼夜更替现象。
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记录观察结果并思考:(1)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_______更替现象。
(2)读图1.20下列城市中先看到日出的是()
生:学生们讨论回答。
师:假如地球不自转,昼夜现象和地球表面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
生:讨论回答。
师:地球不自转,处于昼半球的永远是白天,处于夜半球的永远是黑夜。
自然,永远处在白
天的温度就会很高,永远处于夜晚的温度就很低。
假如地球是透明的,会有什么现象产生?生:学生们讨论回答,各抒己见。
师: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且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自转使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差异。
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一小时。
师: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下列问题。
(1)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是_____,属 _____季;最热的月份是_____,属_____季。
(2)一年中白天最长的季节是_____季,一年中天黑最早的季节是_____季。
(3)一年中既不太冷,也不太热的季节是_____季。
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4)你认为我国什么地方四季最分明?说出根据。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读图1.21,观察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从地球公转方向、地轴倾斜方向、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等方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老师总结。
一年中,由于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上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各地的昼夜长短也随之产生变化,因而人们把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季节变化。
知识之窗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知识之窗的相关的内容。
学习新知
师:(课件展示)地球公转不仅使同一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的变化,还使不同纬度的地方在同一时间内获得太阳的热量产生差异。
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等五带。
活动探讨
师:分别说出下面三幅漫画所描述的内容属五带中的哪个带?你能理解各幅漫画内容的含义吗?
生:学生抢答。
学习新知
师: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热量的差异,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活动探究
师:分组讨论,下列现象主要与地球哪种运动有关。
(1)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2)夏天热,冬天冷。
(3)我们每一天都经历了白天和黑夜。
(4)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比黑夜长;冬季日出晚、日落早,白天比黑夜短。
生:讨论回答。
课堂小结
板书: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