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5ec90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6.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教案【课标要求】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及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是学生认识到中国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元谋人和北京人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我们神圣的国土上,有广袤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众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绵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和贸易的方便。
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之上。
那么,人类是怎样诞生的?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居民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会找到答案的。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人由古猿演变而来,在我国有很多远古人类活动的痕迹,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出示《远古人类的分布图》)。
提问: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是在哪里发现的?距今有多少年?我国境内最早的人是元谋人,是在云南元谋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
2.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呢?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过的骨头,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怎样理解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呢?制造工具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人类能够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改造自然。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教案(实用14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教案(实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2d4af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5.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教案(实用14篇)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思路]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
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最新-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12篇)
![最新-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a3859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9.png)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篇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京人。
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
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
学生:自学教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s教师活动E学生活动6设计意图b导入新课H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6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2ed9d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f.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6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6篇)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
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
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
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
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
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
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
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b6f10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4.png)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每一个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都不可避免的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篇1)大统一的汉朝[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2020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2020](https://img.taocdn.com/s3/m/d3e037a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0.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2020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初中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
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由同学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小说、电视剧导入到历史上的三国: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有没有看过?你对里面那些人物印象最深刻?(诸葛亮、曹操。
) 教师讲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它反映了东汉末年到三国的历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势,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2、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1800年前的东汉、三国时代。
新课探究一、群雄逐鹿说战争(一)官渡之战分析官渡之战前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曹操力量的发展壮大,视频展示官渡之战的经过,说明战争的影响。
探讨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
1、官渡之战前的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结合曹操的《蒿里行》进行阐述。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交替干政,皇室衰落,黄巾起义,军阀割据,战争不断,就如曹操的《蒿里行》所描述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老百姓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2、官渡之战曹操的势力发展壮大起来之后,与黄河以北袁绍发生了冲突,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南下,进攻曹操,曹操只有3、4万军队,敌强我弱,曹操该怎么打呢?他采纳了谁的策略?(1)让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观看视频《官渡之战》,请学生简单复述官渡之战的历史典故。
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五篇
![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6103eb376baf1ffd4fad84.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五篇[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任教年级:授课教师:XXXX实验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五篇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历史, 简称史, 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 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
下面就是笔者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知识与能力]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讲授新课:(1)张骞出使西域:1、西汉时期, 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也就是今*地区和更西的地方, 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 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管理西域事务, 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境内, 运到西亚, 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 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3、166年, 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 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20套 含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20套 含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a6aaa38762caaedd33d451.png)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整体设计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史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难点】(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教学重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教学小结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整体设计母戊鼎的复杂铸造工艺。
2.司母戊鼎是青铜器的代表作,还有四羊方尊。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回答问题:(1)哪个朝代是青铜器铸造业的高度发展时期?(2)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3)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是一样的吗?(1)商代是青铜器铸造业的高度发展时期。
(2)青铜器种类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3)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不一样。
3.总结: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势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那个时代辉煌灿烂文明的象征。
4.引导:刚才我们提到的是青铜文化在商周时的表现,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除了青铜器外,这一时期另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是什么?(二)甲骨文记事1.展示图片:甲骨文十二属相图。
提问:请大家猜一猜,这是十二属相的哪一个属相?是依据什么来猜的呢?(图形、意思)讲述:我们刚才猜的十二属相并不是一般的图画,而是一种文字。
这种文字的产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勃兴。
2.提问: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
【独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历史核心素养版)
![【独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历史核心素养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f259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1.png)
【独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历史核心素养版)【独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历史核心素养版)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7年级教材主要是中国古代史,这段历史比较久远,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影视剧等,对中国古代史有所接触,上课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资料例如图片、视频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问题探究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中国古代史教材的时序编排特点,历史地图等教学素材,使用图表类分析、归纳知识及学生探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及学科素养。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主要以北京人为例讲述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一部分简要讲述了早期人类的分布及元谋人,在第二、三部分重点讲述了北京人的发现及北京人的特征。
人类是从古猿发展而来,我国是人类发源的重要地区,北京人是迄今已经发现的猿人化石和相应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考古资料最丰富的遗址之一,在中华文明史前阶段占有重要地位。
四、教学准备1.将《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完成学习。
2.将本课课件准备好。
3.查看本课目录下自学检测、当堂达标、提升训练试卷。
五、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演示动画地图、播放视频资料,并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三个子目相关内容。
目标2:能够通过《我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明确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分布的地理位置,能够在地图上正确指出元谋人、北京人等遗址位置;初步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7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3c983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3.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7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是通过传说故事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照课本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并通过收集的文本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情景。
并会进行对比。
自始自终围绕“会不会制造工具是动物和人类的区别”,“劳动创造人”展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古人类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阅读讲解法。
教学媒体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2、素材准备“女娲造人”、“亚当、夏娃”、北京人生活相象图、“山顶洞人生活想象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的图片;“北京人与原始人”及“北京人”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
其中有许多是有文字记载的。
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
譬如,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同学们,有谁知道:“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的故事”?学生讲述,老师总结并补充《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的故事。
(展示“女娲造人”和“亚当、夏娃”的图片)神话毕竟只是神话,现在谁也不会相信真有这样的事。
那么,人类历史究竟应该从哪儿说起呢?后来,科学发达了,人们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证明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类人猿。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案(7篇)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fcc96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f.png)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案(7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案1【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奇,了解传奇和史实的区分。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奇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奇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力量和方法:培育从传奇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力量、帮忙学生把握以传奇印证历史的根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育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奇和华夏族的形成。
禹治水的传奇。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预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奇故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历史讲究真实牢靠,传奇难免夸大虚构。
但不少传奇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开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奇来熟悉农耕文化。
看看那些流传长远的传奇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听,集中留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炎帝和黄帝的传奇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奇(或抽学生来讲)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调动参加兴趣听或自己讲清楚明白,便于把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禅让的传奇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
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
让学生简洁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奇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
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奇。
要求学生叙述大禹治水的传奇。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7736c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0.png)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1《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在世界文学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3分钟)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请一位介绍一下。
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二)讲授新课一、古典小说的高峰(20分钟)1、老师播放四大名著音像片断,学生指出里面塑造的主要人物。
并加以介绍。
2、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出这四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并讲一个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3、以《三国演义》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4、指导学生列表(包括书名、作者、创作时间、小说题材等)比较归纳出四部小说的共同特点。
“明代三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5、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1)<<三国演义>> 罗贯中(2)<<水浒传>> 施耐庵(3)<<西游记>> 吴承恩二、戏剧的繁荣(6分钟)1、戏剧:汤显祖《牡丹亭》2、《永乐大典》----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类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设计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设计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04fbf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c.png)
【导语】历史是⽂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类⽂明的轨迹。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编写历史⼩故事 [知识与能⼒] 以教材中课⽂出现的基本⼈物、事件、时间和提⽰中对学⽣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法] 1、以多种⾓度来训练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法的初步运⽤能⼒;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头表达能⼒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成就、个⼈成败的原因。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胆发表⾃⼰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1课时 [课型]活动课 [⽅式与⽅法]以讨论为中⼼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活动:成语故事表演 【找⼀找】 1.从课⽂或参考书中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列出⽬录。
2.选出你们最喜欢的⼀则成语故事。
【演⼀演】 1.以⼩组为单位进⾏分⼯。
(1)写故事稿。
(2)饰演故事中A、B、C……⾓。
(3)尽量想办法准备⼀些辅助性的道具(注意春秋战国时期⼈们的⽣活习俗、服装等,请参考课⽂插图)。
2.各⼩组代表在全班擂台赛上演讲各⾃准备的成语故事。
【议⼀议】 1.谈谈你参与活动的感想。
2.从你饰演的⼈物的⽴场、⾓度谈谈对所演讲的历史故事的看法。
3.这则故事变为成语,流传⾄今,对我们有什么启⽰呢? 【评⼀评】各组最精彩的地⽅有哪些?(以⿎励为主,让所有的学⽣尝试成功的喜悦)中华⽂化的勃兴(⼆) [教学⽬标] 1、知识⽬标: 孔⼦及其仁学说。
孔⼦在教育和⽂化上的贡献。
⽼⼦和他的辩证思想。
战国时期的诸⼦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标: 指导学⽣⽐较诸⼦百家各⾃的主张,培养学⽣的对⽐分析能⼒。
[重点、难点]孔⼦和百家争鸣 [教法、学法] 由学⽣⾃⼰阅读课⽂⽽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2020人教版历史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2020人教版历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ec18e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2.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2020人教版历史教学设计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
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设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初中历史教案篇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教学目标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通过“火的使用”、“原始人的生活”等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人类远古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出现在地球上,并成为万物的主宰,关于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古今中外有着许多神话传说,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故事呢?生:女娲造人、亚当夏娃等故事展示:女娲造人的图片师:这位同学讲的太好了,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学生鼓掌)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人类对自身来源的困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展示:古猿图片师:在漫长的岁月过程中,古猿通过劳动,逐步演变、进化成人。
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呢?学完今天这一课,大家就会了解啦。
板书:课题(二) 教师引导,自学探究: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小节,找出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以及他们的相关信息。
生:(阅读课本后答)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师:同学们都很会读书,找的非常的准确。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们的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判断出他们的生活时期的呢?展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图片生:化石(如果学生不知道,师可以直接为学生拓展)展示:【社会广角】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
2020年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
![2020年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fbe761360cba1aa911da3a.png)
2020年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篇一】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自主预习】(一)河姆渡原始农耕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河姆渡原始农耕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2、时间:距今约7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4、农耕作物:水稻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4、农耕作物:粟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6、原始饲养业:猪、狗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学生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_2020最新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_2020最新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6f7f9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a.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_2020最新历史教案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初中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其次,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3、通过夏、商、西周的兴亡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夏、商、西周的兴亡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教学过程感悟导入:(出示图片)随着满街飘溢的月饼香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中秋节与嫦娥奔月有关。
而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武王伐纣以及大家熟知的封神演义等历史典故都来自夏商周时期。
这一时期经历了多少年?又有哪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学习完第4课你就会有所了解。
合作探究:一、国家更迭--夏、商、西周的建立1、我国最早的国家--夏问: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是以什么事件作为标志的?【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禹在位时经历了从部落联盟长到夏国王的过渡阶段。
问:为什么说夏不是部落联盟而是国家?【夏朝建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和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机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2020最新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2020最新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74f02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d.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2020最新历史教案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
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初中历史教案篇一《伐无道,诛暴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
巨鹿之战。
秦朝的灭亡。
楚汉之争。
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取学生表演《大泽乡起义》的方法,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2、显赫一时的秦朝很快就灭亡了,为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诗句和童谣,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播放影片《秦始皇》中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筑长城有关片断。
2、组织学生思考,在影片中秦朝修建了哪些重大工程?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学生回答)3、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学生得出“徭役繁重”这一暴政表现)播放影片,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