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帖写法
中国北方婚丧嫁娶常用帖子契约写作格式
中国北方婚丧嫁娶帖子常用格式写作(部分)(珍藏搜集)我的先辈几代或几十代都是书香世家。
今日,由于翻建新屋,在整理家传的祖产时,偶然发现一本纸质已经发黄且有虫蛀鼠咬的繁体手书,遂爱不释手。
花上几个夜晚,翻阅字典整理,越觉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古人运用文字竟是那么出神入化,于是更觉得应弘扬光大,也算是延续祖先们的文化精髓,并于今日仍受益无穷。
特供大家共享,并愿与众位名家商榷。
因来自手书体,且部分残损,我也是尽我心得给予完善,可能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指正,我将感谢不尽。
中国北方婚丧嫁娶帖子常用格式写作(部分)(珍藏搜集)目录一、各种请帖书写格式1、婚寿宴请帖 (4)2、定亲帖 (4)3、过礼帖 (5)4、娶嫁帖 (5)5、请帖格式1 (6)6、邀请全家帖 (6)7、予阻帖(即不欢迎之人之帖) (7)8、请帖格式2 (7)9、请岳父(母)帖 (8)10、请老师帖 (8)11、投门帖、谢帖 (9)12、正月请女婿帖 (9)13、请儿女亲家帖 (10)、二、各种契约格式1、立继(承)契约 (14)2、分家契约 (14)3、买卖房地契约 (15)三、丧事礼仪知识1、不宗服钊 (16)2、服制释义 (17)3、丧礼帖说明 (18)4、丧礼称呼 (18)5、丧父母讣闻帖(老式) (19)6、丧父母讣闻帖(新式) (19)一、各种请帖书写格式1、婚寿宴请帖说明:长辈称“侍生”,平辈称“弟”,小辈称“晚”。
(下同)2、定亲帖坤命# 相# 年# 月日诞生月之# 日婚姻已定未占佳期侍生姻眷弟### 鞠躬晚谨定于年月日之定上侍生贵府姻眷弟鞠躬晚予达3、过礼帖4、娶嫁帖谨定于年月日纳聘上侍生贵府姻眷弟鞠躬晚予达谨定于年月日纳聘上侍生贵府姻眷弟鞠躬晚予达5、请帖格式16、邀请全家帖小儿弟谨定于年月日为 侄迎亲结婚喜宴恭候孙光临# # # 鞠躬请予小儿弟谨定于年月日为侄迎亲结婚喜宴孙盍第光临# # #请予7、予阻帖(即不欢迎之人之帖)8、请帖格式2小儿弟谨定于年月日为 侄迎亲不烦孙雅爱# # # 鞠躬予阻予小儿弟谨定于年月日为侄迎亲结婚喜宴恭候孙(赐爱)光临# # #鞠躬(同盟)请予9、请岳父(母)帖10、请老师帖小儿弟谨定于年月日为侄迎亲结婚喜宴恭候孙领教愚婿###鞠躬请小儿弟谨定于年月日为侄迎亲结婚喜宴恭候孙领教门生###鞠请11、投门帖、谢帖12、正月请女婿帖愚门婿# # #鞠躬谢愚婿# # #鞠躬新正月######日春茗倍酌候光祖 伯愚岳父 父########鞠躬叔新正月######日春茗候光祖伯愚岳父 父######## 鞠躬叔13、请儿女亲家帖14、娶鬼妻请帖新正月######日春茗候光兄 弟愚姻侄 父########鞠躬叔 请男弟谨定于月日为已故##侄冥姻迎亲结婚喜宴恭候孙台光######鞠躬请本世不见面死后在同穴15、祝寿请帖祖严 或 (严)谨定于年月日为家祖慈 或 (慈)六十寿专宴恭候驾临# # # 鞠躬请16、男婚书格式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17、女婚书格式鸾书侍生忝姻眷 弟 ###### 鞠躬晚启上大德望 翁####老亲家大人先生台下伏以秦晋结婚姻之好朱陈协位俪之欢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 年 月 日书另名幅再拜鸾书(或写一双喜字)侍生忝姻眷 弟 ###### 鞠躬晚启上大德望 翁####老亲家大人先生阁下伏以谨遵来命鸾凤同盟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 年 月 日书另名幅再拜18、得子请帖19、小儿弟谨定于月日为##侄汤饼喜宴恭候孙驾临######鞠躬请二、契约类 1、立继(承)契约注:此约用红布写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婚帖、请帖、回帖书写格式
婚帖、请帖、回帖书写格式
朋友,如果你打算在⾃⼰的婚礼中,采⽤⼀些庄重传统的婚帖、请柬、回帖等,我可以义务帮你策划书写格式。
在我们闽南旧婚俗中,⽼式婚贴的书写格式有很多讲究。
仅以婚帖的抬头⾸⾏为例:
“忝(姻)眷弟*** 薰沐端拜”
“忝”是谦辞。
“眷(姻)弟”,因婚嫁形成的亲眷关系,男⼥双⽅同等辈分亲家之间,不论彼此年岁长幼,皆以弟⾃谦称。
男⽅给⼥⽅的婚帖写“眷弟”⽽不加姻,⼥⽅回帖证明已允婚可以加姻,“忝姻眷弟”。
如果对⽅户主是长辈,就应写“忝眷(姻)晚”
如果对⽅户主是晚辈,就应写“忝眷(姻)爱”
“薰沐端拜”是平辈之间的谦虚称谓,⽽对长辈的称谓是“薰沐顿⾸拜”,顿⾸是叩头下拜之意的谦虚称谓。
由⼥⽅书写的请贵客(qie)的请柬,以及男⽅受到⼥⽅的请柬答应赴宴的回帖,还有男⼥⽅⼤饭礼⾦单的书写格式等等
有需要帮忙的请与我联系。
结婚各种贴的写法
结婚各种贴的写法男婚女嫁,为林县民间家庭一桩大事;从传说伏羲氏与女娲氏兄妹族外相婚,始创嫁娶,到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一夫一妻,婚嫁时逐渐有了一套礼节;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现在大体沿用,叫选婚、订婚、传书、择号、迎亲等;具体细节上又各有时代特色;1950年后,在确立和解除夫妻关系上,进行了彻底变革;婚嫁礼俗也有不少变化;一、选婚1949年以前,选婚年龄为男18岁,女16岁;那时,男女选婚必须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选婚双方不能见面,婚姻不自主,造成许多悲剧;1950年,人民政府颁布了婚姻法,开始了青年自由选婚的新时代;选婚亲件也因时代因人而易;在年龄上一般男20岁、女18岁就要选择自己的对象;男择女多以勤俭朴实、贤慧正派为标准,女选男还注重才能和家庭条件;1960年以后,选丈夫标准是“一保管、二会计,小队长还可以”;1970年后是:“一军官、二工人、三工头、四商人”;目标择准后,还要请“先生”来“合婚”,这是在旧时大多数婚姻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将双方八字列出后,从四个方面按一定公式进行推算;1、看大相合不合;口诀是:“子鼠见羊万年悉,不叫白马见青牛;虎见已蛇如刀割,兔子见龙不长久;酉鸡不与犬相见,亥猪不可见猿猴;”2、看子女旺不旺;口诀是:“长生四子中旬凌晨,沐浴一双好儿男;官带临官三个子,帝旺五七不虚传;衰中二子病中一,命逢死绝断香烟;胎养头胎必生女,墓地有女没有男;”如女方是甲辰年生,日柱为已亥时落甲申,甲木长生在亥,从亥上起长生,一字一官,顺行往下推数长生、沐浴、官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至申时字遇绝地;再看日柱乙亥,乙木长生在午,乙为阴干,阴干应逆行推数,乙至亥为死地,说明这个女命无子;男命若是乙已年辛卯日丁酉时生,乙木至酉时为绝地;日柱辛卯,辛金长生在子 ,从子上逆行至卯仍为绝地;说明男命也无子;这一对就能民为夫妻了;3、看男命犯不犯再娶,女命犯不犯再嫁;口诀是:“男犯羊刃必再娶,女犯伤官必再嫁;劫财伤官与羊刃,夫妻半路必离分”;犯了这些以后,还要看八字中是否犯了哪个禁字;男为正酉二戊三亥四子五丑六寅七卯八辰九已十年十一未腊月逢申;女命为正申二酉三戊四亥五子六卯等如男命三月生,原命犯羊刃,在八字的日时中又见了到了亥字,男命三月忌亥;那就被认为必再娶无疑;4、看有无妨克;双方年月日时之地支是否相冲刑相冲者子午、丑未、寅申、辰戌、卯酉、已亥;相刑者寅刑申、已刑亥、子刑卯、戌刑未等天干是否犯合甲与已、乙与寅、丙与辛等;犯不犯狼籍八败等;邕上四条无大妨碍,就是说可以成婚了;议婚继续进行,先由媒人领男方去女方家见面,女家给二人提供交谈方便,然后再由媒人领女方去男方家“相家”,公婆也借此机会看看未过门的儿媳妇,双方如没意见,选婚即告成功;“合婚”虽为民间风俗,但并非能符合人们的愿望;现实生活中,仔细“合婚”的人,婚后并不幸福;相反不相信那一套的,婚后却过着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事实教育了广大人民,此俗现已逐渐消失;二、订婚林县人注重信用,选婚结束后,即开始订婚;订婚仪式由男方以家长名誉给女方写一“订婚贴”,俗称“小帖”,送至女家;此后,双方互送订礼,男方多赠衣物和钱,女方多送鞋、袜,谓之“接订”;1960年以后,“订婚贴”已很少用,而以礼物为订;1960年前的定婚贴格式是:注:辈份比对方高者称“添眷”只指双方男辈,比对方小者称“眷晚”,同辈者称“眷弟”或“姻眷”;三、换婚书换婚书民间叫“传书”,是迎亲前婚礼的一种礼仪;换婚书要选在双月双日进行;是日,媒人一早从男家携带婚礼2斤粉条和3升米和婚贴给女家送去;女家收下礼物,将预先备好的12至16个套搭勾形面食、两双鞋及回书等让媒人带回,送给男方家,以表婚姻牢不可破;男家将女家回赠的面搭勾分送亲戚邻居,宣布儿子有了媳妇;换书不隔年,一定要在定婚的当年进行;1960年以来,传换婚书渐少,而由媒人转达双方意愿;换婚书格式:注:1、以男家长名出现;2、“老亲家”只写对方姓;3、“天作之合”下的小字多省略不写;4、女家回书式中间四字改为“敬答鸾笺”四、大聘订婚以后,男方要给女方彩礼,又叫“过礼”、“过大礼”;双方约定时日,女子与其嫂、姐、媒人和男子一同到城镇串商店,购买结婚用品,购物价值一般在500元随时随地有所不一左右,如购不到称心物品,则折款给女方;有的采取“老包干”办法,按女家所要礼物折款,一并付给女家;彩礼备妥,即开始纳聘,由男家从村里桃两位年轻人,抬一用红布蒙着的食盒木制,内有上中下三格,主人随后,送至女家;食盒内下装米、面,中放布匹、衣服、道饰之类,上放红枣、核桃和纳聘帖;女家收下礼品,付钱与抬盒人,并设便宴招待;1960年以后,这个仪式简化为直接将彩礼取回家,纳聘帖也不用了;原纳聘帖格式是:五、择号送过彩礼后并在人民政府履行过结婚登记手续,即要决定娶亲日,民间叫“择号”、“择日子”等;娶亲多在农历十一月至十二月,具体月日还要看男女双方属相;认为鸡、兔两属相宜在正月、七月嫁娶;蛇、猪两属相宜在三月、九月嫁娶;马、鼠两属相宜五月、十一月嫁娶;狗龙两属相宜二、八月嫁娶;俗以腊月二十三灶五、择号送过彩礼后并在人民政府履行过结婚登记手续,即要决定娶亲日,民间叫“择号”、“择日子”等;娶亲多在农历十一月至十二月,具体月日还要看男女双方属相;认为鸡、兔两属相宜在正月、七月嫁娶;蛇、猪两属相宜在三月、九月嫁娶;马、鼠两属相宜五月、十一月嫁娶;狗龙两属相宜二、八月嫁娶;俗以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去后,家中无人看管,至年底前任何一天为嫁娶吉日;吉日选好后,男方将择号帖送至女家;一旦择号帖送去,就不能轻易改动,认为“择号已定,不许改动,后移死婆,前移死公”;实际昌怕女家打麻缠,误了吉期;每年打春前为民间娶亲高峰时期,尤其是阴历年前打春,更要把媳妇娶到家;以避“黑春年”迎亲,认为对夫妻不吉;一般的择号都在迎亲前半个月以内定下来,以便双方准备;男方要找2至4名女红缝衣服、被褥,禁孕妇和寡妇参加;褥子内撒有五谷,被子四角包有红枣、核桃,祝小家庭五谷丰登,早生贵子;女方此时赶制嫁妆,女方条件和男方相同;嫁妆内不包东西;附:择号帖格式:六、打鸿迎亲前二天,男方要发鸿礼帖请柬,请街坊邻居及亲朋好友来家作客;来客一役要赠送礼品,俗称“打鸿礼”;所赠礼物有镜框、脸盆、墨画、床单、被面、毛巾、现款等;是日晚上,男家设宴酬谢“打鸿”人,根据人数多少摆桌,每桌是八大碗酒菜,另有瓜果专供孩子和妇女们凑兴;有个别乡村是迎亲的当天晚上或第二天宴请打鸿人,这天晚上由新郎、新娘助兴,更增添了喜事的欢乐气氛;附:鸿礼帖格式:七、添箱女子出嫁前一天,亲戚家的妇女要拿一份礼2斤米、2斤粉条、6尺布或针织品来看将嫁女,农村叫“去给嫁女添箱;”合涧一带添箱是馍、麻花,叫做“给嫁女送饭;”添箱妇女待次日送嫁女上轿后才归;八、摆柜迎亲前一天下午,女家婶、嫂、姐、妹等4至8人人数必须成双携带新娘的单衣、棉衣、床单、梳妆匣子、两双鞋等至男家,将所带物品放在箱柜内;然后上锁带走钥匙,这种礼仪,民间叫“摆柜”,意在看看男家准备怎样,并为新娘送去衣物;男家招待摆柜人,宴毕,付给摆柜钱,以表谢意;九、开脸又称“净面”,是1949年以前林县民间一种嫁女礼俗,多在出嫁前一二日进行;开脸时,请儿女双全的妇女,以两条红线相绞,为待嫁女拔尽脸上的汗毛 ;十、迎亲迎亲,是婚嫁的中心环节;林县民间叫“娶媳妇”;是日,男家剪大红双喜字贴于洞房、中堂和大门上,并剪小红喜字若干,贴于窗牖、门户和器物之上,增加喜庆气氛;“双喜”字并连,比喻新婚夫妻互敬互爱,白头偕老;双喜字式样很多,民间艺人有的将其装饰,以花卉表现喜之神态,如花似锦,繁荣蓬勃,给人们清新美感,贴于新房更感火红、热闹;娶亲之家门前张灯结彩,经色喜对分贴两旁,门顶彩楼上红旗飘飘;院内铺陈有“找鸿”礼品;香案上放一斗装满玉茭和其它杂粮,红纸封面,斗内按金、木、水、火、土方位插五色彩旗;旁边放一面镜子,一杆秤,意为光明正在,称心如意;全家老幼胸挂红布条,喜气洋洋,胜过重大节日; 迎亲队伍分前锋后师,依次行进;前峰负责挑盒子和跑红,抢先一步至女家报信;盒内放有一礼此礼品互转,到婚后叫三时送回男家,一束新娘戴的花朵,一付“离母”帖和一付上轿帖内容是上轿方位和禁忌等,二块红布一块是新娘的蒙头巾,一块是跑红布,米面各包、棉花管两个祝福丰衣足食,食盐两包意为夫妻言和意投,石子两包表诚心实意,艾一束用红线缠绕表示夫妇恩爱,钱两包多少不限,祝进钱发家,大肉一块,民日“离母肉”表男家用肉换新娘肉体; 三声炮响过,唢呐高奏,鞭炮齐鸣,彩旗招展,新郎披红戴花拜过天地,由婚总民间称背钱袋人为迎亲总领管引至彩色轿前上轿1950年以前多用两顶花轿迎亲;迎亲队伍来到女方村头时,点放三眼礼炮3声以报信息;女家听到礼炮声后,按照分工马上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待听到迎亲队伍到大门外的吹打声时,由一长老揖礼相迎,厅宴招待;新郎正座,陪客居右,霎时宴始,三盘四碟陆续上端,围观人不知其数;宴席虽盛,但被女家婶、嫂、姐、妹们拥挤逗嬉,夺筷推碗,闹得新郎面红耳赤,往往不食不饱腹;女方还将新郎锁在屋内,要端席钱、上轿钱等,不给则不开锁;待出钱开锁后,婚总管要装女家一双筷子、一盘面花意为添富,俗称“偷筷”;宴待期间,新娘的母亲、伯母、婶子等辈份要对新娘反复叮嘱,多是教女儿孝敬公婆、夫妻和睦、勤快等类话;尔后还要叫新娘吃顿离家饭,新娘要吃一半,留一半,意在婆家娘家都有余;毕后院中3声礼炮,引新郎新娘出屋;行至院中,礼拜后,女家给新郎披绿挂镜,示其前途光明;新娘首饰头上戴,身穿红衣裳,鞋里放铜钱,红布蒙头上;鞭炮响过,新娘拜辞父母,坐到一个椅子上,由两人抬着至轿前,按上下轿方向入轿;女方有4人跟随压轿,鸣炮3声,即告起程;新娘父母或叔伯挨轿送至村外;若轿遇寺、庙、碾、井时,跑红人要用单庶住;花轿越桥穿洞,过十字路口,均放三眼炮,或以鞭炮代替;路上新人相遇,要互换礼物如换红花,并放鞭炮一挂;一路缓行,轿不落地; 花轿进村后,迎亲队伍穿街过巷;这时新郎的亲朋好友或与新娘有关系密切的人,要买一挂火鞭,到轿前点放,俗谓“助鞭”,表示对新郎婚事的庆贺;花轿至家门落轿时,一人手持谷草把子点燃,绕花轿新娘座的三周,并把米醋浇在烧红的犁铧上,冒出热烟,称“烧醋丹”,认为可以驱邪;然后两年轻妇女将新娘从轿里请出,让新娘怀抱古书,搀扶着行至门口属相相妨者忌搀,孕妇忌搀;进家门时,芦席铺地,骑马鞍、踌犁铧,小叔子向新娘头上撒五谷谷、高梁、麦、红豆、干草,一边撒一边唱,“一撒金、二撒银、三撒财富满家门;” 迎亲形式1950年以后有很大变化;坐轿心为骑马,路近的改为步行;1970年以来,以骑自行车为主;1980年以来,好些人家用汽车迎亲,有的大小汽车多达四五辆,不少人家仍骑自行车;其它旧仪式也革除了不少;注:若女家长辈为岳父者,写“愚子婿”,若女家长辈者是岳父之父者,写“愚孙婿”,以此类推愚子婿要写新郎自已之名;十一、拜堂新郎新娘行至院中,鞭炮齐鸣,乐队奏乐,夫妇双双拜天地,叫“拜堂成亲”图22;若新婚夫妇属相妨,拜天地时要用被子界开,民间称,“隔山拜天地”;拜毕,将新娘搀入洞房面向“喜神”方位,给新娘修面整容,梳头结发,俗日:“新人上头”,从毛头闺女成为正式媳妇,“结发夫妻”由此而名;给新娘上头的妇女要唱上头歌:“一拢子,二拢子,拢的女婿戴顶子做官;一拢金,二拢银,扰来娃娃一大群;”然后小顷手持红衣抛向空中,一面抛一面说:“一挂金、二挂银,三挂新娘贵子生,挂住衣服的外面;唱毕,众人离屋,让乐班内一吹笛人进屋向新娘连吹3声;俗谓“吹白虎”,又叫“安白虎;”女方4个送亲压轿的,俗称“把轿”;其中舅家1人,本族3人;把轿人装着新娘柜上的钥匙,他们到男家门前时,被一老者引至宴室,由老人陪着赴宴,民间称此老人为“陪客”;宴会进行中,新郎由家人领着向把轿人行大礼,感谢他们对自己妻子的关照;这道程序叫“女婿上拜”;宴毕,把轿人要去新娘住室安慰一番,把所带钥匙交给新娘,辞别返家;午饭一毕,新郎新娘要同到天前磕头礼拜;众人给父母往脸上抹黑,并拽至天旁坐好,在主持人倡导下,新婚夫妇先拜拜父母,次按家族亲友辈数依此叩拜,受礼人给叩头钱;十二、闹洞房闹洞房又称“逗媳妇”、“吵房”,在迎亲的当天晚上进行;做法是先由姑送灯或点双蜡,并念“亲灯进新房,相公配姑娘,小姑来送灯,早早抱学生;”送罢灯,无论长辈、平辈、小辈、聚于新房中,祝贺新人,戏闹异常 ,多无禁忌,有“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过去宾客闹房时,或扮花脸,或搦足着手,说笑后,逗俗兴的多,以哄堂一笑为足,意义不大;无论如何喧嘀,主人不得恼怒,愈闹愈发,喜可加倍;1950年后闹洞房,多是向新娘提各种难题,让其回答,文明礼貌,妙趣横生;也有的对新娘戏弄伴娘常代新娘受一半,为抵制戏弄,常以糖果抛撒闹房人;闹房结束后还要让新娘擀面条,制作子孙汤,认为可白头偕老,子孙满堂;新娘接着喂牲口,象征接管家务,同心协力,共同致富;床铺由长辈给铺,多为男性长辈从之,边铺边道:“老公公铺炕,子女两行;”最后,小姑送去尿盆;洞房花烛夜,长认燃明灯,新娘开柜,新郎试鞋,夫妻对话,窗外偷听的耳贴墙壁,若得其一言半语,常为人们传扬多年;十三、拜祖坟迎亲过后,要拜祖坟;由叔嫂们引新郎、新娘携带祭礼鞭炮,去认宗拜祖,告慰亡灵;这个习俗,多是迎亲日下午进行,唯东姚乡将此程序放到了婚后第二天做;十四、叫新娘婚礼第三天,女家哥嫂携带迎亲时的那份礼品前来叫新娘,俗日:“叫第三儿”;叫新娘来回均要走迎亲时的那条路,不许改变;民间有“三天不走两两条路”之说;新娘回去住7天,再由父或其它长辈送到婆家住8天图23迎亲程序全部结束,此后即可自由往来;十五、其它婚类招郎婚;招郎婚就是男的嫁给女方;招郎人家多半是女的没有兄弟,父母为了传宗接代,继承祖业,从外面招进一个女婿,婚后之子随女方之姓,是女方父母的孙子;旧社会人们认为招郎婿丈夫受女方家庭约束和周围群众的歧视,一般的男青年是不愿意当招郎的,当招郎多半是家境贫穷,兄弟多而无法娶亲的人;也有女方家庭条件或本人才貌都比男方好而离娘家,男子情愿当招郎的,为数不多;招郎婚后也有在女家跟岳父母不和或与邻居不睦中途和妻子一起迁回男家的,也有岳父母双亡后,带着妻子的合部家产回自己家定居的;招郎婚一直延续至今;现在提倡男到女家安家落户,招郎大部分不再受歧视了; 填房婚;婚后不久,妻未育而亡,房里需要一个女人来填补,所补女子须是未嫁过的,叫“填房婚”;有的是姐妹填房;原康、临淇一带是间俗语说这叫“姐姐已死亡,妹嫁姐夫郎,得了姐夫财,不要配嫁妆;”姐妹填房一般需具有如下条件,一是夫妻生前和睦,又系正常亡者;二是人品好,有作为;三是家庭条件优越,姐和妹的嫁妆多;情愿许配姐夫;填房婚至今还有; 寡妇转婚;丈夫死后,寡妇因生活条件所迫,需要改嫁;但受家族束缚、限制,她必须嫁给其兄弟,称转婚;转婚分强迫婚和自由婚两种,前者因亡夫家里的叔伯兄弟娶不到媳妇或中年丧偶,无法再娶,便迫她嫁给兄和弟;后者是寡妇感到自己有子女,家庭负担重,若嫁给别处,又没合适地方,情愿转嫁波伯兄弟为媳;有的是叔伯兄弟出于骨肉之情,看到哥哥去世,留下后代无人抚养,情愿和嫂嫂结婚;这种婚姻因属双方自愿,婚后生活比较美满;寡妇转婚不举行婚礼;转婚那天,男方家里办一桌便饭,请来亲族叔侄聊聊天,就算完婚;现在此婚已极为少见; 寡妇改嫁婚;寡妇再嫁他人,称“改嫁”;改嫁时,若有子女,尚需和亡夫的长辈商谈,待孩子的归属和财产谈妥后,再行改嫁;改嫁在黄道吉日的下午或傍晚进行;不举行婚礼,不闹洞房,娶亲之家一族共聚一堂,宴后即散;婚后,一般还要到亡夫家拜长辈,以缓和亡夫家庭的悲哀;封建社会认为寡妇改嫁为失节,很不光彩,往往受到家族的干涉;1950年后,随着新的婚姻法施行,寡妇改嫁,重建家庭,受到法律保护,已不再被人歧视; 换婚;互换一女为儿妻的叫“换婚”;换婚有两种形式:一种直换;张家姐妹嫁给李家之兄弟,李家姐妹又嫁给张家弟兄作媳妇,即此;第二种是是拐弯换;张家姐妹嫁给李家之兄弟,这叫拐弯亲;还有四换或五换的;这种换婚,往往昌几方家庭条件不好,兄弟难以成婚,父母即牺牲女孩幸福,以给男孩成家;这种婚姻大多是违背女孩意愿的,婚后往往引起连锁反映,一家婚姻破裂诸家家庭也即破坏;甚至婚后不久女子就含悲离世;对这种陋习,人民政府正大力革除; 童养婚;穷家女孩自小卖给人家做仆人,待长大后与养父母之子结合;此婚男女均不自由;1950年以后,童养婚已在林县消失; 娃娃婚;男女孩双广大人关系好,且男方家庭条件较好,大人作主,娃娃时期就预订为夫妇;两家虽保持资本家关系,但不行婚事往来;娃娃长大后才行婚礼,称“娃娃婚”;更甚的是指腹为婚,即在妇女怀孕时就许诺,若生下来的两娃娃正好是异性,便结为夫妇,这两种婚姻主要是女家为攀男家而形成;1950年以后已被根除; 纳妾婚;民国35年公元1946年前林县少数豪绅家男子娶一妻后,再娶或买几个小为妾,并俗称先来者为“大婆”,后来者为“小婆”;以后人民政府在林县禁止了纳妾婚;。
亲家帖正确写法
亲家帖正确写法亲家贴是指在婚姻中,双方父母互相写的一种礼节性文书。
它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亲家贴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着家族的尊严和荣誉,也代表着双方家庭的友好关系。
因此,正确的写法和格式非常重要。
一、亲家贴的写法1. 开头称呼:亲家、尊敬的亲家、敬爱的亲家、亲爱的亲家等。
2. 表示祝福:祝福新婚夫妻幸福美满、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3. 表示感谢:感谢对方家庭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对方家庭的照顾和关爱。
4. 表示友好:表达双方家庭的友好关系,希望双方家庭能够长久保持友好关系。
5. 结尾称呼:敬祝亲家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幸福。
二、亲家贴的格式1. 纸张:一般使用红色或金色的纸张,代表吉祥和喜庆。
2. 字体:一般使用楷书或行书,字体要端正、清晰。
3. 书写:一般使用黑色或金色的毛笔,书写要工整、规范。
4. 排版:一般采用竖排,从右到左书写,先写对方家庭的名字,再写自己家庭的名字。
5. 抬头:在纸张的上方写上“亲家贴”或“贺喜亲家”。
6. 签名:在亲家贴的下方,双方父母分别签上自己的名字和印章。
三、亲家贴的注意事项1. 内容要真诚:亲家贴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内容要真诚、诚恳。
2. 语言要得体:亲家贴是一种正式的文书,语言要得体、规范。
3. 格式要规范:亲家贴的格式要规范、整齐,字迹要清晰、端正。
4. 纸张要精美:亲家贴的纸张要精美、高质量,代表着双方家庭的尊严和荣誉。
5. 签名要认真:亲家贴的签名要认真、规范,代表着双方父母的认可和祝福。
总之,亲家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它代表着家族的尊严和荣誉,也代表着双方家庭的友好关系。
因此,正确的写法和格式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亲家贴,用真诚的语言、规范的格式、精美的纸张和认真的签名来表达我们的祝福和感激。
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的诚意和尊重,也能够让双方家庭更加友好、和谐。
传统婚嫁帖式
传统婚嫁帖式传统婚嫁帖式【敬远斋原创版权所有】旧时,传统婚嫁,在“六礼”中包涵“文明”与“封建迷信”。
如“纳吉”就需要算命先生进行“合婚”推算,讲究“命中会不会合婚”的连篇骗人的鬼话,贻害多少有情人的美好婚姻。
传统婚嫁过程,讲究“文明”,旧式传统婚嫁帖式,就是传统文化的延续。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福建周宁境内传统婚嫁帖式,特将本人搜集的部分传统帖式,作个简单介绍。
对亲拜帖对亲帖,雅称龙凤帖,是旧时这种帖套外面有用金线描绘龙凤图案,故称龙凤帖。
另一层意思是,暗喻“龙凤相对”——男女婚配,而叫龙凤帖。
又称“龙凤全帖”。
这种帖套,是为婚嫁时专用。
对亲,是指男女双方同意这门婚事,第一次由双方家长出面去登门拜访对方,先由男家去女家拜访。
接着,次日女方家长回访男家。
第一次拜见,都要拿“拜帖”给对方。
这是男方家长拜帖的帖套,外写“名函”两字。
这是女方家长回访男家的“拜帖”,帖套外面写“氏函”两字。
名函,氏函的内容(名柬),都是用一张小红纸,横式竖字,先折成“六摺”,意为“六礼”。
实际是连在一起的红纸,六摺就是六联,红纸长五寸(鲁班尺),首行写“正”字,第二行,三寸落笔,”躬"到脚,即写“订姻弟〇〇〇鞠躬”,双方通用。
此后,双方则一律称“忝姻弟〇〇〇鞠躬”,直至成亲。
成亲后,才改成“姻弟〇〇〇鞠躬”。
庚帖双方家长第一次互相拜访后,接下来就是下“庚帖。
庚帖,福建省周宁县俗称“开生庚”(开列出生辰八字),此种帖(庚帖),写的是订婚人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例如,甲子(年),戊辰(月),丙午(时),甲戌(时),就是生辰,组成“八字',故称”庚帖“。
庚帖,由男方准备。
帖套正面写”庚函“两字。
帖套背面写”正“字。
或写”端“字。
帖套里的——庚帖,开头写”庚柬“两字。
用一条两指宽的红纸条,写上男方的生辰八字,如上图所示。
按传统都是”男左女右“,在男方送给女方的”庚帖“,将上面这条”庚帖底部,点一点浆糊,黏贴在右边(现代成为右边),送到女方家。
家礼(下底)简帖
家禮(下底)簡帖
姻亲关系自称
親家贺親家之兄弟姻家弟XXX
親家贺親家之姊妹夫姻家眷弟XXX
1、親家请亲家:謹呈X府
XX親翁臺啟(臺駕、大駕、尊駕)
(内容:………………………………)
姻侍教弟黃XX 鞠躬(敬约)
2、親家请亲家之兄弟:谨呈X府
XX老伯、叔臺啟(臺駕、大駕、尊駕)
(内容:………………………………)
姻家侍教弟黃XX 鞠躬(敬约)
3、親家请亲家之姐妹夫:谨呈X府
XX姻老姑丈臺啟(臺駕、大駕、尊駕)
(内容:………………………………)
姻家眷教弟XX 鞠躬(敬约)
4、親家请亲家之伯叔:謹呈X府
大德望尊姻XX賢老伯、叔敬啟(臺駕、大駕、尊駕)(内容:………………………………)
姻家晚生黃XX 鞠躬(敬约)
5、親家请亲家之姑丈:謹呈X府
大德望尊姻XX老祖姑丈敬啟(臺駕、大駕、尊駕)(内容:………………………………)
姻家眷晚生黃XX 鞠躬(敬约)。
请亲家的请帖完整范文优选9篇
请亲家的请帖完整范文优选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请亲家的请帖完整范文优选9篇请亲家的请帖完整范文第一篇1、鸾凤柬喜2、眷弟XXX顿首启上大德望翁X老亲家大人台阁下3、千里有缘三生有幸敬修问牍伫候轮音公元二XX六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上启眷弟某某某在顿首拜光前左为男家大见面——过帖时所写的格式;此四幅柬写好后外用红纸信封装入②眷弟XXX顿首上启大德望翁X老亲家大人台下③惟命是从问顶厥祥④三星在户一言之诺五世其昌百年好合公元二000六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上启眷弟XXX在顿首裕后做为女方回帖式样⑵今承冰人传言今XXX结为百年婚配天作之合卜云其吉敬乞请亲家的请帖完整范文第二篇给亲家下的婚贴又称为亲翁帖,也叫亲家帖或丈人帖,很多人都不知道亲翁帖怎么写,下面来详细介绍。
结婚帖式
一、结婚之日,男家备往女家的封包:(给女母) (给妹妹) (剃面用) (梳头用) (栏门用) (给厨官) (给捧菜)(过礼用) (拜神用) (拜见用) (频步用) (越兄姊)(两个) (两个)二、结婚之日,女家回男家的封包:(用拜神) (铺床用) (给厨官) (给捧菜) (两个)三、集体贺喜封包不论个人或集体封包同姓者不写姓,集体人数多用贺儀、燕儀,封包写不下人名就采用此款式,要注意的是:如是第二、三次娶媳妇的就要写为“新叠翁”。
恭贺结婚:恭贺进宅:四、各种贺封包喜喜事通用 贺进宅 打发新郎 贺嫁女贺生子满月 饮灯酒用饮年例酒 贺六十一生日结婚之日男家备往女家的拜帖拜妻母舅 拜妻姑丈 拜妻姊夫 拜外父女家按男家来的帖回给男家的谢帖妻母舅回 妻姑丈回妻姊夫回妻之外父回男家定亲具物全贴: 男家定亲给女家的拜帖 亲家相拜:女家回男家的具物全帖:结婚之日男家备往女家的帖式:名具正幅定亲之日男家备往女家的三代帖:(命名是儿子叫什么名,行居是长子或次子)(命名女子叫什么名)男家说日具物全帖:女家回说日具物全帖:男家说日开日子书全帖:女家领日子书回男家的谢帖:结婚之日男家备往女家的具物全帖: 结婚之日女家回男的具物全帖:结婚之日亲家母相拜:写帖用的物类简称:米称白粲,写作白粲盈筐。
鸡称德禽,鹅称舒雁,鸭称家凫,如一只写作两翼,两只写作四翼或几对。
猪称刚发鼠,写作一只或一口。
猪肉称豚肉,写作成方。
猪头称猪首或豚元,写作颗。
鱼称鲜鱼,写作几尾。
扇称仁风,写作成柄或成握。
书称古书或圣经,写作全部。
笔称颖兔,写作几矢或几枝。
纸称玉版,写作几幅。
墨称陈立,写作一盒或几条。
砚称端砚,写作成方。
笔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
帽称元冠,写作特顶。
鞋称云履,写作成双或成对。
麻布称夏布,写作成疋。
交定之敬、纳吉之敬、向名之敬(定亲用)请期之敬、聘期之敬(送日子书用)允期之敬(回定亲用)许缨之敬、回筐之敬(回过礼用)迎亲之敬(男家迎亲用)于归之敬(女子归门用)。
结婚:订婚小帖、合婚回帖,娘家饭帖、婆家回饭帖书写各式
结婚:订婚小帖、合婚回帖,娘家饭帖、婆家回饭帖书写各式本地订婚小帖书写形式,格式一:
本地订婚小帖,对应格式一女方回帖样式:
【乾】指男方,【坤】指女方。
本地订婚小帖书写形式,格式二:
【冰语】:“冰”指媒婆,媒婆说的话。
【姻眷】:指亲家双方。
本地订婚小贴,对应格式二女方回帖样式:
本地结婚大饭帖书写形式,亲戚大饭帖样式:
【餪(nuan)敬】古结婚时,娘家送饭菜的礼貌用语。
【奉申】古礼单用语。
【裣l(ian)衽(ren)】撩起裙子边的意思。
【谨具】谨慎准备的意思。
【餜飯】现在指食品点心。
本地结婚大饭帖,回亲戚大饭帖样式:
本地结婚母亲给女儿的大饭帖样式(母氏亲捡或母氏正容):
本地结婚女儿回母亲的大饭帖样式:
本文制图:故城清欣。
家礼帖式
迎亲式乳金粧仪祝仪步金伴仪门仪乳仪梳仪祝神代步姊妹栏仪兄仪越仪冠仪渡金辟仪祝金女婿回门式贽仪厨金饌仪彩仪桯仪扇金侍茶吉凶式贺仪吉事用禧仪新人拜用年仪送年用桃仪三十一用强仪四十一用祝仪五十一用寿仪六十一用高仪七十一用千秋八十一用耄仪九十一用颐仪百岁用席仪代席用燕仪入宅用陞仪外委用矢仪武家用印仪贺老师用魁仪贺中举用脩仪送朿脩用定金定亲用聘金过礼用信金女婿回门用扇金培新郎用欵金媒人用花红谢媒用谢金谢人用巾仪领礼用堂仪领拜用步金谢理先生用旌使打发工人用采仪打发小妹用祥仪大小祥用禭仪送尸被用轴仪送丧用帐金、屏金送寿屏用茶仪领拜用九仪十二日出月用桯仪送行用钳仪、铃仪满月用蒲仪、节仪送端午节用扇金、代墨新人打发小舅用寶仪、奠仪作齐用祔仪、吉仪合杳用轴仪、轴资送表用祭仪作祭用粉仪、帨仪嫁女用袖仪嫁女用花红、巾仪领巾用花红、扇金、彩仪女婿回门用麟仪、汤仪生子三朝用元仪对岁用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餘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崑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薑海鹹河淡鳞潛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创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讓国有虞陶唐壗民代罪周发商湯坐朝问道垂拱平章过礼帖板用敬宇式文定之敬、聘定之敬、纳来之纳、吉之敬男家定亲用问名之敬男家取女家真庚用旋筐之敬、旋吉之敬、回筐之许、缨之敬女家定亲用请期之敬男家报日用诺期之敬女家说日回用迎親之敬娶親用于归之敬嫁女用千秋之敬贺生日用贐敬送行用节敬送节用香敬酧醮返原用贺敬凡吉事用本族来往式胞伯叔祖胞侄孫XX 回胞伯叔祖XX胞伯叔胞侄XX 回胞伯叔XX胞兄弟胞兄弟XX 回同房伯叔祖房姪孙XX 回房伯叔祖XX房伯叔房姪XX 回房伯叔XX房兄弟房兄弟XX 回同房堂伯叔堂侄孫XX 回堂伯叔XX堂伯叔堂侄XX 回堂伯叔XX堂兄弟堂兄弟回同族伯叔祖族姪孙XX 回伯叔祖XX族伯叔族姪XX 回族伯叔XX族兄弟族兄弟XX 回同宗伯叔祖宗姪孙XX 回宗伯叔祖XX宗伯叔宗姪XX 回宗伯叔XX宗兄弟宗兄弟XX 回同父族式父之舅之父外曾孙XX 回外曾祖XX父之舅外生孙XX 回外舅祖XX父之舅之子表姪XX 回表伯叔XX父之舅之婿愚表内姪XX 回表姑丈XX父之舅之孙愚表兄弟XX 回同父之舅之孙婿愚表内兄弟XX 回愚表姊妹夫XX父之姑丈之父姻家再晚晚生X 回姻家侍再教生XX 父之姑丈之伯叔姻家再晚晚生XX回姻家侍再教生XX 父之姑丈愚内姪孙XX 回姑丈祖XX父之姑丈之子愚表姪XX 回表伯叔XX父之姑丈之兄弟眷晚晚生XX 回眷侍教弟XX父之姑丈之孙愚表兄弟XX 回同父之姑丈之婿愚表内姪XX 回愚表姑夫XX父之姑丈之孙婿愚表内兄弟XX 回愚表姊妹夫XX 父之姑丈之姪眷表姪XX 回眷表伯叔XX父之姨丈之父姻再晚晚生XX 回姻侍再教生XX父之姨丈愚襟孙XX 回姨夫祖XX父之姨丈之兄弟眷晚晚生XX 回眷侍教生XX父之姨丈之子愚襟姪XX 回襟姪伯叔XX父之姨丈之婿愚襟内姪XX 回襟姑夫XX父之姨丈之孙愚襟兄弟XX 回同父之姨丈之孙婿愚襟兄弟XX 回襟姊妹夫XX父之姨丈之姪愚眷襟姪XX 回眷襟伯叔XX母族式母之祖外曾孙XX 回外曾祖XX母之伯叔祖外姪曾孙XX 回外曾伯叔祖XX母之父愚外生孙XX 回愚外祖XX母之伯叔愚外生孙XX 回外伯叔祖XX母之兄弟愚外生XX 回愚母舅XX母之兄弟之子愚表兄弟XX 回同母之兄弟之婿愚表内兄弟XX 回愚表姊妹夫XX 母之兄弟之孙愚表伯叔XX 回愚表姪XX母之兄弟之外父姻眷晚晚生XX 回姻眷侍教生XX 母之姊妹夫之父姻晚晚生XX 回姻侍教生XX母之姊妹夫之伯叔姻家晚晚生XX 回姻家侍教生XX 母之姊妹夫姨生或襟姪XX 回姨夫XX母之姊妹之兄弟眷晚生XX 回眷教弟XX母之姊妹之子愚襟兄弟XX 回同母之姊妹之婿愚襟内兄弟XX 回愚襟姊妹夫XX 母之姊妹之孙愚襟伯叔XX 回愚襟姪XX母之姊妹之姪愚眷襟兄弟XX 回同母之舅父外曾孙XX 回外曾祖XX母之舅之伯叔外姪曾孙XX 回外曾伯叔祖XX 母之母舅愚外生孙XX 回外舅祖XX母之舅之子愚表外生XX 回表母舅XX母之母舅之婿愚表内姪XX 回劣姨夫XX母之舅之孙愚表兄弟XX 回同母之姑丈之父姻再晚晚生XX 回姻再教生XX母之姑丈外姪甥孙XX 回外姑夫祖XX母之姑丈之子愚表外甥XX 回愚表母舅XX母之姑丈之婿愚表内姪XX 回劣姨夫XX母之姑丈之兄弟眷晚晚生XX 回眷侍教生XX母之孙愚表兄弟XX 回同母之姑丈之孙婿愚表内兄弟XX 回愚表姊妹夫XX 母之姑丈之婿愚眷表甥婿 XX 回眷表舅XX母之姨丈之父姻再晚晚生XX 回姻侍再教生XX 母之姨丈外襟甥孙XX 回外姨夫祖XX母之姨丈之兄弟眷晚晚生XX 回襟母舅XX母之姨丈之婿愚襟内姪XX 回愚姨丈XX母之姨丈之孙愚襟兄弟XX 回同母之姨丈之孙婿愚襟兄弟XX 回愚襟姊妹夫XX 母之姨丈之姪愚眷生襟XX 回眷襟舅XX姨姑式姑丈之父姻晚晚生XX 回姻侍教生XX姑丈之伯叔姻家晚晚生XX 回姻侍教弟XX姑丈愚内姪XX 回愚姑丈XX姑丈之兄弟眷晚生XX 回眷教弟XX姑丈之婿愚表内兄弟XX 回愚表姊妹夫XX姑丈之孙愚表伯叔XX 回愚表姪XX姨丈之父姻晚晚生XX 回姻侍教弟XX姨丈之伯叔姻家晚晚生XX 回姻家侍教生XX姨丈愚襟姪XX 回姨夫XX姨丈之兄弟眷晚晚生XX 回眷教弟XX姨丈之子愚襟兄弟XX 回同姨丈之婿愚襟兄弟XX 回愚襟姊妹夫XX姨丈之孙愚襟伯叔XX 回愚襟姪XX姨丈之姪愚襟兄弟XX 回同姑婆翁愚内姪孙XX 回内姑夫祖XX姑婆翁之子愚表兄弟XX 回愚表伯叔XX姑婆翁之婿愚表内姪XX 回愚表姑夫XX姑婆翁之孙愚表兄弟XX 回同姨婆翁愚襟姪孙XX 回襟姨夫祖XX姨婆翁之子愚襟姪XX 回襟姨夫XX姨婆翁之婿愚襟内兄弟XX 回襟姨夫XX姨婆翁之孙愚襟兄弟XX 回同姊妹式姊妹夫之祖姻晚晚生XX 回姻侍教生XX姊妹夫之伯叔祖姻家晚晚生XX 回姻侍教生XX 姊妹夫之父姻晚晚生XX 回姻家侍教弟XX 姊妹夫愚内兄弟XX 回愚姊妹夫XX姊妹夫之兄弟愚眷弟XX 回同姊妹夫之子愚母舅XX 回愚外生XX姊妹夫之伯叔姻家晚晚生XX 回姻家教弟XX姊妹夫之婿愚内母舅XX 回愚甥婿XX姊妹之孙母舅祖XX 回愚外生孙XX姊妹夫之親家愚眷弟XX 回同姊妹夫之舅眷晚生XX 回眷教弟XX姊妹夫之姑丈眷晚生XX 回眷教弟XX姊妹夫之表兄弟愚眷弟XX 回同姊妹夫之襟兄弟愚眷弟XX 回同妻族式妻之曾祖愚曾孙婿XX 回内曾祖XX妻之公愚孙婿XX 回内岳祖XX妻之父愚子婿XX 回岳父XX妻之伯叔祖愚姪孙婿XX 回岳伯叔祖XX妻之伯叔愚姪婿XX 回愚内伯叔XX妻之兄弟愚姊妹夫XX 回愚内兄弟XX妻之兄弟之子愚姑夫XX 回愚内姪XX妻之兄弟之婿劣姑夫XX 回愚内姪孙XX妻之兄弟之外父愚甥孙婿XX 回岳伯叔祖XX妻之母舅愚甥婿XX 回内母舅XX妻之母舅之孒愚表姊妹夫XX 回愚表内兄弟XX 妻之母舅之婿愚表姑夫XX 回同妻之母舅之親家眷晚生XX 回眷教弟XX妻之母舅之婿之兄弟愚眷弟XX 回同妻之相认之父愚阑婿XX 回阑岳父XX相认伯叔愚阑姪婿XX 回阑岳伯叔XX相认兄弟愚姊妹夫XX 回内兄弟XX相认姊妹夫乔兄弟XX 回同妻姊妹夫乔兄弟XX 回同妻姊妹夫之父姻晚生XX 回姻弟XX妻姊妹夫之伯叔姻家晚生XX 回姻家教弟XX妻姊妹夫之兄弟愚眷弟XX 回同妻姊妹夫之子劣姨夫XX 回愚襟姪XX妻姊妹夫之婿劣姨夫XX 回愚襟姪XX妻姊妹夫之孙劣夫祖XX 回愚襟姪孙XX妻姊妹夫之祖姻晚生XX 回姻侍教生XX妻之姑丈之父姻晚晚生XX 回姻侍教生XX妻之姑丈之伯叔姻家晚晚生XX 回姻家侍教生XX 妻之姑丈愚内姪婿XX 回内姑丈XX妻之姑丈之兄弟眷晚生XX 回眷教弟XX妻之姑丈之子愚表姊妹XX 回愚表内兄弟XX 妻之姑丈之孙愚表姑夫XX 回愚表内姪XX妻之姑丈之婿回愚表内姊妹夫XX 回同妻之姑丈之姪愚眷表姊妹夫XX 回眷表内兄弟XX 妻之姨丈之父姻晚晚生XX 回姻侍教生XX妻之姨丈之伯叔姻家晚生XX 回姻家侍教生XX 妻之姨丈愚襟姪婿XX 回愚内姨夫XX妻之姨丈之兄弟眷晚生XX 回眷教弟XX妻之姨丈之子愚襟姊妹夫XX 回愚襟兄弟XX妻之姨丈之婿愚襟内姨夫XX 回同妻之姨丈之姪愚眷襟姊妹夫XX 回眷襟内兄弟XX 妻之姨丈之孙愚襟姑夫XX 回愚襟内姪婿XX妻之姑婆翁愚内姪孙婿XX 回姑夫祖XX妻之姑婆翁之子愚表甥婿XX 回愚表内舅XX妻之姑婆翁之婿愚表姪婿XX 回愚表姑夫XX妻之姑婆翁之孙愚表内兄弟XX 回同妻之姨婆翁愚襟姪孙婿XX 回内姨夫祖XX妻之姨婆翁之子愚襟甥孙婿XX 回愚襟内舅XX妻之姨婆翁之婿愚襟姪婿XX 回愚襟姨夫XX妻之姨婆翁之愚襟姊妹夫XX 回愚襟内兄弟XX親家式親家贺親家姻弟XX 回同親家贺親家之父姻晚生XX 回姻家侍教生XX親家贺親家之祖姻家晚晚生XX 回姻家侍教弟XX 親家贺親家之兄弟姻家弟XX 回同親家贺親家之伯叔姻家晚生XX 回姻家教弟XX親家贺親家之子姻教弟XX 回姻晚晚生XX 親家之祖贺親家之子姻侍生XX 回姻晚晚生XX 親家贺親家之婿姻家眷教弟XX回姻家眷晚生XX 親家贺親家之姊妹夫姻家眷弟XX 回同親家贺親家之親家姻家眷弟XX 回同二親家之祖相贺姻世弟XX 回同二親家之兄弟相贺姻家眷弟XX 回同二親家之子相贺姻世弟XX 回同世谊式贺先生门生或受业贺贺先生之父门晚生XX 回侍生XX贺同窗朋友砚弟或窗弟XX 回同贺相拜兄弟愚兄弟XX 回同贺同年兄弟愚庚兄弟XX 回同贺同科朋友愚世弟XX 回同贺业师愚世小弟XX 回同贺媒人愚媒婿XX 回媒眷生XX贺媒人之子愚媒姊妹夫XX 回媒内兄弟XX亲家妈相贺姻家X门X氏回同親家贺親家太妈姻晚室X门X氏回姻侍室XX贺亲家妈夫姻弟XX 回姻弟妇X门X氏XX请客全帖请亲家公大戚翘齒德尊姻祖X姓老先生大人请亲家大硕德尊姻翁X姓老先生大人大德望X翁尊姻薹老先生大人大姻望尊亲家X姓老先生大人请亲家兄弟大望德尊姻伯叔X姓老先生大人请亲姪大德望姻伯叔爷X姓老先生大人请女亲家妈大英才贤舅台X姓大人请男亲家子大德望姻伯叔爷X姓老先生大人请女亲家子大民才贤舅台X姓大人请亲家孙大英晨贤台X姓大人请岳父大泰山尊岳父X府老先生大人请岳母大泰尊X府X氏老孺人妝前请外公硕望尊外祖X府老大人尊前请外祖母大閫范尊外祖母X府X氏老大人尊前请媒人大氷人X号X姓老大人侍前请媒人大德望媒父X姓先生大人台下请姑公大德望尊姑公X姓老大人台下请姑丈大盛德尊姑丈X姓先生大人座前请母舅大渭阳X府尊母X姓老先生大人座前请母舅大懿德尊母舅老大人侍前请母伯叔大德望尊外伯叔祖X姓老先生大人侍前请女婿大德配X号贤婿X姓大人文几请女婿大英畏X姓贤婿先生英畏请女婿兄弟大德望X伯叔爷先生文几请姪婿大英畏X姓贤婿先生英畏请甥婿大时傑贤生婿X婿先生金马请外甥大宅相X姓讳XX贤甥婿文几请姊夫大时傑尊姊夫老大人文几请妹夫大英傑贤妹夫X姓先生大人英畏请妻祖父大储封尊内祖父X姓老先生大人座前请妻之公大泰山尊岳丈X姓老先生大人座前请妻之伯叔大英封X姓尊岳伯叔老先生大人请妻之兄弟大盛德尊贤内兄弟X姓先生文几请妻之姪大俊貞贤内姪X姓先生英畏请妻之舅母大懿德尊岳舅公老大人座前请妻之姊妹夫大列德尊贤乔兄弟X姓先生文几请表姪大傑德贤表姪先生英畏请表伯叔大德望尊表伯叔X姓大人台下请表兄弟大时傑贤尊表兄弟X姓先生文几请兄弟外父大眷望兄弟岳翁X姓先生大人台下请姪外父硕德望姻台兄X姓先生大人阁下请媳兄弟大时傑贤伯叔X姓先生英畏请相认兄弟大德望X姓尊令兄弟知己请尊辈大德望X姓先生老大人台下请同辈大德望X姓先生大人文几请平辈大硕德尊兄弟X姓先生老大人文几请卑辈大英畏X姓先生火席请令辈大盟长X号X老大人乾亊请朋友大三元X号X姓老先生大人文席请同窗朋友大益元X姓老先生大人文几请业师大恩(宗) 师X府尊夫子请先生大教鐸X姓尊夫子老大人函丈请门生大英畏X贤契学长兄弟文几孙拜公式祖父老大人台前愚孙XX謹稟子拜父式严君大人不肖男XX謹稟孙拜伯叔祖式伯叔祖老大人尊前愚姪孙XX謹稟孙拜伯叔式伯叔父大人尊前愚姪XX謹稟兄拜弟式某贤弟文几愚兄XX字顿弟拜兄式家长兄大人台前愚兄XX拜伯叔拜姪式某贤姪英畏愚伯叔XX字顿伯叔拜姪孙式某贤姪孙英畏愚伯叔XX字顿外姪拜爷姑丈式爷或姑丈老大人侍前愚外姪孙XX顿首拜爷姑丈拜姪式某贤内姪英畏愚夫或姑丈XX拜表姪拜表伯叔式表伯叔老大人愚表姪XX拜表伯叔拜表姪式某贤表姪英畏愚伯叔XX拜表弟拜表兄式老贤表兄先生愚表弟XX拜外生孙拜外公式外祖老大人台座愚甥孙XX拜外生拜母舅式舅公老大人尊前愚甥XX拜母舅拜外生式某贤甥英畏愚母舅XX謹稟襟姪拜夫姨丈式尊爷姑丈老大人台座愚襟姪XX顿首拜小舅拜姊妹夫式老贤姊妹夫先生英畏愚内兄弟XX顿首拜姊妹夫拜小舅式贤内兄弟先生英畏愚姊妹夫XX顿首拜大舅拜姊妹夫式贤姊妹夫先生英畏愚内兄弟XX顿首拜姊妹夫拜大舅式贤内兄弟先生文几愚妹夫XX顿首拜女婿拜岳父式岳父老大人尊前愚子婿XX顿首拜岳父拜女婿式大乘龙XX贤婿英畏愚岳(外) 父XX鞠躬二亲家相拜式大封君X姓姻翁老大人阁下姻弟XX顿首拜舅公拜甥孙婿式贤甥孙婿英畏愚岳舅XX顿首拜甥孙拜舅公式舅岳公大人侍前愚甥孙婿XX顿首拜外祖拜孙婿式贤孙婿先生英畏愚外祖XX顿首拜外伯叔拜孙婿式贤姪婿先生英畏愚外伯叔XX顿首拜二姊妹夫相拜某乔兄弟先生文几愚乔兄弟XX顿首拜姑丈拜姪孙婿式某贤姪孙婿英畏愚岳姑祖XX顿首拜姨夫拜襟姪婿式贤襟姪婿先生英畏愚姨丈XX顿首拜同窗朋友相拜式大德望XX先生文几愚窗兄弟XX顿首拜门生拜先生式大思师XX老先生大人函丈愚门生XX顿首拜先生拜门生式大案元XX贤友文几友生XX顿首拜契子拜契父式大硕德X姓契父老大人侍前愚契XX顿首拜契父拜契子式大英傑XX知契执亊契(拜) 父XX顿首拜媳妇拜家婆式慈母孺人膝下媳妇XX端肃拜女拜母式慈母孺人膝下小女某门端肃拜姪孙媳拜伯叔祖婆式伯叔祖母老孺人懿前姪孙媳XX端肃拜小嬸拜大嫂式家长嫂老孺人懿前姪孙媳XX端肃拜大嫂拜小嬸式贤嬸孺人始次愚嫂X氏敛袵拜伯叔婆拜姪妇式贤姪几祖始次伯叔母X氏敛袵拜伯叔祖婆拜姪媳式贤孙媳几祖粧次伯叔祖母X氏敛袵拜外姪媳拜奶姑婆式姑母老孺人懿前内姪妇X门X氏端肃拜姑婆拜外家孙式贤内姪媳几祖粧次姑婆X门X氏敛袵拜表姪妇拜伯叔婆式表伯叔母老孺人粧前愚姪媳X氏端肃拜表伯叔婆拜姪媳式贤表姪媳粧次表伯叔X门X氏敛袵拜表嬸拜表嫂式贤表孺人粧阁愚表弟妇X门X氏端肃拜外甥孙媳拜外祖婆式外祖母老孺人懿前甥孙媳X门X氏端肃拜外甥媳拜妗婆式舅母老孺人懿前甥孙妇X门X氏端肃拜妗婆拜外甥妇式某甥媳几祖舅母X门X氏敛袵拜大嫂拜小姑式贤姑几祖粧阁愚嫂X门X氏端肃拜妗母拜外生女式某府X贤甥女枝粧妗母X门X氏敛袵拜外生女拜妗母式舅母老孺人粧阁愚甥女X门X氏端肃拜二亲家相拜式大懿德姻母老孺人懿阁姻家X门X氏端肃拜小姑拜嫂式贤嫂老孺人粧阁愚姑X氏敛袵拜甥孙拜妗婆式妗母老孺人懿前愚甥妇X门X氏端肃拜迎娶亲用龙章龙函乾函男家用凤函凤笺坤函女家用礼目仪目仪章具物用福正禄正端正名笺如全名章通名用肃名福全具物通名用吉庚吉谱女家出年庚用物件称呼书典籍全部笔免疑X枝帋蔡珍成刀金牌金楼成品扇仁风两握墨松姻成盒榔琼榔X千奩飾称呼伞云孟成柄枕鸳鸯成双蓆粗蓆成张盏日成上副烛玉烛双辉簮花簮X枝梳牙梳成副银成双盒果盒成架福全男家初取女家真命具物全帖谨具文榔双盒喜饼各色奉申问名之敬名具正帖男家具名全帖肃名姻弟XX顿首拜女家回真命具物全帖仪目谨具彩红成幅庚谱成函奉申通名之敬名具正帖女家回真命具名帖名章姻弟XX顿首拜男家定亲具物全帖礼目谨具天心作合定金某圆奉申文定之敬名具正幅男家定亲具名帖肃名姻弟XX顿首拜女家定亲回具物帖仪目谨具庚红成疋庚谱成函仁风两握油丸某百奉申回筐之敬名具正帖女家定亲回具名帖名章姻弟XX顿首拜男家说日具物帖礼目谨具剪榔双盒星期成函醴金某圆聘金某圆奉申请期之敬名具正帖男家说日具名帖肃名姻弟XX顿首拜女家说日回具物帖仪目谨具京菓各色仁风成对油丸某百小晶某百奉申九期之敬名具正帖女家说日回具名帖名章姻弟XX顿首拜女家受聘具物帖仪目谨具京菓各色仁风两握油丸某百粗裤成对奉申九期之敬名具正帖女家说日回具名帖名章姻弟XX顿首拜男家过礼具物帖礼目谨具剪榔成盒德禽回翼豚肉成方鲁酒成埕玉尺成对礼饼某仟琼榔某仟聘金某元奉申请期之敬名具正帖女家回具名帖名章姻弟XX顿首拜男家迎亲具物帖谨具锦輿成座花烛双辉奉申迎亲之敬名具正帖男家迎亲具名帖肃名姻弟XX顿首拜女家于归具物帖仪目于归之敬名具正帖女家于归具名帖名章姻弟XX顿首拜男家迎亲具礼帖(有鼓乐)礼目谨具鼓乐齐奏花烛双辉奉申迎亲之敬名具正帖男家迎亲具名帖肃名姻弟XX顿首拜女家于归回礼帖仪目谨具鸳鸯双枕宝镜团圆奉申于归之敬名具正帖女家于归具名帖名章姻弟XX顿首拜男家过礼报日全帖福全良缘既定迎亲X月X日X时大吉轿门向X方大吉栽衣合帐X日X时大吉冠笄X月X日面向X方大吉百年偕老五世其昌(只用一句。
结婚帖式
一、结婚之日,男家备往女家的封包:(给女母) (给妹妹) (剃面用) (梳头用) (栏门用) (给厨官) (给捧菜)(过礼用) (拜神用) (拜见用) (频步用) (越兄姊)(两个) (两个)二、结婚之日,女家回男家的封包:(用拜神) (铺床用) (给厨官) (给捧菜) (两个)三、集体贺喜封包不论个人或集体封包同姓者不写姓,集体人数多用贺儀、燕儀,封包写不下人名就采用此款式,要注意的是:如是第二、三次娶媳妇的就要写为“新叠翁”。
恭贺结婚:恭贺进宅:四、各种贺封包喜喜事通用 贺进宅 打发新郎 贺嫁女贺生子满月 饮灯酒用饮年例酒 贺六十一生日结婚之日男家备往女家的拜帖拜妻母舅 拜妻姑丈 拜妻姊夫 拜外父女家按男家来的帖回给男家的谢帖妻母舅回妻姑丈回 妻姊夫回 妻之外父回男家定亲具物全贴: 男家定亲给女家的拜帖 亲家相拜:女家回男家的具物全帖:结婚之日男家备往女家的帖式:定亲之日男家备往女家的三代帖:)(命名女子叫什么名男家说日具物全帖:女家回说日具物全帖:男家说日开日子书全帖: 女家领日子书回男家的谢帖:结婚之日男家备往女家的具物全帖:结婚之日女家回男的具物全帖:写帖用的物类简称:米称白粲,写作白粲盈筐。
鸡称德禽,鹅称舒雁,鸭称家凫,如一只写作两翼,两只写作四翼或几对。
猪称刚发鼠,写作一只或一口。
猪肉称豚肉,写作成方。
猪头称猪首或豚元,写作颗。
鱼称鲜鱼,写作几尾。
扇称仁风,写作成柄或成握。
书称古书或圣经,写作全部。
笔称颖兔,写作几矢或几枝。
纸称玉版,写作几幅。
墨称陈立,写作一盒或几条。
砚称端砚,写作成方。
笔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
帽称元冠,写作特顶。
鞋称云履,写作成双或成对。
麻布称夏布,写作成疋。
交定之敬、纳吉之敬、向名之敬(定亲用)请期之敬、聘期之敬(送日子书用)允期之敬(回定亲用)许缨之敬、回筐之敬(回过礼用)迎亲之敬(男家迎亲用)于归之敬(女子归门用)。
龙口亲家八折帖格式
龙口亲家八折帖格式(原创实用版6篇)目录(篇1)1.龙口亲家八折帖的概述2.龙口亲家八折帖的格式特点3.龙口亲家八折帖的历史渊源4.龙口亲家八折帖的现代应用正文(篇1)龙口亲家八折帖是一种源于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是以八折扇为载体,通过书法家的精湛技艺,将诗词、画作和书法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龙口亲家八折帖的格式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以八折扇为载体,每个扇面都可以独立成幅,也可以连成一体;其次,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是诗词、画作,也可以是书法;最后,它的创作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根据书法家的个人喜好和艺术风格进行创作。
龙口亲家八折帖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朝,那时候的八折扇主要是用来消暑的,后来,文人墨客开始在扇面上创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口亲家八折帖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现代,龙口亲家八折帖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作为艺术品进行收藏,还可以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
此外,龙口亲家八折帖还经常被用于装饰,可以为室内增添一份独特的艺术气息。
目录(篇2)1.龙口亲家八折帖的概述2.龙口亲家八折帖的格式特点3.龙口亲家八折帖的传承与影响正文(篇2)龙口亲家八折帖是一种源于我国山东省龙口市的民间书法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它起源于明朝,兴盛于清朝,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种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八折字体和亲家称呼而闻名,成为了中国民间书法的瑰宝。
龙口亲家八折帖的格式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的字体独特,采用了八折形式,即每个笔画都有八个转折。
这种字体形式使得文字在视觉上更加美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书法者具备较高的技艺。
其次,龙口亲家八折帖的称呼非常特别,采用了“亲家”这个称呼,表达了家庭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这种称呼方式既体现了民间书法的亲和力,也赋予了书法作品更多的情感内涵。
定亲贴的正确写法
定亲贴的正确写法
男女在订婚的时候,有的男方会给女方写定亲贴,那么订婚换帖的格式及写法是什么?来看看男方给女方写定亲帖怎么写?
一、订婚换帖的格式及写法
1、求启
姻眷弟:父亲的名字顿首:准新郎的名字敬聘于
大德望:新娘父亲姓名翁:新娘父亲姓氏亲家大人之令嫒为室
庚帖:恪具赤笺敬求金诺旹乾造
X年X月X日:准新郎父亲的生日
公元X年X月X日:换帖日期
2、回启
姻眷弟:父亲的名字
顿首:为女许字于
大德望:准新郎父亲的名字
翁:准新郎父亲的姓氏亲家大人之令郎器为配
庚帖:肃具鸾牋仰答台命坤造
X年X月X日:准新娘父亲的生日
二、男方给女方写定亲帖
范文1
XX 先生与XX 女士经双方长辈认可,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将结为夫妻,若一方在中途发生变故,不能与对方结婚则应在一周内将支付的彩礼退还给男方。
立此为据,双方签字生效。
男方:XX 男方按手印。
女方:XX 女方按手印。
男方家长:XX 女方家长:XX
男方见证人:XX 女方见证人:XX
XX 年XX 月XX 日签订。
范文2
男方: XXX XXX村人
在父母亲友和介绍人的见证下,在今日良女方: XXX XXX村人
辰吉时,双方自愿、自由、自主订立婚约:于(农历) X年X月X日举行结婚。
立书为凭。
男方父母: XXX XXX
介绍人: XXX
女方父母: XXX和XXX
(农历) X年X月X日
总结:
为大家介绍了订婚换帖应该怎么写,以及男方给女方写定亲帖要注意什么,相信大家对于都有了了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看古代的喜帖怎么写,太有文化了,完胜现在朋友圈H5
看看古代的喜帖怎么写,太有文化了,完胜现在朋友圈H5男婚女嫁,人之常情。
如今,婚礼前一条朋友圈点赞链接,放几张婚纱照片、标注上日期地点就算昭告天下;而从前,会有德高望重的先生手写请柬若干,一份份郑重其事地交到亲友手上。
结婚,一直是人生大事,“传启帖”、“送好帖”、“酬媒人帖”,包括生孩子后的“报喜帖”等,每一份都独一无二。
葛国桢 | 文我的邻居锡山爷是晚清秀才,精通文墨,他画的画和写的字过去村里人都当作珍宝。
锡山爷曾参加过民国25年版的县志编写,在乡下远近闻名。
他一生不知道为乡人书写了多少柬帖,对各种柬帖的样式与写法颇有研究。
锡山爷晚年时曾留下一本柬帖的样式大全。
比如柬帖的文字含义,包括了月日时间、台驾尊称、茗肴陈设、奉屈迎接、祗聆请教、荣幸光彩、款末敬仪、喜忧两别等20多种;柬帖中的“尊称”一项,即可分为六类四党;柬帖的用途与名称,在我们豫东乡下也有十几种之多。
传启帖送到女方家回帖回礼就订了亲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男婚女嫁是人之常情。
在我们老家,男女订婚时,如果“见面”成功,双方通过宴请亲属,告知婚约成立。
民间还要有“送帖”、“传启”礼仪。
“送帖”一般由男方长辈2-3人,携带各色衣料、糖果点心等礼品(彩礼)和“传启帖”到女方家。
“传启帖”用大红纸写成,上写“幸承冰语,喜结良缘,两姓爱好,幸福百年”等语,帖正面写“百年好合”四个大字,末尾署男方家长姓名。
然后在一张红纸条上写“大德望翁.老亲家大人台下”一行,粘贴在折叠后的柬帖的封面上。
女方收下礼物和男方“传启帖”后,当日设宴款待来客。
然后要回帖,一般写“久闻家声,未敢高攀,既蒙不弃,敢不唯命”等语,也用写着“大德望翁□老亲家大人台下”的红纸条粘贴在封面上。
除回帖外,女方还要回礼若干。
“传启”时,男方除礼品外,还要带艾蒿、酵母、盐、蒜苗、大葱等,每一种都是双份。
“艾蒿”代表双方相爱,“酵母”代表男女双方发家,“盐”代表双方有缘分,“蒜苗”代表双方说了算数等。
亲家帖正确写法
亲家帖一、介绍亲家帖是指用于庆祝婚姻关系中的两个家族之间亲密关系的文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关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结。
亲家帖的撰写是对两家亲友的交流、祝福和感谢的一种方式。
二、亲家帖的内容和格式亲家帖的内容通常包括对亲友的敬意、感谢、祝福和邀请等。
在格式上,一般包括信头、称呼、开篇的问候语、具体的内容和结尾的祝福语等。
2.1 信头亲家帖的信头应该包括写信人和写信日期等信息。
2.2 称呼在亲家帖中,称呼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称呼应该根据关系的亲疏来决定。
对方的称呼应该尊敬而亲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
2.3 开篇语开篇语通常是对收信人的问候,可以用一些亲切的词语来表达对彼此关系的重视。
2.4 具体内容在具体内容部分,可以表达对婚姻的祝福,对对方家族的感谢和赞扬,也可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希望能够共同努力维护婚姻关系。
具体内容可以因人而异,但需要表达真诚和喜悦之情。
2.5 结尾语结尾语通常是对对方的再次祝福,可以表达对未来相互支持、合作和友谊的期待。
三、亲家帖的撰写建议亲家帖的撰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礼仪。
下面是一些撰写亲家帖的建议。
3.1 表达真诚情感亲家帖应该表达真诚的情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喜悦和对婚姻的重视。
可以分享自己对婚姻的理解和期望,展示对对方家族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3.2 注意用词在撰写亲家帖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负面或冲突性的词语,要用正面、友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同时,语言要得体、得当,不要过于随意或随意。
3.3 注意格式规范亲家帖的格式要规范整齐,注意信头、称呼、开篇语、内容和结尾语的安排和衔接。
字迹要美观清晰,避免错别字和潦草字。
3.4 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在亲家帖中,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造成误解或夸张。
四、亲家帖的重要性和意义亲家帖在婚姻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和意义。
4.1 加深彼此亲密关系亲家帖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交流纽带,通过撰写亲家帖,可以加深双方的亲密关系。
拜亲家贴范文
儿子结婚《亲家帖》怎写儿子结婚请柬写法按亲家的称呼来,在称呼前加个姻字如亲家的哥哥就称呼姻哥哥是不是有点像鹦哥啊呵呵!一般可由新郎新娘共同具名,也可分别具名,或由其家长具名。
例--本人具名:请柬我俩谨订于**年**月**日假座**饭店**厅举行婚宴谨请光临*** 谨订***例--家长具名:请柬谨订于**月**日*午**时假座**饭店**厅为小儿***(女***)举行婚宴谨请光临*** 家长谨订***写写邀请信应注意:1.被邀请者的姓名应写全,不应写绰号或别名;2.在两个姓名之间应该写上“暨”或“和”,不用顿号或逗号;3.应写明举行婚礼的具体日期(几月几日,星期几);4.写明举行婚礼的地点。
家庭成员的顺序写清。
"和"字要出现。
日期、星期、时间写清。
年份不必出现在请帖上。
在请帖一角附上婚宴的信息:地点、时间顺序等或在卡里另附一页加以说明。
请柬我俩谨订于**年**月**日假座**饭店**厅举行婚宴谨请光临*** 谨订***例--家长具名:请柬谨订于**月**日*午**时假座**饭店**厅为小儿***(女***)举行婚宴谨请光临*** 家长谨订***写写邀请信应注意:1.被邀请者的姓名应写全,不应写绰号或别名;2.在两个姓名之间应该写上“暨”或“和”,不用顿号或逗号;3.应写明举行婚礼的具体日期(几月几日,星期几);4.写明举行婚礼的地点。
古代书信与拜贴的书写格式给亲人的:给好友的:给陌生人的(拜贴)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
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
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
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书信有许多叫法,如书札、手札、书牍、尺牍、尺翰等。
对唐以前的名人书信,后人称之为帖,是重视它的书法。
故宫博物院曾为院庆80周年展出的镇院之宝《平复帖》,就是西晋陆机问候患病的朋友的书信,这9行84字的草书,是中国存世最早的书法真迹和名人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