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建构和谐师幼关系伦理基础论文

合集下载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论文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论文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论文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养成,有益于师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益于学生智育的形成和提高,有益于班风、学风的建立,有益于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

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

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

”如果老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和谐。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要尊重和重视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唤起他们的成功欲望。

其次,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育人系统中,和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

本文就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谈一谈自己一些肤浅的体会:一、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学生觉得老师爱他,重视他,才敢亲近老师,才乐意接近老师,才能够真正的热爱老师,师生之间的互爱才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

当学生有了进步或成绩时,心里总是希望老师给予表扬;当学生有了错误时,一般都害怕老师的批评;特别不希望老师在同学们的面前批评。

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自尊心理,教师要懂得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该表扬的表扬,满足学生的愿望,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注。

批评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在同学面前批评的就不要在同学面前批评,不能一味的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特别是经常违纪、学习差的学生,更应注意这一点。

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态一旦形成,师生间应有的和谐关系即不可能存在,任何教育上的努力都将难以奏效。

主体间性:建构和谐师幼关系的伦理基础

主体间性:建构和谐师幼关系的伦理基础

主体间性:建构和谐师幼关系的伦理基础摘要: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和教师是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的异质的两极,不仅仅只存在有合作、和谐的一面,也存在冲突甚至对抗的一面,师幼冲突是教育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试对一些师幼冲突案例进行探讨,以期从这一哲学视角找到构建良性师幼关系的途径。

关键词:师幼冲突;主体间性;和谐师幼关系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与教师间的冲突并没有人们想象当中那么激烈,而是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的教学琐事当中。

幼儿教师如何看待、处理这些问题对于师幼关系的构建是很重要的,而其中凸显的很多问题也值得我们广大教育者深思。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主体间性的哲学视角,试对师幼冲突的原因及如何构建良性师幼关系做一些探讨。

一、冲突情境中的教师与幼儿案例一:一次上蒙氏课C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小朋友之间相处的规则,举例讲小朋友在请求和别的同学一起完成工作的时候,“要礼貌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可以先问对方我能和你一起工作吗,不可以粗暴地抢过来自己做”,边说边拉着小Y同学做示范。

可能小Y同学在板凳上没坐稳,这一拉,一下就将小Y同学连人带凳子摔了一跤。

这样,小Y同学就肆声哭了起来。

C老师说“你看小Y同学,老师在做示范,如果在邀请别的小朋友一起完成工作的时候,你这样做就会弄疼小朋友对不对?”小Y同学没有得到老师的哄劝,一直不止声,C老师就说你再这样我只好请你一个人坐墙角反思了。

小Y同学这才渐渐作罢,抹掉了眼泪。

案例二:今天小Y同学,因为对C老师讲“你是坏蛋、臭大便”罚坐墙角。

他现在正发飙,对着墙角嘶声大哭。

C老师讲,大家都别理他,他就这样,一会就没事了。

可能因为这样的缘故,小Y同学感觉你们大家居然谁都不理我,居然摔起了身边的凳子,险些就碰伤周围的小朋友。

C老师一个大步跨上去,跟他讲:怎么样?是不是不想在教室呆了,不想呆就请你出去,说着就将他往教室门外带。

小Y同学作势躺在教室地上不起来,但C老师还是抱起他关到了门外。

小Y 同学没办法,狠命得砸门也不管用,在门外只是一直哭、一直哭。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优秀范文五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优秀范文五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共识,构建和谐的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

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结合起来,以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又必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两者互利互存,共同发展。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依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都乐于和对方交往,在交往中彼此建立信任感,老师和学生是亲密的朋友,学生在老师面前没有畏惧感,学生敢于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灵的大门,满足了学生对爱和尊重的需要。

他们不仅从老师那里得到知识的营养,而且获得了关爱。

在教学中,教师表现为态度和蔼,表情亲切,语调温和;学生表现为情绪高涨,态度认真,精力集中,把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化为学习上的一股动力,能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意见及时地反馈给教师,使教育教学活动中反馈的信息量增大。

此外,师生之间还会由于有感情基础而产生共鸣效果,整个教学气氛就出现轻松、活泼和愉悦的局面,良好的气氛所激发的是轻松、愉悦、积极、热情、认真、自信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清晰牢固、想象更加丰富广阔,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的智力、技能、体质、人格等各方面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寓教于乐。

教师和学生会分享彼此的思想,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和学生达到共识、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 在教学中,教师会用精心设计的备课,亲切优雅的教态,生动优美的语言,准确精炼的讲评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而且不断地从学生的快乐和进步中得到激励和安慰,教学思路更为敏捷,教学信息渠道更加畅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摘要:教师的光荣使命决定了教师必须树立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精神上甚至是物质上的支持,做学生的朋友、知己和指导者,彼此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学习。

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产生共鸣,从而走进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古语中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在这里已将教师看作是次于双亲的角色,看作是一种权威的化身。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现代学生充满个性,思维活跃,敢于挑战权威,完全不同于过去教师在学生面前说一不二的地位,传统教师的角色遭受到严峻的挑战,学生敢于公然向教师提出不满,这无疑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告终的学校内,有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多项调查表明,目前许多师生的沟通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师生矛盾显得尤为尖锐。

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双方都会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对待人和事。

一、师生关系不良的原因(一)教师方面1、师生之间有代沟,教师难树威信。

现代学生思维活跃,有些教师年龄比较大,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上与现代学生存在明显的差距,老师常常会感觉学生一届比一届难带,一届不如一届,其实表达的就是学生越来越不好管理,越来越不听话。

师生对问题的观察面不同,所得结果也不一样,这样就容易造成师生冲突,有的学生单科能力(音乐、美术、舞蹈)已超过老师,老师的权威性也就难以形成。

2、教师缺乏民主观念。

虽然现在大部分教师都知道要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但由于多年的积习,有时无法忘记师尊的地位,教师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常以知识和真理的代言人自居,不能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的对话,只习惯对学生耳提面命,对公然违抗老师的行为从心理上无法接受。

3、教师自身的不足。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概要:师生关系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师生关系的改革。

基于此,班主任在实践中应该从学生的知觉、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等角度入手,落实情感教育,改善师生相互作用的特点和结构,并从根本上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那种命令式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阻碍新课改教学方式落实的主要因素,因此,无论是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是从教师的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1.从学生的角度来讲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顺利展开学习活动。

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主要目的。

从情感上来看,学生通常会将教师与其所教授的学科内容联系起来,即所谓的“爱屋及乌”,因此,作为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接受程度,如教师在教学中旁征博引、幽默风趣,并与学生建立了平等的互动关系,那么学生自然乐于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引导中来。

反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初中生由于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有时还会促使其在课堂上故意与自己反感的教师作对,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还会妨碍整个教学进度。

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讲,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渴望让自己看起来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如何形成个性还没有一个稳定的、正确的认识。

而这时他人,尤其是师长的意见就成了他们评价自我个性的关键因素。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学生对其在学习上的依赖会拓展为情感依赖,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正确引导、良好师范,以及所构建成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均会对学生的情感个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而纠正其不良的情感倾向,形成宽容、友爱、自尊、自信等优秀品质。

2.从教师的角度来讲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论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论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论文2019-01-09常常听到同行抱怨:学生难教,老师难做。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始终是困扰老师们的一个难题。

师生关系僵化会直接导致教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人们常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用勤劳的汗水浇灌出智慧的花朵,培育出参天的栋梁之才。

只要以“园丁”的态度去教书育人,老师和学生就可以融洽相处。

本人认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是天方夜谭,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

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和风细雨润心田如果说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么教师的责任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由于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可能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这门课,也可能因为讨厌这个老师而厌恶这门课。

因此,像和风细雨一样的关怀和沟通至关重要。

1.真诚地交流和关心,建立信任平台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所感所想进行了解是必需的。

交流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采取聊天、谈心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习惯和行为进行了解。

由于是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我自认为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把握可能达不到足够精确的程度,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交换的活动,即犯错的学生要将一周的日记与我的交换。

通过交换日记可以使我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对老师的一些看法。

这种活动需要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刚开始学生的抵触情绪较大,在上交的日记中记录的也大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有明显的敷衍情绪。

后来学生观察到,我总是能够耐心地批阅他们写的东西,无论是写得多么糟糕我都给予肯定的回复,给予足够的关注。

渐渐地,他们开始对我信任起来,我也借这个机会把个人一些对学习、管理、生活的看法交流给他们,让他们明白我这样做的目的,想要如何做。

这样,我和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地完成了谈心和交流。

老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以外,还应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换言之,班主任在这方面负有和父母相同的责任,适时地对学生嘘寒问暖可以让学生知道你在爱护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不是整天板着脸孔刁难他们的人,而是为了他们的成长而严格要求他们的人。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论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论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论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

它不仅会使学生尊重和信任教师,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学科上来。

正如古人所言:“亲其师,信其道。

”因而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温暖,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师生关系的变化旧教育体制下,老师就是真理的化身。

老师的言行举止就是学生的楷模。

老师的话即使不对也没人敢反驳。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师生间的关系也发展了巨大的变化。

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已被淘汰。

那种教师独断,学生盲从的特征也不复存。

现代教育下的师生关系是“双为主”,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是其关系的核心,相互间心灵才能彼此接纳,形成师生间互爱,进而形成真挚的情感关系。

二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

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

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那么,在这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1.用无私的爱心温暖学生、理解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多年的教学经验也使我明白了这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把情感教育完全融入到教学中去。

有一年,高一新学期伊始,我发现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位黑瘦的“丑小鸭”新生,竟然和我最好的朋友同名,该生入学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三,虽然其身上毫无优点,但一想到她的名字,竟使我每次遇到她都会主动地给予微笑,有时还会寒暄几句。

优秀论文(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向有效教学发展)——宋邦鹏

优秀论文(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向有效教学发展)——宋邦鹏

优秀论文(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向有效教学发展)——宋邦鹏第一篇:优秀论文(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向有效教学发展)——宋邦鹏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向有效教学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初探三新小学宋邦鹏内容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交往互动的课堂才能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构建有效互动的数学课堂,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与学更加和谐统一,向有效教学发展。

关键词:修养素质理念自主互动和谐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教学,教好学生,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感,即学生快乐地学,教师快乐地教。

现在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多种多样,但这些都必须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可以说,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发展,不仅是教师所追求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践,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我们首先要有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群体的职业向心力,也是一个光荣的数学教师的师德的核心;其次要有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

有爱心、责任心才能接纳你所教的不同程度的学生。

还要有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学无止境”,我们今天同样可以说“教不可以已”、“教无止境”。

每个数学教师都应有强烈的上进心,业务上精益求精,方法上不断更新,多学点理论,再做点试验,写点文章。

无数事实说明,一个数学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教好学生。

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一个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知识面不广的教师,是很难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力。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摘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处理好师生之间关系、二两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会有和谐的学习气氛、积极的学习情绪和和良好的学习心境,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高,感受性灵敏,反应能力强,思维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只要有生命存在,就要讲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

构建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则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永恒主题。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这一关系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笔者现拟就对“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这一问题,集中从“构建方法”的角度,作一些深入思考。

我认为,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着力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课内做导师,课外做朋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在课堂上是导师,所谓导师,主要是引导、指导,用不着独裁与专横。

因为学生毕竟不是教师的附庸,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个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师只是学生成长之路上的一个引导者,扶持者,就像支持小树的一根木棒,用不着去主宰学生的整个身心。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教师用不着去霸占与剥夺他们的灵魂。

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搞好“导”。

课堂外则要真诚地跟学生做朋友。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协调、发展这一关系。

课外,教师要充当好学生的朋友角色,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亲近学生,主动问候学生,聊聊天,拉拉家常,必要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体验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倾听学生的心声。

这样才会真正有助于你改变教育方式,从而使教育正效应实现最大化。

二、把握导向,坚持科学发展。

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工作尤为重要。

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我们承担着对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责任,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论主体间性师幼关系的构建

论主体间性师幼关系的构建

论主体间性师幼关系的构建作者:翟欢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9期[摘要]主体间性的师幼关系,简单说就是教师和幼儿都作为主体时之间的关系属性。

主体间性的师幼关系是健康和谐的,是能够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师幼关系。

构建主体间性的师幼关系需要尊重和提高幼儿的主体地位,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情感沟通。

[关键词]主体主体间性师幼关系[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222-02一、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主体间性的师幼关系,简单地说就是在同一个关系范畴中,教师和幼儿都作为主体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属性。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什么是主体间性的师幼关系,我们必须了解在哲学范畴下什么是主体、什么是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首先,对于什么是主体,它在哲学上根据语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不管是哪种观点,都认为主体是承担者,而且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承担者,那么也可以说,主体是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其次,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时的特殊本质的表现,就是人在认识对象、客体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自主性,指主体的一种自愿和自觉的状态,是主体能够意识到自己想做什么,并在自愿的情况下,自觉地做出行动。

能动性是指人能够有意识地以主体的身份去改造客体,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是被动地被改变。

而创造性是指超越旧的事物来创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它是主体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主体间性是超越了主客二元对立的状态,达到了主客体的相对统一,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和统一性,是两个或多个主体的内在关联性。

当然主体间性是以个体的主体性为基础的。

如果人不成为主体,不具有主体性,那么就不会有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性。

拿师幼关系来说,在主体间性的视角下,教师和幼儿都是主体,都具有主体性。

教师和幼儿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而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是在语言和行为上的交往平等、双向互动和互相理解和融合的关系。

如何建构良好有效师幼互动论文

如何建构良好有效师幼互动论文

如何建构良好有效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意味着对话,意味着相互建构。

师幼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在师幼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师幼互动出现的问题和新《纲要》的学习,以自己仅有的幼儿园经验和对其它有关师幼互动材料的阅读,特提出以下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

一、有益于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1.建立安全、愉快、宽松的人际和心理环境试想幼儿在幼儿园不想,不能,甚至不敢活动和与教师,其他幼儿自由,愉快地交往,任何正确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此,我们应该给幼儿建立一个温暖,心情愉快,有安全感,信赖感,有自由语言交流的环境。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把幼儿培养成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信心的心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也是建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

2.建立有利于幼儿探索的生活和物质环境瑞吉欧认为,环境是儿童学习的第三位老师,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互动中获得发展。

教师应在幼儿周围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一个缤纷多彩的探索的世界。

这就要求教师要勤于动手动脑,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来装扮属于幼儿的空间。

为幼儿主动探索学习提供了条件,使环境促进幼儿发展,同时让孩子驾驭环境,创造环境,生成新的主题,这种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积极有效的互动。

案例:在社会《神秘的海底世界》这个活动中,教师把教室装扮的非常像海底世界,到处是海藻,海星,和各种各样的鱼,幼儿走进活动室,全都震惊了,都表现出了高兴,急于探索的样子,然后教师还安排仅有的两个男教师为售票员和导游,更使幼儿有了贴近生活的真实感受,整个过程幼儿都处兴奋和积极的状态,和教师的互动紧密,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活动。

由此可见,环境氛围对互动的重要性。

二、走进幼儿1.观察与了解幼儿是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观察了解是读懂幼儿的最好方法,观察不足是看,而是洞察心扉的一种透视。

观察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心智和技能。

在幼儿活动中运用“看,听,交流,思考”等技巧。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心得体会(论文)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心得体会(论文)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心得体会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理解和尊重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理解和尊重是第一要务。

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并尊重他们的差异。

同时,学生也应该理解并尊重教师的教育目标和方式。

只有当双方相互理解和尊重,才能建立起高效的沟通和信任。

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石。

教师应该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评价学生时公正客观,不受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

关心和关注教师应该关心和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他们应该尽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扰。

激励和鼓励激励和鼓励是师生关系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通过正面的激励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他们应该认可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奖励。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良好沟通良好的沟通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

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师也应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学习目标和责任。

良好的沟通能够消除误解和纠纷,促进良好的合作和互动。

尊重隐私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隐私的尊重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或侵犯。

他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和权利,并且在处理学生问题和纠纷时,谨慎处理,兼顾隐私和公正。

问题解决在师生关系中难免出现问题和冲突,但如何妥善处理并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诉求,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他们可以与学生进行对话和沟通,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

同时,学生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与教师合作,通过理性的讨论解决问题。

如何构建师生和谐关系论文

如何构建师生和谐关系论文

如何构建师生和谐关系论文概要:在小学,学生对于班主任的信任值十分高,可以说班主任的思想、言行,对学生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干净、和谐的班级环境,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日常的生活中,班主任应该耐心地了解学生,真正以宽容与真诚对待每一个小学生,才能真正地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

小学教育中,班主任有绝对的权威性,既担任着引导者的身份,又是班级的管理者,同样还要完成日常的教学计划,如何让这些身份划归统一,更好地完成小学教育计划,是班主任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概论和谐,指的是双方事物之间没有冲突,没有对立,是基于某种平衡下的统一,放在小学管理中,可以泛指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达成了某项最基本的共识并相处融洽。

和谐关系在理论上包含以下几点。

(一)平等一段对话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是双方应该基于平等基础。

一段关系的维系也同样需要平等这一基础,对于班主任和学生也是一样。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心态养成的最基本阶段,这个时期,也是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的时期,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上的天资可能会略有差异,但都同样需要尊重,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却并不具有绝对的权威。

无论小学师生的年龄相差多少,都应该要清楚学生和教师在法律与道德层面均是平等的。

所以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中,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二)个性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天分萌芽的阶段。

班主任在这时应该注意到学生在这个阶段所展露出来的闪光点,例如在非美术课堂上画画,这样常见的问题,应该先予以肯定,再进行说教,效果会更好,也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学科热情度等都会逐渐形成,并走向不同的方向。

有的家长认为学生学习不好,就没有一个很好的未來,事实上,多年以后,无论学习怎样,每一个人都成了普通人,并不会因为学生的试卷上多考几分,生活的幸福指数就多几分,而一个人的个性与爱好,却会伴随一个学生的一生,成为其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交流每一个内向的学生的内心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每一个外向的学生也有悲伤的时候。

浅谈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建构的教学论文

浅谈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建构的教学论文

浅谈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建构的教学论文•相关推荐浅谈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建构的教学论文师生关系的探究由来已久,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就知道了“因材施教”,也懂得了“教学相长”,但直到今天,当素质教育已经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仍在探讨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

教育旨在教书育人,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参与,即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关系。

在素质教育的报告中已明确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其中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过程已经决定了它的贯彻实施必须依托于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

因此,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的今天,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构建这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浅谈笔者的几点拙见。

一、挖掘学生优点,激励学生自尊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些都说明了每个人都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共同体。

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光去看待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而应注重在教学中挖掘学生优点并加以强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的欣赏和关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因此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占据学习的主动性,在师生关系中获得一种平等的主体意识,为融洽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种优点的挖掘可以是一次微小的进步,可以是一次勇敢地发言,也可以是一次完美的作业,事无大小,关键是我们的态度和看法,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就像对待一堆未经雕琢的璞玉。

当然对学生优点的挖掘不能是盲目的,随意的,而应该是认真的,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使学生确信自己的能力。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 幼儿园师幼互动论文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 幼儿园师幼互动论文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 幼儿园师幼互动论文以对话形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以对话形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保罗弗莱雷是世界著名的巴西教育家,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

他长期从事教育实践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他就在他的专著《被压迫着的教育学》中提出了:在教育中要打破“讲解式”教学,实施“对话式”教学达到教育的观点。

对当今的幼儿教育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照保罗弗莱雷提出的教育观,我们发现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尽管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具体落实到教育行为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其中一个明显的问题即是教师对幼儿控制过严,幼儿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现象还很普遍。

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教师考虑最多的往往是如何达到教育目标,如何完成全面发展的任务。

当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惟恐一个活动下来幼儿学不到知识与技能。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师很少去想幼儿需要什么、关注什么,幼儿对活动的体验是什么,幼儿希望的又是什么,等等。

教师辛勤地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又费尽心机地运用各种手段启发幼儿,而幼儿则被动地跟着老师从一个环节进行到下一个环节,完成教师预定的计划。

这显然也有悖于新《纲要》贯彻的“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理念,教师与幼儿之间也很难达到真正的平衡。

而弗莱雷关于“平等、爱、谦逊及信任”的“对话式”教学却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教师与幼儿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的,师幼之间应是一种人格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幼儿,信任、热爱幼儿,在与幼儿平等对话与交流中以智慧、情感启迪幼儿。

那么何谓“对话式”教学呢?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两组幼儿画树。

第一组幼儿画得非常整齐,另一组幼儿画得比较凌乱,有些作品甚至看起来根本就不像。

第一组作品是孩子在传统模式的教育环境中,在老师示范下,一步一步画的。

教师只是让孩子机械模仿,孩子的作品是在教师控制下毫无创意的重现。

这种教学的效果是短时的,追求的是教育的直接结果,而最终导致的是孩子对活动失去兴趣。

《2024年论幼儿园的师幼关系》范文

《2024年论幼儿园的师幼关系》范文

《论幼儿园的师幼关系》篇一一、引言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师幼关系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个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对幼儿的学习兴趣、社交能力以及情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中师幼关系的重要性、构建策略以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价值。

二、师幼关系的重要性1.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师幼关系可以带给幼儿安全感和信任感,使他们在幼儿园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反之,不良的师幼关系可能导致幼儿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其健康成长。

2.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

一个良好的师幼关系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这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师幼关系也是幼儿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沟通和合作,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关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构建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1. 尊重幼儿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兴趣和需求,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这将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为良好的师幼关系打下基础。

2. 平等交流教师应该与幼儿进行平等、开放的交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该倾听幼儿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观点,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互动。

3. 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

教师应该关注这些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4. 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应该为师生提供一个丰富、有趣的教育环境,包括各种教具、游戏设施和活动空间等。

这将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浅谈,教师,主体,其他论文文档]浅谈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教师,主体,其他论文文档]浅谈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关键词:高校和谐校园师生关系论文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也是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本文从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拓宽师生交流平台、强化素质教育等各方面对建立和谐新型师生关系进行了思考。

2007年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教育版《高校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一文指出,大学师生关系日渐冷漠,“学生没了敬畏感,老师少了神圣感”。

高教领域师生关系因为种种因素渐行渐远甚至形成鸿沟,师生之间互不信任、缺乏了解、冷漠疏远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忧虑。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基于教师主体对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建立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提出了建议。

一、影响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1.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冲突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我国目前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是建立在传统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是适应传统教育方式建立起来的。

而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发生着改革与变化,从而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必然发生冲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受体,是服从的、被动的。

而现代教育理念中,教育应是平等的,提倡学习内容可选式、学习方式自由式、学习成果多样式的“自由学习”方式。

2.师生交流沟通少,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当前,高校师生缺少交流与互动。

上课时,讲台犹如一道鸿沟,师生关系越来越趋向单一,变成了纯粹的教学关系。

而课后各奔东西,哪怕碰面也是擦肩而过,感情沟通渠道明显变窄。

据了解,除了上课外,80%的大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为零。

师生之间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心理上都相隔甚远,难得有平等的交流,从而使师生关系日渐淡漠化。

3.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幼儿园师幼互动论文-如何创设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

幼儿园师幼互动论文-如何创设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

如何创设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做孩子的朋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极大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幼儿个性的社会化发展。

《纲要》中很多地方都体现出师幼互动的思想,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

从这种关系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它强调了师幼之间的一种平等、融洽、互动的关系。

如何创设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观念思想的转变。

一、“蹲下来”,做孩子的朋友。

和幼儿朝夕相处,我们每天都要讲很多话,而我们用的最多的一个词,那就是“小朋友”。

说多了似乎也就习以为常,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其实,细细一推敲,它正是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一种“朋友”关系。

我们可以将关系亲密的人称为“朋友”,那我们每天亲切的称幼儿为“小朋友”时,不是也应该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感情去和幼儿交流吗?只有我们将幼儿真正当作我们的“小朋友”,才会用朋友的身份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行为。

这种以平等融洽的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于幼儿沟通,也最容易被幼儿接纳。

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人发现有个孩子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

”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这件事给我很大启示:与孩子平视,是每个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

教师要被孩子所接受,是不是也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知道他们要做什么呢?有许多事情,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怎么也理解不了,这就需要做教师的有变换角色的意识,抛弃自己的偏见,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他们的世界,才能看懂孩子。

其实,“蹲下来”不只是身体上简单的一个动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身体蹲下来的同时,思想观念同样要“蹲下来”,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状态,与幼儿的保持平等自然的关系,相处融洽,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

(整理)小学教学论文《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整理)小学教学论文《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教学论文《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它深刻而精辟地说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而缺少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必将大打折扣。

我深知,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和推动者,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举动,无不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

所以在平时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学生民主平等,关爱备至,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信任与喜爱。

我感觉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那么快乐。

1.2.爱但不溺爱爱,是教育的灵魂,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耐心地去雕塑、去帮助每一个学生。

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也有不同的方式,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既需要赞赏的鼓励式的爱,也需要严厉的,严格要求的爱,也这就如家庭教育中的严父慈母,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老师一味的“慈”,没有了“威”,那就变成了溺爱。

作为一名教师,我爱我的学生,但绝不是放任自流的“溺爱”,我希望自己既是孩子们的“严父”,又是“慈母”。

生活中,我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时时把学生放在心中,给予每一个学生无私的爱。

我喜欢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心理状况,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给予关心和帮助。

当我的学生生病时,我会尽快地给他一份关爱;当我的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全力以赴地帮助他;当我的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会给他加油、鼓掌,让我的学生时时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无限关爱。

孩子们喜欢跟在我身后叽叽喳喳,在他们心中,老师是和蔼可亲、真诚恳切的,他们常说:“我们喜欢秦老师的笑,她对我们可亲了。

”班里的琳琳是个胆小内向的女孩,一年级入学时哭着喊着不进教室。

我拉着她的手把她领进了教室,像妈妈一样关心照顾鼓励她,现在她已经爱上了上学。

关于主体间性:现代师生和谐关系的基本价值

关于主体间性:现代师生和谐关系的基本价值

关于主体间性:现代师生和谐关系的基本价值[论文关键词]主体间性师生关系教育价值[论文摘要]主体间性是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教育活动中的本体关系,应在现代师生关系中得到最明显的呈现,主体间性所表现出来的交互性、理解性、共生性、平等性,为师生关系分析提供了基、本的价值维度,将主体间性作为师生关系的基本价值有利于推动师生关系的变革。

教育依从什么思想指导,进行何种课程设置,怎样组织教学活动,达到何种结果,与师生关系的基本价值密切相关。

正确认识主体间性的内涵,并将其作为现代师生关系变革的基本价值,生态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得以实现。

一、主体间性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特性主体间性教育是由主体性教育发展而来,主体性教育是在主客关系指导下的教育理论,而主体同性教育是在主体关系指导下的新教育理论,主客之间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主体间的关系为中介,包括文化、语言社会关系等中介。

在此意义上,主体问性比主体性更根本,现代教育的主体间性作为本体论规定是对主体性的现实超越。

当然教育的主体间性并不是反主体性,而只是对单子式的主体性的否定,认为自我与其他主体是共在共生的,教育的主体间性是主体间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反对以个体主体性取代社会性,同时也警惕主体的社会性淹没于个体主体性。

有学者认为我国的教育还没有实现主体性教育,就过早的走向主体间性教育是不合适的,我们以为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

既然西方的教育经历已向我们昭示了主体性教育的弊端,我们就应该防患于未然,把主体性教育放到—个适当的位置和尺度,使个体的主体性和主体的社会性统一,走主体问性教育。

在此意义上说,主体间性质成了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特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目的的主体间性。

教育是形成人的活动,从笛卡儿“我思”开始,高扬人的主体地位,把人的主体性张扬至极,导致生态失衡、人性失落,人类生存受到威胁,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他人关系的疏离异化,单子式占有性的个人主体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间性:建构和谐师幼关系的伦理基础摘要: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和教师是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的异质的两极,不仅仅只存在有合作、和谐的一面,也存在冲突甚至对抗的一面,师幼冲突是教育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试对一些师幼冲突案例进行探讨,以期从这一哲学视角找到构建良性师幼关系的途径。

关键词:师幼冲突;主体间性;和谐师幼关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271-02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与教师间的冲突并没有人们想象当中那么激烈,而是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的教学琐事当中。

幼儿教师如何看待、处理这些问题对于师幼关系的构建是很重要的,而其中凸显的很多问题也值得我们广大教育者深思。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主体间性的哲学视角,试对师幼冲突的原因及如何构建良性师幼关系做一些探讨。

一、冲突情境中的教师与幼儿
案例一:一次上蒙氏课c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小朋友之间相处的规则,举例讲小朋友在请求和别的同学一起完成工作的时候,“要礼貌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可以先问对方我能和你一起工作吗,不可以粗暴地抢过来自己做”,边说边拉着小y同学做示范。

可能小y
同学在板凳上没坐稳,这一拉,一下就将小y同学连人带凳子摔了一跤。

这样,小y同学就肆声哭了起来。

c老师说“你看小y同学,
老师在做示范,如果在邀请别的小朋友一起完成工作的时候,你这样做就会弄疼小朋友对不对?”小y同学没有得到老师的哄劝,一直不止声,c老师就说你再这样我只好请你一个人坐墙角反思了。

小y同学这才渐渐作罢,抹掉了眼泪。

案例二:今天小y同学,因为对c老师讲“你是坏蛋、臭大便”罚坐墙角。

他现在正发飙,对着墙角嘶声大哭。

c老师讲,大家都别理他,他就这样,一会就没事了。

可能因为这样的缘故,小y同学感觉你们大家居然谁都不理我,居然摔起了身边的凳子,险些就碰伤周围的小朋友。

c老师一个大步跨上去,跟他讲:怎么样?是不是不想在教室呆了,不想呆就请你出去,说着就将他往教室门外带。

小y同学作势躺在教室地上不起来,但c老师还是抱起他关到了门外。

小y同学没办法,狠命得砸门也不管用,在门外只是一直哭、一直哭。

二、冲突事件处理中教师的伦理立场分析
(一)案例界定
本文案例情景属于典型的师幼冲突事件。

案例分析依据如下:师幼冲突是基于幼儿、教师之间各自所要达成目标、现有价值观、占有资源多寡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公开和直接的分歧、对立且互相干扰的互动,并伴有明显的消极情绪反应的产生。

案例符合师幼冲突的五个方面表现:一是行为双方c老师和小y 同学同时在场;二是小y同学在表现出某种不友好行为后,c老师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小y同学在受到c老师的“制裁”后,情绪和
行为表现更为消极。

在这一系列互动的行为集合中,师幼双方都有明显的相互指向性行为;三是小y同学感觉自己的要求没有从c老师那里得到满足,c老师感觉自己的教育行为没有得到小y同学的正确回应,c老师和小y同学行为双方互相意识到了对方的行为反映,并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受到了来自对方的干扰;四是小y同学和c老师的师幼冲突行为事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互动的行为过程;五是c老师在看到小y同学的不友好表现,以及小y同学接受c老师的教育过程中,双方都伴有明显的消极情绪反应。

(二)冲突事件处理中教师的伦理立场分析
案例中,c老师在处理与小y同学的冲突中比较主观,缺乏与小y同学的良性对话式沟通,而且从其多次处理方式中也可以看到c 老师对与小y同学的师幼冲突的处理方式已经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固执的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成见。

但通过几次课下接触,有时候感觉小y同学还很懂事,乐意帮老师干活,尤其在小朋友用餐后,有时帮老师收拾餐具、搬搬桌子,显然桌子很沉他是搬不动的,但是他会加入我们,比一些只懂得照顾好自己的小朋友,在这方面很是值得表扬的。

而且多次实习的观察也可以看出小y同学对l老师从来没有说过脏话或撒过泼,而且很听l老师的话,显然和c老师,他们彼此是“死敌”,几乎每节c 老师的课两人都会有摩擦。

三、师幼冲突原因探析
师幼冲突时有发生,是从事具体教育工作的幼儿教师每天不得
不面对的问题。

师幼冲突的发生又不是单因素决定的,背后也受复杂的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可以试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通道切入,接下来笔者将引用已有研究的成果对深藏于师幼冲突背后的原因
试做探讨。

(一)心理学角度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与教师的心理发育水平之间的客观差距,是师幼冲突产生的心理学原因。

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自我意识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能动性,但智力水平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行为模式多以直观行动为主。

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行为特征表现为神经过程兴奋多于抑制,思考问题比较表面、直接,情绪外显、好冲动,对成人的安排和指导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不易控制。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成人常常意识不到、甚至忽略这一点,教育活动就有可能变为教育冲突。

在冲突交往过程中,老师往往倾向于直观从成人的角度理解儿童的行为,忽略幼儿与成人发育水平之间的客观差距,并要求幼儿达到成人的理解,感受成人的要求标准,并用成人对事物的衡量标准去完任务,这些对于幼儿来说,实在有些太过勉强。

如案例教学情境中,如果c老师能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认识到好动、情绪外露、不易控制是这一阶段幼儿典型的心理特征,给予小y同学足够的耐心,加之以适当方法加以引导,也许就不会导致一次次的师幼冲突。

(二)教育学角度
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成人和儿童关系的建立问题。

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师幼冲突是教师教育观念偏颇以及教师教育教学机智的缺乏所导致的。

师幼冲突一般都是以激烈的冲突开始、以幼儿最终服从教师的决定结尾。

如果教师在冲突事件中处理不当,那么总会带给幼儿一定程度的挫败感和阴影。

幼儿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初始阶段,童年期的经验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发展,而且这种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尤其是创伤性、激烈冲突的经历。

同时,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教师与幼儿整个冲突的过程、教师如何看待师幼冲突以及在处理冲突过程中的反映都会对其他在场的幼儿产生场效应,在这个层面上来看,师幼冲突还具有扩散性的教育影响。

四、主体间性:构建和谐师幼关系的基础
(一)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是现象学的核心概念,被确立为一种哲学思想引入教育界,它打破了古代传统教育所树立的师道尊严,消解了近代以来确立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主客二分定势,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平等性、理解性、交互性是从主体间性内涵出发解析和谐师幼关系的三个基本价值维度。

平等性:老师、幼儿具有完全意义上的人格平等,是主体间的“我”与“我”的交往关系。

理解性:主要表现为主体间的视界融合,它不是封闭孤立、单向流动的,而是强
调相遇碰撞、互相交融的新视界。

交互性:是主体间交往最根本的特点,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是异质的、单向的、不通约的,而是同质的双向的“共在”。

(二)主体间性:构建和谐师幼关系的基础
在“主体性”教育理念下,教育者以自我为标尺、用知识话语霸权凌驾于受教育者之上,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合法”主导者,把原本意义上教育交往与对话变成只有教师的“单边行动”。

在这种交往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被教师的自我的主体性所压制、取代。

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双方的基本关系始终不甚和谐。

正如情境中c老师对小y同学的教育过程,带有显著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特点,没有与小y同学进行平等、友好互动的对话,以自己的心理发育水平和教师权威作为判断和处理是非的标准,没有兼顾教育对象——小y同学的心理发育水平,与其进行耐心、平等的对话、交流;没有通过正确的方式使小y同学的诉求得到实现,转而以教师权威强制幼儿服从性的履行教师本人的意志,致使双方的冲突在较量中“升级”。

“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教师与幼儿交互主体的关系是一种“我—你式”的交往关系。

教师与幼儿不再是“我—他式”的物化主客体关系,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幼儿也是该活动中的另外一个主体,这两主体之间的活动是“我—你式”的平等对话的交互关系。

教育需要一种教育者、教育对象作为交互主体,实现、维护各自权益的一种良性关系模式。

“主体间性”正是积极倡导在师幼
关系中建立一种合理体现教师、幼儿双方的基本价值的关系模式,在这种以“主体间性”理念构建的良性关系模式中,师幼能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随着主体间的理解不断深入,真正实现双方深度的理解、谅解,逐步推动师幼关系持续而健康的发展。

这种交互行为在教师良好地实现教育目的的同时,又不忽视幼儿的主体需求,同时促进幼儿健康、优秀人格的养成,教师、幼儿双方都得到共同的发展、成长。

“主体间性”的师幼观帮助教育实现了一种真正建立在平等人格对话基础上的交往模式,在这种以主体间性为基本价值构的建师幼关系中,师幼关系本体价值都得以实现,师幼关系得以走向合理、持续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国外学者关于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j].早期教育,2000,(13).
[2]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6).
[4]毛菊,杨淑芹.教师伦理理性的内涵及其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10,(11).
[5]陈桂生.教师伦理价值——规范体系刍议[j].中国教师,2008,(21).
(责任编辑:许广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