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与选修3-1、2、4)公式大全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公式集
一、电场公式(一)库仑定律 表达式 F =k 221r q q (1)适用条件:真空中 点电荷(2)用公式计算库仑力的大小时,不必将电荷q 1、q 2的正、负号代入公式中,力的方向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加以判断即可. (3)静电力常量 k =9.0×109N ·m 2/C 2. (二)电场强度(q 为试探电荷) 任意电场场强的定义式和度量式.(Q 为场源电荷) 适合于点电荷周围的电场(d 为沿电力线方向的距离) 适合于匀强电场(三)电场力做功(静电力是恒力)AB PA PB PW E E E =-=-∆(注意角标)W AB =q U AB (建议带入符号计算,不带也可以,计算结果的正负要根据题意判断) 注:(1)公式W AB =qU AB 适用于任何电场. (2)公式中物理符号的下标顺序不能弄错. (四)电势 φ= E P /q (计算时都带正负号) (五)电势能 E P =q φ(六)电势差 U AB =φA -φB , U BA =φB -φA , U AB =-U BA .U=Ed (适合于匀强电场,非匀强电场做定性分析)(建议带入符号计算,不带也可以,计算结果的正负要根据题意判断)(七)电容定义式:C=Q/U 电容决定式:C=εs/4K πd2rQ k E =qF E =d U E =cos W qEd qEl θ=电=qWU ABAB=22md qU πθ2(八)a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①由动能定理知: qU 1=12mv 2(U 1加速电压)②若加速电场是匀速电场则粒子在加速电场中的加速度a1=11md qU (d 1是加速电场的板间距离)③在加速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t 1=v a1=2mqU1·d 1 b 、粒子在偏转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①t 2=L v =Lm2qU1②a 2= (d 2是偏转电场的板间距离,U 2偏转电压,L 是板长) ③粒子在偏转电场中的侧移量y =12a 2t 2=12×qU2mL ×L2v2=U2L 4U1(注意:侧移量不一定等于d 2/2) ④ v y = a 2t 2=22md qU . Lm 2qU1=22d U . LmU q 12⑤偏转角正切值tanθ= =二、磁场公式①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新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汇编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1 ) 滑动摩擦力:f= μN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与选修3-1、2、4)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纬>g高纬)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两个分力垂直时: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合=0 或 Fx合=0 Fy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是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1)公式:F=G(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G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m2 / kg2(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万=F向即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必修+选修全套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选修全套公式-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1.平均速度:①总总t sv =(通用)②21212v v vv v +=(s 1=s 2时,v 1、v 2为前半程、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③221v v v +=(t 1=t 2时,v 1、v 2为前半段时间、后半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④20tvv v +=(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⑤中t v v =(用于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 (1)基本公式(知三求二) ①at v v t +=0 ②2021at t v s +=③as v v t 222=- ④t v v s t⋅+=20 ⑤221at t v s t -=(2)辅助公式①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2220t s v v v +=中②逐差法:21234569T s s s s s s a ---++=(3)比值公式①第N 秒末的速度(v 0=0):v Ⅰ:v Ⅱ:v Ⅲ=1:2:3②第N 秒内的位移(v 0=0):s Ⅰ:s Ⅱ:s Ⅲ=1:3:5③前N 秒内的位移(v 0=0):s 1:s 2:s 3=1:4:9④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s N -s N -1=aT2⑤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v 0=0):)23(:)12(:1::321--=t t t33.力学公式:①重力:mg G =②弹簧的弹力:kx F =③滑动摩擦力:m f N f ≈=μ静摩擦力:m f f <<静0,平衡时:动力静F f =④合力的范围:21F F -≤合F ≤21F F + 当F 1=F 2且夹角为120°时:F 1= F 2= F合当F 1=F 2且夹角为θ时:2cos 21θF F =合⑤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下滑分力:G 1=mgsinθ垂直分力(压力):G 2=mgcosθ4.牛顿第二定律:ma F = ①光滑斜面上物体自由下滑时:θsin g a =②粗糙斜面上物体匀速下滑的条件:θμtan =③一根连续的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
高中物理必修+选修全套公式
1.平均速度: ① v s总 (通用) t总
②v
2v1v2 v1 v2
(s1=s2 时, v1、 v2 为前半程、后半程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均速度 )
③ v v1 v2 (t1=t2 时, v1、 v2 为前半段时间、后半段时间内的 2
平均速度 )
④ v v0 vt (用于 匀变速 直线运动) 2
27.变力做功的计算:
①摩擦力做功: Wf = ±fs, s 为路程 ② F-s 图像法: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
WG=-△ Ep
W 弹 =-△ Ep
③ 功能关系: 间接计算功 W 电 =-△ Ep
W 总 =△ EK
28.摩擦发热: Q = f s·相对
W 其它 =△ E 机
29.功率: P W Fv cos t
11.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v r
12.周期与频率的关系:
T
1 f
13.转速与频率的关系: n 60 f
14.向心力: F向
mv2 r
mr 2
m
4 T
2 2
r
15.向心加速度: a向
v2 r
2r
4 2r T2
16.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
v gr
17.方程格式: F 向=实际力 =所需的向心力
7、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I U R
8、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 E Rr
9、闭合电路的路端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关系: U E Ir
10、电源输出特性曲线: 电动势 E:等于 U 轴上的截距 内阻 r:直线的斜率 r tan E I短
7、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I U R
8、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 E Rr
高二物理3-1, 3-2基本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1.F是电场力(N)k是静电力常量(=9.0×109N•m²/C²)q1、q2是电荷带电量(C)r是两个电荷的距离(m);2.E=F qE是电场强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F是电场力(N)q是电荷量(C)*点电荷:E Q是点电荷电场强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k是静电力常量(=9.0×109N•m²/C²)Q是点电荷带电量(C)r是半径(m);3. φ=E qφ是电势(V)E是电势能(J)q是电荷量(C);4.=U AB是A、B两点的电势差(V)q是电荷量(C)W AB是从A点到B点做的功(J)E pA是A点的电势能(J)E pB是B点的电势能(J)φA是A点电势(V)φB是B点电势(V);5.U AB=EdU AB是A、B两点的电势差(V)d是距离(m)E是电场强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6.C=QUC是电容(F)Q是电荷量(C)U是电势差(V);7.推导公式:E=Ud ==4πkQεsE是电场强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U是电势差(V)d是距离(m)Q是带电量(C)k是静电力常量(=9.0×109N•m²/C²)ε是相对介电常数;8.q=Itq是电荷量(C)I是电流(A)t是时间(s);9.I=UR (欧姆定律)I=ER+r(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是电流(A)U是电势差(电压)(V)R是电阻(Ω)E是电动势(V)r是内电阻(Ω)推导公式:E=U外+U内=IR+IrU外是外电路电势差(电压)(V)U内是内电路电势差(电压)(V)串联电路总电阻:R=R1+R2+并联电路总电阻:=+=>R=*串联分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串正并反”!10.P=UI W=UIt=PtP是电功率(W)U是电势差(电压)(V)I是电流(A)W是电功(J)t是时间(s)推导公式:∵I=UR,P=UI ∴R=,P=I²RU额是额定电压(V)U实是实际电压(V)P额是额定功率(W)P实是实际功率(W)R是纯电阻电路的电阻(Ω)Q=I²Rt,R=ρL SQ是电流产生的热量(焦耳热)(J)L是导体长度(m)ρ是电阻率,由材料本身决定(Ω•m)S是导体横截面积(m²);*欧姆定律中的所有公式要求是在纯电阻电路中使用。
高中物理必修 选修全套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选修全套公式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1.平均速度: ①总总t s v =(通用)②21212v v v v v +=(s 1=s 2时,v 1、v 2为前半程、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③221v v v +=(t 1=t 2时,v 1、v 2为前半段时间、后半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④20tv v v +=(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⑤中t v v =(用于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基本公式(知三求二)①at v v t +=0 ②2021at t v s +=③as v v t 222=- ④t v v s t⋅+=20 ⑤221at t v s t -=(2)辅助公式①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2220t s v v v +=中②逐差法:21234569T s s s s s s a ---++=(3)比值公式①第N 秒末的速度(v 0=0):v Ⅰ:v Ⅱ:v Ⅲ=1:2:3②第N 秒内的位移(v 0=0):s Ⅰ:s Ⅱ:s Ⅲ=1:3:5③前N 秒内的位移(v 0=0):s 1:s 2:s 3=1:4:9④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s N -s N -1=aT 2⑤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v 0=0):3.力学公式: ①重力:mg G =②弹簧的弹力:kx F =③滑动摩擦力:m f N f ≈=μ静摩擦力:m f f <<静0,平衡时:动力静F f =④合力的范围:21F F -≤合F ≤21F F + 当F 1=F 2且夹角为120°时:F 1= F 2= F 合当F 1=F 2且夹角为θ时:2cos 21θF F =合⑤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下滑分力:G 1=mgsinθ垂直分力(压力):G 2=mgcosθ4.牛顿第二定律:ma F =①光滑斜面上物体自由下滑时:θsin g a = ②粗糙斜面上物体匀速下滑的条件:θμtan =③一根连续的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
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三物理公式
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三物理公式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三物理公式 1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选修3-1第一单元公式
物理公式(必修1)1.速度:v=△x△t单位:m/s△x:位移△t: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2.平均速度:⎺v=△x△t单位:m/s△x:路程△t:发生这个路程所用总时间⎺v:平均速度3.加速度:a=△v△t=v-v0t单位:m/s2或m·s-2△v:速度变化量△t: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 v:末速度v0:初速度 t:运动时间4.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v0+at 单位:m/sV:末速度 v0:初速度 a:加速度 t:运动时间X=v0t+12at2单位:mX:位移 v0:初速度 t:运动时间 a:加速度V2-v02=2ax 单位:m/sV:末速度 v0:初速度 a:加速度 X:位移⎺V=v0+v2单位:m/s⎺v:平均速度v0:初速度 V:末速度5.自由落体运动公式V=gt单位:m/sV:自由落体速度 g:10m/s2 t:自由落体时间h=12gt2单位:mh:自由落体高度 g:10m/s2 t:自由落体时间v2=2gh单位:m/sV:自由落体速度 g:10m/s2 h:自由落体高度6.重力:G=mg 单位:NG:重力 m:质量 g:10m/s27.滑动摩擦力:F=μF N 单位:NF:滑动摩擦力μ: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质有关)F N:正压力8.胡克定律:F=kx单位:NF:弹力 k:劲度系数(弹簧自身性质) x:弹簧伸长量9.牛顿第二定律:F=ma单位:NF:力 m:质量 a:加速度10.牛顿第三定律:F=-F,单位:NF:作用力–F:反作用力11.超重:F=m(g+a)单位:NF:力 m:质量 g:10m/s2 a:加速度12.失重:F=m(g-a)单位:NF:力 m:质量 g:10m/s2 a:加速度物理公式(必修2)1.平抛运动公式v x=v0单位:m/sv x:水平速度 v0:初速度v y=gt 单位:m/sv y:竖直速度 g:10m/s2 t:时间x=v0t单位:mx:水平位移 v0:初速度 t:时间y=12gt2单位:my:竖直位移 g:10m/s2 t:时间2.圆周运动公式V=△s△t单位:m/sV:线速度△s:通过的弧长△t:时间ω=△θ△t单位:rad/sω:角速度△θ:扫过的角度△t:时间V=ωr单位:m/sV:线速度ω:角速度 r:半径V=2∏rT单位:m/sV:线速度 r:半径 T:周期ω=2∏T单位:rad/sω:角速度 T:周期F=m v2r=mrω2=mr(2∏T)2=ma n 单位:NF:向心力 m:质量 v:线速度 r:半径ω:角速度 T:周期a n:向心加速度3.万有引力定律:F=G m1m2r2单位:NF:万有引力 G:6.67×10-11N·m2/kg2 m1,m2:两物体的质量r:半径4.天体运动:G Mmr2=mv2r=mrω2=m4∏2T2r=ma n单位:NG:6.67×10-11N·m2/kg2 M:中心天体质量 m:环绕天体质量 r:半径 v:环绕角速度ω:环绕线速度 T:周期a n:向心加速度5.黄金带换式:G Mmr2=mg(m在M表面)G:6.67×10-11N·m2/kg2 M:中心天体质量 m:环绕天体质量r:半径 g:10m/s26.功W=Flcosθ单位:JW:功 F:力 l: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θ:力和运动方向的夹角7.功率:P=Wt=Fvcosα单位:wP:功率 W:功 t:做工时间 F:力 v:速度α:夹角8.重力势能:E p=mgh单位:JE P:重力势能 m:质量 g:10m/s2 h:高度9.重力做功:W G=mgh1-mgh2=E p1-E p2单位:JW G: 重力做功 m:质量 g:10m/s2 h1,h2:高度E p1,E p2:初末位置重力势能10.动能:E k=12mv2单位:JE k:动能 m:质量 v:速度11.动能定理:W=12mv22-12mv12单位:JW:功 m:质量 v1v2:初末速度12.机械能守恒定律:E k1+E p1=E k2+E p2E k1:初状态势能 E p1:初状态动能 E k2:末状态势能E p2:末状态动能物理公式(选修3-1)1.库仑定律:F=kq1q2r2单位:NF:库仑力 k:9.0×109N·m2/C2 q1q2: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r: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2.电场强度:E=Fq=kQr2=Ud单位:N/C或V/mE:电场强度 F:电荷受到的电场力 q:电荷所带电荷量k:9.0×109N·m2/C2 Q:场源电荷的电荷量r: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U:电势d:两点沿电场强度方向距离3.电势:φ=E pq单位:Vφ:电势 E p:某一点电势能 q:电荷量4.电势差:U AB=φA-φB=W ABq=Ed单位:VU AB:电势差φA,φB:A,B点电势W AB:在AB两点间移动点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q:点电荷电荷量 E:电场强度 d: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5.电容:C=QU=εr S4∏kd单位:FC:电容 Q: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U:两极板间电势差εr:介电常数 S:两极板间正对面积 k:9.0×109N·m2/C2 d:极板距离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y=qUl22mv02d ,tanθ=qUlmv02dy:偏移量 tanθ:偏转角的正切值。
最新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梳理必修一、必修二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某方向的平衡)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6、万有引力: 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7、 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8.牛顿第三定律:F= -F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8、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 as v v t 2202=- ( 知三求二) 几个重要推论:(1)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tsv v v t t =+=202 (2)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22202t s v v v +=匀速:v t/2 =v 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 /2 <v s/2 (3)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① 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②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③ 在第1m 内、第2m 内、第3m 内……第n m 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4)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 T 2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9、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10、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新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汇编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在高中物理中,必修一、二、三的内容都涉及到了大量的公式,本文将对这些内容的公式进行总结。
1. 必修一在必修一《物理 1》中,涉及到的公式如下: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 F 为物体受到的合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动能定理:Ek=Ep-wt(其中 Ek 为物体的动能,Ep 为物体的势能,w 为物体的运动速度)重力势能:ep=mgh(其中 ep 为物体的重力势能,m 为物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物体的高度)2. 必修二在必修二《物理 2》中,涉及到的公式如下:波动方程:2πf=βl(其中 f 为波的频率,l 为波长,β为波速) 光的反射定律:sinθ1=sinθ2(其中θ1 为入射角,θ2 为反射角)光的折射定律:sinθ=sin(θ/2)(其中θ为折射角)3. 必修三在必修三《物理 3》中,涉及到的公式如下:电场强度:E=F/q(其中 E 为电场强度,F 为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q 为该点的电荷密度)电势差:U=φ-V(其中 U 为电势差,φ为某一点的电势,V 为该点的距离)安培定理:I=B×ΔV(其中 I 为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量,B 为磁感应强度,ΔV 为变化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ΔΦ/Δt(其中 E 为磁场的变化率,n 为磁通量密度,ΔΦ为磁通量的变化量,Δt 为时间变化率)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中所涉及的主要公式,这些公式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解题时的重要依据。
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公式,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变形、波动方程的推导、电场强度的推导等,也需要熟练掌握。
拓展:除了上述的公式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公式需要在物理学习中熟练掌握,如下所示: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不动。
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 F 为物体受到的合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选修全套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1.平均速度: ①总总t s v =(通用) ②21212v v v v v +=(s 1=s 2时,v 1、v 2为前半程、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③221v v v +=(t 1=t 2时,v 1、v 2为前半段时间、后半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④20tv v v +=(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⑤中t v v =(用于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1)基本公式(知三求二) ①at v v t +=0②2021at t v s +=③as v v t 222=- ④t v v s t⋅+=20 ⑤221at t v s t -=(2)辅助公式①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2220t s v v v +=中②逐差法:21234569Ts s s s s s a ---++=(3)比值公式①第N 秒末的速度(v 0=0):v Ⅰ:v Ⅱ:v Ⅲ=1:2:3②第N 秒内的位移(v 0=0):s Ⅰ:s Ⅱ:s Ⅲ=1:3:5 ③前N 秒内的位移(v 0=0):s 1:s 2:s 3=1:4:9 ④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s N -s N -1=aT 2 ⑤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v 0=0):)23(:)12(:1::321--=t t t3.力学公式: ①重力:mg G = ②弹簧的弹力:kx F =③滑动摩擦力:m f N f ≈=μ静摩擦力:m f f <<静0,平衡时:动力静F f = ④合力的范围:21F F -≤合F ≤21F F + 当F 1=F 2且夹角为120°时:F 1= F 2= F 合 当F 1=F 2且夹角为θ时:2cos 21θF F =合⑤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下滑分力:G 1=mgsinθ垂直分力(压力):G 2=mgcosθ4.牛顿第二定律:ma F =①光滑斜面上物体自由下滑时:θsin g a = ②粗糙斜面上物体匀速下滑的条件:θμtan = ③一根连续的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 ④牛二定律的瞬时性:弹簧、皮筋等软性物体的弹力不能突变, 桌面、绳子等硬性物体的弹力可以突变, 重力、电场力不能突变。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公式集
一、电场公式(一)库仑定律 表达式 F =k 221r q q (1)适用条件:真空中 点电荷(2)用公式计算库仑力的大小时,不必将电荷q 1、q 2的正、负号代入公式中,力的方向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加以判断即可. (3)静电力常量 k =9.0×109N ·m 2/C 2. (二)电场强度(q 为试探电荷) 任意电场场强的定义式和度量式.(Q 为场源电荷) 适合于点电荷周围的电场(d 为沿电力线方向的距离) 适合于匀强电场(三)电场力做功(静电力是恒力)AB PA PB PW E E E =-=-∆(注意角标)W AB =q U AB (建议带入符号计算,不带也可以,计算结果的正负要根据题意判断) 注:(1)公式W AB =qU AB 适用于任何电场. (2)公式中物理符号的下标顺序不能弄错. (四)电势 φ= E P /q (计算时都带正负号) (五)电势能 E P =q φ(六)电势差 U AB =φA -φB , U BA =φB -φA , U AB =-U BA .U=Ed (适合于匀强电场,非匀强电场做定性分析)(建议带入符号计算,不带也可以,计算结果的正负要根据题意判断)(七)电容定义式:C=Q/U 电容决定式:C=εs/4K πd2rQ k E =qF E =d U E =cos W qEd qEl θ=电=qWU ABAB=22md qU πθ2(八)a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①由动能定理知: qU 1=12mv 2(U 1加速电压)②若加速电场是匀速电场则粒子在加速电场中的加速度a1=11md qU (d 1是加速电场的板间距离)③在加速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t 1=v a1=2mqU1·d 1 b 、粒子在偏转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①t 2=L v =Lm2qU1②a 2= (d 2是偏转电场的板间距离,U 2偏转电压,L 是板长) ③粒子在偏转电场中的侧移量y =12a 2t 2=12×qU2mL ×L2v2=U2L 4U1(注意:侧移量不一定等于d 2/2) ④ v y = a 2t 2=22md qU . Lm 2qU1=22d U . LmU q 12⑤偏转角正切值tanθ= =二、磁场公式①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公式刀伟宏主编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是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1)公式:F=G 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2324GT r M π=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2r GM a =,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22)('h R GM r GM g +== 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20R GM g = 022)('g h R R g += ⑧天体的平均密度:32332323344R GT r R GT r V M πππρ=== 特别地:当r=R 时:G T πρ32= b 、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2R Mm G mg = ∴GM gR =2。
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况下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体运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
c 、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
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s km gR rGM v /9.7=== 第二宇宙速度:v 2=11.2km/s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v 3=16.7km/s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7、 牛顿第二定律: tp ma F ∆∆==合(后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牛顿第三定律:F= -F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r GMv =3r GM =ωGM r T 324π=3224πGMT r =8、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2几个重要推论:(1)as v v t 2202=-结合上两式 知三求二)(2)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ts v v v t t =+=202 (3)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22202t s v v v += 匀速:v t/2 =v 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 /2 <v s/2(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① 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②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③ 在第1m 内、第2m 内、第3m 内……第n m 内的时间之比为1:(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 T 2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9自由落体运动V 0=0, a=g10.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 上升最大高度: H =(2) 上升的时间: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 o t 2 V t = V o 一g t V t 2 一V o 2 = 一2 gS (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11、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线速度:V= t s ω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af 2 R向心力:F= m a2πm f 2 R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
12、平抛运动公式: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 o t 水平分速度:v x = v o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21g t 2 竖直分速度:v y = g ttg θ = v y = v o tg θ v o =v y ctg θv = v o = vcos θ v y = vsin θtg α= xy tg θ=2 tg α 13、 功 : W = Fs cos α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α是F 与s 的夹角)(1)力F 的功只与F 、s 、α三者有关,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2)理解正功、零功、负功(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安培力做功------量度------其它能转化为电能14、 动能和势能: 动能: 221mv E k =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15、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 合= ∆E k = E k2 - E k1 = 21222121mv mv - 16、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指弹簧的弹力)做功。
有时重力和弹力都做功。
公式: mgh 1 +222212121mv mgh mv += 具体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单摆运动,物体在光滑的斜面或曲面,弹簧振子等17、功率:P = =Fv cos α (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 v (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 为即时速度时,P 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 P 一定时,F 与v 成反比)18、功能原理:外力和“其它”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19、功能关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路程等于系统失去的机械能,等于摩擦产生的热 12E E fS Q -==相对20、简谐振动的回复力 F=-kx 加速度x m k a -= 21、单摆振动周期 gL T π2=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22、弹簧振子周期 km T π2=固 f23、共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最大24、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产生条件:要有波源和介质。
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有密部和疏部。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f vvT ==λ注意:①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问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②波在一个周期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
波速v 波长λ频率f 关系:f T v λλ== (适用于一切波)注意:波的频率即是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二、电磁学(一)电场1、库仑力:221r q q k F =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k = 9.0×109 N ·m 2/ c 2 静电力恒量电场力:F = E 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2、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定义式: q FE = 单位: N / C点电荷电场场强 r Qk E =匀强电场场强 d UE =3、电势,电势能 q E A 电=ϕ,A q E ϕ=电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4、电势差U ,又称电压 q WU = U AB = φA -φB5、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差的关系 W AB = q U AB6、粒子通过加速电场 221mv qU =7、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量 2022022212121V L md qU V L m qE at y === 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角 20mdv qUL v v tg x y ==θ 8、电容器的电容 c Q U= 电容器的带电量 Q=cU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kdS c πε4= 充满电以后与电源相连电压不变充满电以后与电源断开电量不变(二)直流电路1、电流强度的定义:I =微观式:I=nqvs (n 是单位体积电子个数,)2、电阻定律: 电阻率ρ: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