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公园式安置房小区的实践与探索——以城中村改造工程吉如地块方案设计为例

合集下载

公园里居住小区项目施工工程施工设计完整版

公园里居住小区项目施工工程施工设计完整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概述、组织机构设置第一节、编制说明:《公园里居住小区项目施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我项目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招标文件的描述、答疑文件以及现场考察结果,依据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结合我单位多年来的本类工程建设经验,并严格按照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GBT28001-201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针对本工程基础、主体、装修、专业设备等施工重点,本着保质量、保工期和安全文明环保施工的要求,经我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论证和方案研究比较,最终提出了我们的施工方案,其主要内容是“招标范围以内的施工组织设计”、“环境保护安全文明施工”、“为建设单位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等方面。

我们的宗旨是全方位为建设单位更好地服务。

本《施工组织设计》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批后形成更加具体、更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实现本工程“优质、高速、安全、低耗、环保”的施工总体目标。

1、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1.1依据《公园里居住小区项目施工设计图纸》。

1.2依据图纸答疑文件。

2、设计图纸:公园里居住小区项目施工设计图纸——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

3、主要施工规程、规范:类别名称编号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200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验收规范》GB50210-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大体积砼施工规范及条文说明》GB50496-2009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行业《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清水砼应用技术规程》JGJ169-2009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08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4、主要标准、图集:类别名称编号国《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 《钢筋混凝土过梁》03G3221家《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2、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2、3地方《建筑构造通用图集》05J1-05J13《建筑土建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QBSXJG-TJGY《山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04—226—2003 《山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DBJ04—214—2004 《居住建筑节能技术规程》DBJ04—239—20055、相关法律、法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15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6、企业文件:6.1我公司贯彻IS09001、ISO14001、OHSMS18001管理体系标准所制定的,经复审完善的综合管理体系文件及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程序文件;6.2我公司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6.3我公司企业标准文件;6.4我公司制订的施工现场文明安全管理规定;6.5我公司制订的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小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探讨论文(五篇范例)

小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探讨论文(五篇范例)

小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探讨论文(五篇范例)第一篇:小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探讨论文1项目概况设计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优雅高贵气质,在高密度的居住条件下,重新引入景观庭院、水的空间,力争塑造出私家园林的空间模式,将当代的建筑设计理念和传统居住文化相结合,运用“建筑———庭院”的空间模式,创造出具有符合当今时代生活所需的居住场所。

通过将公共绿地转化到庭院中,让每一个业主单元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相对独立的生态空间,做到每一个业主单位都能均好地分享绿化,形成别具一格的都市园林式建筑空间;体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创造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在每一细节上充分注重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2项目特点本项目从安置房建设成本较低的原则出发,结合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外环境和运营管理六个方面,选择用贴合本项目特点,同时造价相对经济的绿色建筑技术,并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为住户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以“用户最少的能源、换来最高的舒适度”为理念,力求打造一个恒温、恒湿、恒氧的居住环境;本项目采用多项绿色生态技术,提高了居住小区的整体绿化生态环境,保证了居民生活交通的便利,在节能的基础上,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运营成本,维护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

3低成本可复制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3.1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本项目采用半埋式的双层地下室,地下建筑面积为10565.26㎡,总用地面积为6765.46M2,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158.1%。

地下室结构采用无梁楼盖结构,层高为3.4M,经济节约,利用率高,其主要功能为地下停车和设备用房。

其中汽车停车位有212个。

3.2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建筑规划设计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建筑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设外窗且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30%,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5%。

浅谈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规划建筑设计

浅谈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规划建筑设计

浅谈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规划建筑设计自从改革开放的政策普及以后,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工作就在不断推进,城市逐渐向外围发展,城市的规模得到了有效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农用地被征用,曾经的郊区也被纳入到城市建设的范围中。

农民开始迁往城市内的居所,很多农民成为了市民。

可是,这些人离开了生养自己的土地,某种程度上属于背井离乡,即使新的居所比以往的居所舒适,却还是缺乏一种心灵上的归属感,没有家园的感觉。

新的城市居民和新的住所之间的不融合成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种矛盾,如何帮助农民建设新的家园,让他们喜欢在城市的新生活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的规划建筑应该按照迁居人民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完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的归属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标签: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规划;建筑设计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旧城区改造势必会对原有小区建筑产生影响,安置小区是为了处理拆迁问题得到的产物,能提高旧城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1、安置小区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从安置小区规划设计实际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区位问题。

在安置小区设计中,如果单纯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容易造成小区布局单调,无法融入到周围建筑中,对城市整体形象产生不良影响。

尽管安置小区设计思路是不断完善的,但还存在规划理念落后的现象。

二是面积问题,安置小区主要是针对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原住区居民居住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在面积选择上,要根据安置人口数量决定。

而实际设计中,为了体现公平性,通常在建筑面积和设计上采取统一设计标准,在小区构架和设计风格上大致相同,导致小区失去多元特点。

2、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规划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2 1遵循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原则安置小区的主要用途是给人们居住,一切设计和规划都应该以方便用户居住为核心,根据人们居住中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以便于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

2.2遵循资源共享,公平平等的原则安置小区的人也存在对学校和商业的需求。

浅谈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规划建筑设计

浅谈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规划建筑设计

浅谈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规划建筑设计作者:戴渝冰来源:《居业》2018年第03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工作也在逐步进行,我国也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思路,为了能够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也能够响应国家号召的建设理念,对于城市当中的旧城区进行了相应的改造政策。

但是在对于旧城区规划改造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也是对于原住区居民的居住情况出现了一定影响。

现如今,进行安置小区的政策落实正是为了能够解决因拆迁安置产生的问题。

这个方法不但可以提升旧城区的土地价值,同时也能够把农村居民进行一个合理的集中。

所以本次文章就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安置小区规划建筑设计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安置小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文章编号:2095 -4085(2018)03 -0055 -0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为了能够让城市面貌得到改善。

我国也出台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路,这种新的思路不但能够让我国的国土资源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使用,同时也能够提升农村居民有效的集中。

但是在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进行安置小区时也出现了多种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了城市的统一规划,对于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也带来了很大影响。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本次文章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给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力度。

1 各城乡一体化的概述城乡一体化是现如今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全新阶段,这个主要说的是把农业和工业、城市和乡村、城市和居民以及农村居民融为一体。

经过统筹合理的规划,全新的发展政策支持以及对于体制的全新改革等方式,以此来对应城乡一体化建设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效整合。

当然,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不可能马上得以成功,这是需要一个长久的发展过程。

2 安置小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2.1 区位问题进行小区安置的进程中,如果从城市规划的某个角度出发,安置小区的布局环境所呈现的较为单调,而且建筑规模也相对较大,这样就会在城市的整体建筑物中凸显的较为“不伦不类”,也会对于城市的整体面貌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对于安置小区的规划和设计上一直都在进行相应的改善,但是对于整体的规划思路还是稍显陈旧。

安置房建设方案情况汇报

安置房建设方案情况汇报

安置房建设方案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代表安置房建设方案小组向您汇报关于安置房建设方案的情况。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本项目是为了落实政府关于城市更新和棚户区改造的要求,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解决人民群众住房问题。

项目目标是在两年内建设1000套安置房,确保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二、项目规划和策划:根据相关规划和要求,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项目规划和策划方案。

首先,我们进行了棚户区的调查和评估,确定了改造的范围和规模。

然后,我们展开了与相关部门的协商和沟通,确定了建设的可行性和优先级。

最后,我们进行了招投标工作,并选择了三家有经验的建筑公司进行合作。

三、项目进展情况:项目自去年开始,目前已经完成了六个月的建设工作。

目前为止,已经开工建设了400套安置房,其中100套已经交付使用。

建设工作按照计划有序进行,各项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工程质量得到了监理单位的认可,并顺利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

四、项目经费和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经费由财政提供,资金使用情况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做到公开透明,使用合理。

截至目前,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正常,未出现资金浪费和挪用的情况。

五、项目存在问题和建议:虽然我们目前的工作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由于建设地点限制和工期紧张,导致部分安置房建设进展缓慢。

我们建议增加建设人员和设备,加快施工进程。

其次,由于一些居民对迁徙有疑虑,导致部分居民拒绝签署安置协议。

我们建议加强宣传和解释工作,争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和配合需要加强,以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我们将继续按照原定计划,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安置房建设任务。

同时,我们将加强宣传和解释工作,提高居民对项目的理解和支持度。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心,我们将不断努力,确保安置房建设项目顺利进行,为改善人民居住条件,促进城市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城中村改造项目地块质量策划书(DOC 101页)

城中村改造项目地块质量策划书(DOC 101页)

城中村改造项目地块质量策划书(DOC 101页)大冲“城中村”改造项目8-1地块质量策划书编制:王灿灿审核:郑学科审批:杨春荣云南建工集团总承包二部二〇一四年九月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一、编制说明 (1)二、编制依据 (1)第二章、工程概况 (2)1.1 工程简介 (2)1.2 工程规模 (2)1.2.1 施工范围 (3)1.2.2 质量要求 (3)1.2.3工期要求 (3)第三章、质量创优目标 (3)第四节质量管理组织和职责 (4)4.1 管理组织机构 (4)4.2 岗位职责 (5)4.2.1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5)4.2.2 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6)4.2.3 施工员岗位职责 (6)4.2.4 质检员岗位职责 (7)4.2.5 安全员的岗位职责 (7)4.2.6 材料员岗位职责 (8)4.2.7 造价员岗位职责 (8)4.2.8 试验员岗位职责 (9)4.2.9 生产班组长岗位职责 (9)5.1 按照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9)5.1.1 制定质量计划实施、监控的管理规定 (9)5.1.2 文件和资料控制 (10)5.1.3 采购及工程分承包方评价选择 (10)5.1.4 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 (11)5.1.5 过程控制 (12)5.1.6 检验和试验 (13)5.1.7 检验、试验状态 (13)5.1.8 不合格品控制 (14)5.1.9 纠正和预防措施 (14)5.1.10 搬运、贮存、防护、和交付 (14)5.1.11 质量记录控制 (15)5.2 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制度 (15)5.3 工程预检检查及隐蔽验收制度 (15)5.3.1 工程预检检查制度 (15)5.3.2 隐蔽验收制度 (16)5.4 施工阶段的级配及试块管理制度 (16)5.5 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17)5.6 现场材料质量管理 (17)5.7 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的使用计划、管理台帐 (18)5.8 各阶段施工质量控制 (18)5.9 现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20)5.10 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20)第六节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21)6.1 模板工程 (21)6.1.1 质量控制措施 (21)6.1.2 质量控制图 (23)6.2 钢筋工程 (24)6.2.1 质量控制措施 (25)6.2.2 质量控制图 (26)6.3 混凝土工程 (27)6.3.1 质量控制措施 (27)6.3.2 质量控制图 (28)6.4 装饰装修工程 (29)6.5 安装工程 (32)7.5.1 给排水工程 (32)6.5.2 电气工程 (41)7.6 地下室防水工程 (43)第七节成品保护措施 (45)7.1 成品保护组织机构 (45)7.1.1 成立专项成品保护管理机构 (45)7.1.2 成品保护机构的运行方式 (46)7.2 成品保护范围 (46)7.3 成品保护制度 (46)7.4 成品保护措施 (47)7.4.1 成品保护一般方法 (47)7.4.2 本工程主要施工项目成品保护措施 (48)7.4.3 交工前成品保护 (52)第八节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52)8.1 质量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53)8.1.1 原因分析 (53)8.1.2 管理对策 (53)8.2 质量常见问题控制程序 (55)8.3 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56)8.3.1 模板工程 (56)8.3.2 钢筋工程 (58)8.3.3 混凝土工程 (59)8.3.4 砌体工程 (63)8.3.5 外墙防渗漏 (64)8.3.6 防治楼地面空鼓施工技术措施 (65)8.3.7 涂料工程 (66)8.3.8 屋面工程 (67)9.1 雨季施工措施 (68)第十节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及相关标准 (80)第十一节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81)第十二节质量管理和技术措施 (84)12.1 工程质量管理 (84)12.2 材料的控制 (86)12.2.1 原材料出厂合格证书及进场检(试)验报告 (86)12.2.2 施工试验报告及见证检测报告 (88)第十三章:项目目标管理目标责任书 (93)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一、编制说明为确保建信商业中心工程施工质量,实现集团”两个”转移及“五位一体”的质量的的要求,我项目部在本工程施工前编制本工程切实可行的质量创优策划,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进行阐述,并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操作施工,做好质量“三检”工作,同时要针对质量通病,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关键工序,根据PDCA循环制度,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

城乡建设部门的城市更新与改造案例研究

城乡建设部门的城市更新与改造案例研究

城乡建设部门的城市更新与改造案例研究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不断推进,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环境、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城乡建设部门积极开展城市更新与改造工作。

本文将结合几个典型案例,对城市更新与改造的实践进行研究分析。

案例一:北京市通州区城市更新项目通州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历史悠久,人口密集,经过多年的发展,旧城区面临道路拥堵、公共设施老化等问题。

为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通州区城乡建设部门启动了城市更新项目。

首先,通过征地拆迁,清理出大面积空地,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了空间基础。

其次,根据市民需求,编制详细规划,将老旧住宅改造为现代化小区,配套建设公园绿地和商业服务设施,提升居住质量。

最后,引入新的交通规划,修建地铁线路和快速路,改善交通状况。

通州区的城市更新项目充分结合了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规划,促进了区域发展和经济繁荣。

案例二:上海浦东新区城市改造项目浦东新区是上海市的一个经济特区,城市化进程迅速,然而早期的开发存在问题,为此,城乡建设部门开展了城市改造项目,推动浦东新区城市品质提升。

首先,浦东新区城乡建设部门对早期开发区进行了环境整治,加大了绿化力度,改善了生态环境。

其次,通过改建房屋、更新供水管道等方式,提升了居民居住条件。

同时,规划了科技园区和商业中心,吸引了更多高科技企业入驻。

浦东新区的城市改造项目促进了经济发展,提升了居民生活水平,成为上海的一张亮丽城市名片。

案例三:广州市广州塔周边改造项目广州塔是广州市的地标性建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然而,广州塔周边的环境和设施相对落后,城乡建设部门开展了周边改造项目,提升了旅游体验。

首先,对广州塔周边进行了环境整治,提升了景观品质,新建公园和绿地,为游客提供休闲空间。

其次,改造了周边建筑,建设了商业中心和高端酒店,提供更好的商业和住宿条件。

最后,优化了交通规划,增设公共停车场和交通枢纽,方便游客出行。

广州塔周边的改造项目提升了旅游资源的质量和吸引力,为广州市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生态策略在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实践——以保定市冯庄村改造规划和住宅设计为例

生态策略在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实践——以保定市冯庄村改造规划和住宅设计为例

计者面前 的一个新课题。 冯庄村改造规划及住宅设计项 目用地距保定市 中心约 5k ,内有南北方 向贯穿的漕河故道。由于 m 水源枯竭,漕河故道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已消失多 年。2 0 0 4年,冯庄村把部分河道改造为花园和运动
场地,并特意修 了两个水塘,表达对故道的怀念。
基 于生态策略的冯庄规划设计
gr eenec l ig qu ter o—vn ar . i
[ e wo d ] c lg t t g , sd n e d sg , a d n i K y r s E o o ys r e y Re ie c e i n B o ig ct a y
1引言
目前,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追求由仅关注室内环 境向同时关注室内室外环境转变,绿色、生态的居
策 略 ,通 过 对 水 资 源 的 合 理 利 用 、绿 化 景 观 的 精 心 配 置 、场 地 风 环 境 的控 制 、 日照 环境 和 朝 向 的 优化 设 计 , 实 现 了 经 济 、社 会 、环 境 效 益 的并 重 , 为 绿 色 、生 态 小 区 的规 划 与 实 施 提 供 了启 示 。
21 . 生态小区的内涵
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 内生态 因子和生态关系,使 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自然环
境与人工环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统一的可
生态小区内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且具有
如今的花园绿地面积已达到 1h 0 m,成为村民及附 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
近小区居民休 闲的好去处。花 园西南侧有一株古槐 树,传说有8 0 0 年以上的树龄,是冯庄村的 “ 村魂”
[ 关键词] 生态策略;住 宅设计;保定市 [ 文章编号] 0 6 0 2 (0 8 0 — 0 9 0 [ 1 0 — 0 2 2 0 ) 9 0 5 — 3 中图分类号] U 8 .2 [ T 9 4 1 文献标识码] B Ap l aino c lg t t g sd n ePln iga d De in— — Ca eStd f h c n pi t f oo yS r e yi Re ie c a nn n s c o E a n g A s u yo eRe t o — sr cina d Re ie c a nn f e g h a gVi g , a dn / nL i o h n n n t t n sd n ePln igo n z u n l e B o igRa e, u o F l a Zh uZ e g a

创建公园式安置房小区的实践与探索——以城中村改造工程吉如地块方案设计为例

创建公园式安置房小区的实践与探索——以城中村改造工程吉如地块方案设计为例

创建公园式安置房小区的实践与探索——以城中村改造工程吉如地块方案设计为例一、引言-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和意义二、相关理论和实践概述- 安置房的类型和目标- 公园式安置房小区的概念和特征- 地块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流程三、工程吉如地块方案设计的过程和结果- 区域规划和城乡融合布局的设计- 公园和绿化的类型和布局- 小区建筑和居住设施的设计- 社区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的设计四、公园式安置房小区的实践效果和评价- 居民对小区设计的感受和反馈- 小区的生态环境和社区建设效果- 小区管理和运营的模式和效果五、总结和展望- 论文的主要贡献和不足- 对公园式安置房小区的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结论和建议注:以上提纲仅供参考,实际写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老旧城区和城中村需要进行改造和重建,以提高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品质。

在这个过程中,安置房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手段,通过向居民提供住房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但是,传统的安置房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化、环境、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短板,极大地限制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发展空间。

因此,公园式安置房小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提倡以公园为中心,用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式,打造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在实践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区建设等方面都需要遵循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

因此,在本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公园式安置房小区的理念和实践,并以城中村改造工程吉如地块方案设计为例,展示其设计流程和效果。

本研究旨在为城市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为下一步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相关理论和实践概述公园式安置房小区是一种新兴的居住模式。

它是将居住区域设计为以公园为核心的社区,融合了绿化、环保、可持续的理念,并且提供了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这一模式的出现是对传统安置房的一种改善和创新,其核心理念包括践行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将公园作为社区核心、拥有便利而完备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建立强而有力的社交网络,推动社区的和谐发展。

城乡一体化“城中村”规划设计心得

城乡一体化“城中村”规划设计心得

城乡一体化“城中村”规划设计心得作者:贾江海宋力锋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2014年第6期贾江海宋力锋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 前言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体现就是要把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整体,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体化,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生活环境,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五环内仍旧存在大量“城中村”,2010年北京政府组织50个重点村实施城乡一体化旧村改造,西局村旧村改造和小瓦窑村旧村改造都属于这一批旧村改造项目。

西局村和小瓦窑村是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乡所辖的村庄。

由于历史和发展等原因,这些村子逐渐演变成了现代大都市中的“城中村”,“城中村”的共同特点是居住人口混杂,积聚着大量的外来人口;规划管理无序,格局混乱,私搭乱建严重,街巷狭窄拥挤,火灾风险极高;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环境差。

这些村子严重制约着城市的规划发展,阻碍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中村”改造就是改善人居环境,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必由之路,是建设文明、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

作者有幸参加了这两个村子的旧村改造,西局村改造后的名称为“西局玉园”,小瓦窑村改造后的名称为“兆丰馨园”,下面谈谈项目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2 规划设计要点尊重和了解村民生活习惯,体现以“村民”为中心的规划设计理念。

2.1重视村里的配套设施村委会是国家最低一级的行政机构,这一级的行政机关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

在规划配套设施中除了商品住宅小区应有的设施外,又重点考虑村委会行政办公用房、村民文化娱乐用房和村民生产再就业服务用房三种类型的配套。

村委会行政办公用房主要设置有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办公室、档案室、治安室、村级卫生室和村物业管理办公室;村民文化娱乐用房主要设有活动室、阅览室以及村民聚会的多功能大厅;村民生产再就业产业用房主要设置有小商店、菜市场、餐饮、娱乐等商业用房,这些设施由村委会来管理,村民自己来经营,缓解村民的再就业压力。

城中村回迁安置房居民居住体验提升设计策略——以郑州市欢河家园改造为例

城中村回迁安置房居民居住体验提升设计策略——以郑州市欢河家园改造为例

摘要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脚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由于城市的扩张,出现了城中村这一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中村的存在对郑州市的城市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郑州市三环以内的城中村于2017年已经基本完全获批改造,重建完成的安置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多数仅仅满足政府的强制规定,并未对回迁居民的生活习惯及精神需求进行关注,使得安置房的质量不高,造成在安置房中生活的居民的居住体验不佳。

本文以为提高安置房居民居住体验为目的,从建筑和规划两个角度对郑州市回迁安置房设计进行研究。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和总结,确立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

第二章则通过对郑州市的发展特征进行解析,介绍了郑州市城中村的演变过程。

其次对城中村的人口特征、经济特征、道路及肌理特征、建筑及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对郑州市城中村的改造方式及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第三章通过对城中村居民的物质及精神需求进行解析,对安置房设计的特殊性做出研究,以对回迁居民及城中村居民的家庭结构、户型需求、功能需求和租户的需求调研为基础,结合在入户走访及定点观察所得到的一些现象和居民观点,对安置房合理化设计做出论述和解析,确立安置房的规划及建筑设计策略的方向。

第四章通过对郑州市欢河家园安置房这一实际项目方案进行优化,重点从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展开:根据城中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及出租房屋需求,将自住区及出租区分离设置、丰富了室外公共空间,增加多义空间,将人车分流;考虑城中村居民精神需求,在楼内设计一些公共交往空间,维系居民关系,对住宅内功能空间进行了细化设计,以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

以上文对安置房居民及租户居住需求的调研结果为基础,对自住房及出租房户型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第五章总结了郑州市城中村安置房目前在规划及建筑设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设计的策略,对本文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城中村;拆迁;安置房;出租房;居住需求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celera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Zhengzhou as the capital city of Henan provinc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expansion. urban villages phenomenon appeared in Zhengzhou,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existence of urban villages in Zhengzhou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certain influence.Zhengzhou urban villages in 2017 has been basically completed Demolition, Most of the data indicators for the completed rehousing projects meet only the mandatory requirements of the Government, No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living habits and spiritual needs of returning residents, So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housing is poor. Sometimes it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resi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iving experience of the residents living in the resettlement hous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sign of the resettlement house in Zhengzhou from the two angles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is paper,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stablishes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framework of this paper.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Zhengzhou, and divides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village in Zhengzhou into three stages: the phase of the village by the city, the stage of growth, the phase of interdependence with the city and the stage of 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urban villag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road characteristics, architectu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 finally to Zhengzhou City village policy interpretation.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 of the residents of the villages in the city, and makes a study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design of the resettlement hous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amily structure, house type dem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tenants' needs of residents of relocated residents and urban village residents, the direction of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ategies for resettlement houses was established. The fourth chapter,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anhe homeresettlement house in Zhengzhou, focuses on two aspects of overall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living habits of village residents and the demand for rental housing, Separation of residential and rental areas, detailed outdoor public space, etc.; consider the needs of residents in the village, design some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in the building, and maint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residential needs of the residents and tenants, this paper designs the self-housing and rental housing units to enhance the residents' living experience. The fif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resettlement houses in urban village of Zhengzhou, and puts forward a rationalized design strategy, summarizes and prospects the paper.Keywords: urban village; Demolition; Resettlement house; Rental housing; housing demand目录1 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1.1城中村现象 (1)1.1.2城中村及安置房及相关概念解析 (2)1.1.3城中村存在的意义及问题 (4)1.1.4城中村改造需要面临的问题 (6)1.1.5城中村的改造目标 (7)1.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7)1.2.1国外研究现状 (7)1.2.2国内研究现状 (9)1.3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0)1.4研究内容、方法、框架 (12)1.4.1研究内容 (12)1.4.2研究方法 (12)1.4.3论文框架 (13)2 郑州市城中村演变、现状及改造模式 (14)2.1郑州市城中村发展历程 (14)2.1.1城边村阶段 (14)2.1.2城中村的生长阶段 (14)2.1.3与城市互相依存的阶段 (14)2.1.4城中村的消逝阶段 (15)2.2郑州市城中村基本社会及空间特征 (15)2.2.1城中村的人口特征 (15)2.2.2城中村中人的行为特征 (16)2.2.3城中村的经济特征 (16)2.2.4城中村的道网结构及肌理特征 (16)2.2.5景观空间形态特征 (17)2.2.6建筑形态特征 (17)2.3郑州市城中村改造模式及相关政策 (18)2.3.1郑州市城中村的改造模式 (18)2.3.2基本流程 (18)2.3.3与设计相关的政策 (19)2.4本章小结 (19)3 郑州市城中村安置房居住需求调研及体验提升设计策略分析 (20)3.1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房设计的特殊性与原则 (20)3.1.1安置房与商品房的共性及区别 (20)3.1.2城中村的特点和原住民的物质精神需求 (20)3.1.3回迁安置房的设计原则 (21)3.2回迁安置房居民居住需求调研解析 (22)3.2.1问卷调查设置的特点及调研方式 (22)3.2.2原城中村家庭结构及回迁后家庭居住方式选择调查 (22)3.2.3回迁居民户型需求调查 (23)3.2.4城中村居民经济来源及文化程度调研 (26)3.2.5村民对超出自己使用需求房屋使用情况调研 (27)3.2.6租户户型需求调查 (27)3.2.7回迁居住区功能需求调查 (28)3.2.8回迁居民对安置房居住体验满意度调查 (29)3.2.9小结 (30)3.3城中村回迁安置房居住体验提升设计合理化溯源 (30)3.3.1规划设计问题溯源 (30)3.3.2建筑设计问题溯源 (37)3.3.3户型及各功能空间的设计要点 (39)3.4本章小结 (42)4郑州市欢河家园安置房项目方案优化设计 (43)4.1欢河村项目原方案概述 (43)4.2规划设计 (45)4.2.1方案建筑功能重新规划前后对比 (45)4.2.2方案交通重新规划后前后对比 (47)4.3.3方案室外公共空间重新设计前后对比 (49)4.3建筑设计 (51)4.3.1将自住与出租空间进行分离设计 (51)4.3.2满足居民精神需求的住宅空间设计 (53)4.3.3能够满足不同居民生活需求的户型设计 (56)4.3.4自住回迁房和出租用房的各功能空间设计策略 (58)4.3.5建筑重新设计前后对比小结 (61)4.4本章小结 (62)5 结论与展望 (63)5.1对郑州市城中村安置房的规划及建筑设计问题的总结 (63)5.1.1规划设计方面 (63)5.1.2建筑设计方面 (63)5.2提出郑州市城中村安置房合理化设计策略 (64)5.2.1规划设计方面 (64)5.2.2建筑设计方面 (64)5.3展望 (64)参考文献 (66)致谢 (68)个人简历及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69)附录 (70)调研问卷 (70)河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1.1研究背景1.1.1城中村现象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前,以特殊国情为背景,中国城市化进程体现了下述几个特点:(1)政府掌握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决策权。

因地制宜,创造空间——南星拆迁安置房项目方案设计

因地制宜,创造空间——南星拆迁安置房项目方案设计

因地制宜,创造空间——南星拆迁安置房项目方案设计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杭州市上城区,东侧为秋涛路,西侧为凯旋支路,南侧为候潮路,北侧为南星二号支路。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见图一:本项目用地为住宅用地,总用地面积约为3277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4832.7平方米。

拆迁安置房与商品房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使用者是土地被国家征用的村民,满足他们的居住乃至生存需要,这是一件关系到社会安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如何通过精心设计。

“粗粮细作”。

把建设资金较低廉的村民复建房有机地融人这样优越的地理环境中。

是建筑师必须考虑的一大问题。

二、整体规划控制就规划层面而言,拆迁安置房住区与商品住区没有很大差异,不同点在于“盈利”模式。

商品房开发基于开发商利益最大化的驱动,故而常常标新立异、不惜成本,其中不乏为赢得最大投资回报率的非常规手段.而保障性住区建设首先以“民利”为先.同时又必须合理控制成本.实现舒适性与经济性的同步.因而规划的整体控制非常重要。

以南星项目为例,有如下四个特点:1、空间结构的完整性。

南星项目在空间布局上,根据对日照和建筑间距的分析,基本上形成了南北三排建筑,以东西向景观轴对称的空间形态。

并营造南低北高的建筑形态,空间体现了地块丰富的序列和层次。

高层住宅整齐排列,能够形成较大的块状景观,突破了以前院落式景观的布局手法,使更多的住户拥有好的景观。

由于地块自身的特点,这种布局方式形成一个较大的集中绿地,这样既有绿化中心,又能体现景观的均好性。

本地块东侧为新开河且有绿化带相隔,南面为公建用地相接,均不宜开口,因此在凯旋支路和南星二号支路上各设置一个出入口。

根据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场地的自身特点,两个出入口不在同一方向,同时也是东西、南北两条景观轴线的起点。

小区总体布局采用高层布局,往北逐渐由16层升为26层高层住宅。

建筑布置定位有严谨的逻辑关系,形成丰富的空间序列。

沿西侧为凯旋支路、北侧为南星二号支路布置沿街商铺及小区配套用房,以满足整个小区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

安置房项目实施方案

安置房项目实施方案

安置房项目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持续,城市中的住房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城市中居住条件较差的居民的住房问题,政府部门纷纷推出了安置房项目。

安置房项目是指政府为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解决城市中居住环境较差的居民的住房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本文将从安置房项目的实施方案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安置房项目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

在选择安置房项目的地点时,需要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选择合适的用地。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周边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确保安置房项目的实施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在选择安置房项目的地点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论证,确保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安置房项目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

在确定安置房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确保安置房项目能够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居民的利益,确保安置房项目的实施不会对居民的利益造成损害。

因此,在确定安置房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时,需要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安置房项目能够得到居民的支持和认可。

再次,安置房项目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在进行安置房项目的建设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建设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还需要对建设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建设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

因此,在进行安置房项目的建设时,需要加强对建设过程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安置房项目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后期管理和运营。

在安置房项目建设完成后,需要对安置房项目进行后期的管理和运营,确保安置房项目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维护。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安置房项目的社区建设和管理,确保安置房项目能够成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区。

因此,在安置房项目建设完成后,需要加强对安置房项目的后期管理和运营,确保安置房项目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维护。

综上所述,安置房项目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建设的质量和安全以及项目的后期管理和运营。

“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研究——以北干街道墩里吴社区城中村为例

“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研究——以北干街道墩里吴社区城中村为例

“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研究——以北干街道墩里吴社区城中村为例发表时间:2017-03-28T14:52:35.3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6期作者:楼铭[导读] 在安居工程建设热潮中,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就成了令人关注的课题。

杭州萧山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200摘要:近年来,城中村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使人们“住有所居”,提升居住质量的理想目标成为现实。

在安居工程建设热潮中,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就成了令人关注的课题。

加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的建设研究,如施工组织、施工设计、施工材料、施工技术、验收等等,通过工程的质量管理,使得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能够在“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中得到组织协调,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施工有条不紊地开展,最终实现安置房项目整体质量的提升证。

本文结合北干街道墩里吴社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展开论述,对安置房项目的施工开展展开论证。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质量监管;房建项目安置房改造作为“城中村”改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应从政策层面出台有关回迁安置房的政策法规,并在设计层面、施工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对城中村安置房改造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治。

如设计只是关心指标是否达到,项目是否可以报规通过等硬性的指标,而很少有人关心到底适不适合回迁居民的居住与生活等问题,再比如施工管理中包含的环节的复杂性如何协调的问题,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规划,施工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的组合,人员和设备的分配等等,只有实现了各个工序和额程的合理搭配,才能保证项目改造的顺利完成。

现代建筑的形态和结构相对更加复杂,功能更加多样化,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耗费材料,投入的资金,机械设备的种类等较为复杂,必须对施工项目加以精细化管理,统筹安排,才能适应当代施工组织的需求。

1、工程项目概况北干街道墩里吴社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为9幢以住宅、商业为主要功能的综合住宅小区,总投资92721.23万元,规划建设用地47334.2㎡(约71.001亩),总建筑面积205955㎡(地下67779㎡,地上138176㎡),地下2层,地上5~28层,地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下室2层总高度为9米,地下室面积大,基坑开挖深,电梯井挖土最深约12米,排水坑中坑高差约3m,土方开挖工程量大,基坑及下翻梁共计挖土约为38.17万立方米,基坑回填土方达到2.43万立方米,上部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框剪结构,上部结构总高度为89米。

安置房建设及拆迁安置工作调研报告

安置房建设及拆迁安置工作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安置房建设及拆迁安置工作调研报告安置房建设及拆迁安置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的的快速推进,我区进入了快拆大建的高速期,使我区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经过几年来的持续建设发展,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道桥逐步建成,各类建设大厦拔地而起,重点片区改造和地块开发加快推进,蠡湖新城和太湖新城建设初具规模······。

城市建设的推进,也带来了巨大的拆迁量,20xx 年至20xx年,全区共拆除各类建筑1098万㎡,其中集土住宅3.1万户,拆除总面积585万㎡。

有拆迁就有建设和安置,下面围绕如何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好又快地做好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工作作一些探讨。

一、全区安置房建设及安置总体情况据初步统计,至20xx年底,我区拆迁安置房累计开工1058万㎡,累计竣工678万㎡,累计安置拆迁户21518户,30515套,327万㎡。

其中05年开工102万㎡,竣工91万㎡,安置2365户,35万㎡,全过渡户2710户﹔06年开工181万㎡,竣工99万㎡,安置3645户,52万㎡,全过渡户5588户﹔07年开工309万㎡,竣工153万㎡,安置4076户,66万㎡,全过渡户9495户﹔08年开工307万㎡,竣工211万㎡,安置6045户,94万㎡,全过渡户16224户(以上全过渡户不包括国土拆迁)。

由以上数据看出近几年来,安置房开、竣工数1/ 14逐年快速上升,过渡户也不断快速增长。

至08年底通过市级安置审批5697户,9651套,104万㎡,办理房产证1279户,土地证729户。

总的安置审批通过率不高(08年安置审批达50万㎡,占历年一半),办证率就更低了,只有四个街道办好了很少一批产权证。

关于拆迁安置房的工作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于拆迁安置房的工作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于拆迁安置房的工作的一些思考与建议: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拆迁安置房工程是老百姓拆迁安置息息相关的头等大事,是城建中心根据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三年行动计划,为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城市化建设,实现从“建区”到“造城”的目标的重要环节。

做为城建中心工程管理的一员,做为拆迁安置房工程的具体实施者之一,我们肩负开发区的明天与未来,对此既感到压力,也感到了动力。

下面我先简单的说一下拆迁安置房工程工程管理的一些主要内容。

工程开工前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三通一平、前期资料办理、灰线验收、图纸会审、施工许可证的申领、参与配合计划部门的招标工作、人防备案、工程各参与单位协调等工作。

工程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主要以项目推进为主线,在施工阶段从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合同、信息、安全文明施工、协调等全方位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工程扫尾阶段的主要工作:组织竣工验收工作,工程资料的收集汇总与移交、配合拆迁安置部门做好社区安置工作等。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承担许多的工作,不可能每一件事都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那么我们工作的重点、关键点是什么?其实这是关系到城建中心工程部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角色的问题。

施工单位的主要职责是进行现场实际的施工的管理;监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那么作为我们的工作主要职责到底是什么?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以下几点:A、引导的作用:明确目标,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各参建单位形成合力,确保目标的达成。

B、发现偏差,纠正偏差的作用:对于工程中产生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影响目标达成的问题,综合各方力量进行调整,使之不产生较大的偏离。

C、成本控制的作用:资金的拨付、工程量的审核、联系单的签证都是影响到整个建造成本的问题,是我们需要认真谨慎对待的。

D、协调的作用:工程的推进必然会引起相关方利益的冲突与矛盾,有些矛盾是施工、监理或者代建无法协调的,而我们岗位正是各方利益的平衡点,所以做好各相关方的协调工作就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 层次 、 网络 化 的绿化 空 间环 境 。

() 1 充分利 用 现有 的 自然 条 件 , 区位 条 件 , 虑 考 小 区建 筑群 与城市 景观 的对话 。地块 北面 的红旗 河 及 河边 公共绿 化 是本 项 目重 要 的 景 观资 源 , 同时 沿 红旗 河 的建 筑 布局 也 是 城 市 天 际 线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我们在 地块 的最 北 面安 排 了短 板 、 长板 的建 筑
吉 如 R 10 、2地 块 项 目位 于 杭 州 市拱 墅 区 2 .1 0
地块 B: 狭 长 形状 , 呈 为住 宅 用 地 , 块 东 侧 为 地 规划 支路 , 南侧 为商 业 和教育 用地 , 西侧 为十字 港河
和萍 水路 , 北侧 为红 旗河 。
桥 西单 元 , 地 块 东 侧 5 0m为 京 杭 大 运 河 , 侧 距 0 西 为 萍水 路 和 十 字 港 河 , 侧 紧 贴 红 旗 河 , 北 角 为 北 东 城 市公 园 绿 地 , 自然 景 观 条 件 优 越 。南 侧 为 待 建 育 苗 路 , 侧 通 益 路 将 本 项 目直 接 与 桥 西 各 楼 盘 东 联 系起 来 , 项 目的 交 通 组 织 提 供 了便 利 。 本 项 为
摘 要 : 中村 的改 造 目前 已进入 高 峰 时期 , 开 展 吉如 R 1 10 城 在 2 - 、2地 块 方 案设 计 前 , 居 住 文 化 、 边 楼 盘 开 发 情 况 进 行 了 系 0 对 周 统 性 的调 研 , 以保 障 城 中村 改 造推进 过 程 中拆 迁 户的利 益 , 房建 设上 体现 出与 商品 房媲 美的优 势 , 安置 满足 居住人 群 的各种 生活 需求 。 关 键 词 : 中 村 ; 置房 小 区 ; 住 环 境 城 安 居 中 图 分 类 号 :U 4 . T 2 12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0 8— 7 7 2 1 ) 1— 0 5—0 10 3 0 (0 1 1 0 0 3
中心 指小 区东西 两地块 各 自的 中心活 动场地 。通 过
适宜 的空 间尺度 , 合理 的 空间位 置 , 结合 周边 的休 再
闲构 架 、 台 以及 特色 植物 造景 而聚集 人 流 , 亭 并满 足
营造 层 次 变化 丰 富 的建 筑 体 系 和景 观 体 系 。我 们
在 小 区的 中 心 设 计 了 大 面 积 的 集 中 绿 地 景 观 , 围 绕 这 个 “ 绿 心 ” 置 了 4幢 点 式 高 层 , 半 围 合 大 布 成
主最 为集 中 的公 共活 动空 间 。该 区域为小 区地 下车
法 , 置在 地 块 北 面 , 面 留 出 了充 满 阳光 的景 观 布 南
带, 贯穿 整 个 地块 , 样 住 户 既 可 以 享 受 北 面 的河 这
景 , 享 受 了南 面 的 绿 色 大 花 园 , 大 提 高 了居 住 又 大
1 基 地 设 计
项 目的基地 被一 条 1 6m宽 的规 划 支 路 所 分 割 ,
由此产 生 了两块 用地 , 分别 为地 块 A、 块 B 地 。 地块 A: 正 方 形 状 , 呈 由住 宅 和 幼 儿 园 用 地 组
成, 地块 东侧 为 已建 通 益 路 , 侧 为 规 划 育苗 路 , 南 西
园式 生 活居住 空 间 。
2 2 规 划 布 局 .
小 区景 观 以现代 园林 为 主题 , 用 自然 的 园林 运 设计 手法 , 合现代 流线 设计 , 融 充分 利用 环境 内外空 间优势 , 出 “ 园 式 ” 提 公 的居 家 园 林 理 念 , 营造 出 生 态、 健康 的 自然 居 住 环 境 空 间。充 分 体 现 “ 以人 为 本, 回归 自然 ” 设 计 理 念 , 一 轴 、 中心 、 景 的 以“ 两 多 点” 的景观 空 间结 构 , 中心 广 场 绿 地 , 中绿 地 , 将 集 组 团绿 地 , 间绿 地 有 机 结合 , 插 组 合 变幻 , 造 宅 穿 营
第2 8卷
2 规 划 设 计 分 析
2 1 规 划 设 计 理 念 .
2 3 道 路 交 通 分 析 .
本 地块 虽 然 被 一 条 规 划 路 分 为 两 块 , 是 均 但 为 一 个项 目 的安 居 工 程 , 户 之 间 的交 流 会 很 频 住 繁, 我们 把 小 区 主 入 口结 合 社 区活 动 用 房 设 置 在 两 个 地 块 之 间 的规 划 道 路 上 , 便 居 民 使 用 。考 方 虑 到 主 人 口人 、 流 较 大 , 意 以 道 路 为 中 心 , 车 特 两 块 地 各 退 出 了 一 个 广 场 , 过 放 大 的 广 场 空 间 完 通

面宽组 合 , 结合 建筑 高度 的错 落变 化 , 造 了富于 并 创 变 化 的建筑体 系 , 到 小 区建 筑 群 与 城 市 景观 融 合 达
呼应 , 相增 彩 的 目的 。通 益路 是 一 条 等 级较 高 的 互 城 市主 干道 , 车辆 较 多 , 本 地 块 影 响较 大 , 们 在 对 我 布 局上 也有 意把 重心远 离 通益路 。 ( ) 机结 合 均好 性 与 “ 绿 心 ” 2有 大 的景 观 布局 ,
Re o ma in E g n e ig o h i a d Blc f r t n ie r ft e Jr L n o k o n u
潘伟锋 , 建娟 钟
P N W i eg Z O in皿 A e rn , H NG J n - a
( 州 市 拱 墅 区 城 中村 改 造 工 程 指 挥 部 , 江 杭 州 3 0 1 ) 杭 浙 10 1
轴 即小 区 内部 主要 车 行道 路 , 为小 区主 要 作
的道路 景 观 , 是 小 区 内部 重 要 的 公 共 景 观 空 间 。 也 通 过 充分分 析建 筑空 间特 点 , 根据 不 同的地形 特征 ,
形 成形 态 多样 、 次分 明 的特 色道 路 景 观 空 间 。两 层
美 地 解 决 了 出 入 口流 线 拥 挤 的 矛 盾 。一 条 宽 7m
随着 城市 规 模 不 断扩 大 , 中村 改 造 作 为保 障 城
性 住房 的重要 角 色 , 城 市发 展 过 程 中有着 举 足 轻 在
重 的地 位 。如何使 本项 目与 已有 的桥 西板 块建 筑形 成 一个 有机 的城 市 整 体 , 障项 目与 周 边 楼 盘居 住 保
布局 , 筑 与 景 观 共 同勾 画 出 一 个 秩 序 感 较 强 的 建 地 块 核 心 。 围绕 着 这 个 核 心 又 有 组 团 级 别 的 绿 地
小 区业 主休 闲 、 动 、 活 聚会 、 景 的需求 。多景 点 指 观
小 区内部 通过 整合 中心绿 地 以及 组 团绿地 形成 的各 个景 观节 点 , 括休 闲平 台 、 包 休息 亭廊 、 童场地 、 儿 老
年活 动场地 及 观景平 台等 。 东 地 块 中心 绿 地 是 本 项 目景 观 工 程 的重 点 内
进 行 围合 和半 围合 , 到 楼 楼 有 景 , 户 看 绿 。西 做 户 边 地 块 较 为 狭 长 , 们 把 建 筑 通 过 进 退 的 布 局 手 我
容 , 是体 现高 品质住 宅小 区的重要 窗 口 , 也 是小 区业
侧 为规划 支 路 , 侧为 红旗 河 。 北
图 1 总 平面 图
收 稿 日期 :0 1—0 21 9—1 9
作 者 简 介 : 伟 锋 (9 7 ) 男 , 江 兰溪 人 , 程 师 , 事 建 筑 工 程 管 理 工 作 。 潘 17 一 , 浙 工 从


江Leabharlann 建筑 21 0 1年
库顶 板上 部 , 们采 用局 部微 波方式 , 中心绿 地 中 我 将 央偏 南处 绿地 覆土 提高 至2 5m, 中心绿 地东 西 向 . 将
上 分为 活动 和休 闲景 观 两 个 功能 部 分 , 而 极 大地 从 丰 富 了整个 中心绿 地景 观 的空 间形 态 。接着 利用 场
品质 。纵 观 整 个 建 筑 布 局 , 过 建 筑 高 度 的 变 化 通 形成 了南 低 北 高 , 西 错 落 的天 际线 , 大 地 丰 富 东 极
的 主要 道路 以 曲线 的柔 美 把 两 块 地 串 接起 来 。 同 时作 为应 急 消 防车 道 , 接起 了 各 个 消 防 登 高 场 、 连 消 防登 高 路 。组 团道 路 宽 5m, 向各 楼 入 户 门 厅 通 的道 路 为3m左 右 的 铺 装 道 路 。汽 车 库 人 口分 别 安 排 在小 区 主 次 出 入 口处 , 且 在 主 入 口处 安 排 并 了少量 地 面 车位 , 安全 便 捷 。
2. 环 境 景 观 分 析 4
体现 人 与 自然 和建 筑 的共 存 与融 合 , 以建 设 生 态 型
居住 空 间环境 为规 划 目标 , 足住 宅 的居 住性 、 满 舒适 性 、 全性、 安 耐久 性 和 经 济性 。创 造 一个 布局 合 理 、 功 能齐备 、 交通 便 捷 、 境 优 美 、 有鲜 明个 性 的花 环 具
目总 建筑 面 积 约 2 . 9 3万 m , 1 由 8幢 1 6~2 4层 的
已建 通 益 路 为城 市 主 干道 , 苗 路 和萍 水路 均 育 为 次干路 , 对本 地块 影 响较大 , 以把项 目的主人 口 所 设在 规划 支路 上 , 以方便 进 出。见 图 1 。
高 层 住宅 楼 和 1 2班 幼 儿 园组 成 , 层 住 宅 充 分 享 高 受 中心绿 地 和 沿 河绿 化 的 环境 空 间 。
品质 , 以提 升 区域优越 性 , 是实施 本项 目的一个 基本
立 足 点 。在 充分 研 究项 目 自身特 性 的 基础 上 , 求 要 做到 规划结 构 清 晰 , 能分 区 明确 , 态 自然有 机 , 功 形 营造 高质量 的人居 环 境 和舒 适 的居 住 环 境 , 足居 满 民物 质与精 神 的多重 需 求 。贯彻 “ 以人 为本 ” 思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