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近年来明清宗族研究综述

近年来明清宗族研究综述

近年来明清宗族研究综述近年来明清宗族研究综述近年来,明清宗族研究频繁被学界关注,相关研究不断深入。

宗族,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组织模式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明清时期社会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

对明清宗族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家族关系方面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明清宗族的历史背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明代,宗族制度在政治、社会和家族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学者们对明代宗族的研究不断深入。

研究成果揭示了明代宗族作为社会组织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宗族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同时,在明代宗族研究中,学者们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族谱研究、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等。

在明代宗族研究中,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对史书、奏疏、家谱、祭文等历史文献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明代宗族的组织结构、血缘关系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通过对《明实录》的研究,学者们发现宗族在明代政治中的重要地位,明代皇帝对宗族的重用,以及宗族的政治影响。

此外,还通过对家谱的分析,研究者们还可以了解到明代宗族的家族规模、世系传承和家族财产等社会经济方面的信息。

另一个重要的明代宗族研究方法是族谱研究。

族谱是宗族历史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宗族的血缘关系、家族成员的姓名和官职等信息。

通过对族谱的研究,可以追溯宗族的历史渊源,探讨宗族的传承和变迁。

例如,研究者们通过对山西晋南地区的宗族族谱的研究,揭示了宗族在当地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除了历史文献和族谱研究,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也是明代宗族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宗族村落的实地考察,可以还原当时宗族社会的原貌。

同时,田野调查还可以了解到当地宗族传统、宗族行事和宗族意识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学者们通过对浙江宗族村落的实地考察,发现了不同宗族村落的风俗习惯和地方特色。

近年来,明代宗族研究的成果丰硕。

学者们通过对历史文献、族谱和田野调查等的综合研究,对明代宗族的组织形态和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

藏族的兴起与明朝的建立教案

藏族的兴起与明朝的建立教案

藏族的兴起与明朝的建立教案介绍这份教案将介绍藏族的兴起以及明朝的建立。

我们将探讨藏族的历史背景,明朝时期与藏族的关系以及明朝对于藏族发展的影响。

藏族的历史背景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藏区。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古代,藏族曾经拥有自己的王国,如吐蕃王朝和西藏千户王朝。

随着时间的推移,藏族逐渐与中原文化交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和社会制度。

明朝时期与藏族的关系明朝时期,中国政府对于藏族地区的统治逐渐加强。

明朝设立了藏地官署,派遣官员管理藏区事务。

同时,明朝还通过委派亲信官员去西藏,加强对西藏的控制,并鼓励农民移民到藏区进行开垦和发展。

明朝对于藏族的影响明朝时期,对于藏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

在政治方面,明朝通过设立官署和派遣官员,加强对藏区的统治。

这一举措使得藏族地区的政治制度逐渐与中央政权融合,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政治格局。

在经济方面,明朝鼓励农民移民到藏区进行开垦和发展,促进了藏区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此外,明朝还加强了与西藏的贸易往来,推动了藏区经济的繁荣。

在文化方面,明朝的官员将中原文化带入藏区,推动了藏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同时,明朝也对藏族的宗教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和保护,推动了藏传的发展。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藏族的兴起与明朝的建立之间的关系。

明朝时期对于藏族的发展影响深远,使得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改变。

参考资料- 张光直、白崇禧. (1993). 西藏: 明朝的决策与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吾尔孜古丽·牙生, 周祥云. (2009). 明清时期明朝汉人与藏族地方政权的关系. 西藏研究, (6).。

近三十年西藏远古时期的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西藏远古时期的研究综述

石硕编写 的 《 藏族族源 与藏东古 文明》 是一部 比较 系统 的探讨 和 研究藏族族源与藏东横断 山区古文 明渊源关 系的学术 著作。运用 了敦煌 古藏文写卷 、藏汉史籍 以及 民族学 、文化 习俗等材料 ,对 远古时代 曾与 西藏腹心地 区氏族发生渊 源关系 的藏东横 断山 区氏族 人群 的族属 系统 、 演变源流 、宗教特点及文化 面貌作 了全 面深入 的探讨 和研究 ,对 于从 民 族系统上重新认识藏东横 断山区的古代 文明、重新认识 藏族族源及藏 东
近 三 十 年 西 藏 远 古 时 期 的 研 究 综 述

远 古 时 期 是 西 藏 文 明 的孕 育 期 ,它 是 西 藏 人 种 形 成 与 原 始 氏族 部 落 的 发 展 时 期 , 以及 西 藏 上 古 文 明共 性 特 征 的初 步 形 成 时期 。 这 一 时 期 是 藏族历史上 的一个 重要 时期 ,在 整个藏 学研 究领 域 中有举 足轻 重的 地

来判断 ,西藏原始农业 出现的时间上限 ,是距今 五千年 前。也有人依据 古籍史 书的有关记载提 出 “ 西藏农 业大约起源 于七天 王时代 ” 、“ 大 约 有两千年左右 的时问”在拉 巴的 《 西藏 农业起 源初探 》 一文 中有着很 好 、很详 细的描述 。 远古 的经济研究在很大程度是沿着考古的踪迹来发 展的 ,国内学者 在很大方 面有着天然 的优势 ,综合语言优 势和实地考察来 探讨西藏 的远 古经济研究 。 目前学者 的脚步停留在发现和发掘程度 ,对 保护文物 的力 度 要逐 步加 强 。
( 一 ) 西 藏 远 古 时期 考 古研 究
通 过对西藏远古时期的研究大体得出了以下几点研究特点 : 1 .从研究范围和内容 来看 ,主要 体现 在西藏 和周边 地区及 国家 的 关系 ,以及西藏社会各个方面所呈现的状况 。西藏 自身发 展的同时也受 周边地 区和国家 的影 响,在宗教 、政治和经济等方 面体现 出有 自身特点 的一些状况 。对西藏和其周边 国家 、地区的关 系研究 ,有 利我们更好 的 研究西藏。 2.从 考古情况来看 ,现在 的考古也 取得一定 的进展 ,使得 对西藏 远古时期 的研究有进一步的成果 ,对原先 的许多 问题也能 做出进一步 的 探究和思考 ,以便更好地去解决。紧随着 现代科技 的进 步 ,许 多考古成 果的出现,对西藏远古时期的研究也会取得更大 的进步 。但 考古所取得 的成果 ,远远不能满足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 西藏远古 时期研 究的需求 ,加 上一些古迹的人 为破坏 、自然损坏和保护不 当,使学者从 考古方面对西 藏远古时期的研究难上加难 。 3 . 从研究资料来看 ,有较少 的汉藏 文献史料 ,但 国外也有 一些文 献资料 ,这些史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互相 弥补 ,但 由于有 些史 料 的记载 不准确和主客 观原 因上也有一些误差遗漏 ,在加上一些有 价值 史料 的遗 失 ,使 得一些历史 问题成为疑案 ,进而使得 西藏远古研究 在资料方面有 些单薄 ,从 而制约了对西藏的进一步研究 。 也 通 过这 些 研 究 更 进 一 步 增 加 了 我们 对 西 藏 远 古 时 期 的 了 解 。 ( 作 者单位 :西藏 民族大学 民族研究院)

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日益增多。

作为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藏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本报告旨在对藏族民族文化进行调研,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

二、藏族概况及历史背景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西藏自治区,也有分布在四川、云南、青海等地。

藏族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二世纪,经历了多个王朝的更迭和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藏族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包括语言、宗教、服饰、艺术等诸多方面。

三、藏族语言和文字藏族语言属于藏-缅语系,是一种独特的语言。

它有不同的方言,主要有藏语和景颇语等。

藏族的文字主要是藏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

它有自己的字符和书写方式,被广泛用于藏族的书法、文学和经典文献。

四、藏族宗教文化藏族的主要宗教是藏传佛教,它在民族文化和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藏传佛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宗教仪式,如藏戏、祈福仪式等。

此外,也有部分藏族信仰其他宗教,如本教和天主教等。

五、藏族传统服饰藏族传统服饰以藏袍为代表,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色彩。

男子通常穿着藏袍、披氅和长靴,女子则穿着藏装、带上隆裙和饰着银饰。

这些服饰不仅反映了防寒保暖的功能,还展现了藏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六、藏族传统艺术藏族传统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

在绘画方面,藏族以唐卡画和洞彩为代表,表达了对佛教的崇拜和对生活的描绘。

藏族的雕塑主要用于佛教寺庙和宗教仪式。

在音乐和舞蹈方面,藏族民歌舞和开通格鲁舞等形式丰富多样。

七、藏族节日和民俗藏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新年(藏历年)和望果节等。

这些节日是藏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庆典,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丰富的民俗活动。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祭祀、舞蹈、歌唱等活动,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和生活乐趣。

八、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虽然藏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但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受到一些冲击和威胁。

近十年明代汉藏“茶马互市"研究成果综述

近十年明代汉藏“茶马互市"研究成果综述

加以分析 , 并与当前实际相结合,对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李睿在其 《 茶马互市的演变及其 贸易优势》 一文中,主要是致力
于对茶马互市的演变和茶马贸易的优势两个方 面的内容进行说 明。象多杰本 在 《 略论茶马互市的历史演变》 一文 中, 作者对于明代藏汉茶 马互市的研 究主要集 中于对明中央政府为应对 新的局 面所采取 的一 系列措施 ,以例证 与内容相结 合的方 式对茶 马互市进行 了说 明。 二 、具 体 地 区 、时 期 的 研 究成 果 陈金凤在 《 明太祖藏 区茶马之政述 论》 ~文 中则是 对明太祖 时期 的汉藏茶马互市进行 了研 究。文章 提到 明太祖 时期 ,由于 国家 刚刚 建 立 ,社会经济凋敝 ,出于 当时政 治 、经 济 、军事 等 方面 因素 的综 合 考 虑 ,明太祖采取了与藏区茶马互市的政策 ,这样一方面保证 了 国家对 于 西藏 的统治 ,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国家在军事和政治方 面的负担 ,同时在 客观上更是促进 了藏区与 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在 《 明中后期 “ 茶马互 市” 政策下 民间贸易的发展 和兴盛》 0 一文 中 , 作 者 以汉藏茶 马互市 为 背景 ,对 明代 中后期 民间的茶马贸易进行了分析。文章主要从 明初 互市 政策 的制定 、官营体制下 民间贸易的快速发展及其兴盛的原 因等几 个方 面对 明代 中后期 民间互市进行 了分析 。 《 明代河州 、岷 州 、洮州茶 马贸 易研究 》 0 一文中 ,作者首先 提出了学 界对 于 “ 茶 马互 市” 的几种 比较 认 可的观点 ,而后 以河州 、岷州 、洮州为例对明代实行的汉藏 “ 茶马互 市” 政策进行 了具体 的剖析 。内容主要 涉及 “ 以茶驭 番” 政策 的可行 性和必要性 、三州地 区的区位特点及茶马 贸易 ,最后对三州 在明代汉藏 “ 茶马互 市” 贸易 中所起到 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概括。 三 、管 理 及 制 度 的 研 究 成 果 关于明代汉藏茶马互市的制度与管理方面 的研究成果也 取得 了丰硕 的成果。在 《 明代 官营茶马 贸易体制 的理论 探析——制度 建构 》 一 文 中,作者同样也致力予 明代汉 藏茶 马互 市制度 的研 究 ,主 要从榷 茶制 度 、机构设置 、比价制度 、运营制度 、巡查制 度、禁 贩制度 、金牌 信符 制等方面进行 了阐述 。文章 中引用大量的史料及图表 ,进一步加 深了对 主题 的认识 ,更加直观 的反映了明代汉藏茶 马贸易制度 的实施 。 《 古代 茶 马贸易制度》 一文从整体上 对茶 马互市 进行 了研 究 ,将 茶马互 市的 整体 发展过程展现 给读者 。文章 中关于 明代汉藏茶马互市 的研究 主要是 从制度 、内容和方 式等方 面进行 了说 明。 四 、其 它 方 面 在其它的一些领域对 于明代 的汉 藏茶 马互市 也 出现 了~些研 究成

藏族民俗研究报告

藏族民俗研究报告

藏族民俗研究报告藏族民俗研究报告一、引言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藏族民俗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二、民俗概述藏族民俗是指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习俗和风俗。

藏族民俗丰富多样,包括节日、婚嫁、葬礼、饮食、服饰等各个方面。

这些民俗代表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三、节日习俗藏族的节日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重要的节日包括藏历新年、藏历五月的萨嘎拉庆祝活动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比如舞狮、唱歌、跳舞、赛马等。

此外,还有一些与农业和畜牧业相关的节日,如春耕、祭祀山神等。

四、婚嫁习俗藏族的婚嫁习俗一直被认为是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婚礼通常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聘礼、迎亲、拜天地、敬茶、抬箱入洞房等。

此外,新娘和新郎的服饰、饮食和住宿也有严格的规定。

五、葬礼习俗葬礼是藏族民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祭奠。

葬礼仪式通常包括火葬、埋葬等形式,并且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讲究。

葬礼期间,人们还要进行祭祀和祈福活动,以求亡者在来世得到安宁和幸福。

六、饮食习俗藏族的饮食习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

主要食物包括牛羊肉、青稞酒、酥油茶等。

酥油茶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他们喝酥油茶的方式独特,一般都要把酥油、茶叶和盐搅拌在一起。

七、服饰习俗藏族人民的服饰独特而精美,也是其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男性通常穿着蓝色和白色的长袍,女性则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裙。

在特殊的节日和场合,他们还会佩戴帽子和饰品。

八、结语藏族民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通过对藏族民俗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推广这一独特的文化。

希望本报告能够对藏族民俗的研究和传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明朝与吐蕃的交往中藏族历史文献

明朝与吐蕃的交往中藏族历史文献

明朝与吐蕃的交往中藏族历史文献藏学文献是记录西藏及藏族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

藏学历史文献作为藏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的历史与藏学文献产生的历史是相一致的。

凡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等手段,记录和描绘藏族社会发展过程的一切载体均属藏学历史文献,藏学历史文献以藏文历史文献为主体,也包括以汉文和其他文字形成的藏学历史文献。

本文以藏学历史文献发展为脉络,对贯穿各个时期藏学历史文献的特点及其代表作作一简述,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标志着西藏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藏文的创制,标志着藏族先民的历史文化用自己的文字开始正式记载下来,从此,揭开了藏学历史文献发展的序幕。

当吐蕃王朝正在崛起之时,汉族已经经过了近四千年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历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献理论和实践。

随着文成公主入蕃。

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趋繁荣,汉文历史文献《史记》、《尚书》《战国策》等传入吐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吐蕃的上层统治者和知识分子,他们也开始将颁赏、封赠、会盟、祭祀等有关政务大事的活动,刻记在碑石或简牍上,以传示后人。

朝廷中有专门的记事官,记载朝廷大事及户藉,军队数目、地亩赋税等内容,并将这些记载个别历史内容的简牍加以汇编、加工整理,为吐蕃王朝后期藏学历史文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吐蕃时期的历史文献主要有金石文献、简牍文献和古藏文写本手卷文献。

金石文献包括刻石文献和金属铭刻文献。

刻石文献是人类文献的一种古老形态,以各种形式的碑刻为主,其中又以盟书誓文、纪功述德为主体。

也有祭祀、颁赏、会盟以及纯宗教内容的刻文造像,还有个别纪事为内容的碑刻。

从形制上分大致有碑刻、摩崖石刻、玛尼石刻以及建筑体壁刻几种。

碑刻文献主要有唐蕃会盟碑,达扎路恭纪功碑,桑耶寺兴佛证盟碑等八通摩崖石刻文献在吐蕃时期,主要有贡布第穆萨摩崖刻石,谐拉康摩崖刻石、德玛摩崖刻石另外还有洛扎摩崖刻石、仁达摩崖刻石。

近五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综述刘成(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00)摘要近五余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相对活跃,众研究者从多个方面,多种角度进行了研究,出版和发表了不少硕士论文和文章。

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论文从政治、经济、宗教、民族关系以及对个别地区(如河潢岷洮等)进行考证与论述。

本文主要对这些成果涉及的内容加以概述,并对研究特点进行总结。

关键词明代藏族史研究成果综述近五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其中有关明代藏族的学术性著作一直以来就不多,近几年当然也不例外,然而有关明代藏族史的论文却在不断地涌现。

内容不仅按照传统的研究方式,从政治、经济、宗教和民族关系等大的方向进一步研究之外,而且还出现了大量文章从一个地区着手来来研究明代藏族史,或者是从某个地区的某个角度来研究。

比如西北师范大学赵旭国《明清时期甘南藏区农牧业开发研究》就是在总结了明清以前历代治理开发甘南藏区的主要成就,以及明清时期治理藏区的军政策略在甘南的推行情况。

尤其对明清王朝为了维护本区的稳定而致力于农牧业经济开发的举措,笔者力图总结此时期本区农牧业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希望为本区的开发建设提供某些史鉴。

由此可见近几年以小见大文章影响力不断增加。

一、政治、经济、宗教和民族关系发表的多篇论文史学工作者就明代藏族史方面研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

通过在《维普期刊数据库》、《全国藏学研究论文资料要目索引》、《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粗略的统计大概有一百多篇,这个数目充分体现了这短短五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的规模和现状,下面对此进行具体论述。

(一)、政治方面1、关于明朝对乌思藏治理。

关于明朝对乌思藏治理方面的文章很多,在这里我们先看政治方面的成果。

阴海燕《明朝“多分众建”治藏方略研究》(西藏大学硕士论文2010-05-20)指出明朝对藏统治和管理明显趋于系统和深入,管理手段虽然没有元朝那样强制和刚硬,但政策本身却更富智慧性何策略性,明朝“多封众建”之藏方略,既是对中国古代封建体制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明朝统治者根据自身及西藏地方实际情况做出的策略性创新性之举。

明代进藏人员论析

明代进藏人员论析
向为新 闻学、 藏学。
— —
8 — 4 —
刘 永文 , 韩殿栋 , 李军 : 明代进藏人 员论析
岷 一线建立 西番诸 卫所 铺平 了道路 。 明朝廷在较短 的时间内, “ 在 不劳师旅之征” 的
二、 宦官进 藏
情况下 , 而将辽 阔的藏族地 区纳入它的版图 , 许允 招徕 、 宣抚乌斯藏僧 , 藉佛教 的信仰力量来加 德功不可没。在洪武初期 , 许允德作为惟一出使藏 强汉 、 藏两地 的沟通和联系 , 是明朝太祖 、 成祖制订 此项国策的要点是“ 因其俗 尚, 用 区的朝廷命官 ,是 明王朝 出使藏族地 区的全权代 的一项重要 国策。 【,故而宣召乌斯藏僧乃是当务之 l 】 表, 朝廷对他频繁地出使藏地 赏识有加 , 擢升他为 僧徒化导为善 ”l 西番礼部员外郎之职 。 藏区地域辽阔, 各部分散 , 急。明初诸帝往往将宣召之任托之于太监。 许 允德为完成此项任务历尽艰辛 , 前后在藏 区各地盘 永乐中屡使西藏等 “ 绝域 ” 的侯显是藏人 。清 桓 达五年 之久 。洪武 七 年 十二 月 , 最后 一 次完 成 《 他 洮州厅 志》 十六《 卷 番族僧纲》 : 圆成寺僧正侯 载 “ 居 始祖 侯 显 , 明洪武 问 以太监 安 抚 西 宁等 处 任务 后 回到 临 洮 , 劳成 疾 , 死 当 洛札旦 正 , 城 南十里 , 积 客 地。他的陵墓在今 临洮城东 。【 允德不辱使命 , 供差 , 旨 4 】 许 恪 奉 命诣乌思藏迎如来大宝法王。 显故后 , 传 尽职守 , 在促进明初大一统局面形成和藏汉民族 团 于侄 朔 南加 产 …… ” 。 结方 面做 出了 巨大的 贡献 。 据 藏 史 记 载 , 显 系洮 州 地 方 人 , 侯 圆成寺 ( 藏语 洪武三年五月, 明大将军徐达分遣左副将军邓 称叶哇寺) 是其祖先所建 , 侯显本人 曾出资重修了寺 愈 招谕 吐蕃 。邓愈 攻 克 时为 藏族 聚居 区 的河 州后 , 院, 他晚年时也归老于寺院。哳 以方志中称其为侯 【 遣人招谕吐蕃诸酋 。洪武三年六月 , 故元陕西行省 僧正之“ 始祖” 永乐元年侯显以司礼少监身份担负 。 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 , 持元所授金银牌印宣敕诣 迎请哈立麻 的重 大使命 , 了“ 除 有才辨 , 强力敢任” 邓愈军门前降。 洪武十年 四月 ,命卫 国公邓愈 为征 的才干之外 ,] “ 【 其族属背景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 3 西将 军 , 大都 督府 同知 沐 英 为副 将 军 , 师讨 吐蕃 。 因素 。 率 先是 , 吐蕃所 部川藏邀 杀使者巩哥锁 南等 , 故命愈 而实 际上 , 从成祖 时期开始 , 对宦官 “ 多所委 等讨之。” 洪武十年五月 ,征西将军邓愈兵至吐蕃, 任”大量宦官因之参与了诸多藏事活动, “ , 凡对藏僧 攻败川藏之众 , 追至毙奋 山, 斩首甚众 , 获马牛羊十 的征召、 册封 、 护送 以及宣抚赏赐等等使命几乎都 余 万, 遂遣 凉州等卫 将 士分戍 碾 北等 处而还 。” 嘲 由宦官担负 , 这使得宦官得到更多接触和感受藏传 除 了派 官员 诏 谕外 , 派 官 员赍 敕 赏赐 。宣 德 佛教的机会 。 还 宦官出使西藏 , 目前所见的记载看 , 从 三年二月丁丑“ 遣都指挥陈通等赍敕往西番赐弘妙 藏人 出身 的侯显是第一人 。“ 当成祖时。锐意通四 广济大国师吒思巴儿监藏、 安定王 亦攀丹等金织袈 夷 , 奉使多用中贵。西洋则郑和、 弘, 景 西域则李达, 裟、 禅衣、 白金、 文绮表里及纶丝、 袭衣有差。” 网 迤北则海童, 西番则率使侯显。” 继永乐元年到四 【 明朝在统一藏区的大业完成后 , 驿站 的重建就 年间侯显首次使藏后 ,永乐十一年和宣德二年 , 侯 显得尤为迫切重要 。 为了及早恢复前后藏以及接连 显又两次入藏 ,遍历西藏各地并远涉尼八剌 泥 泊 汉藏地区的驿站 , 明廷多次派遣 大臣前往藏区检查 尔) 及地涌塔等处。 明史 ・ 【《 习 宦官传》 : 载 “ 侯显者, 司 和 落实 。 永乐 五年 三月 “ ( 西行 都 司) 指挥 同知 礼 少监。帝闻鸟思藏僧 尚师哈立麻有道术 , 敕 陕 都 善幻化 , 刘昭、 何铭等往 西番朵甘 、 鸟思藏等地 , 设立站赤 , 欲致一见, 因通迤西诸番。 乃命显赍书帑往迓。 选壮 抚安军民” 咏 乐七年二月辛 巳,陕西都指挥同知 士健马护行。元年四月奉使 , 。 “ 陆行数万里 。 至四年十 何铭等六十人 , 往鸟思藏等处分置驿站” 。圈 二 月始与其僧偕 来。 以奉使劳, 显 擢太监。 ‘ ” 宣德 永乐十三年二月 “ 陕西都指挥 同知刘昭等 二年二月复使显赐诸番 , 升 遍历鸟斯藏、 必力工瓦、 灵 官。 先是 , 昭等七十七人奉使乌斯藏还 , 至灵藏奔站 藏、 思达藏诸 国而还。适遇寇劫 , 督将士力战 。 多所 遇番贼。昭等与战 , 败之 , 贼死伤甚众 , 遂奔北。” 斩获, 翻 还�

近30年来明代治藏政策研究综述

近30年来明代治藏政策研究综述
2 0 1 6年 1 2月
西藏研究
T i b e t a n S t u d i e s
No . 6
第 6 期
De e . 2 01 6
近3 O年 来 明代 治 藏 政策 研 究 综 述
陈武 强
( 西藏 民族 大学民族研 究院 , 陕西 咸 阳 7 1 2 0 8 2 )
28
西 藏 研 究
2 0 1 6年 第 6期
以与 藏传佛 教各 派 等 距 离 交往 为策 略 , 而清 朝 格 外
“ 治民之权” 的体现。贾霄锋《 藏 区土司制度研究》
( 青 海 人 民出版社 2 0 1 0年 版 ) 一 书 对 藏 区土 司制度 渊源、 形成 和发展 的历 史进 行 了全 面考察 和研 究 , 分
西藏统属关系的确立和西藏归人 中央政府统辖 , 全
面系统 阐述 了明清王朝 对西 藏地 方有 效治 理 的历史
事实 , 揭示了西藏是我 国领土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的
历史事 实 。李清 凌 《 元 明清治 理 甘 青少 数 民族 地 区
的思想和实践》 ( 中国科学文化 出版社 2 0 0 8年版 ) 对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治理甘青藏区政策及其演变
对 明代 政教 职官 体系及 其 职能进 行 了考证 。
和皇帝个人喜好 的不同 , 明 中央各个 时期对藏传佛 教的政策又不尽相同, 有一定的变化 , 这些政策总体
代治藏政策 和汉 藏关 系》( 《 西南 民族 大 学学 报》 2 0 0 9年总第 2 1 0 期) 以明代藏僧人京 为研究视 角, 以释迦益西人京及在 内地 的活动为线索 , 对 明朝的 藏区政策及其意义进行了研究。王迎迎《 谈明朝治 理藏传佛教 的政 策》( 《 河北 民族 师 范学 院学 报》

近五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藏族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对明代藏族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近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的综述。

近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藏汉关系、宗教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

首先,关于藏汉关系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明代是藏汉关系日益密切的时期,研究者通过对明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深入探讨了明代驻藏官员和藏族地方领导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了明政府对西藏的统治政策和措施,并分析了明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

其次,宗教文化是明代藏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藏族地区的宗教文化在明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者通过对明代文献的考证和藏传佛教经典的研究,对明代藏传佛教的发展历程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对明代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三,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数据。

由于明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西藏的物质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研究者通过对明代的地方志、官府档案和户籍资料的研究,揭示了明代西藏的农牧业生产情况、商业贸易和交通状况等。

这些研究为我们了解明代西藏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后,政治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明代西藏的政治体制及其演变过程。

研究者通过对明代的政治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明朝官员对西藏地区的统治方式,并与传统的土司制度进行对比和评价。

此外,还有研究探讨了明代户籍管理对西藏政治的影响等相关议题。

总之,近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涵盖了藏汉关系、宗教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我们对明代藏族历史的认识,也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和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明代藏族史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待解决的议题,如文献整理和文化交流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明代藏族史研究将会取得更多的突破,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多民族历史做出更大的贡献。

明朝的边疆民族藏族蒙古族回族

明朝的边疆民族藏族蒙古族回族

明朝的边疆民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明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边疆地区蕴藏着许多不同民族的居民,其中包括藏族、蒙古族和回族。

这些边疆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明朝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藏族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

明朝时期,藏族地区主要由藩镇管理,其首领称为土司。

明朝政府通过与土司建立联姻关系、设立官署等方式,巩固了对藏族地区的控制。

在经济方面,藏族地区以农牧业为主导。

明朝政府对农民实行一定的减税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此外,明朝还鼓励人们在藏地开辟新的耕地,并引入新的作物,为当地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文化方面,藏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明朝时期,明政府对藏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扶持政策,推广汉文化同时也尊重和维护当地的藏传佛教文化。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藏族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融,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

明朝时期,明廷以婚姻联姻等方式与蒙古贵族建立了一定的关系,为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贡献。

在经济方面,蒙古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

明朝时期,政府鼓励蒙古族发展畜牧业,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减税、赐牧等,为其提供支持。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蒙古族地区的经济繁荣。

在文化方面,蒙古族拥有独特的蒙古文化。

明朝时期,明廷尊重蒙古的宗教信仰,允许蒙古族的传统宗教仪式和宗教团体的存在。

同时,明朝政府也推行汉文化政策,鼓励蒙古贵族学习汉文化,并派遣官员到蒙古族地区传授汉文化知识,促进了蒙古族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回族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宁夏地区。

明朝时期,明廷对回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既遵循宽容互惠的原则,又维护边疆的稳定。

在经济方面,回族地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明朝时期,明政府对回族地区采取了减税的政策,鼓励回族发展农业生产。

另外,明朝还投资修建了灌溉工程,改善当地的水利条件,推动了回族地区农业的发展。

藏族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藏族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藏族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撰写藏族的研究报告时,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组织内容:
1. 前言
- 引言: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
- 文化背景:简要介绍藏族的历史、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
2. 社会和文化特征
- 人口和分布:介绍藏族的人口数量、主要居住地区等
- 社会结构:阐述藏族社会的组织结构、家族制度等
- 宗教信仰:描述藏族宗教特征,如藏传佛教的影响、宗教仪式等
- 语言和文字:探讨藏族的语言状况、文字系统等
3. 经济生活
- 农牧业:介绍藏族的主要农牧业生产方式、主要农牧产品等
- 手工艺和纺织业:探讨藏民艺的发展、主要产品等
- 商业活动:论述藏族的贸易和商业活动,以及与其他地区的联系
4. 教育和文化保护
- 教育体系:描述藏族的教育状况、主要教育制度等
- 文化传统保护:探讨藏族文化传统的保护措施和机构,如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5. 社会问题和发展挑战
- 社会问题:分析藏族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贫困、就业困难等
- 发展机遇:探讨藏族社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潜力,如旅游业的发展等
6. 结论
- 总结:总结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发现
- 展望:对藏族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7. 参考文献
- 引用参考文献,确保报告中使用的信息准确可靠
此外,在撰写报告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确保信息来源可靠,引用权威的学术资料和研究成果。

- 报告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段落间有明显的过渡。

- 使用清晰简练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

- 在对待敏感问题时,要尊重藏族人民的文化和人权,避免片面或偏见的观点。

希望这些提示对你撰写藏族的研究报告有所帮助!。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综述
李亚娟
【期刊名称】《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7)004
【摘要】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明代藏族史研究成果主要从学术专著、论文及涉及的政治与经济、民族关系与宗教、艺术与考证等方面加以概述,并对研究特点进行总结.
【总页数】5页(P48-52)
【作者】李亚娟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8
【相关文献】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明代宁夏镇研究综述 [J], 杨建林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代三边总制研究综述 [J], 马维仁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地区明代边墙研究综述 [J], 徐静
4.20世纪以来明代赋役制度研究综述 [J], 徐威[1]
5.20世纪以来明代地方财政史研究述评 [J], 孙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传因明学研究历史与现状综述

藏传因明学研究历史与现状综述

作者: 贡保扎西
作者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副教授,四川成都610041
出版物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41-43页
主题词: 因明;藏传佛教;学术史;方法论;学科建设
摘要:随着佛教的传播,因明之学作为佛教逻辑也广泛传入藏区,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随着藏传佛教的形成,因明学也实现了本土化,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藏传因明学,为藏族历代学者所传承和研习。

千百年来,藏族地区因明大师不断辈出,因明著作层出不穷,研究领域之广,研究层次之深,研究水平之高,已远远超过其印度故土。

但是,传统也需要创造和革新,只有这样,这一优秀传统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

作为藏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藏传因明学,同样不能回避这一问题。

鉴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就藏传因明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藏族的研究报告作文

藏族的研究报告作文

藏族的研究报告作文藏族的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 on Tibetan Ethnicity)藏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区。

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民族,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一、历史:关于藏族的历史,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藏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在东汉末年,最早的藏族国家“滇池国”出现在西南地区。

公元7世纪,唐朝统一全国后,开始在西藏地区实施统一治理,进一步促进了藏族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历史的推移,藏族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二、语言:藏族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有自己的文字系统。

藏文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宗教、文学、历史和民间故事等方面。

此外,汉语也是藏区的通用语言,为了适应现代化进程,很多藏族人也会讲普通话。

三、宗教:藏族以藏传佛教为主要宗教信仰。

自唐朝以来,藏传佛教逐渐在西藏地区传播开来,并成为藏族文化的核心。

庙宇、经堂、喇嘛、经书等元素在藏族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此外,藏族人也信仰萨满教和本土宗教,这些宗教信仰的融合使得藏族文化更加多元和丰富。

四、服饰与艺术:藏族的服饰和艺术也是其独特的文化特色。

藏族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藏袍、长袍、和藏靴等,色彩鲜艳、图案丰富,体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创作力。

此外,藏族的艺术形式也很丰富多样,包括唐卡画、雕塑、舞蹈和歌曲等。

这些艺术表达形式传承了藏族的历史和传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五、文化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藏族文化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藏族文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文化保护机构、加强文化教育、支持文化产业等。

此外,国际上也举办了许多展览和交流活动,以推广藏族文化。

六、未来展望:对于藏族来说,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藏族文化有望繁荣发展。

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总结

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总结

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总结藏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在西藏地区和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也有分布。

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藏族人民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藏族民族文化,探索其独特之处,并对其传承、保护和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藏族传统信仰和宗教文化藏族人民主要信奉藏传佛教,每年都有大规模的宗教活动和节日庆典。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藏历年的藏历新年,全国各地的藏族人民聚集在一起,进行祈福、燃香、放鞭炮、祭天、舞龙等庆典活动。

此外,还有朝圣活动如拉萨大昭寺周围的绕城朝拜等,这些活动都体现了藏族人民对信仰的坚守和热爱。

二、藏族民族音乐和舞蹈文化藏族音乐和舞蹈文化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藏族人民在庆典、祭祀、婚礼等场合上常常演奏和跳舞。

具有代表性的藏族舞蹈有扎西拉姆、唐卡舞、星星舞等,它们舞蹈姿态优美、舞步独特,体现了藏族人民深厚的民俗和精神生活。

三、藏族传统建筑和工艺文化藏族传统建筑以藏式寺庙和藏式民居为主。

藏式寺庙布局严谨,建筑风格典雅,富有宗教色彩。

而藏式民居使用的是特殊的石墙结构,具有抗震、保温、透风等优点。

此外,藏族的金银器皿、唐卡、青稞酒等都是其独特的工艺品,通过这些工艺品能够感受到藏族人民精湛的手工艺和创造力。

四、藏族民族服饰和民俗文化藏族人民的服饰多样且色彩鲜艳,常常出现在节日庆典等场合。

男性通常穿着白袍、外套、藏靴和帽子等,女性则穿着色彩鲜艳、花纹精美的胸罩、长袍和长褙子。

此外,藏族人民还保留着很多特色的民俗文化,如刺绣、制作唐卡、舞龙舞狮等,这些都是藏族人民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总结来说,藏族民族文化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之一。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对藏族传统信仰和宗教文化、音乐和舞蹈文化、传统建筑和工艺文化、民族服饰和民俗文化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藏族民族文化独特之处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构建多元文化社会和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保护、传承和发展藏族民族文化,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藏族研究报告

藏族研究报告

藏族研究报告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也有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地区。

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对他们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个民族的文化遗产。

藏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时期,当时藏族地区成为大唐的属地,并与中原王朝保持了长期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在历史上,藏族地区曾经发展出较为独特的农耕、畜牧和手工业等经济形态,并形成了以农牧民族为主体的社会体系。

藏族的文化表现在语言、宗教、服饰、建筑和民间艺术等方面。

藏族主要使用藏语,该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是藏缅语族中的一种。

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佛教在藏族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丰富了当地的宗教文化。

藏族的传统服饰以藏袍为代表,色彩斑斓、图案繁复,富有民族特色。

藏族的传统建筑以藏式庙堂、民居和城堡为代表,建筑风格独特,富有装饰性。

藏族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有唱念跳、歌舞、藏族剪纸等。

藏族的生活方式也有一定特点,主要以农牧业为生。

他们以牧羊、种植和渔猎为主要的生产活动,养羊、种植高原作物和捕鱼是他们的重要经济来源。

在社会组织方面,藏族有着独特的族群结构,以家族和氏族为基础,注重家族和社区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的便利,藏族地区的变化也十分显著。

一方面,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给藏族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改变,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和习俗也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威胁。

因此,对藏族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保护和传承藏族的文化遗产,以及帮助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藏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和谐。

同时,也可以为保护和传承藏族的文化遗产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为藏族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藏族历史调查报告

藏族历史调查报告

藏族历史调查报告藏族历史调查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藏族历史进行调查和研究,探索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

通过对藏族历史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这个古老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1. 藏族起源与迁徙藏族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他们最初居住在青藏高原的一些山区地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藏族逐渐向东南和南部迁徙,最终定居在今天的西藏自治区。

这一迁徙过程中,他们与其他民族进行了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藏族文化。

2. 藏族文化与信仰藏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藏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将其视为生活的核心和指导。

佛教艺术和建筑在藏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等著名的佛教寺庙。

此外,藏族还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如唐卡绘画、雕塑和手工艺品制作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藏族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也传承了他们的历史和价值观。

3. 藏族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藏族社会结构以家族为单位,家族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助关系。

传统上,藏族人民主要以农牧业为生,他们依靠畜牧业和农业维持生计。

藏族人民崇尚自然,尊重生态环境,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和维护着他们的家园。

4. 藏族历史的挑战与机遇在历史的长河中,藏族人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革。

特别是在20世纪,西藏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对藏族文化和传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藏族人民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旅游业的兴起为藏族人民带来了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同时也提升了世界对藏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结论通过对藏族历史的调查和研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古老民族的起源、文化和生活方式。

藏族人民的坚韧和智慧使他们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传统。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藏族文化遗产,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藏学概论总结

藏学概论总结

藏学概论总结概述藏学是研究藏族文化、历史、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学科,是对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区藏族人民的研究和了解。

藏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研究内容,对于传承和发展藏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历史发展藏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7世纪,当时西藏地区开始有关于文化和宗教的研究和记录。

18世纪末,随着西方学者对亚洲文化的兴趣增加,藏学逐渐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关注。

20世纪初,西方学者开始系统地研究西藏文化,形成了藏学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在中国,藏学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学者开始对藏学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一批专门从事藏学研究的机构和学术团体。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藏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成为国际上藏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研究内容藏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藏族历史藏族历史是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研究者通过研读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和田野调查等方法,揭示了古代西藏王朝的兴衰、封建社会的状况以及近现代改革开放的历程。

藏族文化藏族文化是藏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语言、宗教、艺术、服饰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者通过对藏族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藏族的独特文化。

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是藏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藏语是一种属于藏缅语系的语言,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文字系统。

研究者通过对藏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和文学作品的研究,揭示了藏族人民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文学艺术。

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者通过对佛教经典、教义、历史和传承学派的研究,探讨了藏区佛教的发展和影响,以及对藏族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研究方法藏学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包括文献研究、考古学、人类学、田野调查等。

研究者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对考古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藏族民间传统的田野调查和记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方法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综述刘成(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00)摘要近五余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相对活跃,众研究者从多个方面,多种角度进行了研究,出版和发表了不少硕士论文和文章。

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论文从政治、经济、宗教、民族关系以及对个别地区(如河潢岷洮等)进行考证与论述。

本文主要对这些成果涉及的内容加以概述,并对研究特点进行总结。

关键词明代藏族史研究成果综述近五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其中有关明代藏族的学术性著作一直以来就不多,近几年当然也不例外,然而有关明代藏族史的论文却在不断地涌现。

内容不仅按照传统的研究方式,从政治、经济、宗教和民族关系等大的方向进一步研究之外,而且还出现了大量文章从一个地区着手来来研究明代藏族史,或者是从某个地区的某个角度来研究。

比如西北师范大学赵旭国《明清时期甘南藏区农牧业开发研究》就是在总结了明清以前历代治理开发甘南藏区的主要成就,以及明清时期治理藏区的军政策略在甘南的推行情况。

尤其对明清王朝为了维护本区的稳定而致力于农牧业经济开发的举措,笔者力图总结此时期本区农牧业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希望为本区的开发建设提供某些史鉴。

由此可见近几年以小见大文章影响力不断增加。

政治、经济、宗教和民族关系发表的多篇论文史学工作者就明代藏族史方面研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

通过在《维普期刊数据库》、《全国藏学研究论文资料要目索引》、《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粗略的统计大概有一百多篇,这个数目充分体现了这短短五年来明代藏族史研究的规模和现状,下面对此进行具体论述。

(一)、政治方面1、关于明朝对乌思藏治理。

关于明朝对乌思藏治理方面的文章很多,在这里我们先看政治方面的成果。

阴海燕《明朝“多分众建”治藏方略研究》(西藏大学硕士论文2010-05-20)指出明朝对藏统治和管理明显趋于系统和深入,管理手段虽然没有元朝那样强制和刚硬,但政策本身却更富智慧性何策略性,明朝“多封众建”之藏方略,既是对中国古代封建体制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明朝统治者根据自身及西藏地方实际情况做出的策略性创新性之举。

而王建敏《明初中央对藏族地区的治理》(《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2009年第6期)补充说明初明太祖在元朝的基础之上采取“多封众建”和“羁縻贡市”的方式,及以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共同维系朝廷对藏区地方的统治。

对于“多封众建”泽勇《元明两朝治政策及其特点》(《西藏研究》2008年第6期)通过与元朝“独尊萨迦”进行比较分析了各自的特点。

陈楠《论明代留京藏僧的社会功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认为明代历朝都准许藏僧留京并给予优厚待遇,此举对维护明朝中央对西藏地方有效的管辖及促进西藏地方和平和稳定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又有桑扎琼措《从宗喀巴弟子释迦益西两次应召进京受封看明代治藏政策和汉藏关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210期)通过宗喀巴弟子释迦益西两次应召进京受封的时代背景,历史原由等问题的研究,分析明代治藏政策和汉藏关系。

同时又有刘永文、韩殿栋、李军《明代进藏人员论析》(《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论述了在“广行招谕”、“多封众建”的过程中,明朝中央政府以各种方式派出进藏人员。

这些官员、宦官、内地僧人、驻京藏僧、藏区首领或宣布诏谕、或延请宗教领袖、或平定动乱、或设置驿站。

这些从实际出发的治藏方略能充分反映当时中央王朝的主权意识。

马啸《明朝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模式初探》(《西藏研究》2008第2期)从明朝与蒙古形成对抗模式,与西藏形成招抚模式探索明代治理西、北边边疆的成败。

另外张屹《明代治藏政策成因述要》(《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第3期)和王建敏《明初藏区行都武卫设置述略》(《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又分别从渊源和流变上阐述了明朝对西藏实施的政策。

星全成《元明清中央政府治藏失误及其对藏区社会的影响》(《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4期)则从反面出发,虽然明治藏取得成果颇多,但也有失误,并从失误对藏区的社会均衡、发展生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2、明代对西藏边区的治理措施。

洲塔、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考辨》(《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河州何土司家族略》(《西藏研究》2009年第6期)就是两篇研究明代在西北政策的文章,关于河州土司的记载不详,于是对何锁南本人及其家族进一步研究来。

以探究明代对西北地方的政策。

胡巧竞《论明朝的藏区宗教政策对杆子藏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四川民族学院院报》)2010年第2期)论述了明朝藏区宗教政策对汉藏结合部甘孜藏区经济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郝相松《明代河、湟、岷、洮地区的藏族分布》(《西北师大学报》2011年第4期)通过张雨《边政考》,梳理明代河、湟、岷、洮地区藏族的分布情况,研究明朝中央在边区的卫所制度,详细的论述了卫所制度下设立的卫的分布情况。

(二)、经济方面1、茶马互市及藏区经济的发展。

明朝对藏族地区的治理除了在政治方面卓有成效之外,同时还大力抓经济杠杆,这个杠杆的支点就是茶叶。

茶叶对汉人来说非常普遍,但对藏族同胞来说却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饮品。

明代在茶马贸易中形成一整套制度,并延续下来。

但也不排除一些钻制度空子的私茶贸易。

首先来看看明代藏区茶马互市的最近研究成果。

王平平《明代互市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5月)首先回顾茶马互市的历史,并将参与茶马互市的茶分为官茶、私茶和商茶,通过研究三者之间的斗争,突出协调好民、官、商之间关系对社会安定的重要性。

马冠朝陈育宁《明代茶马贸易官营体制的制度框架研究》(《中兽医学杂志》2008年增刊)从榷茶、茶马比价关系、运输和经营形式、监督和打击走私方面研究明朝茶马贸易的“洪武体制”,以及制定的“金牌信符制”来研究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茶马贸易体制。

敏政《从明代汉藏的茶马互市看明代的治藏政策》(《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主要探讨了明代“以茶驭番”的治藏政策不同于历代中央统治,在明代发挥了巨大的政治功能。

李新贵、王亚勇《论明清时期民族政策的变化对湟水流域市场格局的影响》(《青海民族研究》2011第2期)通过研究明廷针对湟水流域周围蒙、番杂处的格局,实行的羁番御蒙的民族政策,结果在该流域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环形市场网。

王晓燕《历史上官营茶马贸易对汉藏关系的影响》(《青海民族研究》2010第1期)指出通过历代的发展,至明清以来,在陕西、甘肃、湖南等地从事茶马贸易的汉族、回族等各族商人逐渐迁居于藏区,与当地人融合,使民族友好关系更加牢固。

尤其重要的是,茶马贸易让不同文化模式的群体结成了长久稳定的政治关系。

宋家乐《述论川藏茶马古道的门户—邛崃》(《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年第1期)从邛崃的历史发展概况分析其成为川藏茶马古道的主要原因,并论述川藏茶马古道对邛崃的影响。

许祖波《明清陕西商人在打剑炉的贸易活动探微》(《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1期)通过研究打剑炉地区明代的茶马贸易,得出民族贸易活动加强了当地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为今天搞好民族团结和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借鉴。

历史的向前发展,一个事物不可能永远兴盛,茶马互市也不例外,王平平《浅议明代官营茶马互市衰亡的原因》(《中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就这个问题认为,明政府没有协调好番族、茶农、商人和国家间的利益出发,而使茶马互市衰亡。

当然导致明代茶马互市衰亡的原因很多,但是与私茶的兴起有不可否认的联系。

何秀萍《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代私茶研究综述》(《中国茶叶•历史文化》2007.2)对私茶的研究进行总结。

王连连、王平平《民营茶马互市探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第1期)从三个阶段研究民营茶马互市的发展,得出明政府对民营茶马互市的依赖性并且民营茶马互市有利有弊明政府采取趋利避害措施。

不能否定私茶的逐渐兴起影响了官茶的生意,最终导致明茶马互市衰亡。

对于这一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2、朝贡体系对藏族经济的影响。

张向耀《略述明代以前藏族对中原王朝的朝贡交流》(《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第2期)概括的介绍了明朝以前的藏族的中原的朝贡交流情况,包括朝贡方式和朝贡的物品等。

格桑卓玛、陈改玲《明代甘南藏区贡赐贸易述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通过论述甘南藏区众多番族多次入京朝贡,这大大有利于当地稳定,同时也加强了当地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喜富裕《明中后期乌斯藏朝贡使进京改道原因探析》(《西藏研究》2010年第4期)从明朝中央角度出发,阐述了明中后期乌斯藏贡使道路由洮岷道改为由四川路入的原因,包括经济原因、茶马制度的危机以及防止蒙藏之间联合。

凌文峰《明代朝贡贸易衰败的经济原因探析》(《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从贡品对内地的经济价值、等价交换、朝贡程序复杂等方面论述明代朝贡贸易衰败的原因,漳州月港的开放为其解体的标志。

关于明朝藏族经济研究的其他方面。

群培《试述帕木竹巴统治时期西藏经济发展之特征》(《西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文章着重论述帕木竹巴时期在争取明朝中央赐封,汉藏关系和睦,当地社会稳定,农奴制经济,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魏志静《明代茶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3月)对明代茶法的研究,突出明代茶法在维护中央与西藏茶马贸易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以及通过茶法的制定达到了明朝中央“以茶驭番”的目的,同时限制了私茶的贸易。

另外,吴明娣《明代丝绸对藏区的输入及其影响》(《中国藏学》2007年第1期)论述了明代丝绸通过官方赏赐和民间贸易大量输入藏区,对藏区的社会生活、宗教活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关于明代藏族的经济研究非常全面,惟独这一时期的“溪卡”的研究,少之又少。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又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西藏地区的土地制度研究自然不可忽视。

这对于历史学界理清历史真相又是一个巨大挑战。

(三)、宗教研究1、藏传佛教与明朝中央的关系。

牛绿花《元明两朝对藏传佛教宗教事务的法律调整及其历史启示》(《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通过研究元明两朝对藏传佛教事务进行立法调整包括册封宗教领袖,礼遇喇嘛,建立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等取得的成就,为我们国家当今管理藏传佛教事务提供启示。

伊航《明代内地藏传佛教民间流布考述》(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5月)论述了明代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佛事活动,包括“三大法王”等其他僧人,以及在内地的分布情况。

何孝荣《论明武宗崇奉藏传佛教》(《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2期)对明武宗朱厚照崇奉藏传佛教迎取活佛、广建寺塔导致明朝日益腐朽,却加强了汉藏文化交流进行深入研究。

才让《明武宗崇奉藏传佛教史实考述》(《西藏研究》2007年第2期)在《明实录》的记载基础之上,加以《贤者喜宴》的史料补充,对明武宗崇奉藏传佛教史实进行考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