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史料教学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论新课改背景下历史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论新课改背景下历史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础 能力。 第二 , 增加 课程外教 学活动 的设 置 。比如举 办学校开放 日、
方法 , 充分 体现其教 学示范性作用 , 促 进历史专业 师范生 学习能 力、 探究能力 、 创新 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
第三, 师范 院校教师还应不 断提高 自身的教 学素质。今天 的 教学 课堂有许 多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 , 但教 师在整个 课堂 中的作 用是独一无二 、 无法替代 的。教师的教学素质不仅是靠一点漂亮 的板书 、 课件就 能完成 的 , 必须有综 合素质 的提升 , 这一过程 中 ,
不断地 以“ 研” 助“ 教” 、 “ 教研相长” 是最佳的路径 。师范院校 的历
史专业教师 , 作为高校教师 , “ 教” 和“ 研” 是两项基 本任务 , “ 研” 不

仅能提高教师 自 身对专业 问题 的理解度 , 同时也能使教 师更好地 把 自己的理解转化 为教学 中的内容 、 风格 , 真正地促进教学 。
识的所有者和传授者 ” 的角色身份 自居 , 而应真正扮 演“ 学生学 习 的促进者 ” 的角色 ; 其次就历史 专业教学 而言 , 历史学习应 能“ 使 学生增强历史意识 , 汲取历史智慧 , 开阔视 野 , 了解 中国和世界 的 发展 大势 , 增 强历史洞察 力和历史 使命 感 ” , 由此 , 高师教师也 应 该 以此理念为 最终 目标 , 让 自己的教学 中贯穿 此理念 , 以便在 大 学 的专业 培养 过程 中使 学生潜移默化地将此理念 内化于心 、 外化 于行 。历史教学应 遵循 史实—— 史观——史感 的路径 , 基本的历 史 事实 的教育 只是最 低 的层面 , 应 在此基 础上使 学生 形成 正确 的、 科学的历史观 , 并以之为准绳获得积极有益 的历史感 悟。 第二 , 师范 院校 教师要进 行教学方式 的转变 、 灵活运 用多样 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历史课程新课标实施 以来 , 广大 中学历史 教师已经尝试采用讨论式教学 、 启 发教学 、 探究式教 学 、 研究性教 学、 体 验教学 、 合 作教学 等等 多种教学 方法 , 并取得 了一 定的效 果 。与之形成较大反差 的是 , 诸多高师教师仍然沿袭着传统 的填 鸭式满堂灌 的教学方式 。如此继续 , 怎能培养起师范生适应新课 标 的教学技 能 ?因此 , 高师教师 急需 改变原 来接受 式 的教学 方 式, 根据教育对象 、 教学 内容 、 教学 目标采取灵活 多样 的教 学方式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培养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培养策略
四长 , 、 、 、 。我 认 为 , 德 才 识 学 史德 、 才 、 识 、 学不 仅 仅 是 传 史 史 史 统 史 家 的 基 本素 养 ,也应 该成 为 中 学历 史 教 师 专 业 素 养 的 构 成
要素。 1史德 .
学生 的教 育 作 用 , 要使 每 个 学 生 在 群 体 生 活 中 发展 能力 、 养 意 培
志 以及 对 群 体 生 活 的 适应 能 力 , 需 要 教 师 具 有管 理 班 级 , 就 组织 和领导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育研 究的能力是指具有较 强的科研 意识和科研 能力, 这
是 教 师 专 业 能 力 得 到 发展 的重 要 保 证 。 教 师 要 积 极 参 加 教研 活
动 , 入 研 究 大 纲 和 教 材 , 高 自 己的 知 识 水 平 和 教 学 能 力 , 深 提 提 高 自 己的 研 究 水 平和 总结 能力 ,提 高 自己 的 理 论 水平 和 实 践 能
运 用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的 能 力 , 一 个 多 元 、 放 、 识 急 剧 增 是 开 知
长 的 时 代对 历 史教 师 的必 然 要 求 , 是实 现 “ 将 现代 信 息 技术 它 能 运 用 到 学 习 与探 究 历 史 的 过 程 中 去 ” 的课 程 目标 的 重 要 途 径 , 它
力。
重 视 “ 德 ” 我 国悠 久 的 史 学传 统 。 史 是 自孔 子 开始 , 后 的 司 其 马迁、 固、 知几 、 学诚 , 现代的梁启超 、 班 刘 章 近 郭沫 若等 人 都 非 常重 视 史 家 所 必 备 的 史 德 修养 。何 谓“ 史德 ” ?章 学 诚说 : 能 具 “ 史 识 者 , 具 史 德 ” 史 德 就 是“ 书 者 之 心 术 ” 必 , 著 。梁 启 超 认 为 史 德就是“ 心术 端 正 … …乃 是 对 于 过 去 毫 不 偏 私 , 恶 褒 贬 , 善 务求 公 正 。 ” 《 国历 史 研 究 法 补 编 》 讲 究“ 德 ” 实 是 一 种 心 智 (中 ) 史 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策略一、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国务院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6条指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各地要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多种方式逐步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

努力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软件和接收我国卫星传送的教育节日的设备。

有条件的地区要统筹规划,实现学校与互联网的连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开发、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加强学校信息网络管理,提供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积极支持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国家将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投入。

从上述《决定》中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到信息技术在这次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我国寻求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推进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目前制约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核心问题正是信息技术人才的短缺和国民信息技术素质的低下。

因此,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既是教育现代化的手段,更是现代化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广泛深入的应用将深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的概念与内涵,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说法和明确的定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普遍渗透和深层次整合应用,人们对于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也开始逐步深化,世界上一些国家在制订本国的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中纷纷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列入其中。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随着新课改在我国教育系统的逐渐推行,高中历史课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史料教学成为了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进行浅谈,探讨史料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新课改背景下史料教学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收集、分析和评价史料。

史料作为历史的原始载体,通过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和运用,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史料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发现历史事件的关联性,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和分析史料,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性思维、综合性思维等历史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普遍存在教条化、死记硬背等问题,使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

而史料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自接触真实的历史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二、史料教学方法的应用1.史料选取和分析在史料教学中,教师应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质量较高的史料。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合理选择史料,使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史料分析过程中,学生应学会通过史料的提供者、时空背景、内容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史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了解史料的价值及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2.史料运用与活动设计史料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史料的运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根据史料展开课堂演讲,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通过活动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史料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史料再现与现场调研史料再现是指重现历史事件或现象,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实地调研、模拟等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更好地融入历史的语境中。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新课改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与改变。

其中,史料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探讨其意义、方法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一、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

而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史料教学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史料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材料,通过分析史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和比较,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

史料教学强调对史料的批判性思考,学生需要对史料进行评价和鉴别,避免盲目接受史料的解释。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使他们具备分析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与现实生活结合。

史料教学可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找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历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科跨越能力。

二、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方法1.选取适合的史料。

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时,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史料。

史料既可以是正式出版的历史文献,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史料,如图片、文物、诗歌等。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史料,并与学生一起探讨。

2.引导学生进行史料解读。

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的解读。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史料中的信息和价值。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适当的辅助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史料的内容和意义。

3.组织讨论和小组活动。

史料教学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分析史料,讨论相关问题。

通过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近年来,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领域中,新课改给予了史料教学以更多的重视。

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被逐步改变为学生主动探究、参与讨论的方式。

这一变革对史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史料教学的意义、方法及教学技巧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史料教学的意义1.史料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接触和研究史料,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培养触类旁通的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在史料的分析与解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融会贯通各种史料,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2.史料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内外文献、图片、影音资料等多种史料形式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研究和分析史料时,能够感受到历史真实性和鲜活性,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3.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史料往往是多视角、多层次的,学生需要通过比对、研究不同史料,形成自己的判断。

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同时还需要对史料的可信度进行评估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

二、史料教学的方法1.独立思考法学生可以先独立思考和解读某个史料,然后与同学一起进行交流讨论。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又不失个体的创造性和思维的多样性。

2.问题启发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研究、解析史料。

问题启发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他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

3.对比研究法对比研究法要求学生选择两个或多个相关的史料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对比研究,学生可以比较史料中的优劣、真实性和立场等方面,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三、史料教学的技巧1.编写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关史料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史料和教学素材,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加深理解。

浅谈新课改下的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史料教学【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改下的史料教学。

在我们讨论了新课改对教学的影响以及史料教学的重要性。

在我们分析了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和新课改的冲突,探讨了如何在新课改框架下进行史料教学、运用数字化手段改进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以及史料教学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系。

在我们总结了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新课改对史料教学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新的教学框架下有效地进行史料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史料教学、传统模式、数字化手段、学生分析能力、综合素养、现状、发展趋势、展望1. 引言1.1 新课改对教学的影响新课程改革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对历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授课模式,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记住历史事件和人物,更要理解历史背后的道理和规律。

这种教学理念对于史料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史料,形成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新课改为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维方式,提升了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新课改的框架下,史料教学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2 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史料教学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材料,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原始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通过阅读、解析史料,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史料教学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认识,帮助他们建立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升历史学习的效果。

高考改革背景下师范类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路径

高考改革背景下师范类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路径

2020年12月Dec.2020教师发展JIAOSHI FAZHAN教!)帀・TEACHER高考改革背景下师范类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路径姚景芝,焦以爽(沧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北沧州061001 )摘要:自2019年起河北等8省开始采用“3+1+2”高考模式,因此历史学科所占比重大大提高,历史教师队伍急需扩大。

而师范院校承担着为高级中学输送人才的重任,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毕业生,以迅速承担高中学 科教学任务,师范院校要从备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学情分析能力、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等方面着力培养历 史学专业毕业生的教学技能。

关键词:教学技能;历史专业;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08文章编号:1674-120X( 2020) 35-0100-02—、引言关于教学技能,众多学者虽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对其 概念的界定还没有形成共识,对其分类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综合各种研究成果的共性,笔者认为,教学技能是指教 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为促进学 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方式。

按照课堂教学的流程划分,教学技能主要可以分为备课能力、组织教 学能力、教育测量和评价能力三个方面。

师范类高校历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能够承担高中历史教学任务的师资力量。

教学技能的培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因此研究教学技能培养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备课能力的培养备课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第一步,是教师在课前的准 备工作,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

教师的备课活动集中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态度,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素养中 最为重要的教学基本功。

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而广泛,历史教学工作既涉及具体的历史知识,也涉及相关的理 论和方法。

尤其是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拉开了高中新 课改的序幕。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与改革,其中史料教学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而史料教学则是一个有效的实现路径。

本文将从概念、特点以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进行浅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史料教学的概念。

史料教学是指在历史课堂中,以历史文献、实物和图表等具体形式的历史材料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和解读,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史料教学注重将史料作为教学的核心,鼓励学生运用历史方法论思维,深入剖析史料背后的意义和信息,使学生能够通过史料的分析和解读,获得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其次,史料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真实性,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基础,史料教学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历史当中,使他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存在。

其次是多样性,历史史料种类繁多,可以是书面文献、图片、实物等等,通过多样性的史料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再次是启发性,史料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解读,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是互动性,史料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互动学习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帮助学生掌握史料分析和提炼的基本技巧。

通过对史料的学习和解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辨析史料中的真伪、提取史料中的关键信息等技巧,培养学生对史料的独立分析和理解能力。

其次是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

史料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人物等表面现象,更要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度思考和独立思维能力。

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解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等深层次问题,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

第三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综合素养。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进。

其中,新课改为高中历史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史料教学作为历史学科的基础内容,在这一改革中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本文将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一、新课改下的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在传统的历史教育中,史书中的文字是唯一的教材,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和解读。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排斥的情绪。

而史料教学则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史料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接触原始、真实的历史文献,了解历史事件、人物、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通过解析史料,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历史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质。

二、新课改下的史料教学的实施方法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史料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比如组织学生一起阅读、分析和解读史料。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辩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不同的历史看法和思维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在史料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历史思考,通过解析史料,找出史料中的线索和规律,进一步发掘史料所体现的历史事实和历史意义。

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史料所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史料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影像资料展示、实地考察、模拟情景演练等。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新课改下的史料教学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通过史料教学,学生能够亲自接触和解读历史文献,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可以通过解析史料,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动因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意识。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史料教学是高中历史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通过引导学生直接接触和研究历史文献,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史料重新构建历史事实,认识历史的多维性与复杂性。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注重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史料教学作为其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新课改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影响、史料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对学生的培养作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新课改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影响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性和能力培养,注重通过问题与研究的方式来进行历史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史料教学正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在历史研究中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历史学习者。

新课改还突出了历史教育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取向。

史料教学将学生带入历史,使其能够通过史料的研究,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发展成为具有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的公民。

二、史料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在新课改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和实施:1.设计具有引导性的问题。

通过设计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主动参与积极性。

问题的设计应较大地涵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能够引导学生从史料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从事历史研究的能力。

2.选择多样的史料资源。

为了丰富史料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可以选择多样的史料资源。

包括文字史料、图片史料、音视频史料等,可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和视角来认知和理解历史事件。

3.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在史料教学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解读史料,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和辅助材料的提供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史料的价值和使用方法。

4.进行合作和互动的学习活动。

史料教学应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逐渐从“灌输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作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教学在新课改下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史料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现状与问题1.现状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解决问题和发展创新能力,史料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不再以记忆事实为主,而是通过分析、研究与解读史料来获取历史知识。

史料被引入课堂,使历史变得具体和真实。

2.问题然而,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古文的语言和逻辑结构。

其次,教师在史料教学中往往倾向于简单地传授历史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再者,许多史料教学仍然停留在“点到为止”的层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三、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是一些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的探讨。

1.强化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史料分析是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核心。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史料,如文字、图片、地图等,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史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新课改下,历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史料教学也应该服务于这一目标。

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史料?史料中蕴含了哪些信息?如何解读史料中的信息?”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思考历史的原因和影响,发展他们的历史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整合史料教学与其他学科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史料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改所提倡的“信息化教学”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尤为重要,史料教学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在新课改下进行创新和改进。

一、史料教学在新课改下的意义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教科书和老师的讲解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然而,这种方式往往让学生产生距离感,缺乏对历史的真实感知。

而史料教学则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历史的原始资料,提高历史学科知识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在新课改下,加强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二、史料教学的创新模式1.展示式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史料以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通过直观的方式呈现史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取更多的史料信息,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2.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史料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而在新课改下,教师可以利用互动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史料教学中来。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根据史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的方式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过程。

3.深度挖掘式教学模式史料教学不仅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呈现,还要注重对史料的深度挖掘。

在新课改下,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讲座、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史料教学的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分析史料在史料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史料中的信息,并分析其背后的意义。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一、引言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作为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教学在新课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史料教学的目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借鉴。

二、史料教学的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石,通过史料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等信息。

因此,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是史料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应具备辨别史料真伪、理解史料背景和意义的能力,以培养其对历史事实的准确把握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

史料教学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和解读史料等活动,培养学生发展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

学生应能够通过史料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提出历史问题并加以解决等,以培养其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意识。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需要根据史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和综合,培养其辩证思维和批判意识。

学生应能够根据史料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评价,提升其表达能力和批判意识,进而培养出一批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历史学者。

三、史料教学的方法1. 经典案例教学法。

经典案例教学法是史料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选取一些具有经典价值的历史事件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史料的方式,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教师可以选取与当下热点话题相关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史料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社会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维度思考能力。

2. 解读史料法。

解读史料法是史料教学的核心方法,它要求学生对史料进行解读、分析和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史料给学生,要求他们根据史料的信息进行推理、猜测和解答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和理解史料,培养他们多视角思考的能力。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教育在高中阶段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新课改对于高中历史教育有着划时代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就是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旨在通过让学生亲自接触、研究和理解历史中的原始文献,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

史料教学强调的是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并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从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判断。

与传统的历史教学相比,史料教学更注重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将学生从单纯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史料教学的引入给高中历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亲自接触到历史的原始文献,了解历史的真实面貌。

以前,学生可能只是通过教科书上的文字来了解历史事件,很难真正体会到历史的感觉。

而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亲自读取和解读历史文献,从中获得更加真实和具体的历史信息。

其次,史料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的能力。

而通过史料教学,学生需要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理解,独立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证据和进行推理,从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判断。

另外,史料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处理、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史料,深入研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如何选取适当的史料、如何进行史料的整理和归纳、如何利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和写作。

这些研究方法不仅对于高中历史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于学生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历史或从事相关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史料教学的引入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史料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从大量的史料中筛选出合适的案例,并将其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机结合。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其中,史料教学是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料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去研究和分析历史文献、记载等原始资料,让学生在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丰富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文将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中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首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新课改下得到了更大的体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近距离感受历史的方式。

通过与史料的对话,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感受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和体验。

例如,在讲述抗战胜利的历史事件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抗战史料,如那份简陋的战壕图纸、那张疲惫而坚定的战士照片、那段热血激昂的抗战诗歌等等,这些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抗战的艰辛和伟大。

史料教学使得学生不再沉浸在枯燥的历史叙事中,而是能够亲身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历史人物的光辉。

其次,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促使学生从历史资料中寻找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不再仅仅做知识的灌输,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使其具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史料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研究中,培养他们对历史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例如,学生在研究西方工业革命时,可以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掌握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影响,体会到历史进程中复杂的因果关系。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得到启示,看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为解决当下的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然而,史料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史料教学中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较差,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够强。

由于学生在初中时接触到的历史教材普遍较为简单,学生对于复杂的史料缺乏解读的能力,对于历史文献的把握不够准确。

论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史料教学能力的培养

论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史料教学能力的培养

论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史料教学能力的培养摘要:历史学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对于“史料”的运用,即围绕教学目标合理地搜集相关史料,并通过“史料解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事实是如何推演出来的。

这种方式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专业师范生;史料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对于历史学科来说,长期以来课堂相对保守,主要依据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培养的是学生读课本的记忆能力,这不利于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有研究者提出“史料教学”的理念,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史料教学”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

一、“史料教学”的应用史料不仅可以解释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理论,也可以弥补教材中的不足。

比如,人教版《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于经济特区的设立只是非常简单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后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准备在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两地设置。

”“准备在取得经验后”如何理解?教材中没有体现,但此句对学生理解特区设立的重要意义非常重要。

改革开放重要参与者谷牧在其回忆录中对此有详细地说明:“中央关于两省的决策,实质是要求两省作改革经济体制的试验,这不仅有利于两省的经济发展,而且具有全国意义。

”显然,“经验”是通过“试验”所得。

但是谷牧的话似乎只是说了积极的一面,对于不利的一面并未触及。

《叶剑英年谱》提供的材料相对来说全面些,即“中央决定广东、福建先走一步,把广东作为试点。

广东搞好了,可以推动全国,促进全国。

如果搞不好,也会搞乱全国的。

”“推动”“搞乱”正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解释了谷牧说的“具有全国意义”的含义。

二、培养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史料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笔者根据对内乡一高、南阳市八中的调查,发现刚刚踏入讲台、经验不太足的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存在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的保守。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专业师范生从教技能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专业师范生从教技能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专业师范生从教技能的培养陈珏【期刊名称】《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1(000)004【摘要】New Curriculum, teacher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students from teaching skills to train and develop determines the eligibility of teachersfor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Students Teachers education skills of teachers need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new curriculum to new curriculum subject, and enhance curriculum in the normal students practical knowledge of the reserve, from 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 three areas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from teaching skills, basic education and qualified teachers.%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专业素质和从教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决定着基础教育师资是否合格。

高等师范教育对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训练需要适应新课改的需求,以新课标为准,增强课程体系中师范生实用知识的储备,从组织教学、把握教材,语言文字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三个方面来强化学生的从教技能,培养出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

【总页数】3页(P115-117)【作者】陈珏【作者单位】昆明学院历史系,云南昆明65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5【相关文献】1.论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以物理学专业师范生为例 [J], 陈乐;郑容森2.新课改背景下职前初中政治课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基于思政专业专科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视角 [J], 罗丽平3.浅谈高师院校历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提升 [J],4.五年制高职师范生学前数学从教技能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J], 于庆5.五年制高职师范生学前数学从教技能培养现状调研报告——以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 [J], 于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史料教学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瑞
来源:《河南教育·高教》2017年第08期
摘要:历史学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对于“史料”的运用,即围绕教学目标合理地搜集相关史料,并通过“史料解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事实是如何推演出来的。

这种方式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专业师范生;史料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对于历史学科来说,长期以来课堂相对保守,主要依据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培养的是学生读课本的记忆能力,这不利于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有研究者提出“史料教学”的理念,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史料教学”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

一、“史料教学”的应用
目前,一些中学历史教师已经意识到“史料教学”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将教材中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性较强的概念或结论,通过史料展示的方式具体而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比如,浙江省越崎中学刘启文老师将回忆录用于人教版的《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的教学。

刘启文老师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认为回忆录这类史料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其最大价值在于提供了回忆者所亲历的具体资料。

在解释“另起炉灶”的内涵时,刘启文老师选择了“他们以蛮横的态度拒不承认我们的外交官身份”这句话来引导学生理解政策的内涵,以及国民政府外交的“屈辱性”,进而构建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氛围。

类似的史料还有“共产党人武断地将所有外国的外交人员仅仅当作他们各自国家的公民看待”“共产党人已经直言不讳地说过,外国人不得插手中国事务。

这种政治上的怨恨主要是由于我们支持了他们的对手而引起的”。

这就解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不承认司徒雷登的外交官身份,以及“另起炉灶”的必要性,相比于教材,刘老师的方式显然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史料不仅可以解释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理论,也可以弥补教材中的不足。

比如,人教版《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于经济特区的设立只是非常简单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后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准备在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两地设置。

”“准备在取得经验后”如何理解?教材中没有体现,但此句对学生理解特区设立的重要意义非常重要。

改革开放重要参与者谷牧在其回忆录中对此有详细地说明:“中央关于两省的决策,实质是要求两省作改革经济体制的试验,这不仅有利于两省的经济发展,而且具有全
国意义。

”显然,“经验”是通过“试验”所得。

但是谷牧的话似乎只是说了积极的一面,对于不利的一面并未触及。

《叶剑英年谱》提供的材料相对来说全面些,即“中央决定广东、福建先走一步,把广东作为试点。

广东搞好了,可以推动全国,促进全国。

如果搞不好,也会搞乱全国的。

”“推动”“搞乱”正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解释了谷牧说的“具有全国意义”的含义。

总结来说,运用多重史料构建新式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总体上讲是变过去的“教材观”为现在的“课程观”,变过去的“讲教材”为现在的“讲课程”。

在“教材观”下,课堂相对保守、封闭,主要是依据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培养的是学生读课本的记忆能力。

而“课程观”指导下的课堂相对比较开放,教材只是学生学习历史的资料之一,这种方式培养的是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分析资料,从而得出认识的一种自主学习能力。

显然,史料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培养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史料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笔者根据对内乡一高、南阳市八中的调查,发现刚刚踏入讲台、经验不太足的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存在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的保守。

与本课题有关联的问题大致有以下三点。

第一,备课容易脱离高中教材。

刚踏上讲台的历史学专业师范生总想把每个知识点都按照大学教材细讲,容易脱离高中教材,也会出现时间不够、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这导致很多学生没有真正掌握住基本史实,更谈不上自主分析与探究歷史。

第二,课堂上“自导自演”满堂讲。

经验不足的师范生在备课的时候更多地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的思路顺不顺,而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性。

第三,教学观念滞后。

经验不足的师范生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不够,将课堂当作灌输知识的场所,而不是学生自主学习并生成知识的平台。

第一个问题中,教师按大学教材讲课,从表面上看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但实际上大学教材只是细化了某些部分,在史料方面并没有提供过多的内容。

比如,人教版高中教材《抗日战争》一课提到,“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而大学教材在叙述此事时只是内容相对丰富、具体一些,但并没有提供更多的资料,只是一些结论性内容的增补而已,所以也就无益于新课标目标的实现。

如其中存在的问题,日军为什么用“一个士兵的失踪”作为进攻的借口?中国守军是怎样对这个借口进行交涉的?为什么说日军“早有准备”?等等。

这些问题无论是中学教材还是大学教材,都没有解决。

所以教材上的结论是怎样被一步步推导出来的,也就无法获知了。

关于这个问题,中日双方都出版了很多史料。

比如,侵华日军今井武夫在其回忆录中记载的情况是:“联队长斩钉截铁地命令说,‘被敌攻击,当然还击!’”日方材料证明的结论是将战
争的责任完全推到中国军队身上。

中国将领秦德纯的回忆则与之相悖,“武力威胁之伎俩已穷,即开始向城内炮轰,并掩护其步兵前进。

事前我曾告知团长,日军未射击前,我方不先射击”。

可见,第一枪是由日军射击的,战争的责任在日方。

面对这两种几乎是对立的材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如何辨伪存真,从材料中获得正确的认知。

但需要注意是,教师不能偏离教材中提到的内容。

一些学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教师和学生要多关注课程设置的问题,对课程之间联系的分析还要进一步的探讨。

笔者以前贤的研究为基础,针对“史料教学”能力这一主题提出一些想法。

(一)扩充史料范围
高校要增设专门史、史学理论、历史哲学等课程,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

历史认识的进步非常依赖史料。

比如,关于新文化史研究,伊格尔斯说:“历史研究的重点继续是从分析的社会科学转移到更加强调文化因素的方面来。

”彼得·伯克认为,新文化史带来新的研究主题,而新的主题则带来了对新的史料的关注。

具体地说就是从仪式、个人的口述史、小报、民间传说、戏剧、小说、绘画、流行歌曲到服饰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史料。

近代蒙元史、中外交通史、中国近代史、小说史等的发展,都获益于新史料的发掘,同时,这些学科的发展与进步,也带来了对于旧问题的新的认识。

所以,课程的设立应该以史料的扩充为目的,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史料,进而为了解教材中的史实提供依据。

(二)增强史料解读能力
史料自身没有办法说话,绝大多数史料都是历史无意积淀的产物。

文本的原意或许经过时间等的磨洗而变得模糊不清,所以需要历史学家协助才能让史料中蕴含的本意及彼此间的联系呈现出来。

“历史就意味着解释”“解释是历史生命必须的血液”历史学者要“建构解释”,因为他们不但想要发掘过去发生过什么,也想要了解这些事情如何和为何如何,它们在过去和现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在解释时,史家还需借助一定的理论和概念,并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以确定史实、探明因果、阐释意义。

王学典说:“史学不是以‘史料’为中心的历史研究。

而是以‘历史’本体为中心的历史研究历史本体就是现实人生,而这既需要‘史料’,也需要‘史观’,即‘理论’作为历史本体的现实人生没有某种‘理论’作参照与工具是无法说明的。

”所以大学课程的设置,也需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文化人類学、社会学、哲学概论、形式逻辑等人文课程,甚至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统计、大学计算机等理科课程,都可以视情而纳入培养体系,以增强学生对于史料的解读能力。

三、结语
教学能力对于一名师范生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如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育技术学、课堂管理等,但这只是突出了“师范”的特性,无法突出专业特色。

除师范能力培
养外,历史学专业的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于“史料”运用,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史料解读”的方式理解教材中的事实是如何推演出来的,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历史,读史而明志。

参考文献:
[1]王学典.“二十世纪中国史学”是如何被叙述
的[J].清华大学学报,2008,(2).
责编:清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