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政治高考复习研讨会内部资料-完善社保体系 促进教育公平
完善社保体系促进教育公平背景材料1、【十八大报告】胡锦涛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
2012年10月12日,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强调,实现“老有所养”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
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覆盖不同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此前,我国已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低保的制度全覆盖。
现在,新农保、城居保两项制度覆盖全国后,加上已推行多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我国又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建立,人人平等享有养老保障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巨大成就,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我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一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处理好三大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 落 节约放在首位 , 在保护 中开发 , 在开发中保 护 ; 实“ 五个统筹 ” 。 坚持统筹规划 , 加大投入 , 标本兼治 , 突出重点 , 从政治常识来看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 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 ;坚持依靠科技 和谐社会 , 政府要转变职能 ,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 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 ,推进资源开发与节 改革。要履行好经济职能 , 主要发挥经济调节、
能地实现社会公平 , 保持社会稳定 。第二 , 搞好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 就业是民生之本 。 关系人民
群众的切身利益 , 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 关 关 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目标的实现 。 第三 , 完善社 会保障制度。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保障劳动者的 基本生活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实现社会安
市场监管 、 公共服务 的作用 , 同时要搞好社会公 约, 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 ; 坚持深化改革 ,
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 。要大力发展
源利用效率 , 减少环境污染 , 在全社会进一步树 立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 ,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三、 人民利益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
展之路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
和平 、 稳定 的国际环境 。
要保持社会稳定 , 从经济常识来看 , 第一 ,
坚持效率优先 、 兼顾公平的原则。 推进收入分配
,
要保持社会稳定 , 从政治常识角度来看 , 第 要重视履行国家政治职能 。一方面, 国家要
制度改革 , 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 , 依法保护
定的根本措施。第 四, 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 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 ,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农 民持续增长。 第五 , 发挥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
社保工作计划怎么写范文
社保工作计划怎么写范文一、前言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通过国家法律规定的社会保障机构向参保人员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情况下提供经济和其他方面的保障。
社会保险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解决社会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制定社保工作计划,以确保社会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总体目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和社保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社保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社保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运行。
三、工作内容及方法制定社保工作计划的第一步是对社会保险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工作人员和资金等方面的情况。
接下来,制定社保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并明确工作重点和方法,包括保障参保人员的权益,提高社保服务质量,防范社保基金风险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四、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1. 提高社保服务质量(1) 加强社保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2) 完善社保服务通道和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3) 加强社保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普惠性和便捷性。
2. 保障参保人员权益(1) 加大社保宣传力度,提高参保人员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 完善社保待遇标准,确保参保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
(3) 严厉打击社保欺诈行为,保护社保基金的合法权益。
3. 防范社保基金风险(1) 加强社保基金管理,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2) 完善社保基金投资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
(3) 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监督机制,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五、工作路线和步骤社保工作的路线和步骤将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有效运用现代管理方法,积极开展社保工作。
具体来说,将采取以下工作路线和步骤:1. 了解国家社保政策和法规,明确社保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2. 研究社保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实际情况的工作计划。
3. 加强社保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及历史演变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保障公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医疗卫生等方面。
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1950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规定了劳动者基本的工作条件和保障措施。
此后,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涉及范围也不断扩大。
1997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建立了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四大类。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了一个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社会保障制度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关系1.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创造性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生产效率。
好的社会保障政策,可以减轻人们的负担,使他们更加安心从事生产活动。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也有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在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环境下,人们可以更加放心投入到生产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和潜力,推动经济发展。
2. 减轻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减轻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在一个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平机制的社会中,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加平等的待遇,有机会去追求他们的梦想。
这样的社会,会更加充满活力,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3. 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流动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流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劳动力可以更加灵活流动,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这样的流动,会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4.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也具有积极意义。
在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下,一些弱势行业和群体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帮助,从而提高其生产能力和社会地位,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简答题
1. 简述社会保障制度(5分)标准答案: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
2. 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
(5分)标准答案: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3.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分)标准答案: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4. 如何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5分)标准答案:第一,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第三,建立最低保障与社会救助网络。
第四,积极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第五,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六,合理确定社会保障范围、标准和水平。
1. 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5分)标准答案: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第一,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第三,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2. 简述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
(5分)标准答案: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解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解读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渐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的解读不仅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大影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
经济建设是其中的核心任务,指的是通过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实现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政治建设则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
文化建设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社会建设则重点关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的特点1.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人民的现实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发挥主人翁作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按需分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倡导按需分配,强调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要求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注重协调发展,既强调经济的发展,又重视社会的和谐以及环境的保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要求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相互促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的指导作用1.引领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鼓励创新和创业精神,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源泉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1日10:32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曲明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制度形态,最集中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是人民群众实现根本利益的基础。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破除了对社会主义教条和僵化的束缚,从中国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正是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极大增强,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人民能够日益满足物质文化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有了很大提高,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项具体制度,体现了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通过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通过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等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民生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民生观社会主义民生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己任。
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实践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优势和核心价值。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内涵和实施路径。
一、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民生观体现了人民的根本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它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将人民的生活福祉放在首位,关注解决人民的温饱、教育、医疗、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主义民生观承认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是合理的,追求物质和精神双重幸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目标。
社会主义民生观强调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民生观认为贫富差距是社会不公的根源,必须加以解决。
二、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实施路径实施社会主义民生观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和全社会的参与。
政府是保障人民权益的主力军,必须制定并执行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政策措施。
同时,全社会应该积极参与,发挥各自的专长和资源,形成共同致富、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首先,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
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服务。
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人民享受到全面的公共服务。
其次,要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协调。
社会主义民生观关注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经济的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政府应该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再次,要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同时,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确保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
简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社会本位理念
简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调整和规范各类社会主体的行为,实现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双重保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法律。
这一理念就是强调社会保障应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宗旨和归宿,其目的在于使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和保障,同时更加关注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以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一,立法目的,即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了社会保障的人本性、社会本位性。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
如何使最广大人民真正享有充分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是我们立法始终不渝的根本目的。
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应当服从和服务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鲜明的人本性。
“民生”是指百姓的生活,它包括人民群众基本生存和基本发展的条件。
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必须关注人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
因此,应当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只有将民生问题摆上突出位置,才能够获得立法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我国社会保障法中的社会保险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优抚安置制度等都是直接关注民生的立法项目。
第三,立法宗旨,即保障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保障的目的性。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这种物质帮助主要是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社会保险待遇,尤其是养老保险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
这些社会保险待遇,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而设计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这样表述:“本法所称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按照法定程序,在参加保险的公民之间建立保险基金,对参加保险的公民因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等原因而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中断生活来源时给予的物质帮助。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需要理解以下几个方面:1. 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是公有制,包括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公有制意味着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通过国家、集体组织和劳动群众参与经济管理和分配,实现对资源的公平配置。
2.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和发展,包括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外商投资等形式。
其中,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3. 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在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同时,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引导经济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4. 充分发挥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求企业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自主权,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和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同时,注重激励和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全体劳动者参与经济发展并分享成果。
5. 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追求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通过建立健全的分配制度,实现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促进收入差距的适度缩小,保障基本民生需求。
6.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总之,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和国家的作用,激发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主义特色。
这一制度安排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基础和制度保障。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课件
文化利益: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人民文化素质
社会利益:改善 人民生活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性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 义的本质要求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促进社 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社 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
中国最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 概述
人民群众的定义
指中国社会的主体部分,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涵盖了各个阶层和群体 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受益者和共享者
根本利益的内容
经济利益: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 实现共同富裕
政治利益:保障人 民民主权利,实现 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推动国 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三章
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的具体措施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人民群众 的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推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民群众 的文化素质
加强环境保护,保障人民群众 的健康权益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提高社 会保障水平
推进教育公平, 加强医疗卫生体
系建设,提高医
提高教育质量 疗服务水平
推进就业创业, 加强环境保护, 提高就业质量 提高环境质量
加强法治建设, 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加强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 障水平
改善教育条件:提供优质的教 育资源,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 水平
添加文档副标题
工作心得: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
工作心得: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抓起,又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来推动和保障。
必须深入探讨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的途径,通过强化制度体系的保障功能,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1•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的原则性要求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
通过建立并逐步完善制度体系,用制度的力量使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党委、政府的工作常态,才能真正转化为社会成员实实在在的权利和利益,从而推动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完善保障与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重要时期。
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加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步伐。
笔者认为,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体现以下五点原则性要求。
一要坚持制度确立的科学性。
民生需求是一个内容多元、相互联系的动态系统。
为此,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硏究民生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涵盖的领域和内容,以保证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二要实现民生保障体系化。
在内容设计上要形成体系,实现民生保障由单项突破转向整体推进。
对涉及面广、事关群众长远利益、短期内又无法全面解决的民生问题,本着“统筹考虑、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原则,建立统一、规范、可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
三要实现制度建设的法制化。
法律具有刚性约束性,可以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根本保障,特别是能够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权利,也可以为处在社会劣势地位的弱势群体提供特殊保障,使他们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更有尊严。
四要尽快实行制度定型,包括国家立法。
现阶段,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首要任务,要将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国家立法规范的层面,进一步明晰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导责任,并根据责任分担原则进一步明晰政府、企业、社会以及个人的社会保障责任。
社会保障与基本公共服务
社会保障与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都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重要制度。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劳动者提供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旨在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及保障其基本权益。
而基本公共服务则是指国家提供给民众的各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环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保障其根本利益。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应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提高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应当放在促进就业、保障社会津贴、加强社会扶助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医疗、教育、文化、交通、卫生、环保等方面。
作为国家的基础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体现了国家的公共精神,旨在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但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是当前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往往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导致民生问题日益突出。
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开展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必要步骤。
应该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统筹,提高对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同时完善现有的政策和制度,使得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开展。
此外,应该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之,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要加强领导和统筹,全面落实有关政策和制度,对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进行有力地推动和支持,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
群众利益的分量
群众利益的分量群众利益的分量群众利益是指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是社会各方面利益的总和。
它是衡量社会良莠和各种制度、政策的重要标准。
群众利益的分量非常重大,它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谈谈群众利益的分量。
首先,群众利益的分量体现在社会的稳定方面。
稳定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只有群众得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和合理的权益,社会才能够保持稳定。
如果群众的利益被忽视了,则会引发社会不公平、不稳定的因素。
历史上的许多社会动荡,都是由于群众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导致的。
因此,保障群众利益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前提。
其次,群众利益的分量还体现在社会的发展方面。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只有让群众利益得到保障和发展,才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社会进步中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如果只追求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阻碍。
群众利益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再次,群众利益的分量还决定了一个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于人民,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
如果政府无视人民的利益,甚至损害人民的利益,那么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将受到质疑和挑战。
只有政府真正关心人民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而稳定地推行政策和制度。
再次,群众利益的分量还决定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作为一个社会,必须保证各个群体的利益平等,没有任何一个群体的利益可以凌驾于其他群体之上。
只有在群众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够得到实现。
如果群众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那么社会将逐渐出现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不公平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社会正义将受到侵蚀。
最后,群众利益的分量还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个国家如果想长治久安,就必须紧紧围绕群众的利益来开展各项工作。
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保障和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和长治久安。
如果国家忽视群众利益,导致社会不稳定,那么国家长治久安将无从谈起。
为什么要做好社保工作总结
为什么要做好社保工作总结为什么要做好社保工作。
社会保障是国家对公民实施的一种保障措施,是国家对公民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那么,为什么要做好社保工作呢?
首先,做好社保工作是国家的责任。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保障人民的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工作是国家实施这一责任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做好社保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做好社保工作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需要。
社会保障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只有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得到保障,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做好社保工作,可以有效地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
再次,做好社保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才能更好地激发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做好社保工作,可以更好地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总之,做好社保工作是国家的责任,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做好社保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做好社保工作而努力。
浅析“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段包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打击和减少非法收入,为广大人民(包括广大公民)群众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不仅是市场经济得以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是缩减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高度重视国民的就业状况,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来提高降低失业率和提高就业水平,并减少低收入人群的比重,因为穷人的产生往往是缺乏就业机会。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浅析“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周桂发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决不以权谋私,做到无论经济怎么发展,社会怎么富裕,都要始终忠诚于最广大人民的事业,始终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一、“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八十多年基本经验的总结(一)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就郑重申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她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曾经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
”邓小平也说过:“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江泽民也告诫全党:“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长期坚持、反复强调这个思想,就是因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本质特征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二)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八十多年基本经验的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纲领。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整改报告
【篇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整改报告社区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是联系党、政府和群众的纽带。
社区工作的开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径直重大的影响。
作为社区工,面对的是众多的居民,接触的是居民大大小小最琐碎的事,我们的工作更故意义,也更重要。
转瞬到社区工作一年多了,在这段时间,无论是在待人接物上,还是在处理紧急事项突发事项上,恒茂华城社区的前辈们做出了好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我。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认识在转变,我的感受在加深,我的工作技能也在加强。
我越来越清晰地看到社区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做好社区工作的不简单。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对社区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到了不少知识,做到了真正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扎根于基层为群众服好务。
那末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我们怎样做好社区工作,怎样才干给居民带来便利,让群众更满足呢?首先,我们应当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我们只是为群众服务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所以我们对待每一位来办事的居民都应当热忱地接待,耐烦地讲解,要有奉献精神,真诚、耐烦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要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他们生气了,我们不能不耐烦,要耐烦、认真地向他们讲解,直到他们明白为止,满足为止。
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实时地去处理,要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上。
其次,要多下小区,深入群众,关心他们的方方面面,随时了解社区每一位居民的生活状况,实时为他们排难解纷。
要多和居民沟通,正确的引导他们的思想,关心他们的点点滴滴。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就业和社会保障那末是人民生存的根本,社会保障制度与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休戚相关,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
惟独人民的生活有了保障,社会才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就业、社会保障、和谐劳动关系事关人民群众的“三最”问题。
在这方面, **在报告明确提出要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掩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安排格局基本形成”的目标。
在加快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劳动保障系统作为政府民生工作的职能部门,任务更加艰难,责任也更为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年 9月 03
云 南 民族 学 院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J u n l o r n Unv ri h t n l e o r a f Yu ma i e st o t e Nai ai s yf o i t
这 一 阶段 我 党 有 关 社 会保 障 方 面 的条 例 和 规 定 尽管很不 完 善 ,但 就其 内容 来 说 已经 涉及 到 了养 老 、医疗 、疾 病 、失 业 、工 伤 、 生 育 、社 会 救 济 等 方 面 的 问 题 ,有 着 极 为 重 大 的意 义 。 它 充 分 说 明 ,
1 、中 华 人 民共 和 国成 立 以前 的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
困难 环 境 中 ,也始 终 把 广 大 人 民群 众 的 根 本 利 益放
在第 一 位 。
我国的社会保 障 制度可 以追溯 到 3 0年代 的中央 苏
区 ,以后 在 抗 日根 据地 和 东 北 解 放 区 也相 应 地 颁 布 了一 些 有 关 社 会 保 障 方 面 的 条 例 和规 定 ,这些 条 例 和规 定 成 为 我 国 早 期 对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的 探 索 和 实
后 ,分 析 了建立 完 善的社 会保 障体 系与 广大 人 民群众 根本利 益 的关 系 ,最后 提 出加快 完善 我 国社会保 障体 系 的措施 。
关键 词 :社 会保 障体 系 ;人 民群众 的根本 利益 ;重 大举 措
【 中图分 类 号 】C7 99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 号 】1 1 93 ( 0 )0 — O9 0 0 —81 2 2 5 00 — 5 0 O
V0 .9 . No. 11 5
第 1 第 5期 9卷
S p .O 2 e t2 0
【 会保 障研 究 】 社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与 人 民群 众 的根 本 利 益
王 伟
( 中央 民族大 学 校 办公 室 ,中国 北京 1( 8 ) 01 1 0
摘
要 :文 章认 为社 会保 障制 度与 广大 人 民群 众 的根本 利益 息息 相关 。作 者对我 国社 会保 障制度 的 历史 作 了 回顾
【 收稿 日期 】20 —1 — 8 0 1 2 2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保险条例》 ,随后又颁布了 《 劳动 保险条例实施细则》 ,并且 对 条例进 行 了修 改。其 内容 除了对 各项社会保险 以及 职工福利的具体规定 外 ,还 包 括 社会 保 险 主体 的权 利 义务 、履 行 社 会 保 险义务的程序、社会保险行政 、社会 保险监督 等各 项 内容 ,奠定 了我 国 “ 国家 保障 ”和 “ 企业 保 障” 相结 合的基本格局 ,这是新 中国最早的企业 职工社 会保 险制度。 此外 ,新 中国开始 了在 国家机关 和事
下 的社 会 保 障 ,保 障 的 是 大 多 数 人 的 基 本 生 活 需
要 ,涉 及 的是 广 大 人 民群 众 的基 本 权 益 ,直 接 关 系
到 他 们 能 否 安 居 乐 业 、能 否 生 有 所 靠 、老 有 所 养 、 病 有 所 医 ,能 否 尽 快 过 上 小 康 生 活 。随 着 改 革 大 业
2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成 立 到 8 代初 期 的社 会 、 o年 保 障 制 度 。 15 91年 2月 6日 ,我 国政 府 正 式 公 布 了
践 。如 13 90年 5月 ,在 当 时的 中央 苏 区,颁 布 了 《 劳动暂行法》 ,对 长期 因工疾 病而死亡 或受伤者 的 医药费 、抚恤金 以及失业 工人的救济 等事 项都作 了 明确 的规定 。13 年 1 月 ,在苏 维埃政 府所颁 布 91 1 的 《 劳动法》 和随后修 改的 《 劳动法》 中 ,均 涉及 到 了社 会 保 险 问题 。其 中 的 条 款 规定 了要 从 雇 主 或 各企业 中,按照 职工工 资总额 的 5 一2 %,拨 出 % 0
的不 断深 入 ,我 国 的社 会 保 障 问题 已 日益 成 为 人 民
《 区劳动保 护暂行条例 》也 同样对社 会保 障方 面 边 的 问题 有 具 体 的规 定 。在 东北 解 放 区 ,东 北 行 政 委
员 会 于 14 98年 l 颁 布 了 《 北 公 营 企 业 战 时 暂 2月 东
我党 时刻 都 在关 心 人 民群 众 的疾 苦 ,在 条件 艰 苦 的
、
我 国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的 历 史 回顾
我 国建 立 社 会 保 障制 度 的历 史 大体 上 可 以划 分
为三 个 阶段 ,即 中 华人 民共 和 国成 立 以前 的社 会 保
障 制度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成 立 到 8 代 初 期 的社 0年 会 保 障 制度 ,8 0年代 后 的社 会 保 障 制度 。
在 我 国 ,建 立 完 善 的 社 会 保 障体 系与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的根 本 利 益 息 息 相 关 。 因为 我 国社 会 主义 制 度
保 险 费 ,作 为 职 工 的 医疗 费 、救 济 金 或社 会 保 险基 金 。4 0年 代 初 期 ,在 著 名 的 抗 日根 据 地 — — 陕 甘 宁 边 区 ,颁 布 了 《 区 战 时工 厂 集 体 劳动 合 同暂 行 边 准则》 ,其 内容 包 括 女 工 生 育 ,工 人 生 病 、 受 伤 的 工 资 待 遇 和 抚恤 等 问题 。 晋冀 鲁 豫 边 区政 府 颁 布 的
群 众 极 为 关 注 的焦 点 问题 ,也 是 当前 广 大 人 民群 众 的根 本 利益 所 在 。 因此 ,建 立 完 善 的社 会 保 障体 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贯彻江泽 民同志 “ 三个代表 ”中关于 “ 代表 中国 最 广 大 人 民群 众 根 本 利益 ”思 想 的重 大举 措 。
一
行劳动保 险条例》 ,除了对 因工负伤 、残废 、退休 、 患 病 的抚 恤 和工 资 等 事 项 作 了具 体 的规 定 外 ,还 对 举办疗养 院、休养院 、养老院、残废院等集体 福利 事 业 提 出 了 明确 要 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