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_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部编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部编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初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望强。

因此,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和开展“讲成语故事”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部编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效果一、优点:1、课堂气氛活跃以“鹿”为线索,把教材重新整合为三部分,学生有新鲜感。

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文字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尤其是成语故事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得整堂课气氛活跃。

2、教学活动组织有序利用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让他们在相互的问答中感受到提问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很多学生对刘邦与项羽的故事都会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 因而对老师的提问表现出了很大的好奇心, 在讨论时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论热烈而有序,充分体现出“学为主体”的原则。

二、改进之处1、本节课的成语故事多, 在授课过程中成语故事穿插过多,导致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游离于课堂之外。

2、学生胆量有点小,只有少数学生积极大声回答问题,。

3、在语言的表述、提问的设计方面有待提高, 局限于课本知识, 没有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拓展。

如分析刘邦项羽胜败的原因时,没有引导学生做全面的分析, 后再重点强调主要原因是“失民心”。

“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哪里?” “秦王朝存在时间?”等这些问题也没有做详解,没有引导学生如何计算年代。

4、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不到位,没有及时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

部编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教材地位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一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内容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材料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陈胜、吴广等历史人物的认知可能仅限于名字,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领袖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3.学习资料:相关的历史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起义领导人的贡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以及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过程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掌握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的理解和尊重,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背景、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讲解:通过讲解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民起义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资料:关于秦朝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相关资料。

3.课件:制作相关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农民起义的发生。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讲解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民起义的过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原因,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暴政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的暴政表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项羽刘邦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发展和结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反思本文将对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教学进行反思,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展开。

一、教学内容(一)教材内容的选择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汉时期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和原因。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到秦朝在其末期由于实行苛捐杂税、加重农民负担,使得农民生活困苦,导致了农民起义。

而且,课文还介绍了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和吴广的事迹,其中还有陈胜起义的五步讲解,这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场历史事件,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二)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深度在教学中,我的感觉是,本课虽然对农民大起义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介绍,但有些地方在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深度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例如,课本对于陈胜和吴广发动起义的具体原因、方法及其后果的讲解比较简略。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也没有深入讲解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比如说法家与儒家的斗争、秦始皇的治世等。

这些知识点的讲解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示秦汉时期的历史,为学生提供更为精深的历史知识。

二、教学方法(一)多媒体教学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来进行本课的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和PPT,引导学生认真观看、理解信息,并有助于学生记忆。

(二)小组讨论在讲授课文的基础上,我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彼此所得,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小组讨论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不断地推动他们往前走。

(三)实物展示为了使学生对秦汉时期的生活、文化、经济等有更直观的了解,我还收集了一些相关实物进行了现场展示,比如木雕、金缕玉衣原件等。

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了解古代的文化和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全貌。

三、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农民大起义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合理地分析、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及其中的历史人物。

此外,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秦汉时期的生活、文化、经济等,并且对秦始皇及他的制度进行认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以及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资料等辅助手段,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认识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资料等,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秦朝暴政的图片,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

2.文字资料:关于秦朝暴政的描述,陈胜、吴广起义的详细过程。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秦朝暴政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秦朝的统治方式。

提问:你们认为这样的统治方式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2.呈现(10分钟)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起义的过程。

提问: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起义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说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问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朝灭亡前后,陈胜、吴广等领导农民起义,反抗秦朝暴政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展现了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到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末农民起义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进行学习。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农民起义中的英雄人物产生共鸣,但对起义的背景和意义还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历史地图册4.网络资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的艰苦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农民阶级会采取何种行动?2.呈现(10分钟)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展示起义军攻占城池、打败秦军的史实。

引导学生关注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对秦朝的影响是什么?起义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楚汉之争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由原来的农民起义,演变为争夺帝位的战争。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强大的秦朝失去民心,结果灭亡;项羽失去民心,结果也失败了,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革命力量的伟大,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三、教法学法:多媒体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顺应民心统一天下,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争,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学习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二)、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现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但是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1、赋税沉重:农民被迫将收获物的2/3 上交国家。

材料一至秦则不然…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2、徭役和兵役沉重:材料二当时人口约2019万人,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

——课本P47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秦民谣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修建骊山陵墓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人,修长城40万人。

当时人口约2019万人,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农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三单元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三单元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精品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夏朝存在了400多年,商朝存在了500多年,周朝存在了近800年。

照理说,秦朝存在的时间应该更长。

秦始皇就希望他的皇位能传之万代。

可事实上秦朝只传了三代,存在了14年就灭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导学一:秦的暴政【材料展示】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秦朝一位农民的独白设问:请思考:这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现象?提示:反映了秦的暴政。

(一)秦的暴政——赋税、徭役兵役沉重【图片展示】提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帮助学生认识:秦朝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

(二)秦的暴政—法律严苛1.【材料展示】材料一: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二:①劓:割鼻子。

②醢:剁成肉酱。

③黥面:在脸上刺字。

④后刖:砍掉左右脚。

⑤腰斩:拦腰斩断。

⑥诛九族: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

2.教师引导总结:(1)法律严苛:民众不慎即触犯法律;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2)刑罚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

(三)秦的暴政——秦二世残暴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总结秦二世暴政表现:胡亥以矫诏袭位,为巩固皇权,对自己的33位兄弟姐妹展开了血腥的屠杀;对民众剥削更残酷。

2.总结秦始皇统治特点:急于求成和暴虐。

(四)秦的暴政——焚书坑儒1.【图片展示】设问:焚书坑儒有何目的?它有哪些危害?2.提示:目的:控制人们的思想言论。

影响:对古代文化造成了严重摧残和破坏。

3.总结秦的暴政,引入陈胜吴广起义。

目标导学二:陈胜、吴广起义1.【组图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秦灭农民起义的时空、过程、结果等史实。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注意学法指导、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式教学。

如“如何学习农民起义”,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五要素三部曲从原因、经过、结果、意义等几个方面自学该目内容。

让学生通过表演历史剧的方式,既体验了历史,充实了相关历史知识,又增强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该课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学生活动时间的把握不够紧凑,导致课堂前松后紧,拓展、巩固时间偏少,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磨砺中,更好的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师分析释疑的关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设计【课程标准】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的灭亡。

解读与转化:1.将课标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课本的知识内容和活动设计载体,课堂过程融入“家国情怀”素养的主题概念(用历史细节浸润家国情怀)和“史料实证”素养的主题概念(运用多元史料论证历史问题),通过优化“微媒介”(微素材、微介质、微策略、微路径)的设计,在解释历史的体验碰撞中,实现浸润“家国情怀”的终极目标。

2.在基本史实运用上,抓住“知道”这一学习行为动词,来设计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秦暴政的表现以及影响;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之争。

教学难点:理解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农民战争性质的变化。

3.基本史实落脚点:秦的暴政表现以及影响;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之争。

【学情分析^p 】本校地处闽南沿海地区,属农村学校。

从年龄特征来看,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历史知识比较薄弱,思维意识较浅,且秦朝的暴政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故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的要求,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应该从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教材编排了图片、历史成语故事等学生喜欢的素材,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组织学生课前收集成语故事、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教材分析^p 】《秦末农民大起义》为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内容,处于秦统一与西汉统一之间,有承上启下作用,具有知识的延续性和铺垫性。

本课介绍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主要学习内容有三部分,包括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

其中,前两部分内容之间是因果关系,即秦的暴政是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第三部分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含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含反思)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程标准】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知道秦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以及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什么会战胜项羽,从而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

难点: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的变化。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秦帝国无疑是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朝代之一。

它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

但如此伟大的一个朝代,一个想代代相传直至万世的帝国,竟然只存在了15年就灰飞烟灭了!是什么原因断送了始皇帝的梦想?让我们在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找寻答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秦的暴政1.酷刑展示: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或只买单只,拐杖却是抢手货。

问题:秦国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生试说。

展示:秦朝刑具。

教师:秦朝有一种刑罚,犯了罪要切去单脚,所以鞋子没人买,拐杖抢手呀。

揭开谜底:“行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积于市”,“劓鼻盈蔂(luó),断足盈车”,即使免去死罪,也往往要割去鼻子或砍断双腿,挖去膝盖。

所以买鞋的人少,买拐杖的人多。

当时有人曾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说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2.重役学生:讨论秦朝除了刑罚残酷之外,还有哪些不合理的制度呢?材料:新婚的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当孟姜女寻夫找到长城边上时,却被告知范喜良已经死了。

闻此噩耗,孟姜女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丈夫血肉模糊的脸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由于暴政和重税,引发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秦朝灭亡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包括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秦朝灭亡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是,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教学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视频:秦末农民起义相关视频资料。

3.图片: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图片资料。

4.课件: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暴政和重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朝会引发农民起义?2.呈现(10分钟)观看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1、识记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知道楚汉之争。

2、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3、.理解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与楚汉之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难点: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置问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谁何时建立的?”展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万事相传。

然而,历史的发展与秦始皇的初衷并不相符,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

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展示史料:柳宗元说:“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

”世人皆曰:“秦亡于暴政,正所谓秦王无道,天下俱反。

”通过以上史料我们可以看出“秦的暴政”导致了秦的灭亡,那么秦的暴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展示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从而导致了“男子力耕不足饷粮,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三秦朝的刑法残酷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人们动不动就要受处罚,而且一人有罪,家族邻居都要受牵连,每年被处以各类刑法的人多达100多万。

教学设计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设计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成语故事应用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比较法分析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大屏幕出示影片《英雄》的宣传照)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大屏幕上的人物是谁?生:李连杰、陈道明。

师: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这部影片的名字是?生:《英雄》师:同学们的反映很快,下面我要考考咱们班同学的概括能力如何?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生:答略师:四名刺客长空、飞雪、残剑、无名一心刺秦,但最后却因两个字而放弃了,谁还记得是哪两个字?生:天下。

师:为了天下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他们放弃了。

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它采用的历史背景却是真实的,反映了战国末期广大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的一种渴望。

那么秦王嬴政是否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呢?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师:那么至此是不是就天下太平了呢?(大屏幕出示资料)找一位同学读以下材料: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生:阅读材料。

师:秦的统一维持了多少年?生:15年。

师:不仅如此,希望和平安定的秦朝百姓这时也打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揭竿而起,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共同走进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揭开谜底找出答案吧!(板书)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2页,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活动“梦回秦朝”,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将给出四则材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来到此时的秦朝你会看到什么景象?或者直接以第一人称“我的╳╳生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知道楚汉之争。

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可由一名同学作为复习小导师,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老师或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

然后导入新课:秦始皇雄才伟略,建立了庞大的秦王朝,但是在秦朝的市场上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秦的暴政自主阅读课本P50~51内容,完成第1题。

1.秦的暴政的表现。

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加残暴。

知识模块二陈胜吴广起义自主阅读课本P51~52内容,完成第2题。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口号、意义。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人物:陈胜、吴广。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知识模块三楚汉之争自主阅读课本P52~53内容,完成第3~5题。

3.简述项羽刘邦的反秦斗争和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

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建立汉朝,刘邦就是汉高祖。

4.秦亡前后项羽与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楚汉战争帝位之争封建地主阶级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5.西汉建立的背景、时间、建立者、都城。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以及秦朝的灭亡;理解楚汉之争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秦的暴政,从而探究出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由此学会对历史事物进展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从中汲取历史的经历和教训。

情惑、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以及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什么会战胜项羽,从而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难点: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指导的战争性质发生了变化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创始的帝业可以世代相继,传之万世。

然而,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

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阅读考虑:(一)秦暴政的表现。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48页的内容)[师生活动]老师:通过上一堂课的讲解,我们已经知道秦始皇完成了统全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稳固统一的措施,并创设了那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这是他的历史功绩。

但是他的统治也具有急求成和暴虐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秦的暴政:老师:①出示图片资料: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②出示历史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阿房宫前殿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

〞老师:从我们刚刚看到的影视和历史资料中,你可以获得什史信息?引导学生答复,这些工程规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建这些工程奴役了多少人?学生:规模宏大,所以要消耗很多的人力和物力。

110多万。

让学生讲一讲课前搜集的故事(和秦暴政有关的一些历史故事)。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可能有的学生会讲孟女哭长城的故事,老师要注意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是民间传说,虽然不能成为历史的考证,但是修筑长城是中国数个封建朝各种劳役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项劳役,所以孟姜女可能老百姓在承受繁重幅的过程中,在现实的根底上塑造出来个人物,但却反映了老百姓对统治阶级的控诉。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目标】1.知道秦朝的暴政表现,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学习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识别秦末农民大起义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分析楚汉战争中,刘邦取胜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4.对比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的暴政与秦的灭亡。

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楚汉之争的性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出示始皇嬴政和二世胡亥的图片。

教师讲解: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希望二世三世,传之万世。

但是秦朝从公元前221年开始到公元前207年灭亡,二世而亡,仅存14年。

这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影响深远的秦朝,为什么短命而亡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今天的历史课堂。

自主学习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2.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原因、口号、政权、路线、结果、意义分别是什么?3.在什么战役中谁的军队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什么时间谁的军队推翻秦朝?4.楚汉之争的双方、主要战役、结果、刘邦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探究新知一、秦的暴政阅读下列材料,指出秦的暴政有哪些表现?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三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

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

材料四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一人有罪,家族邻居都要受牵连,每年被处以各类刑法的人多达100多万,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材料五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大量宫女殉葬,把墓室的所有工匠闷死在墓里,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害蒙恬等文武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