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与调肝理脾

合集下载

肾病方剂

肾病方剂

中医医院肾病科常用方剂目录1.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各9g 炙甘草5g【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2.八正散(《和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各500g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3.白虎汤(《伤寒论》)【组成】石膏50g 知母18g 炙甘草6g 粳米9g【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4.白头翁汤(《伤寒论》)【组成】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痢疾5.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组成】熟地、生地、归身各9g 白芍6g 甘草3g 桔梗6g 玄参3g 贝母6g 麦冬9g 百合12g【功用】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6.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各900g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7.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组成】半夏4.5g 天麻、茯苓、橘红各3g 白术9g 甘草1.5g【功用】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

8.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组成】半夏12g 厚朴9g 茯苓12g 生姜15g 苏叶6g【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9.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组成】半夏12g 黄芩、干姜、人参各9g 黄连3g 大枣4枚炙甘草9g【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10.保和丸(《丹溪心法》)【组成】山楂18g 神曲6g 半夏9g 陈皮6g 连翘6g 莱菔子6g 茯苓9g【功用】消食和胃*11.萆解分清散(《丹溪心法》)(此方了解即可)【组成】益智仁川萆解石菖蒲乌药各等分【功用】温肾利湿,分清去浊。

【主治】膏淋、白浊。

12.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组成】黄芪120g 当归尾6g 赤芍5g 地龙3g 川芎3g 红花3g 桃仁3g【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肾病科优势病种

肾病科优势病种

腰痛(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辨证标准1.病名诊断:本病是风邪合寒、热或湿邪等,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元亏虚的基础上,乘虚侵入所致,临床表现可见腰痛、水肿、眩晕等症故中医诊断为水肿、腰痛或眩晕。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证类诊断:(1)肺肾气虚证:面浮肢肿,面色萎黄,少气乏力,易感冒,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脾肾阳虚证:浮肿明显,畏寒肢冷,腰脊酸痛,神疲乏力,阳痿早泄,舌嫩淡胖,脉沉无力。

(3)肝肾阴虚证:目睛干涩,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4)气阴两虚证: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易感冒,午后低热,口干咽燥,舌质偏红,少苔,脉细。

(5)水湿证:颜面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或白腻,脉细或细沉。

(6)湿浊证:纳呆,恶心或呕吐,口中粘腻,舌苔腻,血尿素氮、肌酐偏高,脘胀或腹胀,身重困倦,精神萎靡。

(7)血瘀证:面色黧黑或晦暗,腰痛固定或呈刺痛,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脉象细涩,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含量升高,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血粘度升高。

(二)西医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为参考。

①长期持续性中等量蛋白尿和(或)血尿;尿蛋白定量>1.5g,<3.5g /24h。

②常伴有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和)轻度水肿;③肾功能损害呈渐进性发展,晚期可发展至肾功能衰竭;④双肾大小正常或呈对称性缩小;⑤排除急性肾炎综合征以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才可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2.分型: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IgA肾病③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④膜性肾病⑤膜增殖性肾炎⑥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论治1.肺肾气虚证:治法:益肺补肾。

代表方药: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白术、太子参、陈皮、当归、瓜蒌)临证用药加减:喘促者加五味子、蛤蚧、冬虫夏草等以敛肺补肾纳气;水肿者加冬瓜皮、车前子等以利水消肿。

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经验

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经验

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经验李立【摘要】目的通过对张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出慢性肾炎肾虚血瘀的病理实质,以及补肾活血法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长期跟随张大宁教授临证学习,对张大宁教授著作、论文、讲稿的收集整理,以及对其大量慢性肾炎病案的分析总结,对其治疗慢性肾炎的学术思想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用药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以基本证型结合辨证论治的独特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肾炎.在肾虚血瘀基础上,进而对肺肾气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等证进行治疗,既强调本证的治疗,又强调辨证的灵活应用.结论补肾活血法是慢性肾炎的治疗大法,是在对慢性肾炎肾虚血瘀病理基础高度概括前提下总结提出的.这也是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具体体现.【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5(013)018【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张大宁;慢性肾炎;补肾活血法;水肿;血淋;肾虚【作者】李立【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科,天津300120【正文语种】中文慢性肾炎(CGN),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为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

临床上常见病证迁延不愈,呈缓慢进展趋势,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多属于中医学的“肾风”“风水”“水肿”“尿血”“腰痛”等病证。

张大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国医大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肾病学授衔专家,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际天文联合会把831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大宁星”,这是世界上第一颗以医学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张大宁教授从事中医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拜师学习,现将张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如下。

张教授认为肾虚血瘀是该病的基本病机,进而导致肺肾气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等病理改变[1],提出补肾活血为本病的基本治疗大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通过不同的发病机理、具有不同病理改变、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超过1年),多为缓慢进行性。

尿常规检查、沉渣检查常可见红细胞,除蛋白外,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本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可以发生于不同年龄,以青壮年为多见。

虽然急性肾炎可以发展成慢性肾炎,但大多数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而是一开始就是慢性肾炎的过程。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毫无症状,有的可有明显水肿、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和高血压等症状,有的甚至出现尿毒症才被发现。

本病预后较差,因此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似属于中医“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病因不清楚。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迁延不愈,病程在1年以上,可转入慢性肾炎。

但大部分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迁延而致,其他细菌及病毒感染亦可引起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可由循环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由肾小球原位的抗原(内源或外源)与抗体形成而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

也可不通过免疫复合物,而由沉积于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代谢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而导致肾炎继局部免疫反应之后,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在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发展中亦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目前研究结果提示:①肾小球病变能引起肾内动脉硬化,加重肾实质缺血性损害。

②肾血流动力学代偿性改变引起肾小球损害③肾性高血压可引起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④肾小球系膜的超负荷状态可引起系膜区(基层及细胞增殖,终至硬化。

(二)病理改变 慢性肾炎的病变是两肾弥漫性的肾小球病变,长期持续进展及反复发作,必然使肾小管和肾间质出现继发病变,引起肾皮质变薄而髓质变化不显。

由于慢性肾炎只不过是临床表现相似的一组肾小球疾病,而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所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有不同的表现。

浅谈中医药治疗IgA肾病

浅谈中医药治疗IgA肾病

浅谈中医药治疗IgA肾病IgA肾病是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上以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西医学在发病机理和诊断方面有较深研究,治疗方面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在IgA肾病治疗的研究较多,且疗效确切,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本文将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近况作一综述。

标签:IgA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药治疗IgA肾病是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上以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西医学在发病机理和诊断方面有较深研究,治疗方面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在IgA肾病治疗的研究较多,且疗效确切,显示出一定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近况以综述形式阐述。

1 病因病机王珍等[1]认为,IgA肾病以正虚为本,气阴两虚乃为其最常见证型。

邪实为标,邪实之中又以风热、湿热、瘀血等为常见,演变过程中往往虚、实、邪夹杂。

并常夹有上焦风热或痰热,中、下焦湿热。

病久气血运行不畅,致血脉瘀阻滞。

瘀血阻滞脉络可使血不归经,溢于脉外;或瘀血蕴久化热,使热毒更盛,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气机,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失于疏泄固摄,均可进一步加重血尿,从而使病程缠绵难愈。

纵观IgA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先天禀赋不足、气阴两虚是本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而湿、热、毒、瘀诸邪不但参与疾病的发生,更是导致病情转变的主要病理因素。

曾莉等[2]认为IgA肾病病机多热在下焦。

热有虚实之分。

实热多因感染外邪,上犯咽喉,肾络与咽相通,故伤肾络而尿血。

虚热则内因素体阴虚,外复感热邪,灼伤阴津,导致肾阴不足,虚火灼伤肾络而尿血。

脾肾气虚、久病入络、气滞血瘀亦可导致血尿。

范军芬等[3]认为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本虚有气血阴阳亏虚及脏腑虚损;标实主要为湿、热、瘀等,标实是导致疾病恶化的主要病理因素。

病位涉及肺、肾、脾、肝,肾是本病中心所在。

龙江医派学术特点研究

龙江医派学术特点研究

摘要:黑龙江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孕育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以高仲山、马骥、韩百灵、张琪四大名医为首的黑龙江名中医群体,形成了风格独特的“龙江医派”。

本文对四大名医的主要学术特点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龙江医派学术特点study on the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longjiang medical schoolli qiuhong1, mao jun1, xiao bin2, xu xiaobin1(1.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2.sheny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0)龙江医派是近现代我国北疆新崛起的中医学术流派,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在黑龙江的白山黑水中成长起来。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龙江医派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和临证风格。

本文以高仲山、马骥、韩百灵、张琪四大名医为代表,总结了龙江医派的学术特点。

一、高仲山及其学术特点高仲山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创始人之一,历任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所长,被尊为黑龙江省四大名医之首,是黑龙江省现代中医药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一)善治热病,理邃效宏。

1.辨治外感热病。

高仲山临证精于外感热病,早年初至哈尔滨行医,即活用《医林改错》之急救回阳汤挽救霍乱病者数以千计,并参照《黄帝内经》进行分析验证。

2.对于暑瘟病的治疗。

高仲山强调暑瘟病的证治须详审“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的病变过程,注重运用清热解毒、养阴增液、镇痉熄风、通下逐邪诸法相互配合,诸法中以迅速有效控制暑瘟高热为重点。

3.对于湿温疫痢的治疗。

重视温病舌诊的辩证特点,辨舌色之不同,从“舌色”、“脉息”、“神色”、“症状”、“治法”五方面区别论治。

治疗湿热痢疾以顺气为先,行血则便脓自愈,和气则后重自除。

后重宜下,腹痛宜和,身重则除湿。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和调理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和调理
23
4.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炎的肾功能不全主要是指肾小球 滤过率下降(GFR),肌酐清除率(Ccr)减低, 继之出现肾小管功能不全,尿浓缩功能等明 显降低。由于肾脏代偿能力较强,只有在肌 酐清除率降至正常的 50%以下时,才出现血 清肌酐及尿素氮等的升高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表现。
24
5.全身症状与贫血 慢性肾炎患者常有疲乏、食欲不振及 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 水肿明显时,有轻度贫血,可能与血 液稀释有关。 有中度以上贫血时,表明肾单位及肾 功能损害比较严重,疾病晚期则出现严重 贫血。
12
5.病机转化 肾元亏虚,复感外邪发为本病。 (1)肾虚为主,影响肺脾 肾主藏精。肾气充足,水液正常排泄, 则精微固摄,不至发生水肿、蛋白尿、血尿 等证。而多种外因及内因损伤肺脾肾,特别 是损伤肾中精气,可导致肾不藏精,封藏失 职,开阖失节,水湿内蕴的水肿、蛋白尿、 血尿等症。有时可主要表现为水湿、湿热、 瘀血等邪实症,可采用祛邪为主治法,但病 本为虚,一旦标证缓解,仍需补肾固本。
6
2.外在因素 (1)风邪外袭 风为百病之长,为百病之始, 或兼热,或夹寒。风寒则使肺气郁 闭,风热则使肺失清肃,均使肺失 通调肃降,风遏水阻,风水相搏, 泛溢肌肤--水肿。
7
(2)湿毒浸淫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脾位中焦, 运化水湿。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四肢。若 湿热之邪蕴于肌肤,郁久则热甚成毒,湿 毒壅阻局部,化为痈疡疮痍。若不能及时 清解消透,则疮毒之邪从皮毛内归于肺, 从肌肉内归于脾,致脾失健运而不能运化 水湿,肺失宣降而水道不通,水湿不行, 运行受阻,溢于肌肤四肢--水肿;或热毒 内归,下焦热盛,则可灼伤肾络--血尿。
22
3.尿异常改变 尿异常改变是慢性肾炎必有的表现。蛋 白尿最为常见,可从+--++++不等;尿 沉渣中有程度不等的红、白细胞和颗粒、透 明管型,偶有肉眼血尿出现。尿量变化与水 肿及肾功能情况有关。水肿期间尿量减少-肾功能明显减退;无水肿--尿量接近正常, 部分肾功能明显减退;浓缩功能障碍--常有 夜尿及多尿。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镜下血尿 甚至肉眼血尿。

燮理三焦法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的临床研究

燮理三焦法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的临床研究

燮理三焦法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的临床研究张晓娟;吴社泉;梁宏正【摘要】目的观察燮理三焦方(梁氏验方)对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燮理三焦法为法组方口服.2组以半年为1个疗程,一般为2个疗程,观察2组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检查(HGB、BUN、Crea、UA、CO2)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0.0%,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GB、BUN、Crea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CO2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燮理三焦法治疗非透析期慢性肾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Crea、HGB、BUN,从而降低患者毒素水平.【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8(033)023【总页数】4页(P3466-3469)【关键词】慢性肾衰竭;燮理三焦法;岭南梁氏;中医药疗法【作者】张晓娟;吴社泉;梁宏正【作者单位】肇庆市中医院肾内科广东肇庆 526020;肇庆市中医院肾内科广东肇庆 526020;肇庆市中医院肾内科广东肇庆 526020【正文语种】中文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是各种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本病是由于肾功能减退而导致的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组临床证候群。

本研究主要是在我科梁宏正省名中医学术思想指导下通过对湿浊证、浊毒证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燮理三焦法组方口服中药汤剂观察疗效,目的是降低患者毒素水平,从而延缓疾病发展进程,现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8月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例10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中西医诊断标准,排除急性肾衰竭患者、合并严重并发症者。

《中医内科学》关格

《中医内科学》关格

《中医内科学》关格第四节关格关格是指由于脾肾阴阳衰惫,气化不利,湿浊毒邪犯胃而致的以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危重病证。

本病多由水肿、癃闭、淋证等病证发展而来。

关格之名,始见于《内经》,但其论述的关格,一是指脉象,一是指病理,均非指病证,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正式作为病名提出,该书《平脉法》篇曰:“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认为关格是以小便不通和呕吐为主证的疾病,属于危重证候。

近年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用历代治疗关格的通腑降浊法治疗尿毒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节所论关格,主要是指小便不通并见呕吐者,至于大便不通兼有呕吐,古时亦称关格,但不属本节讨论的范围。

西医学中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水肿、癃闭、淋证等病证,在反复感邪、饮食劳倦等因素作用下,或失治误治,使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以致脾肾阴阳衰惫,气化不行,湿浊毒邪内蕴,气不化水,肾关不开,则小便不通;湿浊毒邪上逆犯胃,则呕吐,遂发为关格。

脾肾阴阳衰惫是本,湿浊毒邪内蕴是标,故本病病理表现为本虚标实。

在本病病变过程中,湿浊内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可致腹泻或便秘;湿浊毒邪外溢肌肤,可致皮肤瘙痒,或有霜样析出;湿浊毒邪上熏,可致口中臭秽,或有尿味,舌苔厚腻;湿浊上蒙清窍,可致昏睡或神识不清。

随人体禀赋素质的差异,湿浊毒邪在体内又有寒化和热化的不同,寒化则表现为寒浊上犯的证候,热化则表现为湿热内蕴的证候。

随着病情的发展,正虚不复,可由虚致损。

由于阴阳互根,阳损可以及阴。

又因五脏相关,肾病可以累及他脏。

肾病及肝,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可致手足搐搦,甚至抽搐;肾病及心,邪陷心包,可致胸闷心悸,或心前区痛,甚则神志昏迷;肾病及肺,可致咳喘,胸闷,气短难续,不能平卧。

综上所述,关格的病机往往表现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病位以肾为主,肾、脾、胃、心、肝、肺同病,其基本病机为脾肾阴阳衰惫,气化不利,湿浊毒邪上逆犯胃。

10种中成药可用于调理肝硬化,改善肝功能

10种中成药可用于调理肝硬化,改善肝功能

10种中成药可用于调理肝硬化,改善肝功能认识肝硬化大家都知道,肝脏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参与多种代谢功能,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

当各种慢性肝病发展到以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假小叶,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即为肝硬化。

肝硬化按结节形态分类可分为小结节性肝硬化(最大不超过1cm,结节大小均匀,酒精性肝硬化是典型例子)和大结节性肝硬化(直径一般在1~3cm,大小不均,常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导致),混合性肝硬化(占大部分病例)。

按国外指南分期,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一般没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等;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

患者常因并发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门静脉血栓等多器官功能慢性衰竭而死亡。

因此肝硬化诊断明确后,建议尽早开始综合治疗。

肝硬化是怎样引起的?导致肝硬化的病因有十多种,我国目前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

此外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病,脂肪性肝病,循环障碍,自身免疫疾病,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药物或化学毒物等也是常见病因。

下面玥亮说药挑个别赘述。

1,肝炎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可引起病毒性肝炎,控制不良可发展为慢性肝炎并最终进展为肝硬化;2,酒精性肝病:因大量饮酒造成肝脏疾病,可发展至肝小叶结构损坏,造成结构纤维化和假小叶,形态上成为小结节性肝硬化;3,药物或化学毒物:长期服用肝毒性药物或毒物,如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抗肿瘤化疗药物等可造成药物性肝炎,最后发展为肝硬化;4,循环障碍:如患者有右心衰,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肝细胞因长期淤血,缺氧,可变性及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此外,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也是引起肝硬化的危险因素。

得了肝硬化要怎么治?原则上明确诊断后,应尽早对肝硬化进行综合治疗。

要重视对因治疗,必要时还需要抗炎抗纤维化治疗,积极预防并治疗并发症,动态地评估病情;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介入治疗,特殊情况符合手术指征者可进行肝脏移植等。

从调肝理脾法论治小儿遗尿

从调肝理脾法论治小儿遗尿

888 环球中医药2024年5月第17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 2024,Vol.17,No.5㊃临床经验㊃作者单位: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苏浩东(硕士研究生)㊁郑浩铃(硕士研究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董秀兰)作者简介:苏浩东(1996-),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儿科疾病的中医药防治㊂E⁃mail:939529294@通信作者:董秀兰(1976-),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儿科疾病的中医药防治㊂E⁃mail:dongxiulan2008@从调肝理脾法论治小儿遗尿苏浩东 郑浩铃 董秀兰【摘要】 本文基于儿童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性,分析肝脾二脏与小儿遗尿的关系,探讨调肝理脾法治疗小儿遗尿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㊂在中医学理论中,尿液归属于 津液”,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协调是尿液正常排泄的生理基础㊂膀胱失约是小儿遗尿的基本病机,心神失调是小儿遗尿的重要发病因素㊂膀胱约束之权㊁心神调摄之司㊁津液代谢之道均与肝脾二脏紧密相联㊂肝脾失调,则膀胱失约,心神失调,津液代谢失常,而发为遗溺㊂笔者突破以往多从肾论治小儿遗尿的局限,从肝脾二脏出发,结合具体临床表现,谨守病机,以调肝理脾为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并附验案一则予以佐证㊂【关键词】 调肝理脾; 小儿; 遗尿; 中医治疗; 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4.05.024 小儿遗尿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国际儿童尿控协会将其定义为年龄大于5岁的儿童尿床次数超过每周2晚,持续时间至少3月[1]㊂本病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它在全球6~12岁的儿童中发病率为1.4%~28%㊂虽然其未对患儿的身体造成实质伤害,但仍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儿童自卑㊁失败感及慢性压力等问题,并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生活[2]㊂目前西医治疗以药物治疗(如抗利尿激素㊁抗胆碱能药等)及非药物治疗(如心理干预㊁膀胱功能训练等)为主[3]㊂中医学对遗尿的认识及治疗历史悠久,认为遗尿多与肺㊁脾㊁肾㊁膀胱功能失调有关,病机有肾气不足㊁肺脾气虚㊁肝经湿热等㊂膀胱失约是其主要病机,肾气不固是主要病因,临床治疗多以温补下元㊁固涩膀胱为主,但少有调肝理脾法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报道㊂调肝理脾法早在古代已有许多记载,‘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专著均对其有相关论述[4],如‘素问㊃气交变大论篇“言: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 ”宋代医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所载方剂逍遥散亦被后世誉为调肝理脾的代表方㊂基于上述,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笔者将调肝理脾法应用于小儿遗尿的治疗,疗效确切,概述如下,以期进一步为临床从调肝理脾法治疗本病提供思路㊂1 调肝理脾法治疗小儿遗尿的理论基础1.1 调肝理脾法的含义调肝理脾法源于古代肝脾同调理论,指以调理肝脾为法治疗疾病,调肝有疏肝㊁活血㊁行气等,理脾有健脾㊁化痰㊁利湿等[5]㊂调肝理脾法是主要针对肝脾二脏功能失调的治疗㊂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若肝之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则脾失健运,土侮木郁,影响肝之疏泄,从而出现肝脾失调之病证[6]㊂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是其特性㊂基于此生理特点,部分医家认为小儿遗尿非止于肾之虚也,并从肝脾论治,均取得良好疗效[7⁃9]㊂1.2 肝脾协调是尿液正常排泄的生理基础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尿液是津液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㊂‘读医随笔“载: 汗与小便,皆可谓之津液,其实皆水也㊂”‘诸病源候论㊃卷十五㊃膀胱病候“言: 五谷五味之津液悉归于膀胱,气化分入血脉,以成骨髓也,而津液之余者,入胞则为小便㊂”可见,尿液归属于津液,为 津液之余”,而津液的生成与运化同肝脾二脏紧密相连㊂‘素问㊃经脉别论篇“中曰: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㊂”‘金匮要略心典“中载: 肝喜冲逆而主疏泄,水液随之上下也㊂”脾主运化,为水液升降输布之要道,肝主疏泄,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㊂然气水本为一类,若肝脾失调,气机失畅,水液失布,则膀胱失约,开阖失常,尿液不受约束而行㊂临床上,遗尿患者多见于儿童群体㊂小儿先天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择食不辨优劣,正所谓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容易出现脾胃虚弱之证,而水液代谢紊乱则是脾虚的常见病症之一[10]㊂万密斋在‘幼科发挥“中指出: 云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者,此都是本脏之气也,盖肝乃少阳之气,儿之初生,如木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渐而壮,故有余也环球中医药2024年5月第17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4,Vol.17,No.5889”小儿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少阳之气升发旺盛,情志容易失调,相比成人更易出现肝失疏泄之病变㊂王素梅教授就曾认为小儿特有的 肝常有余”生理病理特点是遗尿肝郁化热的病机基础[9]㊂由此可见,遗尿病位不单在肾与膀胱,亦可在肝与脾,若肝脾二脏功能失调,可使尿液不循常道而发为病㊂2 调肝理脾法治疗小儿遗尿的理论内涵2.1 调肝理脾使膀胱约束有权2.1.1 膀胱不约为遗尿的基本病机 ‘素问㊃灵兰秘典论篇“云: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而能出矣㊂”‘素问㊃宣明五气论篇“曰: 膀胱不约而为溺㊂”遗尿的基本病机为 膀胱不约”,病位主要在膀胱㊂膀胱约束水道有权,则尿液排泄正常,若膀胱失约,则可发为遗尿㊂2.1.2 肝脾失调,膀胱失约 肝为刚脏而藏血,体阴而用阳,其性主升㊁主疏泄,具有调畅全身气机之作用㊂尿液在体内的代谢和输布与肝的功能密切相关,气能运化水液,气机顺畅则水液输布排泄正常㊂若肝气调达,枢机通畅,则膀胱开阖有度;若肝失疏泄,枢机不利,膀胱气化无权则水道失约[11],正如‘读医随笔“中所言: 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㊂”‘素问㊃痿论篇“云: 肝主一身之筋膜㊂”肝在体合筋,筋具有协调全身肌肉正常活动及维持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正常输布的功能,这与现代医学认为小儿遗尿是膀胱括约肌功能下降及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的病因学说相契合[12]㊂膀胱通过筋与肝相互联系,筋的濡养有赖于脾化生气血的功能㊂脾作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㊂若脾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充足,筋濡养有源;反之,筋失濡养,生理功能难以正常发挥㊂可见,脾的功能失调亦会通过 筋”的联系而影响至膀胱㊂2.1.3 调肝理脾,约束膀胱 脾以运化水湿为主,在体合肌肉㊂而小儿先天脾气不足㊁肝气过旺,肝木易伐脾土,一则湿邪无以所化,易移下焦膀胱,导致膀胱气化无源;二则膀胱所属肌肉无以滋养,固涩无权,导致尿液不能自主㊂有学者研究发现,理脾法可有效抑制膀胱括约肌松弛㊁促机体利尿剂激素释放及提高神经兴奋性,从而改善遗尿患儿症状[13]㊂这有力地的证实了脾与膀胱之间的密切联系㊂临床上在治疗小儿遗尿之时,为求膀胱正常开阖,不妨着手于肝脾二脏,或适当配伍具有调肝理脾功效之品,以达约束尿液之效㊂2.2 调肝理脾使心神调摄有司2.2.1 心神失调是遗尿的重要发病因素 ‘素问㊃灵兰秘典论篇“曰: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之焉 气化则能出矣㊂”心藏神,主神明,其所主之 神”是人体一切精神思维的主宰㊂临床上,遗尿患儿大多数睡眠较深,难以唤醒或醒后神志朦胧,同时也存在自卑㊁焦虑㊁内向等心理问题,这与心主神明功能失调有关㊂现代研究发现[14],小儿情绪因素是导致遗尿的重要原因,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为精神疾病的风险更高㊂此外,睡眠唤醒阈值增加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㊁心房利钠肽释放受损也可能是遗尿的重要发病机制[15]㊂2.2.2 肝脾失调,心神失摄 心为 五脏六腑之大主”,若心主神明功能受碍,将影响小儿情志及膀胱开合功能[16],而心神能否正常调摄与肝脾相关㊂‘素问㊃六节脏象论篇“载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亦载 随神往来谓之魂”㊂肝作为将军之官,辅助心之神明,使君主之神有所安定㊂在五行理论中,心属火为子,肝属木为母,若肝的功能失调,母病及子,心神必将受其所扰㊂脾的功能在心神调摄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㊂在生理功能上,心主血而行血,脾生血而统血,血与神之间有着相互依存㊁同源转化的关系[17]㊂脾气健运,气血化源充足,则心血充盈;若气充血盈,心神充养,则心有所主,这与‘济阴纲木“中所载 脾气人心则变为血,心之所主亦借脾气化生”理论高度切合㊂‘素问㊃生气通天论篇“曰: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㊂”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阴阳之间容易失衡,而发为病㊂调肝理脾法通过协调肝脾功能,使其各司其职以平衡气血阴阳而调摄心神,是以情志方面治疗遗尿之症,同时也是从 五脏一体观”理念论治本病的体现[18]㊂2.3 调肝理脾使津液排泄有道‘伤寒六书“中云: 小便自利者,为津液漏渗㊂”尿液作为津液在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产物之一,尿液的异常排泄与津液代谢失常有直接联系㊂正常生理状态下,水饮入于胃,经胃受纳腐熟之后,再由脾的运化将其化生为水谷精微并输布于全身,故有 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㊂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升一降,水谷运化有权,则津液代谢正常,正所谓 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升于肺而灌溉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肠,从便溺而消”㊂脾脏在津液代谢过程中,既能助胃行津液,又能保证津液化生尿液而正常排泄[19]㊂‘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云: 木乃水中之生阳,故肝主疏泄水液㊂”肝同样参与津液在体内正常代谢㊂肝主疏泄,主导气的升降出入,以气为介质影响津液运行㊂气能行津,气行则津行,若肝疏泄太过,津液随气而行,水道过度通利,则津液输布障碍,从尿液而出可发为遗尿㊂气能摄津,津液依赖于气的固摄作用而不过多外泄,若肝疏泄失常,则影响脾化生气血之功,脾气亏虚,摄津无力,进一步加重津液外泄㊂‘血证论“有云: 治水先治气,气与水本为一类㊂”可见治水即治津,治津当先治气,而治气又以调肝理脾为主㊂临床上在治疗小儿遗尿之时,可适当配伍柴胡㊁陈皮㊁青皮等品,以助调肝理脾以调津止溺之功㊂如若在岭南地区,由于岭南之地湿度偏大,湿为阴邪,湿性黏滞,易困脾土,阻遏气机,因此常配伍薏苡仁㊁白术㊁山药等品健脾祛湿之品,既针对小儿 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又体现中医因地制宜的治疗原则㊂3 验案举隅患儿,女,6岁㊂2022年8月21日因 反复遗尿1年余”就诊㊂其母代诉,患儿自4岁半起至今反复夜间尿床,少则890 环球中医药2024年5月第17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4,Vol.17,No.5几夜一次,甚者一夜数次,醒后方觉㊂曾于当地诊所就诊,予中药汤剂(具体不详)内服治疗,遗尿症状未见明显效果㊂追问病史,其未曾行脊椎X线平片排除隐性脊柱裂可能㊂现患儿常为之羞涩,其母遂带其前来就诊㊂刻下:患儿神清,精神一般,形体正常,口苦,平素任性易躁,夜间常啮齿㊁梦呓,睡中遗溺,纳差挑食,大便偏溏,小便偏黄,舌红,边有齿痕,苔白,脉弦细㊂诊断:遗尿;治法: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拟方:柴胡15g㊁香附10g㊁黄柏10g㊁黄芩10g㊁薏苡仁15g㊁山药15g㊁鸡内金6g㊁广神曲6g㊁炒麦芽15g㊁知母10g㊁合欢花10g㊁茯苓15g㊁白术15g㊁甜叶菊1g㊂7剂,每日1剂,水煎至150mL,早晚饭后温服㊂并嘱家属让患儿临睡之前排尿1次㊂2022年8月31日二诊:患儿家属诉其遗尿症状较前好转,遗尿次数明显减少,效不更方㊂2022年9月10日三诊:电话随访,家属诉患儿服用上述药剂后,近段时间未再发遗尿,纳眠均可,体重较前有所增长,大便正常㊂按 本例患儿遗尿症状长期不愈,平素任性易躁,情志不遂,肝气不疏,郁而化火,肝火上冲故口苦;‘素问㊃刺热篇“曰 肝病热者,小便先黄”,肝之郁热下侵膀胱则小便偏黄;肝火扰乱心神,心神不安,则夜间啮齿㊁梦呓;肝木不达而克伐脾土,脾失健运,水谷运化无权,故纳差挑食,大便偏溏㊂综舌脉二象皆可见此患儿所属为肝脾不调证,肝失疏泄而横伐脾土,治当调肝理脾为关键,故以调肝理脾之法而予方治之㊂方中柴胡为主药,柴胡味苦辛,辛能散,苦则泄,且柴胡入气分,以疏肝解郁为主,故其善疏肝和脾;香附入肝经,为疏肝理气之良药,善散肝气之郁结,可助柴胡疏肝解郁之功㊂黄芩苦寒泄热,配伍柴胡,可泄肝郁之火㊂另加知母㊁黄柏以清下焦,制相火,使肝之郁热从下而出,疏清肝气㊂脾健运之能若有损,则易化生湿邪,小儿脾弱,易同时兼有积滞,三者常纠结为病,故理脾之时当兼施化湿㊁消积,候邪正之轻重而衡攻补之主次㊂方中佐以山药㊁薏苡仁补脾生津,茯苓㊁白术健脾之余祛湿,鸡内金㊁麦芽㊁广神曲消积运脾,消补结合,纳食自胜,脾气可健㊂最后佐以合欢花能安神解郁,故能助调摄心神之效,使方中辛疏之余敛神归位,泄中有藏㊂甜叶菊降低方药苦味,调和口感方便患儿服用㊂全方在疏肝健脾的基础上,清热除烦,安神解郁㊂4摇小结遗尿的病因复杂,中医药治疗优势明显㊂目前临床多以温补下元㊁固涩膀胱为主治疗本病,本文另辟蹊径,从肝脾二脏与膀胱㊁心神㊁津液之间的联系进行论述,着重探讨调肝理脾法论治小儿遗尿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多层面对其内涵进行深度剖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遗尿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㊂然而,方从法出,法随证立,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应当谨守病机,灵活运用,可在调肝理脾的基础上辨证论治,随证加减㊂参考文献[1] Chan I,Wong mon urological problems in children: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J].Hong Kong Med J,2019,25(4):305⁃311.[2] Alhifthy E H,Habib L,Abu A A,et al.Prevalence of nocturnalenuresis among saudi children population[J].Cureus,2020,12(1):e6662.[3] Gomez R M,Leslie S W,Lotfollahzadeh S.Nocturnal enuresis[M].StatPearls[Internet],2023.[4] 萧焕明,黎胜,谢玉宝,等.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肝病的理论与应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7):651⁃653.[5] 周强,张声生.从调肝理脾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世界中医药,2015,10(5):687⁃689.[6] 黄祖鸿,石清兰,柏文婕,等.毛德文教授运用 调肝理脾”法治疗慢性肝病经验总结[J].陕西中医,2021,42(8):1112⁃1114.[7] 黄腾,许尤佳.许尤佳教授运脾法治疗儿科疾病[J].吉林中医药,2014,34(7):676⁃678.[8] 金慧,李新民.从脾论治遗尿验案2则[J].山西中医,2015,31(7):44.[9] 刘晓芳,薛小娜,张雯,等.王素梅教授从肝论治小儿遗尿[J].现代中医临床,2022,29(3):23⁃25.[10] 刘志勇,王萍,陈维文,等.从 阳道实,阴道虚”理论辨治儿童特应性皮炎[J].环球中医药,2023,16(6):1177⁃1180. [11] 周瑾,曲苗,王静,等.基于肝与雌激素相互关系探讨膀胱过度活动症[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1):6⁃9. [12] 王荻.小儿遗尿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9):124⁃125.[13] 付晓鸥,李奇玉.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遗尿症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23,50(9):84⁃87.[14] Hamed S A,Fawzy M,Hamed E A.Behavioral problems inchildren with primary monosymptomatic nocturnal enuresis[J].Compr Psychiatry,2021,104:152208.[15] Bascom A,Mcmaster M A,Alexander R T,et al.Nocturnalenuresis in children i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autonomiccontrol[J].Sleep,2019,42(3):zsy239.[16] 何卫国.从 心”调治小儿遗尿症[J].陕西中医,2011,32(9):1247⁃1248.[17] 吴君璇,刘伟,张国丽,等.血与神的关系探讨[J].中医杂志,2018,59(13):1110⁃1114.[18] 李广,翟文生,杨濛,等.从 五脏一体观”论治小儿遗尿[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2,31(8):77⁃79.[19] 李振钰,王松楠,单德红.津液在健脾补肾中的作用[J].光明中医,2021,36(12):1944⁃1946.(收稿日期:2023⁃05⁃12)(本文编辑:张楠)。

关于调肝理脾治验4则

关于调肝理脾治验4则

关于调肝理脾治验4则【关键词】脏腑辨证;卵巢囊肿;神经性呕吐;慢性胃炎;膈肌痉挛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整体观念是中医方法学的独特思维模式。

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诊疗原则,中医学通过观察人体五体、五官、五志、五声及五动等方面的异常变化,用以推断患者体内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

由于不同种疾病(甚至是西医不同系统的疾病)在各自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表现出某种相同的证候,因此,中医学存在“异病同治”。

笔者以下所举4个案例,从西医学角度来看,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分属于不同系统的疾病,但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这些患者都存在“肝脾不调”的机能失衡状态。

故而,临床治疗从调肝理脾大法入手,结合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随证治之,效果显著。

1 卵巢囊肿案例1:患者,女,44岁。

主因月经之前出现周期性少腹疼痛,反复发作半年,加重2月,于2006年8月就诊。

患者于半年前出现经前期右侧少腹持续性疼痛,疼痛剧烈,伴月经量少、经色紫黯有块,胸胁乳房胀痛,月经后疼痛缓解。

来诊前经某医院行B超检查,确诊为“右侧卵巢囊肿(直径2.1 cm×2.2 cm)”。

就诊时已过经期。

证见右侧少腹隐隐作痛,面色晦黯,恶心欲吐,纳差少食,胸闷气短,叹气得舒,手足厥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左脉弦滑有力、右脉弦细无力。

患者自诉家务繁重,生活压力较大。

中医诊断:痛经,辨证为木郁克土,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卵巢囊肿。

治法:调肝理脾、化瘀止痛。

药用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

处方:柴胡6 g,青皮10 g,陈皮10 g,香附10 g,紫苏梗10 g,清半夏12 g,炒枳壳30 g,焦三仙各10 g,生黄芪30 g,党参30 g,生白芍30 g,生蒲黄(包煎)10 g,炒五灵脂10 g,桃仁10 g,红花10 g。

7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

患者服药次日,腹痛、恶心、胸闷、气短等症状即明显减轻。

前后共服用上方30余剂,全身症状均显著改善。

2007年1月,行B超复查,卵巢囊肿消失。

中医五行养生理论讲究五脏同调

中医五行养生理论讲究五脏同调

中医五行养生告诉我们,人体五脏的关系是相生相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例如肝受损,一定要补肾,肾好肝就好,同时需要开胃健脾滋补肝肾,多个脏器一起调养才是养肝的关键。

因此治病、养生需五脏同调为佳,特别是对慢性病、亚健康、养生防病更是如此。

五行学说体现在中医上,则是用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以五脏配五行,即:肝与木、心与火、脾与土、金与肺、水与肾。

五脏与五行相生相克应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和谐相处。

与五脏相对应的,有五官。

判断五脏的好坏,可以通过观察五官有个大概的了解;同理,调理五脏,可以从五色、五味、五志(情志、情绪)入手。

五脏好不好看五官就知道一、从舌头判断心脏的好坏心气通于舌,如舌尖颜色变深,可能是心脏有火;如舌尖出现瘀血、瘀斑,血循环可能存在问题;舌头生疮,可能是心火过旺。

调理心脏可以多吃红色食物,如红豆、大枣。

二、从眼睛判断肝脏的好坏肝中医有“肝开窍于目”的说法,如果患上肝病就会体现在眼睛上,出现眼睛发黄、眼角发青、视物模糊等现象。

要调理肝脏,在饮食上要多吃绿色蔬菜,如绿豆、韭菜。

三、从鼻子判断肺部的好坏肺气通于鼻,如果鼻子偏红,可能有肺热或者内火旺盛;如鼻子出血或异常干燥,则可能是由于体内阴气不足,阳气过盛所致。

养肺可以多吃白色食物,如白萝卜、百合、白果、梨。

四、从耳朵判断肾脏的好坏肾气通于耳,患了肾病的人容易出现耳聋、耳鸣症状。

如果听力敏锐,说明肾功能较好。

养肾可以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

五、从口唇判断脾胃的好坏脾气通于口,如果嘴唇发黑,可能与脾胃虚寒有关;嘴唇颜色过红,可能是脾胃有火;嘴唇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贫血、营养不良引起的。

养脾可以多吃黄色食物,如小米、玉米、黄豆等。

2017年度定期考核业务水平中医类别(1)

2017年度定期考核业务水平中医类别(1)

2017年度定期考核业务水平中医类别(1)DA感邪的不同B起病的缓急C病程的长短D属实属虚的不同E咳痰的多少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表现EA血尿B 蛋白尿C 水肿D 高血压E 肾功能损害单选题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其定量标准是应≧(A )A50mg/kgB60mg/kgC70mg/kgD75mg/kgE90mg/kg单选题崩漏与其他月经失调性疾病鉴别的要点是CA 周期、经期、经色B经质、经期、经量C周期、经期、经量D周期、经期、经质E周期、经色、经量单选题患者腰痛,以腰脊部为重,下列各穴,不宜选取的是( A)A申脉B委中C阿是穴D大肠俞E后溪单选题患者,男,36岁,症见喘促短气,言语无力,咳声低弱,自汗畏风,咽喉不利,口干面红,舌质淡红,脉象细弱。

当属何种证候CA肺阴亏虚之喘证B肺脾气虚之喘证C肺气阴两虚之喘证D肺肾阴亏之喘证E脾肾阳虚之喘证单选题患者,女,48岁。

间歇上腹隐痛、饱胀不适6年。

查体:心肺正常,上腹轻压痛,莫菲氏征(-),肝脾未及。

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5.0×109/LPC110×109/L。

胃镜示:胃窦粘膜苍白、变薄,可见粘膜下血管网。

诊断应首先考虑的是CA胃溃疡B 慢性浅表性胃炎C 慢性萎缩性胃炎D 慢性胆囊炎E 慢性胰腺炎单选题患者,男,30岁。

5天前于左颧部出现一粟粒样肿物,红肿逐渐扩大,伴身热头痛,大便干结,舌红苔干黄,脉洪数,诊为颜面疔疮。

治疗应选用的方剂是CA仙方活命饮B牛蒡解肌汤C五味消毒饮D防风通圣散E普济消毒饮单选题患者,男,39岁。

平素性情急躁。

近期因郁怒不解诱发便秘,大便干燥数日一行,腹中胀满,嗳气呃逆,肠鸣矢气,舌苔薄白,脉弦紧。

宜选方为DA麻子仁丸B润肠丸C调胃承气汤D六磨汤E黄芪汤单选题患者,男,29岁。

昨日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胸脘痞闷,纳少泛呕,肢体倦怠,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选用D A藿香正气散B二陈汤C五苓散D胃苓汤E理中汤单选题胁痛病变所涉及的脏腑,最重要的是CA脾B胃C肝D肺E胆单选题患者,男,67岁。

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92•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年、月第22卷第、期CJITWN Jaouag252、,Vol.22,No.1 -肾海探J论坛•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郭立中①谢院生②方敬爱③“刘伟敬④“刘玉宁⑤“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Pidnep disease,CKD)常见的并发症,其不但加重肾脏病的进展、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是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要高度重视和纠正CKD患者的肾性贫血。

鉴此,本期论坛特邀请南京中医药大学郭立中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谢院生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刘玉宁、刘伟敬教授等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领域著名专家,以CKD肾性贫血的诊断、中西医发生机制与治疗为题展开讨论,以期为临床诊治肾性贫血提供思路。

1CKD肾性贫血的诊断肾性贫血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下降时,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或(和)血浆中一些代谢废物(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或缩短红细胞寿命而导致的贫血。

也就是说肾性贫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31)贫血;(5)慢性肾衰竭。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居住与海平面水平地区的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b)<134g/T,非妊娠女性Hb<122g/L,妊娠女性<114U蛋即可诊断贫血。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Hb测定,但同时需要考量其他指标以评估贫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如Hb浓度、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叶酸、维生素B19;粪便隐血;必要时做骨髓穿刺检查等。

导致CKD肾性贫血的肾脏病通常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肾衰竭,尤其是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

5中西医对肾性贫血发生机制的认识谢院生教授强调西医学认为肾性贫血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EPO主要在肾脏合成,是促进骨髓红细胞分化成熟的重要细胞因子。

调肝理脾合剂治疗小儿厌食证脾虚肝旺型临床观察

调肝理脾合剂治疗小儿厌食证脾虚肝旺型临床观察

评估指标
在治疗前后,对患儿的食欲、脘腹胀满、大 便溏泄、舌苔白腻、脉弦细等症状进行评分 ,并对体重、身高进行测量,以评估治疗效
果。
04
调肝理脾合剂对小儿厌食 证的疗效分析
疗效判定标准与统计分析方法
要点一
疗效判定标准
要点二
统计分析方法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将治疗 效果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
VS
质量控制
调肝理脾合剂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原料 药的质量控制,以及制剂过程中各个环节 的质量监控。
调肝理脾合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调肝理脾合剂在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有效性评价
通过对多例小儿厌食证脾虚肝旺型患者的临床观察,调肝理脾合剂在改善症状、提高食欲、促进生长发育等方 面均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03
调肝理脾合剂治疗小儿厌 食证的临床研究
病例选择与诊断标准
病例选择
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小儿厌食证脾虚肝旺型患者,年龄在3-7岁之间,均符合中医辨证标准和西医诊断 标准。
诊断标准
患儿表现出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舌苔白腻、脉弦细等症状,同时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和 药物过敏史。
治疗方法与治疗方案
02
调肝理脾合剂的药学研究
调肝理脾合剂的药物组成及药理作用
药物组成
调肝理脾合剂主要由柴胡、白芍、茯苓、枳实、甘草、钩藤、陈皮等中草药 组成。
药理作用
调肝理脾合剂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小儿厌食证脾虚 肝旺型的症状。
调肝理脾合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
制备工艺
调肝理脾合剂采用传统的水煎煮法进行制 备,具体步骤包括浸泡、煎煮、过滤、浓 缩等。

丁氏内科:从脾治肾见真知

丁氏内科:从脾治肾见真知

丁氏内科:从脾治肾见真知历史渊源丁氏内科传人童少伯(1906~1987年),其父童伯笙为原籍眼科名医。

童少伯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从丁济万,曾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授、上海华隆中医院医务主任,20世纪50年代初期改读西医。

上海第十一人民医院、曙光医院肾炎专题研究小组组长,为该院肾脏病学科创始人,长期致力于肾脏病研究。

* 童少伯主编的《慢性肾炎的中医理论和疗法》* 童少伯手稿《有见必录》、《随笔录》后继有人对童老思想有代表性传承的老一辈专家有钟宝人、钟念文、蔡淦和黄吉庚。

目前,童少伯临床研究基地在曙光医院肾病科由何立群教授带领。

蔡淦,早年跟随童少伯、程门雪开展慢性肾炎的科学研究,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擅从脾胃湿热论治慢性肾病。

其主编的《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内科学》获国家科技成果奖。

黄吉赓,上海市名中医、第二、三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第八届内科分会呼吸专业委员会顾问。

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童少伯先生指导下,对慢性肾炎、尿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研究。

何立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诊疗特色童老综合各家学说,结合临床经验,根据慢性肾炎其病位在肾,病本在脾,与肺密切相关的理论,认为脾脏功能失调,下不能助肾利水,上不能散精于肺,故从脾论治慢性肾炎这一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肺脾肾三脏功能。

其病之本应在脾,从脾论治符合中医的治病求本。

因此,童老在治疗慢性肾炎过程中着重从脾论治,健脾气温脾阳,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基地建设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肾内科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中医肾病专科之一,于2004年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肾病研究所,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其特色和主攻方向是慢性肾脏病(CKD1-3期)、慢性肾衰、IgA肾病、慢性尿感、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糖尿病肾病、血尿、蛋白尿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

郭维琴教授调肝理脾法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郭维琴教授调肝理脾法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郭维琴教授调肝理脾法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仝彤;肖锐;孟伟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
【年(卷),期】2022(15)6
【摘要】郭维琴教授在总结长期临床经验后提出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根本病机,内伤七情、劳逸饮食失调等引起肝脾功能失调是导致气虚血瘀的重要原因,因此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肝脾密切相关,治疗时注重从肝脾出发,通过疏肝调肝以益心、理脾益胃以养心、肝脾同调以补心,结合益气活血法,气血同调,标本兼顾,临床效果确切。

【总页数】4页(P1033-1036)
【作者】仝彤;肖锐;孟伟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郭维琴教授从脾胃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验
2.郭维琴教授从三焦论治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经验浅析
3.郭维琴教授从肝脾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
4.郭维琴教授"肝脾同调,心神并养"法论治青年高血压病
5.郭维琴从肝脾论治心悸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积的表现:肝之积,心之积,脾之积,肺之积,肾之积,肉积痰积涎积气积酒积食积

五积的表现:肝之积,心之积,脾之积,肺之积,肾之积,肉积痰积涎积气积酒积食积

五积的表现:肝之积,心之积,脾之积,肺之积,肾之积,肉积痰积涎积气积酒积食积五积指中医“积聚”中的五种不同证侯。

包括肝之积“肥气”,心之积“伏梁”,脾之积“痞气",肺之积“息贲”,肾之积“奔豚”。

肥气是肝之积,生在左胁下,肿块状如“复杯”一样,边缘清楚,按之不移;经久不愈,病人出现咳嗽气逆,发疟疾,连年不断。

《难经》五十六难有“肝之积名目肥气,在左胁下,如复杯,有头足。

久不愈,令人发咳逆……”本病类似西医学所说巨脾症、门脉高压症。

伏梁是心之积,生在胃脘脐上,肠胃之外,肿块状如“臂”,起于脐上,上至胃脘,固定不移,肿块内裹脓血,经久不愈,使病人出现胃脘烦闷,腹痛吐血浮肿等症,每多积破脓血流溢而死,故予后不良。

《素问·腹中论》中有:“伏梁何因而得之?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人有身体髀股皆肿,环脐而痛,……病名伏梁。

”《难经》五十六难又说:“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心烦”。

相当于西医某些良性或恶性肿瘤。

痞气是脾之积,生在肖脘部,肿块状如“复盘”祥;经久不愈,病人出现四肢无力,黄疸,形体消瘦。

如《难经》五十六难说:“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复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多因脾虚气郁,痞寒不通,留滞积结而成,或由伤寒误用攻下,病邪不得外解,浊气结而未散所致。

息贲是肺之积,位于右胁下,肿块状如“复杯”样,经久不愈,病人出现凛寒发热喘息咳嗽,致肺气壅塞,息贲上气。

如《难经》五十六难说:“肺之积,名日息贲,在右胁下,复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这是肺气郁结,痰热雍遏所致。

相当于西医的肺癌。

奔豚是肾之积,发作时,从少腹至心下,如豚之奔走,或上逆或下行,无固定时间,日久不愈,可见气逆喘息,骨痿少气等症。

如《难经》五十六难说:“肾之积,名日奔豚,发至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十二或下无时,久不愈,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肾病 与调肝 的 重要作 用 。周 老师 认 为 ,肾气 亏 虚可 出现 肾失封
《 灵枢 ・ 经脉》 :肝足厥阴之脉 ……是 动则病 藏 , 云 “ 精微外泄 , 与先天不足有关 。 而后天之本——脾 腰痛不可俯仰……是主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 的重要作用在于补益先天。 。 益气健脾可使 肾气充沛 , 周老师认为 , 肾病是一种络病 , 肾小球毛细血管属中 更好地发挥其闭藏之功 。 脾气不升 , 胃气不得降 , 则 医理论中的络脉 。 肾病与肝相关责之于肝之调血 、 调 气机升降失常 , 肾气之运行紊乱 , 清气不升 , 反而下 气功能 , 肝主疏泄” 即“ 之功。 肝藏血 , 由于血运周身 , 泄可出现尿浊 。 慢性 肾衰患者常见纳差 、 面色萎黄 、 故肝 藏之 血 必运 于诸 经 。足受 血 而 能步 ,掌 受 血 而 唇 甲色淡等阴血亏虚之象 , “ 此与脾之化生不无联系。 能握 , 指受血而能摄”《 (素问 ・ 五脏生成篇》 , )而肾之 而尿毒症患者常见皮肤多处淤青 ,此与脾之统血功 故 调理 脾 胃 , 脾 健 血络受血始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肝之疏泄功能 能 有关 , 肾 病 治脾 包 括 补 气健 脾 , 正常 , 血脉正常循行 , 肾之血络受 血如常; 则 若肝失 养血 , 补脾统血多方面。 肾病综合征表现为明显水肿
老师又注重活血 , 如用丹参 、 郁金 、 赤芍 、 玄胡等调畅 作者现在杭州市中医院工作) 肾络 , 使肾气血运行如常, 有助于病情趋向缓解 。 2 肾病 与理脾 《 素问・ 至真要大论》 :诸湿肿满 , 云 “ 皆属于脾” 。
收稿 日期 :0 1 0 — 0 2 1~ 6 2
浙江 中西医结 合杂 志 2 1 年第 2 卷第 1 02 2 期
Z ea g IC hj n T WM( o. o o 2 i J V 1 2N .2 1 ) 2 1
1 9
床观察 [j J. 中医药大学学报 , 0 , () 94. 成都 2 42 1: —0 0 7 3
学 ,0 3 4 5 : 0 2 0 ,( ) 4 . 3
2 () 5. 04: 0 2
[6 1 ]蔡钗 , 维娜 . 宋 中药外敷治疗 颈性耳 鸣 3 例 [ ] 1 J. 中 新疆
医药 ,9 6 32 . 19 ,: 6
收稿 日期 :Hale Waihona Puke 1 0 — l 2 1- 7 1
[7 1 ]禹志领 , 张广钦 , 赵红旗 , . 等 葛根总黄酮对血液粘度 、 血
用补 肾 固涩之 剂者 , 肝可 防气 滞 血瘀 。 调 临证 时重 视 老师常用何首乌加八珍汤。 肾病常因感 冒等诱发 , 周
当重视补土 , 培土生金 , 防止表虚及邪气 使用疏肝理气药 , 如柴胡 、 枳壳 、 广木香 、 佛手 、 苏梗 、 老师建议 , ( 厚朴花 、 陈皮等 , 以调畅肝气同时调畅肾气 。 同时 , 周 进一步入侵 ,可予 四君子汤加玉屏风散加减。第一
气行则津行 。 张锡纯 日: “ 肝之疏泄 , 以济肾之闭藏 此时周老师喜用大剂量党参 、 原 黄芪 , 党参可用至 3 g 0,
… …
所 以有 肝行 肾气说 ” 《 ;血证论 ・ 阳水火气血 黄芪可用至 6 0 o 性肾衰者常有下肢浮肿 、 阴 0 9g' 幔 恶心
论》 :病水而即病气矣…气与水本属一家 , 云 “ 治气 即 呕吐、 纳差等证 , 此与脾 胃之升降失常密切相关 。 调 是 治水 , 水 即是 治 气 ” 周 老师 在 临 证 中始终 不 忘 理脾 胃, 脾气 得升 , 治 。 使 胃气 得降 , 清气得升 , 浊气得
慢性 肾病 与调 肝理脾
毛 俐婵 上海 中 医药大 学 周
关键 词 慢性 肾病 调肝 理脾
上 海 2 10 02 3

杭州 市 中医 院
第四批国家级名 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周 《 丹溪心法》 :水肿本因脾虚不能制水 , 云 “ 水渍妄行 ,
锦认为肝 、 脾在肾病的发病及治疗 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以参 、 术补脾 , 使脾气得实则 自 健运 , 自能升降运 笔者有幸侍诊 , 聆听教诲 , 兹介绍如下。 动 其 枢机 , 水 自行 ”充 分 指 出理 脾 在 治 疗水 病 中 则 ,
栓形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J. 中药材,9 72 ( ) 6 . 19 ,09 : 8 4
[5 1 ]覃桂 华. 中医辨证治疗 耳鸣 的临床 观察 []中国厂 矿医 [ 8 J. 1 ]刘振 威 , 潘爱美 , 李公 宝 , 磷脂 对葛根 素改善家兔 血 等. 液流变学和微循环作用的影响[] J. 潍坊医学院学报,9 8 19 ,
适 时调肝 。 认 为 , 她 肾病综 合征 患者 , 肝 可 助气 化 , 降 , 调 则人体安 和。 此时可用香砂六君子汤 , 甚至可随
促水行 , 利小便 ; 慢性 肾炎患者 , 调肝可助 肾之闭藏 , 证加 用 四逆 散 、逍 遥 散等 进一 步 斡旋 枢 机 ,调 畅气 减少 蛋 白尿 ; 性 肾衰 者 , 肝 可醒 脾 开 胃 ; 慢 调 大量 运 机。 肾性贫血 治疗 当补益脾 胃、 补肾填精相结合 , 周
疏泄 , 血行不畅则 肾络瘀血 。 肾病之血瘀见证一 味 时 , 故 补脾可有利于水液的运化 , 消除水肿 , 脾主运 即“ 活血化瘀 , 常无功而返 , 而调肝活血若血府逐瘀汤之 化”而以蛋 白尿 、 。 血尿为主要病变者 , 补脾可统摄血 液, 不令肾络 中精微外泄 , 有助于消除蛋 白尿 、 血尿。 属则疗效堪佳 。 由于肝主疏泄 , 气机调畅 , 三焦气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