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草原》学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 草原课前预习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 草原课前预习

老舍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先写了草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 美丽风光 ,再描写了__________ 喜迎远客 和__________ 主客联欢 、 原的__________ 依依话别 的场面,赞美了草原的__________ 美丽 __________ 和民族 和睦团结 ,诗句 之间的__________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此情此
朗读课文,纠正语调(扫《点拨》二
维码听范读,纠正读音)
边读边画,理解字词(在教材上找到
生字标读音,画出新词查字典)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拨转(zhuǎn zhuàn) 好客(hào hǎo ) √ · √ · 蒙古包(méng měng) √ · 2.比一比,再组词。
渲( 宣( ) 渲染 ) 宣传 毯( 谈( ) 地毯 ) 谈话 涯( 崖( ) 天涯 蹄
) 啼鸣
跤(
校(
) 摔跤
) 学校
3.根据意思,写出本课的词语。
A.用线条画出轮廓。( 勾勒 )
B.一片碧绿,十分广阔。( 一碧千里 ) C.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羞涩 )
D.在夕阳下告别。( 话斜阳 )
了解作者,查阅资料(看本课“走近 作者”“相关资料”) 主题引导,边读边思(带着“核心问 题”“串珠问题”“导思”读课文) 梳理层次,理解内容
景的写照。
2.课文中哪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示例:主客联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原》语文教案五年级

《草原》语文教案五年级

《草原》语文教案五年级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草原》语文教案五年级,供大家参考。

《草原》语文教案五年级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教学难点: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草原的美丽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我们将近一步了解生活在草原上得人们。

二、自主读书1、今天的草原,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独特得民族风情吸引这越来越多的游客。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该怎样向游客们作介绍呢?2、请同学们认真读第2-5自然段,可以列列提纲,或摘记一些词语。

三、小组交流小组内一人扮演导游,其他人扮演游客,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

导游要主动热情的向游客作介绍,回答游客感兴趣的问题。

四、集体交流1、那位同学愿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老师希望你在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还可以结合你在课外收集到的资料。

当游客的同学,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一定要请教导游啊。

2、在导游的带领下去感受草原独特到的民族风情和草原人民热情和好客。

五、体会情感1、在这位小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结识了新朋友,蒙古族老乡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畅谈:热情好客、淳朴、亲切大方等。

)2、蒙汉两族人民尽管语言不同,但心心相通,大家用握手、微笑表达着亲热;用音乐、舞蹈传递着真情。

请同学们找出最能体现蒙汉两族人民情深意重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2——5自然段。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草原教学案例分析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草原教学案例分析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草原教学案例分析9篇草原教学案例分析 1.《草原》教学实录+练习+说课设计.支玉恒教学实录——《草原》.草原1草原(a、b案)第五单元备课《草原》、《珍珠鸟》、《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激qing导入,揭示课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到处是牛羊,还有一望无垠的草海,这个地方是哪儿呀?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舍先生的《草原》。

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

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1、整体感知: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去写草原的?2、自主研读: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静静的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别忘了在你感受很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3、放声朗读:自由地、放生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通过“静静地默读”“边读边想”,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又通过学生“放声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让学生经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这样为后面“合作研读”作铺垫,有利于克服用“集体讨论”代替“自主阅读”的不良倾向。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1、引导想象。

2、诗文联系,激起疑问:⑴“茫茫”什么意思?(反思:联系“天苍苍,野茫茫”对比理解,激疑促思,强化学生对草原总的特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理解,为后面学习具体写景句子起到总领作用,凸现阅读教学整体性,克服了“肢解文本”的弊端。

全册总结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必背内容

全册总结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必背内容

五年级下册必背内容整理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3.《白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5.《古诗词三首》《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解释: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研究4个新生字,掌握14个生字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草原的风光和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XXX先生的《草原》,去领略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16、草原齐读课题。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

要求准确读音和流畅句子。

(出示生字词:骏马、渲染、勾勒、襟飘带舞、拘束、羞涩、摔跤、鄂温克: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讷河市等地,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少数从事狩猎业。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哪些方面?(板书: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师:XXX先生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是如何将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的呢?现在,我们一起研究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播放微视频歌曲引入,创设情境1.同学们,听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你们有没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2.我们的作家XXX也曾去过内蒙古大草原,那么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XXX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1)幻灯一(出示草原的天空)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这句写出了天空的美丽)2)幻灯二(出示天涯碧草)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A.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3)幻灯三(出示草原小丘图)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XXX也是绿的。

3)幻灯四(出示草羊群图)还有哪些体现出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草原的羊群。

羊群一会儿上了XXX,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天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A.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多么清丽。

B.比喻句:这里运用比喻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把草原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表现得淋漓尽致)4)幻灯五(出示小丘图)草原的小丘美丽,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1.《草原》(第一、二自然段)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作者老舍,老舍的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3.《白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草原》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4、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白杨》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a直,b生命力强,c坚强,不动摇,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解释说明。

这是一个设问句。

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高大的白杨树”指父亲和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

这句话的含义(或“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的意思):爸爸想到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和教育下能够扎根边疆,成为有用之才,建设边疆事业后继有人,心里感到十分欣慰★★★《古诗词三首》1、《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

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草原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草原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草原生字1《草原》生字【毯】读音:tǎn巧记:“毛”上“火”加“火”,铺上挺暖和。

字义:厚实有毛绒的织品组词:地毯毛毯挂毯壁毯线毯毯子造字:形声法造句:地毯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

笔顺:“毛”撇平,竖弯钩充分右伸;“炎”的“火”捺变点。

字歌:用毛织地毯有言很健谈病中把痰吐水多味变淡2《草原》生字【渲】读音:xuàn巧记:三点氵“宣”言。

字义:中国画的一种画法,把水墨淋在纸上再擦得浓淡适宜组词:渲染造字:形声法造句:彩旗和锣鼓声把运动会渲染得非常热闹。

笔顺:“氵”呈弧形;“宀”不宜宽,“曰”上开下合。

字歌:宣扬他能干张口大声喧国画水渲染日下人寒暄3《草原》生字【勒】读音:lè巧记:“革”命“力”量。

字义:①刻②收住缰绳不使前进组词:①勾勒勒石勒碑②悬崖勒马造字:形声法造句:美术老师几笔就把江南的柔美勾勒出来了。

笔顺:“力”横折钩内收,撇向左下伸。

4《草原》生字【吟】读音:yín巧记:“口”说“今”日诗。

字义:①唱,声调抑扬地念②呻吟,叹息组词:①吟诵吟诗抱膝长吟②呻吟造字:形声法造句:小妹冰雪聪明,刚刚三岁就能吟诵很多唐诗了。

笔顺:“口”偏上;“今”撇捺伸展,点在田字格的中心。

字歌:有心来思念见钱君莫贪张口吟诵诗口把白糖含5《草原》生字【迂】读音:yū巧记:置“于”道上辶。

字义:①曲折,绕远②言行、见解陈旧,不合时宜组词:①迂回迂曲②迂论迂拙造字:形声法造句:这条迂回的山路,一眼望不到头。

笔顺:“于”两横上短下略长,不宜伸展。

字歌:家中盖楼宇草丛挖山芋行走太迂回张口喘吁吁6《草原》生字【襟】读音:jīn巧记:“小”“林”多喜“二”日本作家的衣衤服。

字义:衣服胸前或背后的部分组词:对襟大襟后襟造字:形声法造句:她穿着浅粉色的旧式对襟夹袄。

笔顺:“衤”竖与上点成一线;右边“示”上横短,下横长。

字歌:有衣读襟襟怀坦荡有口读噤噤若寒蝉7《草原》生字【貌】读音:mào巧记:豹丢勺子豸“白”“儿”添,表示外表和容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课件一、教学内容《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老舍的散文《草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节,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课后练习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优美的词语描绘草原的美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字词,对草原美景的描绘方法。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熟悉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读写练习。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描绘草原美景的方法。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生字词:若干个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重点句子:若干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进行仿写,描绘一个你喜欢的景色。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草原的向往。

作业答案:(1)略(2)例:太阳渐渐升起,草原上的露珠闪闪发光,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

远处的羊群悠闲地吃着草,时而传来牧羊人的吆喝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完美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完美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老舍(1899-1966)中国 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 京人。1913年入北京师范 大学,毕业后曾任小学校 长、中学教员。1924年赴 英国伦敦大学任教,并开 始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有《茶馆》、《春华秋实》。《草原 》摘选自他写的《内蒙风光》。
内蒙古自治区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 呼伦贝尔盟西部,海 拉尔河下游
如果让你按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理清课文脉络 你怎么分?每一段分别描写了什
么样的画面?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
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请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1.草原美景 草原风光图
事情发展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喜迎远客图
4.热情款待
“既……又……既……又……”(造句)
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拟人)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草原的风光如诗 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 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 的写法增强了草原 风光的感染力。
这个女孩子既年轻又漂亮,既温柔又善良。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 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 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 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 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 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 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 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 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 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 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摘要:一、课文概述- 课文标题:《草原》- 作者:老舍- 出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二、课文内容概括1.课文背景- 草原的自然风光- 草原的人文环境2.主人公初次接触草原- 对草原的初步印象- 接触草原人民3.草原生活的体验- 骑马、摔跤等草原活动- 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4.离别草原- 对草原的依依不舍- 表达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正文:《草原》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描绘我国草原风貌的散文。

在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中,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

课文以自然流畅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色。

在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上,牛羊成群,骏马奔驰,蒙古包星星点点地散落在草原上,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和谐的画卷。

这里的人们生活虽然简朴,但他们的热情好客、勇敢善良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课文的主人公初次接触草原时,被草原的广袤无垠所震撼。

他感受到了草原的清新空气、明媚阳光以及和煦的风。

在这里,他体验了骑马、摔跤等草原特有的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了草原人民的生活。

通过与草原人民的交流,他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淳朴、善良和勇敢,也领略到了草原文化的魅力。

在草原生活的日子里,主人公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一起欢度节日,共同参加各种活动,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当主人公离开草原时,他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不舍和留恋。

他深知这次离别意味着他将很难再回到这片让他魂牵梦绕的草原,但草原的美好记忆将永远留在他的心中。

通过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我们不仅欣赏到了我国草原的美丽风光,还对草原人民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草原》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进行赏析,以及学习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涉及的章节为第三单元《自然与风光》的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提高语文素养。

3. 学习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例题等。

2. 生字卡片:用于学习和复习生字。

3.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的美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引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件,学习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引导学生学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修辞手法的应用,并进行示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草原》2. 生字:草原、一望无际、骏马、牛羊、牧民、热情等。

3.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修辞手法,发挥想象力,完成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文章,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课后题答案

《草原》课后题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答:“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答: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答:“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

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涯,边际。

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课堂笔记摘要:一、课文《草原》1.作者介绍2.课文内容概括3.课文主题思想4.课文中表现手法二、生字词1.生字词列表2.生字词解释3.生字词造句三、词语解释1.词语列表2.词语解释3.词语造句四、课堂练习1.填空题2.选择题3.简答题五、课后思考题1.问题一2.问题二3.问题三正文:一、课文《草原》《草原》是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的课文,作者是著名作家老舍。

课文以作者的视角描绘了我国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以及蒙古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

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课文中运用了许多表现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描绘更加形象生动。

二、生字词在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需要我们掌握,如:辽阔、翠绿、襟怀等。

这些生字词都有各自的意思,例如:辽阔表示广阔、宽广;翠绿表示青翠的颜色;襟怀表示胸怀、心境。

我们可以通过造句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生字词,如:1.我国的草原辽阔无垠,让人心旷神怡。

2.夏日的草原翠绿如画,美不胜收。

3.蒙古民族襟怀宽广,热情好客。

三、词语解释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需要我们了解其含义,如:碧空如洗、羊群如云等。

这些词语都有各自的解释,例如:碧空如洗表示天空湛蓝,没有一丝云彩;羊群如云表示羊群数量众多,密集如云。

我们可以通过造句来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如:1.站在草原上,我们看到碧空如洗,心情格外舒畅。

2.蒙古草原上,羊群如云,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四、课堂练习课后附有相应的课堂练习,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五、课后思考题课后有三个思考题,分别是:1.作者是如何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2.课文中表现了草原人民的哪些性格特点?3.蒙古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哪些特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基础讲解-草原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基础讲解-草原

第一单元1 草原你知道吗?老舍: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1924年赴英,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37年,其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并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

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

教材展示·感悟课文课文简析《草原》是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文学家老舍先生写的。

他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的情景,赞颂了民族团结友爱。

课文梳理感悟课文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③点拨:①“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是碧绿碧绿的,望不到边。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点拨:②这句话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草原上那绿色小丘的印象和感受。

作者巧妙地运用中国画作比喻,将小丘那线条的“柔美”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流入云际”指草原和小丘的绿色似乎能流动一样,延伸到天边的云际。

点拨:③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涯,边际。

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五年级《草原》教案

五年级《草原》教案

五年级《草原》教案《草原》一文是作者第一次拜访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风景以及遭到蒙古人民热情欢迎、接待的情形,歌颂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穷酷爱之情。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了五年级《草原》教案,期望大家爱好!《草原》知识点一、生字组词毯tǎn(地毯、绿毯、毛毯)陈chén(陈腐、陈设、陈说)裳shang(云裳、衣裳、红裳)虹hóng(霓虹、彩虹、长虹)蹄tí(牛蹄、马蹄、蹄子)腐fǔ(豆腐、腐败、腐烂)稍shāo(稍等、稍微、稍纵即逝)微wēi(奥妙、微笑、轻微)二、多音字行(háng) (一行) (xíng) (行动)勒(lè) (勾画) (lēi) (勒马)蒙(mēng) (蒙骗) (méng) (蒙受) (měng) (蒙古族)三、近义词渲染—烘托热烈—热烈明朗—晴朗娟秀—美丽飞奔宝贵—飞奔回味—品味境域—地步拘束—拘束四、反义词迂回—径直拘束—自然潇洒—拘束舒服—难受羞涩—大方五、知道词语清鲜:清新新鲜。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畴内都是碧绿的色彩。

优美:柔和而优美。

境域: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形。

迂回:回旋、盘绕。

潇洒: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峻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束缚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六、词语拓展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绿草如茵、绿意盎然、绿意葱茏青山绿水、披红挂绿、绿盖叠翠七、句子解析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畴广阔无边。

“一”是“全”和“都”的意思。

总起来是说全部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草原广阔、碧绿的特点。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学习资料【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着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

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

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草原写作背景(作者:老舍)写作背景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12日他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的。

当时他在那儿租了一家平房,作为他安静的写作与创作戏剧文学的地方。

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发表在《人民日报》。

老舍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

老舍《草原》课文详解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写初入草原——草原美景图。

作者以诗人的笔触描写了草原的美景,细腻地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作者先写天,天的可爱,写到了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写草原一碧千里,小丘和平地都是绿的,像无边的绿毯;写羊群,像白色的大花;尤其是那些小丘,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作者写所见和所想都融合在一起,其实是不可分割的,那些生动的比喻句不就是说想象的吗?作者不仅写了景色,还写了自己的感受。

我们读着那些舒服的文字,分明在和作者一起分享见到草原时的欣喜和激动。

我们可以从“高歌一曲、惊叹、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等词语中略见一斑。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公社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了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访问途中,迎接远客图。

进入草原之后行程是寂寞的,从三个“一百五十华里”可以看出;辽阔的草原时寂静的,“听不到一点声音”“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但见到河流之后,这种寂寞和寂静便一扫而光。

马群、牛羊群以及迎接远客的队伍,这种独具草原特色的事物让作者倍感新奇:“像被一阵风吹来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样的想象作者随手拈来。

此时此刻,作者感到了一种莫大的尊荣: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这是民族团结的具体体现。

作者的心情顿时也激动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了小丘。

作家用词是非常精到的。

从这段话的一些句子当中展示了语言大师的功力,如“飞”的用法。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

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

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写访问经过——草原联欢图。

读着这些暖融融的文字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蒙古族群众的热情好客的特点。

蒙古包外握手欢迎,蒙古包内盛情款待,还有主客联欢,三幅场景引人入胜。

联系第一自然段,我们很自然地得到这样的一个认识,那就是草原不仅景美,人更美。

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呢?一是在熟读的基础上抓关键语句,如“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等等;二是要学会想象其中的画图和场景,要让学生闭上眼去想想文字后面的画面。

】【作者全身心投入到整个访问活动中,全身心的感受到来自主客之间尊重与和谐之中,话别之时难舍难分——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主客之间会说些什么呢?作者用凝练的诗句把访问推向高潮: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是课文的难点也是课文的重点: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涯,边际。

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老舍《草原》课文解读这是一篇散文,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是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学习本课的重点是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学习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课文,引导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草原》段落层次分析全文共分成五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的情况。

第五段(第5自然段):讲主客话别。

老舍《草原》难句解读分析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个长句子中,把绿色的草原上的小丘比喻成一幅中国画。

中国画的技法有许多种,有的用墨线勾勒,有的只用颜色渲染。

作者觉得草原上的小丘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和平地之间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

“翠色欲流”,是说一片翠绿,又浓又润,像要流下来似的。

流到哪里去呢?“流入云际”。

这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和天相接。

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一句是讲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心情。

惊叹,是因为第一次看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对满眼翠绿感到惊讶。

久立四望,是留连草原景色,总是看不够。

低吟小诗,是想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3、“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迂回,有点曲折,不呈直线。

用玻璃带形容河,非常生动、形象。

“河”后面加了感叹号,说明在草原上河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人家,才会有牲口。

【课外知识】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

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

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草原》字词辨析积累【羞涩──羞怯】“羞怯”侧重表示由于没有见过大世面而害羞、胆怯;“羞涩”侧重表示难为情,害羞的程度比“羞怯”要轻。

【响亮──洪亮(嘹亮)】“洪亮”强调声音大而厚;“响亮”一般表示声音大。

“响亮”侧重指声音洪亮,既可指歌声、号声,也可形容其它事物发出的声音;“嘹亮”一般形容声音、歌声。

草原近义词词语积累天涯──天际惊叹──赞叹柔美──优美清鲜──新鲜洒脱──潇洒疾驰──奔驰奇丽──秀丽明朗──明亮柔美──柔和奇丽──瑰丽无限──无穷洒脱──潇洒羞涩──害羞愉快──高兴拘束──束缚、约束《草原》词语解释及造句【明朗】①光照充足,明亮。

②明显、清楚。

本课指①。

例句:对这件事,他的态度不是很明朗吗?【茫茫】朦胧的样子。

例句:大地覆盖着皑皑白雪,茫茫一片。

【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

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例句:我来到一碧千里的内蒙古大草原,不禁思绪万千。

【柔美】指线条又轻柔又美丽。

例句:低垂的柳树,在微风吹动下,舒展着柔美的腰肢,拂动着细长的手臂,迎风起舞。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