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基本功能

合集下载

生理学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Na
+
2. 继发性主动转运
方向: 低→高 介导蛋白质:转运蛋白 分类: 同向转运 逆向转运 转运物质举例:
Na
+
葡萄糖(小肠上皮、肾小 管上皮)、氨基酸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单纯扩散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举例 顺浓度梯度 不需要 不耗能 O2、CO2、H2O、 甘油、乙醇、苯 等 易化扩散 顺浓度梯度 需要 不耗能 葡萄糖进入红细 胞 主动转运 逆浓度梯度 需要 耗能 Na+、K+、Ca+等 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 氨基酸等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最大

3)膜外正电变为流动阻力
4)当动力(浓度差)=阻力(电位 差)时,跨膜流动停止

5)达到 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即 K+平衡电位。
结论:静息电位相当于K+平衡电位
3. 静息电位小结




1) K+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静息电位接近于K+的 电-化学平衡电位。 2)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Na+也有一定的通透性,通常静息电位 略低于K+平衡电位。 3)静息电位=极化状态,是一个现象的两种表达方式。 4)静息电位的大小主要受细胞内外K+浓度的影响,细胞代谢障 碍也可影响静息电位。
一、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跨膜转运
二、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转运
一、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跨膜转运

(一)被动转运

(二)主动转运
(一)被动转运


概念: 是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的跨膜 转运形式,转运过程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其动力为细 胞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或电位差)。 分类: 1.单纯扩散(不需膜蛋白辅助) 2.易化扩散(需膜蛋白辅助)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物理学上的扩散原理,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做跨膜运动,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称为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或带电离子借助载体或通道,由细胞膜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跨膜转运过程不消耗能量。

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功能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

静息电位:细胞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细胞在进行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阈刺激:当刺激持续的时间和刺激的变化率一定时,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电位:能使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全部打开,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局部电流:静息部位膜内负外正,兴奋部位膜极性反转,兴奋区与非兴奋区之间存在的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及其表现,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客观指标。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阈刺激和阈程强度是衡量细胞兴奋性的指标。

极化:细胞安静状态下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的状态。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表示膜的极化状态减弱,这种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去极化。

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后兴奋性逐渐恢复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但刺激强度必须大于原来的阈值,这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1/2I+A+1/2I),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

在体骨骼肌安静时肌节长度约为2.0~2.2微米。

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安静情况下,未受刺激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膜内K†浓度高,K†向外扩散;由于细胞内的阴离子不能通过细胞膜,因此出现“外正内负”的跨膜电位差;随着K†向外扩散的进行,这种电位差加大;而这种电位差是K†向外扩散的阻力,当这种阻力(电位差)和K†向外扩散的动力(浓度差)相等时,K†向外净扩散为0,膜电位不再发生变化而稳定于某一数值,即K†平衡电位。

生理学第二章_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第二章_细胞的基本功能
特点:主动、耗能、蛋白质参与、膜面积改变 形式:出胞(exocytosis)、入胞(endocytosis)
出胞(exocytosis)
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例如
外分泌腺细胞排放酶原颗粒和粘液 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激素 神经纤维末梢神经递质的释放。 形式 持续性出胞:安静自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调节性出胞:诱导释放
效应器酶:催化生成第二信使 腺苷酸环化酶 (AC)、磷脂酶C (PLC)、 磷脂酶A2 (PLA2)、鸟苷酸环化酶 (GC)
离子通道 转运蛋白
第二信使 (second messenger)
环磷酸腺苷(cA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DG)、环磷 酸鸟苷(cGMP)、Ca2+
作用:使靶蛋白(蛋白激酶、离子通道)磷酸化、构象变化
Ca2+信号系统 Ca2+
总结: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第一信使
G蛋白耦联 受体
G蛋白 α α
G蛋白 GT
GDβγ
PP
细胞 功能 改变


效应器酶 第二信使
蛋白激酶 或通道
三、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酶联型受体: 自身具有酶的活性或能与酶结合的膜受体 结构特征:
仅一个跨膜区段 胞外结构域含有可结合配体的部位 胞内结构域则具有酶的活性或含能与酶结合的位点
本质:载体或转运体(transporter):贯穿脂质双层整合蛋白 对象:水溶性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特点:
(1)结构特异性 (2)饱和现象 (3)竞争性抑制 (4)顺浓差或电位差 机制: 载体蛋白分子内部的变构
(三)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生理学》复习题 细胞的基本功能(含答案)

《生理学》复习题 细胞的基本功能(含答案)

生理学复习题及答案——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易化扩散2.阈强度3.阈电位4.局部反应二、填空题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_______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_______.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动的物质可溶于_______.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_______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_______.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_______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浓度梯度扩散。

8.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动方式是_______和_______.9.O2和CO2通过红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过程属于_______.10.正常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_______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_______细胞内。

11.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______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上_______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_______.12.人为减少可兴奋细胞外液中_______的浓度,将导致动作电位上升幅度减少。

13.可兴奋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较大,此时细胞膜上相关的_______处于开放状态。

14.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特点表现为_______和_______.15.衡量组织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阈值,阈值越高则表示兴奋性_______.16.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具有三种功能状态,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17.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扩布的机制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

18.骨骼肌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_______.当骨骼肌细胞收缩时,暗带长度,明带长度_______,H带_______.19.横桥与_______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①细胞的物质跨膜转运功能②信号转导功能③生物电现象④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概述质膜的组成磷脂>70% 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脂质胆固醇<30%糖脂<10%细胞膜=质膜蛋白质:功能活跃的细胞,其膜蛋白含量较高糖类膜结构:液态镶嵌模型膜的基架是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其间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一) 脂质双分子层1、磷脂、胆固醇和糖脂都是双嗜性分子。

●磷脂分子中的磷酸和碱基、胆固醇分子中的羟基以及糖脂分子中的糖链等亲水性基团分别形成各自分子中的亲水端,分子的另一端则是疏水的脂肪酸烃链。

这些分子以脂质双层的形式存在于质膜中,亲水端朝向细胞外液或胞质,疏水的脂肪酸烃链则彼此相对,形成膜内部的氨基酸的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主要分布在膜的近胞质的内层,而磷脂酰胆碱的大部分和全部糖脂都分布在膜的外层。

2、膜脂质的熔点较低,在体温条件下呈液态,因而膜具有流动性;但脂质双层的流动性只允许脂质分子作侧向运动→使嵌入脂质双分子层中的膜蛋白也发生移动、聚集和相互作用→膜上功能蛋白的相互作用、入胞、出胞、细胞的运动、分裂、细胞间连接的形成。

●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包括:①胆固醇的含量。

胆固醇分子中的类固醇核与膜磷脂分子的脂肪酸烃链平行排列,在膜中起“流度阻尼器”的功能,可降低膜的流动性。

②脂肪酸烃链的长度和饱和度。

如果脂肪酸烃链较短,饱和度较低,则膜的流动性较大;反之,如果烃链较长,饱和度较高,则膜的流动性就较小。

③膜蛋白的含量。

镶嵌的蛋白质越多,膜的流动性越低。

(二)性残基为主,肽键之间易形成氢键,因而以仅螺旋结构存在;暴露于膜外表面或内表面的肽段是亲水性的,形成连接这些α跨膜螺旋的细胞外环或细胞内环。

由于脂质双层中疏水区的厚度约3nm,因而穿越质膜疏水区的跨膜片段约需18~21个氨基酸残基,以形成足够跨越疏水区厚度的α螺旋。

《生理学基础》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

《生理学基础》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
44
促使外流的动力:膜两侧[]的浓度差, 阻止外流的阻力:膜两侧的电位差 当动力(浓度差)= 阻力(电位差) 的跨膜净通量 = 零,此时的电位差 值称为的平衡电位。
∴静息电位() 的平衡电位
45
.动作电位与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后,在静息
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可扩布的快速而可逆的 电位变化,
条件: ①安静时膜内高 ②安静时膜对的通透性高
只对有通透性 对其他离子通透性极低
—— 外流
外流的动力:膜内的高势能 外流的条件:安静时膜对有通透性
32
二、动作电位 ()
(一)动作电位的概念
v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 可传导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阈刺激和阈电位的概念不同,但对于导致细 胞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结果相同,故都能反映细 胞的兴奋性 。 阈电位一般比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 如:神经和肌肉细胞,阈电位为~。
58
(三) 阈下刺激、局部反应及其总和 概念: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 化(即 局部电位),称局部兴奋。
59
局部反应的特点:
19
三、主动转运
.定义 v 膜上“泵”的作用,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
.特点 v逆浓度差、逆电位差(低→高) v需要泵蛋白帮助 v消耗能量
.意义 v膜内外不均衡离子分布
20
v正常情况下,、在细胞内外的分布有很大 的不同,以神经细胞为例:
细胞内 倍
细胞外

v这种不均衡的离子分布在所有细胞膜两侧普 v遍存在,是通过消耗能量来形成和维持的。
.物质转运功能:营养物质与代谢产物的 进入和排出都经过细胞膜转运。
.受体功能:细胞膜受体具有识别和接受 刺激信号的能力,并引起细胞内信号转 导过程。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肌膜电兴奋的传导; (2)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3)肌浆网释放Ca2+ ; 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物
2021/4/21
36
2.肌丝滑行
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 原肌球蛋白位移,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分解ATP释放能量
横桥摆动 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
肌节2缩021/短4/21=肌细胞收缩
按任意键 飞入横桥摆动动画
37
四、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一)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
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
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2021/4/21
38
(二)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Na+-K+泵又称Na+-K+-ATP酶,简称钠泵。
当膜内钠离 子↑ 或膜外 钾离子↑时, 都被激活, ATP 分 解 产 生能量,将 胞 内 3 个 Na+ 移至胞外和 将胞外2个 K+ 移 入 胞 内 。
2021/4/21
7
钠泵活动的意义:
•生物电产生的基础; •是其它物质继发主动转运的动力 •细胞内高钾是胞浆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的 •防止细胞内水肿
转运的物质:氧气、二氧化碳、脂类等
决定扩散速度的因素:浓度差;膜的通透性
2021/4/21
3
2.易化扩散
概念: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小分子、离子物 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高浓度一侧向 低浓度一侧移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

动物生理学之细胞的基本功能

动物生理学之细胞的基本功能
种亚基构成异三聚体。其中,亚基可与GTP或GDP结合,并具有GTPase
活性。
➢G蛋白分为:Gs、Gi、Gq、G12四大家族
➢有两种构象:非活化型、活化型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2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1994年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艾尔弗雷德.吉尔默
19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 4、入胞和出胞——大分子物质或团块
• (1)入胞或内吞
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团块(如细菌、病毒或大分子蛋白质等)与细胞膜
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被整批转入细胞的过程。
吞噬:进入的是固体物质
吞饮:进入的是液体物质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20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①G蛋白耦联受体
又称蛇型受体,是由单一的多肽链或均一的亚基组成,其肽链可分为细胞外、
跨膜和细胞内三个功能结构域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0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G蛋白耦联受体的分子结构——七次跨膜受体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1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②G蛋白
➢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位于细胞膜胞液面的外周蛋白,由、和三
有少量糖脂或糖蛋白;
脂质双分子层具有稳定性和流动性,使细胞
在承受张力和外形改变时不致于破裂,容易自
动融合和修复;
膜具有选择通透,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透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6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图 细胞膜分子结构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7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人体细胞的基本功能

人体细胞的基本功能

人体细胞的基本功能
人体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维持生命、传递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产生能量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人体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维持生命
人体细胞是维持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吸收营养物质、氧气和水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

细胞内还有许多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共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2. 传递遗传信息
人体细胞中含有DNA分子,它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DNA分子通过基因的编码,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

当细胞需要分裂时,DNA分子会复制自身,然后分配给两个新的细胞,确保新细胞与原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3. 合成蛋白质
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人体细胞通过基因的表达,合成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如酶、激素、抗体等。

这些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调节代谢、
传递信号、抵御病原体等。

4. 产生能量
人体细胞需要能量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能量主要来自于细胞内的线粒体。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它通过氧化代谢,将营养物质转化为ATP分子,为细胞提供能量。

当细胞需要能量时,ATP 分子会被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细胞使用。

人体细胞具有多种基本功能,包括维持生命、传递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产生能量等。

这些功能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 新陈代谢:细胞通过代谢反应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并利用这些物质和能量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

2. 储存遗传信息:细胞内包含着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决定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可以被遗传到下一代细胞。

3. 复制: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的过程进行复制,使得一个细胞可以变成两个完整的细胞。

4. 传递信号: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和内部信号传导通路来感知和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调节其内部的生命活动。

5. 调节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细胞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器来调节物质的运输和交换,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和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

6. 保持形态和结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改变自己的形态和结构,从而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

1/ 1。

《细胞的基本功能》课件

《细胞的基本功能》课件
修饰、折叠和组装。
总结词:脂质合成
详细描述:内质网还参与脂质的合成 ,如磷脂、胆固醇等。
总结词:钙离子储存与释放
详细描述:内质网具有储存和释放钙 离子的功能,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钙 平衡调节。
高尔基体
总结词
蛋白质运输与分泌
详细描述
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运输与分泌 ,对细胞内外物质的转运起到关键 作用。
能量代谢的意义
能量代谢是细胞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通过呼吸作用获取能量,并利用 这些能量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如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等。
信息代谢
信息代谢定义
信息代谢是指细胞内信息的传递、处理和储存的过程,是细胞实现各种生理功能的基础。
信息代谢类型
包括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外界信号传递到内部并引发相应的生理反应;基 因表达则是指细胞根据需要表达或抑制某些基因,从而调控自身的生理功能。
胞吞和胞吐作用
大分子物质或颗粒可通过细胞膜的 内陷或突出形成囊泡,将物质摄入 或排出细胞,如突触小泡的胞吐作 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 细胞器
CHAPTER
线粒体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能量转换站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主要能量转换站,负责将有 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为细胞活 动提供动力。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
• 细胞概述 • 细胞膜 • 细胞器 • 细胞核 • 细胞的代谢 • 细胞周期与分裂 • 细胞分化与癌变
目录
CONTENTS
01 细胞概述
CHAPTER
细胞定义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单位,具有自主代谢、繁殖 和遗传的能力。

生理学课件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课件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特点:需细胞消耗能量 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 意义:细胞可以根据生理需要主动选择物质的吸收或排除;保持细胞内外 离子分布的不均衡性(细胞内高K+、细胞外高Na+)
原发性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
扩展
扩展
四、入胞和出胞
概念: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通过细胞膜变形活动进出细胞的过程,需细 胞消耗能量 入胞 吞噬 吞饮 出胞
二、易化扩散
概念:水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帮助下,由高浓度一 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 特点:①顺浓度差:不需细胞消耗能量 ②需要特殊膜蛋白的帮助 载体转运 分类: 通道转运
1.载体转运
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
特点:① 高度的特异性:一种载体一般只能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脂质双分子层液态镶嵌结构
一、单纯扩散
概念:是指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 运的过程。 特点:顺浓度差;不需细胞消耗能量 物质:CO2、O2、NH3、乙醇等 注:某种物质能否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过膜,除了取决于膜两侧浓度差, 还取决于细胞膜的通透性。
③ 竞争性抑制:一种载体同时转运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相似的物质 时,一种物质的增加,将减弱对另一物质的转运。
CONTENTS
2.通道转运
物质:无机离子、水 特点:通道的开或关 受化学因素的调控——化学门控通道 受电压因素的调控——电压门控通道
三、主动转运
概念:借助细胞膜泵蛋白的作用,将物质由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
一、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滑行学说——肌肉的缩短是通过肌小节中细肌丝与粗肌丝相互滑行的结 果(其间肌丝本身的长度不变)。

动物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

动物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

2020/12/16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2、G蛋白耦联受体
受体蛋白质是能与化学信号分子进行特异结合 的独立的蛋白质分子,包括α和β 肾上腺素 能受体,Ach受体,多数肽类激素,5-羟色氨受体, 嗅觉受体,视紫红质受体等。
3、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简称。有兴奋型 和抑制型两种,可分别引起效应器酶的激活和 抑制而导致细胞内第二信使物质增加或减少。
下一页 结束放映
出胞: (如图:)
2020/12/16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息传递功能
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因子可通过4种方式到达 靶细胞,发挥生理作用
2020/12/16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①远距离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或其它体液性调
节因子经血液循环运输达到靶细胞的方式;
2020/12/16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2020/12/16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2020/12/16
4、 G蛋白效应器
1)能催化第二信使生成的酶:位于细胞膜上的 腺苷酸环化酶(AC)、磷脂酶C(PLC);依赖 于cGMP的磷酸二酯酶(PDE)及磷脂酶A2。它们 能激活相应的腺苷酸环化酶等使胞浆中的第二 信使物质增加。
2020/12/16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二)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受体(receptor):指细胞中存在能专一性结合 激素、递质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并能引起特定生物 学效应的特殊结构。 受体的结构: 受体的结合部分—决定受体的特异性 受体的催化部分—功能部分,大多是酶,被激活而引 发一系列连锁性生化反应,导致细胞功能.

《生理学》第二章

《生理学》第二章

突触可塑性
突触传递效能可发生改变, 是学习和记忆等生理功能 的结构基础。
神经递质、受体与信号转导途径
神经递质
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 腺素、多巴胺等,参与调 节神经系统功能。
受体
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与 神经递质结合后引发一系 列生理效应。
信号转导途径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 通过第二信使等信号分子 将信号转导至细胞内,引 发细胞生理反应。
生物电现象包括静息电位、动 作电位等,是细胞生命活动的 重要表现。
离子泵、离子通道和离子交换 器等在生物电现象中发挥关键 作用。
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过程
01
02
03
04
细胞增殖是细胞数量的增加, 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
方式。
细胞分化是细胞类型和功能多 样性的基础,由基因选择性表
达所决定。
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 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
《生理学》第二章
目录
• 细胞基本功能与生理概述 • 神经系统与肌肉组织生理功能 • 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与调节 • 呼吸系统生理功能与调节 •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与调节 • 泌尿系统生理功能与调节
01 细胞基本功能与 生理概述
细胞膜结构与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 蛋白质组成,具有流 动性。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 性,可以控制物质进 出细胞。
肌肉组织类型、收缩原理及力学特性
肌肉组织类型
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等, 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收缩原理
肌肉收缩是由肌原纤维内粗细肌丝 相互滑动引起的,需要ATP提供能 量。
力学特性
肌肉具有弹性、粘滞性和收缩性等 力学特性,是机体运动的基础。
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调控机制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CAMP-PKA途径 cAMP主要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PKA)来实现信号转导功能。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PKA的底物蛋白不同,因此cAMP在不同的靶细胞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2.IP 3 -Ca 2+ 途径 IP 3 结合内质网或肌浆网膜上的IP 3 受体,导致其中Ca 2+ 的释放和胞浆Ca 2+ 浓度升高。Ca 2+ 作为第二信使,在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G蛋白耦联受体 7次穿膜的肽链构成,也称之为7次跨膜受体。胞浆侧有结合G蛋白的部位,通过与配体结合后的构象变化来结合和激活G蛋白。
2.G蛋白 GTP结合蛋白是耦联膜受体和效应器蛋白(酶或离子通道)的膜蛋白。
3.G蛋白效应器 有两种,即催化生成第二信使的酶和离子通道。酶主要是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磷脂酶C(PLC),磷酸二酯酶(PDE),以及磷脂酶A 2 。
3.DG-PKC途径 DG生成后留在膜的内表面,激活蛋白激酶PKC,从而使底物蛋白磷酸化,产生多种生物效应。
4.G蛋白-离子通道途径 少数G蛋白可以直接调节离子通道的活动。也可通过第二信使来影响离子通道活动。
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具有酪氨酸激酶的受体
受体一般只有一个跨膜。当细胞外的信号分子与它的受体位点结合时,就引起胞浆侧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激活,导致受体自身及(或)细胞内靶蛋白的磷酸化。与G蛋白无关。
4.第二信使 有cA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DG),环一磷酸鸟苷(cGMP)和Ca 2+ 等。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调节的靶蛋白主要是各种蛋白激酶和离子通道。
5.蛋白激酶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或Ca2+、H+、Cl❖ 特点: ①以原发性转运为基础,通过细胞内外的钠浓度
梯度。 ② 与Na+顺浓度梯度的转运耦联进行。 ③ ATP间接为这些物质浓度梯度的转运供能。
三、入胞和出胞
(一)入胞
❖ 细胞外大分子或物质借助于细胞膜 所形成的囊泡进入细胞。
1. 吞噬: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2. 吞饮:小肠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
例如:乙酰胆碱受体、氨基酸受体、5-羟色胺受体等。称为配体。
2、电压门控通道
❖ 由膜电位变化的信号控制其开放或关闭的一类通道。膜电位变化作用于特 异感受结构,这些结构诱发整个通道分子构想的改变,使通道开放或关闭。 结果是产生动作电位。
例如:神经元轴突和肌细胞膜Na+、K+、Ca2+离子通道。
3、机械门控通道
❖ 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递; 时间延搁;
传递
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影响
传导
❖ 影响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的因素
乙酰胆碱受体阻断剂:肉毒杆菌毒素——麻痹骨骼肌
筒箭毒——肌肉松弛(竞争受体)
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农药——肌肉痉挛
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司可林——结合乙酰胆碱受体,阻 断兴奋传递
重症肌无力:破坏乙酰胆碱通道,无N-M传递
➢ 后电位:复极时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阻碍了K+外流 K+电导短时间高于静息电位时的水平,此时的膜电位接近于Ek
➢ 恢复期:钠-钾泵
Na+通道的结构模式
❖动作电位的特点
1、不衰减性传导 2、“全或无”现象 3 、存在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4、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

[Na+]o > [Na+]i
[K+]i >[K+]o
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
(2)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3)特点:
①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②不需另外消耗能量 ③选择性(∵特殊膜蛋白质本身有结构特异性) ④饱和性(∵结合位点是有限的) ⑤竟争性(∵经同一特殊膜蛋白质转运) ⑥浓度和电压依从性(∵特殊膜蛋白质的变构是有条件的, 如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
二、主动转运
概念:指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
特点:①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 ②依靠特殊膜蛋白质(泵)的“帮助”; ③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分类:
①原发性主动转运(简称:泵转运); 如:Na+-K+泵、Ca2+-Mg2+泵、H+-K+泵等
②继发性主动转运(简称:联合转运);
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概念:物质顺电位或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 特点:
①不耗能(转运动力依赖物质的电-化学梯度所贮 存的势能)
②依靠或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③顺电-化学梯度进行 分类: ①单纯扩散 ②易化扩散
(一)单纯扩散
(1)概念:一些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 移动的过程。
活动进行的,亦可属于主动转运过程。 出胞:指细胞把成块的内容物由细胞内排出的过程。 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过程:如激素、神经递质、消化液
的分泌。 入胞: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分 为:吞噬=转运物质为固体; 吞饮=转运物质为液体。
出胞:
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性分泌物 高尔基复合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拉长收缩 拉长收缩又称离心收缩,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 此时,肌肉虽积极地收缩但仍然被拉长了,这种收缩称为拉长收缩。 3、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肌肉虽然积极收缩,但是 其长度并不变化,这种收缩叫等长收缩。
三、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1、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关系 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关系 是指负荷对肌肉收缩速度的影响。
实验发现,肌肉的收缩速度随着肌肉收缩时所对抗的负荷量(称后负荷) 的变化而变化,即随负荷的增加而减小。
2、肌肉收缩的长度—张力关系
肌肉收缩的长度张力关系 是指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对肌肉收缩时产 生的张力的影响。 如果在肌肉收缩前就给予肌肉一定的负荷(称为前负荷),使肌肉拉长 以改变其初长度,将可看到:随着前负荷的增大,肌肉的初长度逐渐增加, 肌肉的收缩效果也逐渐增大,当肌肉初长度增加到某一长度时,肌肉将产 生最大的收缩效果 一般认为,人体中肌肉最适初长度稍长于肌肉在身体中的―静息长度‖ (大约为静息长度的125%)
(三)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RTK)信号传导系统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
一. 概述 二.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 三.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 四. 局部兴奋
一. 概述
(一)生物电:活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的跨膜电位
(二)分类
单细胞 安静时静息电位(Rp)
滑行过程
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过程: Ap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局部电流流动传导 电—化学—电传导 局部电流流动传导
N-M接头处兴奋传递 Ap在骨骼肌细胞上传导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连 骨骼肌肌丝滑行收缩
四. 骨骼肌收缩的机械变化
一、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肌肉的收缩是由刺激引起的,根据引起肌肉收缩的刺激的频率而分为 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1.单收缩 整块骨路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则被刺激的细胞产生一次 动作电位,紧接着进行一次收缩,称为单收缩。 单收缩:1次刺激1次Ap 1次收缩,包括:潜伏、收缩和舒张期
(三)Ap产生的条件
1.阈刺激是产生Ap的必须条件 不需 Nhomakorabea何刺激 可兴奋组织(Rp)——阈电位——Ap 阈刺激、阈上刺激 2.阈强度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与兴奋性成反比 3.阈电位: 膜去极化到一临界值,Na通道爆发性开放产生Ap,此膜电位既阈电位
(四)Ap的特点
1.“全或无”现象;Ap要末不产生(无),一旦产生即达最大(全) 2.不衰减性传导
一. 通道蛋白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二. 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一.通道蛋白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门控离子通道模型
二. 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一)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
1.是受体与效应器间具有信息传导功能的蛋白 2.分激活型G-蛋白(Gs)、抑制型G-蛋白(Gi)
三. 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滑行学说 )
(一) 骨骼肌肌丝的分子结构——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器
1.粗肌丝:由肌凝蛋白组成杆+头(横桥)
与细肌丝可逆结合,拖动细肌丝向M线滑行
具ATP酶活性,分解ATP供能 2.细肌丝:由三种蛋白组成(F) 1)肌动蛋白:可与横桥可逆结合,被拖动滑行 2)原肌凝蛋白:隔离横桥与肌动蛋白 3)肌钙蛋白: C(钙受体)、T(连接 )、I亚基(传递 )
受刺激时动作电位(Ap) 反应 组织器官:心电、脑电、肌电等所有细胞Ap的综合表现
(三)生物电产生基础
1.机制:带电离子(Na和K)经离子通道产生跨膜转运 2.离子跨膜转运的二个必备条件 有通透性:离子通道的开放 有动力:膜内外离子分布差异大,具很高的浓度差(内K外Na)
二. 静息电位(Rp ) 跨膜电位、膜电位、K平衡电位
3.Ap产生机制 1)去极化:细胞受刺激时 Na通道开放,Na快速内流(内正外负)
膜内外Na浓度比约110 (动力) Na内流 受刺激时Na通道开放 ( 通透性)
浓度差(动力) Na 平衡电位
电位差(阻力)
即Ap去极化至+30mv时
=
2)复极化:细胞去极化至一定程度 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 在细胞内外K 的作用下 K外流,形成复极化 3)后电位:钠泵排钠摄钾形成微小的电位波动
3.绝对不应期的意义:决定两次兴奋的最小间隔时间
(六)Ap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局部电流流动学说(细胞膜依次产生Ap的结果)
四. 局部兴奋(局部反应、局部电位)
(一)定义
阈下刺激少量Na内流产生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局部兴奋(F)
(二)特点
1.非“全或无”式:其大小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2.递减式传播;传播很小的距离就消失
近肌膜产生Ap
2.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只能从神经肌肉
2)时间延搁:因为是化学传递,而非电传递
3)Ach被胆碱酯酶失活
有机磷使胆碱酯酶失活大量Ach堆积肌肉震颤 肉毒杆菌、美洲箭毒抑制Ach作用肌肉松弛
二.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连
(一)定义:将肌细胞兴奋与肌纤维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 (二)骨骼肌细胞在光镜下结构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连的结构基础
3.肌肉收缩力改变
1)定义:除前、后负荷外,肌肉内部功能状态改变
2)受多种因素影响:神经-体液调节、药物、病理状态等
缺氧、膝中毒、肌肉能源物质缺乏,以及其它可 引起肌收缩过程各环节如兴奋—收缩偶联、横桥功能 特性改变的因素:都可降低肌肉的收缩效果。 而钙离子,咖啡因,肾上腺素等体液因素则可通 过影响肌肉的收缩机制而提高肌肉收缩效果
1.肌原纤维 暗带(粗肌丝):M线连接,中间较明的为H区 明带(细肌丝):Z线连接 肌小节:暗带+ 2个1/2的明带 2.肌管系统 横管:肌膜延续,内为细胞外液传递电信号 纵管(肌质网):末端称终池(钙池) 贮存、释放Ca 三联体:横管+两侧2个终池,兴奋-收缩耦连的关键部位
3.兴奋-收缩耦连过程 肌膜Ap 至横管膜三联体(关键部位)终池Ca通道开放 Ca内流 肌浆中Ca(关键耦连物)肌丝滑行收缩
载体运输: 象船,eg:GS,AA
通道运输: 象水龙头,eg:各种离子(K、,Ca、 Na)(F) 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 化学依赖性离子通道 特点: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
3)渗透作用;H2O进出细胞的方式,P渗低P渗高
单纯扩散:气体(O2,CO2),P高P低
易化扩散:需膜蛋白参与
2.主动转运:逆梯度,耗能(动力)
(二)Ap和兴奋性
1.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或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反应或Ap的能力
神经和肌肉细胞
刺激 可兴奋细胞 动作电位 反应(兴奋和抑制 ) 前提 本质表现 外在表现
2.刺激
-12
1)刺激三要素:刺激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2)分类 按性质分:机械性、化学性、生物性、精神性等
按强度分: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 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此时刺激强度即阈强度(阈值) 3)阈上刺激、阈刺激Ap反应 阈下刺激局部反应
三. 动作电位(Ap )
(一)Ap 的分期及产生机制
1.定义: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膜两侧出现快速而连续的电位变化
2.Ap分期(以神经细胞为例) 锋电位 去极化(-90 — 0— +30mV“超射”)
复极化( “超射” +30 — 0 — -90mV)
后电位:锋电位后一种时间较长,波动较小的电位变化
3.脉冲式:因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可能融合
(五)Ap与Na通道功能状态
1.Na通道功能状态:激活、失活、备用 2.组织细胞在受刺激产生Ap过程中,其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分期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对应于Ap 锋电位 后电位 (前) 后电位 (后) Na通道 失活 开始复活 逐渐复活 备用状态 兴奋性 0 阈上Ap 阈下 Ap 阈上Ap
接头间隙 接头后膜(终板膜):有Ach –R、Na、K通道等
(二)兴奋传递过程
1.传递过程:
电(神经纤维上Ap)—化学(Ach)—电(骨骼肌上Ap)传递 神经纤维上Ap 前膜前膜上Ca通道开放,Ca内流大 量Ach释放至间隙形成Ach-R(受体配体复合物)终板膜上
Na、K通道开放Na内流终板电位(局部电流)总和相
Components of the Sarcomere Tropopin 肌钙蛋白 α-Tropomyosin 原肌球蛋白
(二)滑行学说
肌肉收缩时,无肌丝缩短和卷曲,是细肌丝在粗肌丝间滑行的结果
(三)滑行过程
肌浆中Ca Ca与肌钙蛋白C亚基结合I亚基传递信息 原肌凝蛋白变构暴露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位点横桥与肌动蛋 白结合拖动细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肌小节、明带、H区变短 暗带长度不变
2. 单收缩的复合
分类 不完全强直收缩:锯齿状 2在1的舒张期 完全强直收缩:直线 2在1的收缩期
特点: 肌张力随刺激强度 而 ,且为单收缩的4-5倍
二、 肌肉收缩的形式
1. 缩短收缩 又称向心收缩,当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界阻力时牵 拉它附着的骨杠杆做向心运动,这种收缩叫缩短收缩。 它是人体得以实现各种加速度运动的基础,如屈肘、高抬腿、挥臂等等 缩短收缩 包括: 等张收缩:其负荷即外加阻力在整个收缩过程中是恒定 等动收缩: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以恒定速度(称等动)进行最大收 缩
(一)概述
2.细胞膜转运的物质有 1)小分子物质 气体:CO2、O2 H2 O 无机盐:Na+、K + 、Cl-、Ca 2+等 有机物:氨基酸 葡萄糖 2)大分子物质;如酶、激素、吞噬的细菌等
3.物质转运存在于:
膜内外、消化道对物质的吸收、肾小管的重吸收等结构
(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形式
1.被动转运:顺梯度(动力),不耗能 1)单纯扩散:气体(O2,CO2),P高P低 2)易化扩散:需膜蛋白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