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五套中考模拟卷》中考物理考点第一轮复习:第1讲声现象培优补差复习讲义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

第一讲声现象知识回顾考点梳理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①________产生的。

②__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2. 发声体的判断:声带振动发声等。

3. 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音以③_______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④________。

(2)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⑤__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⑥______传声。

4. 声速(1)定义:声音传播的⑦________,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⑧________。

(2)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⑨________和⑩________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⑪______,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⑫______m/s。

(3)快慢比较:一般情况下,⑬________传声最快,⑭________传声较快,⑮________传声最慢。

5. 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⑯________回来形成回声。

(2)利用:回声测距离:s=⑰________。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 音调(1)定义:声音的⑱________。

(2)影响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⑲______,简称⑳______,符号为㉑________)。

(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㉒。

(4)举例:吉他手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2.响度(1)定义:声音的㉓。

(2)影响因素:振幅(物理学中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3)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㉔,响度越大。

[注: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时的响度有关,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分散程度有关(喇叭、听诊器)](4)举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响度不同;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后排学生听到的声音小等。

3. 音色(1)定义:声音的㉕ ______。

(2)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课时 声现象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课时 声现象

1
[规律方法] 控制噪声主要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三个环节考虑。
方法 防止产生 阻断传播 防止接收
举例 降低音量、摩托车消声器、禁鸣喇叭 道路两边的隔音墙、使用吸音材料
戴耳塞、捂住耳朵
1
【跟踪练习】
5.(202X·南昌市猜题卷)如图1是手机工具箱中的一款工具,根据图中显 示的信息可知其测量的是声音的___响__度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 色”);而教学楼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2的标志,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 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 ___声__源___处减弱噪声.
1
5.噪声的控制 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这种 控制噪声的方法是在__声__源__处__控制噪声传播.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 (202X·吉安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B ) A.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定相同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调不同
1
4.声音的传播、利用 渔船使用声呐探测鱼群(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_体_____中传播 来工作的;同时也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_息_____;渔船在定位和测量海
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若海水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
播速度是1 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9___s才能接收到信号.
1
[规律方法]
特性
决定因素
影响因素
音调
频率
发声体的尺寸、张紧程度
响度
振幅
力度、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等
音色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中考物理】中考中考第一轮复习专用讲义 专题一声现象

【中考物理】中考中考第一轮复习专用讲义 专题一声现象

【中考物理】中考中考第一轮复习专用讲义专题一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振动停止,也停止。

例 1.在深山的古寺中,敲击大钟时候,常常会感到有很长的“余音”,这里的余音出现的原因是().A.大钟被敲击后振动停止,但是空气仍然在振动。

B.大钟被敲击后,振动并没有很快停下来,仍然在振动。

C.大钟被敲击后,钟和空气振动都停止,但是我们的耳膜仍然在振动。

D.大钟被敲击后,我们听到的声音在脑海中延长。

例 2. 以下实验不能阐述声音产生的件的是()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将纸屑放在发声的喇叭上,看到纸屑在“跳舞”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接近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开。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密闭玻璃罩内,抽掉里面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几乎听不见。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可以做为的物体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空气中以的形式传播,这种波是一种机械波, (填“是”或“不是”)电磁波。

例3.(2014江苏苏州)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萍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我国首位“太空教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萍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王亚萍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他音调很高C.王亚萍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天宫一号”里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0×108 m/s(2).声速: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而言,在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中最慢。

声音在一标准大气压下,15 0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例4.在一根长钢管的一头敲击一下钢管,再另一头能听到两次敲击声是因为,后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知识详解1】声音的传播可以理解为: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因此介质能帮助声音的传播,因此在坚硬密实的介质中更能帮助声音的传播,因此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气体中最慢。

这与光的传播不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因此,光虽然能在透明介质中传播,但是介质会阻碍光的传播,因此光在真空中最快,气体次之,固体反而最慢。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声现象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声现象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乐音的三个特征、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人耳听不见的声音2.知识点:(要求熟读,熟记)(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有振动一定有声音,有声音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而有物体振动却不一定能听到声音.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3.声音的传播:在介质中以波动的形式向四周传播.①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物体振动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四周传播,形成声波.②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③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④传播快慢——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叫做声速.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是不同的.B.同种介质中,声速还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越高,声速越大.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快慢关系:V固体>V液体>V气体⑤传播距离:S(距离)=V声t 回声测距:d=S/2=V声t/2⑥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A.有声源. B.有传播的介质. C.引起人耳鼓膜振动产生听觉(二)声音的三个特征——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1.响度:①定义: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俗称音量或声量.②影响响度的因素——声源的振动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A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C.减小声音分散,增大响度③波形图中响度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④响度的计量:单位:分贝符号dB. 人耳能感觉到的最弱声音的强度为0dB,这是听听觉下限. 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dB——40dB;2.音调:①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HZ②影响音调的因素——声源的振动频率. 声源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源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③波形图中音调的关系: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多则频率高,音调高.④弦乐器的音调影响因素:弦越细、弦越短、弦越紧则音调越高.3.音色:①定义: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称为音品. 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②影响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决定.③波形图中音色的关系:不同的音色波形图不同4.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及辨别:①“回音壁”与“三音石”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②用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③用音调可以检查器件的破损.(三)噪声的区分以及控制和减弱方法:1.噪声的标准:①从物理学角度定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②从环保角度定义: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2.噪声的控制和减弱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其中最根本的环节是——在声源处控制和减弱噪声.④一般在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消声、吸声、隔声.(四)听不到的声音及其应用——超声和次声1.超声及其应用:①定义: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②特性:(1)方向性好(2穿透能力强(3)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③超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A.超声定位(声纳)、医学诊断(显影成像)、超声测距离、测速度,工业检测. B.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超声医疗(碎结石)、超声波清洗、焊接等.2.次声及其利用:①定义: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②特性:(1)容易绕过障碍物(2)传得很远(3)无孔不入③次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次声定位可以确定火箭发射和落地的位置.利用次声可以监测核试验的爆炸时间、地点、强度以及方式等.利用“水母耳”的次声预报仪可以预报火山、海啸、台风、地震活动等.(五)利用身边器材做与声音有关的实验: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压钢尺,尺振动发声.2.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发声音调不同.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用不同的力敲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4.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可能传声)—塞住耳朵,牙咬住尺敲尺可以听到声音.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C.声音的大小由振动的频率决定D.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2.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A.放松琴弦B.拉紧琴弦C.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D.换些粗弦3.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驻中小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求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4.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音调较低D.响度较小5.家庭中的VCD将声音信号输给“功放”——“功率放大器”,带动音箱发出美妙的声音,则功放的作用是()A.改变音调B.改变响度C.改变音色D.改变频率6.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7.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分析原因的可能是()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C.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8.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多少.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D.“为什么热水越多冷却得越慢?9.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01期 声现象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01期 声现象

C、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声现象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防治噪声的途径等。

4四、考题再现习题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

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习题2:在音乐会上,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习题3: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C.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习题4: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的()A.振幅 B.材料 C.频率 D.结构考点清单参考答案考点一:1.(1)振动振动;(2)正在发。

2. (1)固液气真空介质;(2)波;(3)反射。

3. 340 大于(或>) 大于(或>)。

4.能量。

考点二:1.(1)有规律;(2)音调。

2. (1)强弱;(2)振幅振幅听者与声源。

3.(1)高低;(2)频率频率;(3)赫兹 Hz。

4. (2)材料结构。

考点三:1. (1)无规律;(2)噪声。

2. (1)声强级分贝dB。

3. (1)声源处;(2)传播途中;(3)人耳处。

考点四:1. 20 20 000 20 000 20。

2. (1)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考题再现参考答案:1.A; 2.B; 3.D; 4.A;。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学案 第1讲 声现象(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学案 第1讲 声现象(含解析)

第1讲声现象命题分析广东省近五年中考物理命题分析考点20232022202120202019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省题9省题4省题2—省题5 声音的特性省题9—省题2省题5省题5 声的利用与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省题4省题23——【课程标准】2.3.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例1在鼓面上放碎纸屑,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叉,观察与其接触的物体的运动。

了解实验中将微小变化放大的方法。

例2将发声器放入玻璃罩中,逐渐抽出罩内空气,会听到发声器发出的声音逐渐变小,分析导致该现象的原因。

2.3.2了解声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例1了解超声波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如超声雷达、金属探伤、医学检查等。

例2举例说明如何减弱生活环境中的噪声,具有保护自己、关心他人的意识。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常见乐器发声原理:管乐器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的振动发声;打击乐器靠被打击部位的振动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1.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形式:声波。

3.声速:(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3)一般情况下,v固体>v液体>v气体。

4.回声:(1)形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反射回来的现象。

(2)应用:与原声混合,加强原声;回声测距。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

(√)(2)物体的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消失了。

(×)(3)在太空中宇航员之间利用电磁波交流,原因是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5)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例1(2023·惠州惠城区一模)下列实验中,不能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敲击鼓面时,撒一些轻小的纸屑在鼓面上C.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D.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答案 C例2在学习“声现象”这一单元时,老师领着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2025年贵州省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讲声现象

2025年贵州省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讲声现象

4.下列事例中,不是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D ) A.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走出教室 B.铁路工人敲击铁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C.蝙蝠利用回声定位 D.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
5.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器测定的是声音的____响__度____(选填“响度”“音调” 或“音色”)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4.4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分__贝__ _(_d_B_)___;噪声监测设备___不__能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的强度。学校图书 馆禁止大声喧哗,这是在____声__源____处控制噪声。
6.(2024·六盘水模拟)智能音箱的语音控制系统可执行用户的语音要求,比如点播歌 曲、了解天气等。智能音箱可根据语音指令完成相应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信__息____。
题组四 噪声的控制 7.(2024·贵阳模拟)川黔铁路南北穿越息烽境内,火车汽笛声给铁路沿线造成了一定 的噪声污染,下列措施可行且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D ) A.禁止火车通行 B.安装消声器 C.禁止鸣笛 D.在铁路两侧安装隔音板
第一讲 声现象
必备知识·夯根基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产生原因:物体的____振__动____。 (2)特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振__动____,____振__动____停止,发声停止,但已发出的声 会继续传播。
2.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声__波____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介__质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3)声速: ①受温度影响: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3_4_0___ m/s。 ②受种类影响:一般来说,v气___<____v液___<____v固。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1)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1)





15
教材图片
命题点
一题练透
本题涉及物理观念(相互作用观念及其应用)、实验探究
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让它的一端伸出
声音的产 桌边一定长度。用手拨动钢尺,听尺子由于 振动
而发

生、声音 出的声音,然后将尺子伸出桌边更长一些,再次拨动钢
的特性
尺,控制钢尺两次振动幅度相同,再次听它发出的声音并ຫໍສະໝຸດ 21不同。⁠
【变式训练】
4.(202X信阳二模)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月落乌啼霜满
天”“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在夜晚也能分辨出“乌啼”与“钟声”,是根据它们

音色
不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控制

调”)的大小。
22
响度 (选填“响度”或“音

命题点3
声学综合题(202X.4)
度小
6
常见 尖细、低沉、尖锐刺
响亮、微弱、低声细语、引
悦耳、刺耳、闻其声而
描述 耳、粗犷低沉、曲高和 吭高歌、震耳欲聋、窃窃私
知其人等
语 寡等
语等
改变发声体的 松
改变
改变发声体的材料、结
紧 、 长短 、粗细 改变使发声体振动的力
方法
的 大小
构等

1.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
第一部分
考点探究 教材梳理
第一讲
声现象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必考,202X年考查)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2.特点: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消失。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初中物理总复习初中全册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3.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物态变化讲义试题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物态变化讲义试题

第一讲声、物态变化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原因: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停顿,发声也停顿,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2、声音的传播:〔1〕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传声。

〔2〕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向外传播。

〔3〕快慢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及有关。

①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得最快,中次之,中最慢②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大的障碍物会被回来,形成回声。

例1、〔2021·〕如下图,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变式2】〔202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B.吸收了声波C.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使鼓面停顿了振动例2、以下各图描绘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例3、〔2021·〕2021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下图.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A.510m B.1020m C.2040m D.4080m【变式】〔2021·〕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下图〕,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假设海水的深度是,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那么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秒才能接收到信号.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讲 声现象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讲  声现象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知识点三:噪声与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利用
1.噪声的等级及危害: 噪声单位:分贝(dB)。
(1)听觉下限为0 dB; (2)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dB; (3)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 dB; (4)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 dB。 2.减弱噪声的方法: (1)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产生,如摩托车的消声器; (2)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如道路两侧的隔声板; (3)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如戴防噪声耳罩。 3.声的利用 (1)分类: ①可听波——人耳可听到的机械波,其频率约为20 Hz~20 000 Hz; ②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 (大象可发出次声波;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均可产生次声波); ③超声波——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 (猫、狗、海豚、蝙蝠能听到) 。
决定因素: ①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②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小,距离声源越远,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弱。 (2)音调: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决定因素: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3)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2)利用方式: 传递信息——根据音调,超声波探伤等;利用声音反射,蝙蝠回声定位、声呐、B超、倒车雷达。 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除去人体内结石、除尘、为空气加湿。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典例分析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例题1.(2019山西)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 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一章 声现象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回顾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它可以是,也可以是和,不能传声。

3、声速声音在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二、人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听到声音的必要条件:一是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必须在 Hz到 Hz;二是必须有传播声音的;三是有正常接收的。

1、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把声音信号传给大脑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引起听觉。

3、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耳的、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根据双耳效应就能准确地判断出发声体的。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也叫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和。

1、音调:是指,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快,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它与发声体的和发声体与人耳的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是人耳区分不同发声体的特征,不同的发声体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其音色一般,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有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控制五、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如利用超声波和回声定位原理制成声呐;声音可以传递,如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

重难点分析难点 1 正确理解振动、发声及声音传播之间的关系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是人耳都能听到的,人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振动发声;(2)有介质传播声音;(3)声波能引起人耳鼓膜的振动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说成振动停止,发声也消失,只是能量减小。

难点2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难点3 理解回声及有关声速的计算1、回声:是由于声音被高墙、山崖反射产生的,对着远处的高墙、山崖呼喊能够听到回声。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声现象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声现象

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声现象一、知识体系梳理附1:科学方法考察点节方法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放大法振动发声(乒乓球、纸屑等放大微小振动)逐渐逼近法真空不能发声声音的特性控制变量法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频率)、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转换法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或计算机显示波形图放大法通过乒乓球弹开的幅度研究响度附2:重难点提示要点1:物体振动就可以发出声音,但是发出的声音人耳不一定能听到。

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但是声的传播没有停止。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4个条件①发声体在振动;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③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20Hz~20000Hz);④听觉正常。

要点2:常考乐器(1)弦乐器:弦越紧、越短、越细,音调越高。

如吉他、古筝、二胡、古琴等。

(2)管乐器: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如笙、箫、笛子、葫芦丝等。

(3)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的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击鼓力量越大,声音响度就越大。

(4)水瓶琴:敲击和吹奏不同要点3:声波的波形图音调看疏密,响度看高度,音色看形状。

要点4:声的利用二、链接中考1.(2022•青岛)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人辨别出青蛙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2.(2021•青岛)民乐团演奏中国名曲《茉莉花》时,其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竹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胡琴、琵琶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C.敲击鼓面的节奏越快,鼓声传播得就越快D.听众关闭手机,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3.(2020•青岛)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我们世界充满声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手拨动琴弦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B.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C.“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响度来辨别的D.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2019年之前】4.(2019·青岛)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中考物理复习1轮第2章声现象.docx

中考物理复习1轮第2章声现象.docx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复习目标: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咅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1、 _________________ 声音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谈;声音以_____ 的形式传播;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 _____________ :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C的空气中的速度为________ m/s;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來的声咅叫回声,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Z间的时间间隔在0. I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咅变人是因为I川声加强原声)。

精选名校中考物理考点第一轮复习:第1讲声现象培优补差复习讲义

精选名校中考物理考点第一轮复习:第1讲声现象培优补差复习讲义

图1 图2第一讲 声现象【中考命题方向】主要围绕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途径及声的利用等有关知识点进行命题,主要考查应用能力.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但也有各种的情境题和重点考查应用能力的实验题出现.试题以基础题为主,难度中等,在每年的中考试题中本章内容占总分的2%~4%.【考点总结及应用】一 知识性考点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 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使其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_ 可以产生声音. 例2 如图1所示,赛龙舟时选手们在振奋人心的鼓声中奋力拼搏.这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是通过_ 传到岸上观众的耳朵的.【解题策略】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声音不能在铁轨中传播 B .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C. 真空不可以传播声音 D .植树对减弱噪声起不到作用考点2 声音的特性例4 我市在每年都试鸣防空防灾警报,警报声能传播很远的距离,这是因为它的 ( )A .响度大B .音调高C .音色美D .节奏快例5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音色 D .振幅考点3 控制噪声例6 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要城区汽车禁鸣、机场搬迁、轨道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特点是 ( )A .减少大气污染B . 降低噪声污染 C. 缓解“热岛效应” D .绿化居住环境例7 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方面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 .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例8 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能有效控制噪声的措施是( )A. 在公路两边和住宅区设置屏障 B .扩大城市规模,多建高层楼房C .在繁华路段,汽车禁鸣喇叭D .植树种草,绿化城市考点4 声的利用例9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场大雨的到来B .医生通过听诊器为病人诊病C .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D .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例10 利用“B 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体内脏器的情况,这是因为 ( )A .“B 超”声波的频率很大 B .“B 超”声波的能量很大C .“B 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D .“B 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二、规律方法考点考点5 归纳法【解读】 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事物中的共同特征归纳、总结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例11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____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考点6 转换法【解读】 转换法是指把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化(或放大)为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使现象更图3 明显,或把不易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容易解决或已经解决的问题,使问题更简单. 例12 如图2所示,玻璃杯上蒙有塑料薄膜,绷紧薄膜,在薄膜上放几粒小米.小明同学在薄膜附近用力敲击铁盘,铁盘因为___而发出声音,同时发现薄膜上的小米在跳动,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考点7 类比法【解读】 所谓类比法是指根据两个研究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应用类比法不仅可以把抽象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系统中来,变抽象为形象、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同时又可激发联想,具有启发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例13 “一石激起千层浪”指石块打击水面引起水面上下起伏振动形成凸凹相间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开来.类似于水波,猜一猜声波是如何形成的. 考点8;推理法【解读】 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只对主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例14 在“研究声音的传播”买验甲,现有的剂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如图3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考点9 比较法【解读】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例15 根据图4中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 )考点10 控制变量法【解读】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然后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例16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把这些材料做成盒子,先把闹钟放入其中一个盒子当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后收集到的数据为:材料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m 泡沫塑料板0.3 玻璃0.6 木板0.4 硬纸板 0.5(1)你认为该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 、 、 、 .(3)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三、思想方法考点11 猜想(或想象)的思想方法【解读】 猜想(或想象)是科学探究中最具创造性的一环,合理的猜想可以给探究提供正确的导向.猜想并不是妄想,其基本要求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和依据进行合理的猜想.猜想时,思维既要严谨又要开放,即猜想既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又要放得开.例17 假设声音的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相同,那么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说出两种可能的情况.例18 如果我们的世界没有声,会是什么样子?写出五个合理的场景.【练习】一、选择题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A.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便停止传播2. 大型文艺晚会上,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 .响度B .音色C .音调D .三者皆有3. 关于声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声呐可以探测海水深度B.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C .捕鱼时渔民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D.声呐就是大声叫喊4. 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 ( )A. 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B .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C. 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 D .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5. 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A,速度太快 B .响度太小 C .频率太高 D .频率太低6. 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是因为 ( )A .超声波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B .回声定位C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D .超声波在不同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反射7. 一个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是因为( )A 皇帝使用过 B. 神灵相助 C. 声音经过多次反射的结果 D .说话者发音的响度大8. 在下列物质中,传播声音最快的是 ( )A. 空气B. 水 C .铁 D .真空9. 如图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下列对该实验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B. B. 用金属丝代替细棉线听到的声音更大些,这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C. 听到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是根据音色不同D .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二、填空题10.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 产生的,而这一现象常发生在冬天,夏天时很少见,这是因为冬天电线遇冷收缩而拉得较紧,使电线振动的 较高. 11.灾难发生后,搜救人员运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实际上这是利用了___来测距定位,同时也说明 可以传声. 12.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语言交流,这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是 ,所以我们听不到.13.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面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 .14.(1)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可听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或“=”)(2)响度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响度小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或“=”)15.车门车窗已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 途径上减弱噪声;株洲市区禁鸣喇叭是从 减弱噪声.16.将一根长度约30 cm 且较窄的钢尺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它的绝大部分都伸出来.如图所示,拨动它的一端,可以看出钢尺 ,然后缩回一些,伸出全长的32~43,再拨动它,可以看出钢尺 ,由此可知伸出的钢尺由长变短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由到 ,这说明 .17.如图所示的情景反映了什么物理知识?18.在城市的主要街道,常能看到路旁的电线杆上安装—个指示装置,上面闪耀着不断变化的数字,数字后面的符号是“dB”,这个装置是用来检测城市街道强弱的,要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等级应控制在 dB以内.三、简答题19.古有中医悬丝诊脉,今有听诊器听音辨病,这两种都是医生了解病人脉搏和心脏跳动情况的手段,请简述其中的道理.20.保持同—音量,把录音机从室内拿到室外,为什么听到的声音会小些?四、探究与实验题21.一部美国影片中,女警想从敌人手中夺回物证—一“磁盘”,为了不惊动其他敌人,她将矿泉水瓶套在枪口上,开枪时只听到微弱的响声,她成功地击毙了敌人而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你知道她是在哪个环节上减弱噪声的吗?你能自己设计一个类似的小实验吗?22.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1)用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2)5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能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的道理.五、计算题23.一架飞机的速度是声音速度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 m,且沿水平方向飞行,当你听到飞机在头顶的轰鸣声时立即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水平距离)的地方?24.一个人站在两座山崖之间喊了一声,2 s后听到第—声回声,再过1s后听到第二声回声,则两座山崖相距多远?2019-2020学年物理中考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声现象 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声现象 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中考关系着同学们能否进入理想的高中院校的重要考试,查字典物理网为了帮助大家复习本门课程,小编为大家分享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供大家参考!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

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注意: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

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4)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速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

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

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
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名师精品导学声现象专题(最新)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名师精品导学声现象专题(最新)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名师精品导学--声现象专题本知识板块以声为主线,首先探究了声的产生、传播以及人们听到声音的条件,然后通过实验使大家了解声音的特性,最后介绍了噪声的危害与防止以及人们对声波的利用。

声音的特性和噪声的防止是本知识板块的重点。

同学们在复习时,要重视与声音特性有关的探究实验,加强理解防止噪声的原理,了解一些有关声波应用的技术。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重点考点本知识点的重点是:会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能分析声音传播的路径,能够进行有关声的传播速度、时间和距离的计算。

有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试题,在中考试题中所占分值较少,往往以填空、选择题型出现,属于对“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

二、中考常见题型所有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在中考题中,往往把这个知识点融进新颖活泼的生活背景中,以增加试题的趣味性。

同学们在读题时应会迅速地从背景材料中检索出物理信息。

例1 (2009年江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

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_____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____传入我们耳中的。

思路分析:大家应该首先找出对结果有影响的关键词,本题的关键词是“籽撞击壳壁”“发声”,其他叙事性语句可以忽略。

显然籽撞击壳壁“振动”而发声;人耳与音乐喷泉之间只有空气连接,在广场上听到声音也只有通过空气传播。

答案:振动空气最近几年中招考试对探究实验的各个环节都有考查,其中对于提出问题和猜想能力的考查,往往不容易把握。

大家在解这类题时要找到材料的共性现象,所提出的问题或猜想必须含有物理的科学价值。

例2 (2009年自贡)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________。

思路分析:大家应该首先分析出各个事件的共性,两个现象都是因为利用空气传声人听不到声音,但是把耳朵贴近固体就听到了声音。

2025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一讲 声现象

2025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一讲 声现象

的这种方法称为 回声 定位,根据这种方法人们发明了
声呐 。
2.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
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
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
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5.噪声令人心烦意乱,是四大污染之一,如图所示,请分析:摩托车的消声
声源处
器是在
减弱噪声;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工厂里工人戴耳罩是在 人耳处 减弱噪声。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重点)
1.(2024成都外国语学校三模)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
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A )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教师监考时不能穿硬底鞋,以减小噪声






振幅
大小
品质
波形图:
频率
距离
振幅


材料
结构
音色
20 000




信息
能量
20
噪 噪声的定义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㉔ 无规则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环保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响度的单位:㉕ 分贝 ,符号㉖ 。

危 声音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re(2)”“mi(3)”三个音阶,则do(1)这个音阶与 B (选填字母)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第一讲 声现象【中考命题方向】主要围绕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途径及声的利用等有关知识点进行命题,主要考查应用能力.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但也有各种的情境题和重点考查应用能力的实验题出现.试题以基础题为主,难度中等,在每年的中考试题中本章内容占总分的2%~4%.【考点总结及应用】一 知识性考点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 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使其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_ 可以产生声音.例2 如图1所示,赛龙舟时选手们在振奋人心的鼓声中奋力拼搏.这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是通过_ 传到岸上观众的耳朵的.【解题策略】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声音不能在铁轨中传播 B .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C. 真空不可以传播声音 D .植树对减弱噪声起不到作用考点2 声音的特性例4 我市在每年都试鸣防空防灾警报,警报声能传播很远的距离,这是因为它的 ( )A .响度大B .音调高C .音色美D .节奏快例5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音色 D .振幅 考点3 控制噪声例6 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要城区汽车禁鸣、机场搬迁、轨道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特点是 ( )A .减少大气污染B . 降低噪声污染 C. 缓解“热岛效应” D .绿化居住环境例7 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方面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 .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例8 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能有效控制噪声的措施是( )A. 在公路两边和住宅区设置屏障 B .扩大城市规模,多建高层楼房C .在繁华路段,汽车禁鸣喇叭D .植树种草,绿化城市考点4 声的利用例9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场大雨的到来B .医生通过听诊器为病人诊病C .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D .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例10 利用“B 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体内脏器的情况,这是因为 ( )A .“B 超”声波的频率很大 B .“B 超”声波的能量很大C .“B 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D .“B 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二、规律方法考点考点5 归纳法【解读】 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事物中的共同特征归纳、总结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例11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____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考点6 转换法图3 图2【解读】转换法是指把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化(或放大)为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使现象更明显,或把不易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容易解决或已经解决的问题,使问题更简单.例12 如图2所示,玻璃杯上蒙有塑料薄膜,绷紧薄膜,在薄膜上放几粒小米.小明同学在薄膜附近用力敲击铁盘,铁盘因为___而发出声音,同时发现薄膜上的小米在跳动,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考点7 类比法【解读】所谓类比法是指根据两个研究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应用类比法不仅可以把抽象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系统中来,变抽象为形象、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同时又可激发联想,具有启发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例13 “一石激起千层浪”指石块打击水面引起水面上下起伏振动形成凸凹相间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开来.类似于水波,猜一猜声波是如何形成的.考点8;推理法【解读】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只对主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例14 在“研究声音的传播”买验甲,现有的剂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如图3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考点9 比较法【解读】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例15 根据图4中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 )考点10 控制变量法【解读】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然后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例16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把这些材料做成盒子,先把闹钟放入其中一个盒子当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后收集到的数据为:材料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m泡沫塑料板0.3玻璃0.6木板0.4硬纸板0.5(1)你认为该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3)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三、思想方法考点11 猜想(或想象)的思想方法【解读】猜想(或想象)是科学探究中最具创造性的一环,合理的猜想可以给探究提供正确的导向.猜想并不是妄想,其基本要求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和依据进行合理的猜想.猜想时,思维既要严谨又要开放,即猜想既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又要放得开.例17 假设声音的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相同,那么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说出两种可能的情况.例18 如果我们的世界没有声,会是什么样子?写出五个合理的场景.【练习】图4一、选择题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便停止传播2. 大型文艺晚会上,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 .响度B .音色C .音调D .三者皆有3. 关于声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声呐可以探测海水深度B.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C .捕鱼时渔民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D.声呐就是大声叫喊4. 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 ( )A. 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B .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C. 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 D .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5. 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A,速度太快 B .响度太小 C .频率太高 D .频率太低6. 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是因为 ( )A .超声波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B .回声定位C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D .超声波在不同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反射7. 一个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是因为( )A 皇帝使用过 B. 神灵相助 C. 声音经过多次反射的结果 D .说话者发音的响度大8. 在下列物质中,传播声音最快的是 ( )A. 空气B. 水 C .铁 D .真空9. 如图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下列对该实验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B. B. 用金属丝代替细棉线听到的声音更大些,这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C. 听到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是根据音色不同D .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二、填空题10.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 产生的,而这一现象常发生在冬天,夏天时很少见,这是因为冬天电线遇冷收缩而拉得较紧,使电线振动的 较高. 11.灾难发生后,搜救人员运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实际上这是利用了___来测距定位,同时也说明 可以传声. 12.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语言交流,这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是 ,所以我们听不到.13.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面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 .14.(1)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可听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或“=”)(2)响度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响度小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或“=”)15.车门车窗已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 途径上减弱噪声;株洲市区禁鸣喇叭是从 减弱噪声.16.将一根长度约30 cm 且较窄的钢尺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它的绝大部分都伸出来.如图所示,拨动它的一端,可以看出钢尺 ,然后缩回一些,伸出全长的32~43,再拨动它,可以看出钢尺 ,由此可知伸出的钢尺由长变短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由到 ,这说明 .17.如图所示的情景反映了什么物理知识?18.在城市的主要街道,常能看到路旁的电线杆上安装—个指示装置,上面闪耀着不断变化的数字,数字后面的符号是“dB”,这个装置是用来检测城市街道强弱的,要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等级应控制在 dB以内.三、简答题19.古有中医悬丝诊脉,今有听诊器听音辨病,这两种都是医生了解病人脉搏和心脏跳动情况的手段,请简述其中的道理.20.保持同—音量,把录音机从室内拿到室外,为什么听到的声音会小些?四、探究与实验题21.一部美国影片中,女警想从敌人手中夺回物证—一“磁盘”,为了不惊动其他敌人,她将矿泉水瓶套在枪口上,开枪时只听到微弱的响声,她成功地击毙了敌人而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你知道她是在哪个环节上减弱噪声的吗?你能自己设计一个类似的小实验吗?22.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1)用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2)5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能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的道理.五、计算题23.一架飞机的速度是声音速度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 m,且沿水平方向飞行,当你听到飞机在头顶的轰鸣声时立即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水平距离)的地方?24.一个人站在两座山崖之间喊了一声,2 s后听到第—声回声,再过1s后听到第二声回声,则两座山崖相距多远?2019中考第一次模拟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装置,将两根阻值分别为5Ω、10Ω的电阻丝串联后放入两个透明容器中,并封闭等量的空气.通电前,A、B两U形管内的液面相平.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A.电阻大小 B.液柱高度 C.电流大小 D.空气质量【考点】焦耳定律.【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它们的电流关系;(2)电流产生的热量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这属于转换法;(3)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有关,探究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阻关系时,控制通电时间和电流不变.【解答】解:(1)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两电阻丝串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需要控制的变量是电流,故A错误,B正确;(2)电流产生的热量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需要控制液柱的高度相同,故C正确;(3)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容器中气体的热膨胀体现,需要控制两个容器中空气的质量相同,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焦耳定律的认识,注重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是中考物理常见题型.2.一颗铁质的小螺丝掉入细小狭长的小洞中,使用下列方案不能取出小螺丝的()A.B.C.D.【考点】磁性、磁体、磁极.【分析】磁体具有吸引磁性物质的性质.同时磁性物质可以被磁体磁化,从而获得磁性.【解答】解:A、图中磁体可以吸引小螺丝,可以取出,不合题意;B、图中磁体可以吸引小螺丝,可以取出,不合题意;C、图中铁棒可以被磁体磁化,从而具有磁性,能吸引小螺丝,可以取出,不合题意;D、铜棒不是磁性物质,不能被磁化,无法吸引小螺丝,不能取出,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磁体的磁性和磁化、磁性物质的应用,属简单的磁现象,难度不大.3.《初中科学实验活动册》中有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大试管里装满水,然后把小试管(小试管的直径略小于大试管)放到大试管中,一起倒过来,这时我们观察到水向下流,小试管却向上运动.该实验可以证明()A.大气压的存在 B.牛顿第一定律C.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分析】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生活中许多现象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如: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等等,结合实验中的现象可做出判断.【解答】解:装置倒置后,大试管中的水由于重力的作用,会流下来,小试管上方的空间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小试管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着向上运动.所以会看到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故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选A.【点评】明确大气压的概念及大气压的相关实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课堂上部分同学有“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的不良习惯,如图所示.手指停止拨动时笔能继续转圈的原因是()A.笔受到重力的作用 B.笔受到摩擦力的作用C.笔具有惯性D.手具有惯性【考点】惯性.【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手指停止拨动时笔能继续转圈,是因为笔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A.B.C.D.【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然后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解答】解:激光矫正近视,是对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进行手术,使其变薄,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使其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成的像后移,直到移到视膜上.图A角膜的中间和边缘一样厚,图B中间薄边缘厚,符合凹透镜的特点,图C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不符合题意,图D是多块凹透镜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近视眼是长期用眼不卫生,包括用眼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看书不注意休息、在强光下或弱光下看书等,造成像成在视膜的前方,矫正的办法主要是带凹透镜做成的眼镜或进行必要的手术.6.某同学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盲人水杯”.水杯底部装上电池后,当杯中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水杯会自动发出音乐声,表示水己盛满.水杯发出音乐声时的能量形式转化是()A.电能→内能B.电能→声能C.化学能→声能 D.化学能→电能【考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分析】判断清楚该过程中消耗了哪种形式的能,进而产生了哪种形式的能即可;【解答】解:水杯发出音乐声时,消耗电能,产生声能,故是将电能转化为声能的过程;故选B.【点评】能准确的判断出该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7.使用指甲剪剪指甲时,沿同样方向用力,手指按在A点比B点省力的原因是手指无论按在A点,还是按在B点,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但按在A点时动力臂大于按在B点时的动力臂,所以手指按在A点比B点省力.(2)指甲剪使用久了,刀口变钝,此时需用较大的力才能把指甲剪断,上述事实说明指甲所受的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等因素有关.【考点】杠杆的应用;压强.【分析】(1)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来进行解答.(2)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解答】解:(1)使用指甲剪剪指甲时,沿同样方向用力,手指按在A点和B点时,动力臂都大于阻力臂,都是省力杠杆;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当阻力×阻力臂是定值时,动力臂越大时,动力越小,越省力.因为手指按在A点时的力臂比在B点时的力臂大,所以手指按在A点比B点省力;(2)指甲剪使用久了,刀口变钝,受力面积变大,由p=可知,要想增大压强,需用较大的力才能把指甲剪断,由此说明指甲所受的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等因素有关.故答案为:(1)手指无论按在A点,还是按在B点,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但按在A点时动力臂大于按在B点时的动力臂,所以手指按在A点比B点省力;(2)压力和受力面积.【点评】本题使得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的物理,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道好题.8.(2016温州模拟)某研究小组想测一个额定电压为2.5伏的灯泡的额定电流,己知电源电压为6伏.(1)如图1所示,他们设计的电路如图a所示,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灯泡不亮,其原因是灯泡被短路.(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第4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实验次数 1 2 3 4电压表示数/伏 1.0 1.5 2.0 2.5电流表示数/安0.16 0.22 0.26通过分析可知,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 安.(3)如图2所示,根据实验过程分析,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最合适的是乙.【考点】电功率的测量.【分析】(1)电压表自身电阻非常大,电流表自身电阻非常小,由此分析灯泡不能发光的原因;(2)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灯泡的额定电流;(3)灯泡正常发光时,由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滑动变阻器连入阻值,从而选择变阻器的规格.【解答】解:(1)由图a知,电压表与灯泡串联,电流表与灯泡并联了,因为自身电阻非常大,所以电路中电阻非常大,而电流表自身电阻非常小,相当于一根导线,所以相当于灯泡被短路,故灯泡不发光;(2)由图b,电流表使用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所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即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A;(3)灯与变阻器串联,当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滑=U﹣U额=6V﹣2.5V=3.5V,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灯泡正常发光时变阻器连入阻值:R滑==≈11.7Ω,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选择乙.故答案为:(1)灯泡被短路;(2)0.3;(3)乙.【点评】本题考查电路故障的判断、电表读数以及滑动变阻器规格的选择,电表的读数先要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9..如表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序号扇叶宽度/cm 扇叶长度/cm 扇叶倾斜角度θ纸片被吹起的角度α1 3 7 30°30°2 2 7 30°20°3 34 30°20°4 3 7 45°40°5(1)实验中,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是用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来表示的.(2)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扇叶越长,空气流动强度越大.(3)老师说:“生活中电风扇转动的速度都比较快,因此空气流动强度应与风扇的转动速度有关.”针对这个猜想,请你帮助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验证.【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1)本实验用了转换法,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是用纸片被吹起的角度大小来判断;(2)由于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多个因素: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有关系,所以在设计实验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即当研究与某个因素关系时,要控制其它因素不变;(3)需要利用同一个扇叶,让几次转动的速度不同,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是否相同.【解答】解:(1)实验中,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是用纸片被吹起的角度大小来判断;(2)要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扇叶宽度和扇叶倾斜角度不变,而改变扇叶的长度,由实验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扇叶越长,空气流动强度越大;(3)需要利用同一个扇叶,让几次转动的速度不同,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果相同说明与转速无关,如果不相同,说明与转速有关.故答案为:(1)纸片被吹起的角度;(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扇叶越长,空气流动强度越大;(3)需要利用同一个扇叶,让几次转动的速度不同,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果相同说明与转速无关,如果不相同,说明与转速有关.【点评】此题结合影响扇子风速的实验考查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会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与设计实验.10.S2线一期工程将于2016年开工,我市市民轻轨出行指日可待.S2线一期工程部分数据起止北起乐清市虹桥镇,南至瑞安城区全长70千米车站数20座设计时速140千米/时(1)S2线从乐清虹桥到瑞安城区按设计时速匀速行驶,需0.5 小时.(2)轻轨电车沿平直轨道运动时所受阻力约为车总重的2%.当载客200人后,它的总质量为50吨,若仍以设计时速作匀速直线运动时,轻轨电车牵引动力的输出功率为多少千瓦?(保留一位小数)【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功率的计算.【分析】(1)由表格知乐清虹桥到瑞安城区的路程和速度,由速度公式计算时间;(2)知道物体的质量,根据公式G=mg求出物体的重力,再计算出牵引力大小;知道拉力和物体移动速度,根据公式P===Fv求出拉力的功率.【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知,乐清虹桥到瑞安城区的路程:s=70km,设计时速v=140km/h,由v=可得S2线从乐清虹桥到瑞安城区按设计时速匀速行驶的时间,t===0.5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