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地面工艺技术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地面设计探讨
石油工程建设2010年4月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地面设计探讨!!!!!!!!!!!!!!!!!!!!!!!!!!!!!!!!!!!!!!!!"!!!!!"!!!!!!!!!!!!!!!!!!!!!!!!!!!!!!!!!!!!!!!!"!!!!!"张箭啸,夏政,穆冬玲,郭志强,商永滨(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18)摘要: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地面工程设计针对黄土高原复杂地形特点以及大规模滚动建产和快速建设需要,根据地质开发特点、原油物性和管理需求,应用了大丛式井布井和井站一体的小站布局模式,功图计量、树枝状不加热集输、油气混输二级布站的油气集输工艺,供注水一体化的水源直供、小站增压注水工艺,流沙连续过滤、反洗的水处理工艺等,优化简化了地面系统,同时推行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实现了地面建设投资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超低渗透油藏;优化;简化;数字化;投资控制中图分类号:TE3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206(2010)02-0080-061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概况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系指渗透率小于1mD 、单井配产2t /d 左右的油藏,其显著特点是分布广、储量大、埋藏深、产量低,较常规产能开发区块(平均配产4~5t /d ),万吨产建的油水井数几乎翻倍,建设工程量大,开发成本较高。
在超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快速建产、规模开发、滚动建产、超前注水开发模式。
2007年在沿25、庄9、白155等井区进行了超低渗透油藏先导性试验开发,2008年随即进行大规模开发,截止目前已建成产能385万t/a ,建井6300余口。
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平均井深2200m ,井网形式一般为菱形反九点注采井网,井网密度为10~12.5口/km 2,单井平均配产2~2.3t/d ,采用超前注水开发,超前注水时间为95~105d ,注水井配注量20~25m 3/d ,最大注水压力:20.8MPa (长6)、24MPa (长8)。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体积压裂技术研究与试验
优 化 选择 雄腹 人
中图 分 类 号 : E T S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9 5 (0 ) — 0 0 0 1 0 — 2 X2 1 09 0 5 — 2 2
摘要 : 长庆油 田超低渗透油藏是指油层平均渗透率为(.— . 1 - 1 2的油藏 , 鄂 尔多斯盆地分布 广泛 , O1 1 )X 0 3 m 0 * 在 储量 资源
减快 ,储层非达 四渗流特征 明 , 启动压 力梯度大 , 从而影响单 储 层 转 化 . 层 的 渗 透 率 已经 达 到 T 03 03n2 储 . Ll、目前 压 裂 r 艺 1  ̄ "产世 , H渗透率越低 . 油井产量降低 幅度越大 非均质性对驱 已经不能适应超低渗透油藏 开发的需要 .为 _ r 解决新 投油井单
参考文献 : [ 催旺来. 1 ] 政府海洋管理研究 [] M. 北京 : 海洋 出版社 ,0 9 20 [《 2 浙江省 舟山市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 ( 0 6 2 2 ). ] 2 0 — 00 }舟山市
人 民政府 .0 0 2 1 3 适度控制 围垦指标 、 『 俞树彪. 3 1 舟山群岛新 区推进 海洋 生态文明建设 的战略思考 填海造地 、围海造 田曾为国家经济 的发展作 出了很大 的贡 J未来与发展 ,0 2 1 . 】 2 1() 献 .但大 面积的填海 围垦给海 洋 自然生态带来毁 灭性的破坏也 [. [ 俞燕 . 于舟 山海 洋生 态文 明的若 干思考 [ _ 4 】 关 J 商业文 化 , 】 是不争 的事实 舟山市沿海滩涂 资源丰富. 滩涂围垦是缓解土地 资源 紧缺的重要手段 未来几 年舟 山市 围填海规模 将达 到 10 2 1 ( ) 0 0 2 1.
长庆油田挑战低渗透,实现低品位油田开发利用的重大突破
长庆油田:挑战低渗透,实现低品位油田开发利用的重大突破长庆油田所处的鄂尔多斯盆地,面积2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陆上沉积盆地。
早在北宋时期,就在这里发现了石油,可以说,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源地。
然而,长期以来,这里的石油开发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直到1994年,一年的原油产量才区区196吨。
近10年来,中石油旗下的长庆油田,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深入开展地质综合研究,积极探索先进适用的勘探技术,强化勘探项目管理,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积极向低渗透油藏挑战,并在低渗透油藏勘探和开发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突破,原油产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已成为中石油集团公司增储上产速度最快的油区。
近五年来长庆油田实际新增探明、控制、预测三级石油地质含量均超过亿吨,石油含量替换率高达到2.94~3.65。
2001年长庆油田原油产量突破500万吨大关以后,年均递增100万吨以上,2005年产量达到940万吨,比上年增加129万吨,增幅高达15.9%。
2006年,长庆油田原油产量已经突破1000万吨大关,成为全国第七个千万吨级的大油田。
低渗透油藏勘探的三次重大突破由于侏罗系延安组古地貌油藏分布范围小、储量规模有限,三叠系延长组受低渗透因素的困扰,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大的发展。
面对严峻的勘探开发形势,长庆油田勘探系统的员工在冷静分析过去石油勘探历程的同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将勘探工作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层系进军,先后在志靖-安塞三角洲、陇东长8油层和姬塬地区长4+5油层获得三次重大突破,为原油产量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开发系统则不断向低渗透极限挑战,成功地开发了特低渗安塞、靖安和西峰大油田,实现了原油产量跨越式发展。
应用新理论。
陕北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发现了七亿吨级的安塞-靖安大油田。
1983年,塞1、5、6井在延长组均获工业油流,其中塞1井获日产近60吨的高产油流,评价勘探后提交石油探明地质储量1.0561亿吨,找到了盆地内第一个亿吨级油田,同时也证实了三叠系延长组具备形成大型岩性油藏的有利条件。
超低渗透油田地面集输工艺研究
工程 师,从 事油田地面工程设计充 的骨 架 站 2 布 局模 式 ,取 级 消接转 站 设置 。
5 一 ■ 技术交流 2
一
石油与化工设备
2 1 第1卷 01 年 4
后 长庆 油 田超 低 渗 透 油 藏 开 发 的 主 战 区 之 一 ,位 于 陕甘 边 界 ,属 典 型 的 黄 土 高 原 梁 峁丘 陵 沟 壑 地 区 。油 田开 发 至今 , 已建产 能 1 23 0t ,油 水 1 -×1 a / 井 1 5 口,联 合 站3 , 中 型小 型站 点2 多座 , 已 68 座 0 形 成 一 系 列行 之 有 效 的 地 面 集 输 工 艺 特 点 ,取 得 了 良好 的经 济 效益 和 社会 效益 。
( )增 压 点 串接 进 站 :油气 混 输进 联 合站 ; 2 串接 形 式 :井 问树 枝 状 集 油 管 网 ;主 汇 管 根 据 油 气混 输计算 选择 适 当管径 。 站 外 采 用 井 组 间 串接 、 油气 混 输 、多 站 同管 输 油 工 艺 ,有 效 节 省 输 油 输 气 管 线建 设 长 度 ,平 均每 百万 吨产 少建 接转 站6 、输 油 管道3 k 座 5 m、集 油管线 3 0 i 。 2k n
211 . 二级布站模式 .
采 用 以联 合 站 为 核 心 ,注 水 站 为骨 架 , 增 压
( )井 场 串接 进 站 :定压 阀 回收 套管 气 ,油 1 气 混 输 进 站 ; 串接 形 式 :井 间树 枝 状 集 油管 网 , 串接 过 程 在 井 场 或 最 近 的管 网节 点完 成 ;主 汇 管 根 据 油 气 混 输 计 算 选 择 适 当管 径 ;管 线 通 球 :在 树 枝 状 集 输 管 网端 点 发 大 球 ,井 场 发 小 球 ,大 球 推 小球 , 以达 到 管线通 球 清 管 目的 。
长庆油田一体化集成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持续优化 简化地面工艺 ,深化标准化设计工作 ,贯
优化简化相结合 ,将机械 、电子 、自控 、信息 等技 术高度集成 ,并根据功 能 目标对各功 能单元进行合 理配置与布局 ,自成 系统 。 一体化集成装置功能多 、 质量 高 、可靠性好 、能耗低 j且能独立完成油气 田 地 面工 程 中常规 的 中 、小 型 站 场 或 大 型 站 场 工 艺 单 元 的全 部 功能 。 体化集成装置具 有 “ 工 艺优 化 、功 能 集 成 、 小型一体 、结构橇装 、智能控制 、远程监控” 的性 能特点 ;具有 “ 节约用地 、节省投 资 、工厂预制 、
用 、安全 、可靠的一体化集成装置 ,是长庆油 田适 应 油气 快 速上 产 、高 效开 发和 现代 化管 理 的必 然
要求 。
1 一体 化 集 成 装 置 的特 点
一
体 化 集 成 装 置 是 指 应 用 于油 气 田地 面 生产 的
设 施 ,与 油 气 田地 面工 程 的建 设 规 模 和工 艺 流程 的
第2 4卷
第 3期
石 油 规 划 设 计
2 0 1 3年 5月
1 9
文 章编 号 :1 0 0 4 — 2 9 7 0( 2 0 1 3 )0 3 ~ O 0 1 9 — 0 4
夏 政 罗斌 张 箭 啸 郭 亚 红 齐 园 园
( 西 安长 庆 科技 工程有 限 责任公 司 )
杂 工 艺 单 元 ,通 过 引进 购置 或研 发 高效 设 备 ,以 完善 的安 全设 计 及优 化 集 成 ,一体化 集成装 置安全 可靠 ,达到 了节约 用地 、节省投 资、工厂预制 、建 设 迅 速 、运 维 方便 、调 用灵 活 的 目的 ,适 应 了长庆 油 田 快速 上 产 、高 效 开发 和现 代 化 管理 的 需 求 。 关键词 长 庆 油 田 ;标 准 化 ;一 体 化 集 成 装 置 ;研 发 ;应 用 效 果
长庆油田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技术研究
长庆油田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技术研究对长庆油田具有低渗透特征的裂缝储层进行储层物性与非均质性的分析,进行相应的聚合物调剖剂优选实验。
选取水解聚丙烯酰胺作为聚合物,同时配以交联剂与促进剂的优选配方。
利用动态研究与静态分析结合的研究手段,对长庆油田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成胶时间、成胶强度、抗温性质等参数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使用弱凝胶调剖剂可以获得更为合理的成胶强度、成胶时间,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可以做到对不同低渗储层进行有效的封堵。
另外能够合理的调整吸水剖面,能够满足长庆油田各油藏的调剖要求。
标签:长庆油田;油气开发;低渗透;提高采收率;调剖油藏开发中用到的调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注水井调剖到现在的油田区块调剖,通过使用油藏工程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将调剖技术发展到油藏深部位调剖,增强了水驱开采的工作效率,同时长庆油田的调剖技术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故此,开展长庆油田低渗裂缝性油藏调剖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相关研究可以提高长庆油田水驱开发效率,提高油田采收率,实现老油田的稳产。
另外通过进行相关的调剖实验,对长庆油田低渗透裂缝储层的调剖剂进行相关研究,并应用到水井调剖的工作中能够实现对产量的控制与增加,同时减少的油井的产水率,进一步调高注水效率,增加注水躯体的效率。
为老油田实现生产目标提供必要的保障。
1 室内试验1.1 实验方法将长庆油田联合站收集的污水配置浓度为四千毫克每升的水解聚丙烯酰胺聚合物母液以及质量分数为百分之一的交联剂母液和百分之一浓度的促进剂母液备用。
再根据合理的比配将两者进行混合,在搅拌的同时加入交联剂母液,共同搅拌直到交联剂均匀分散在溶液中。
依次循环操作,将各种不同的水解聚丙烯酰胺聚合物母液、交联剂和促进剂混合。
可以得到不同浓度的弱凝胶调剖剂,把这些调剖剂用不同的密闭瓶子装起来,进行密闭处理后放入五百摄氏度恒温干燥箱,利用粘度计对他们的粘度变化进行相应的监测。
1.1.2 HPAM 浓度优先HPAM 的使用量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对其进行浓度选择时要进行合理的分析。
长庆油田致密油藏水平井开发地面配套工艺
长距 离运 移 的 油藏 ,包括 致 密砂 岩 油藏 和 页岩 油 藏 两 大类 。 长庆 油 田致 密油藏 分 布 范 围广 ,储
层 资 源潜 力 大 ,是今 后 开发 的 主 力储 层 。致 密 油藏地 面工 程 应 结合 油 田 实 际和 开发 特 点 ,在 满
足 正常 生 产 、功 能 完备 的前提 下 ,通 过 应 用创 新技 术 、优 化 简化 地 面 工 艺 ,以 最 大限度 地 降低
场 数量 相对 减 少 ,并且 单 井产量 提高 ,采 用井 场混
输增压 ,可 以极大地提高集输半径 ,减少增压点 、 致 密油 藏 开发 采用 直井 注水 、水平 井采 油 的五 接 转站 骨架 站 场 的建设 。 目前在 长庆 油 田试点 运行 点或七点井 网 ,通过水平井开发 ,提高 了单井产 的同步回转 油气混输装置具备较好 的混输增压性 量。对 比长庆油田目前的开发油藏 ,开发方式的不 能 ,具有压缩 比高 、吸入压力 自平衡 、降低井 口回 同使得地面建设需要适应油藏开发的需求 。 压等优点。例如水平井场液量预测 ,排量主要规格
3 . 1 . 1 管线 串 接 ,优化集输管网
不 加 热 集 输 管 网 由放 射 状 管 网优 化 为 枝 状 管 网 ,保 证 了总 管热 流量 ,减 缓沿 程温 降 ,有利 于不
加 热输 送 。通 过采 用 多种 串接形 式 ,适应 复 杂黄 土 田规划建立致密油藏水平井整体开发示范区 ,促进 梁峁及沟壑地形条件 ,减少管线并行敷设和走 回头 致 密 油藏 的有 效动 用 。 路 ,降低 了建 设 投 资 。平 均 出油 管 线 长度 由 O . 4—
长庆油田攻克超低渗透油田开发世界性难题
长庆油田攻克超低渗透油田开发世界性难题长庆油田攻克超低渗透油田开发世界性难题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近年来以科技促发展,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仅使油田的油气产量增幅连续六年稳居全国第一,而且在生产中攻克超低渗透油田开发这一世界性难题,拓展了陆上隐蔽性大型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新领域,为保障我国能源供给和将来开拓国际市场做出成功探索和巨大贡献。
面积37万平方公里的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它是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主战场。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的总资源量超过80亿吨,已累积探明储量13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有10亿立方米,已累积探明1 .2万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提出“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把鄂尔多斯盆地建设成为我国石油天然气重要能源基地”。
据长庆油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鄂尔多斯盆地的油藏属于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丰度油藏。
在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油层渗透率在1毫达西左右的占70%以上,储层平均地层压力系数仅为0.71,油井没有自然产能。
而按照国际标准,渗透率小于50个毫达西的油藏为低渗透,而在非均、低渗透、油质高粘度比较普遍的中国,石油科技工作者进一步细分,把小于10个毫达西的油藏称为低渗透,把小于1个毫达西的油藏称为超低渗透。
低渗透油田单井产量非常低,在国外,这种油田是不开采的。
攻克超低渗透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成为长庆油田公司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
无论是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角度考虑,还是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考虑,长庆油田公司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开发别人开发不了的油田。
记者了解到,长庆油田公司近年来每年投资近8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公司的科研机构成为低渗透油藏的研发中心,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长庆油田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对0.5毫达西油藏的效益开发,形成了一整套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配套技术。
西峰油田被长庆油田公司树立为我国陆上低渗透油田现代化开发的一面旗帜。
西峰油田在开发中以整体优化压裂技术为核心,综合应用‘超低渗透储层压裂地质研究技术、低伤害压裂液技术’等主体技术和配套技术,取得显著效果。
华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含油储层精细开发措施
华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含油储层精细开发措施发布时间:2022-08-15T01:25:12.59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7期作者:刘鸿[导读]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长6超低渗储层拥有巨大的石油资源潜力,然而却面临开发难度大的问题。
刘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采油厂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长6超低渗储层拥有巨大的石油资源潜力,然而却面临开发难度大的问题。
由于该类储层物性差,储层平均孔隙度 11.5%,平均渗透率 0.47mD,非均质性强, 注采对应关系复杂等特征;导致水驱分布不均,水驱动用程度较低,注水启动压力高,视吸水指数低,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等开发矛盾。
为此,针对开发中存在的矛盾,利用精细油层对比成果结合生产动态、动态监测等资料研究不同井网条件下注采对应关系与生产动态的匹配性研究后,提出综合治理方案,以实现该油田的精细化开发。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超低渗油层;开发矛盾;精细措施0前言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储层(渗透率小于 1× 10-3μm2)拥有巨大的资源潜力,超低渗油气储层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低渗透率、大的表面张力、高的注水压力、低的油气采收率,华庆油田长63 储层就属于此类储层,其平均孔隙度 12.1%,平均渗透率 0.34×10-3μm2,目前在注水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严重开发矛盾,如果能实现这类储层的有效开发, 将会对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储层油藏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开发特征及难点1.1储层非均质性强, 注采对应关系复杂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以大型内陆凹陷盆地为背景,以河流和湖泊相为主的陆源碎屑岩沉积,是湖盆发展的全盛期,其中长63主要是三角洲前缘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浊积扇为深水沉积,水体较深,受波浪影响小,沉积物颗粒细,分选差,导致物性变差,非均质性强。
劳伦兹曲线最初多用来描述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现被应用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描述。
长庆油田低渗透油气藏开发
长庆油田低渗透油气藏开发董义军乔娇(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摘要】借鉴已有低渗透油气藏成功开发经验,结合超低渗透油藏特点,提出有效开发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的对策,对实际开发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现状;挑战;对策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开发,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史。
最初是在1969年前的20年间,在盆地西缘段褶带先后获得工业性油气流井,在三叠系和侏罗系发现了几个小油气田。
进入70年代,在盆地中南部发现并陆续开发建设了一批侏罗系低渗透油田;到80年代底,累计形成年产136.8×104t规模的石油生产基地。
在90年代,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陆续发现和开发了三叠系安塞、靖安大油田,古生界靖边、榆林大气田。
进入21世纪,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先后发现了乌审旗、苏里格大气田和西峰大油田。
至今已先后成功开发了36个低渗、特低渗油气田,创造了著名的安塞、靖安、西峰油田开发模式,靖边、榆林、苏里格气田建设模式。
2008年对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继苏里格气田成功开发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一、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现状在上世纪70年代,长庆油田先后开发了马岭、吴旗、红井子等侏罗系油田。
80年代末至90年代,长庆油田针对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开展了大量开发试验研究与科技攻关,发现并开发了安塞、靖安等三叠系大油田和靖边、苏里格等特大型气田。
长期的油气勘探开发实践加深了对盆地内油气藏地质条件特殊规律的认识,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在开发中,必须始终坚持分油田和区块,深化油藏研究和认识,同时进行储量、单井产量和经济界限的研究评价。
对于油田的开发,要井井压裂投产和早期注水开发;对于气田的开发,井井都要进行酸化压裂投产;以提高油气井单井产量和最终采收率,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实现效益开发。
长庆油田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的长期勘探开发实践基础上,依靠科技创新,逐步创造性的形成了“六大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四种建设模式”、“十一项主体技术”、“十项关键技术”、“十项技术政策”,已成功开发的安塞油田、靖安油田都是典型的特低渗透油田,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三低”油藏经济开发理论,为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加快油气勘探开发建设速度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油田地面工艺技术
6、7、8、10
7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五、油藏特点
★低渗:侏罗系渗透率 10~100×10-3μm2
三叠系渗透率 0.1~2.0×10-3μm2
★低压:压力系数
0.65~0.75
地饱压差较小 2.94~6.38MPa
9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七、开发难点
• 低渗、低产加大了建设投入 万吨产建井数多且区块分散,造成地面建设站点多、线路 长,建设投入大。
• 采出水处理难度大、投资高 储层孔喉半径仅0.4~0.8μm,对注水和回注污水水质要求 非常高; 污水矿化度高,而且富含硫酸根、钙、钡、锶等离子,易 造成结垢、腐蚀; 采出水处理流程复杂,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3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一、气田现状
1、靖边、乌审旗气田:
产量53×108m3/a。
2、榆林气田:
苏 里
1)长北合作区:长北合作区是壳牌与中
格 气
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同勘探开发天
田
然气资源,产量30×108m3/a;
2)榆林气田南区:产量20×108m3/a。
3、苏里格气田:产量44×108m3/a。
20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二、油田集输流程
油井功图计量技术依据油井
深井泵工作状态与油井液量变化
关系,建立抽油杆、油管、泵功
载 荷
图的力学和数学模型,通过获取
传 感
示功图数据,计算油井产液量。 器
角 位 移 传 感
器
无线通讯 电流 电压 采集
数据采集
功图计量流程示意图
长庆油田概况
长庆油田概况工作区域在中国第二大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勘探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矿产资源登记面积25.78万平方公里,跨越5省区,登记地域范围7个盆地,占中油股份公司总登记面积的14%,位居中国石油第二位。
1.储层特征长庆油区开发的主要目的层是侏罗系延安组。
储层为碎屑岩,属河流-湖沼相沉积,厚度250~360m,岩性变化大。
砂岩体多呈条带状分布,渗透率一般在50mD(毫达西)左右,属于低渗透油层,需采用压裂加注水的开采工艺。
另外,三迭系延长统油层在陕甘宁盆地分布广泛,须压裂后方可出油。
主力油层特点:分布稳定,原生孔隙发育,油层厚度10~20m,平均孔隙度11~14%,平均渗透率1×10-3μm2属中低产、低丰度的低渗性岩性油藏2.地层特征陕甘宁盆地是一个稳定沉降、坳陷迁移、扭动明显的多旋回克拉通沉积盆地。
盆地内进一步划分为西缘冲断推覆构造带、天环向斜、中央古隆起、陕北斜坡、渭北绕褶区、晋西绕褶区、伊盟绕褶区等七个一级构造单元。
志丹组,芬芳河组,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富县组,延长组(y1-y10),纸坊组,和尚沟组,刘家沟组,石千峰组,石河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背锅山组,平凉组,马家沟组,亮甲山组,冶里组等。
3.油气藏类型长庆油田属典型的致密性油气藏,油藏多以岩性为主的复合圈闭4.录井技术主要采用气测,综合,地质,地化录井,使用技术包括: 岩心录井岩屑录井,气测录井,地化录井,工程录井,钻时录井5.钻井液录井生产事故及问题主要问题有卡钻,泥包钻头,设备故障6.解决方法卡钻解决方法:正倒滑眼,循环钻井液泥包钻头:调节钻井液参数,加快转速钻进,更换成牙轮钻头设备故障:及时抢修设备,如果有备用设备,先使用备用设备顶替工作7.油气层综合解释油气层综合解释就是利用岩屑、岩心、综合录井气测、地球化学、定量荧光、测井、地震、构造等资料对油气层进行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常用方法图版法、经验公式法、神经网络法、专家系统法、灰色判别法等。
长庆低渗透油田增产改造技术
1.59 41.54 1.1 51.6
1.29 61.7
1.62 50.9
平均(24)
0.5
1.5
10.9
3.2
10.4
3.8
1.8
43.7
3.1
1.6
39.3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研究院
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技术
(三)多裂缝压裂工艺技术
1、技术背景
超低渗储层岩性致密,原油流动困难,单井产量低下。虽然 储层微裂缝较发育,但尺寸微小,不能成为油流通道,压裂过程 如何实现对微裂缝的改造和利用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研究院
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技术
(二)油田新井缝内转向压裂技术
1、技术背景
近几年来,长庆油田每年总有5<%的新井投产后达不到工
业投产产量要求,甚至有部分新井压后不产油,试油产液量也
很低(小于4m3/d),与周围邻井相比产量明显偏低。
油田新井低产原因
(1)储层砂体局部变化剧烈,储层平面物性和含油性差异大,压裂 裂缝可能伸入致密或低含油区域,造成油井低产或不产油。 (2)储层微裂缝发育贯穿砂岩和泥岩层,造成投产压裂时人工裂缝
570.7 192318 385.7 26997 538.86 219315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研究院
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技术
2009年重复压裂:11口,日增油1.0t,累计增油1525t。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井号 西31-34 剖39-7 董73-55 剖7-5 董73-54 华201-11 西31-30 西33-32 西28-24 西232 西27-23 区块名 白马中 华152 董志 华152 董志 华201 白马中 白马中 白马中 庄19 白马中 措施层 位 长8 长3 长8 长3 长8 Y8 长8 长8 长8 长8 长8 3.65 1.92 1.44 0.97 措施前 日产 液 2.75 0.97 0.64 1.25 0.60 6.05 日产 油 0.95 0.06 0.36 0.39 0.45 1.15 暂关 1.81 0.00 0.39 0.00 41.6 100 67.9 100 含水 59.3 93.0 33.6 63.0 11.4 77.6 目前(09.12) 日产 液 4.24 0.95 1.79 2.44 1.43 19.4 1.86 2.88 4.8 1.92 6.79 日产 油 1.42 0.1 1.35 0.96 1.04 4.54 0.67 1.57 0.89 1.17 2.29 含水 60.7 88.1 10.5 53.9 13.3 72.4 57.8 36 78.3 28.6 60.4 有效 天数 269 255 209 181 165 140 149 37 72 70 68 日增 油量 (t) 0.47 0.9 0.99 0.57 0.59 3.39 0.67 0 0.89 0.78 2.29 累增 油量 (t) 231 239 168 79 108 305 137 1 54 62 140 备注
探究超低渗透油田地面集输工艺技术
2019年12月探究超低渗透油田地面集输工艺技术杜鑫1赵彪1韩森1杨锟2曹栋梁1(1.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0;2.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0)摘要:基于提高超低渗透油田地面集输水平的目的,针对此课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集输工艺技术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地面集输工艺技术,解决油气输送环节的污染问题和挥发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超低渗透;油田;地面集输工艺随着油气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不断减少,带动着低渗透油田的开采。
我国低渗透油气资源分布特殊,油气多,分布范围广,油气藏类型丰富,在已经探明的储量中占比较高,约占据全国储量的2/3以上,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基于此,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有效的集输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常用的集输工艺从油田地表集输实践来说,常用的集输工艺如下:①单管集油流程。
当出液温度很低时,经过井口加热炉进行加热,再通过管道输送到计量站。
②树状串联和环状伴热集油流程。
通过对油井进行串联,形成树状,使用热水管与回水管伴热。
③双管掺水集输流程。
利用掺水管道,将具有适合温度的热水在井口添加到集油管道内,确保集油需要的热力条件。
④单管环状掺水集油流程。
一般来说,在低渗透油田多采用此工艺技术,进行地面集输。
2超低渗透油田地面集输工艺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析以某超低渗透油田为例,采用了全密闭集输工艺,同时积极引入新型设备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优化了集输系统,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具体分析如下。
2.1采取树状串管集油流程此油田采用的地面集输工艺技术为树状串管集油流程,结合运用高油气比多相混输技术,实现对冷输半径的有效延长。
集输时对于高油气比溶气原有,采取混合输送的方法,避免了原油的凝固点问题,实现了整个油区不加热集中输送。
同时向原油内融入油气,可以有效缓解管线运输的阻塞问题,促使集输距离增加,减少了能源消耗。
采取树状串管的方式,可有效确保干管的流量。
长庆超低渗透油藏低产水平井重复改造技术研究及应用
长庆超低渗透油藏低产水平井重复改造技术研究及应用苏良银;白晓虎;陆红军;黄婷;吴华正;达引朋【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17(039)004【摘要】受储层致密低压、完井改造程度低、长期注采驱替难以建立等因素影响,鄂尔多斯盆地部分水平井产量递减大而低产.通过对水平井典型注采井网的生产动态进行历史拟合,研究了油藏压力和剩余油分布特征.以扩大储层改造体积、增加裂缝复杂程度、恢复缝网导流、解除深部堵塞和提升地层能量为目的,集成体积压裂与补充能量为一体进行重复改造设计,形成了水平井"高排量注入、两级暂堵升压、多功能压裂液、压后关井扩压"的分段补能体积复压工艺模式和配套的压缩式双封单卡组合管柱.优化施工排量为4~6 m3/min,缝口缝内两级暂堵转向,单段液量为800~1000 m3,单段压后关井1~2 d.在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开展了5口水平井现场试验,单井补能体积复压5~6段,井均日产油量由1.6 t提高至6.2 t,达到了本井投产初期产量,与同区块常规复压井相比日增油提高了1倍.井组地层能量上升2~4 MPa,1年累计增油量超过1200 t,与本井初次压裂投产相比年递减率降低38%.该技术对其他非常规储层提高水平井老井产量及最终采出程度有一定的借鉴.【总页数】7页(P521-527)【作者】苏良银;白晓虎;陆红军;黄婷;吴华正;达引朋【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开发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开发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开发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开发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采油厂;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开发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1【相关文献】1.浅析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J], 闫永萍;李新弟;刘顺;李小玲2.长庆油田安83区块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有效驱替研究 [J], 雷启鸿;黄潇;陈文龙;夏儒锋;赵国玺3.超低渗透油藏五点井网水平井无阻重复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J], 白晓虎;陆红军;庞鹏;达引朋;黄婷;苏良银4.延长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开采参数优化研究及应用 [J], 韩小琴;石立华;柳朝阳;赵思远;周昕;冯婷婷5.长庆陇东环33-H1水平井低产分析及对策 [J], 郭怀军;雷江;尹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供 、注一体的超前注水工艺技术。为保证 4
了交 叉作业 安全 风险 ,加快 了新 井投 产速度 ,提高 超 前 注水 ,优化 形成 了水源 直供 、简 易处理 、小 站 了新 井时效 。二 是采 用单管 不加 热油 气混输 密 闭集 增 压 、环 网注水 为工艺 特 色的分 散供水 和分 散注 水 油工 艺 。超 低渗 油藏单 井产 量较 低 ,采用 长庆 油 田 流程 。该流 程结合 超低 渗 注水需 求 ,供 、注水系 统 成熟 的单管 不加 热工 艺 ,每个 大井组 用单 根管 线集 油 ,井组 出油管 线定 期投球 清蜡 ,不 加热 集输 半径
差 ,开发难 度 更 大 。针 对长 庆 油 田超 低 渗 透 油藏特 点 ,地 面建设 在借 鉴 西峰 油 田地 面工 艺技 术 的 基础 上 ,成 功地 进 行 了大井组 多井单 管 不加 热 密 闭集输 、井站 合 一 、 多站 共 建 、供 注一体 等
工 艺技 术 集成应 用 。
关键 词 :超低 渗油 田;大井组 ;油气 混输 ;橇装 增压 ;供 注一体 ;工艺 技术
低渗油 田自 然环境恶劣 ,井场土地征借 、钻前道路 式 。在满 足油 井不加 热集 输半径 的限定条 件下 ,以 2口水 源 的控 制 半 径 为 一 个 基本 单 元 ,形 成 以 修 建较 为困难 ,制 约着 油 田产 建 的进 行 ,因此 地下 1~
必 须与地 面建设 紧 密结合 ,整 体优 化 。通过科 学分 小 型橇装 增压 注水站 为核 心 、油水 管 网同沟敷设 的
功 图计量 、井丛 单管 集油 、油气 密 闭集输 、原 油三 站方 式 。增 压 橇 依 托 井 场 建 设 ,采 用 油 气 混输 工 相分 离 、气 体综 合 利用 、稳 流 阀组 配水 等u 熟 工 艺 ,输 油管线 采用 枝状 串接 ,使得 布站更 为机 动灵 成 输 、井 站合 一 、多站共 建 、供 注 一体等 地 面工艺 集 为主要 布站方 式 的超 低渗 地面 建设模 式 。 .
析 与计算 ,采用 大丛 式井 组 的布局方 式 ,一般 井场 地面 模式 。其特 点是 大井 组 、短 支线 、小 站场 、井
布 井 9~1 5口 ,井 口间 距 4m,可 减 少 地 面 井 场 、 站合 建 、简短 橇 装 、标 准建 设 、数 字 管理 ,井场 、
站 点 的数量 ,节 约土 地 ,百万 吨 降低 投 资 320 0 万 水 源 、增 压 点 、注水 站 等 合 建 ,节 省 成 本 ,利 于 元 。现场实 施 中根据 地形 ,优化 井场 组合 ,推 行 阶 管理 。 梯或 子母井 场 ,减少 了钻 、试 、投相 互 干扰 ,避免
难 以经 济有效 开发 的油 藏 。与 已规模开 发 的低渗 透 油气 混输 ,接 转站 油气分 输工 艺实 现密 闭输油 ,大
油 藏 相 比 ,超 低 渗 透 油 藏 岩性 更 致 密 、孔 喉 更 细 大地 简化 了集输 流程 ,伴生 气资 源得 到 回收利 用 。 微 、应力 敏感 性 更 强 、物 性更 差 ,开 发 难度 更 大 。 ( )以橇装 增压 集成 装置 为核 心的集 输布站 优 2
最 多 辖 大 井 组 3~ 5座 ( 井 3 ~6 油 6 O口 ) ,液 量 ( )大井 组单 管不 加热密 闭集 输工 艺 。一 是采 10~10m/,不适 宜建设 大 型 的骨架站 场 ,因此 1 0 8 。 d
用 地上 、地下 整体优 化 的大丛 式井 组技 术 。长庆超 集输 、供 水 、注水 系统依 托井 场建设 ,形 成小 站模
d i O3 6 g i n 1 0 - 8 62 1 ..2 o: .9 9 . s .0 6 6 9 .0 120 8 l s
超低渗 透油 藏是指 渗透 率小 于 05m . D、埋深 在 3k ( 于 偏 远 井 组 系 统 也 可 适 ,应用常规技术 艺 ) 0n 0 i ;井 口设 置 定压 阀 ,回收 套管 气 ,增 压 点采 用
长 庆油 田属 于典 型的 “ 三低 ”油气 田 ,近年来 超低 化技 术 。按照超 低 渗油藏 开发滚 动 建设 和分散度 高 渗 透油藏 的开 发成 为原 油增储 上产 的主要 战场 ,复 的特点 ,集输 系统取 消 了工艺较 为复 杂 的接 转站层 杂 的地 面环境 、恶劣 的地 质条 件 、快 速滚 动 的开发 级 ,将 站 场设 施 简化 ,采 用 橇 装 集 成 设 备 ,将 加 方式 均对产 能建设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结合超 低渗 透油 藏特性 ,在 西峰 油 田的井 口示 热 、增 压 、分离 、缓 冲等 多功能 集于一 体 ,简化站 场流程 ,形 成 了大井组 ( 增压 橇 )一 联合 站 的布
艺基础上 ,创新 了大井组多井单管不加热密闭集 活 ,对 油 田滚 动开 发有较 强 的适 应性 。 ( )井站 合一 、多 站共建 的小 站模式 。超低 渗 3
成新 工艺 ,以及 井 口一 ( 压点 ) 联 合 站 二级 布 站 透 油藏 特点是 低产 量 、小水量 、大 井组 。每座 站点 增 一
第3 0巷第 2 ( 0 1 2 注 采集输) 期 2 1 . )( 0
长庆 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地面工艺技术
李时 宣 崔缤 张彦博 长庆 分 油 规划 油田 公司 气田 所
摘要 :近 几年 来 ,长庆 油 田超低 渗 透 油藏 的 开发 成 为原 油增 储 上产 的 主要 战场 。与 已规模 开发 的低 渗透 油藏 相 比 ,超 低 渗 透 油 藏 岩 性 更致 密 、孔 喉 更 细微 、应 力敏 感 性 更 强 、 物性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