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
《大学》的读后感(通用7篇)
《大学》的读后感《大学》的读后感(通用7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的读后感篇1用了几天时间,把《大学》精读了几遍,真有一种相见恨晚、醍醐灌顶的感觉。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也。
”大学是千百年来读书人做学问必读的第一部书,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2000年来士子们做人做学问的标杆。
程颐先生还说,大学是做学问第一部,《论语》《孟子》到在其次,学者做学问必须从这本书学起。
大学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觉得这条可以作为所有大学的校训,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的意义吗?再看看当今的大学,仿佛离这三条基本的方向还相差的挺远,大学的教育不仅仅是授人以技,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
之后这本书还说了实现这三条基本方向,实现天下大治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八条途径又以修身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意修身为本。
”如果修身搞不好,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关于做学问,《大学》里引用了一句《诗经》中的话“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意思是做学问就像磨制一块精美的玉器那样,需要反复的为之,精益求精。
做学问如此,磨练德行也是如此。
接着又提到了诚意的根本“勿自欺也”,所以说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要小心谨慎,不敢随便。
最后,《大学》里提到几条关于“治国”“平天下”,摘抄几条经典的,“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意思是听案子的最佳状态就是没有案子,有点像中医里的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大家都没有纠纷了,自然和谐社会就成就了,非常高。
还有“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 以利为利,即是以利为目标,那么上下交争利,国危矣!以义为利,即是以义为目标,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大学》的读后感篇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大学》读后感(通用6篇)《大学》读后感1悠久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
上下五千年,无数圣人贤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一路传承,薪火相传,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大学语文老师让我们读一本关于古代的道理之书。
我选择了《大学》。
曾今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闲暇之余,游弋其间,细细品读,感。
悟人生,于物欲横流、亲情疏远、道德偏失之今日,不失为国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的一剂良方猛药。
”借老师的安排,重拾“四书”之《大学》,于自身之修养是一次很好的锤炼。
《大学》为“四书”之一,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
宋朝的朱熹把《大学》的原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分为“经”和“传”。
“经”是曾子记录的孔子的原话,“传”是曾子学生记录下来的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
开篇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纲目”,然后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三纲目”的途径。
通篇文辞简约,条理清晰,内涵深刻,对我们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等问题都具有深刻而实用的指导意义。
在《大学》中阐述的八个方面中,我对于“诚意”感受颇深。
升入大学,我面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迷茫彷徨,我不知所措。
而那时我就告诉自己:“不用害怕,以诚意待人就好,做最真实的自己。
”在大学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都是以诚心诚意之心。
怀着诚意之心我交到一群好朋友。
诚意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厚;诚意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诚意是鲜花,送之人手有余香。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多么需要诚意这把钥匙打开呀!诚意让我拥有很多。
读完《大学》后,我更坚信“诚意”会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
在《大学》书中看到这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成就一番事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和追求。
《大学》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_心得体会
《大学》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_心得体会《大学》读后感1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先生曾言:“我们中国在传统上是把治学和做人完全结合成一体的。
”是的,在儒学体系统治中国的2000多年来,大众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关于怎样做人的。
从仁、义、礼、智、信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似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人格系统,同时,也从思想文化的高度上,为华夏文明铺开了为人处世的漫漫长征。
而《大学》是在这条征途中闪烁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可能没有孔子那样声名赫赫的作者,但在我看来,它意义非凡。
它似乎极早地系统而直白地把做人放在了思想的核心、学习的基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不仅直接地告诉了我们修身之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性,更是摆出了一条如何修身的明智之途。
这样的思想高度,是前人所未达之所,亦是后来之人无法企及的。
朱熹曾指出:“《大学》是修身治人的规则。
如人起屋相似,须先打个地盘,地盘既成,则可举而行之矣。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崛起,人们似乎把做人和治学逐渐分离,学习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应用科学,即格物、致知。
久而久之,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失去了做人的规则,甚至还出现了应试教育这样僵化了的育人系统,令人不胜唏嘘。
实际上,这样的学习风气从根本上就已经失去了方向——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正心、诚意,是修身,故而,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求学是无法树人的,也是无法进步的,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真心诚意地热爱学问,而只是虚情假意地将学问当做是成功的工具,那么求索又怎么可能竭尽全力、精益求精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坚持治学与做人的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现代教育不可逆转的涡流。
同时,也只有不断追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之道,方可成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
《大学》读后感2初次接触《大学》,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的感受即是感动。
《大学》读后感精选(5篇)
《大学》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大学》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读后感篇1近日无事,便拿起闲置已久的《大学》细细品读。
品读中,被其中儒家先贤的大智慧所折服,产生写读后感的冲动。
奈何个人水平有限,在此便与诸君讨论其中皮毛。
书中,我最喜欢这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便是儒家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处。
在这段话中,明德天下者,既大贤与圣人,必先治国。
国不能安定,何以明德?而治国又必须齐家,齐家在于管理好家族,使家族和睦。
家人知礼而友善,从而社会人人皆仁。
齐家在于以小见大,以家印国,一家不治,何以治大国?齐家又在于修身,以身印家,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如何修身?明心见性,格物致知,养成一腔浩然正气,此谓养性!宋有大儒张载,修一身仁义之躯,养一身浩然正气。
以此发下大宏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立那“天理之心”,立那仁孝之心;做那安身立命之事,做那国泰民安之事。
到了新时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齐家是未来我们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对于有意官场的大学生来说该如何治国又是一个问题。
现在我们自问,届时该如何齐家?又该如何治国?回首过去,我们是否修身?又是否养性?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为当代青年,我认为,我们要做,就做那,修得一身仁义礼智信,养的一身浩然正气,做事问心无愧又胸怀壮志并且心系国家的人。
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等生来不凡,何必平庸一生?我等壮志凌云,何苦今生无悔!《大学》读后感篇2我这个人不喜欢看书,特别是那种很厚的书,看几页就不想看了。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精选9篇)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精选9篇)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欢迎阅读。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篇1大学之道讲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
作者曾子本人就是传承道统的中坚骨干,所以将人伦作为维系整个社会行为和政治规范的微观基础。
《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而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它的歪门邪道。
明明德与亲民、至善一直被认为是《大学》之重要的三纲。
明德是根本,亲民为路径,至善则是境界,是个体行为的理想目标。
这对于一名教师就比较重要了。
因为教师通常肩负明德和明明德的双重责任。
所谓明德是规范的体例,说起来并非难题;关键在于明明德,这又是一个双向的行为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就需要循循善诱,通过传道释疑解惑,激发学生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同时,在言传的同时更可以身教。
以教师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学生使其可以不断地明明德,日积月累而达到教学双方自立并立人。
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
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体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德性,由此同样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确实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亲民,至善既不难;同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亦不难。
这就是通过《大学》篇学习受到的教益和启迪。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篇2“学而优则仕”,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得给予相应的官职,否则便是重视不够关怀不到。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9篇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9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大学》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1几年前已经把《大学》背诵得滚瓜烂熟,现在略微有点生疏,但也基本能背诵。
虽然背诵完成,但是一直隐隐约约,不解其意。
又不敢直译,直译明显是错误的。
翻看了很多解读,不敢苟同。
直到看了因缘生老师的《学庸衍义》、雪庐老人的《大学表注》、憨山大师的《大学直指》、南怀瑾老师的《原本大学微言》,有一点感觉貌似懂了。
但实则还没有真正搞懂。
后来,听了一些课程,明白了一切经典皆在化心。
以圣人之心,方能读懂经典。
小人之心,读出来,只能读出小人的味道。
我非圣人,也非君子,距离圣贤经典还有十万八千里。
好在,虽然自己不是君子,但能明白一点圣贤君子的标准。
以圣贤君子的标准去解读,应该离圣人本意不远矣,不敢误人,请君斟酌学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开篇第一句,三句话提纲挈领,统领全文。
朱子定此三句为三纲。
大学,这里指的肯定不是我们现在读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机构。
古时童蒙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行,及礼乐射御书数之业,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修己治民、治国安邦之学。
这里是以年级来划分。
宋儒朱子晦庵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愚以为,这个解释更加贴切。
什么是大人?但从拆字来看,人得一则为大。
一为道,为开悟,为性德。
当一个人开悟之后,称为大人。
古代对于做官的人,下级称呼上级,同级互相称呼,也是某大人。
我觉得本意应该是,开了一定悟之后才有资格做官,当年理想状态和现实还有很多差距。
具体什么级别才有资格称为大人,没有考证,不知道。
大人一词最早见于《周易乾卦》的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里的大人,指圣贤君子,在位的贤达。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人,小人的.意思,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理解的小人。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精选26篇)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精选26篇)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篇1《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
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单独成篇,并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大学开篇便提出了自己宗旨,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把它称之为“三纲领”。
实现三纲领的途径是“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要做到修身,就必须心正意诚,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养成美好的品德。
对于子女来说,修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在家里孝敬父母,将来在工作上才能够做到忠和义。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比如,赵善应就是这样的人。
赵善应是宋朝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
有一次,赵善应的母亲得了一种怪病,他四处寻医为母亲医疗,但母亲的病还不见好转。
后来靠皇室亲族的关系,请来御医为母亲诊治,御医说要用人血和药,赵善应二话没说,便用刀刺破手臂,用他的血和药一起给母亲服下,不久,母亲的病就好了。
但却留下了心悸的病根,害怕雷鸣。
所以一到打雷下雨天,赵善应就去陪伴母亲。
曾经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回来,手下人要敲门,却被赵善应给制止了,他说:“不要敲了,我怕惊动母亲。
”就这样,赵善应和手下人在门沿下过了整整一夜。
赵善应做到了“百善孝为先”,也正因为赵善应孝敬母亲,才被大家拥护称赞,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这也正应了《大学》中的那句话:“孝者,所以事君也。
”只有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才能有所成就。
与《大学》提出的修身要求相比,与古代圣贤相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比如在家里,我有时会不听话、和家长顶嘴;有时家长让我写作业,我想出去玩;还有时会挑食。
在学校,我有时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和同学闹不和,还有……。
《大学》提出:“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读后感(精选10篇)
《大学》读后感(精选10篇)《大学》读后感(精选10篇)《大学》读后感1《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止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简而言之,即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
这是它的核心。
再直白些,他讲的就是做人,做学问。
众人皆知,人性本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行只是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
但我们所崇尚的都是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品行的君子。
做君子的基础首先要做到正心,诚意,修身。
首先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有一颗正直的内心。
这样就算外界环境何其复杂,也不能扰乱你的判断,动摇你正确的态度。
俗话说:脚正不怕鞋歪。
再看看如今,不少官员因贪污受贿纷纷被抓。
其实他们缺钱而贪,而是没有正心,被欲望所迷惑。
盲目追求名利,脸面。
认为受贿很有成就感,是自己权力的体现。
再说现在的大学生,不少皆沉迷于网络,或是游戏,或是小说,或是不良影片。
这显然也是不正心的表现。
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当然仍是学习。
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为人处事,而不是学习如何花着父母的钱娱乐,消遣。
其余次之。
其次做人要讲诚意。
“所谓诚意,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心慎独也。
”王守仁说:“大学之要,诚意而己矣。
”又曰“君子之要,诚意为主。
”做人要诚意,可是诚心诚意去修养道德却很艰难。
它既需要人们对诚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愿意过有诚意的人生,同时还要逐渐养成习惯,以诚意人生为幸福,以违反诚意道德为痛苦。
这样才会实实在在去追求诚意。
从善改过,不断完善自己,在各种非诚意的诱惑面前不动心,这是对君子的要求。
而对大学生而言,诚意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
如果连大学生都不讲诚意,那么整个国家还谈什么未来呢?最后,学会修身,做到进取和完善。
《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大学》读后感(精选68篇)《大学》读后感篇1今天,我读了《大学中庸》这一本书,这本书是将《大学》和《中庸》两本书合为一体,我读后,深有感触。
《大学》是孔子传下的书,是古人做学问时读的第一本书,也可以说是古人想学习道德的入门书。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得的方法,“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指天下正道,“庸”是静止不变的意思,指天下定理。
《中庸》这本书开头讲了一个道理,中间把这个道理用各种方式讲述,最后又归回到开头的道理。
这个道理每读一次都会让你有新的收获,这收获,是让你终生受益的。
人要使自己永世垂青,就必须为人民做善事,但是,人要做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就必须有道德。
道德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开始,将自己的根本修正了,才可以成大器、做大事,而道德,是要一生坚持、坚持不懈的,还要从思想上认识,从行动上实践,从小事上做起。
道德,不止是表面的样子,更是内心上的修为,也就是做到“自谦”和“慎独”。
干大事,就是懂得修身,为民找想,才能万众一心,让人民得到幸福。
《大学中庸》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一定会再重读这本书《大学》读后感篇2读完高尔基写的《我的大学》,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薄薄的一本《我的大学》蕴藏了高尔基深厚的感情。
这本书的`内容大致是:高尔基在外流浪了一些年头,但在此期间他却从没有放弃过学习,最终得以去喀山大学读书。
于是他就这样来到了一半是俄罗斯人一般是鞑靼人居住的地方。
没过多久,他便认识了一个叫古里普列特涅夫的人,古里待他如亲人一般。
之后,他和朋友一起开了家面包店,又招来了一个面包师。
一个月能挣几十个卢布。
过后,由于经济原因,他曾想过自杀,便买了一把枪,超自己射去,他本以为自己会死。
但是由于射偏了,活了下来,他又来到乡村,经过辛勤的劳动,终于在渔场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
读了《我的大学》,我发现了自己与高尔基的差别。
他遇到困难不放弃,敢于尝试。
而我遇到困难就退缩。
《大学》课外书读后感5篇
《大学》课外书读后感5篇《大学》课外书读后感篇1同学们,你们知道家喻户晓的“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吗?对了,那就是《论语》《大学》《孟子》和《中庸》。
在这个寒假中,我就阅读了“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大学》。
《大学》这本书为世人所传诵,是儒家学派的经典。
那么,何为“大学”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大学就是一片政治哲学论文,探讨了各国平天下的原则道理。
它以“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三大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个条目,阐明了治国平天下必须从“修身”、“齐家”做起,而“修身”、“齐家”又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途径。
其中还特别强调个人修身对政治的影响。
《大学》可真是儒家德治注意原则的表现。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把《大学》看得很重,还将《大学》中的话用于生活当中做到。
古代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汉武帝在位时,可见多么重视儒家学派呀!汉武帝也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打败了匈奴的屡次进攻,最终统一天下。
《大学》这本儒家学派的经典,告诉了我们太多太多。
勤政爱民、自立修身,让我们永远记住“四书五经”中《大学》这本书吧!《大学》课外书读后感篇2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先生曾言:“我们中国在传统上是把治学和做人完全结合成一体的。
”是的,在儒学体系统治中国的2000多年来,大众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关于怎样做人的。
从仁、义、礼、智、信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似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人格系统,同时,也从思想文化的高度上,为华夏文明铺开了为人处世的漫漫长征。
而《大学》是在这条征途中闪烁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可能没有孔子那样声名赫赫的作者,但在我看来,它意义非凡。
它似乎极早地系统而直白地把做人放在了思想的核心、学习的基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大学》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读后感1《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
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
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
除了做人,《大学》中最具有借鉴意义的,就是诚意中“慎独”了。
所谓“慎独”,说的就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
君子在人前人后的表现如一,而小人,却常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知,见君子而后厌然,人之视己,如视其肺肝然”。
说的十分有道理。
只有内心真诚,表现才能端正,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扯得过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至于人,恐怕现在人或者学生早已忘了何为仁,当然我也承认,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仁是什么含义;我读了《大学》这本书之后,并没有从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学会了一种处世心态。
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已及人的过程。
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性德。
读《大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
读《大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大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读《大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在我们通过反思,对于生活有了更多的观点时,能够思量把它写到心得体会中,这样就能梳理出具体工作经验和看法。
《大学》读后感14篇
《大学》读后感14篇《大学》读后感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要管别人说什么,我们都不要放弃梦想。
这就是我读了《建一所自己的大学》后所想到的。
这篇__讲了:高考前,纳巴克老师让学生写一篇名为《我向往的大学》的作文。
弗朗西斯在作文中写道,他向往自己建的大学。
纳巴克老师给这篇__判了不及格,还批评他好高骛远,并让他重写一篇。
可是弗朗西斯没有重写,又把原文交了上去。
后来,他考上了建筑设计大学,并如愿以偿,建了著名的查尔斯顿大学。
读完__,我感受颇深。
假如在纳巴克老师批评弗朗西斯的梦想不切实际,让他放弃时,他真的放弃了,那么他还能建查尔斯顿大学吗?每个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比如不被人认可等。
有些人不怕挫折,不怕嘲笑,最后实现了梦想。
而更多的人害怕讥讽,丧失了信心,最后放弃了梦想。
我国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就属于第一类人。
邓亚萍从小立志做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
但是她的个子太矮了,而且手脚短粗,去体校面试,都被拒绝了。
体校老师对她说:“你的个子太矮了,没有任何打乒乓球的天赋,还是别练体育了。
”还有人说:“你长这么矮,还练体育?”但是,年幼的邓亚萍并没有因别人的劝阻、讥讽而改变她的梦想,跟父亲学起了打乒乓球。
她每天练完体能后,还要做100个接发球动作。
腿肿了、手磨破了是家常便饭。
终于,邓亚萍进入了国家队。
她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不懈地追求。
几年后,邓亚萍就夺取了世界冠军。
她用自己辉煌的成绩证实了梦想可以成真。
通往理想的路是曲折的,在这条路上,会有许多困难。
我们要像弗朗西斯好邓亚萍一样,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最终才能摘取到理想之树的果实。
《大学》读后感2《大学》里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我最赞同的是“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它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不断进步,必须弃旧图新。
试想,我们的社会不做到日日新,我们的生活怎么会像今天这么美好呢?在建国初期,我们伟大领袖毛就坚信这一点,他提出中国必须要有全新的面貌。
《大学》读后感经典大全【7篇】
《大学》读后感经典大全【7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读后感篇1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
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
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步入象牙塔内,我也时常翻阅《我的大学》,虽然他们的时代早已结束,但他们的精神却熠熠生辉,鼓舞着我、激励着我。
阿辽沙16岁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
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杂货店等四处打工。
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和秘密团体的成员以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甚至参加革命活动。
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
喀山的十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的经历和他的人生历程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渺小,我们都是平凡人,但他却能在不太平的年代,表现的那般不平凡,他树立了坚定的信念,他学会了正视自己,学习了他人之长,磨砺了不可摧毁的意志。
对未来,他有清晰的打算,从当下、从眼前他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对过去,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曾全力以赴。
面对艰难的生活,他在书中写到:“苦难的日子里我变得更加坚强,我并不奢望他人的施舍,也不渴求偶然的好运降临,生活环境越艰苦,越能磨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这个道理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
” 这让我知道,在任何环境、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放弃就等于失去,但是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说明自己还有机会。
去奋斗吧!在属于自己的大学时光里,用笑脸和勇敢去迎接一切痛苦、挫折!告诉自己“我能行”!我的大学,我的地盘,我做主。
我将积极学习,学会与人相交,学会读书,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了充实地度过三年的大学生活,我会统筹规划,列出自己三年的时间表,将大的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尽全力去完成,最终争取人生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大学》读后感【优秀10篇】
《大学》读后感【优秀10篇】大学读后感900字篇一中国的古典文学向来是极具魅力的,而《大学》更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这里的“大学”并不是我们现代的大学,《大学》里讲的是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以及怎样治理好一个国家,怎样治理好社会。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写道“《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意思是说《大学》这本书是后代大学教书育人的纲要和准绳。
由此可知《大学》对后人的意义重大。
初读《大学》,仿佛置身云海,完全摸不着北,一头雾水,甚至厌烦其长篇大论,十分乏味,只记得开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然而等到真正静下心来细细研读时,才发现全文虽短短二千来字,但是字字珠玑,包罗万象,揭示了许多深刻的人生道理,我也受益匪浅。
《大学》的总体框架为“三纲八条七证”。
“三纲”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七证”则为“知,止,定,静,安,虑,得。
”将篇章捋顺后,会发现整篇结构紧凑而又逻辑清晰,理解起来也就没那么难了。
读完《大学》,有两处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一是“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
”它的大概意思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想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
”多数人读书都带着功利性,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博得一张好文凭,到头来却忘记了获取知识的初衷。
只有少数人愿意潜心做学问,将问题理个透彻,研究明白其原理。
而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万物,将其研究透彻之后,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现在许许多多学校里都贴有“格物致知”的标语,我想这也是呼吁我们回归到获取知识的最初做法去吧。
二便是《大学》中引用的《诗经》中的一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大概意思是风度高雅的君子,好像切磋过的象牙,好像琢磨过的美玉。
在我看来不止君子如此,我们平时在很多方面都应如此。
《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大学》读后感(精选1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读后感1苦难,是最大的力量,也是最好的老师。
从《童年》、《在人间》到《我的大学》,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年龄的男孩子,他缺少依靠,甚至要面对一些本不该那个年纪面对的挫折,但是他的心永远是金色的,也正是因为我读过人生三部曲的前两部,现在读起《我的大学》,才会格外佩服他——若是人生不曾送你光明,自己也要闪闪发光。
“就这样决定了,我要去喀山大学读书。
”故事缓缓铺开,我也开始暗暗期待,前面经历了那么多挫折的阿廖沙,一定会有个美好的大学生活吧?但是没想到,美梦还未实现,生存的问题就提早一步出现了——饱腹尚且艰难,又怎么谈起去读书呢,于是阿廖沙选择了去工作,在贫民区和码头,他辛苦却薪水微薄,还要忍受辱骂和责备,我本来以为,他会被生活压垮,却没想到他像一棵杂草一样,就地生根发芽,结识了很多不同的人,有工人也有学生,阅读了很多马克思主义著作,尤其是认识了一些学有现今革命思想和知识的人,在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阿廖沙“读”完了自己的社会大学,成长为了一名真正有担当的少年。
我想,如果不是阿廖沙自己的坚持,他也会变成贫民区中一名吝啬、卑微、算计的`普通人,是学习给了他跳出框架的力量,建立了自己的三观。
我可以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不愁温饱,不忧寒暑,已经比那时的孩子们幸福许多。
要知道,祖国曾经的炮火和落后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是阿廖沙一样的前辈们为我们铺就了幸福的路,我同样也怀抱着热切的期待和无尽的感激,期待着知识如泉水一样灌溉我,让我带着阿廖沙的期望慢慢成长。
《大学》读后感2暑假里,我与家长共同阅读了“羊城分级阅读“系列的《大学中庸》这本经典读物。
经过与家长共同阅读,我突然觉得读书的确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大学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经典书籍,虽说这本书很难读懂,但是我借助电脑的力量觉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大学》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大学》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读后感1同学们,你们知道家喻户晓的“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吗?对了,那就是《论语》《大学》《孟子》和《中庸》。
在这个寒假中,我就阅读了“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大学》。
《大学》这本书为世人所传诵,是儒家学派的经典。
那么,何为“大学”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大学就是一片政治哲学论文,探讨了各国平天下的原则道理。
它以“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三大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个条目,阐明了治国平天下必须从“修身”、“齐家”做起,而“修身”、“齐家”又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途径。
其中还特别强调个人修身对政治的影响。
《大学》可真是儒家德治注意原则的表现。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把《大学》看得很重,还将《大学》中的话用于生活当中做到。
古代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汉武帝在位时,可见多么重视儒家学派呀!汉武帝也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打败了匈奴的屡次进攻,最终统一天下。
《大学》这本儒家学派的经典,告诉了我们太多太多。
勤政爱民、自立修身,让我们永远记住“四书五经”中《大学》这本书吧!《大学》读后感2老师说:“《大学》是我国的“四书”之一,它积淀华夏五千年的魂,是中学生必读的经典之一。
”我急忙周六就去图书馆借来看。
之后,我去网上搜查资料,原来《大学》原本是名列《五经》的《礼记》中第四十二篇,宋朝的程氏兄弟把它抽出来单列,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他歪门邪道。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学习《大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大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篇1最近,我在国学堂学了《大学》这本书。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大学》指出:“君子必慎其独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一定要做到言行谨慎,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在这方面,古代圣贤给我们作出了榜样。
南北朝时期,齐国有一个叫甄彬的人,有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
有一次,他用一束苎麻到荆州长沙的当铺作抵押换钱,后来赎回苎麻时,发现在苎麻中包着五两金子。
甄彬看到金子后二话没说,立即送还当铺。
当铺的人非常吃惊,于是用一半金子作为酬谢,并让甄彬把名字详细的告诉他,两人往复推辞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肯接受。
从此,甄彬还金的美名远播。
甄彬的家庭并不富裕,却能做到拾金不昧,这就是“慎独”的功夫啊!如今已是21世纪,很多人都能做到慎独,一事当前,先替他人着想。
一次,我的好朋友小红看到老奶奶过马路很不方便,就赶紧跑过去搀扶,我应该向小红学习。
学习了君子要“慎独”这段话,我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做到言行谨慎。
自己在家的时候,也不玩电脑,不看电视,自己完成作业。
在学校也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到别人家串门,也不随便动别人的东西。
读了《大学》让我懂得,一个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成大事。
没有良好的品德,学的再多也没用。
我们之所以接受教育,为的就是将来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篇2《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大学》提出了“止于至善”的目标:“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读后感
《大学》原本是名列五经的《礼记》中第四十二篇,宋朝的程氏兄弟把它抽出来单列,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是四书五经当中最短的一篇,仅有1700字左右,只要五分钟就可以背上一遍,大学虽然短,但却讲出了一个人由凡转圣的途径,若人能够依照大学的教诲,进修德行、钻研学问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一生受益无穷。
退可善其身,进可报天下。
很惭愧的是,我作为一个大学生,才刚刚接触。
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开宗明义,所谓大人之学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让一个人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心怀天下,而不是整天鸡毛蒜皮,蝇营狗苟。
接下来就是做学问的次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想要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国,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诚意,欲诚意,先致知,欲致知就要先格物,最后就指到了做学问进修德行最根本的地方——格物。
再往下就一步一步展开来叙述,古人是如何做的,每一步都很详细,并且引经据典,言之有理,下到庶人上到天子如何做好自己的本分,让每个人都各归其位,描述出了一个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和谐社会。
怀着恭敬的心,我又读了一遍《大学》,合上书,闭上眼,我想起自己学习了这么多年,想起书上说的古人的学习教育,同时也想到了当今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
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是无所谓善恶愚智的,经过家庭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和
社会的熏染,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人。
自从白话文运动后,这种读四书五经的教育已经消失八九十年了,几十年来的国人没有机会读到这种教人修身齐家的书,一个人不修德,不会做人,即使有了学问也不会有多大的贡献,因为他心胸狭小,眼光短浅。
教育不只是教会孩子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人,其次才是知识的学习、技术的应用。
试问一个国家满街都是高科技人才,人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社会能和谐吗?
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的创办人高震东先生在大陆讲学提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引用孟子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给我以非常大的震撼,自己在对社会现状不满,成天抱怨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我也是其中一份子,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也在推波助澜。
想到这些,只有一种感觉:惭愧!惭愧!
现在的社会很复杂,处处充满诱惑,刺激,和“杀戮”。
而在这个环境中要做到独善其身的却很难,人和人之间的间隔和抵触不信任越来越多,在外面几乎每个人都是带着面具在生活,伪装、自我保护、缺乏安全感...如此多的不安定因素造成很多人没有幸福感。
更多可能是社会因素,但是我们不能改变社会但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我的处世态度,让一颗浮躁的心静下来,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不管虑的是什么,能在忙碌浮躁的时候自我反思一下或者回忆一下过往的种种,不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
我们做不到圣人一样可以考虑到天下,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我能活的更高尚。
倘若一个个自我都能正其心,诚其意,国何能不治。
《大学》作为传承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经典四书五经里面篇幅最短的一书,仅约略读上一读,已经给我如此大的震撼,让我有一种重生的感觉,我的文化生命才刚刚开始,我这些年来的成长只是身体的长大,心灵还处于小人的程度。
读《大学》让我感觉自己站在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殿堂的门口,这可是免费的参观学习,里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华所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