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溶液除湿空调在高湿环境中应用的理论分析全文

合集下载

溶液除湿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设计

溶液除湿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设计

溶液除湿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设计一、绪论A. 研究背景与意义B.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C. 研究目的与内容二、溶液除湿原理及其应用A. 溶液除湿原理与过程B. 溶液除湿的应用现状C. 溶液除湿优势与不足三、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设计A. 空调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原理B. 空调系统结构设计C. 空调系统关键技术及参数设计四、实验与分析A. 实验方案B. 实验结果与分析C. 实验结论与展望五、总结与展望A. 研究总结B. 研究存在问题C. 研究展望及未来研究方向第一章绪论A.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大气环境中,在不同区域或时间段内,湿度、温度等参数变化较大。

在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环境造成影响时,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是两个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和办公生产的正常进行,人们逐渐越来越依赖于空调系统。

但是,在使用空调系统的同时,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更有效的控制室内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设计自动调节的空调系统非常必要。

B.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机器智能化的不断进步,研究自动化调节控制的空调系统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之一。

目前,市场上的空调系统主要分为集中空调和分体式空调,但这些系统的控制方式多数存在缺陷,不能实现准确控制。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针对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两个参数进行了探索研究,并由此引出了本文研究的溶液除湿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设计方法。

C. 研究目的与内容本文通过研究实验室的空气温湿度并探究溶液除湿技术来解决空调系统温湿度控制问题。

本文的目的是设计出一种适合实验室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设计并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系统结构;2)研究基于溶液除湿原理的控制方法;3)实验验证系统性能及稳定性;4)分析结论,为今后探讨符合具体应用领域的空调系统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第二章溶液除湿原理及其应用A. 溶液除湿原理与过程溶液除湿技术是利用吸湿性材料(常见的吸湿性材料是溶液)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分子,以达到除湿的效果。

氯化锂溶液除湿空调及其应用

氯化锂溶液除湿空调及其应用

氯化锂溶液除湿空调及其应用【摘要】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明诺公司热湿联合处理空调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进口氯化锂溶液除湿空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青海西宁夏都独特的气候特征,节能降耗等方面讨论了这一方式的优点和特点。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可有效消除空气中的霉菌、粉尘,所设计的空调达到了节能、绿色、环保,完全符合“GMP”的要求,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关键词】氯化锂溶液除湿空调;节能冷排引言目前明诺公司有两种空调方式:热湿联合处理的空调和氯化锂溶液除湿空调。

而热湿联合处理方式空调存在如下问题。

(1)热湿联合处理的能源浪费。

由于采用冷凝除湿方法排除主机房内的湿度,冷源的温度需要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考虑传热温差与介质输送温差,实现16.6℃的露点温度需要约7℃的冷源温度,这也是现有空调系统采用5~7℃的冷冻水的原因。

在空调系统中,占总负荷一半以上的显热负荷部分,本可以采用高温冷源排走的热量却与除湿一起共用5~7℃的低温冷源进行处理,造成能量利用品位上的浪费。

而且,经过冷凝除湿后的空气虽然湿度(含湿量)满足要求,但温度过低,还需要用蒸汽再热,造成了能源的进一步浪费与损失。

(2)难以适应热湿比的变化。

通过冷凝方式对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其吸收的显热与潜热比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而主机房实际需要的热湿比却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

一般是牺牲对湿度的控制,通过仅满足主机房内温度的要求来妥协,造成室内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过高的结果是胶囊烘不干,进而提高风道温度设定值,通过风道温度来改善胶囊的烘干,造成能耗不必要的增加;相对湿度过低也将导致由于与室外的焓差增加使处理室外新风的能耗增加。

(3)室内空气品质问题。

大多数空调依靠空气通过冷表面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这就导致冷表面成为潮湿表面甚至产生积水,空调停机后这样的潮湿表面就成为霉菌繁殖的最好场所。

空调系统繁殖和传播霉菌成为空调可能引起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另外,目前西宁市的主要污染物仍是可吸入颗粒物,因此有效过滤空调系统引入的室外空气是维持主机房健康环境的重要问题。

除湿空调及其应用

除湿空调及其应用

21 0
100%RH
60%RH
40%R H
80%RH
20%R H
10%R H
5%R H
除湿空调原理示意
定义:采用除湿 + 蒸发冷却原理对空气进行调节处理的空调方式
2005-10-20 除湿空调 4
一种液体除湿空调系统
2005-10-20
除湿空调
5
干燥剂除湿方法
• 固体干燥剂除湿:A-D-B • 预冷却 + 干燥剂除湿:A-C-E-B • 液体干燥剂除湿:A-B
新材料复合除湿转轮
常规转轮
复合转轮
1)采用物理吸附+化学吸附除湿机理(硅胶+ 卤素盐);2)解决了液解关键问题;3)除湿 效果比常规除湿轮改善50%;
2005-10-20 除湿空调 15
焓湿图上的除湿循环
12 0 11 0 10 0 9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005-10-20
50 40 30 20 10 0
A
E
D
C
B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Dry bulb temperature (℃ )
2% RH
除湿空调
3
Humidity ratio (kg/kg)
Pv RH = Ps
A-B B-C 70 C-D E-F F-G
Process Process Process Process Process
•理想除湿过程(绝热):P1-P2* •理想再生过程(绝热):r1-r2* •实际工作状态点都落在:r1-r2*p1-p2*-r1构成的循环框图之内; •理想除湿循环:DCOP→∞ •实际除湿循环: 0≤DCOP<∞.

溶液除湿节能技术及产品介绍(北京) PPT课件

溶液除湿节能技术及产品介绍(北京) PPT课件
47.9kj/kg A:13℃,95%,8.9g/kg,
35.7kj/kg 制冷量:108.6kw 加热量:24.4kw 能 量:133kw
16
溶液除湿处理过程
6000m3/h FA:35℃,60%,21g/kg,
90kj/kg SA:25℃,45%,8.9g/kg,
47.9kj/k 制冷量:84.2kw 加热量:0 能 量:84.2kw
空气在除湿过程中焓值不变。 例:20℃,95%,14g/kg,55.5kj/kg
27℃,50%,11.1g/kg,55.5kj/kg 32℃,30%,9g/kg,55.5kj/kg 特点:无需冷量;过程温升会影响除湿效 果。
11
2)、降焓除湿
在除湿过程中有能量(冷量)输入, 空气在除湿过程中焓值降低。 例:20℃,95%,14g/kg,55.5kj/kg
34
全热回收型溶液除湿热泵冬季原理示意
35
(二)预冷型
1、冷水预冷型 风 量:3000~25000m3/h 制冷量:65.5~574kw 除湿量:63.5~531kg/h 制热量:51~425kw 加湿量:27.7~231kg/h
36
冷水预冷型溶液除湿热泵夏季工作原理示意
37
冷水预冷型溶液除湿热泵夏季工作原理示意
20℃,75%,11.1g/kg,48kj/kg 20℃,62%,9g/kg,43kj/kg 特点:效果好,但需要冷源
12
三、溶液除湿需要的条件
1、冷源:5℃~30℃ 冷水(冷水机、地下水、江湖河海
水)、热泵、冷却塔 2、热源:40℃~80℃
热水、热泵、工业废热、蒸汽、 太阳能
13
四、液体除湿的优势
3
二、除湿方法

空调除湿模式工作原理

空调除湿模式工作原理

空调除湿模式工作原理
空调除湿模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降低室内空气的湿度,达到湿度调节的目的。

一般来说,空调除湿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检测湿度:空调除湿模式通常内置湿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室内空气的湿度水平。

2. 制冷降温:空调除湿模式会吹出冷却的空气,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

当空气接触到空调室内机内的冷凝器时,水蒸气中的水分会被冷凝成液态水。

3. 回收排水:冷凝的水分通过内置的水槽或者排水管道进行收集和排放。

排水管道通常会连接到房屋的排水系统中。

4. 除湿循环:冷凝后的水分移除后,空调内部将继续将冷、干燥的空气循环回到房间内。

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直到室内湿度达到预设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空调除湿模式通常在夏季高湿度的时候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室内湿度,减少霉菌和螨虫滋生。

什么是溶液调湿

什么是溶液调湿

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HVF)
什么是溶液调湿?
采用具有调湿功能的盐溶液(LiBr/LiCl/CaCl2)为工作介质,利用不同浓度的溶液的吸湿与放湿特性实现对空气的除湿与加湿处理过程。

溶液式空气湿度处理的原理
⏹利用溶液吸收水蒸气的方法除湿,消除了除湿过程中的凝水和
潮湿表面,根除了冷凝水排放系统可能存在的隐患及霉菌滋生的温床;
⏹溶液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能够杀死绝大多数细菌和微生物,
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溶液可以过滤空气中大多数粉尘和颗粒
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工作原理(夏季)
液调湿新风机组工作原理(冬季)
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溶液全热回收装置,高效回收排风能量;
⏹机组COP(性能系数)在5.5左右,常规新风机组3.5左右;
⏹避免传统冷冻除湿带来的潮湿表面;
⏹可有效去除新风中的细菌和可吸入颗粒物,净化空气
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HVF)
⏹特点:
⏹带全热回收,采用回风再生
⏹适用范围:
⏹适用于需要新风供应、回风可利用的场合。

⏹尤其是:
⏹各类办公楼、写字楼、商场、宾馆、饭店等公共建
筑和商业建筑的新风处理系统;
⏹各类高档公寓、别墅等对空气品质要求比较高的民
用建筑新风处理;
⏹其它对室内空气品质要求比较高的全新风供应场
合。

液体除湿空调研究管理的论文

液体除湿空调研究管理的论文

液体除湿空调研究管理的论文摘要: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以低值热源为供能能源,系统中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蓄存,蓄能潜力大,其应用研究具有广阔的开展前景。

以完整的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为对象,改变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除湿器、再生器的输入空气、溶液的温度、湿度、流量浓度等参数,研究输入参数变化对输出参数的影响;在优化的系统运行参数条件下,改变供能热源温度,研究液体除湿空调系统整体运行时输出参数的变化和系统制冷量、耗能量及COP值的变化规律。

从实验的结果得到,当再生热源为90℃时,空调送风温度稳定在20℃,热力系数为0.5左右,根本能满足舒适性空调的送风要求。

关键词: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余热利用实验性能分析xx年国家电网公司公布的电力市场分析报告指出,华东电网、南方电网、华中电网空调制冷负荷比重均已超过了30%,开发研究新型节能、节电的空调系统显得非常紧迫。

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以低值热源为供能能源,所需的热源温度可在80℃左右,不仅可以利用工业余热和废热,也可利用包括太阳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而且,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蓄存,蓄能潜力很大,比冰这常用的蓄能材料的蓄能能力高3~5倍。

因此,液体除湿空调系统越来越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视。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液体除湿空调的性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主要局限于理论模型研究、数值模拟和单体除湿器、再生器的性能分析,如H.M.Factor、P.Gandhidasan等人对液体除湿的传热传质进行数值研究[1][2],berg等人建立除湿塔、再生塔实验台,来研究影响单体设备工况的因素[3],较少涉及整体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性能。

本文以实际的整体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为对象,用以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方法调整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使系统稳定运行,研究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在稳定工况下的实际运行特性。

1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实验装置液体除湿空调系统是由除湿器、蒸发冷却器、溶液冷却器、溶液加热器、再生器、集热器及蓄能水箱等组成,其系统原理图见图1。

空调设备露点控制与除湿技术方案

空调设备露点控制与除湿技术方案

空调设备露点控制与除湿技术方案1. 引言空调设备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调节室内温度外,除湿也是其重要功能之一。

本文将就空调设备的露点控制与除湿技术方案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空调设备。

2. 空调设备露点控制原理露点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最大量,在此条件下水汽开始凝结并形成露水。

空调设备的露点控制是通过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使得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超过其饱和水汽含量,以防止露点的出现。

3. 除湿技术方案为了实现空调设备的除湿功能,采用以下技术方案:3.1 温度调节通过调节空调设备的温度,可以控制室内空气的露点。

较低的温度可以降低饱和水汽含量,从而减少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实现除湿效果。

因此,在较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将空调温度调低以提高除湿效果。

3.2 湿度调节空调设备通常配备湿度传感器,可以感知室内湿度情况。

当湿度超过设定值时,空调设备会启动除湿功能。

这种湿度调节技术可以实现根据室内湿度自动启动除湿,提高能效和舒适性。

3.3 循环风机技术循环风机技术是指通过循环室内空气来加快除湿过程。

空调设备可以通过调整风机的工作方式,如增加风速和循环风量,以加速空气中水汽的排除,从而提高除湿效率。

3.4 节能除湿技术为了提高空调设备的能效,一些节能除湿技术也应用于现代空调设备中。

例如热泵技术可以利用外界的热量来驱动除湿过程,从而降低能耗同时提高除湿效果。

4. 空调设备露点控制与除湿技术的应用空调设备的露点控制与除湿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住宅、办公室、商业建筑等。

通过合理选择空调设备和采用适当的除湿技术方案,可以保持室内空气的舒适程度,防止霉菌和细菌滋生,从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5. 结论空调设备的露点控制与除湿技术方案是保持室内舒适度和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掌握空调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采用适当的除湿技术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空调设备,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注:此文章使用了一般议论文的格式进行写作,以确保信息传达清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除湿空调在高湿环境中应用的理论分析 河北工程大学 刘守帅 张子平 张伟捷 煤炭工业邯郸设计研究院 邹嘉艳 摘 要:介绍了溶液除湿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实例的理论计算分析,说明在高湿环境中应用溶液除湿空调比应用表冷器冷却除湿空调在节能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关键词:空气调节 溶液除湿 高湿环境 节能

湿度是影响室内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室内空气湿度过大不仅影响人的生活环境,还直接影响生产和生活用品的储存。目前的空调系统大多采用表冷器冷却除湿的方法,以达到既降温又除湿的效果。但这种系统存在机器露点过低和需要较大过冷和再热量的不利因素。尽管当其应用在高湿环境中时,机器露点有所提高,但由于其送风量大,故仍需较大过冷和再热量。于是,各种除湿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溶液除湿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Lof于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第一个溶液干燥冷却系统[1]。Peng和Howell提出并分析了一种使用三

甘醇作干燥剂的液体除湿系统[2]。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曾将溶液式除湿大量应用在三线建设的地下厂房除湿中[8]。近年来,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溶液除湿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李震、江亿等介绍了空调领域的溶液除湿、再生系统的流程[9];刘晓华、陈晓阳等对溶液全热办公楼已建成了以溶液处理新风实现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回收进行了实验研究[10];北京某一

其负荷特点有:室内余热、余湿 1 溶液除湿的原理[14] 程中 2-循环泵[11]。 地下商业建筑是高湿环境的典型,主要来源于人体,无日照辐射,与其它建筑相对余热小,湿度大,热湿比小。从目前已有的地下商业建筑的使用情况来看,空调效果较差的主要表现为空调季节商场内闷热,相对湿度偏高,空气浑浊[12],其原因在于地下商业建筑中湿度控制不力。而溶液除湿空

调系统可有效消除空气的霉菌、粉尘,还可利用各种自然冷源或采用高COP的冷水机组。溶液除湿方式还可实现高密度的能量蓄存[13]。 图1 LiBr溶液除湿-再生装置工作流程简图

溶液除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热质交换过程。在除湿过,由于高浓度的盐溶液在常温下其水蒸汽分压力PS低

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PV,故可吸附空气中的水分。随着传质过程的进行,除湿溶液浓度下降,PS 增大,而被处理空气的湿度下降,PV减小;若气液两相接触的时间 足够长,则PV=PS,压力趋于零,传质过程结束。图1为LiBr溶液除湿-再生装置工作流程简图。图2所示为 常温下LiBr溶液除湿-再生过程,其中1-2为吸湿过程,空气进再生器空气出填料(kg/kg)20010°温度/30405060700.020.01含湿量/0.0360%65%70%12455%饱和水蒸气线50%0.040.050.06溶液饱和线40%LiBr345%C图2 LiBr溶液除湿-再生过程 3为加热过程,3-4为再生过程,4-1为冷却过程。吸湿后的LiBr稀溶液经电能、太阳能、地热、工业余热等低品位能源加热升温,送入再生器,由于LiBr稀溶液中的水蒸气分压力高于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这时水蒸气开始由液相向气相传递,这样就实现了除湿溶液的再生。再生后的浓溶液被送到除湿器进行除湿,从而形成了除湿和再生的连续循环过程。 2 实例计算 以上海一地下商业街为实例,对溶液除湿空调在高湿环境中的应用进行理论分析。本实例根据文献[15]: (以上海为例):tW=34℃,tWS=28.2℃ 查h-d图得:dw=21.8g/Kg,hW=90.3KJ/Kg. 的相关参数设计计算,以便于与文献[15]中已有的空调系统作比较。由于地下商业街的负荷与新风量、人流密度、照明及设备散热量有关,与围护结构无关,故可设面积为100 m2,最后可得出单位面积

的耗电量。 2.1 计算条件1) 外空气状态2) 间面积S=100 m2 ,人员密度f=1人/ m2 [1];新风量20m3/人.h; 3) 明及设备散热:50W/ m2; 4) 室内空气状态:tN=26℃,ϕ=70%,计算得dN=14.7g/Kg,hN=63.7KJ/Kg; ; 调系统的COP=4.42;提供18-21℃冷水的空调系统的COP=7.34[11]。 5) 室内人员从事轻度劳动,每个人的显热58W,潜热123W,散湿量184g/h.人6) 送风温差取8℃; 7) 提供7-12℃冷水的空

8) 溶液再生效率82.0=×∆=

rWη

Qr化,Q为再生耗热量,电热价比为4[11]。 2.2 空气[11],其中ΔW为溶液浓缩前后含水量差,r是水的汽潜热

处理过程分析

图3 表冷器冷却除湿 图4 溶液除湿 图3为表冷器冷气处理过程中,室内回风与新风混合至状态点却除湿一次回风系统(文献[15]中已有空调系统)。在这种系统的空

C后经表冷器冷却除湿至状态点L(由与%95Ld=ϕ可以确定状态点L),

图4为溶液除湿一次回风系统,室内回风与新风混合至再等湿加热至状态点O,最后沿等热湿比线ε送入室内。 状态点C后,经多级溶液装置除湿至状态点H,此面所给条件,可计算出:新风量GW=2300 kg/h,送风状态点温度to=18℃,室内余热LQ1=22kW,溶液装置的冷冻水为18-21℃,然后再通过表冷器(内流7-12℃的冷冻水)干冷至状态点O,最后沿热湿比线ε送入室内。

2.3 计算 根据前余湿W=5.1g/s,从而可得:43001≈=

W

LQεkJ/kg,新风负荷LQ2=NWwhhG−⋅=29 kW,总负荷LQ=

LQ1+ LQ2=51 kW。 如图3、图4所示,根据)(NWWNChhGGhh−+=,

)(NWWNCddGGdd−+=;并查焓湿图得各

状态点的参数值,见表1。 表1 各状态点的参数值

W点状态参数 N点状态参数 C点状态参数L/H点状态参数 O点状态参数 除湿方式 t

w ℃ hw kJ/kg dw g/kg tN ℃ hN kJ/kgdN g/kghC kJ/kgdC g/kgtL/H℃hL/H kJ/kgdL/H g/kg tO ℃ hO kJ/kgdO

g/kg

表冷器冷却除湿 34 90.3 21.8 26 63.714.779.318.91540.310 18 43.610

溶液除湿 34 90.3 21.8 26 63.714.779.318.92348.710 18 43.6101)在表冷器冷却除湿的一次回风系统中

表冷器冷却除湿负荷 CLlqhhGQ−⋅=, 再热负荷

LOzhhGQ−= ;

根据表冷器冷却除湿耗电量 , 再热耗电量: 1/COPQElqlq=zzQE= ; 单位面积再热耗电量 SEEzpz/= ;总的耗电量zlqEEE+= ;平均耗电量。 SEEp/=根据表1中的已知参数,可得其结果见表2。 表2 表冷器冷却除湿一次回风系统能耗

lqQ zQ lqE zE pzE E pE

42510W 3597W 9618W 3597W 35.97 W/ m213215W 132 W/ m22)在溶液除湿一次回风系统中

溶液再生耗热量rHCrz

rddGrWQηη×−=×∆=;不考虑再生器的热损失,再生耗热量扣除被排

除的水分带走的热量则为再生溶液的被加热量,这些热量需在除湿溶液降温时冷却,所以用于除湿溶液降温的冷负荷HCrhhGQ−=+)1(rzQη−×; 表冷器的(7-12℃)干冷负荷OHghhGQ−=。

进而可知,用于溶液降温的耗电量2/COPQERr=;表冷器干冷耗电量; 1/COPQEgg

=

由于电热价比为4,即1 W的电的价钱相当于4 W的热的价钱。可将溶液再生耗热量折合成等价的耗电量,即 ;总的耗电量4/zzQE=zgrEEEE++=;平均耗电量SEEp/=。根据表1中的已知参数,可得其结果见表3。 表3 溶液除湿一次回风系统能耗 rQ gQ zQ rE gE zE E pE

35483W 5559W 11830W 4834W 1258 W 2958W 9050W 90.5W/ m23)节能率

溶液除湿与表冷器冷却除湿相比较,节能率%5.31132154165≈==量表冷器冷却除湿总耗电总耗电量差η 3 结论 通过以上的计算可见,在地下商业街这类高湿环境中使用普通的表冷器冷却除湿一次回风系统处理空气与用溶液除湿一次回风系统比较,不利因素主要有二: 1) 要较大的再热量。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每平方米需再热量约为36W。 2) 响室内空气品质。原因有二点,一是表冷器在湿工況下运行,易产生霉菌,带入室内;二是室内回风与新风混合后又送入了室内,送入室内的风污染物不能除去,只能稀释。

而与之比较,溶液除湿一次回风系统能克服以上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1) 空气处理过程无需过冷和再热,故可节省能源; 2) 这种系统中,用于除湿溶液降温的冷冻水可用18℃的高温冷冻水,可以提高制冷机组COP。由于冷冻水的温度高,甚至可以用深井自来水(天然水源)代替,再生能源还可用低品位热能为动力。如工业废热、冷凝器的散热等,也可节能。其总的节能率约为31.5%。如果再生热源利用冷凝热,那将更加节省能源。 3) 采用溶液除湿空调处理空气,除溶液本身可以消灭多种病菌和病毒外,还不存在凝结水,消除了霉菌、军团菌抢救无效的滋生条件[16],从而可改善空气的品质。

4)调整溶液浓度,可以实现湿度灵活控制,不受冷冻水温度的限制。 所以结合工程实际条件,高湿环境中可考虑采用溶液式除湿空调系统。

参 考 文 献: [1] PENG C S,HOWELL J R . Analysis and design of efficient absorbers for low-temperature desiccant air conditions. ASME J of Solar Energy Engineering,1981,103:67-74. [2] ALBERS W F,BECKMAN J R,FARMER R W,et al. Ambient pressure,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er. In:ASHRAE Trans, 1991,97(2):603-608. [3] JAIN S,DHAR P L,KAUSHIK S C. Evaluation of liquid desiccant based evaporative cooling cycles for typical hot and humid climates. Heat Recovery Systems & CHP,1994,14(6):621-632. [4] 李震,刘晓华,江亿,等.带有溶液全热回收装器的新风空调机.暖通空调,2003,33(3):55-57. [5] 刘晓华,李震,江亿.溶液全热回收装置与热泵系统结合的新风机组.暖通空调,2004,34(11):98-102. [6] 杨盛旭,李刻铭,郭春信,等.地下商场空调设计问题探讨. 暖通空调,2004,34(2):44-47. [7] 江亿,李震,陈晓阳,等.溶液式空调及其应用. 暖通空调,2004,34(11):88-97. [8] 徐学利,张立志,朱冬生.液体除湿研究与进展. 暖通空调,2004,34(7):22-26. Theoretic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