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社会自治制度与方法创新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6【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改革与制度创新】考点解析及精练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6【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改革与制度创新】考点解析及精练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3
1689 年 英国君主立宪制
1921 年 苏俄新经济政策
1933 年 美国罗斯福新政
民享受到比较广泛的权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 年颁布 《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王权 加以限制,标志着资产阶级统治在
英国确立
开创了君主立宪制
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 济,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大 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
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戊戌 变法
1898 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 级维新派发起的救亡图存运动,主张发展资 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是一场资产
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 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 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
1
3.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
步发展
1978 年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到社会主
2
改革开放
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 策;对内进行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进
行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义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现代历史上的4 年人民代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
实行的,以“富国强兵”为目 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的道
的,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 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
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次自 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
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

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改革使社 会稳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文化水平。 4.改革的启示。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教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教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四单元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教案【探究思考】: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和谐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又是依靠什么制度来实现和保障的呢?1、列举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并举例说明,分析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时空坐标】【回顾旧知】:1、列举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并举例说明,分析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意义。

方式:⑴战争:征服、平叛,如打败匈奴;平定准格尔部叛乱⑵并存:和亲、会盟。

如秦明修长城抵御匈奴和蒙古;汉初和唐朝与匈奴和吐蕃的和亲。

⑶归属:加强管理①册封,如唐朝册封南诏首领,明清册封藏族领袖;②设官职和机构管理,如中央的典客、鸿胪寺、理藩院;③地方上的军政机构,如都护府;羁縻性质的机构,如都督府、都司、卫所、土司;办事大臣。

④移民屯田,开发边疆:如汉朝屯戍政策⑤互市贸易⑥政治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①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疆域,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促进了边疆开发,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③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交融,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概念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的一项政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探究思考】2、结合教材和史料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呢?①历史经验:历史上历代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②国情条件: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力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现实需要: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备受剥削、歧视和压迫。

不④党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展示大量图片和史料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解答所提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堂检测参考答案:110:AAAAACA B C C11.原因:①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①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①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民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①吸取历史教训和总结历史经验。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突破训练(六)全面依法治国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突破训练(六)全面依法治国

专题突破训练(六) 全面依法治国一、选择题1.(2022·山东模拟预测)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围绕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嘱托,山东省委省政府多年来深入思考和谋划社会治理工作,坚持以党建引领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理念,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探索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活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融入德治,增强自治和法治的道德底蕴。

下列对“三治融合”理念认识正确的是( )①坚持典型引路是“三治融合”的基础②坚持党的领导是“三治融合”的根本保证③坚持依法治国是“三治融合”的保障④坚持以德治国是“三治融合”的前提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在“三治融合”理念中,坚持自治是“三治融合”的基础,①错误;“三治融合”的理念,是指坚持以党建引领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三治融合”的根本保证,坚持依法治国是“三治融合”的保障,②③正确;坚持德治是“三治融合”的先导,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答案:B2.(2022·全国模拟预测)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已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这表明,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独立的保护对象已经获得立法上的认可。

该法案为各级政府对相关的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材料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②是依法治国原则的体现,有助于政府依法行政更好履职③此法的实施确保了我国在数据使用方面获得了安全④这有助于推进我国国家治理安全方面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全国人大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故①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为各级政府对相关的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这是依法治国原则的体现,有助于政府依法行政更好履职,有助于推进我国国家治理安全方面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故②④正确。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话题九 社会治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传承与国家的基层治理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话题九 社会治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传承与国家的基层治理

话题九社会治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传承与国家的基层治理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

世界各国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有君主制、贵族制、民主与共和制等几种主要形式。

但是,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

学术前沿·史学新论关注点1 希腊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历史传承[史学新论] 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

——引自[英国]汤因比《历史研究》发现问题西方人对古代希腊文明怀着无法释怀的感念,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源,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有连续的特征。

激活思维从古代雅典文明与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血缘”关系角度进行命题,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关注点2 华盛顿、杰斐逊等人的“自由与自治”实验[史学新论]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

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

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

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发现问题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是启蒙思想美国化的产物。

激活思维美国的“自由与自治”是如何实现的;启蒙思想与美国政体的关系;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等人的历史功绩。

话题串讲·深化认知一、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1.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制精神,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完善,以代议制为核心,依据各自不同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民主政体。

古今中外的制度创新剖析

古今中外的制度创新剖析

古今中外的制度创新
问题三: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断进 行制度创新有何作用? 答:1、有利于巩固和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专 制统治。 2、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 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3、有利于促进民族的融合。 4、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古今中外的制度创新
3、思想文化方面的制度创新: 科举取士制度
古今中外的制度创新
问题:通过今天我们对古今中外制度创新 的探究过程,你又有何认识? 答:1、制度创新的过程是曲折艰难的。 2、制度逐渐完善,由人治走向法治,由 专制走向民主。 3、古今中外,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人类文 明的进步与发展。
古今中外的制度创新
专题训练:
1、《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 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 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B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授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2、“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 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中君王的权力是绝对的,无所制约的话,那么就无法延续 2000多年之久。事实上,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 D 制的制约的……”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或机构不可能成为唐教授观点依据的是 ( ) A.丞相 B.三省六部 C.(元)中书省 D.军机处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某一制度时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 D 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以下哪一观点符合该制度的史实( ) A.该制度下的长官可世袭 B.该制度的实施增强了地方权利 C.该制度的实行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D.该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巩固国家 统一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和制度创新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和制度创新

··'( 1& IT U '9016【知识梳理】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制度创新。

(1)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王位世袭制:禹建立了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君主专制制度:确立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实行郡县制。

巩固(西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削弱了诸侯国势力;“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55(续表)完善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科举制,选拔有才学的人,扩大统治基础。

加强北宋时,皇帝控制军队,削弱相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等等。

宋朝时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发展元朝时,在中央设中书省,并在其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实行行省制度,地方设行中书省。

顶峰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立五军都督府;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5)郡县制:秦朝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6)科举制:诞生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专题02 十八届三中全会(第01期)解析版

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专题02 十八届三中全会(第01期)解析版

一、背景材料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21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打算》。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现代化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秀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让一切劳动、学问、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制造社会财宝的源泉充分涌流,让进展成果更多更公正惠及全体人民。

二、与教材学问的结合点1.经济生活价值打算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完善主要由市场打算价格的机制,加快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搞好宏观调控。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经济的进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加健康。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市场经济借助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杠杆,把有限的人、财、物以最优化的方式安排到社会生产各个领域,快速满足千姿百态的需求,实现效率提高和财宝增进。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进展的重要基础。

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

坚持按劳安排为主体,健全资本、学问、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打算的酬劳机制,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安排调整机制。

发挥财政作用。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正、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11246741_驻镇帮镇扶村——广东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

211246741_驻镇帮镇扶村——广东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战略部署。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补短板。

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为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2022年12月,广东省启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

特别在强镇扩权、乡镇街道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对比全国各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广东省驻镇帮镇扶村紧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更高层面、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推动镇村一体谋划,强镇兴村,融合发展。

工作举措与成效驻镇帮镇扶村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有力举措和重要抓手。

2021年以来,全省动员7000多个组团单位、1000多个工作队、1.7万多名干部人才积极投身其中,大大激发了帮镇扶村新活力,各级政府在帮扶范围、内容、力量、形式、地域和资源等方面都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深化整体布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从顶层设计到组织实施均体现整体化统筹推进的发展理念。

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召开专题座谈会、开展专题电视电话学习会、下乡入户政策宣讲、新媒体多平台推广等方式,帮助当地镇党委政府、各驻镇干部、村民群众等系统理解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内涵,全面强化一体化发展思路。

在空间布局上,为防止县镇村三者碎片化发展,广东省强化多镇连片规划以拓展发展空间,各驻镇帮扶工作队对帮扶镇村深入开展镇情村况调研,全面掌握当地政治、经济、民生、资源资产等发展状况后,按照市、县(市、区)“一盘棋”规划和主体功能定位要求,结合县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合理规划镇村建设空间布局,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推动联县强镇兴村一体发展。

在资源整合上,土地是农村最珍贵的资源宝库。

由于丘陵多耕地少、经营方式传统、耕地碎片化等原因,致使广东省部分农村出现土地撂荒、土地流转难等问题。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2 专题纵向贯通 专题1 沿革——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2 专题纵向贯通 专题1 沿革——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

6. (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 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 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 B )
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 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 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解析】 元朝统治者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 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就等于增强对国家统一的政治认同感, 故选B项;题干仅涉及行省的划分原则,不涉及具体行省对地方的有效 管辖,排除A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有助于其政治统 治,而不是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排除C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 式主要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促进民族交融是其客观影响,排除D 项。
3.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特点
特点
具体表现
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 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
削弱
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 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特点
具体表现
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 由实位到虚位反映出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
转向虚位
3.早期国家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度的四个特点
1. (2022·南通市大联考)西周实行分封制,导致了周代普遍建立地方 自治政权,各民族也逐渐融合,各诸侯国共尊一主。这加强了人们天下
共主、天下同源的观念,还把中心地带的文化扩散到了周边地区,保证
了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材料意在强调,分封制
( D) A.促进了民族交融 C.推动了文化繁荣
话题三 轻重相维——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沿革
基层稳,国家安,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和创新基层社 会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习近平同志强调,政府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 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 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 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强调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部署,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 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热点练3 制度自信,国家治理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点练3 制度自信,国家治理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点3 制度自信,国家治理【热点聚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发布。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并作出了重大部署。

作为党历史上首次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的一次全会,此次全会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知识整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背景: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②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相继召开。

(2)确立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3)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及发展(1)初步形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4)曲折:1966-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5)完善: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历史原因:①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②民族现状:旧中国由于地理环境、民族政策等,造成了民族地区的落后;③共同使命:近代以来,各民族共同抵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

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汇总(附专题训练60道)

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汇总(附专题训练60道)

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汇总(附专题训练60道)第一部分易混易错知识点“基本、基础、基石”类1.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2.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4.我国的基本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8.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

9.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

10.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12.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

13.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14.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

15.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

16.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

“核心”类1.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2.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4.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篇)2023年度关于财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篇)2023年度关于财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23年度关于财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篇)篇1:抓实绩效评价提升财政监管质效2022年以来,财政部XX监管局以党建引领,高位部署,将转移支付绩效评价作为重要抓手,落实落细监管职责,不断提高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监管质效得到持续提升。

一、完善机制,细化规程,切实畅通“毛细血管二一是完善上下联动机制。

全面准确把握上级要求“评什么”,确保少走弯路。

评价工作结束后,以总结报告、专题材料、信息等方式积极向财政部有关司局反馈情况,为相关制度政策不断完善当好“探头”和“参谋二二是拓展外部协作机制。

加强与地方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协同。

既当好宣传员,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提前与被评价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对接,明确评价范围,说明评价要求,列明所需资料清单,确保评价工作有序开展,凝聚“评什么”的共识;又当好监督员,寓服务于监管之中,不仅关注是否合规,更要关注是否见效,不仅治“乱”,更要治“慢二三是开创青年培养新机制。

对于部分重点绩效评价事项,打破常规思维,不单列具体承办处室,而是从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明确责任人、时间表和路线图。

同时,与财政部驻XX县定点帮扶工作队协同发力,从工作队抽调人员进一步充实专班,并安排业务骨干全程指导,开创了监管局与定点帮扶工作队常态化联动联学机制的新局面。

四是研究细化工作规程。

研究出台《XX监管局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工作规程》,对绩效评价的方案制定、操作流程、整改落实和档案管理均作出明确细化的规定,确保有章可循。

二、创新方式,总结方法,持续导入“高效基因二一是因势利导,创新评价方式。

充分利用自主开发的财政监管系统平台,推出绩效评价工作模块,分类分级设定绩效评价表格。

评价对象通过财政监管系统平台上报绩效评价资料,保证工作质量“不打折扣二二是明晰要求,压实各级责任。

利用监管平台,由施工单位、项目法人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分别通过各自账号,按照绩效目标合理性、绩效指标明确性、预算编制科学性等评价指标,进行自评打分并上传本单位负责的佐证资料,各级职责更清晰,评价结果更可信。

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1.(2021·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

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A.秦始皇陵兵马俑B.《资治通鉴》的记载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D.电视剧《大秦帝国》【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与材料中“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标准相吻合,属于原始史料,故选A;《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的史学研究著作,孟姜女哭长城是传说,《大秦帝国》属于艺术作品,三者均与“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不相符合,故排除BCD。

2.(2021·湖北中考真题)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这表现在A.推行郡县制度B.实行分封制度C.建立刺史制度D.创立科举制度【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强化了皇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故选项C符合题意;秦朝推行郡县制度,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隋朝创立科举制度,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021·山西中考真题)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四政治行为主体(含解析)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四政治行为主体(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四政治行为主体1.2019年1月15—16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黑恶势力是社会毒瘤,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侵蚀党的执政根基。

要咬定三年为期目标不放松,分阶段、分领域地完善策略方法、调整主攻方向,保持强大攻势。

要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黑恶势力经济基础、背后“关系网”“保护伞”不放,在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上下真功夫、细功夫,确保取得实效、长效。

由此可见( )①在新时代,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被赋予新职责②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的,专政是民主的有力保障③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④党和政府履行政治职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气爽、天蓝,政治生态也要着力营造“绿水青山”。

推进反腐败斗争,要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

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的是( )①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民主的作用②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③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所有政务公开,便于群众监督④建立和完善包括监察委员会、检察机关等在内的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形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2019山东威海二模考试,16)某市纪委监委创新监督平台,为全市所有办理事项(如办事流程、权力清单)逐个制作了专属监督二维码,群众只需扫码便可对公职人员的履职情况、工作作风、违纪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投诉、举报。

“码上监督”()①健全了当地对公权力制约的监督体系②精简了相关部门服务群众的办事程序③搭建了群众有效监督公权力的新平台④增强了该市公职人员的履职尽责意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某社区建立“开放空间居民议事厅”,在既定的议事规则下,居民对自己感兴趣的社区事务畅所欲言,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平台,形成了“微信议事厅”“网格议事厅”“楼宇议事厅”等细分载体,社区许多公共问题得以解决。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入手,总结概括了与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显著制度优势,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理论和实践高度,统筹谋划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正确方向。

一、社会治理制度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我国的社会治理制度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和复杂严峻形势的检验,形成了一整套相对成熟和定型的制度体系。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力助推了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也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社会治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更是如此。

这一工程涉及面之广、参与主体之多、利益关系之复杂,在国家制度建设中是少有的。

之所以能够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与我国整体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主要如: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保证了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是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的源头活水;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引领着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的价值目标;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保障了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的整体推进和可持续性;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为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成为社会治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不竭动力。

八下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国家制度

八下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国家制度
① 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
平等结合起来。
② 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 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③ 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 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④ 有利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
▲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 会议上的鄂伦春族人 大代表
(2):此外还可以取得社会保障收入,获得社会公益帮助。如养老保 险、低保等
1.含义: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2.调节方式: (价格 )、( 供求 )、( 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3.作用: (决定性)性作用、(无形)看不见的手。
4.优越性:A. 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B.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 C. 政府:更好发挥( 政府)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 )。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
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政策: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的经济发展。
1.具体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
实行范围:公有制经济。如国有企业的工资、奖金。
2.多种分配方式:
(1):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实行范围是:非公有制经济 如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


民主选举
对其负责 监督
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 监察机关
行 民 主 集 中 制
权力
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坚持和完善人大代表制度:
(1)它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活 力。 (2)它符合中国的国情与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 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度。 (3)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 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第1部分 板块1 步骤1 专题2 济世经邦——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与治乱兴衰

第1部分 板块1 步骤1 专题2 济世经邦——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与治乱兴衰

主题: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国家权力延伸到社会的最基层,全面掌控地方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

线索一基层治理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承担着赋役征收、社会治安、救灾帮扶、社会教化等职责。

政府在基层治理中起主导作用,民间组织处于辅助作用,两者相互配合。

线索二户籍赋税编制户籍、征发赋役是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核心职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赋役制度逐渐从以人头税为主转向以财产税为主,封建国家对居民的人身控制逐渐减弱。

线索三边疆治理边疆治理与民族政策密切相关。

秦朝开始,中国历朝都注重加强对边疆的管理,秦汉、隋唐、元明清都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不断发展。

线索四变法改革变法改革是中国古代王朝优化国家治理的主要途径,事关封建政权的治乱兴衰。

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国家治理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线索五礼法并用自西汉起历代王朝采用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将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制度中,形成了律令儒家化的趋势,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

仁政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1.户籍制度(1)演变历程。

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有户籍、宗室籍、宦籍和市籍等汉朝西汉时,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东汉末年,户籍散乱隋朝“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元朝按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

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清朝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2)四大特点。

2.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

①秦汉: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

古今中外的制度创新

古今中外的制度创新

古今中外的制度创新
4:改革开放和设立经济特区: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 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1980年国 家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又 设立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95年设立海南省经济 特区,1990年设立了上海浦东开放区,形成了经济 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 样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有 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 经验,扩大出口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有力推动了现 代化建设。 5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20世 纪80年代提出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 明了方向。1997.7.1日香港回归和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证实了“一国两制”构想的可行性,洗雪 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 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斯大林模式:1928—1936年,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 化和农业集体化,在此基础上,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式。
罗斯福“新政”: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并席卷了 整个世界。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即加强国家 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而且资本主 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 的先河,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 义,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2000多年之久。事实上,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
制的制约的……”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或机构不可能成为唐教授观点依据D的是
()
A.丞相
B.三省六部 C.(元)中书省 D.军机处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某一制度时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D摄制四海,运于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基层自治方法创新
1、原则
基层群众自治是使群众的事情由群众自 己依法去办的直接民主制度,所以一切基层 群众自治的方法都要贯彻下列两条原则:
(1)切实保障居民的民主权利
在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中,一定要以保障居民的 民主权利为核心,也就是说,基层群众自治应当建 立在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凡是非民主的 工作方式都是与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的。
对于第三类工作(私人物品),政府应当将 其交给其他相应的社会组织,让他们依法独立行 使职权,将其管住管好。
显然,基层自治组织正是为开展好第二和第 三类工作而构建的,同时在需要时他们也可受政 府委托,协助政府做好第一类工作。
(2)实行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原因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在就业、教育、医疗、住 房、养老等方面的许多公共服务责任的履行,在城市 是通过“单位”,在农村则是通过“生产队”来具体 实现的。只是对城市中那些极少数没有单位的失业人 员和孤寡老人的救助服务,才由民政部门通过社区居 委会来进行。
·残疾人就业
·消防
·剧院、体育场、图书馆
·警察巡逻
·电力
·国家公园
·防疫
·电话、自来水
·对度量衡、建筑物、电梯的监控 ·灯塔
·监狱
·天气预报
·群众娱乐活动 ·国防和广播电视
可收费物品
集体物品
对于第一类工作(公共物品),政府应当责 无旁贷地将其管好;
对于第二类工作(准公共物品),政府应当 在起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动员和指导各类社会组 织齐抓共管;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 立,劳动合同关系使得单位仅仅成为了人们的工作场 所,人们逐渐从“单位人” 转变成了“社会人”。 “单位办社会”的传统公共服务模式被打破了,过去 可以从“单位”和“生产队”得到的公共物品和准公 共物品,现在只能从社会中获取了,这就使得今天的 城乡社区在公共服务中不得不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它是公众自治的活动场所
居民自治通常是指城乡社区居民“自己管 理自己的事情”,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社 区内的公共事务。随着单位不再“办社会”, 实现社区居民自治已不仅是在精神层面上营造 温馨邻里关系的需要,也是处理现实事务、解 决民生需求的重要一环。社区居民自治搞好了, 政府公共服务的难度就会降低,效率就能大大 提高。
凡是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居民都应当 获得充分的机会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表达自己 的合理的利益诉求,并参与各项民主决策。
●理清区政府各职能部门、街办、社区公共服务站和 社区居委会各自的公共服务职能;
●通过购买公共服务体现社区自治组织对政府管理的 协助功能;
●通过物业管理全覆盖,构建基层社会组织单元;
●帮助社区居委会适应新的工作任务,掌握新的工作 方法。
●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管理和 公共服务任务
(3)大社区模式
(1)内属模式
街道 办事处
指导 协助
社区居委会
XX XX XX















(2)分设模式
街道办事处
协指 助导
社区 居委会
领被 导领

社区 工作站
案例:成都市锦江区社区管理的主要做法
●将经济管理职能上移,给街办减负,让街办工作重 心真正实现两个转移;
●设立街办的工作窗口—社区公共服务站,方便社区 居民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消 费
共 同
可行
排他
不可行
共用 资源
·市场购买(食品、衣服、
·湖里的鱼
·矿藏·海鱼·空气
住房、瓶装水)
·整形外科手术
·小区垃圾搬运
·开放的牧场
·高等教育 ·邻里关系
·河、湖
·乘坐出租车
·慈善事业
·基础设施建设
·饭馆、酒店
·医疗保健
·初等教育
·停车场
·街道停车
·宗教仪式
·邮件投递
·社会矫治
·保险
·公共交通
专题二:社会自治制度与方法创新
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新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城乡居民群众以相 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在城乡基层党组织 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 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 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实行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与实 践。
●它是公众利益的协调场所
市场经济造成的“陌生人世界”,极易导 致人们在利益认知和追求上的分歧。城乡社区 作为居民生活共同体,人们在对共同利益的追 求和相互帮助的活动中,可形成具有利益共同 性与意义共识性的“熟人社会”,城乡社区自 治组织借助于这种天然联系,可帮助政府在公 共服务中协调好民众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 风险。
当前城乡社区在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包括:
●它是民生需求的汇集场所
政府通过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的民主机制, “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 民”,广泛收集城乡居民最迫切、最真实的 民生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制定公共服务政 策,避免公共服务“无的放矢”。
●它是民生问题的解决场所
今天人们除在自己的工作单位获得劳动 报酬外,就业、安居、健康、养老、便民服务、 扶贫帮困等问题,往往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依靠 城乡社区自治组织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政府 的公共服务政策大多要在城乡社区中得以落实。
区社会事业管理局
指 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协 助
领被 导领

社区居委会
社区公共服务站
2011年9月,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副司长 王金华表示,中国城市的管理层次较多,街 道办居委会行政化严重,未实现了解基层民 意、化解基层矛盾等功能。撤销街道办是趋 势,做强社区将是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一环。 今年,安徽省铜陵市全面撤销街道办,成为 我国第一个全部撤销“街道”的地级市。如 评估效果良好,将在全国推广。
(1)实行基层群众自治的理论原因 相对于政府管理而言,社会上存在三类工作:
●政府应该管,管得了也管得好的事情(如国 防、社会保障工作等);
●政府应该管,但却难以单独管得好的事情 (如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工作等);
●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如微 观经济活动、邻里关系等)。
个人 物品 个 人
2、基层自治制度创新的主要做法
按照属地管理和公共服务进社区的原则而 对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进行垂直整合,产生了以 下后果:
●社区居委会功能混乱,不堪重负
行政代理、居民代言、公益服务
●基层社会生活的公共服务短缺
就业难、看病贵、房价高、安全感差、 养老服务短缺等。
一方面社区居委会功能混乱、负担过重,自 治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社区的一些公共服务短 缺情况仍然严重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