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与反思
15《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读词分类、规范书写、学生质疑。
三、精讲课文(一)欣赏图片,初步感受神奇1、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长成青海高原上壮丽的一方独立的风景,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神奇)引导读完整文中句子。
(屏幕出示课文第5小节内容)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交流:这一段写了柳树的什么,从哪几个方面突出它的特点。
读书指导:抓关键词,做批注。
(写上自己的体会)3、这株柳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谁来挑一处读一读,说一说。
4、交流:※叶绿如墨——(屏幕出示第三个句子)学生交流,(点出“苍郁”“深沉”)。
——大家见过这么绿的叶子吗?——那你看到的柳树的叶子是?——是啊,这株柳树的叶子少了一份青翠,少了一份鲜活,多了一份苍郁和深沉。
够特别的吧,谁来读?——这样独特的绿源自于“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点出“独特锻铸”,“锻铸”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这里通过媒体操作强化学生对于“锻铸”的注意并思考其含义)什么是“锻铸”?是的,将铁高温熔化后倒进模子里成型的过程就是“锻铸”。
这里,谁“锻铸”谁?——是啊,青海高原恶劣的环境锤打着它,磨炼着它,使它拥有了这样一份独特的绿。
(板书:叶绿如墨)——多么奇特啊,一起读。
(将屏幕投射内容切回第5小节)※枝干坚硬——(屏幕出示第二个句子)学生交流。
我们平时看到的柳树的枝干有这么坚硬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多么柔顺啊,诶,它怎么就有这么坚硬的枝干呢?太神奇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硬到怎样的地步?(刀都刻不动的地步,像铁一样)——你从哪里体会到的?(点出:生铁铁锭的色泽)——在作者看来,那粗壮结实的枝干就是一块经过大自然锻铸的铁块,敲一敲,似乎能够听到金属特有的“铮铮”声。
谁来读?一起来!——这又是它奇特的地方,枝干特别坚硬!(板书:枝干坚硬)※高大粗壮——(屏幕随机出示第一个句子和第四个句子)学生交流——(点击“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点出这组数据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树的粗壮)你读书可真细心呀,从“两合抱粗”和“百十余平方米”看出了它的高大。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优秀10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地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
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
全文共9个自然段,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战线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贺知章的《咏柳》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教师示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三.学习写字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四.布置作业1.读熟课文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案例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案例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内容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学习并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故事中的动植物和自然环境进行思辨和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青海高原一株柳》故事的课件资料。
2.给学生准备好互动讨论的问题。
3.准备好学生小组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首先介绍青海高原的植被和气候特点,然后引出故事《青海高原一株柳》。
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青海高原的照片和植被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青海高原有什么特别的植物吗?”Step 2 导读Step 3 阅读教师放映一段音频,学生跟读整篇故事。
然后分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一些问题,如:主人公是谁?他是怎么到青海高原的?青海高原有什么特别的植物?Step 4 分析教师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含义。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并在小组内讨论和归纳。
Step 5 创作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设计一个新的结局,比如:如果故事中的柳树被砍倒了会怎样?学生用自己的创作补充完善故事。
Step 6 展示学生通过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Step 7 反思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行动。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反思并交给教师。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青海高原的特殊植被和环境,并理解了故事《青海高原一株柳》所传达的自然环境保护的意义。
通过讨论和创作活动,学生表达了自己保护环境的意愿,并通过课堂展示互相激励。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教师在故事导读和问题提问环节的时间掌控上还需加强,应适当控制节奏,切中要害。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5《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精选14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停歇可稳定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深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重难点:重点:大量的文本语言实践(读、思、议、悟)来领会作者文字中的思想火焰。
难点:能基本读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在全文的蕴涵之义。
教具准备:制作教学内容呈现课件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初读课文,初步领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的非凡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板书:柳】同学们,看到这个字,想到写柳的古诗了吗?【可带学生回忆贺知章的《咏柳》】2、补充:白居易还有一首《杨柳枝》也将初春新柳的婆娑轻扬,弱不胜莺的风姿,描写得细致入微。
【出示,师念: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3、师: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
很多文豪以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
在色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柳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有着一种独特的美。
常使得有情调的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4、【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相机介绍:青海高原位于世界屋脊东部,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高原上常年是冻土。
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几度,……】了解了青海高原的环境,再读读这个题目,你有了怎样的疑问或想法呢?5、过渡啊: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初读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第一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师:今天咱们学习课文的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和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悲壮和苍凉师: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这株柳树?出示一段文字: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这是一棵树吗?有同学会说,这不是树,这是一段文字。
它就是一棵树,这棵树躲在语言文字的后面,读着读着,就会从语言文字中显现出来,先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读。
师:这一段比较长,咱们挑一句来读。
生: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师:听他这么一读,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叶子青翠欲滴。
师:你们是不是感觉这样,绿得这么苍郁,绿得深沉,是暗绿色的。
平原上柳树是这样的吗?那是什么绿?师:嫩绿,草绿,鲜绿,丹绿,但这株柳树却绿得那么苍郁,那么深沉,奇怪吗?这是一奇。
谁能把描写叶子的句子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不错,大伙一起来读读这句描写叶子的话。
生齐读。
师:你还想读哪一句。
生: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你这么一读,这株柳树的样子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句给你什么感觉。
生:柳树十分高大。
师:从哪里看出?生:巍巍然。
师:高大和粗壮还能从哪里看出来。
生: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
师:我知道你肯定读懂这句话是写它的―― 生:树干。
师:树干和树枝。
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这树生长的时间非常久。
师:所以那么粗实那么坚硬,从哪里感受到它很坚硬?生: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
师:你们看到过铁锭吗?生:电视里。
青海高原一株柳_导学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一、学生提问导入新课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两句话,你脑海里产生了哪些疑问?指名说。
第一句话有什么问题?(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这个问题有价值)板书:神奇?指名说.还有问题吗?(为什么这株柳神奇得让人望而生畏?这个问题也值得探究。
)板书:望而生畏?还有吗?……二、这株柳到底神奇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它。
出示活动一:聚焦一株柳,感知“神奇”。
1.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这株柳的神奇?圈画出来,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作者是怎样写这株柳树的?3.汇报。
(一)学生学习,出示课件第5自然段(二)汇报交流A组:组长组织同学依次读句子说感受。
指名说我从第一句话感受到柳树的神奇,再读句子说感受生:我画的句子是“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作者用具体的数字描写出这株柳既高大又粗壮。
师:真会读书!师生表演合抱,瞧!这株柳有多粗啊,要两个才能抱住,这株柳的树阴真大啊,相当于我两三个教室这么大,这是它的第一神奇之处。
还有谁也画的这个句,你也来读读这句话。
继续交流:生:读第二句,再说感受:树干和树枝都很粗实坚硬,我们家乡的柳都是又细又长的。
师:你能把家乡的柳和这株柳对比,真会学习这句话还有补充吗?生抓住“生铁铁锭”理解,“生铁铁锭”的颜色十分暗淡,摸上去十分粗糙,是因为它生存的环境十分恶劣。
我想邀请男孩来读这句话。
继续分享感受。
生读说第三句,从“苍郁”“深沉”感受到它的颜色十分奇特,我们家乡的柳叶都是嫩绿色的。
师讲解“锻铸”。
还记得“锻”的意思吗?“铸”呢?指名说每一块好钢好铁的诞生,非得经过这种“锻铸”不可,但这里,是对这株柳树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生:生活环境的恶劣,付出很大的努力,经过无数次的磨炼,它的斗争是一天两天吗?换个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回又一回,它就这样地顽强地(板书)撑立在青海高原上,作者这样感叹:齐读“它巍巍然撑立在……”好一个巍巍然撑立啊,这个“撑立”又让你想到哪些名言诗句呢?师小结:它竭全力,聚合全部身心之力,难怪作者说出未课件:齐读“这是一棵神奇的柳树……上。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①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尤其了解〝锻铸〞的词义。
②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能听写课文的最后的一个自然段。
进程与方法:①掌握联络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方法。
②掌握对比的写作方法,反面烘托出文章中心。
③展开想象,来了解文章语句及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仰仗课文详细的言语资料,想象课文描画的情形,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弱小的生命力。
②能从课文中的柳树品格联络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毅、顽强的品格。
教学重点:课白话语优美流利,用词华美,情形融合,了解好文章中的句段是教学的重点。
尤其是课文5-7自然段,需求指点先生经过想象去感受柳树的不屈。
教学难点:课文外表看是写物,但是作者实践是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共同的充溢生命力气的景色画。
关于课文外延的了解,柳树这种在逆境中不屈生活的斗志和勇气是每团体必需的力气,这是我们要在教学时协助先生深入了解的难点。
教学进程:一、总体感知,营建气氛师:同窗们,教员给大家带来四组词语,自在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广袤无垠青草掩盖寸草不生青石嶙峋蓝天深邃云团凝滞〔生长环境〕两合抱粗百十平米铁锭色泽粗实稳固苍郁深沉巍然撑立〔柳树外形〕耐久干旱严严冰冷虐杀生灵高原风雪漫山遍野雷轰电击〔气候条件〕随意抛散有幸萌生保管生命重新抽条妙手回春九死终身〔生出息程〕师:读的时分留意速度,读出意境来,分四组同窗读一读。
师: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却生长着一株柳树,而且是———〔板书:独一〕师:这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板书:神奇〕课件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发生望而生畏的觉得?〕自在读课文3-7自然段,用笔划一划,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二、感知柳树的神奇预设一:神奇在生长环境恶劣课件出示:①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掩盖的田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凄凉。
【教育资料】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_苏教版学习专用
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学习目标: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得强大的生命力。
4、积累与柳树相关的诗句。
重点难点:1.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得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问题:1、既然写“柳”,为何不以“柳”为题?这株柳树到底有何神奇之处?用“青海高原”来修饰又有何用意?3、这柳树凭着什么在青海高原上成为一方独立的风景?作者托物言志想要歌颂的是什么?学法指导:知识链接(针对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为所要进行的教学作铺垫。
)1.这是一篇散文。
文题至少揭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本文描写的对象是一株柳树;二是表现了这一株柳树的生长环境是青海高原。
作者将“一株柳树”这一描写对象与“青海高原”这一生长环境融入标题,暗示着这株柳树必定有着某些不同寻常的地方,发人深思,引人动情。
预习评价:(设计学生在预习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达到评价学生预习的目的。
)哪些资料?(作者、青海高原、边塞的诗词等)2、本文值得积累的句子、词语:3、搜集有关柳的成语、诗句4、填谚语:有心栽花花不开,5、摘抄文中的问句,体会语气。
A、惊叹而又疑惑B、感叹、质问C、敬畏、赞叹()学生生成的问题:(通过预习后学生小组讨论所生成的问题。
)1.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在生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它为什么能承受?2.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灞河柳?有何用意?问题解决评价:(教师预设问题,结合学生生成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以学生讨论交流和学生课堂展示为主。
)一、课堂练习1、你知道哪些描写柳树的古诗词?2、你知道具有柳树精神的人吗?简单说说他们的事例。
二、巩固练习从文中最后一句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问题拓展评价:1、既然写“柳”,为何不以“柳”为题?这株柳树到底有何神奇之处?用“青海高原”来修饰又有何用意?2、青海高原到底是怎样的恶劣?那株柳树长得怎样?3、这柳树凭着什么在青海高原上成为一方独立的风景?作者托物言志想要歌颂的是什么学后记(学了本课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习过程中,你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吗?是什么?打算如何改进?)教后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轮流课导学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
轮流课导学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引言青海是我国西北部的一个省份,位于青藏高原东部。
由于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干燥,植被资源相对贫乏。
然而,在这片不毛之地上还是有一些顽强的生命在努力着生长。
本文将介绍一棵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蓝柳,探讨它是如何适应高寒环境的,以及它在保护环境、防沙治沙等方面的作用。
青海高原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地带,海拔在2000米以上,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左右。
由于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青海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且特别容易受到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的破坏。
蓝柳蓝柳是一种适应于干旱地区的植物,它通常生长在沙漠、荒漠和半沙漠的环境中,也能适应多雨、多云或半阴森林地带生长,是青海高原上的一种植物。
蓝柳的生长环境相对宽泛,只要能给予充足的水分和阳光,就可以适应各种土壤。
蓝柳又叫云杉,是柳科植物,属于乔木或灌木类,形态各异,有的是灌木状,有的是树木状,有的是攀缘状。
树皮褐色,干后裂成条,显得特别坚硬,叶子条形或卵形,有细毛,嫩叶呈蓝绿色,而成熟的叶子则变为深绿色。
蓝柳的耐旱能力和耐寒能力很强,适应性强,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
生态环境蓝柳是青海高原上最常见的植物之一,但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生长并不容易。
在青海高原上,温度变化大,寒冷的冬季和短暂的夏季是蓝柳生长的两个关键时期。
冬季长达8个月,温度低达摄氏零下30度以上。
这对蓝柳来说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
但不论在极度的寒冷还是其他恶劣的条件下,蓝柳都能生存下来。
其实这是因为蓝柳的根系非常特殊,它们深入地下40-50米,可以吸收到更深层次的水分和养分,这样就能在漫长的冬季中存活下来。
蓝柳的群落生态系统非常稳健,在极端干旱的地方,蓝柳的根系可以将地下水分深层次采集,通过叶子蒸腾的过程将水量保持在最佳水平,维持生长状态。
在干旱的河谷中,蓝柳亦承担着保持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生态功能。
同时,它还能作为风力缓冲带,保护和稳定草原、荒漠生态系统。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5.15.青海高原一株柳 苏教版-精选学习文档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尤其理解“锻铸”的词义。
②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听写课文的最后的一个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①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②掌握对比的写作方法,反面衬托出文章中心。
③展开想象,来理解文章语句及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②能从课文中的柳树品格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毅、顽强的品格。
教学重点:课文语言优美流畅,用词华丽,情景交融,理解好文章中的句段是教学的重点。
尤其是课文5-7自然段,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柳树的不屈。
教学难点:课文表面看是写物,但是作者实际是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
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柳树这种在逆境中不屈生存的斗志和勇气是每个人必须的力量,这是我们要在教学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总体感知,营造氛围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四组词语,自由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广袤无垠青草覆盖寸草不生青石嶙峋蓝天深邃云团凝滞(生长环境)两合抱粗百十平米铁锭色泽粗实坚硬苍郁深沉巍然撑立(柳树外形)持久干旱严酷寒冷虐杀生灵高原风雪铺天盖地雷轰电击(气候条件)随意抛散有幸萌发保存生命重新抽条起死回生九死一生(生长过程)师:读的时候注意速度,读出意境来,分四组同学读一读。
师: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却生长着一株柳树,而且是———(板书:唯一)师:这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板书:神奇)课件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用笔划一划,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二、感知柳树的神奇预设一:神奇在生长环境恶劣课件出示:①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第二课时
主备人:曾祥通教研组长审核:教导处审批:
班级:小组:姓名:
14、《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
灞河边的柳树的不同。
二、合作探究
(一)学习课文3-6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找出描写青海高原环境的句子,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2.找出描写柳树样子的句子,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2.原文填空。
(1)、这株柳树没有,也没有,而是以生存下来,终于的风景。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一、自主学习
1.复习导入
(1)复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齐读课文1-2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6自然度,感悟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和这株柳树的样子。
3.高原上的一株柳生存下来容易吗?它经历了哪些困难?
(二)学习课文7-8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想想: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
四、达标测试
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缩句)
(2)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和开阔。(保留句子的主干)
(3)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改为感叹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这株柳树和
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第9自然段
默读这一部分,说说你对“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的理解。
三、盘点收获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哪些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
[六年级上册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青海高原一株柳
[六年级上册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网权威发布六年级上册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更多六年级上册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展示贺知章的《咏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青海高原一株柳》。
3、板书课题。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三、检查读书。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5分钟)看看还有哪些字、词还不认识或哪个句子还读不好,及时找帮对。
师:时间到。
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还有感情表达不当的句、段如标点符号、提示语等老师要直接评价)师:(读得不好时)指出错误后,师鼓励:这次能不能把它读准确?来。
师:嗯,同学们预习的不错,出现的问题不多,刚才在读书的时候我们都纠正了,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读书,相信你会把课文读得更正确更流利,而且还会读的更有味道。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陈忠实的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文章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并对其进行了大胆的猜测与想象,赞美了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
)师:好,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
那么,生字会写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四、写字师:好,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正确、读流利了,那么,生字会写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师:好了,同学们,请看“虐韧”这两个字。
(1)请同学们在课后第2题中描一描这两个字。
(2)描完后,在后面的田字格里仿写这两个字,每个字两遍,看哪个字写得好?学生仿写这两个字。
【推荐】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5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doc
15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材分析】《青海高原一株柳》属于状物类的散文。
课文以优美的笔触,人胆的猜测和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
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高原上一方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这株柳树顽强的生命力。
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绿线中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注意区别翘舌咅“铸”“卓” “韧” “滞”,平舌咅“摧” “诵”“邃”,字形“虐”“摧”。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望而生畏”“艰苦卓绝”“广袤无垠”“目力所及”“名贯古今”“深邃”“凝滞”等。
3.朗读中丰富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体会想象、对比的写法及其作用,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激发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核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读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在全文的蕴涵之义。
2.研读语言文字,体会想象、对比的写法及作用,感悟青海高原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资料链接】▲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安市灣桥人,出生于1942年,2016年4月29日7:40左右,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
他人部分时间都躲在西安市东郊灌桥区西蒋村的老家I口屋里,一求耳根清静,二求读书弥补文学专业上的残缺,三求消化他所拥有的生活资源,创作出数量上越来越多、质量上越来越高的文学作品来,经过几十年的漫长努力,直至1993年以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而一鸣惊人。
《H鹿原》一岀世,评论界欢呼,新闻界惊叹,读者争相购阅,一时“洛阳纸贵”,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可谓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所罕见。
韩欣1
10.青海高原一株柳红河小学韩欣导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场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
导学重点: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及顽强不屈导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不仅是写柳树更是在写人,从而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检查预习学案1.我会读深邃凝滞萌发铁铸虐杀摧毁吟诵韧劲胆怯艰苦卓绝2.课文内容我知道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并通过大胆的_____与_______,描写了青海高原上_________,经过______ 、________,却顽强地生活下来,成就了,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3.我的疑惑我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一、小组合作探究1.出示探究内容(1)作者说“这是神奇的柳树”,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把你发现的句子划下来,说说你的体会。
(2)课文最后一句话仅仅在写柳树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学生自由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画出相关语句。
3.小组内交流:学生分小组边读课文边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朗读品评,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株柳树的生存环境的恶劣及其生命力的顽强。
二、总结全文,感情升华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柳树?(对比,衬托)课文仅仅是在写一株柳树吗?你想到了哪些人?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课堂检测一、词语填空。
望而生()广()无垠名()古今婀娜多()风()万种()天飞扬二、课文内容我理解这株柳树没有命运,也没有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与生存环(境竟)抗争,以超(乎呼)想象的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荫)。
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本文是关于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_1_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2、想一想青海高原上是一株怎样的柳呢?它“神奇”在哪里?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学习重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想一想青海高原上是一株怎样的柳呢?它“神奇”在哪里?学习准备文字、图片学习过程:一、学情调查1、我已读遍,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写一写“邃”、“虐”并注音2、出示生字词读一读,你认为哪几个最容易读错或写错,学习时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字有哪些?3、看拼音,写词语duànzhùyínsongzhuójuénùnsà()()()()bàoyuànrènjìngwèiqiè()()()3、我会理解的词语有:3、青海高原上是一株怎样的柳呢?它“神奇”在哪里?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二、学习板块(一)(一)合作探究学习引导一、导入新课1、投影出示柳:想到哪些?说一说(板书:柳)2、补充课题齐读,说一说你收集的关于青海高原自然环境的相关资料。
(出示语句)二、初读课文,理清脉落。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读后评议。
2、说说课文中青海高原的柳是怎样的一株的柳呢?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二)展示交流三、学习板块(二)(一)合作探究——学习第一段学习引导:导读学习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解释“望而生畏”这里的柳树“神奇”在哪里?(二)展示交流四、学习板块(三)(一)合作探究——学习第三、四、五段1、指名读文,说说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图片介绍青海高原)出示:第五小节让学生谈感受2、讨论交流(板书枝繁叶茂生命力顽强)五、拓展延伸: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请收集有关柳树的词和诗六、总结提升今天这节课我们除了要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清了课文的条理、你想知道这株青海高原柳是如何来的吗?它又经历了哪些努力?课文只是在写柳树吗?。
《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姓名:活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青海高原这株柳的强大生命力。
3、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课文围绕“青海高原一株柳”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1、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标注节次,不会的生字词做上记号。
(2)读准下面的3组词语:①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②粗实坚硬苍郁深沉③艰苦卓绝起死回生顽强毅力韧劲(3)注意下列字的写法(可以用手指在纸上写一写)抑虐韧2、合作探究(1)小组内,4号领读生字词,组长纠正。
(2)讨论如何记住易写错的字。
3、成果展示(1)领读。
(2)提醒易写错的字。
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主学习(1)默读活动一的3组词,思考:每组词分别描写柳树的什么?提醒: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2)自由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2、合作探究(1)讨论问题1。
(2)组内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组员间相互指正。
(3)讨论:问题2。
3、成果展示《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姓名: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一、自主学习1、下面请大家自由地、用心地读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能体现柳树特点的词语,说说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柳树?画好的同学试着把柳树的这些特点读给你的同桌听。
2、生自己划,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二、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6,7自然段,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来特别的不容易?(1)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并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
(2)批注完的同学可以小声地和你的同桌交流。
学生边读边批注,同桌交流,教师随机指导学困生。
2、展示交流: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来特别的不容易?3、小组讨论学习课文7-8自然段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想想: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三、当堂检测:这段话仅仅是在写柳树吗?。
《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姓名班级小组【题解】这是一篇散文。
文题至少揭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本文描写的对象是一株柳树;二是表现了这一株柳树的生长环境是青海高原。
作者将“一株柳树”这一描写对象与“青海高原”这一生长环境融入标题,暗示着这株柳树必定有着某些不同寻常的地方,发人深思,引人动情。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得强大的生命力。
4、积累与柳树相关的诗句。
学习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得强大的生命力。
预习指导学习心得/教学方法【预习导航】1、你还收集整理了哪些资料?(作者、青海高原、边塞的诗词等)2、本文值得积累的句子、词语:3、搜集有关柳的成语、诗句4、填谚语:有心栽花花不开,5、摘抄文中的问句,体会语气。
a、惊叹而又疑惑b、感叹、质问c、敬畏、赞叹()()()【课文导读1】1、既然写“柳”,为何不以“柳”为题?这株柳树到底有何神奇之处?用“青海高原”来修饰又有何用意?2、细读课文,分别找出具体描写一株柳、猜测与想象一株柳、灞河柳的相关段落。
具体描写:猜测与想象:灞河柳:3、青海高原到底是怎样的恶劣?那株柳树长得怎样?【课文导读2】1、这柳树凭着什么在青海高原上成为一方独立的风景?作者托物言志想要歌颂的是什么?2、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在生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它为什么能承受?3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灞河柳?有何用意?4读句子体会。
1).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神奇”在哪?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这句话仅仅在写柳吗?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课外拓展】观察一种植物,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它的特点。
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稿)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提前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青海高原,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青海高原?(3、4),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走进青海高原。
女生读第三自然段,男生读第四自然段。
青海高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苍茫与荒凉、环境恶劣)这株柳树怎么会在苍茫与荒凉、环境恶劣的青海高原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2.明确目标:这节课就让这株柳树再次走进我们的心中,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感悟它折射出的人生哲理。
3.预期效果:用心去品味语言文字,相信大家一定能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二、民主导学:一读柳树,感受外形的“神奇”。
学习五自然段:请同学们浏览全文,找出直接描写柳树的段落。
A.呈现任务:下面请大家自由地、用心地读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柳树?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B.自主学习。
圈画有关柳树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并试着读出柳树的这些特点来。
C.展示交流:课件出示: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师:说说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柳树?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评价:你说得真好,既说出了柳树的特点,又谈了自己的理解。
师:“两合抱粗”,两合抱到底有多粗?师:这是你们的两合抱,成人的两合抱比这还粗呢!的确粗壮。
师:你能说一说“百十余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吗?的确高大。
把你的理解放进句子中,读出柳树的特点来。
师:孩子们,能像他这样说,这样读,好吗?师:你还看到一株怎样的柳树?●“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一、课前延伸
1.预习生字词
(1)正确认读生字词
(2)描红
(3)熟练组词
2.预习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3)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和四字词语。
3.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悟。
4.查找有关课文的资料
5.写出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
二、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境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3、导入文题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3、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三)合作探究
1、自学提纲
A、“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他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他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总结一下对这棵柳树的印象吗?
B、“命运给予它的是九十九条死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这句话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C、本文作者仅仅是在写柳树吗?还在写谁?
D、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又用了很多笔墨描写家乡灞河的柳树?
※早完成的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画出来的句子。
(四)反馈交流,精讲点拨
1、从“神奇”“生命力顽强”两个方面体会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的强大生命力。
2.有感情地朗读。
(五)巩固拓展
1.巩固检测
(1)学习了本课,你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2)听写生字词。
2.补充阅读
主题学习丛书
(六)、课后提升
1.学生作业
练习册
2.课后反思
朗读是教学的最基本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所必须达到的“情感”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而这种心境也是情绪的倾向。
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有他的追求,他的需要。
在课堂上让他们通过反复有感情的诵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在一系列的诵读感悟活动中,找到这种满足感
我们在课堂上就应该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来完成学习任务。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直抒胸臆,赞美柳树不抱怨,不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下来的品格。
学习时引导学生探
究:“命运给予他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引导学生说说由柳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那些人,他们身上具有柳树身上的那些品格。
从而使学生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板书设计: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惊现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
神奇粗壮形状枝干叶子
生命力顽强寸草不生贫瘠持续的干旱
严酷的寒冷高原风雪雷轰电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