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精编WORD版

合集下载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因此,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比较明确的重点和目标,例如技能培训、知识传授等。

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多个方面进行培养,培养的目标是富有创造性、有探究精神并能够自我更新的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特点:1. 重视实践,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人才才能够真正掌握技能和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生产、研究、管理等实际场景中。

因此,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实践训练是重中之重。

2. 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往往比较单一,主要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

创新型人才培养则更加重视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例如课外实践、实习、论文写作、竞赛等。

3. 跨学科融合: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过于专业化,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而创新型人才培养则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产学研融合: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把理论与实践无缝结合的能力,而这需要与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以将创新能力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去。

1. 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毕业后更能够融入到市场中。

2. 推进产业创新:创新型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优势,能够为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进产业的科技发展。

3.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且注重学生的多元化素质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 加强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的改革:学校与企业、研究机构合作,课程创新,多元化实践环节的设计等。

2.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学校应当建立更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包括实习基地和创新基地等。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转型发展为例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转型发展为例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转型发展为例刘黎;黄云生;马义华【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大部分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转而对应用型的创新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此,对于一些独立的地方院校如何从研究型的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进行转变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是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转型发展为例,通过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提出了完善与构建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期刊名称】《市场论坛》【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作者】刘黎;黄云生;马义华【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065;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065;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2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41一、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确定(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动态概念,它随着高等教育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赋予新的内涵。

按照当前的理解,应用型人才概念的界定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传统高等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侧重于理论知识,被称之为学术型研究人才,这类人才主要是通过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探寻未知领域的新知识,寻求真理是其动力,最终在自己的所属领域内进行所谓的理论创新,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应用型人才正好与学术型人才相对应,是指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中心,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工作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

应用型人才更突出强调与现实接轨,要体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而不一定像学术型人才要对知识十分精通、追寻根源。

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内涵的界定,除了要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之外,还要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

专业 知识和综合 素质储 备根本 无法满足 企业 的人 才
需要 。误 区之 四 : 重通 用, 轻专才 。主要 表现是一 些
课程开设 多而杂 , 生 好像 可 以有很 宽泛 的从 业 空 学
过程的社会适应性。同时, 着力构建 与理论教学体 系相辅相 成 的 、 序 递 进 的多 层 次 实 践教 学 体 系。 循 以工科应 用型本 科专 业 为例 , 建 了 以工程 设 计 为 构
才和 实 用型职 业人 才。 如果说 以培 养学术 研究 型人 才为 主 的“8 程” “ l 程 ” 百 余 所 大学 是 9 5工 和 2 1工 等 我 国科 技创 新 的重 要 基 地, 养 实用 型 职 业人 才 是 培 高职 院校 的根本 任 务 , 么 以 培养 应 用 型 专 门人 才 那
间, 但却无法适应需要专门人才的企业的需求。 三、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大学和 企业之 间存在 的人才供需 矛盾直接反 映
出应用 型人才 培 养过 程 中的 诸多 问题 , 而解 决的 办
主线、 以科学研究和工程训练为依托、 以综合实践为
助 推的现代工程 实践教 学体系。 新构建 的实践教 学 体 系更加 突出 了操作动 手能力 、 工程实践 能力 、 学 科 研究 能力和实践 创 新能 力 的培 养, 证 了实践 能 力 保
才以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可供生产、 服务和 管理一线 操作应用的技术或方案为主要任务, 强调学用结合、 学做结合、 学创结合; 实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在第 线 利用 科学 技术 和操 作 技 能直 接 从 事 生 产、 务 服

和管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经济社 会 的快速 发展 , 保 证拥 有 高 水 平 的学 术 研究 型创 在 新人才的同时, 急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变革的不断加快,对高校本科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高校需要研究和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从研究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研究是的基础。

高校要深入研究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了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和高校教育的现状与缺陷。

在调研的基础上,高校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开展深入研究,探索适合本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同时,相关学科研究也要与产业和社会需求密切对接,加强实践基础研究,建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

其次,实践是研究成果的应用。

高校需要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和项目性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高校可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培养。

同时,高校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创新活动,如科技创新竞赛、创业实习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在实践中,高校还应加强与产业和社会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资源。

最后,高校还应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定期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估,了解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和改进。

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业情况、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等。

综上所述,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建立在深入调研、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

研究需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实践需要加强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创新活动的开展。

高校还应加强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

只有通过研究和,高校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8,24(21)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发酵工程人才培养为例邓辉陈乃富孙传伯韦传宝詹少华韩邦兴陈存武*(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安徽六安237012)摘要:工程人才创新能力不足与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是新时代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中,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建立了“2+1+1”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依托行业优势、实施校企合作、践行服务社会的多模块立体培养模式和培养思路,是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模式,其特点是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多元化的培养平台和工程化的教师队伍。

该文以生物工程专业发酵工程人才的培养为例,阐述了皖西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同类院校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发酵工程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8)21-0150-03我国自开办生物工程高等教育以来,在为国家培养高级发酵专业人才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在生物工程高等专业教育开办早期,我国的培养体制是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同时兼顾了“重点人才”的培养,为发酵事业的发展输送了相当一批高层次的人才。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在高校扩招浪潮之后,高等院校软硬件没有及时配套,导致发酵工程教育质量下降。

根据皖西学院近几年来发酵工程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在把握高水平发酵工程培养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水平发酵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办法,即依托生物工程核心专业,注重培养大发酵方向的创新型人才。

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培养要求,把核心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设计、专业阶段设计和管理模式设计作为着力点,同时联动校企平台,实施“2+1+1”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专业基础学习和企业专业实习和1年企业顶岗见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的4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发酵工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探索了一条具可操作性较强的培养之路[1,2]。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摘要】大规模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首先要深入认识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和核心能力,同时要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等四方面科学合理地构建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本科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国际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国民素质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富有科学技术竞争力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的竞争。

大力培养各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科技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走向全球:美国创新的新发展报告》中说:“没有人去创造、应用和开拓新思想,就不会有创新过程。

创新事业不仅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来推进,而且需要有文化和思想敏锐的人才来经营和管理。

获得智慧型人才是全球化主要推动力。

”近年来,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本科阶段非常注重创新教育。

在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注重开发个性、原创精神和创新能力。

英国的大学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研究方法论的教育,又要发展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日本一直倡导“启发式”和“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德国更是提出大学是创新运动的缔造者。

正是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才使得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率先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综合创新指标明显高于其它国家,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通常在70%以上,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

(二)本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证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以四川大学锦城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以四川大学锦城
【 摘 要】 近年来 , 随着我 国产业结构的转型 , 大部分研 究型 大学培养 的毕 业生 已经很难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转而对应用型
的创新人 才的需求急剧 增加 。为此 , 对于一些独立的地方 院校如何从研 究型 的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进行转 变显得 尤为重要 。文章
主要是 以四川大学锦城 学院的转 型发展为例 , 通过明确应 用型创 新人才培养模 式 的 内涵 , 对 四川 大学锦城 学院的本科 应用 型创 新人 才的培养模 式进行 了全 面剖析 , 并提 出了完善与构建本科 应用型创 新人 才培 养模 式的对策与建议 。
市 场 论 坛
MARKET FORUM
人 力资源 市场
2 0 1 4 年 第8 期
( 总第 1 2 5期 )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以 四川 大 学锦 城 学 院 的转 型发 展 为例
刘 黎 黄 云 生 马 义华2
( 1 .四 川 大 学 四川 成 都 6 1 0 0 6 5 2 .成都信 息 工程 学 院 四川 成都 6 1 0 2 2 5 )
2 O 1 4 Z R o o 9 9) 。
【 作者简介 】 刘 黎 ( 1 9 6 6一) , 四川叙永人 , 四川大学教务处 副处长、 研 究员 , 研 究方向 : 本科教 学理论和 实践 ;
黄云生( 1 9 6 6一) , 四川成都人 , 四 川 大 学财 务 处 副研 究 员 , 研究方向 : 财 务 理 论 研 究 和 实践 ;


应 用 型 创 新 人 才培 养 模 式 内涵 的
仅要具有应用型 人才所 要求 的运 用所 学知识 和技 能 的能力 , 更要具有对所学 知识 和技 能进 行二 次创 新。 因此 , 应 用 型创 新 人才 和应 用型人才 二者 之 间有 着 天然 的内在联 系 , 同时二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注重培 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 好的实践指导。
促进产学研合作
教师需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项 目,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社会评价与认可度
04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的实施
教学组织与管理
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根据行业需求和学校定位,制定具有针对性 的培养目标,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和创新能力。
优化课程结构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 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实施学分制管理
推行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安排 学习进度,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新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 当前、行业的 合作,共同推进实践教学和产 学研一体化。
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 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需 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
对策建议
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能力。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综合运用考试、作品评价、项目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 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重视学生反馈
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 教学质量。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评价,将企业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以更好地满足 行业需求。
05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的成效与反思
提升就业竞争力
通过培养创新人才,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竞争 力。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引言一、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它强调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符合社会需求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正是为了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现在的社会需要更多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只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很好地适应。

2. 促进经济发展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培养出更多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可以为各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 推动科技创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升级。

1. 课程改革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

一方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3. 实践环节设置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因此需要设置一定的实践环节。

这些实践环节可以是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1. 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以注重实践课程的开设,例如实习课、实训课等。

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实习实训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活动。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实践能力。

3. 创新项目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项目,如科研项目、创业项目等。

通过参与创新项目,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c u l t i v a t i o n a r e t o f u l l y d e v e l o p t h e c o o p e r a t i v e e d u c a t i o n o f p r o d u c t i o n—t e a c h i n g—r e s e a r c h, s t r e n g t h e n t i o n, d e e p e n t h e i n n o v a t i v e a n d e n t e r p r i s e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a d o p t d i v e r s i i f e d a s s e s s me n t a n d e v lu a a —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2—2 2
人才培养模式。这种重学术轻应用 、重理论轻实
践的人才培养取 向既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也不 利于我国高等学校分类 发展及多样化人 才的培 养。为此 ,必须深入探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
i mp r o v e t a l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s c h e me, a n d r e i n f o r c e t h e c o n s t uc r t i o n o f t e a c hi n g t e a m. Th e ma i n a pp r o a c h e s o f
l e g e s . S o a p p l i e d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u n i v e si r t i e s a n d c o l l e g e s s h o u l d ma k e c l e a r t h e s c h o o l—r u n n i n g o r i e n t a t i o n, h i g h h g h t t h e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o f a p p l i e d i n n o v a t i v e t a l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g r a d u a l l y o p t i mi z e d i s c i p l i n e a n d s p e c i a l t y,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不断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创新和实践至关重要。

一、创新教育理念现代高等教育需要立足中国国情,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创新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创新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础。

这一创新之路需要多方面合作,特别重要的是产学研合作,充分借鉴企业和社会区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加强实践环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是侧重“两个实践”——实践能力培训和实践教育,为了建立两个实践的有效合作保证,高校应与产业合作,并从产业合作中发现教育需求和特点。

通过向产业提供相关人才和可持续创新的解决方案等方式,来增加校企之间的互动,加大课程构建和培养计划改进效力,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目标和实际运作模式来满足社会需求。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人才培养应当遵循“产教结合,实践导向,质量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具备所需技能和知识的优秀毕业生,必须实施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必须统筹兼顾学生的体验、社会需求、竞争性和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形塑综合培训计划,以达到孕育有才、有品质的毕业生的目标。

四、开展跨学科合作现代创新的不断深入,需要求学生具有不仅领域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跨界创新思维能力,跨学科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实施跨学科合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力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中心。

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师团队,为了确保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和培训,教师们必须适应培养计划的变化。

高校应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实行一年一期的培训计划,通过学习教学法、实践经验等方式,增强教师的教学素质和实践能力。

六、保障人才的就业前景高校培养应用型本科生并非要求他们一定要成为企业家,他们还可以成为一名技术人员或者顾问。

应用型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 理念 , 几年来 ,工商管理 学 院通过 各 种教 学 活 动使 广 大 师生 充分 认 识 到 了创 新 的价 值 , 高 了大 家对 近 提 培 养创 新人 才重要 性 的认识 。 同时 , 明确 了工 商管 理类 专业 的办学 定位 和 特色 发 展方 向 , 培养 高 素 质 、 为 具 有 创新 精神 和较 强实践 能力 的应用 型人 才 ; 科 目标是形 成 以涉农 、 学 近农 等工 商类学 科 为主体 , 以管理 、 文 人
观念 到制 度 、 软件环 境 到硬件 条件进行 全方 位 、 从 多角度 的综 合建设 。
3 当前 创 新 型 人 才培 养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 1 培养 目标 模糊 空洞 , 程体 系设计 不 尽合理 。高 等教 育 的人 才 培养 应 当 以素质 培养 为 中心 , 质培 课 素 养要 以创新 精神 和实践 能力 为核 心 。与此相适 应 , 理论课 程 体 系要科 学 完 整 , 践 课程 体 系要 全 面 系统 , 实 但 是 , 国传统 教 育模式 历来 就是 以知识传 授 为最高 目标 , 不 注重获 取 知识 能力 的培养 , 程 体 系设 计 忽视 我 而 课 选 修课 的地 位 和实践环 节 , 忽视创 新思维 培养 和创 新能力 开发 的状 况很 明显 。 () 2 学生 的 主体性 和个体 性没 有得 到尊重 。创新 是 “ 思 ” 我 的过 程 , 也是 “ 思 ” 我 的结 果 。我思 就 是 自我 对 环境 的所 予进 行新 的组合 , 而使主体 的个 性和 独特 性在 对 象上 得 以显 现 。所 以创新 是 贯 注着 人 的 主体 从 精 神 的 自由 自觉 的活动 。我 思是 一个 主动 的过程 , 以创 新是 个体 主动地 追求 的结果 。但是 , 所 目前教学 目标 的规 约性严 格 限定 了课 堂教 学 目标 , 钳制 了课 堂教 学 丰富 的动 态生 成 性 。如 , 重 知识 的积 淀 , 视 对探 索 注 忽 的渴 望 ; 注重 知识 的记 忆与理 解 , 忽视质 疑与批 判 ; 注重 学会 成 果 , 忽视 会学 的收 获 、 学 的体 验 。这 种 学 习 乐 内容 的强制性 、 知活 动 的受 动性 、 认 思维 过程 的依赖 性 、 堂交 流 的单 向性 使学 生缺失 了应有 的学 习过 程 , 课 即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应用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就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探讨。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基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趋势,通过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等环节,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应用领域中独立开展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高素质人才。

1、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趋势。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导向,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深入研究应用领域的前沿和有前景的技术和产业,确保培养的人才具有行业核心竞争力。

2、通过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等环节培养创新能力。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教学,通过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产学研紧密结合,使学生可以在实际项目中接触到应用实践和行业工作,与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紧密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应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安徽农业大学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了“工程实践”、“创新创业”等课程,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创新设计方法,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战能力。

此外,山东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了“机械工程实验”、“产品设计实训”等环节,鼓励学生参与科技项目和竞赛,组建创业团队,并组织学生和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未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会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应用创新相关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将不断加强沟通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社会创新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探讨并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这一趋势。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这个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制约了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纷纷开展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成才之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坚持以应用为本的办学定位,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能下去、能留住、能用上、能干好的面向地方、服务基层以本科层次为主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目前,这类院校普遍存在办学定位模糊、培养制度低效、学科专业建设滞后、课程体系陈旧、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仍延续着传统的“精英教育”办学理念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重学术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取向既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我国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及多样化人才的培养。

为此,必须深入探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一、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参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我国高校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学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或是多科性或单科性的院校。

”这三类学校并无层次高低之别,只有人才培养目标之不同。

学术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坚持以应用为本的办学定位,包括目标定位、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

目标定位是培养应用型本科自身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应用型的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

层次定位是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体,兼办高职教育,重视发展继续教育,根据需要发展应用型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是大力发展面向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学科专业,建设特色优势学科。

基于以上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其特质是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良好的科技运用、推广和转换能力,能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

具体来说,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当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良好地结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深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1.学科专业设置———设置面向行业产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学科和专业是实施人才培养理念的载体,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创 新教 育 思想 融入 人才 培养 方案 ,建立 贯 穿人才 培 养 全过 程 的创 新教 育机 制 ,辽工大 建立 了多元化 应 用 型创 新 人才 培养 模式 【 5 ’ 。 J 。 学 生创 新 能力 的培一 专 业 课 为 主 体 ,以 实验 实 践 教 学和 创 新 教 育 为 两 翼 , 以 专业 选 修 和 人 文 素 质 选 修 两 个 个 性 化 教 育模 块 为 辅助 , 以培 养 学 生学
习 能 力 、 实 践 能 力 和创 新 能 力 为 目标 的 应 用 型 人
任 务 ,处 于核 心地 位川。2 0 1 5年 ,《 政 府 工作报 告 》
提 出了 “ 大众 创业 、万众 创新 ”的号 召 。2 0 1 6年 ,
《 政 府 工作 报 告 》指 出 “ 创 新是 引 领 发展 的 第 一动 力 ,必 须 摆在 国家 发展 全局 的核 心位 置 ,深入 实施
创 新 驱动 发展 战略 。 ”2 0 1 6年 ,李克 强 总理在 高教 改革创 新 座谈 会上 强调 “ 教育 改革 必 须深 化才 能激 发 更 大 活 力 ,只 有 贯 彻 创 新 战 略 才 能 赢 得 发 展 未 来。 ”当前 ,我 国高 校 比 以往 任 何 时候 都 需 要革 故
Vo 1 . 1 8 . NO . 6 De c . 20l 6
DOI :1 0 . 1 5 9 1 6 / j . i s s n 1 6 7 4 — 3 2 7 x . 2 0 1 6 . 0 6 . 0 2 5
应 用 型 本 科 人 才创 新 能 力培 养 的改 革 与实践
张 广 安 ,佟 绍成 ,刘伟 东 2 ,王 冬 霞 2
时代 的使 命与 担 当L 2 J 。 辽宁 工业 大学 ( 以下 简称 “ 辽工 大 ”)是 以本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创新能力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如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单一等。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1. 研究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原则,明确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

2. 设计和实施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案,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

3. 评估和优化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研究内容1. 理论研究通过对创新理论和创新教育的研究,深入分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和核心竞争力。

对创新教育的理念和原则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后续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 教学设计根据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原则,设计和实施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案。

其中包括确定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和资源、制定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等。

教学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项目实践、实习实训等形式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

3. 效果评估通过对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程度、就业质量和创新成果等。

评估结果的反馈可以为改进教学方案和提升培养效果提供依据。

四、实践探索1. 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建设实践基地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验室、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实际问题和创新项目。

2. 推进课程改革通过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增设实践类课程、创新类课程,引入案例分析和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结合学科竞赛结合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和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创新成为各个行业发展和竞争的重要动力和关键因素,因此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需要,也是各个企业和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现在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就业难是很多毕业生的担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将科学、技术、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使其具有独立思考、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首先,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通过开展课程、项目和实习等活动,使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将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其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更要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计中加入实践环节,通过项目实践、企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场景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再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灵活的教育模式。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能够面对未知和新变化,需要具有开放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教育模式上需要创新和灵活,采取多元的教育手段,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最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良好的评估系统。

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良好的评估体系,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反馈也应及时得到反馈,为教学和培养方式的调整提供参考。

总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灵活的教育模式和建立良好的评估机制,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创新,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研究和实践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要从需求出发。

需要对当前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要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经验中汲取营养,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并结合自身国情进行创新和探索。

要借助科技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挖掘潜在的创新型人才,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培养和支持。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要从实际出发。

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条件,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

要注重实践的培养,搭建创新实验室、科研基地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和经验。

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创新的需求与实际应用结合,提供真实的项目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结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一些特色和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问题导向的学习、团队合作的学习、跨学科的学习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在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将真实的问题和项目引入到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新实践机会和锻炼平台。

研究和实践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需要从需求出发,科学研究和探索,又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新实践。

在未来的人才培养中,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一批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摘要】大规模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首先要深入认识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和核心能力,同时要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等四方面科学合理地构建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本科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国际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国民素质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富有科学技术竞争力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的竞争。

大力培养各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科技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走向全球:美国创新的新发展报告》中说:“没有人去创造、应用和开拓新思想,就不会有创新过程。

创新事业不仅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来推进,而且需要有文化和思想敏锐的人才来经营和管理。

获得智慧型人才是全球化主要推动力。

”近年来,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本科阶段非常注重创新教育。

在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注重开发个性、原创精神和创新能力。

英国的大学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研究方法论的教育,又要发展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日本一直倡导“启发式”和“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德国更是提出大学是创新运动的缔造者。

正是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才使得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率先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综合创新指标明显高于其它国家,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通常在70%以上,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

(二)本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证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推进和加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同时也需要大批能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3200万人,居世界首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总量1000万人,研发人员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研究和发展总经费也居世界第六位,但创新综合指数则排名28,属中等偏下的水平。

同时,人均产值很低,每百万元产值所需的人数,约为美国的16倍、德国的13倍。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绝对值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五位,但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国外直接投资,关键技术掌握在投资商的手中。

2002年,在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一些与人才有关的指标(如合格工程师、信息技术人员),我国在49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最后,与科技人员数量排名第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因此,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匮乏、特别是本科层次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就大学而言,不仅要认识到自己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选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更要重新审视自己本科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办学思路,改变培养模式,更好地担负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使命。

(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迈向大众化阶段,在注重追求量的扩张过程中,忽视了质的内涵深化与提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普遍不够,影响和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这种现象迫切需要引起我们全方位的深刻反思。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

要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着增强。

创新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把教育的核心追求从知识转向发展、从继承转向创新,创新教育对于高等学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就不言而喻。

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需从以知识发展为导向的学科中心走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生中心模式。

大众化教育办学理念下培养的本科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有别于精英教育办学理念下培养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也有别于一般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而是介于两者之间都有所兼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素质构成及培养目标(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是相对于专门学术研究型人才提出的,他们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以适应用人单位为实际需求,以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在知识被运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有更宽广或者跨学科的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有用性,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不一味追求精深的理论知识。

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既要注重智育,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而创新人才是指培养的人才要比职业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有更宽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

显而易见,应用型人才和创新人才两个概念是有区别而又互为补充,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除了受到系统的大学通识教育外,既要在创新中应用,又要在应用中创新。

(二)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征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从知识结构上讲,强调以知识为基础的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能力结构上讲,不仅要在科技的应用方面有突出的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科学探索精神,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三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创新产品生产技术和工艺,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科学管理等方式创造价值;四是受到系统的实践训练和锻炼,具有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较强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五是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围绕着工程应用和科技创新而构建,既要有“知识”、“能力”,更要有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素质”,应当具备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三个突出特点。

(三)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和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以学生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不断学习中创新、整合各项可供利用的资源,充分凸现资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其关键是创新,以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赢得竞争优势。

对于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而言,除了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外,主要体现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关键要素。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应是合格的未来职场人,在校期间学生应受到系统的职业化训练,具备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精神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诚信意识和文明的行为举止等等;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际为导向的知识转化能力,以协作为手段的组织工作和学习能力。

实践是应用的基础,只有通过系统的实践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也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创业能力主要指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只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才能引导学生更多地创造就业岗位,发挥“就业倍增”的效应。

(四)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没有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

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三中心”,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主要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或“填鸭式”,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做笔记是最常见的模式。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形成,不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这需要在教育实践上正确处理好能力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三者的关系。

因此,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构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宽厚的知识基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学生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经过8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由“上规模”阶段进入“创特色、上水平”阶段。

为实现“创特色、上水平”的办学目标,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院不断研究、积极改革,在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构建以“应用”为目标、“创新”为特征的理论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和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上,城市学院对现有的学科结构、课程体系及其它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增设创新类课程,加大应用性教学力度,进一步重组和优化教学体系。

对于专业课程,讲透应用技术、实用技术、各类实务,同时,根据专业技术课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来设定,而不是为了理论与学术本身拓展深度、广度服务。

另外,还应采用模块式的课程结构,各类模块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紧紧围绕培养对象所要求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紧密链接,给学生根据市场需要与个性特点以较大的选择性。

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紧紧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与增强职业素质为主线,坚持先进性、针对性、应用性和综合化的原则,构建了一个与培养目标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紧密吻合的,以模块化课程结构为主的柔性化理论教学体系。

(二)构建以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大学培养始终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改变轻实践、轻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做到既坚持理论教学,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又强化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应用能力的训练。

学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强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促使学生打下坚实宽厚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后劲”,在此基础上,学院又重点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中强调应用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侧重点突出“学以致用”。

学院还压缩第一课堂课时,增加第二课堂实践,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衔接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把第一课堂学到的知识更多地应用到实践锻炼中,做到“实践引导教学,实践推动教学,实践检验教学”。

教师也像重视第一课堂一样重视第二课堂的指导,推动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