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2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定稿)

合集下载

某某县山洪灾害非工程防治实施方案

某某县山洪灾害非工程防治实施方案

某某县山洪灾害非工程防治实施方案一、简述某某县地处山区,气候条件多变,山洪灾害频发,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山洪灾害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非工程措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坚持科学防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提高山洪灾害防治能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本实施方案着重于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宣传教育等非工程手段,以期达到有效预防和减轻山洪灾害损失的目的。

将详细介绍实施方案的各个方面。

1. 山洪灾害的背景和现状。

某某县地处山区,气候多变,是山洪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山洪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呈现上升趋势。

山洪灾害已成为影响我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应对山洪灾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我县制定了本实施方案。

我县山洪灾害的背景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乱砍滥伐、过度开采等。

我县山洪灾害现状表现为灾害发生的突然性、破坏性的严重性、受灾范围的广泛性等特点,亟需采取有效的非工程防治措施来应对。

2. 山洪灾害对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某某县地处山区,气候条件多变,山洪灾害频发。

山洪灾害对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山洪灾害会破坏农田、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导致农作物减产、交通中断,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山洪灾害还会造成旅游资源损失,影响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山洪灾害还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洪水冲刷、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会导致房屋倒塌、道路阻断,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山洪灾害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疫病流行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危害。

必须高度重视山洪灾害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物理模型
建立物理模型,模拟山洪灾害的实际情况,为灾害防控提供依据。
模拟软件
开发模拟软件,根据实际情况输入相关参数,得到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
01
03
02
04
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
1
组织管理措施
2
3
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确保各部门在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协同行动。
工程措施的局限性
非工程措施如预警系统、宣传教育等能够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对于防治山洪灾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非工程措施的重要性
非工程措施的必要性
02
项目概述
项目目标
建立完善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山洪灾害防治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通过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提高山洪灾害多发地区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山洪灾害防治措施的实施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破坏植被、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等。
环境影响
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如保护当地植被、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等。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环境监测,确保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环保措施
07
结论与展望
提升山洪灾害防治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为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引领。
项目任务
包括山区、丘陵地区等易受山洪灾害影响的地区。
山洪灾害易发区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
实施主体
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
实施时间
项目实施范围
03
技术方案
03
视频监控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河流水位的动态变化,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实时画面。

县级山洪预警系统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县级山洪预警系统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县级山洪预警系统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县(市)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前言阐述当前山洪灾害形势分析,试点建设任务来源,方案编制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1概述1.1 基本情况1.1.1自然情况阐述该县(市)水系分布情况,小流域划分情况;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征;区域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

(表1-1:《小流域基本情况表》)1.1.2经济社会情况阐述该县(市)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表1-2:《乡镇基本情况表》)1.2 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及山洪灾害成因分析1.2.1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及典型山洪灾害;根据县(市)报送的资料,对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及典型山洪灾害进行描述,并重点描述2000年以来山洪灾害情况,描述内容应包括发生时间,成灾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受灾多少乡镇、村组、人口,转移安置人数,倒塌房屋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

(表1-3:《试点区山洪灾害基本情况表》表1-4:《历年来山洪灾害损失情况统计表》)1.2.2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根据从暴雨、地形、地质结构、人类活动等分析当地山洪灾害产生的原因及产生的特点。

( 表1-5:《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表》)1.3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3.1 工程性措施(1)防洪工程:描述当地的主要防洪工程,如水库、山塘数量、库容,阐述大中型水库和重要小型水库的基本情况,以及防洪堤分布和长度,防洪堤的防洪标准。

(2)水土保持:描述水土保持治理、农田规划措施和成效现状。

(3)植树造林:描述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的措施和成就现状。

(4)河道整治:描述河道疏浚排障治理措施和成就现状。

1.3.2 非工程性措施(1)防汛指挥:描述当地防汛指挥的体系、组织方式,如防指负责人是谁、防指成员单位有哪些、防汛机动应急队的组织,应对山洪灾害的监测指挥流程,会商决策情况。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二〇一五年七月前言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2010年11月,水利部会同财政部等部局启动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79.38亿元,经过三年建设,初步建成覆盖全国2058个县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在近年汛期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有效减少了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依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2013年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以下简称《2013-2015年实施方案》),在前期实施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基础上,明确了2013-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调查评价、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主要建设任务。

受2013-2015年实际安排投资限制,《2013-2015年实施方案》中部分任务没有安排开展建设,尤其是约80%(1300多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尚未安排。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山丘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更加集中,流动性更强,又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16-2020年需要中央、地方继续加大投入,尽快完成《2013-2015年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山洪灾害防治的新要求,在重点防治区构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1、非工程措施建设。

继续完善各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强化信息共享和综合应用,继续开展平台延伸到乡镇及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系统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数据运行维护效率,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逐步开展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社会服务;根据标准升级、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及前期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需求,对部分监测预警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提标升级),提高可靠性和保障能力,重点加强学校、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地区的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山洪灾害补充调查评价,复核和检验调查评价成果,率定分析预警指标,提高精准度,集成、挖掘分析与利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开展山洪灾害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在重点地区配置必要的救援设备,逐步加强技术服务能力,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持续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重点县示范建设。

20100902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定稿)

20100902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定稿)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二○一○年八月目录1 山洪灾害普查 (1)2 危险区的划定 (1)3 预警指标的确定 (1)4 监测系统 (1)4.1站网布设 (1)4.2监测信息流程 (1)4.3监测站点管理 (2)4.4监测站环境 (2)4.5监测站设备 (2)5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5)5.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和机房及会商环境 (5)5.1.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 (5)5.1.2 机房及会商环境 (6)5.2县级平台系统及应用软件配置 (6)5.2.1 系统总体技术原则 (6)5.2.2 系统总体性能要求 (6)5.2.3 平台支撑系统软件 (7)5.2.4 数据库系统 (7)5.2.5 应用系统功能要求 (7)6预警系统 (10)6.1预警方式要求 (10)6.2主要预警设备技术要求 (10)7 群测群防体系 (10)7.1责任制内容要求 (10)7.2预案内容要求 (10)7.3宣传培训演练方式和内容要求 (10)附件1:山洪灾害普查表(15张)附件2: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16张)1 山洪灾害普查普查的内容包括:小流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人口分布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口及主要经济设施分布情况等。

各省按照编制大纲的要求,参照附件1制定普查表。

2 危险区的划定根据普查的结果,划定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危险区、安全区。

要求所受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内,有人居住的区域均必须划定。

有条件,可以划定不同等级的危险区域。

并以自然村或小流域为单位,标绘在预案中的图件上。

3 预警指标的确定根据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确定每个小流域或乡村各级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

预警指标一般分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指标。

4 监测系统4.1站网布设监测站网主要布设在流域面积为200km2以下易遭受山洪灾害的小流域。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及应用-12页精选文档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及应用-12页精选文档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及应用目前,全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我省共有94个县列入建设范围。

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要求,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是其中的重要建设内容。

为规范和指导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工作,明确其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提高编制质量,切实做好县、乡、村预案编制工作,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并结合我省实际,与各位就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工作作一交流。

一、几个定义1、山洪山洪是指山丘区小流域产生的陡涨陡落的洪水过程。

2、山洪灾害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山洪灾害是洪水灾害的一种。

一般而言,降雨是诱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的直接因素和激发条件,山洪灾害的发生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关系密切;地形地质因素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物质基础和潜在条件,影响着山洪灾害的特性和规模,主要有:地貌类型、地面起伏、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导致山洪灾害的经济社会因素主要是山丘区资源不合理开发、房屋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水库溃坝等。

3、预案顾名思义,即“预备方案”,是针对可能的灾害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它明确了在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

预案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突出“第一反应”和“属地为主”的原则。

“山洪灾害”的定义界定了预案防御的对象为“山丘区由降雨引发的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山洪、泥石流、滑坡”。

预案编制的目的是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杜绝群死群伤。

二、预案的作用有了预案,应对山洪灾害就心里有底,按照预定程序和要求,就可保证救灾的顺利进行。

1、可以利用预案中明确的危险地点,做到有的放矢,在灾害发生前对可能发生的灾情进行有效及时的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预警。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

XXXXX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目录1、技术方案建议书 .............................................................................1.1基本概况.................................................................................1.2需求分析.................................................................................1.2.1监测预警业务分析 ............................................................1.2.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2.3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1.2.4性能需求.........................................................................1.3建设内容及目标........................................................................1.3.1建设目标.........................................................................1.3.2建设内容.........................................................................1.4系统总体设计...........................................................................1.4.1设计原则.........................................................................1.4.2设计依据.........................................................................1.4.3系统结构.........................................................................1.4.4系统数据流程...................................................................1.5系统分项设计...........................................................................1.5.1监测系统.........................................................................系统概述 .................................................................设计原则 .................................................................系统拓扑结构...........................................................系统详细设计...........................................................主要硬件设备...........................................................系统性能指标...........................................................1.5.2预警系统.........................................................................系统概述 .................................................................设计原则 .................................................................预警指标的确定........................................................详细设计 .................................................................系统功能 .................................................................预警系统流程...........................................................主要设备配置...........................................................系统性能指标...........................................................1.5.3监测预警平台...................................................................系统概述 .................................................................平台组成 .................................................................硬件平台设计...........................................................软件设计平台...........................................................1.5.4预案编制.........................................................................编制目的 .................................................................编制依据 .................................................................编制原则 .................................................................县级与乡(镇)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村级预案 .................................................................1.5.5宣传、培训及演练 ............................................................宣传........................................................................培训........................................................................演练........................................................................1.6主要设备性能、质量及技术参数...............................................1.6.1便携式计算机...................................................................1.6.2微机工作站......................................................................1.6.3激光打印机......................................................................1.6.4传真机(县级)................................................................1.6.5传真机(乡镇级) ............................................................1.6.6锣 ..................................................................................1.6.7翻斗式雨量计...................................................................1.6.8气泡式水位计...................................................................1.6.9RTU遥测终端 ...................................................................GPRS模块........................................................................太阳能电池板..................................................................免维护蓄电池..................................................................充电控制器.....................................................................信号避雷器.....................................................................监控计算机.....................................................................路由器 ...........................................................................防火墙 ...........................................................................服务器 ...........................................................................灾备服务器.....................................................................视屏转换器.....................................................................网络机柜 ........................................................................交换机 ...........................................................................10KW电启动发电机............................................................无线预警广播系统............................................................手摇警报器.....................................................................1.7货物组件配置(P141-143) .....................................................2、安装方案....................................................................................2.1编制目的 ..............................................................................2.2施工设计原则........................................................................2.3组织机构 ..............................................................................2.4现场管理计划........................................................................2.4.1施工总体布置...................................................................2.4.2施工流程管理...................................................................2.4.3施工组织措施...................................................................2.4.4技术设计协调...................................................................设计联络会 ..............................................................技术设计协调...........................................................2.4.5现场安装调试...................................................................设备运输 .................................................................设备安装及调试........................................................系统整体测试...........................................................2.4.6施工设备管理...................................................................2.5质量管理体系........................................................................2.5.1质量目标及质量方针 .........................................................2.5.2质量保证体系...................................................................2.5.3质量保证期及承诺 ............................................................2.5.4质量保证措施...................................................................2.6安全生产管理方案..................................................................2.6.1施工安全.........................................................................2.6.2硬件安全.........................................................................2.6.3软件安全.........................................................................2.7环境保护体系与措施...............................................................3、检验、调试与验收建议书..............................................................3.1系统出厂检验........................................................................3.2现场开箱检验........................................................................3.3系统安装调试检验..................................................................3.4系统软件测试........................................................................3.5系统整体测试........................................................................3.6系统试运行检验.....................................................................3.7验收方案 ..............................................................................3.8质量保证期检验.....................................................................4、售后服务计划..............................................................................4.1售后服务 ..............................................................................4.1.1售后服务机构...................................................................4.1.2售后服务流程...................................................................4.1.3售后服务方式...................................................................热线服务 .................................................................远程网络服务...........................................................现场服务 .................................................................4.1.4售后服务期限...................................................................4.1.5售后服务承诺及处罚措施...................................................4.1.6售后服务内容...................................................................4.2技术培训 ..............................................................................4.2.1培训目标.........................................................................4.2.2技术培训措施...................................................................现场培训 .................................................................维护培训 .................................................................操作使用培训...........................................................培训考核 .................................................................4.2.3培训内容.........................................................................4.2.4培训质量保证介绍 ............................................................4.3技术升级 ..............................................................................5、技术服务....................................................................................5.1咨询服务 ..............................................................................5.2技术指导或现场排除故障 ........................................................5.3紧急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 ........................................................5.4项目跟踪及技术支持...............................................................5.5备件更换 ..............................................................................5.6系统扩充、升级支持服务 ........................................................5.7持续的服务保障体系...............................................................6、进度安排....................................................................................6.1总进度计划 ...........................................................................6.2各控制性工期计划..................................................................6.2.1设计进度计划...................................................................6.2.2采购进度计划...................................................................6.2.3土建工程进度计划 ............................................................6.2.4软件研发及测试计划 .........................................................6.2.5联合测试间......................................................................6.3供货计划保证措施..................................................................6.4工期承诺书 ...........................................................................1、技术方案建议书1.1基本概况1.2需求分析1.2.1监测预警业务分析监测预警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图1监测预警流程图1.2.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1.水雨情监测为了能快速、合理的对洪水及其发展趋势做出预警,预先制定防洪抢险调度方案,充分发挥预警工程设施的效能,本期项目需在阳新县完成基础雨情、水情信息采集网的建设,具体建设需求如下:1)建设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雨量和水位实现自动采集,固态存储,数字化自动传输,以提高观测精度和时效性。

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

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

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县级山洪灾害是指由于暴雨、融雪、冰雹等自然因素引起的、规模较小、但对当地造成较大危害的山洪灾害。

我县地势多山,雨量充沛,山洪灾害频发,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减少山洪灾害对当地的危害,制定并实施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防治目标1. 减少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2. 提高县级山洪灾害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 提高应对山洪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4.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山洪灾害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三、防治措施1. 加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完善监测预警网络,提高山洪灾害的预警能力;2. 加强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科学合理规划山洪易发区、危险区和防治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3. 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包括加固山洪易发区的堤坝、河道整治、山洪沟治理等;4. 加强山洪灾害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对山洪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5. 加强山洪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山洪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各级应急处置部门的应急处置水平;6. 加强山洪灾害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实施方案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2. 制定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工作措施和工作进度安排;3. 加强资金保障,争取财政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山洪灾害防治工作;4. 加强技术支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山洪灾害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5. 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预计将有效减少山洪灾害对当地的危害,提高应对山洪灾害的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

六、总结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区、 辖市) 直 已落实 或部分 落 实地方建设 资金。其 中北京 1 0 万元 , 6O 天津 30 ̄ , t2 0 - , 0 7元 河d 3 0  ̄ 元 山西10 万元 , " 90 内蒙古6 0 4 万元 , 辽宁2 9 万元 , 5o
吉林 1 8 9 万元 , 黑龙江 3 0 0 万元 , 浙江9 8  ̄ 元 , 7 9 - 安徽 1 7 万元 , 建7 6 58 福 40 万元 , 山东2 4万元 , 南9 0 万元 , 63 河 80 湖南2 0 万元 , 50 广东3 0 万元 , 60 广西
2地方建 设资金落实情况 .
州、 陕西等 5 个省 ( 直辖市 ) 完成建设 进度6 %以 0
上。 宁夏、 藏 、 西 四川、 东等 4 省 ( 广 个 自治区 ) 和
需要 落实地方建设 资金的2个省 ( 治区、 7 自 直辖 市 ) 2 个省 ( 治 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建设 进度滞后。 中, 4 自
山西、 南、 河 海南等 3 个省 已经 落实全 部地方建
竺 婚 t
e 钓
薯∞
鳝 ‘ o
设资金, 辽宁、 吉林 、 江西 、 湖北 、 湖南 、 东、 广 重 庆、 陕西 、 青海 等 9 省 ( 个 直辖 市) 尚未 落实地方

置 。
3 3 0 o
m ,nn 一 7 n
8 %以上, 0 安徽 6 个县 、 山东 4 个县完成 初步验收


2 1 年度项 目 00 建设情况
工作 ; 山西、 辽宁、 吉林 、 江西、 湖北 、 湖南 、 广西、 重庆 、 青海 、 疆等 1个 省 ( 新 0 自治区、 直辖 市 ) 完
1 . 招标情况
2 1年度全 国有山洪灾 害防治任务 的2 个 省 ( 00 9 自治区、 直辖 市) 已全 部 成 建设 进度 7 %以上 ; 0 北京 、 北 、 河 黑龙 江 、 贵 完成了招标工作, 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招标工作正在进行 中, 工作进度滞后。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保证建设质量,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县级行政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建设管理。

第三条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行项目管理,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项目建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项目由兵团负总责,各团场负责管辖区域内的项目建设。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各省)水利部门牵头,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四条本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技术标准和相关部门有关规定。

有涉密要求的建设内容,严格执行国家和相关部门有关保密规定。

第二章前期工作第五条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在《规划》和各省申报的基础上,根据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补助资金年度预算规模,分轻重缓急,安排每年建设任务。

第六条各省县级实施方案编制按照平均每县600万元投资规模控制,根据各县建设任务大小,具体由各省确定每县投资规模,其中气象部分建设内容由气象部门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要求,按照总投入10%左右的比例确定,并纳入县级实施方案。

第七条省级水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和气象部门负责组织,以县为单位逐县编制、审查和批复实施方案,并将汇总编制的省级年度实施方案报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备案。

第八条县级实施方案须依据《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和《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及数据上报技术要求》等技术文件以及相关技术标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编制。

县级实施方案中气象建设内容按照气象行业标准并满足山洪灾害防御的实际需要编制。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修订稿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修订稿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目录1 总则编制目的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规范和指导县,乡(镇)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以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大纲.编制依据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经过批准的国家,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级,乡(镇)级行政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预案编制1.5.1 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内容包括:调查了解县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分析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点;确定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部门职责及责任人员;明确区域内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乡(镇)及山洪灾害防御措施;建立监测通信和预警系统,确定预警程序和方式,根据预报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规定转移安置要求,拟定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等各项措施,安排日常的宣传,演练等工作.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内容包括:调查了解区域内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历年山洪灾害的类型及损失情况,分析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确定乡(镇),村级防御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充分利用已有的监测及通信设施,设备,制定实时监测及通信预警方案,确定预警程序及方式,根据预报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确定转移安置的人员,路线,方法等,拟定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等各项措施,安排日常的宣传,演练等工作.县级防汛指挥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县级预案,并组织辖区内乡(镇)政府编制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预案审批县,乡(镇)级预案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审批,县级预案需报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备案.预案有效期一般为3~5年,每隔3~5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2 基本情况自然情况河流分布情况;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水土流失等情况.经济社会情况区域内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调查,收集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分析区域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描述典型山洪灾害;山洪灾害防御现状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防灾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防灾知识宣传,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防灾预案及救灾措施,搬迁避让,防灾管理等;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防灾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等.3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划分原则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合理划分危险区,安全区."两区"的基本情况根据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绘制山洪灾害风险图,标示山洪灾害危险区,安全区.收集,整理危险区经济社会资料,填写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4 组织指挥体系组织指挥机构4.1.1 县级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县级行政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由县级政府主管领导任指挥长,指挥部成员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需要确定,一般由发改委,水利,国土资源,气象,民政,财政,建设,交通,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防汛抗旱指挥部办事机构设在水行政主管部门,防汛指挥部根据需要抽调相关部门和人员成立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乡(镇)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乡(镇)成立防汛指挥机构,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乡(镇)主管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防汛指挥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小组和2~3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乡(镇)内各行政村成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个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送乡(镇),县防汛办备查.职责和分工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信息组:负责对县级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质,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指挥部成员,各工作组人员,监测,预警人员,转移负责人以及抢险人员等.5 监测预警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各地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溪河水位情况,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溪河水位值及变化情况;有的河流可将上游水情变化作为判断是否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依据.实时监测监测内容:辖区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监测要求: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监测系统的设立:摸清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现有监测站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布设测站或简易测量设施,拟定监测方式以及信息采集传输方式等.通信选取适宜的通信方式.常用的通信方式有电视,广播,电话,传真,Internet网络,语音查询,短信,数字式调幅无线电指挥系统,专用警报系统,锣鼓号等.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因地制宜地建设与通信方式相适应的山洪灾害监测信息,警报等的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络.可逐步建立县级管理部门山洪灾害各类数据汇集及信息共享平台. 预报预警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警报.各地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预警程序和启用条件.(1)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防汛指挥机构发布,可参照县→乡(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见图1).(2)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见图2).图1 一般情况预警程序示意图图2 紧急情况预警程序示意图6 转移安置转移安置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转移安置纪律转移工作采取县,乡(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7 抢险救灾抢险救灾准备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抢险救灾的准备包括救助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抢险,救灾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对灾区作好卫生防疫工作.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8 保障措施汛前检查汛前,县,乡(镇)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宣传教育及演练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纪律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需制定相应的工作纪律,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般包括:各责任人执行职责纪律,紧急转移纪律,灾民安置纪律等.附图1,区域内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情况示意图基本信息包括:区域内的水系分布情况,区域地形,城区,乡(镇),村庄分布情况等.2,历史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点分布图3,山洪灾害风险图图中应标明危险区,安全区范围,标示居民点,重要设施(工矿企业,学校,铁路,公路,桥梁等),标明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图例要求:危险区标示用红色,安全区标示用绿色.4,人员转移安置图标明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信息.上述要求附图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附表1,区域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2,历年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3,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4,监测站点分布表5,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附表1 区域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县,乡,村,组名称土地面积(km2)人口(人)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固定资产(万元)人均年收入(万元)总人口其中:城镇人口农村人口附表2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时间(年)灾害类型受灾人数(人)受灾面积(亩)死亡人数(人)倒房(间)经济损失(万元)日最大降雨量(mm)时段降雨(mm)附表3 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县,村,乡,组具体地点人口(人)户数(户)耕地(亩)房屋结构固定资产(万元)备注木(栋)砖(栋)附表4 监测站点分布表序号所在乡镇站名地点监测内容信息报送方式报送对象观测方式监测人员联系方式人工观测遥测备注附表5 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序号县乡镇村(组)总人口(人)计划转移人口(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负责人联系电话监测员水利工程险情水库,山塘溃坝地质异常大体积山体滑坡乡镇防御指挥机构村组户水库,山塘溃决县级防汛指挥部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预报洪水省级防汛指挥部市级防汛指挥部暴雨县级防汛指挥部水库,山塘溃决户组村乡镇防御指挥机构滑坡泥石流洪水暴雨山洪灾害预报市级防汛指挥部省级防汛指挥部。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启动视频会议召开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启动视频会议召开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启动视频会议召开再胜
【期刊名称】《水利天地》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11月25日,国家防总组织召开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启动视频会议,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他强调,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明确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全力搞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作者】再胜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77
【相关文献】
1.国家防总、水利部召开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视频会议
2.明确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全力搞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3.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撑起人民群众“生命的保护伞”——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综述
4.省防总召开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视频会议
5.国家防总召开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视频会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培训资料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培训资料

预警流程:实时监测、数据 分析、预警发布、响应处置
监测内容:包括降雨量、水 位、流量、地质灾害等
建设目标:建立完善的山洪 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技术支持:利用大数据、云 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
数据分析和处理
培训内容:包括监测预警系 统的原理、操作、维护等
应急响应机制建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警系统:建立 山洪灾害监测预 警系统,及时发 布预警信息。
法规制度建设
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山洪灾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山洪灾害防治相关政策措施 标准规范:制定和推广山洪灾害防治相关标准规范 宣传教育:加强山洪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
建设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前期准备阶段
添加标题
成立项目组,明确 职责分工
添加标题
收集相关资料,进 行初步调研
降低山洪灾害造 成的经济损失
提高山洪灾害预 警和应急响应能 力
增强公众对山洪 灾害的认识和防 范意识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减少灾害 损失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增强社会稳定,提高人民安全 感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
山洪灾害防治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非工程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预期效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影响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应急预案:制定 详细的应急预案, 明确各级政府和 部门的职责和应 对措施。
应急队伍:建立 专业的应急救援 队伍,提高应急 处置能力。
物资储备:储备 必要的应急救援 物资和设备,确 保应急救援工作 的顺利开展。
宣传教育培训
培训目的:提高公众对山洪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培训对象:社区居民、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等 培训内容:山洪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防范措施等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会、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等

山洪灾害工作大纲

山洪灾害工作大纲

附件2: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工作大纲规划编制组2010年10月目录一、规划编制必要性 (3)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规划依据 (5)(四)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5)三、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 (6)(一)规划目标 (6)(二)重点任务 (6)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6)(一)山洪灾害调查评价 (6)(二)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规划 (7)(三)山洪沟工程治理规划 (8)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六、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10)七、环境影响评价 (10)八、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10)九、组织形式与进度计划 (10)一、规划编制必要性我国主要处于东亚季风区,山丘区暴雨频发,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

山洪灾害不仅对山丘区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

近年来,我国突发性、局地性极端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

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全国每年山洪灾害死亡人数约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2/3,新世纪以来已上升到80%左右。

尤其是2010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发生了严重山洪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9月底,全国因山洪灾害已造成约4000人死亡、失踪,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总人数的92%。

山洪灾害严重制约山丘区经济发展、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是当前我国防洪减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005年,水利部会同国土、气象、建设和环保等部门共同编制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2006年10月国务院以国函[2006]116号文正式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

根据国务院批复意见,2009年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在全国103个县进行了山洪灾害防治试点,试点建设在2010年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发挥了十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

县级防洪预案编制大纲

县级防洪预案编制大纲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5.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6. 省级及市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7. 县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因暴雨、洪水、渍涝、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洪涝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置。

四、编制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2. 科学合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3. 领导负责、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原则;4. 及时响应、快速处置、高效应对的原则。

五、预案编制内容1. 预案概述(1)编制背景(2)编制依据(3)编制目的(4)适用范围(5)编制原则2. 自然灾害概况(1)地理环境(2)气候特点(3)历史洪水灾害情况(4)洪水灾害风险分析3. 防洪工程体系(1)现有防洪工程设施情况(2)防洪工程规划布局(3)防洪工程维护与管理4. 防洪组织指挥体系(1)组织机构(2)职责分工(3)信息报送(4)应急响应程序5. 防洪措施(1)工程措施(2)非工程措施(3)人员疏散与安置(4)救援物资储备(5)应急物资调配6. 预警与信息发布(1)预警信息发布渠道(2)预警信息发布程序(3)预警信息发布内容7. 应急响应(1)预警响应(2)应急响应等级(3)应急响应措施(4)应急响应终止8. 应急保障(1)应急物资保障(2)应急救援队伍保障(3)应急通信保障(4)应急资金保障9. 预案管理与演练(1)预案修订(2)预案培训(3)预案演练六、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2.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按照本预案要求,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的防洪预案,并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3.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对本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0-2015年)总结评估报告编写大纲

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0-2015年)总结评估报告编写大纲

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0-2015年)总结评估报告编写大纲目录1、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0-2015年)总结评估报告编写大纲............................................1~13 2、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0-2015年)总结评估报告附图.. (14)3、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0-2015年)总结评估报告附表...........................................15~364、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0-2015年)总结评估报告附件材料要求.......................................37~395、山洪灾害防御常识与基本技能调查问卷样例 (40)6、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满意度调查问卷样例........ .. (41)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0-2015年)总结评估报告编写大纲前言简述全省(区、市)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总体情况,总结评估工作的目的、依据、内容、组织方式和过程,评估单位和委托单位,总结评估的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概况(一)项目背景概述本省(区、市)山洪灾害的基本情况(包括气象、雨情、水情、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情况,防治区、重点防治区、危险区分布、面积、人口,灾害特点、灾害成因,历史山洪灾害,典型山洪灾害事件等)和发展趋势,以及全省(区、市)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填写表1-1。

阐述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简述省级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情况(总体目标、范围、任务和投资等)。

(二)项目建设1、建设内容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2010-2012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3-2015年)两个阶段叙述项目建设内容。

(1)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2010-2012年)建设目标、范围、投资;叙述主要项目建设内容(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确定、雨水情监测系统建设、预警系统建设、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防御预案编制、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总结材料报送要求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总结材料报送要求

附件: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总结材料报送要求请各地防办积极组织收集有关材料,做好项目总结工作,总结材料报送要求如下:一、总结报告:各地要参考《××省(区、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总结报告提纲》(附后)编写总结报告,重点对项目建设任务及完成情况、项目组织管理情况、项目建设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方面进行总结,并填写相关附表。

二、群测群防材料:包括典型的县、乡、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明白卡、宣传牌、宣传册、警示牌、挂图;宣传教育光盘;培训教材;典型演练方案(脚本)。

三、建设管理规章制度:省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验收管理办法、运行维护办法或文件。

四、宣传材料:有关报纸、杂志、电视台对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和效益发挥的报道(复印件和光盘)。

五、山洪灾害效益发挥典型案例及照片:要求包括水情、雨情、灾情信息,附县级监测预警平台预警产生时期截屏图片和预警发送记录。

六、典型山洪灾害案例及照片:要求包括水情、雨情、灾情信息。

总结报告提纲××省(区、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总结报告一、项目背景(一)项目背景(二)预期目标二、项目建设任务及完成情况(一)总体建设任务及分年度建设任务(二)任务完成情况对非工程措施项目8方面建设内容即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确定、预警指标确定、雨水情监测系统建设、预警系统建设、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防御预案编制、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按照附表要求填写项目建设情况统计表。

(三)投资完成情况总结资金下达情况和投资完成情况。

三、项目组织管理对组织领导、资金落实、监督检查、技术指导、运行维护、宣传培训等方面进行总结。

重点凝练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好的经验和做法。

对项目建设管理方式、项目县群测群防建设模式、县级平台和监测预警设备招标采购方式和建设管理工作进行重点的总结和评价。

四、项目建设成效(一)项目建设成效总结本省(区、市)在山洪灾害监测系统、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基层预警系统、基层群测群防体系、创新建设管理模式、探索新的防御方式和方法、培养技能人才、营造宣传舆论氛围环境等建设方面的成效。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前言我国主要处于东亚季风区,暴雨频发,地质地貌复杂,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

山洪灾害不仅对山丘区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已经成为当前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是山丘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为了保障山丘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2002年底开始,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原建设部、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006年10月国务院以国函[2006]116号文正式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009年,经国务院同意,水利部、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3个县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试点。

2010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国家防总、水利部、财政部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决定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

为了指导和规范县级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特制订本大纲。

目录1 基本概况 (1)2 编制依据 (1)3 建设目标与任务 (1)4 现状调查与评估 (2)4.1山洪灾害普查 (2)4.2危险区的划定 (2)5 预警指标的确定 (3)6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3)6.1水雨情监测 (3)6.2监测预警平台 (7)6.3预警系统 (8)7 责任制组织体系 (12)8 预案编制 (14)9 宣传培训演练 (15)9.1宣传 (15)9.2培训 (16)9.3演练 (16)10 投资概算 (16)10.1费用组成 (17)10.2单价及投资参考比例 (17)11 建设与运行管理 (18)12 主要成果 (18)1 基本概况描述县域自然地理情况、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及防御现状、问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二○一○前言我国主要处于东亚季风区,暴雨频发,地质地貌复杂,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

山洪灾害不仅对山丘区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已经成为当前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是山丘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为了保障山丘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2002年底开始,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原建设部、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006年10月国务院以国函[2006]116号文正式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009年,经国务院同意,水利部、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3个县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试点。

2010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国家防总、水利部、财政部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决定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

为了指导和规范县级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特制订本大纲。

目录1 基本概况 (2)2 编制依据 (2)3 建设目标与任务 (2)4 现状调查与评估 (2)4.1山洪灾害普查 (2)4.2危险区的划定 (3)5 预警指标的确定 (3)6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4)6.1水雨情监测 (4)6.2监测预警平台 (7)6.3预警系统 (8)7 责任制组织体系 (11)8 预案编制 (13)9 宣传培训演练 (15)9.1宣传 (15)9.2培训 (15)9.3演练 (16)10 投资概算 (16)10.1费用组成 (16)10.2单价及投资参考比例 (16)11 建设与运行管理 (17)12 主要成果 (17)1 基本概况描述县域自然地理情况、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及防御现状、问题等。

2 编制依据(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2)《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3)《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4)《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5)其它相关标准、规程、规范、管理办法3 建设目标与任务3.1 目标通过在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开展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完善防御预案、宣传防御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等非工程措施为主的建设,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改变山洪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

3.2 任务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主要包括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的划定、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的确定、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责任制组织体系建立、防御预案编制和完善以及宣传培训演练等。

4 现状调查与评估4.1 山洪灾害普查1.普查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普查不遗漏原则。

要调查所有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小流域,对所有居住点进行逐点调查、评估。

2.工作内容普查所有小流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人口分布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口及主要经济设施分布情况。

山洪灾害普查由当地政府或防汛指挥部组织,在充分利用气象、国土等部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和相关规范、规程,对山洪灾害影响区进行普查,确定威胁范围和程度。

普查成果详细要求参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山洪灾害基本情况汇总和分小流域情况分别填写附表1-1、1-24.2 危险区的划定根据普查的结果,划定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危险区、安全区。

要求受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内有人居住的区域均须划定,有条件地区可以划定不同等级的危险区域,并以自然村或小流域为单位,标绘在预案图件上。

危险区划定情况填写附表2。

5 预警指标的确定根据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确定每个小流域或乡村各级临界雨量、水位等预警指标,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

预警指标汇总填写附表3。

6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等子系统建设。

考虑防御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要求,预留接收气象、国土等相关专业部门信息的接口。

详细技术要求参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6.1 水雨情监测6.1.1 监测方式及报汛工作体制水雨情监测主要包括雨量站、水位站。

雨量站监测雨量信息,水位站监测雨量和水位信息。

根据山洪灾害预警的需要和各地的建站条件,考虑山洪灾害威胁区地形地貌复杂、降雨分布不均、群众居住分散、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实际情况,水雨情监测站可建成简易站和自动站。

其监测方式及报汛工作体制要求如下:1.简易监测站为扩大水雨情信息监测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村组自防自救的作用,因地制宜地配置简易的雨量、水位监测设施,由乡、村、组采用直观、可行的监测方法进行水雨情信息的监测。

利用本区域适用的预警方式进行信息发布,达到群测群防的目的。

简易雨量站、水位站采用有雨定时监测,大到暴雨或水位上涨加密监测的工作形式,及时上报和通知下游相关村组。

2.自动监测站为及时掌握山洪灾害威胁区的雨水情信息,应根据本地区的暴雨洪水特性、区域分布和人员居住、经济布局条件,设立自动监测雨量、水位站点。

采用有人看管、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实现水雨情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

自动监测站采用自报式、查询—应答式相结合的遥测方式和定时自报、事件加报和召测兼容的工作体制;对超短波组网的自动监测站,则采用增量随机自报与定时自报兼容的工作体制。

6.1.2 站网布设1.站网布设原则(1)雨量站布设雨量站布设考虑分区控制、流域控制、地形控制等原则,同时充分考虑通信、交通等运行管理维护条件。

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的行政村、自然村设立简易监测雨量站,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的暴雨高发区乡镇设立自动监测雨量站。

并将已有的水文、气象等部门自动监测雨量站纳入本系统站网,其监测信息相应进入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2)水位站布设水位监测站应考虑不同流域面积、山洪灾害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保护范围重要程度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

在山洪易发溪河两岸居住的村组上游控制段和水库坝前设立简易监测水位站,在山洪易发溪河两岸居住的乡镇上游控制段和重点水库坝前设立自动监测水位站。

布设地点应考虑预警时效、影响区域、控制范围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考虑通信、交通等运行管理维护条件。

已有的自动监测水位站应纳入本系统站网,其监测信息应进入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2.监测站网确定根据布站原则确定本县的各类监测站的位置和数量。

3.信息传输通信网选择水雨情数据传输常用的通信方式有GSM/GPRS、超短波(UHF/VHF)、卫星等。

信息传输通信网应从各县的山洪灾害监测工作实际出发,主要针对系统中的自动监测站的数据传输通信网络进行设计。

各地应调查现有的公共通信资源。

在充分利用公共通信资源的基础上,明确信息发往县级平台和水情分中心的通信方式。

(1)通信资源调查各县需对布设的自动监测站和已建的自动监测站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调查。

(2)传输方式选择原则对于有公网覆盖的地区,一般应选用公网进行组网(GSM/GPRS);对于公网未能覆盖的地区,一般宜选用卫星或超短波等通信方式进行组网;对于重要监测站且有条件的地区,可选用两种不同通信方式予以组网,实现互为备份、自动切换的功能,确保信息传输信道的畅通。

6.1.3 监测设施设备1.简易监测站(1)雨量监测简易监测雨量站信息采集设备设施可参照《降水量监测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设计,宜选择便于室外、室内分体式安装并带有分级预警指标值设定的雨量器,以便于监测员能直观和方便地监测雨量。

(2)水位监测简易监测水位站应在溪河岸边、水库坝前设立便于监测的直立、斜坡式水尺;对于无条件设立水尺的监测站,可在水流岸边较近的固定建筑物或岩石上标注水位刻度,以方便监测员直接读数为原则。

2.自动监测站(1)雨量监测雨量信息采集设计主要包括雨量监测场地和雨量传感器选择。

雨量监测应满足《降水量监测规范》的相关要求。

原则上不新建雨量监测场,已建有雨量监测场的站,将自动雨量站安装在雨量监测场内;不具备建雨量监测场的站,宜采用一体化设备。

可利用杆式和屋顶、平台等予以安装。

(2)水位监测水位信息采集设计主要包括水位监测设施和水位传感器选择。

各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浮子式、压力式、超声式、雷达式水位计进行水位监测。

各地可根据选用的水位传感器进行配套的土建与安装设施建设。

3.通信设施设备按照各类监测站的采集方式和信息传输方式,主要针对自动监测站配置相应的监测与传输设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安装设施配置与土建工程。

根据方案确定的自动监测雨量站、水位站情况填写附表4。

6.2 监测预警平台6.2.1平台组成与功能监测预警平台是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数据信息处理和服务的核心,主要由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组成,主要功能包括信息汇集、信息服务、预警信息发布模块等。

6.2.2信息汇集信息汇集主要由数据接收处理单元(硬件设备)和实时数据接收处理软件构成。

数据接收处理单元主要由数据接收通信设备、数据接收处理计算机、电源以及设备安装设施和避雷系统组成。

各自动监测站点的水雨情信息通过数据传输信道传输到平台后,进入数据接收处理计算机,通过数据接收软件实时完成监测站水雨情数据的实时接收处理,并存入数据库中。

对于气象、国土等相关部门信息经处理后,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存入数据库中。

6.2.3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应具有信息查询、实时水雨情监视、气象国土等相关部门信息服务、水情预报服务等功能。

信息服务软件的开发,可根据需要采用B/S和C/S两种结构相结合信息传输通信网。

6.2.4预警信息发布模块预警信息发布模块根据不同的的预警等级,及时向各类预警对象发布预警信息。

6.2.5监测预警平台软硬件配置根据各县的实际情况,选用网络设备、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等。

填写表5。

6.3 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建设是在监测信息采集及预报分析决策的基础上,通过确定的预警程序和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山洪灾害可能威胁区域,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6.3.1系统组成根据预警信息的不同获取渠道,分为从县级监测预警平台获取信息和群测群防获取信息两种途径。

预警信息的发布主要由各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门或者群测群防监测点上的监测人员通过预警信息传输网络和其它方式完成。

6.3.2预警流程1.县级平台预警流程预警信息可通过监测预警平台制作、发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