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天津格林柯尔探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经》:天津格林柯尔探秘

--------------------------------------------------------------------------------

2004年04月22日19:25 《财经》杂志

作为香港格林柯尔上市公司惟一的供应商,天津格林柯尔2000年的销售额不过300多万元,这使香港格林柯尔利润过亿的业绩失去了基本支持

本刊记者何禹欣王晓冰/文

交易疑云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对于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交易代码8056,以下简称香港格林柯尔或格林柯尔)而言,从2001年11月至今的这半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继2001年底因媒体质疑其产品功效与商业效益而引发股价跳水折价一半之后,格林柯尔又在2002年4月底遭香港交易所质询,要求对去年底上市公司格林柯尔与位于天津的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未上市,以下简称天津格林柯尔或天津工厂)之间发生的一起关联交易作出解释。香港格林柯尔的年报显示,这笔总数约2.3亿元的款项被用于向天津格林柯尔购买未来所需的制冷剂,而联交所要求上市公司提供交易的更多细节,包括付运日期。

这笔2.3亿元的交易发生在2001年12月,恰恰是在香港格林柯尔控股62.5%的大股东顾雏军宣布以个人资产收购中国的名牌家电企业科龙电器(资讯行情论坛)之后,因此引发了市场的种种猜测,即该笔预付款的大部分有可能被用于收购科龙支付的首批款项1.5亿元。而在此前,顾雏军曾一再向媒体强调,他将要也有能力以个人资产来完成这笔交易。

在联交所要求的最后期限到来之前,格林柯尔未按香港监管机构的要求拿出付运日期,只给了公众一个似是而非的解释:由于交易出现若干问题,已经要求天津格林柯尔押后付运,同时香港格林柯尔有信心最终拿到原定的订单。

5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格林柯尔与基金经理的一次见面会上,曾有人就此事求证于格林柯尔新任CEO胡晓辉。胡明确地告知:去年该笔交易发生时,管理层预期2002年交易会增加,所以提前支付了2.3亿元给天津厂以购买所需的制冷剂,“这也有助于天津工厂的周转。但是随后,《财经》等一批媒体的负面报道对其中部分订单发生影响,因此格林柯尔要求天津格林柯尔押后付运。”

自从去年媒体质疑与随后格林柯尔的澄清以来,市场对于格林柯尔的判断一

直摇摆在两极之间,而作为香港格林柯尔惟一的供应商——天津格林柯尔的真实情形,对投资者更是难解的谜团。

因为香港格林柯尔系格林柯尔制冷业的销售业务部分,而未上市的天津格林柯尔正是格林柯尔制冷剂惟一的生产基地,工厂的经营状况对上市公司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香港格林柯尔因收购科龙而浮出水面的前后,不同媒体曾经对天津格林柯尔作出了截然不同的报道,例如《经济参考报》就以“迷雾”来形容天津工厂,还有些媒体则引述顾雏军的话称之为“亚洲最大的混合制冷剂生产基地”。事实真相则一直难有确认。

落选一百强

2001年底,格林柯尔一位副总裁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曾经对当时遭到新华社记者质疑的天津工厂做过如下表述:“天津格林柯尔以做工程和卖制冷剂为主,它不像家电企业那样为消费者所熟悉。但是它绝对是有实力的企业,我们在天津的工厂投资为5000万美元,这座工厂1995年投资,到1997年完工,每年生产的无氟制冷剂都在二三万吨,九成产品销到欧洲及加拿大市场,1999年的营业额约8亿元人民币,盈利亦高达5000万元人民币。”

在格林柯尔自己的企业网站()上,曾有一篇题为《格林柯尔和制冷剂》的长文,包含了大段关于天津工厂的介绍,称之为“亚洲最大的混合制冷剂生产基地”。但是在2001年12月初《财经》及其他媒体的质疑报道出来后,该文便神秘地从格林柯尔的网站失踪。现在点击该公司的网址,有关天津工厂及有关产量、销量及市场份额的数字介绍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格林柯尔制冷剂成分及功能的技术性描述。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香港格林柯尔从此放弃以天津工厂的优秀业绩刺激投资者的想像空间。就在5月底,胡晓晖在与基金经理的见面会上还提到天津。在追问下,胡明确说,天津工厂产品94%出口国外,其中出口额最大的是欧洲、其次是北美,再其次是东南亚。

5月底,记者前往天津,探访这一“业绩超群”的企业。在天津格林柯尔工厂所在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洞庭路160号,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空旷的荒地。厂房与开发区的其他企业比起来只能勉强称得上“中等”,但周边布置的保安与门口飘扬的万国旗数目之多却引人注目。

由于保安的阻拦,记者未能进入厂区,但是从早晚运送工人上班的班车来看,工人大约上百人,均操本地口音,看上去可能是周边的农民。据一位工人说,这里的流动性很大,大概几个月就要换一拨人。

《财经》并非第一个被挡在门外的记者,去年12月底,新华社天津分社摄影记者刘海峰曾经应总社的要求来拍格林柯尔的厂房,但是在门口同样遭到了保安的阻拦,双方发生拉扯,保安称未经北京公司允许不准进,最后刘只好拍了几张外景。此前,一位曾经担任过格林柯尔副总的消息人士透露说,当年他们组织

业务员来天津厂参观,都必须提前一个星期报告北京总部。天津厂的保密系数之高可见一斑。

不过曾经进过厂房的这位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厂房里很空,堆了很多空的包装箱,许多地方都积了厚厚的灰,而且里面并不需要什么生产线,只是在一个大桶里将几种制冷剂混合一下就可以了。”

日前,天津经济开发区评选出的2001年度天津市出口创汇前十名企业以及天津市高营业额前十名企业中,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天津三星电子显示器有限公司、天津电机有限公司名列前茅。消息称,这些企业2001年出口创汇总额均达到了200万美元以上,同时人均出口创汇额达到2万美元以上,大多数企业年度税前利润总额达到了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在开发区,《财经》曾以格林柯尔天津工厂在1999年宣布的营业额8亿元人民币及盈利5000万元人民币,征询宣传科科长丁磊。丁称,“按这个数字,很了不得,因为100强的排名是根据企业六项指标加权排列,不过销售额和利润占很大权重。”

在《财经》看到的由天津经济开发区编写出版的这本100强合集中,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格林柯尔的名字。丁科长认为,“以这样的业绩,绝无漏选的可能。”

天津工厂的秘密

为了解天津格林柯尔的生产经营状况,记者又采访了天津有关税务部门。

按照格林柯尔的说法,天津工厂一年产量二三万吨,销售收入1999年就达到8亿元,其中94%用于出口。而天津进出口税收管理分局综合科一位官员提供的一份日期为2000年7月14日的出口退税单则明白无误地显示:天津格林柯尔2000年第一季度的出口销售额为662344元人民币,最终审批的退税额为54995.58元(海关代码为1207235046)。

该官员回忆说,2000年,有人曾来进出口科询问关于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的情况(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上市时间为2000年7月),当时的局长(已离任)让专管员了解情况,问格林柯尔有没有需要办理出口退税,企业的答复是,自己规模小,尚处于“组建期”,只有这样一笔出口退税。

记者随后从天津开发区工商局获得的2000年年检资料,进一步显现出天津格林柯尔的真相。由天津宏达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天津格林柯尔2000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显示:该公司2000年度主营业务的全部销售收入亦不过3311448元,销售量为50吨,2000年度实现利润为-2342397.46元人民币。

按此年检报告,即使天津格林柯尔将2000年生产的制冷剂全部卖给香港格林柯尔,后者在2000年用于工程替换的制冷剂也不过50吨。看一眼格林柯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