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教案全册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教案全册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教案全册的相关参考内容如下:1.单元一:古代文明与人类进化•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人类起源和进化;古代文明的发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古代巴比伦文明。

2.单元二:古代中国文明•教学目标:了解古代中国的文明成果和特点,掌握中国古代王朝的变迁。

•教学重点:古代中国的文化成果、王朝的变迁。

•教学方法:图文解析、小组研讨、视频展示等。

•教学内容:中国的文化成果,如文字发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王朝,如夏、商、周等。

3.单元三:古代印度文明•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印度的文明特点和发展过程,掌握古代印度的社会制度。

•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社会制度、文明特点。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

•教学内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宗教文化(婆罗门教、佛教等)、行政制度。

4.单元四:古代希腊文明•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的文化成就和政治制度,掌握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教学重点:古希腊的文化成就、政治制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

•教学内容: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奥运会、哲学和艺术成就等。

5.单元五:古罗马文明•教学目标:了解古罗马的文化传承和政治制度,掌握古罗马的行政制度。

•教学重点:古罗马的文化传承、政治制度。

•教学方法:图文解析、小组研讨、角色扮演等。

•教学内容:古罗马的帝国制度、法律制度、道路建设和建筑艺术等。

6.单元六:古代埃及文明•教学目标:了解古埃及的文化特点和社会制度,掌握古埃及的宗教信仰。

•教学重点:古埃及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

•教学内容:古埃及的法老、金字塔、神话故事和宗教信仰等。

7.单元七:古代阿拉伯文明•教学目标:了解古代阿拉伯的文明成就和科学发展,掌握阿拉伯的数学和医学知识。

•教学重点:古代阿拉伯的科学发展、文明成就。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教案(实用14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教案(实用14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教案(实用14篇)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思路]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

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精选6篇)七年级上历史复习教案篇一5、西周的兴亡(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

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

这就是分封制。

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

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

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篇二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河姆渡遗址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6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6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6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6篇)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

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

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

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

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

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

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

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1一.课前导学(一)认清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影响;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二)课前自学1.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图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2.独立做好下面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并进一步识记、巩固:(1)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2)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3)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从此,门第不高的,可以凭才学作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集中到;(4)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

(5)唐太宗即位后,扩充了的规模。

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6)武则天时,开始了,并增设了;(7)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8)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才被废止。

二.交流展示三.小组讨论1.科举制度是怎样创立的?如何得到完善?2.科举制度创立起了什么作用?四.达标训练(一)1.科举制度在朝创立,在朝逐渐完善,直到才被废止;2.在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3.在科举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二)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2、科举制创立于()A.隋朝B.唐朝C.西汉D.魏晋3、科举制逐步完善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4、科举制废除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5、首创殿试、武举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6、有利于唐诗繁荣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7、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B.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8.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衣锦还乡”反映的是A.参加科举考试还乡时可获得一套新衣B.读书人在科举考试考中后地位有巨大变化C.只有身穿锦衣才会允许参加考试D.读书人用华丽的服饰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三)阅读下列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初一历史教案大全(优秀4篇)

初一历史教案大全(优秀4篇)

初一历史教案大全(优秀4篇)七年级历史教案篇一复习目标:识记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及地点;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与主要农作物;炎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复习重点:识记以上内容复习难点:河姆渡人、半坡人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比较复习方法:先学后练,当堂训练复习课时:1课时复习过程:一、由世界史人类的形成复习导入。

二、点明考纲目标,学生对照考纲看《开卷有益》“考点点拨”并作好标记、熟读。

教师适时点拨、引申。

三、学生阅读复习七年级上册本单元的内容。

四、知识点的梳理、重现:学生默写《开卷有益》“知识构建”空缺内容。

五、中考强化限时训练:5分钟时间完成学生做《开卷有益》“中考强化训练”教师发现疑问并解答六、教师总结点拨并板书: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1、人类的形成: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非洲南方古猿三大人种母系与父系氏族社会2、中华文明:元谋人:云南元谋县距今约一qi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20万年会人工取火母系:河姆渡人:浙江余姚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半坡人:陕西西安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父系:炎帝、黄帝:华夏族人文初祖—黄帝尧舜禹:禅让制七、当堂效果检测: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

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3、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感知一qi0万年前生活,寻找远古人类足迹”活动,他们应该去()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4、“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

”这是台湾的宋楚瑜祭拜何处的祭文()A、炎帝陵B、黄帝陵C、始皇陵D、中山陵八、作业:《开卷有益》本节未完成部分九、教学后记: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浅析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进行历史教学创新的前提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课程,只要学生们产生了兴趣,那么教学效果会好的多。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的传说。

一起看看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欢迎查阅!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1远古的传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

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

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1.农业起源的传说(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师: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

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究竟谁的功劳谁才是真正的华夏之祖呢师:通过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对华夏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老师讲解:炎帝又号称神农氏。

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

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

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

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

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

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会不会南迁?”让学生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的严重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本课的主题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本课的难点是内容多、头绪多,教学重点内容不突出。

从三国以来,江南地区逐步得到了开发,表现在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手工业的发展等方面。

原因主要是东汉末年以来政治不稳定,加上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造成大量人口南迁,南迁人口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采用小组先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入手,突出“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教学内容。

以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为主线,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视为背景原因来处理,突破本课难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4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4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4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1活动目的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

2)初步培养观察历史文物图,搜集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历史信息的能力。

3)在情感上感受远古祖先的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贡献。

活动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并将所搜集的资料在墙报“历史园地”中展示,资源共享。

活动步骤1)通过复习山顶洞人北京人的有关知识引出人类生存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3)以河姆渡人半坡人为例,模拟远古居民,展示原始人类生产生活风貌。

活动过程(小游戏)1)教师指定两名学生手举北京人代表队、山顶洞人代表队的牌子入场。

2)将写有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生产和生活内容的卡片分发给14名学生。

3)14名学生根据卡片所给内容,在1分钟内找到自己的队伍并亮出卡片。

4)学生评判正误并找出两个代表队中卡片内容相近的队员。

(两队中相近的内容有采集和捕猎)其余队员退场。

(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X)师: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很多进步。

但是这个进步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演变。

远古人类前进的脚步是多么艰难啊,尤其是在生产活动中,从采集到采集,从捕猎还是到捕猎。

几十万年无限的采集和捕猎有可能带来什么问题?学生讨论:(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没有食物来源、人们居无定所、引发战争等)师:如果真的像同学们所想象的那样,那是多么悲惨的情景啊!师:人类的这种悲剧可以避免吗?学生讨论:(人类学会自己种植和饲养。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是太好了,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看一看,远古的先民们和你们的想法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课文的导读部分是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中有没有科学的东西?学生讨论:(人类发现植物的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人工种植。

)师:据最新的考古发现,我国早在8000-7000年前,人们就学会了种植,有了原始的农耕。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3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3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3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以及秦王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

2、通过数字故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理解历史事件。

3、通过合作探究重难点问题,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秦朝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光辉。

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

难点:1、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

2、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一秦的暴政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7~48页一目“秦的暴政”及相关史事,完成问题。

)1秦暴政的表现(简练的词句概括)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略)小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赋税沉重2徭役兵役繁重3刑法严苛4二世更残暴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

吴广起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课堂练习】七年级上历史复习教案篇二4、远古的传说①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

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被称为神农,还发明了陶器。

尝百草发现治病的药物。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

发明了铜器和车船。

③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④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这一制度称为禅让。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7篇)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7篇)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7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一课题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2.能力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情感教育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导致中国落后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2.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教学过程训练引导及反馈调整指导启导疏导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板书〕1、康熙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a、奖励垦荒屯田〔板书〕b、重视兴修水利c、多次减免租税d、提倡勤俭节约小结这些措施的实行巩固清朝的统治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雍正帝继承父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2、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a、耕地面积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b、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历史教案-历史,标签: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前提问清朝前期的手工业比明朝更加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①、鼓励商人开矿②、南京、广州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苏州③、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比过去大④、边疆少数民族手工业也发展起来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业业繁荣起来3、商业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出现北京、苏州、扬州都是繁华的城镇4、让学生思考,集体讨论清朝前期的经济,为何能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

巨鹿之战。

秦朝的灭亡。

楚汉之争。

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取学生表演《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方法,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推荐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推荐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推荐6篇)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第1篇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感知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是难点。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黄帝陵冢的视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自主预习】1、读课文结合课件图片了解本文内容。

2、小组讨论华夏族的由来,人文初祖,禅让制等知识。

(一)炎黄战蚩尤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归纳出华夏族,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知道涿鹿之战。

明确黄帝所进行的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二)黄帝--人文初祖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知道黄帝对于人类的贡献。

明白他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尧舜禹的“禅让”了解什么是禅让以及禅让的本质,尧舜禹的事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关知识。

【合作探究】1、你对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实、概念和理论,提高历史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历史概述第2课:原始社会第3课:奴隶社会2.第二单元:夏商西周的统治第4课:夏商的建立与灭亡第5课:西周的分封制第6课:西周的宗教与社会3.第三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第7课:春秋争霸第8课:战国七雄第9课:诸子百家4.第四单元:秦汉时期的统一第10课:秦朝的统一与崩溃第11课:汉朝的建立与繁荣第12课: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5.第五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3课:三国鼎立第14课:两晋南北朝的更迭第15课:南北朝的文化交流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历史概述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如何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中国历史长卷为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

(2)讲解:介绍中国历史的基本概念、历史分期,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3)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历史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第2课:原始社会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原始生活场景的图片为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介绍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

(3)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原始社会的发展原因和局限性。

第3课:奴隶社会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奴隶社会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

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奴隶社会的生活场景为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介绍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

(3)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和制度特点。

2.第二单元:夏商西周的统治第4课:夏商的建立与灭亡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夏商两朝的历史地位。

2024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2024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2024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疆域辽阔的祖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古代的疆域变迁;理解秦统一六国、汉通西域、唐朝开疆拓土等历史事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树立国家领土完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古代疆域的变迁;秦、汉、唐等朝代的疆域拓展。

2.难点: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规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我国古代疆域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的疆域是如何变迁的?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统一六国、汉通西域、唐朝开疆拓土等历史事件。

朝代历史事件疆域拓展情况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教师讲解汉通西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3.教师讲解唐朝开疆拓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四、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秦、汉、唐等朝代能够实现疆域的拓展?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我国的疆域拓展有何影响?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教师讲解清朝疆域的拓展情况。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元朝和清朝在疆域拓展方面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概括我国古代疆域的变迁。

2.思考:为什么我国能够成为疆域辽阔的国家?六、板书设计第1课疆域辽阔的祖国一、秦统一六国二、汉通西域三、唐朝开疆拓土四、元朝统一中国五、清朝疆域拓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我国古代疆域的变迁,引导学生认识到了我国疆域的辽阔。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感。

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内容可能过于详细,导致课堂时间紧张。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5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1●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是通过传说故事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照课本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并通过收集的文本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情景。

并会进行对比。

自始自终围绕“会不会制造工具是动物和人类的区别”,“劳动创造人”展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古人类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阅读讲解法。

●教学媒体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2、素材准备“女娲造人”、“亚当、夏娃”、北京人生活相象图、“山顶洞人生活想象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的图片;“北京人与原始人”及“北京人”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

其中有许多是有文字记载的。

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

譬如,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同学们,有谁知道:“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的故事”?学生讲述,老师总结并补充《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的故事。

(展示“女娲造人”和“亚当、夏娃”的图片)神话毕竟只是神话,现在谁也不会相信真有这样的事。

那么,人类历史究竟应该从哪儿说起呢?后来,科学发达了,人们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证明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类人猿。

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案篇一: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中原地区的起源(1—4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整本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显现出来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见解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牌形象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强身健体。

[情感态度与信念]1、既然如此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基本概念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1----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时代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包括市民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很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首要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当今世界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地。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成都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本体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2----板书设计: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4----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情况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我国,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这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七年级上册教案历史(优秀6篇)

七年级上册教案历史(优秀6篇)

七年级上册教案历史(优秀6篇)七年级上册教案历史篇1[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

(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

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5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教案篇1一、识记和理解1、记住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春秋五霸的名称。

2、理解齐桓公为什么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3、理解越王勾践能够转败为胜,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的原因。

4、了解“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等成语的来源。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上的材料,培养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

2、通过学习管仲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城濮之战,初步了解、分析和评价古代战争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齐、鲁、越国的发展史,认识到改革对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我们今天的改革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我国社会进步。

2、我们只有积极投身改革,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3、通过了解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认识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通过学习勾践的事迹,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和不畏艰险、奋发图强、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及难点一、教学重点:“春秋”和“春秋五霸”;齐桓公首霸二、教学难点:王权衰落的原因、表现及影响课型新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建议学生采取绘画、表演等方式来展现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

2、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准备活动。

3、教师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1、提前查阅资料,对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进行熟悉。

2、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成语故事短剧。

教学方法讨论法、表演法、讲解法、提问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在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周幽王的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他的儿子宜和他的外公申侯领犬戎大军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西周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又进入了春秋时期,那为什么这一时期在历被称为春秋呢?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与我国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有关,说:郭沫若有一次到上海的普陀山游玩,半路上拾到一封女孩的绝笔信,经打听郭沫若找到了这个女孩,经过反复劝解,最终让女孩放弃了轻身的念头,临走时郭沫若送给女孩一首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书楚”。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6篇)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6篇)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6篇)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

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

[公田不治诸侯争霸]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

[以多种形式展示]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精选11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精选11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精选11篇)初一上册历史教案1【自主回顾】(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师出示图片,边看边讲,以及让学生回答这是哪一时期,有哪些文化。

【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中国早在古代,就有世界上最新进的技术,而且至今保持在领先地位?2、我国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被人说是:“神医扁鹊,起死回生。

”后人为什么这样崇拜?3、从节气的产生,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判断?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了解各种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对今后的历史朝代产生了哪些影响。

有什么意义?【巩固练习】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北京人B.蓝田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2.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A.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3.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 )的部落联盟首领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4.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晚500年B.早5000年C.早500年D.晚5000年5.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 )A.文王B.伊尹C.盘庚D.纣6、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7年D.公元221年7.史领导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战国D.夏朝8.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D.三星堆青铜立人象9.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 )A.《史记》B.《资治通鉴》C.甲骨文D.铭文10.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 )A.齐国B.楚国C.赵国D.秦国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教师精讲点拨
六、课堂监测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C)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2.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A)
A.彩陶B.黑陶C.白陶D红陶
3、下列关于半坡氏族聚落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会制造彩陶,鱼纹彩陶盆是其代表作之一B 学会了种植白菜、芥菜等农作物
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神农氏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黍、豆、麦、稷(高粱)、稻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
4、传说中的哪位部落联盟首领在位时,我国的原始社会走向了尽头(C)
A 尧 B 舜 C 禹 D 启
5、炎帝和黄帝是下列哪一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A)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C 珠江流域 D 闽江流域
6、被称为“人文始祖”的是:(A)
A 黄帝B 尧C 舜D 大禹
7、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A)
C 会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D 圈养猪、狗等家畜
4、同半坡聚落相比较,河姆渡居民最大的贡献是:(D)
A 学会了饲养水牛、猪、狗B 妇女在氏族生活中的地位很高
C 会制造精美的彩陶D 培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5、我国最早会建造干栏式房屋的居民生活在:(A)
A 长江流域B 黄河流域 C 北京周口店D 珠江流域
发现地点
距今年代
生产工具
农业
畜牧业
手工业
住房样式
社会阶段



浙江
余姚
七千年
磨制石器、耒耜
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饲养
家畜
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干栏式房屋






陕西
西安
五六千年
磨制石器、木制耒耜、石刀,骨制箭头、渔叉、渔钩
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饲养猪、狗等
制造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A 处于同一生活流域B 都种植原始农业,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
C 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D 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9、下列国家中最早栽培水稻和粟的是:(B)
A 印度B 中国C 埃及D 泰国
七、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年代: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
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生产、生活:住干栏式房屋,已挖掘水井,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
元谋人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时间: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身体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生活:会打造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时间:距今3万年
山顶洞人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上顶部的洞穴
生产、生活: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3、正确认识“禅让”的含义。
(1)“禅让”是原始社会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2)“禅让”是以德才兼备为标准来推选首领;(3)此时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要以身作则。
4、夏朝的建立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原始社会结束。
四、自主探究:通过分组和集体讨论的方式得出问题的答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2、比较三个时代的居民农耕生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1)这则材料证明了什么?说明北京人已经开始使用火了。
(2)材料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火可以烧烤、照明、御寒、保护自身安全,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社会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8.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能够人工取火;掌握摩擦和钻孔技术;能够捕捉鱼和蚌。
七、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五、教师精讲点拨
六、当堂监测
1、下列成就被人们誉为是黄帝发明的是:(C)
A 发明陶器 B 开辟集市 C 发明车船 D 发明医药
2、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C)
A 尧 B 舜 C 禹 D 鲧
3、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B)
A 中国人善于想象 B 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二、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
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比较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居民各自的农耕特点。
遗址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 )
A.会不会制造工具B.会不会使用工具C.会不会渔猎和采集D.会不会用火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山顶洞人( D )
A.懂得钻孔技术B.懂得人工取火C.会制作装饰品D.开始使用天然火
4.我们已发现的人类,请你按时间的先后排列( A )
板书设计:
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炎黄打败蚩尤,结成联盟,成为华夏族
“人文初祖”:黄帝对人类的贡献。
“禅让”: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奴隶社会开始。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5—11课)
二、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发现元谋人时间、地点以及元谋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2、北京人的时间、地点、身体特征以及生产生活状况。
3、山顶洞人的时间、地点、生产生活状况。
4、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什么?
四、自主探究:通过分组和集体讨论的方式得出问题的答案。
五、教师点拨:自学指导与“动脑筋”
六、当堂监测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蓝田人④山顶洞人
A.①③②④B. ①④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
5.我国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最早使用火的是( A )
A.元谋人B. 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6.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C )
A.群居生活B.人工取火C.使用简单语言D.制造使用简单工具
7.“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4、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神火扇有哪些进步?
会磨制石器、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过定居生活,已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5、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四、自主探究:通过分组和集体讨论的方式得出问题的答案。
A、黄河 B 长江 C 淮河 D 珠江
8、与“禅让”制有关的部落联盟首领有:(D)
①黄帝②尧③舜④禹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9、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叙述。不可否认有神话的成分,但其中也蕴含有可靠的历史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