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书法艺术

合集下载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李刚田解读张海书法艺术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李刚田解读张海书法艺术

李刚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解读张海书法艺术扬弃才能推陈出新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变化是合乎宇宙万物总的规律的。

康有为说:“变者必胜,不变者必败。

”他强调艺术的不断探索,反对株守古人,重复自我。

以此来观照张海先生的书法,总体上看,就自身发展而言,在三十年间其书法创作是一个不断变化出新的过程:从与其他书家横身比较中看,则明显表现着其风格恒定与表现语言的独特性,尽管其作品样式在不断变化,然而其中的风格主线一直贯穿始终。

再从他每一个阶段的创作中看,却有一个时段的相对恒定,一种形式的自完自足。

张海早期的成名之作,是那种隽美、文雅,具有明显汉碑意味的隶书,以成熟完美的作品风格展示给世人,给书法界河南省偃师市人,生于一九四一年九月,当代著名书法家。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

中共党员,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一九九三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张海. All Rights Reserved.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个时期的相对不变。

后来他糅汉碑、汉简及至行草书笔意创立了不同于古人又不同于时人的“草隶”,打破了原来隶书样式的不变与完善,得到了新的不变与完美。

又如他的行草书,早期作品是带有魏碑帖,酣畅笔墨,渐渐打破了既成样式,在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中拿出了自己的小字行草书,以其连绵不断的笔意与清刚雅健的风格,成为得到最高选票的获奖作品,又完成了新一个时期的不变与完美。

此后,他在行草书方面又做过许多探索,如一笔草的形式等,在这不断探索变化之中,渐渐积淀成了张海用笔雄健恣肆,气息刚健沉稳的行草书风格。

张海书法有着变与不变的两重性。

其不变之处,展示着一个著名书法艺术家的成熟与自信;其不断新变,则表现出作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书法的阳刚之美张海书法体现着各种健美,体现着一种正大气象,一种时代的阳刚之气。

这种美与明清以来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金石书卷之气不同,所谓的书卷气,其思想基础是儒家的中庸观,表现着不激不厉、中正冲和之美,追求的是“萧散处有林下风”的味道。

[名家书论]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并序》附译文

[名家书论]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并序》附译文

[名家书论]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并序》附译文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并序》附译文告汝子敬:吾观汝书性过人,仍未闲规矩。

父不亲教,自古有之。

今述《笔势论》一篇,开汝之悟,凡斯字势犹有十二章。

章有指归,定其模楷,详其舛谬,撮其要实,录此便宜。

或变体处多,罕臻其本;转笔处众,莫识其源。

悬针垂露之踪,难为体制;扬波腾气之势,足可迷人。

故辨其所由,堪愈膏肓之疾。

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藏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知诸友。

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专,形彰而势显。

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

此之笔论,可谓家宝家珍,学而秘之,世有名誉。

笔削久矣,罕有奇者,始克有成,研精覃思,考诸规矩,存其要略,以为斯论。

初成之时,同学张伯英欲求见之,吾诈云失矣。

盖自秘之,甚不苟传也。

《创临章第一》夫纸者阵也。

笔者,刀、槊(shuò)也,墨者鍪(móu)甲也,水砚者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策也,扬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点画者磊落也,戈旆(pèi)者斩斫(zhuó)也,放纵者快利也,着笔者调和也,顿角者蹙捺也。

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

两行三行,创临惟取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

此章论述初学时临摹的基本原理。

译文:(书法创作所用的)纸就好像是作战的阵地。

笔就像是刀矛。

墨就像是武器装备。

磨墨用的水和砚台就像是城池。

书写的本领就像是将军。

书写时的心意就像是副将。

结构就像是谋略。

挥笔作书就像行事有吉凶成败。

用笔的出入就像是发号施令。

用笔的屈直就像是杀戮。

书法的点画虽然众多错杂,但要多样统一。

书法创作就像是士兵拿着武器,举着旌旗在战场上战斗。

放纵即打钩的笔画要求用笔要快捷犀利。

着笔要求笔画调和。

顿角是指要写出急促收缩的捺笔。

刚学书之时,不可要求一下子样样掌握。

历代名家书法书论

历代名家书法书论

●书xx于自然(汉·xx)●无声之音,无形之相(xx·xx)●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xx·xx)●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灌)●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灌)●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字怕练,马怕骑●字无百日功●拳要打,字要练●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笔秃千管,xx万锭(xx·xx)●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婉若银钩,源若惊鸾(xx·xx)●飘若浮云,矫若惊龙(xx·书论)●龙跳xx,虎卧xx(南北朝·xx)●xx天,群鸿戏海(南北朝·xx)●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xx)●体象卓然,殊今异古。

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灌)●如清风出袖,xx(xx·xx)●笔下龙蛇似有神(xx·xx)●挥毫落笔如云烟(xx·xx)●时时只见龙蛇走(xx·xx)●若教xx畔,字字恐xx(xx·韩愈)书法名人名语(节选)xx:初学分布,但求xx。

xx: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

xx:字之形势不宜上阔下狭,如此则重轻不相称也。

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

xx: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

xx: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其均齐。

xx:分间布白,远近宜均。

xx:布白有三;字中这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

初学分布,皆须停匀;既知停匀则求变化,斜正疏密错落其间。

xx: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

《书法论》全文-古籍

《书法论》全文-古籍

书法论《书法论》讲书法家的本职,是写出好的、艺术的字来。

实践所要解决的是这一件事,理论所要解决的也是这一件事。

所以,对于“书法算不算艺术”、“书法该不该提倡”,本文概不论述,而只研究它的三端:“一、笔法、笔势、笔意,是书学最基础的基本功,同时也是区别于一般写字的最重要的标志。

同样是写字,一般的写字只要把这个字写正确就可以,书法的写字,则更要求把它写得有艺术性,所以在具体的写法上,就有了对于笔法、笔势、笔意的要求。

”引言我国自来法书与名画并称,千百年来,人无异议,法书是艺术的一种,已有定评,本文不更论列。

本文所论述的只有三端:一.笔法,二.笔势,三.笔意。

一向无论是书家的法书,或者是一般群众所写的字,都是使用毛笔的。

自使用铅笔和钢笔以后,有人便发生了这样的看法,用毛笔写字,实在不如用铅笔和钢笔来得方便,尤其是自来水笔通行了,毛笔不久一定会被人们废弃掉的;凡是关于用毛笔的一切讲究,自然都是用不着的,不消说是多余的事,也是一桩极其不合时宜的事。

这样看法对吗?就日常应用来说是对的,但是也只对了一半,他们没有从全面来考虑这件事。

中国的字,不单是有他的实用性一方面,而且还有它艺术性一方面呢。

中国法书所以具有艺术性,这跟采用柔性的毛笔写字有很大的关系。

字的点画,等于画的线条。

线条要有粗细、浓淡、强弱种种不同而以一笔出之,才能表现出多样而一致的和谐情调,再加上各种颜色烘染,就可一曲尽物象。

字是用笔蘸上一色墨,由指执笔,由腕运笔,起倒使转不定而写成的,不是平拖涂抹就的,其中必须有微妙不断的变化,才能显现出圆活妍润的色彩,正如古人所说“戈戟銛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字要有那样可畏可奇的生动意态,除了使用毛笔,其他各种笔,是很难奏功的。

因此,要论书法,就必须先讲用笔。

实际上是这样,不知道用笔,也就无从研究书法。

用笔须有法度,故第一论笔法。

笔法精通了,然后笔的运用才能自由,无施不可。

第二进而论笔势。

形势已得,必须进一步体会其神意,形神俱妙,才能尽笔墨的能事,故最后论笔意。

名家谈论中国书法的美文

名家谈论中国书法的美文

名家谈论中国书法的美文1) 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

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 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 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

”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4) 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5) 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

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6) 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

真至理名言也。

作书亦当知此意。

7)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书亦如之。

8) 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9) 心粗气浮,百事无成。

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10) 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2) 握笔之法,虚掌实指。

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13) 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

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14) 逆笔起,最得势。

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15) 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16) 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

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17) 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18) 笔须凌空,固也。

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

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19) 书贵熟,熟则乐。

书忌熟,熟则俗。

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20) 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

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论杨凝式的书法艺术风格

论杨凝式的书法艺术风格

论杨凝式的书法艺术风格杨凝式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充满着浓厚的古典氛围和独特的个人特点。

杨凝式的书法风格主要体现在他的字体、笔迹、构图和用墨上。

杨凝式的字体独特而优美。

他善于运用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等不同字体,通过不同的字体风格,展现他丰富的造型意境和个人情感。

他的楷书清秀工整,线条流畅,字间有力量感;行书流畅自然,快意潇洒;草书狂草苍劲有力,刚毅豪放;篆书方正刚劲,庄重肃穆。

杨凝式善于吸取古代名家的精华,注重传统的书法审美,同时也不失创新性,形成独特的书法个性。

杨凝式的笔迹细腻而富有表现力。

他的笔触灵活而自如,能够自由地展现思想和情感。

他善于用笔交融,运用变化多样的线条表现力,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气。

他的笔迹精细而富有笔墨韵味,给人以一种沉淀而深邃的感觉。

杨凝式的构图独特而巧妙。

他擅长用不同的材料和形式进行构图,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他善于运用对比和平衡的原则,使作品有层次感和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注重布局的平衡感,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墨的变化,使作品整体美观而和谐。

杨凝式的用墨技法独到而精湛。

他善于把握墨色的变化和运用,能够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和干湿,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他擅长运用墨石、墨汁和墨砚等工具,使墨色呈现丰富的层次感。

他的作品既有骨法精湛的力度,又有洗墨时的晕染效果,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审美的享受。

杨凝式的书法艺术风格独特而出众。

他善于吸取古代名家的精华,注重传统的书法审美,同时也不忘创新。

他的书法作品字体优美、笔迹细腻、构图巧妙、用墨精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震撼。

杨凝式的书法艺术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才华与修养,也寄托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三篇精选)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三篇精选)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三篇精选)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篇1)原文黄庭坚,宋代大书法家,其论书法之道,独步一时。

尝言:“书者,心之迹也。

心既不正,书亦不工。

然书之工者,亦非苟然。

盖其志意专一,神情自若,方得神妙。

”又云:“古人论书,必兼论其品。

右军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当为书家第一。

”此言深得书法之精髓,为后世所传颂。

翻译Huang Tingjian, a great calligrapher of the Song Dynasty, excelled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calligraphy. He once said, " Calligraphy is a reflection of one's inner being. When the heart is not pure, neither can thecalligraphy be exquisite. However, the mastery of calligraphy is not achieved trivially. Only when one's will is focused and one's spirit is calm, can the artistry be realized." He also said, "In ancient times, the evaluation of calligraphy was always accompanied by the assessment of one's character. The calligraphy of Youjun (Wang Xizhi) was like a dragon leaping through the gates of heaven, or a tiger reclining in the palace of the phoenix, hence it deserved to be the foremost among calligraphers." These words encapsulate theessence of calligraphy and are highly praised by future generations.解析黄庭坚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体现,更是书法家内心世界的投影。

书如其人 意法相成——刘熙载《艺概·书概》中的书法理论

书如其人 意法相成——刘熙载《艺概·书概》中的书法理论

书如其人意法相成——刘熙载《艺概·书概》中的书法理论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用自身的美来表现人的学问、气质、品格、情操及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生活理念。

清人刘熙载所著《艺概·书概》中的书法理论,体现了其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主张。

刘熙载提出了“书为心学”“书如其人”的论断,把书法和书家的精神情感和品性志趣联系起来,成为他品评书法的重要特征。

刘熙载对书法特别重视“意”和“法”,主张“意法相成”,二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

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对中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进行了独到地批评理解,使《艺概·书概》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刘熙载;书法;意法清人刘熙载所著《艺概》一书中,有《书概》一篇,约一万五千多字。

这篇专论书法艺术的文章,言简意赅,言近旨远。

对于中国书法各种书体以及用笔方法等,都有深刻、精到的论述。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学问、气质、品格、情操及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生活理念。

”[1]同时书法还具有修身养性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功能。

线条是书法的基础、书法的灵魂,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之顶礼膜拜、为之如痴如醉。

一根富有意味的线条,抵得上一堆组合有序、五彩斑斓的色块。

中国书法家赋予线条具有哲理的内容,在极大的抽象意境中,表现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的诗意人生。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上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且愈来愈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没有哪门艺术能像书法拥有如此广泛的群众,几乎所有认识汉字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对书法感兴趣,但又没有谁能轻易道出书法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艺术底蕴。

”[2]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文》)这里讲得十分形象,但也只是谈及了书法艺术特性的一个方面,更有许多研究者从书法艺术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人生观,甚至把书法史看作中华民族文明史的缩影。

艺术评论和书法名家对王友智书法评点摘要

艺术评论和书法名家对王友智书法评点摘要

艺术评论和书法名家对王友智书法评点摘要作者:来源:《神州民俗》2018年第11期方成(漫画大师):题赞王友智先生书法:“穷变化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

”李铎(中国书协顾问、中国书协原副主席):“王友智书法老辣、苍茫、豁达、大度,有一种天苍苍、野茫茫的感觉。

”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王友智先生的字要是放在水边就会像龙一样游走。

很活动。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先生的狂草雄浑不失潇洒,厚重不失灵动,沉着而又痛快,而且大气磅礴,当中透露着很重的文化气息。

原来是学历史的,学问基础很厚。

他属于正大气象,这是十分难得的。

”周俊杰(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王先生草书路子正,草法非常严谨,整个草书的气息、气势和节奏把握得很好,传统功夫很到位,体现一种时代气息,很具艺术魅力。

应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草书艺术的丰硕成果。

”朱培尔(《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主任):“这样有水平、有个性、有文化水平的展览,现在比较少。

王先生的书法气息高,他的创作和当代拉开了距离,对当代的草书创作特别有启发意义,对我们研究当代草书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王岳川(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先生的草书是他向中国书法最高峰冲击的见证,是21世纪草书创作中的一种文化现象,他所领先的一些精神要令后续思索再三。

他的书法体现的是一种“大书法”、“大境界”。

如果晚年变法能吸收传统和当今的新高度,而且是具有世界性的眼光,一定会成为21世纪的名家,乃至大家。

”杨新贵(中宣部文艺局局长):王友智先生书法用笔大气,具有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湖湘文化的浪漫风流,开创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阳刚之气,大开大合而不失肃穆儒雅,潇洒飘逸而不失浑厚稳重,痛快淋漓而不失规矩法度,可谓动中寓静,以静制动,静以动美,动以静生,妙趣无穷,美不胜收,给人以向上的精神力量。

蔡鼎新(台北《大汉书法联艺会》元老)多次赋诗赞扬王友智先生书法,有“鸾舞蛇惊势如飞,颠张狂素笔如醉。

名家论书法艺术

名家论书法艺术

实施书法教育的条件保障
❖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校书法教育的实际情 况,对书法教育的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任职条件及资 源配置等进行规划,稳妥推进书法教育。
❖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书法教师的 培养和培训,逐步提高教师书法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 各级教研部门要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的范围,研究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评价方法,安排教研人员指导 学校和教师开展书法教学工作。
❖ 中年级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 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写字姿势 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 高年级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 汉字的优美。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书写的现状
(一)握笔的习惯和姿势不正确 1、握笔太短 2、歪头斜肩 3、手腕内弯或外弯 4、大拇指勾住笔杆 5、中指第二关节抵住笔杆
论点画,要求藏头护尾、欹正相生;论 墨法,要求浓淡有序、润燥相宜、骨肉不离; 论章法,要求首尾照应、顾盼生姿、疏密相 间、大小错落。书法的这些审美特征既是中 国哲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同时又由历代文 人的书法实践在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 思想的认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充分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写字方法上存在问题
1、笔画不规范。 2、用力不恰当 3、大小不合适 4、排列不整齐 5、间距不匀称
现状原因分析
1、认识不明确 2、师资不完善 3、作业负担重 4、写字课形同虚设 5、兴趣小组无兴趣 6、缺乏有效的指导
上学期我县学生书写调研现状分析
❖ 学生普遍存在笔画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如将“木字 旁”的第四笔“点”写成“捺”,将“绿”的第八 笔“点”和第九笔“提”写成了“横撇”,将“满” 的“三点水”写在“草字头”的下面等。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论书法艺术经典金句合集建议收藏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论书法艺术经典金句合集建议收藏

中国历代书法⼤家论书法艺术经典⾦句合集建议收藏原⽂趙福摘录编辑第九论论⽤笔(1)凡⼤字要如⼩字,⼩字要如⼤字。

褚遂良⼩字如⼤字,其后经⽣祖述,间有造妙者⼤字如⼩字,未之见也。

--辑录之《⽶蒂海岳名⾔》(2)书法以⽤笔为上,⽽结字亦须⽤⼯。

盖结字因时相传,⽤笔千古不易。

--辑录之《赵孟頫题王羲之兰亭⼗三跋之⼀》(3)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然⼿⼼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

--辑录之《⽶芾论执笔》(4)古之所谓实指虚掌者,谓五指皆贴管为实,其实⼩指贴名指,空中⽤⼒,令到指端,⾮紧握之说也。

握之太紧,⼒⽌在管⽽不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枯⽽且弱。

--辑录之《包世⾂艺⾈双楫》(5)⽤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古⼈雄厚恣肆,令⼈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怯,实⽽不空者,⾮⾻势洞达,不能倖致。

--辑录之《包世⾂笔谭》第⼗论论通变(1)书法备于正书,溢⽽为草书。

未能正书⽽⾏书,犹未尝庄语⽽辄,放⾔⽆是道也。

--辑录之《苏东坡集》(2)驰⽽不张,⽂,武弗不为也,张⽽不驰,⽂武弗不能也;⼀张⼀弛,⽂武之道也。

--辑录之《礼记·杂记下》(3)⾏书笔断⽽后起者易会,草书笔断⽽后起者难悟。

--辑录之《朱和羮临池⼼解》(4)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辑录之《孙过庭书谱》(5)⼤抵作字及作诗与古⽂,胸中须有⼀段奇⽓,盘结于中,⽽达之于笔墨者,却须遏抑蔽,不令外露,乃为深⾄。

--辑录之《曹⽂正⽇记》(6)闭⽬凝神,将所习之字,收⼩如蝇头,放⼤如榜署以验之,皆可在睹,乃为真趣。

--辑录之《包世⾂⼴艺双楫》第⼗⼀论论墨韵(1)世传苏⽂忠喜墨书,⾄有墨猪之诮⽽此实⽤;淡墨⽽⼀时。

--辑录之《⽂徵明甫⽥集跋》(2)⼤令⼗⼆⽉帖,运笔如⽕篝画灰,连属⽆端⽊,如不经意,所谓⼀笔书。

--辑录之《⽶芾书史》(3)磨墨欲熟,破⽔⽤之则活,蘸笔欲润,蹙亳⽤之则浊,⿊圆⽽⽩⽅,架宽⽽丝紧。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论书法艺术经典金句合集建议收藏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论书法艺术经典金句合集建议收藏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论书法艺术经典金句合集建议收藏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们以卓越的才华和技艺,创造了许多经典的金句,这些金句凝聚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堪称是书法艺术的精华。

本文将汇集中国历代书法大家所提出的书法艺术经典金句,希望读者能够欣赏并收藏,以便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

1. 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书者画也,摹者形也。

”这句金句出自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口中,他认为书法就是画画,但不同于一般绘画的是,书法更注重对形的摹仿。

这一金句体现了书法家对于形神合一、笔墨境界的追求。

2. 欧阳询(公元557年-公元641年):“仅此一生,何事能不死去。

”欧阳询是隋唐时期最重要的楷书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这句金句将书法与生命相联系,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痴迷与执着。

欧阳询认为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书法创作,才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

3. 释道原(公元596年-公元683年):“一笔一画,皆有神气。

”作为唐代书法家中的高僧,释道原深信笔墨中有灵气。

他认为每一笔、每一画都应该有神气,将个人的心境和精神融入到每一个字迹之中。

这句金句指引了书法艺术在墨守成规之余,注重灵性的发展。

4. 赵佶(公元1082年-公元1135年):“八法足书;大约事功才度。

”宋代书法家赵佶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提倡“八法”,即理、法、形、势、气、勒、意、韵,在发展书法时应该遵循这八个方面。

他的这句金句告诉人们,只有具备足够的功力和天赋,才能达到高水平的书法艺术。

5. 米芾(公元1051年-公元1107年):“书法如面,要有神采。

”米芾是北宋时期的文人画家、书法家,他的这句金句将书法比作人的面容,认为书法作品要具备生动、神采奕奕的特质。

他强调了笔画的创作要有灵动的神韵,给作品赋予生命力。

6. 文征明(公元1470年-公元1559年):“笔意到处,竟境生华。

冯源先生书法艺术之名家点评

冯源先生书法艺术之名家点评

冯源,原名冯国平,号左右,字冯源,冯宝斋斋主。

生于1956年,祖籍河南省西平县。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副院长、中国榜书协会理事、中国榜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甲骨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名人书画碑刻艺术馆馆长和河南榜书研究院院长、郑州市政协委员。

冯源自幼临摹不辍,习汉隶、楷书、榜书和甲骨文,拜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阿康、刘增基先生为师,并入室求教。

先生潜心研习名家之法博学众长,笔力雄健,作品苍劲厚重,结构端庄自然,给人以形神兼具、别出新意之感,逐步形成清新流畅、豪迈大气、挥洒自如的书法风格。

冯源尤善榜书,风格潇散简远,飘逸俊秀,气势磅礴,被誉为“中原榜书铁笔”。

先生的福、寿、马、龙、虎、鹤、禅、佛、鹰等榜书威严庄重,俊逸壮观,千姿百态,妙趣天成。

其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大辞典》、《当代书画精英大辞典》、《中国专家名人大辞典》等多部书籍,出版有《冯源书法集》、《冯源艺术作品集》、《冯源榜书名人句》、《冯源行书幽兰赋》、《冯源甲骨文精品选》、《翰墨颂伟人》十五万字的篆书巨作。

国家领导人、军队高级将领、影视明星、文化名人和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国际友人也多有收藏。

泰山摩崖石刻、北大荒艺术长廊石刻、沧州大运河碑廊石刻、华夏碑林石刻、黄河碑林石刻等有其墨宝。

冯源冯源先生书法艺术之名家点评金秋时节,秋高气爽。

在新中国六十华诞即将来临之际,冯源先生“翰墨颂伟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书法艺术展隆重开幕,其作品集也同时与大家见面。

对此,我首先表示祝贺。

冯源先生书师法晋唐,上追秦汉,打下了扎实基础。

之后拜书法名家张瑞玲、刘增基为师。

广采博取,汲取众长,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被誉为“中原铁笔”。

他擅长榜书,亦攻篆隶。

其作品笔力雄健,厚朴凝重,豪放多姿,结构端庄自然,遒劲有力,别出新意,具有舒展豪放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时代感,也体现出他正直宽厚、仁爱、淡泊名利的诚挚秉性。

名家论书法艺术共20页

名家论书法艺术共20页
。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名家论书法艺术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历代书法名家论书法

历代书法名家论书法

历代书法名家论书法东汉蔡邕(蔡文姬之父):书者,散也。

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姿(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译文:从事书法活动,要散淡心智。

动笔之前,须心胸舒展,任凭性情恣意,继而挥毫书写,若是被迫应事,即使用中山产的兔毫佳笔,也写不出佳品来。

在书写之前,还要静坐默思一番,将适意的构想记忆在胸,言不出口,气息平和,聚精会神,如同面对圣贤至尊,那就没有写不好的。

作为书体的间架结构,须赋予它多种的形态,譬如:犹如端坐行走,犹如飞翔舞动,犹如往来回转,犹如俯卧腾起,犹如愁苦喜笑,有的犹如虫食木叶,天然雕饰,有的如同利剑长矛,威风凛凛,有的如同强弓硬箭,遒劲疾射,有的如同水火,澎湃燃烧,有的仿佛云烟迷雾,若隐若现,有的好比太阳月亮,光洁明媚。

总之,在字体结构的纵横分布中,广为汲取自然现象的美妙风姿,方能称为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

)三国魏钟繇:临死,乃从囊中出以授其子会,谕曰:“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

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

每见万类,皆画象之。

”(译文: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

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书法,主要从蔡邕的书法技巧中掌握了写字要领。

在学习过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

与人坐在一起谈天,就在周围地上练习。

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划了个大窟窿。

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厕所中,竟忘记了回来。

)东晋卫铄(卫夫人,王羲之老师):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

名人论书法

名人论书法

名人论书法1. 书为心画。

杨雄法言2. 阴阳形式。

蔡邕九势3. 书者散也。

蔡邕笔论4. 笔迹为界,流美于人。

钟繇笔法5. 字如人颜。

赵壹非草书6. 无形之音,类比音乐。

张怀观7. 书者,法象也。

张怀观六体书论8. 得之自然,备为文理。

张怀观9. 一字见心,成为艺术。

张怀观10. 字有态度,心之辅也。

虞世南笔髓论11. 天地万物,一寓于书。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12. 用笔在心,心正由笔正。

柳公权13. 见字如人。

欧阳修集古录14. 手能驭笔,法在其中。

钱惟治15. 书本无法,观万象而书。

黄庭坚16. 书法即心也。

郝经17. 字无常体。

杜本论书18. 书者心迹也。

盛熙明法书考19. 书法传心也。

项穆书法雅言20. 书之为散\舒\意\如也,得意忘象。

项穆21. 书画同源书乐同源。

汤显祖22. 心、手、笔,意在笔先.墨法平圆留重变。

宋曹书法约言23. 学书法于晋唐人,还须善于取自然界之迹象。

龚贤乙辉编24. 书写之学,由一笔而到多变,包罗万象。

陈绿荫亭集25. 写字同活生生的人一样,要有八备,筋骨血肉精神气脉。

26. 世间万物非草书。

翁方纲27. 书势自定时代。

翁方纲28. 相生相让,既章法上的呼应\揖让的规律,书画都必须遵守的一项规律。

张式画谭29. 书法艺术缘与人和自然,不可分割,一贯相通。

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集30. 书艺欲高,积学多才。

莫友之31. 字之神情称为阳,字之态势称为阴,乐为阳,礼为阴。

曾国藩32. 书法能够体现书家的才识,学养和志趣。

刘熙载艺概.33. 字与志气的关系,有远大的志向才能写好字.学贵有恒,贵在坚持。

刘熙载艺概34. 书法起源于自然。

刘熙载35. 画字与写字的区别在于通过物形抒写我心。

周星莲临池管见36. 自心起,自笔端止,不好而好,不佳而佳.心,思想\品德\气质,气,呼息之气,动力之传输节律.神,注意力。

周星莲37. 有形有意,才为书意。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38. 书法借字之象形,寄寓书法家的性情,表现个性。

古人论书法

古人论书法

古人论书法一、论书法之本质与功能【蔡邕】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书者,散也。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钟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见万象皆类之。

【张怀瓘】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令了然。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文则数言及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

【虞世南】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

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

【项穆】书者,心也。

字虽有象,妙出无为;心虽无形,用从有主。

初学条理,必有所事,因象而求意;终及通会,行所无事,得意而忘象。

法书仙手,致中极和,可以发天地之玄微,宣道义之蕴奥,继往圣之绝学,开后觉之良心。

功将礼乐同休,名与日月并曜,岂惟明窗净几、神怡务闲、笔砚精良,人生清福而已哉!【翁方纲】世间无物非草书。

【伊秉绶】变化气质,陶冶性灵。

【周星莲】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

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

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下笔作诗、作文,自有头头是道,汩汩其来势。

故知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

二、论学书之途径与方法【钟繇】吾精思三十余载,行坐未尝忘此,常读他书未能终尽,惟学其字,每见万类,悉书象之。

若止息一处,则画其地,周广数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

【李世民】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

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米芾】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

【虞集】书法甚难。

有得力于天资,有得力于学力。

浅谈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成就及其影响

浅谈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成就及其影响

浅谈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成就及影响蒲柳羽论文摘要:中国书史上推崇王羲之为“书圣”,王羲之擅长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影响深远;这里主要论述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与影响,重要的是让后人沿着他的造诣,继续攀登上书法的更高峰;关键词: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一、王羲之及其艺术风格1、生平介绍,字逸少,号澹斋,原籍山东琅琊,生于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卒於金庭;因以右军将军衔领内史,遂世称;时期杰出的;父王旷,历官淮南丹阳太守、内史;伯父王导,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王羲之小的时候不喜欢说话,长大后口才却很出众,而且性格耿直;晋大尉选中他为女婿,“袒腹东床”的典故就出于1;朝廷公卿看重王羲之的才器,屡次召举他为官,他都辞谢;后为征西将军瘐亮参军,累迁长史,进宁远将军、江州,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与太原王述不和,称病去职,归隐,自适而终;2、艺术特点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十七帖、初月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王羲之擅长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他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子久了,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论说:“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二、王羲之的艺术成就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书字帖兰亭序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学习的人;王羲之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2;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3,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三、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影响1、对其王氏子孙的影响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他的儿子献之,擅长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试图寻求王羲之的书籍,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后战乱中,其后世走乱,家谱遗失,后世分布在沈阳,海伦等地;现知其后世有王庆凯、王潇丹等人;2、对书法界的影响王羲之的书法对书法界的影响,只看张旭的一句话就知道:“自智永禅师过江,楷法随渡;永禅师乃羲、献之孙,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子彦远,彦远仆之堂舅,以授余;“这句话包括了唐代几乎所有的大书家,张旭后来将这种楷法传给了颜真卿,以楷书四大家与宋四家4为首的后起之秀之所以能在王羲之后期有如此大的成就,根本原因,都是学王羲之的书道,夸张的说中国自东晋以来的书法只能分为王羲之前期和王羲之后期,他不但将钟繇发明的楷书和张芝的今草发扬起来,其流传的十七,黄庭,兰亭序,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永不可超越;不但是中国,日本每年的春节新春开笔时,都会拜王羲之;四、总结王羲之在世界书法史上的地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于后世行楷草三种书体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被作为东晋初年有才能、有思想、有政治眼光、有作为的重要历史人物,写进“二十四史”之一的唐朝官修的晋书5;王羲之书法不仅仅让人们对,更重要的是让后人沿着他的造诣,继续攀登上书法的更高峰;注释:【1】·宋··雅量,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1984年2月1日【2】陈传席<<书法家在史上的定位标准>>,中国书法J,2010年7月,第页.【3】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辽宁省博物馆【4】中国书法眀城—绍兴,中国书法J,2008年10月186期,第24页【5】房玄龄·晋书,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1974年11月1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设书法课的要求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 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 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 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 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 多样的书法教育。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 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 书法教育。
书法教学的要求


①从抓坐姿入手。
②引导读懂范贴。 ③写好基本笔画。 ④形成良好习惯。
写字激趣“五法”
一是讲故事激发兴趣
二是善比较激发兴趣 三是立标兵激发兴趣 四是抓评价激发兴趣
பைடு நூலகம்
论点画,要求藏头护尾、欹正相生;论 墨法,要求浓淡有序、润燥相宜、骨肉不离; 论章法,要求首尾照应、顾盼生姿、疏密相 间、大小错落。书法的这些审美特征既是中 国哲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同时又由历代文 人的书法实践在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 思想的认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充分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名家论书法艺术
丰子恺先生说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最高代表。 “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行音乐的和谐” (沈尹默)。宗白华先生称书法可以表现人格、 思想、感情。华裔法籍学者、艺术家熊秉明先生 谓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书法是中国文化 核心之核心。著名文化学者王岳川说:“中国书 法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门艺术,甚至可以说 是‘中国哲学中的明珠’。”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 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 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 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 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 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 的意见 》
写字教学建议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质。 2.激发写字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3.注重循序渐进,优化教学方法。 4.认真上好写字课 ,扎实进行训练。 5.加强写字考核,提升书法素养。
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①写字和识字相结合。
②写字与活动相结合。 ③“字内功”和“字外功”相结合
注重循序渐进

上学期我县学生书写调研现状分析

教师对学生书写指导不够重视,写字缺乏指导和严格地训练。 主要表现一是学生不能掌握书写行款格式,比如一乡镇中心 小学56人参考,出现的逗号、句号顶格的人数竟占100%。二 是有些班级,书写整体水平较差,大部分学生书写时字的间 架结构及笔画位置摆布不到位,字形普遍比较松散,普遍为 “自由体”,没有笔锋,大小不均,字体歪斜不端正。有的 普遍表现为“火柴体”,笔画生硬,字体呆板。有的或如豆 芽菜,或如小蚂蚁,或笔画团在一起,或松散膨胀。三是有 的学生钢笔字书写出现毛笔字书写的运笔方法,钢笔字写成 了毛笔字的样子,顿笔非常明显。特别是“一”,写的“一 波三折”,不伦不类。有些班级标点符号写在方格的中央而 不是写在左下格。凡此种种,可见老师的指导很不到位。
上学期我县学生书写调研现状分析
学生普遍存在笔画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如将“木字 旁”的第四笔“点”写成“捺”,将“绿”的第八 笔“点”和第九笔“提”写成了“横撇”,将“满” 的“三点水”写在“草字头”的下面等。 部分学生书写态度较为马虎。表现在一是横不平竖 不直,东倒西歪,频繁使用橡皮,卷面很不整洁。 有些学生字的颜色太淡,可能是因为铅笔芯偏淡, 也可能是手部用力不恰当。二是个别学校学生错字 普遍较多。如某中心小学一学生作业竟出现9个错 字,还有重写2个字,涂改1个字。有些班级出现集 体性错误,如将“绿”的右下写成“水”等。
实施书法教育的条件保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校书法教育的实际情 况,对书法教育的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任职条件及资 源配置等进行规划,稳妥推进书法教育。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书法教师的 培养和培训,逐步提高教师书法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各级教研部门要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的范围,研究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评价方法,安排教研人员指导 学校和教师开展书法教学工作。 学校全体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书写技能和书法欣赏水平。 应争取在今年秋季开设书法课。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做 好开课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书法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教 育督导部门要把书法课开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
课程标准中关于写字的要求
低年级段: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 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 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 字的形体美。 中年级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 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写字姿势 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高年级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 汉字的优美。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书写的现状
(一)握笔的习惯和姿势不正确 1、握笔太短 2、歪头斜肩 3、手腕内弯或外弯 4、大拇指勾住笔杆 5、中指第二关节抵住笔杆
(二)写字方法上存在问题
1、笔画不规范。 2、用力不恰当 3、大小不合适 4、排列不整齐 5、间距不匀称
现状原因分析
1、认识不明确 2、师资不完善 3、作业负担重 4、写字课形同虚设 5、兴趣小组无兴趣 6、缺乏有效的指导
名家论书法艺术
西方的画坛巨匠毕加索由衷赞叹:“中 国书法是最高的艺术。”法国总统希拉克在 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中也说到:“中国书法 博大精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美国人福 开森说:“中国一切的艺术,是中国书法的 延伸。”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
书法和中国其他艺术门类,如文学、音乐、绘 画等一样,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精微之处。 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观念——阴阳观念在书法中体 现为刚柔、动静、虚实、方圆、曲直、迟速、轻重、 浓淡、润燥、大小、疏密、离合、奇正、巧拙等一 系列相对立的审美范畴,又由这一系列的对立双方 的统一与转换,派生出具有无穷生命意味的气势、 风骨、神采等,从而形成书法审美的独特性格而为 千年来的中国文人知识分子所钟爱。
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本着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 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原则。 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 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 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 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三年级开始,过渡 到硬笔软笔兼学。 明确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 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 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 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