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语文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考试(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简要回答课内语文教学系统的要素构成。就静态系统而言,指的是教师、学生和

语文教材;就动态系统而言,除上述要素外,还有一类要素组成了系统运行的

逻辑程序即教学过程。前者形成了系统的空间结构,后者形成了系统的时间结构。

6、什么是复述教学法?复述教学法是语文教学法之一,复述分为两大类:一为创造性复述,二为一般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指改变文章结构、人称、叙述角度的复述。一般性复述指接近课文内容的复述。复述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思

考能力、想象能力的提高。

7、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目标,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8、简要回答板书设计的要求。⑴板书语言要言简意赅,要求准确、规范、简洁、直观。⑵布局要合理,整齐有序,要保持其完整性。⑶突出教学重点,教学目

的明确。⑷有条不紊,层层深入。⑸语言准确,画龙点睛。⑹形式多样,生动

有趣。

三、辨析题:

1、问题教学与发现教学是两种完全相同的教学方法,只是说法不同。错误。问题教学法是以提出疑难问题为主,重在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教

学法以发现为主,重在发现,“发现”也包括发现问题,但此“问题”非彼“问题”,主要不在“疑”上,而在需要研究的“矛盾”上,或者文本本身的问题,发现的对象还有,发现差异、发现精彩、发现结论等。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遵循有什么答什么的原则。错误。让学生提问题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筛选,再引导解决。教师无须学生提什么答什么。因为在筛选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什么

问题该问;什么问题不该问,什么问题无须问,什么问题必须问;什么问题有

价值,什么问题无意义。

3、有位老师把《春》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了解本文的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这样的目标明确,可测量,可评价。错误。这样的教学目标模糊,很难测量和

评价。学习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疑问、学生的兴趣、文章的特色和学生学习后应达到的具体结果。这些问题如果事先没有考虑,教学目标就难以确定,即

使确定了,也是模糊的,难以实现的。

4、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一般是学生,但也可以是教师。错误。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四、观点论述题

1、试论述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语文的能力定位。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立足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人的目标,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就应该是离开学校能独立地阅读和表达。因此,让学生在学习语

文的过程中提高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当是我们语文教学目的。(1)字词教学。字词不但是是语文基础的一部分,更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一

个最具体最直接的载体。应该把现代汉语中最有活力的2000来个给学生讲清楚。针对初中阶段字词量大难度增加的特点,应当注意把识记和运用结合起来。(2)句子教学。句子是由字、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逻辑形式、修辞手

段组合构成的。它是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抓好句子教学对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重大意义。(3)语段教学。语段为词语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环境,教学中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研究其作用和搭配关系,进而体会遣词造句的优劣,提

高语言能力。还可以通过语段,从中探求作者谋篇布局的旨意,学习组织结构

的技巧。可抓住重点语段、有特色的语段、集中体现知识点的语段、过渡与照

应的语段分析。(具体内容见白皮书第7——10页)

2、试论述语文的内容和形式关系。

语文教学首先要遵循的是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的统一原则,这是由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

性统一性质决定的。首先语文内容决定语文形式,文以载道,这是一条语文的规律,道和

文的关系,是载体与实质的关系,二者是不可分的。一定的语文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文

形式表现出来。内容的量和特性,决定体裁的选取,内容决定修辞的表达,语文内容还决

定文章布局谋篇。其次语文形式为表达语文内容服务。语文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来

表现。语文是思想感情等社会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的语文形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所以,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解课文。要循文解意,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正确理解深入体验课文的思

想内容;又要重视因意悟文。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文形式的理解。

五、教学设计或案例分析

1、试举出你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比较精彩的一个教学案例,并写出教学反思。

教《湖心亭看雪》这课时,提问对“痴”字的理解。并找出课文句子来分析。这一提问法能不动声色地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

教《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我模仿钱梦龙老师的提问教学法。请问本文共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的年龄身份怎样?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情难么?其

中有两个人,对这件事的态度差不多,我们一起读,看两人的态度究竟一样不

一样。通过阅读,找出课文相关的语分析对课文的内容写法的把握也就水到渠成。

反思:因为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的提问,极具启发性,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其次,提问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如钱老师上这篇课文的第二个问题:愚公究竟笨不笨。老师要求学生从课文里找出依据。这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

的认知冲突,开动思想机器,有了碰撞就会有深入的思考。

2、试举出在教学实践中你认为自己较好地体现了“成功有效”的教学策略的一个案例,并写出教学反思。

这是《最后一课》的第一个教时,学生已经预读课文,了解过课文故事中的背景。

第一个教学环节:阅读,思考。(15分钟)

思考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

见解。自读课文15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学生活动)

第二个教学环节:讨论,朗读。(30分钟)

(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

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

了高大形象的人……

(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

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3)、讨论,点拨。

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教师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

共同心声……

教学反思:我这次教学设计尽可能使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成功有效的。感觉挺不

错的。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切入的角度好。教师扣往作品“一点两线”(“最后一课”的激情点和两个人物的思

想发展线)这一艺术构思,开课便切入到一个主要人物身上,一线以串珠,相当成功地拎

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环节的设计清晰、简洁、集中、符合学习的认知。

(2)讲析的角度好。教师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成多角度透视。通过“韩麦尔”这个点,不仅立体地多侧面地透视到人物的方方面面,还透视到课文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