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双语词典中对等词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是文学翻译中的一种重要翻译理论,其重点在于传达原文作品的语言和
文化信息,并在目标文化中保持相似的效果,而不是简单地对原文进行逐字翻译。

功能对
等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原文作品的意义和目的,而不是单纯地转换文字。

在文学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能够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作品的内涵和风格,从而在目标语言中传达出相似的效果。

本文将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翻译质量和效果的影响。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原文作品的意义和效果。

在文学翻译中,翻
译者需要根据原文作品的情感、语言和文化背景来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然后在目标语
言中选择相应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相似的效果。

这就要求翻译者不仅要精通两种语言,还要对原文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原文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对翻译质量和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运用功能
对等理论,翻译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原文作品的意义和效果,从而在目标语言中找到
相应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相似的效果。

这就能够保证翻译作品在语言和文化上与原文
作品保持一致,达到了翻译的最基本目的。

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还能够帮助翻译者更好地
处理原文作品中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难点,从而提高翻译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所以,在文学
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原文作品
的内涵和风格,从而在目标语言中传达出相似的效果。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翻译是语言之间的桥梁,它使我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语言的文化和思想。

在翻译过程中,对等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本文将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来探讨翻译中的对等。

在翻译中,对等关系主要有两种,即文本内对等和文本间对等。

文本内对等是指源语篇和目标语篇在语篇层面上的对等,这种对等的是语言内部的关系,例如句法、词汇和语义等。

而文本间对等则是指源语篇和目标语篇在超语篇层面上的对等,这种对等的是语言之外的因素,例如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等。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来看,翻译中的对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本功能文本功能是指语言在特定语境中所起的作用。

在翻译中,源语篇和目标语篇的文本功能应该尽可能地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原文中的警告、提示和呼吁等功能在翻译后应该保持不变。

文本结构文本结构是指语篇的宏观组织形式,例如叙事结构、论证结构和描述结构等。

在翻译中,源语篇和目标语篇的文本结构应该尽可能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例如,在翻译小说时,应该注意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场景描写等方面,保持原文的叙事结构。

文本风格文本风格是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例如用词、句式、语气和修辞等。

在翻译中,源语篇和目标语篇的文本风格应该尽可能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例如,在翻译诗歌时,应该注意韵律、节奏和意象等方面,保持原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在翻译中,对等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自由度。

这种自由度允许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通,以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和文化背景。

然而,这种自由度并不是无限制的,它必须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忠实性为前提。

自由度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保证对等的前提下,适当的自由度可以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和易于理解。

它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精髓,并将其融入目标语言的语境和文化中。

同时,自由度还可以使译文更具创造性和艺术性,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汉语文学英译中的对等规则

汉语文学英译中的对等规则

汉语文学英译中的对等规则一、引言翻译属于一种跨文化交际,最终目标是把一种文化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实现对等转换。

翻译中的对等主要是指原文和译文这两种语言在文字和意义上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的相同,即译文能完全达到原文所具备的效果。

翻译中对等仅仅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对等才是绝对的,完全的对等是不存有的。

很多翻译学家对于翻译中的对等原则都是相当重视的。

本文从语言学、文化和风格三个方面谈谈汉语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的对等问题。

二、语言学层次上的对等1.词层对等在汉语作品英译的翻译工作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词的问题。

词层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就是词汇,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范围就扩大到词的搭配、组合以及短语。

在汉语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译者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注意词汇的确切翻译,词组的搭配,和词义的言外之意,做到从词层方面达到对等翻译。

如张培基英译的朱自清的《匆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Countingupsilently,Ifindthatmorethan8,000dayshavealreadyslippedawaythroughmyfingers.Likeadropofwate rfallingoffaneedlepointintotheocean,mydaysarequietlydrippingintothestreamoftimewithoutleavingatra ce.“默默”和“一滴水”的翻译属于词层的完全对等,但是“从手中溜走”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就是功能上的一种对等,字面直译意义是不尽相同的,但通过使用中性词、词义色彩接近的词、用文化概念不同的词来代替,或使用意义相等形式相近的词组、习语等的翻译技巧都使其达到了词层上的对等。

在遣词造句中流露出原来散文的美。

2.语法对等词汇并不是影响翻译工作的唯一因素,汉语文学作品的英译也必须通过语法规则使语言得以清楚的表达。

英汉翻译中的语用对等

英汉翻译中的语用对等

英汉翻译中的语用对等摘要众所周知,英汉翻译除了考虑字面意义的传达和对等外,还要结合英汉社会文化背景译出其字面意义背后的语境意义或者言外之力,以求实现翻译中的语用对等。

这里我们就英汉翻译中如何实现原语与目标语之间言外之力的语用对等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语境;言外之力;语用对等目前,就像翻译理论家许渊冲所说的那样,“全世界有十多亿人在用中文,又有约十亿人在用英文,所以中文和英文是全世界用得最多的文字,中英互译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翻译”(许渊冲,2005)。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处理中英互译首先要解决其理论问题。

关于翻译理论,我国许多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例如,清代严复首先提出,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傅雷则提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等。

翻译理论家奈达则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

这里的对等概念不单是词汇的字面意义、语言结构、和语体上的统一,也包括语用意义上的对等。

语用翻译应该使原作和译作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达到等值效果或称为语用等值。

这里的语用等值概念实际上和钱钟书所倡导的翻译“化境”,以及傅雷的“神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语言结构与表达的语用对等翻译奈达认为,语言之所以相同,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互不相同的形式,因此翻译中如要保存原作的内容,就必须改变表现形式。

语用对等,则主要是指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在翻译中必须变通两种语言在词汇、社会文化内涵和表达结构上的字面意义上的对称性,实现翻译的语用等值。

实际上,实现语用对等首先要做到语言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和话语蕴涵(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上的对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Austin(1969)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语言不再是意义的简单思辨,而是行为活动的具体表现。

英汉互译中的对等模式及其应用

英汉互译中的对等模式及其应用
摘 要 : 翻 译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交 流 、 交 际 方 式 。 但 由 于 文化 的 种 种 句 子 ,就能 表达 某 种意 思 。然 而 ,在 实 际运用 中 ,我 们发 现 ,这
差 异 , 语 言 之 间 又 会 出现 不对 等 的 情 况 。 本 文从 翻 译 的 等 值 理 论 出 些 词 的 组 合所 表 达 的意 义 ,常 常 与词 本身 含 义不 一致 。汉 语 如 发 ,论 述 了译 者根 据 实 际 译 作 的 需 要 ,从 词 的 对 等 ,短 语 、 句子 的对 此 ,英语 也 如此 。在英 汉翻 译 过程 中 ,儿 乎找 不 到完 全对 等 的表
3 意 义 对 等 (q i a e c f m a i g . Eu v lne o enn )
( 语 代 码 和译 语 代 码 ) 的转 换 过 程 ,那 么翻 译 的交 际功 能就 源 可 想 而 知 。 也就 足说 ,翻 译 属 于 跨 文 化 交 际 ,最 终 日标 是 把 一 种 文 化 的信 息足 额 地 传 递 到 另 一 种 文化 中 去 , 实现 对 等 转 换 。 在 翻 译 中 力 求使 目的语 的 读 者 理 解 、领 会 原 作者 所 要 表 达 的信 息 就 要 充 分 考虑 翻 译 巾 的 对 等 原 则 ,或 者对 等 值 ,即 英 语 中的 e u v l n e 。 由于种 种 不 同 ,在翻 译 过 程 中往 往 , 语 言 之 间 的 交 流 、 交 际 在 日益频 繁 的进 行 着 。而 交 际 的一个 蕈要 的途 径 就 是翻 译 。根据 翻 译理 论 中代 码模 式 的要 求 ,我 们可 以把 信 息 的载 体称 为代 码 ,翻 译就 是 两套 代码


个 相埘 独 立 的体 系 ,习语 、典故 的 形成 都有 自己 的历史 、文 化渊 源 。那 么 从跨 文 化 的角度 来 看 ,有 的短 语有 相 同 的理据 ,有 的 则 没 有 ,存 翻译 时 可 灵活 对待 。比如 :趁 热 打铁 一 s r k w i t i e h 1 e t e io s h t h r n i o 。在此 表达 巾 ,我们 可 以看到两 种语 言 的对 等 。 而 在红 茶一 b a k t a lc e :胆 小如 鼠一 a i i s a r b i 中, s t m d a a b t 我 们 呵以看 到两 种语 言 的部分 对等 。

对等译法在词语翻译时的运用及局限性,原因,及解决办法

对等译法在词语翻译时的运用及局限性,原因,及解决办法

对等译法在词语翻译时的运用及局限性,原因,及解决办法对等译法,或等值译法,是翻译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

所谓对等,是指我们可以在译文语言中找到同原文中某个单词,词组,或成语,形式或意义上的对等表达。

就语言而言,由于语言是表达人类思维的载体,所以两种语言中确实都能找到对等表达的现象。

当然,这种情况一般只限于意义比较单一,没有经过引申或意义转变的单词,短语或成语。

1.1在英语和汉语中在单词层面上对等情况比较多。

一些表示地理和人名的专有名词及术语,如New York, “纽约”,, Mississippi “密西西比河”,John, “约翰”,triangle 三角形,square平方等。

当然,我们也可以有其他的译法,比如说把New York 译成“纽约克”,Mississippi 译成“米丝丝皮”,John 译成“江”,等等。

但是我们要意识到,英文中有些专有名词的翻译在汉语中已经达成了共识,并且为大众所接受,只能有一种译法了。

比如上面的例子,译成其他的无法让人理解。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专有名词及术语的翻译可以认为是绝对对等。

除专有名词外,一些词义单一的普通名词,在汉语中只能找到一个对应,例如普通名词中如门,窗,玻璃,一些动植物的名称,如狮子,老虎,马等,蔬菜水果,如苹果,梨等,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很好的对应。

1.2另外英语中有些成语,谚语,都可以找到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意义上都与之对应的中文表达。

如to fish in the trouble water 浑水摸鱼,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be a notch above 略胜一畴rack one’s brain绞尽脑汁,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鸟等,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心有余而力不足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Go through fire and flood. 赴汤蹈火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绝对对等2.1 更多是形态上不对等,意义上对等,如green house , white coffee, black coffee,black tea ,dog days, 三伏天黑色金属,有色金属ferrous metal,nonferrous metal 吃醋绿帽子,在苏格兰,有一个节日,大家都带绿帽子,穿绿衣,Saint Patrick’s Daydrink like a fish牛饮eat like a bird, work like a dogmeet one’s waterloo走麦城green with envy 红眼病,it rains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you are pulling my leg,你在开玩笑black sheep, blue blood 贵族血统As wise as an owlA flash in the pan 昙花一现Be outnumbered 寡不敌众Get off on the wrong foot 出师不利Throw one’s hat in the rain 决一死战Once in a blue moon 千载难逢我们可以看出,当形式与意义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要力求意义上的统一,而舍弃形式上的统一。

论双语词典对等词

论双语词典对等词

( ( rai r peaecrfl 。 可 以通过 提 2) ogns ) rpr eul 还 e a y 供 元语 言信 息 ,即用标 签 的形式 来提 供词 目词 的
等程度 。在双语 词典 中 ,对等 通常 表现为 三种形
式 :完 全对等 、部分 对等 和零对 等 。
语体 、语域和学科等信息。此外 ,还可以通过提 供 百科 信息 来辨别 源语 语词 与 目的语 词之 间的差
关键 词 :对 等 词 ;双 语 词 典 中 图分 类 号 :H 14 6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7 14 (0 10 — 0 6 0 6 2— 9 2 2 1) 3 0 6 — 2
众所 周知 ,双语 词典 的主要 目的是 “ 在一种
等十分 罕见 ,只有一 些术语 可 达到这 种程 度 的对
对 于部分对 等 的对等 词 ,可 以通 过 以下三种
原则是 双语词 典编 纂过程 中必 须遵循 的一 条重 要 原 则 ,同时它也 反 映 了双 语词典 编纂 的本质 。

方法进 行 辨析 。最 常用 的方 法 是提供 词 目词 的用 法信息 , 即提供 词 目词 的同义 词或者 上位概 念 词 、 下位 概念 词 ,又或是 提供 词 目词 的搭 配特 性 ,比
异, 该方法 主要 适用 于有特 定 文化含 义 的词 目词 。
完 全对等 是指 两个词 汇单位 在指 称意 义 、内
涵 意义 和使用 范 围三个方 面都 完全对 等 。这种对
收 稿 日期 :2 1 .30 0 1 —2 0
对于零对等的情况 ,词典编纂者可以通过说 明语词的语法功能 , 并给出用法信息来加以阐述 ,
经常 出现 。
实际上都 可 以概括 为一个 统一的语 言单位— — 对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一种重要观点,旨在通过保持原文的意义和功能来进行翻译。

在文学翻译领域,功能对等理论也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保持原作的文学情感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其具体实践方法和实际效果。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是传达原文的意义和功能,而非逐字逐句地追求表面的文本对等。

在文学翻译中,这一观点尤为重要,因为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情感和表达方式,而且文学作品的翻译往往要求译者不仅传达文字的意义,还要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情感。

功能对等理论鼓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原作的功能和情感,而不是机械地追求表面的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需要译者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和语言功底。

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层次的意义,翻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才能准确理解原作的内在意义,并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文学风格和情感。

译者还需要精通原文和译文的语言,能够准确把握原作的情感和表达方式,有意识地进行文学再创作,保持译文的文学品质和感染力。

在文学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译者可以通过重新组织词句结构,调整语言节奏和语调,以保持原作的文学风格。

译者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传达原作的情感和意境。

译者还可以适当增删原文的内容,以使译文更贴合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

通过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译者可以更好地保持原作的文学情感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贴近原作的意图和风格。

通过对比原作和译文,在保持意义和功能对等的基础上,译者可以更灵活地运用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文学再创作,进而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富有韵味和感染力。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硅谷的翻译学家欧根·尼达金(Eugene Nida)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它是一种翻译理论,旨在解决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翻译中的问题。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传递相同的功能,而不是逐词逐句地进行转译。

在文学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

首先是文学作品的意义和情感。

文学作品通常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意象,而这些情感和意象常常与特定的文化和语言有关。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目标文化中再现原作的意义和情感。

翻译人员可以采用相似的情感和意象来传达原作中的主题和情感。

这样,读者在阅读翻译作品时可以获得与原作相似的阅读体验。

功能对等理论还可以应用于文学作品的风格和语言特点。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有的词汇、语法和语言结构。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应该尽可能地在目标语言中保留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特点。

翻译人员可以选择与原作相近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使翻译作品更加贴近原作的风格。

这样,读者可以感受到原作的语言特色和文化特点。

功能对等理论还可以应用于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

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不仅仅是语言的选择和安排,还包括叙事方式、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目标语言中再现原作的结构和形式。

翻译人员可以尽可能地选择与原作相似的叙事方式和情节安排,使翻译作品在结构上保持与原作的一致性。

这样,读者不仅可以理解翻译作品的内容,还可以体验到原作的艺术魅力。

功能对等理论并非没有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翻译的目标不仅仅是传递功能,还应该尽可能地保留源语言的特点和风格。

某些文学作品可能具有较高的文字功底和诗意,而这些特点在目标语言中很难再现。

在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时,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也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要求和读者的接受能力。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传达原作的意义和情感,保留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特点,再现原作的结构和形式。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是由尼达姆(Eugene Nida)和威廉斯(Charles Taber Williams)在20世纪初提出的。

它的主要思想是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翻译需要根据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特点等因素进行适度的调整,以使翻译品切实可用、易于理解和接受。

因此,翻译不仅要传达原作的意思,还要达到读者的预期和需求,这种目的导向的翻译称为功能对等翻译。

功能对等在翻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文学翻译中。

文学翻译作为翻译的重要分支,对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学作品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

因此,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需要充分考虑作者的意图、文学风格、语言特点和读者的文化背景需求等诸多因素。

这时候功能对等理论便成为文学翻译的重要参考和指导。

在涉及句式结构、音韵体系、字词语义等方面的翻译时,可以采用功能对等的方法。

例如,在英语中存在许多形容词、副词、过去分词等词类,这些词在中文中可能没有一个固定的对应词,但可以通过将其翻译成具有相同功能的词或词组来保留原作的意思。

另外,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需要考虑词语的多义性和歧义性,避免出现误解,保证读者理解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除了在词汇和句子结构上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外,还可以在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上进行应用。

尤其是在翻译涉及到特定文化和习俗的文学作品时,需要采用功能对等的方法。

如何将作品的文学风格和作者的写作风格传达给读者,是文学翻译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在这方面,功能对等理论可以提供重要的指导。

翻译者需要根据作品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人物背景以及语言特点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翻译品更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文化背景。

在实践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功能对等理论,不同的文学作品存在着不同的翻译难度和挑战。

例如,在翻译李白的诗歌作品时,需要注意保留其鲜明的文学风格和主题,同时确保翻译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试论双语词典的词目词与例证翻译

试论双语词典的词目词与例证翻译

词 目词翻译一般分为 两类 : 插入 式对 等词与解 释性对 等词。插人式 对 等 词 , 名思 义可 以 直 接代 替 源 语 词 目 顾 词, 插入到 目的语 的对应语 言单位 中使用 。解释性 对等词
的其 他成分都为表达词 目词服务 , 因此 语义 的等值就 以词
汇单位为基础 。 2 语 体 等 值 .
找 到 部 分 对 应 词 和 找 不 到 对 应 词 。 因此 , 语 词 典 中 词 目 双
语用意义是超 出语词本 身 固有 的概念 , 是词 目词 的使
用规则和使用者通 过一定 的语 境附 加在语 词上 的“ 色彩 ” 意义 。在社会交 际 中 , 用信 息起 着 重要作 用 , 典翻 译 语 词
卡对 于插入式来 说 , 息含 量更 丰 富 , 日 信 能够 更 全面 透彻地
把握 源语语词 的意义 , 但不能 直接插 入 目的语语境 的对 等 位置 中使用。 在两种异域异 质 的语 言 中寻找 等值 的词 目对 等 词绝 非 易事 , 以寻找对 应词是 双语词典 的基 本任务 。一般来 所 说 , 目词 的翻译 可能遇 到 3种 情况 : 1 完 全对 应关 系 。 词 () ( ) 分对应关系 , 2部 此类情 况最 多, 要全 面翻译 出词 目词 的
p  ̄ n羞 怯 胆 小的 人 : eo
收 稿 日期 :0 1 0 3 2 1 — 1— 0
作者简 介 : 李君 (9 8 ) 女 , 17 一 , 硕士 , 编辑 , 研究方 向: 美文学 。 英

Ar o n o nOl e e y u a ma ra i l ? S

种语言的 词汇 单位 之 间找 出意 义相 等 的对 应词 ”

从词汇对等关系看英汉互译中文化词汇的翻译

从词汇对等关系看英汉互译中文化词汇的翻译

从词汇对等关系看英汉互译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词汇的翻译是英汉互译过程中的一个重点。

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的三种对等关系:完全对等、词义相异、无对等词出发,分析文化词汇翻译中的四种主要策略音译、直译、意译和释译,以期有助于文化词汇的英汉互译,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关键词:文化词汇对等关系翻译策略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

英语和汉语因属于不同的语系,基于不同的文化基础,在翻译中,经常会出现两种语言互译时找不到对应词的情况。

这种情况我们通常称之为文化词汇的翻译。

广义上看,文化词汇分为两种,一种为文化词,即在某一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概念,在翻译中会形成词汇空缺现象;另一种为文化含义词,其所指的事物或概念在另一种语言中也存在,但在词义的宽窄等方面相异。

文化词汇的翻译是英汉互译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如果出现误译或错译,往往会造成中西方国家在文化交流方面的误解,甚至阻碍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反,准确、恰当的文化词汇的翻译,会帮助我们理解对方文化的魅力,促进相互间文化交流。

二、英汉词汇层面上的对等关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活动,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对译者来说,翻译过程的开始即涉及对词义的理解和翻译。

确切理解每句话中重点单词的意义,是顺利理解全文的前提和关键。

因而,要进行翻译,首先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不同对等关系。

其中,就文化词汇翻译而言,理解完全对等、词义相异、无对等词三种对等形式十分重要。

(一)完全对等一种语言中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在另一种语言中可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这种在词义上的对等称之为完全对等。

如英语中的bluetooth对应为“蓝牙技术”,talk show译为“脱口秀”等。

对于文化词汇的翻译来说,完全对等需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即这种词义上的完全对等既包括指称意义上的对等,也包括蕴涵义上的对等。

论双语词典释义的对等词说

论双语词典释义的对等词说

论双语词典释义的对等词说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双语词典释义对等词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分析了对等词说的主要优点,同时,指出了对等词说的不足之处,尤其是两种语言的完全对等极为罕见,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部分对等,甚至无对等。

因此,双语词典的编纂不能满足于寻找对等词,而要从多方面、多维度揭示词目词在目的语中的语义,以便词典使用者更好地使用。

标签:对等词双语词典翻译一、前言词典编纂的核心任务是释义,因此,有关词典释义的研究一直是词典学研究的重点。

几乎每一部词典学专著或教材都会论及释义,包括双语词典的释义,正如章宜华所指出的那样:“多年来,词典释义一直是词典学家研究的热点话题,研究的成果也很多。

无论他们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视角和方法多么的不同,但其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单语词典的释义就是揭示被释义词的概念特征,双语词典的释义就是寻找目的语的概念等值词(2007:294)。

”可以说,自从双语词典出现以来,寻找对等词就成为双语词典的基本任务。

二、对等词说的主要观点对等词说最具影响的是Zgusta对双语词典编纂的经典定义:“双语词典的基本目的是在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与另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之间找出意义相等的对等词。

”(1971:294)即双语词典释义就是在目的语中寻找与源语中的词汇单位意义相等的对等词。

这种对等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完全对等、部分对等和零对等。

完全对等是指两个词汇单位在指称意义、内涵意义和使用范围三个方面都完全对等。

这种对等十分罕见,只有一些术语可达到这种程度的对等。

零对等是指在目的语中找不到与源语相对应的词汇单位,这种情况也经常出现。

最常见的情况是部分对等,大多数对等词只是在某一方面对等,例如,指称意义相同,但内涵意义相同,或者指称意义和内涵意义都相同,但使用范围不同。

由于完全对等十分罕见,所以寻找对等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为此,Zgusta通过实例论述了双语词典编纂者处理对等词的一些常用方法。

首先,对比两种语言的结构,寻找目的语中与源语语词在词类上相同的意义对应词。

双语词典在语言中的作用

双语词典在语言中的作用

双语词典在语言中的作用
《双语词典在语言中的作用》
双语词典是一种结合了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解释的书籍,它在语言学习和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学校、工作场所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双语词典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

首先,双语词典帮助人们理解和学习外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学习外语已经成为一种必备技能。

而双语词典则能够帮助学习者快速地查找单词的翻译和解释,从而加快学习的速度。

无论是学习英语、法语、德语还是其他任何一种语言,双语词典都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其次,双语词典在跨文化交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国际贸易、外交等领域,人们需要跟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而双语词典则成为了一种桥梁,帮助人们消除语言障碍,促进交流和合作的顺利进行。

因此,双语词典被认为是促进跨文化理解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

此外,对于母语使用者来说,双语词典也是一种提高语言水平的宝贵资源。

通过查阅双语词典,人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母语与其他语言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对自己的母语乃至其他语言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总之,双语词典在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人们掌握外语,还有助于促进跨文化理解和交流,提高人们的语言水平。

因此,双语词典应该被看作是每个语言学习者和跨文化交流者的必备工具之一。

探析言语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对等

探析言语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对等

探析言语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对等概述翻译对等是翻译研究领域中一个关键概念,指的是译文与原文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

在翻译过程中,保持翻译对等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确保译文符合原文的语言表达、意义和文化内涵。

言语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该领域主要涉及到人类语言的结构和使用。

本文将探讨言语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对等问题,分析其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翻译对等的实现方法和技巧。

翻译对等的定义翻译对等,即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理解为翻译的一种方式。

它要求译文的意思、语法和风格等方面都与原文精确一致。

然而,在实际翻译中,这样的要求有时很难实现,因为原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和语言差异,以及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都会影响翻译对等的实现。

翻译对等的实现方法要做到翻译对等,翻译人员需要根据源语和目标语的母语程度,结合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来处理翻译问题。

以下是一些实现翻译对等的方法:相似词汇的运用在进行翻译时,译者可以运用一些相似的词汇来表达原文的意思,尽可能保证译文和原文之间的对等性。

例如,汉语中的“航天员”可以翻译成英语中的“astronaut”,它们都是指太空飞行员的意思,因此翻译对等性就得到保证。

对等结构的运用在翻译过程中,许多语言有着不同的结构和用法。

如果采用翻译对等的方法,翻译者可以选择相似的结构和用法来表达原文的意思。

例如,汉语中的“红色旗帜高高飘扬”可以翻译成英语中的“the red flagflies high”,语言结构和用法都类似,因此达到了翻译对等的效果。

加入文化内涵的翻译在翻译时,文化内涵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为了符合原文的特点,翻译人员可以将文化内涵加入到翻译中。

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可以翻译成英语中的“Mid-Autumn Festival”,它不仅传达了节日的意思,还体现了文化方面的内涵。

翻译对等的重要性翻译对等在翻译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语言表达的一致性保障语言表达是翻译的核心要素之一。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翻译理论,它强调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原始文本的功能。

在文学翻译中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处理并达到翻译的目的。

下面将从词汇翻译、句子翻译和意译翻译三个方面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首先是在词汇翻译中的运用。

功能对等理论表明在翻译中,应该考虑源语言(original language,简称OL)和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简称TL)之间的功能相同。

因此,在进行词汇翻译时,翻译者需要找到和源语言意思相近的目标语言词汇,并确保它们在意识形态上一致。

例如,在英文诗歌中,“绿色一年生草”(green annual grass)可能被翻译为“青草”(green grass)或“短命的草”(annual grass),这些词汇从表面上看可能与OL不同,但本质上它们有相同的功能。

其次是在句子翻译中的应用。

当翻译句子时,应该根据OL和TL之间的语法和文化特点,确保翻译能够实现相同的功能。

当需要使用长句时,翻译者应注意句子的结构是否能够保持一致,从而使读者能够理解原始文本的意思。

例如,在英文小说中,一句长句(complex sentence)可能被分成两个或多个简单句(simple sentences)来翻译,以确保TL读者能够理解句子的意思。

此外,翻译者还应该考虑OL和TL之间的文化差异,确保翻译能够传达出相同的情感和文化信息。

最后是在意译翻译中的应用。

在文学翻译中,翻译者需要进行意译翻译,将内容和情感都传达出来。

例如,在英文小说中,一个句子可能包含情感或象征,这些不仅包含了语言的交流,还包含了意象的传达。

因此,翻译者需要使用功能对等理论来确保翻译能够传达出相同的情感或象征。

综上所述,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强调译者必须理解文本的功能目的,并在翻译过程中确保其实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运用该理论时,应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进行实际操作。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翻译理论,它旨在实现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传达相同的功能和效应。

这一理论强调的是在翻译过程中,要保证目标语言的读者可以理解和享受与源语言读者相同的文本功能和效应,并不要求实现语言层面的完全对等。

在文学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可以被灵活地应用,以促进促进跨文化理解和交流。

首先,过分追求语言上的对等可能会造成文学作品的变形。

文学作品的美丽之处在于其语言运用的精妙,这往往是难以准确转化的。

过分追求语言和形式层面的对等,可能会导致翻译的生硬和失真。

而功能对等理论则强调的是保留作品在源语言中蕴含的情感、信息、主旨等核心内容,以实现相同的功能和效应。

这一理论的应用,使翻译者可以灵活地采用各种翻译策略,以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作的语言与文化背景。

文学作品是与特定文化和时代紧密相关的,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

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来说,要想使其在目标语言中传达出源语言中的相同意义和价值,翻译者必须对这些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行深入了解。

功能对等理论通过强调文本功能和效应的重要性,鼓励翻译者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深入挖掘作品的内在涵义和文化背景,以实现更完美的翻译效果。

最后,功能对等理论可以促进文学作品的全球传播。

文学是交流文化的桥梁,它可以为读者带来新的视野和理解。

而作为翻译者,我们的工作就是将这些文学作品传递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它。

功能对等理论通过强调文本功能和效应,使文学作品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跨越性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总之,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翻译者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以实现文学作品的最佳效果;它也促进了文学作品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跨越性交流,提高了读者们对不同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和欣赏。

双语词典

双语词典

111111060王晶双语词典的对等释义一部词典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释义的质量。

而双语词典更因为其众多的,不同于单语词典的特点,使得其释义也有别于单语词典。

双语词典的基本目的是在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与另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之间找出相等的对应词。

双语词典的根本任务是找对应词,是两种语言的对译,而不是简单的翻译原语释文。

单语词典释义是用同一种语言来解释词目,并不涉及语言符号的对应,而双语词典在释义时,不仅要照顾原语的各种含义,如内涵义,外延义,文化义,以及各种附加义,而且还要照顾及释义的概括性与区分性,既要使词目所代表的对象区分对立于其他词目所代表的对象,又要明白无误的概括同类事物的特征。

对译不是逐字翻译原语的释文,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翻译,而是一个找对应词的过程。

正因为如此,使得在找对应词的过程中有时是异常困难的。

两种词语之间的等值有很多种类,词典学中可以分为完全对等,部分对等和无对等。

仔细分析双语词典的释义,可以发现,他们与原词的对应情况是不相同的。

有的释义与原词完全对等,只用一个词就可以准确完整地传达出原词所表示的概念,而且这个译词不因原词用于不同的上下文而改变。

这类释义可以叫做对等释义,词典学上一般成为等价物。

如radar = 雷达New Y ork = 纽约Leukemia = 白血病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早餐= breakfast委员会= committee在不同的语言中,这种词义范围相等的全部对等为数甚少,一般来说只有专有名词或科技术语。

但有的对等词所表达的词义并不完全相同,它们或词义范围不同,或两词所表达的含义有所差异,不太一致。

前者如,marry一词既可以表示嫁又可以表示娶。

Wife可以用来表达汉语的妻子,夫人,爱人,老婆等。

Cousin相当于汉语八个词: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汉语“工厂”一词可用来表示英语factory,plant,mill,works四词的含义。

浅议言语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对等

浅议言语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对等

浅议言语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对等
摘要
翻译对等作为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言语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翻译对等的定义、特征以及翻译对等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对言语语言学的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对等的重要性和相关问题。

关键词
翻译对等;言语语言学;定义;特征;应用
引言
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交流工具,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翻译过程中的一
个重要概念就是翻译对等。

翻译对等指的是在不同语言之间,可以找到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义,使得翻译文本能够传达相同的信息。

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翻译对等的实现并不容易,涉及到语义、语法、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考虑。

本文将从言语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翻译对等进行探讨,通过对言语语言学的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翻译对等的含义和应用。

1. 翻译对等的定义
翻译对等是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能够找到
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义,使得翻译文本能够传达相同的信息。

翻译对等的实现依赖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相似性。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翻译对等可以理解为语义对等和结构对等的综合体现。

语义对等指的是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表达的意思相同或者相似。

例如,英语
中的单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双语词典中对等词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作者:朱惠芳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11期
[摘要]对等词是双语词典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因为双语词典的基本目的或根本任务就是提供对等词。

对等词可分为翻译性对等词和解释性对等词,它们在翻译中各有利弊,但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不能硬套对等词,而是应该利用词典提供的对等词的核心概念对其意义进行语义辐射,最后根据上下文语境生成一个更为精确的,地道的译文。

[关键词]双语词典对等词文学翻译
作者简介:朱惠芳(1976-),女,湖北宜昌人,现为上海大学外语学院在读硕士生,学术方向为:词典学和翻译学。

一、引言
众所周知,双语词典的主要目的是“在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与另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之间找出意义相等的对应词”(兹库斯塔,1983:404)。

Svensen (1993)也表示“双语词典设定了一个前提,即使使用者能够熟练利用自己的母语,而一般不熟悉或很少熟悉外语。

它(双语词典)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原语中的单词与词组提供目的语中的对等单位,这些对等单位在语义与语域上应尽可能地与原语的词汇单位相近。

”这里的“翻译对等词”、“对应词”或者“对等单位”,实际上都可以概括为一个统一的语言形式---对等词(equivalent)。

对等词是双语词典学的一个关键概念,这一概念无论在词典学界还是语言学界,都已成为一个共识。

二、双语词典中的对等词
双语词典所提供的词目对等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翻译性对等词,一是解释性对等词。

翻译性对等词是指能够立即插入到目的语句子中加以使用的词汇单位;而解释性对等词则只是对词目词的一种语义解释,不具有可以直接使用的词汇单位形式。

那双语词典应该主要收录翻译性对等词还是解释性对等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这两类对等词的优缺点。

从翻译的角度来说,研究人员普遍青睐与推崇翻译性对等词,因为翻译性对等词可以插入语境产生流畅译文。

但是,翻译性对等词也存在一些缺陷:(1)因为语言间完全对等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所谓的“对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完全对等。

如果一
味硬搬对等词,就会造成译文模糊,甚至出错。

(2)翻译性对等词虽然可以直接使用,但比解释性对等词提供信息量少,有时如果直接应用到译文中,并不能为译文读者所理解。

与翻译性对等词的这些缺陷相比,解释性对等词虽然对翻译实践的作用不大,但它比翻译性对等词传达的信息量大。

它至少有两大好处:(1)能够让译者透彻、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原语语词的字面意义或概念意义。

(2)如果目的语是译者的母语,解释性的对等词就更为有效,因为从解释性对等词出发,可以帮助译者推敲、寻求到具体语境下适切、精确的翻译性对等词。

三、对等词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逐渐深入,翻译不再只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而是文化模式的转化。

要想使译文能够真正体现原作文化,首先要重新了解翻译的意义:(1)寻找语言范畴和项目之间的对等;(2)把这种对等放在原语的高一级的语言单位中进行修订;(3)根据目标语的内部特征进行修订(Halliday, Mcintosh & Strevens 1964)。

以上描述中,“对等”是翻译的关键,而词典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对等词”,基于“对等词”这个共性,翻译和词典无疑是密不可分的。

在这一点上很多的学者也发表了同样的看法。

周方珠提到“翻译离不开词典,即便是高明的翻译家没有词典也难以工作。

然而词典却又解决不了翻译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即便是最权威的工具书也不是万能钥匙,没有词典不行,全然依赖词典也不行,这便是翻译与词典的关系。

”[5]
词典与翻译中的文学翻译关系似乎更为微妙,一方面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它们又是若即若离。

我们知道词典是以提供词汇的意义为第一要务,但它不可能罗列出所有意义。

在大多数词典中,常用词都可以以其语义核心为轴心,向不同的语言环境辐射其词义,形成一个语义辐射圈,因为只有词的语义辐射圈才可能包容该词的全部意义。

而文学作品语言特点:首先是它的美学内容,所以文学文本的翻译从来不是表面语言文字的简单转换,艺术性是其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其次,文学文本在意义层面有具有无限的开放性,是“一种充满空白,空缺,不确定的图示框架,它并非是一个已经被固定下来,不容许有改变,补充和更新可能的静止固定的东西”[3] 最后,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因此文学作品的知识面必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在文学翻译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置于固定语言环境中的某个特定词,在词典释义中找不到语义对应词,即便查遍所有的大型工具书,也筛选不到合适的语义对应词。

如何解决词典对等词的静态性和文学作品词义的动态性之间的茅盾问题呢?如果一味套用词典所提供对等词,译文肯定会显得生硬,所以,我们必须以词的核心意义为基础,形成语义辐射范围,在此范围内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确定该词的意义。

但如果词典提供过多的对等词反而扼杀了译者的语义辐射创造力。

可行的方法就是在精确把握所查询语词的核心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语境推敲出最佳译文。

正如傅雷所说:“我劝你第一要放大胆子,尽量放大胆子;只问效
果,不拘形式。

原文风格之保持,绝非句法结构之抄袭。

有些形容词决不能信赖字典,一定要自己抓住意义之后另。

处处假定你是原作者,用中文写作,则某种意义当用何种词汇。

以此为原作,我敢保险译文必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成功。

”[4]38 以feed 一词为例。

该词在表示to give food to a person or an animal 这一含义时,一般词典都提供有“吃”、“喂”、“喂养”、“饲养”等很多对等词,但是在具体语境下,其译文并不总是如此,例如:
rob the rich to feed the poor
劫富济贫
Don’t forget to feed the cat。

别忘了给猫喂食。

I have cooked enough to feed us for days。

我煮了很多东西,够咱们吃上几天了。

Whoever feeds a man is that man’s master
谁给管饭谁就是爷。

He has a large family to feed
他要养活一大家子。

He welcomed the beggar into his cottage and fed him well。

他把乞丐迎进他的小屋,请他饱餐一顿。

如果一味套用词典所提供的对等词,译文肯定没有现在的译文地道顺达。

所以,我们必须揭示出feed一词的核心意义:“为……提供食物”。

鉴于英语与汉语存在与意义层面的不对称,对等词其实并不利于译者掌握精确的词汇意义。

这种精确意义不仅避免了对等词自身带有的缺陷与障碍,也为译者提供了充分的相信空间和足够的选择范围,为译者根据具体语境对意义进行引申理解提供了基础。

借助这一精确的意义,译者就可以生成一个更适合语境的地道汉语译法
还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常用词经常用其不常用的意义,这时译者如果想当然地选用它的常用意义来套译,就很容易造成译文不合逻辑,甚至发生错误。

例如:
That was not a very happy remark.
原译:那可不是一个十分高兴的讲话。

改译:那么说很不得体。

Happy 的常用意义是“高兴的”、“幸福的”、“愉快的”等等。

这里如果一味套译,译文就会显得生硬。

其实在该句中happy一词体现为一个很少使用的含义,即suitable(适合的,适宜的;适当的)。

四、结语
双语词典的基本目的或根本任务就是提供对等词。

这一概念无论在词典学界还是语言学界,都已成为一个共识。

然而正是这一“对等词”,一方面导致了双语词典编纂工作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又在翻译与词典之间产生即亲又离的关系,即翻译即离不开词典,也不能全部依赖与词典,应精确的把握词典所提供的词的核心概念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推敲出最佳译文。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Edward Armold,1994
[2]Zgusta, L1970 Equivalents and explanations in bilingual dictionaries.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ce on Lexicography, LSA, Columbus, Ohio, July23, 1970
[3]吕俊,候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68
[4]怒安,傅雷。

谈翻译。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38
[5]周方珠。

翻译多元论。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90
[6]兹古斯塔。

词典学概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