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九千字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笔记[1]
几套西方哲学史教材之比较
几套西方哲学史教材之比较一、关于西方哲学史的教材(原发于你来我往论坛)西方哲学史我读过四种教材。
第一是南开大学出的〈欧洲哲学史》,冒从虎主编,上下册。
这套教材是年代编写的,我觉得明显地显得陈旧,带有很重的意识形态的影响。
这套书的好处在于通俗易懂,而且对于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主要概念都解说得比较清楚。
我第一次读哲学史就是读的这套,我觉得这套书作为入门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觉得这套书有很多不足。
书中的康德哲学部分,显得较为薄弱,可能受当时学术研究条件限制,其康德哲学主要根据《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来讲的,很多问题都没有讲到,而且我认为有些地方有误解。
(这本书有修订本,没读过)第二,是苗力田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新编》。
这套书是90年代出的,由人大的泰斗集合多人之力编成。
我怀疑这本书是不是编得比较仓促,因为感觉读起来某些地方文字硬硬的,甚至于会让我觉得有些地方不通顺。
但是,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内容广而深。
尤其德国古典哲学部分,我觉得写得很好。
第三,是张志伟主编的《西方哲学史》,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的。
这是近几年新出的,因此首先的好处是,意识形态的影响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它基本上是就哲学讲哲学,哲学之外的东西讲的相对比较少一些。
这本书的内容也是广而深,基本上各个部分都写得很好。
第四,是全增瑕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我为了考上海的学校才买的,只买到了上册,下册只有朋友复印给我的康德、黑格尔部分。
这套书看起来巨厚,很吓人,但其实每页字比较大,内容其实和其他几本书差不太多。
这套书还有一个特点是从下册还包括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一部分。
不过看到德国古典哲学就可以了。
现代西方哲学部分看刘放桐的那本。
全的这套书也是80年代编的,可是现在仍然在用,说明这套书是编写得相当不错的。
读过之后,确实如此,文从字顺,对各种理论、概念的解说都相当清楚。
读过四套之后,我的体会是多读几套哲学史教材还是有好处的。
一方面,每读一次,都会加深哲学史的印象和理解;一方面,有些哲学家的思想相当不好理解,如康德、黑格尔,看了A书不懂,也许再看了B书,结合A书,也许原来A书中看不懂的现在就可以看懂了。
现代西方哲学
二、现象学还原
1、本质还原:具体事实
现象学的悬置:epoche 2、先验还原:自在的客观世界
一般本质 先验自我
三、生活世界
1、生活世界的提出
2、欧洲科学的危机
第三节 海德格尔
Heidegger
著作 《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林中路》
1889-1976
一、现象学方法
Kierkegaard
1813-1855 主要著作: 《或此或彼》《恐惧与颤栗》等
一、存在
1、反抗黑格尔
2、孤独的个体:个体的存在高于类本质 3、个体的自由选择
二、生活辩证法
1、感性阶段—绝望
2、伦理阶段—犯罪感 3、宗教阶段—荒谬感
三、主观真理说
1、信仰主义
思考题
1、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
2、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3、海德格尔论此在的基本结构 4、海德格尔论语言 5、解释学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存在主义
概况:
也译为生存论,萌芽于19世纪,先驱人物为
陀斯妥耶夫斯基、克尔凯郭尔等人,广泛流 行于20世纪50-60年代。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 萨特、加缪、雅斯贝尔斯、马塞尔等。 特点是关注人的个体生存意义和生存处境, 强调个体自由选择。
思考题
1、萨特的自由理论
2、萨特的历史人学 3、加缪的荒谬哲学 4、雅斯贝尔斯的生存超越论
第五章 弗洛伊德主义
第一节
Freud
弗洛伊德
1856-1939 著作 《梦的释义》《精神分析引论》《文明 及其不满》
一、无意识理论
1、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2、力比多、爱欲和死欲 3、性格结构 本我、自我和超我
(完整版)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笔记
绪论本书所论及的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1、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转向近代西方哲学;2、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
3 、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
哲学家们大都自觉地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的(客体)的世界区分开来,即把心灵和肉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区分开来,并由此来探讨主体如何认识和作用于客体、客体如何作用和呈现于主体.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
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但由于对理性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主客分离的理论前提,近代西方哲学却又走向了独断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
人的理性成了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验论者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
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
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
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近代西方哲学之走向终结既是一种根本性的变更,又是一种自然的发展。
从笛卡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前到文艺复兴)到黑格尔的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思有等二元分立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已完成了它的发展历程,在某些方面成了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现在需要从整体上对它重新加以反思甚至扬弃了.但这种变更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因为它既合乎哲学和思想文化本身发展的逻辑,又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换言之,这种变更既有思想和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源(认识根源),又有社会历史根源.19世纪中期(可往前推到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逝世或更早一些)前后的一段时期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始形成的时期。
《现代西方哲学》阅读笔记精选6篇600字
《现代西方哲学》阅读笔记精选6篇600字尼采把道德分为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属于后者,其实质有三:复仇精神、坏良心和禁欲理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你喜欢。
《现代西方哲学》阅读笔记1本书重点知识1.西方哲学是怎么从近代走向现代的?近代西方哲学面对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开始质疑自身理论根基的可靠性。
之后,在培根与笛卡尔的怀疑主义的推动下,突破了经院哲学的影响,确认了理性的地位,并论证了人作为理性主体的可靠性。
然而,从康德、斯宾诺莎、费希特、谢林一直到黑格尔,关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可靠的知识,哲学家们并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2.现代西方哲学的两条主线是什么?现代西方哲学两条最重要的线索,一个是从尼采到海德格尔的意志哲学和存在主义思想,另一条就是从胡塞尔到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与分析哲学。
(1)尼采哲学延续的是康德哲学中本体世界的这一支,他并没有通过逻辑实证的方法去演绎规律,而是直接思考表象世界背后的决定性力量,也就是他哲学的核心概念:权力意志。
(2)尼采将康德哲学的外在本体转向了生命本身;而海德格尔彻底终结了形而上学,将研究深入到了生命内在,对后来的存在主义思潮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3)胡塞尔现象学彻底解决了近代西方哲学陷入的二元困境,超越了主客体的对立关系,把人与世界看成一个整体。
(4)维特根斯坦沿袭着理性主义倾向的路子在进行哲学研究,把对康德所说的现象世界的理性探究走到了极致。
他从语言分析的角度,给哲学的目标画了一张“勘测图”,把哲学与科学严格区分,不再让哲学跑偏。
小结1.在19世纪中叶,现代西方哲学开始了,人们对抽象思辨的兴趣减弱,哲学从思辨转向实际,关心的对象变成了具体的人。
2.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给近代哲学带来了危机,这才带来了西方哲学从近代向现代的过渡。
圣经作为知识和真理的来源这个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动摇。
3.康德的理论并没有完全解决人怎么追求真理这个问题。
即使斯宾诺莎、费希特、谢林一直到黑格尔,关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可靠的知识,哲学家们也并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刘放桐-第二十章 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与后现代主义
•
•
第四节(续1)
• 四、对表象主义的批判和语言转向的超越 反表象主义是罗蒂的反基础主义立场在认识论 上的表现。表象主义把心灵当做反映实在的一面镜子,把知识当做这种反映的系统化和精确化, 把哲学当做知识的最高系统。后者主要表现为一个认识系统,为获得知识提供指导,为鉴别知识 提供标准。表象主义是一种镜像哲学。然而罗蒂认为,人心作为自然之镜并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 在罗蒂看来,镜像论、表象主义是一种把视觉思维绝对化的视觉中心论,而传统西方文化正是为 视觉中心论所支配的文化,都包含了视觉隐喻。他对所谓视觉思维的偏见作了大量批判。罗蒂的 批判实际上是对以心物二分为前提、以获取符合对象的主观表象(精确表象)的传统认识论的批 判,其目的是为他实现哲学上的变革开辟道路。 罗蒂把语言的转向看做是通向新的哲学道路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他认为语言的转向并不就 是哲学发展的方向,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由于人们作出了语言的预设, 语言转向所要实现的哲学变更并未取得成功。为了实现这种变更,必需超越语言转向而继续前进。 后来他把问题由哲学领域引向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等实践领域,认为不要为语言提出预设,而要 把人的语言和思想看做由人所处的环境所决定;但不存在语言和思想是否与环境和实在相符合的 问题。人们不必考虑如何去测定这些语言和思想的精确性,而只应关心它们在人群中的应用。罗 蒂由此引入了实用主义的工具主义,即强调语言和思想的工具性和人为性。 五、新实用主义与后哲学文化 罗蒂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表象主义等的批判是他的新实 用主义的反传统哲学立场在不同层次和意义上的体现,其结果是走向他所谓“后哲学文化”。他 揭示和批判了先辈实用主义者的不彻底性,特别是形而上学和科学主义的残余。他的新实用主义 的内容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反”之外,还有以下重要的几点。第一,进一步超越各种哲学流派和 思潮的对立。第二,否定哲学在各种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取消传统意义上的哲学。第三,崇尚不 确定性、相对性、描述性。第四,以教化哲学代替系统哲学。第五,后哲学与新解释学。罗蒂的 后哲学文化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他称它为新解释学。他认为哲学的基本活 动是对话、沟通,其任务是促进不同的 文化、不同范式之间的对话,在不同学科之间从事调停。 他的新解释学根就不是一种哲学理论,而只是对传统理论加以解构的方式。但罗蒂对传统哲学的 近乎全盘否定的态度往往使他走向了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等另一个极端,不仅未能为现代西方哲 学克服矛盾、走出困境指出正确方向,反而将其引向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来自•第三节(续1)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代码: 0305 )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代码: 030501 )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代码: 030502 )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代码: 030503 )二级学科名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代码: 030504 )二级学科名称:思想政治教育(代码: 030505 )二级学科名称: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代码: 030506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科团队由17名教授、10名副教授,16名博士组成。
学科带头人胡潇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国内知名学者,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最近五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重要论文25篇,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各二级学科带头人徐俊忠、张其学、赵中源、董世明、刘莉、皮家胜等均为在某一方面学有所成,在学界有一定影响或知名度的学者。
徐俊忠教授为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学科组成员,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现为《现代哲学》主编,国内知名教授;近期合作出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阐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等专著,在国家重要刊物发表《“去工业化”与人民公社的困境》等论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解释史研究与博士生教育的研究颇有建树。
张其学近期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4篇重要论文,对西方文化思潮洞察较深,成果获省政府3等奖。
赵中源、夏宏、刘莉等都是年轻有为,后劲十足的年青学者。
团队现有在研国家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达20余项;最近五年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通过全体学科成员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术业搭配均衡、精神配合默契的学科队伍。
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笔记整理(完整版)
绪论第一章实证主义本章概述实证主义沿着经验主义哲学的思想路线,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哲学和社会学,反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实证主义的概况和其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和思想理论。
第一节实证主义概况一、形而上学的困境与实证主义的形成实证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实证自然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流派。
它是在西方近代哲学陷入危机以及随之在西方哲学界兴起的对它的批判浪潮中形成的。
19世纪30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
主要代表有孔德、穆勒和斯宾塞。
19世纪中期,随着集近代理性主义大成的回归热派哲学的解体,盛极一时的近代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
休谟之后英国哲学的发展大体上走的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持怀疑态度的休谟路线。
法国18世纪大革命后,原来被理想化的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在许多方面越来越暴露出它们的种种欺骗性,原来被视若神圣的理性观念也显示出它们的种种虚幻性。
就其基本思想路线说,实证主义可以说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提出怀疑的休谟经验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但又根据新的形势对休谟等人的理论作了修改和补充。
他们仍然把经验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否定认识(现象)经验以外的实在(物质或精神)的可能性,明确提出要抛弃对世界的基础、本质等本体论问题的研究。
他们要求超越心物、主客、思有等二元对立,强调人类知识的力量,强调运用实证科学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可能性。
在方法论上,他们接受19世纪以来的科学方法,反对与黑格尔主义相关的理性主义的辩证法。
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他们提倡科学、进步和改革,但不赞成革命。
二、实证主义的流传19世纪中期和下半期,在法、英两国就已出现了一批实证主义的信奉者。
在法国,较著名的实证主义追随者有拉菲特、李特列、丹纳、芮南等人。
其中丹纳的《艺术哲学》在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有较大影响,芮南以《耶稣传》称著。
在英国,19世纪下半期与穆勒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接近的哲学家主要有培恩、西季威克,以传播孔德的实证主义为己任的哲学家主要有康格累沃、布累杰斯等人。
现代西方哲学笔记
《现代西方哲学》笔记概论一、什么是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指开始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之后,即从19世纪后期一直到现在的西方哲学。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渊源1.社会历史背景启蒙运动: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和乐观主义●西方古代哲学:自然哲学Vs.中国古代哲学:人文哲学●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艺术家与其在描绘这个世界,倒不如说是描绘自己的心灵。
●我们的教育:教人往外看,忽视了内观。
启示:想做好任何事,就要对它有感觉!——心灵的发现。
●人的发现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人的发现带动了科学的发现,近代科学产生了。
●科学说到底就是对世界的发现。
●科学的客观性也可以受到质疑的。
客观性?科学也是和文化,或者说人文背景联系在一起的。
2.对启蒙运动的继承和发展科学主义。
崇拜科学:科学代表着人的理智武器对付和克服未知的能力,人的日益发展和控制自然,人的智慧的源泉。
歌颂理性。
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理性所倡导的真理、正义、平等和人权代替迷信、偏见、特权和压迫。
——起到意识形态的作用。
牛顿是最大的英雄。
乐观气氛:用科学与理性、用计算和控制的世界扫除习俗和无知的世界,导致社会进步。
科学与理性导致——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确凿性、精确性、确定性和严密性。
3.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并行发展●古希腊:人为一切的尺度;文艺复兴: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对启蒙主义的批判与反思——人的非理性都不需要了吗?反思机械论——人是机器,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忽视。
●对实证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的人本主义反思。
4.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社会动荡、战争、灭绝人性的迫害等。
5.自然科学的发展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细胞学说、进化论等。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揭开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电子、X射线、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建立。
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反思,推动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发展,近代科学发展到现代科学。
近代科学不够科学。
超越近代殊途同归_读_新编现代西方哲学_
育》、凯洛夫的《教育学》,这是影响中国教育最深的三本教育学著作,然后讲到当代教育学的多元化。
又如讲当代中国教育,不是像一般《教育学》教科书那样只讲中国的教育方针和学制,而是简要地介绍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再讲到今天的教育目的、结构。
重视吸收世界教育发展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前瞻性。
要达到这一点,就要面向世界,了解世界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当代教育学》专门辟一章“当代世界教育”,介绍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概况和各种教育思潮,其他各章中也都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
这对于教师开阔视野,放眼世界,把握未来是很有帮助的。
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本书不仅介绍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而且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重视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
书中有许多案例提供学生思考。
特别是道德教育部分,讲到道德判断、两难问题时举了一些案例,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启发。
书中还专门介绍了上海市青浦县的教改实验,这是我国本土最成功的实验,用它来说明,我们完全能够创造出自己的经验和理论。
书中还有许多新的内容,或者是老问题的新解释。
在这篇短文中,不可能一一列举。
可以说,该书从标题到内容都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述,用现代时髦的说法,作者是企图建立新的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当然,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建立新的教育学绝不是容易的事。
书中也还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例如,第一章教育发展的分期,在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之间,隔了一段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似乎在历史分期逻辑上不顺;又如,把“教学”说成是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行为”,值得商榷。
可以这样说,教学工作是教师的行为,但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应该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也应该是双方的行为。
其他有些章节在逻辑安排上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超越近代殊途同归———读《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复旦大学孙向晨西学东渐,国人便对西方哲学用足了功夫,且不说严复的《天演论》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单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第一个外文译本是中文便足以说明国人对于西学的重视。
我的教育哲学观论文 (1)
我的教育哲学观院系:教育研究院姓名:石绍惠学号:1032011309027我的教育哲学观摘要:生活是教育之根和本。
教育与生活的脱节有其深刻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根源。
从这个根源出发,我们可以探寻到教育回归生活的途径,那就是从知识教育回归文化教育、再从文化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的途径。
教育不仅要回归并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生活,从而重新找回生活之根和本,而且还要回归并融于生活的理想,从而引领现实的生活。
教育哲学不仅仅只是理论,它还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着。
那么如何将这些看上去是理论的东西跟我们的教育经历结合起来,讨论我们所经历的教育是好是坏呢?如何用教育哲学知识来思考教育方法的正确与否呢?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究关键字: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教育生活经历当代教育问题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二、什么是哲学哲学:爱智慧——来源于古希腊文philosophia, 意思是追求philem 和智慧 sophia.在汉语中,“哲”是智慧的意思。
哲学是“智慧之学”,即关于智慧的学问。
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之学的大智慧。
哲学是以分析思考探究和反省有关生活、知识以及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
哲学与艺术不同,哲学是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去处理问题的哲学与科学不同,哲学以纯粹思考来解决问题,科学则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要方法。
三、什么是教育哲学?(philosophy of education)教育哲学可以理解为用哲学的观点、方法研究、分析、解释教育问题的学问。
西方现当代哲学发展主要趋势论评
西方现当代哲学发展主要趋势论评
刘放桐
【期刊名称】《江海学刊》
【年(卷),期】2002(000)002
【摘要】本文基于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及各种流派和思潮的不同层次的共性来探讨其主要趋势.认为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挑战,陷入了新的困境和危机,但又以不同方式寻找解脱的道路而进一步转向现代哲学思维方式.文章总结概括了几种主要趋势:首先,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大都从反形而上学转向重建形而上学,都企图既能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的独断性等弊病、又能避免因拒斥和否定形而上学而走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其次,向现代哲学的转向从一方面说就是使哲学研究从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两大思潮各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了这种倾向;再次,是各种不同思潮和流派在上述倾向的推动下越来越打破原有界限而走向相互沟通和对话,甚至包括了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
【总页数】8页(P17-24)
【作者】刘放桐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
【相关文献】
1.论现代西方哲学的"返老还童"--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发展趋势研究 [J], 段德智
2.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主要美术思潮、美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西方现当代艺术概述 [J], 王诗彦
3.再谈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与西方现当代哲学的共同研究域 [J], 陈永盛;
4.现时代与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总趋势——开展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与评介 [J], 杨文极
5.如何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关系看 [J], 陈学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哲学走向_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_刘放桐
世纪之交的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走向当代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刘放桐一人类很快就要进入21世纪。
在新的世纪中哲学将朝什么方向发展?将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这是近年来中国和西方哲学界、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都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中国哲学存在的条件及其本身状况都不同于西方,它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走向必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然而当代中国是面向世界的中国,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与整个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已融为一体。
因此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变化与西方哲学也必然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研究外,中国哲学研究还包含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哲学、学习和借鉴国外哲学等诸多方面,它们都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服务,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融为一体。
因而当代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联系最突出地表现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联系,研究当代哲学走向最重要的就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走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具有世界意义,但从社会背景和理论来源来说主要是西方的产物。
这一点中外哲学界都很少有争议。
分歧较大的是:它与在同一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下产生的现代西方哲学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人们往往把被教条化和僵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形态,并因它在基本倾向上与现代西方哲学不同而把这两种哲学完全对立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大都对现代西方哲学全盘否定;西方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总是极端敌视。
双方处于对峙局面。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剧变,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遇到了重大挫折。
许多西方学者就此宣告马克思主义“最终失败”。
马克思主义学术界内部也有人在不同程度上动摇了原有的信念。
这种情况的出现要求我们既要重新考察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真实所是、特别是二者的产生在西方哲学史上的真实意义;也要重新考察二者一百多年来在各自的发展中遇到的不同性质的问题和困难,二者是否能够以及怎样去克服它们?二者是否还具有、或在什么条件下还具有生命力?只有对这些问题有符合实际的认识,才能对二者的前途和当代哲学的走向作出较为准确的估计。
“马克思哲学进步到现代西方哲学”是一个伪命题
"Marxist Philosophy Progressing into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Is a False Thesis 作者: 刘放桐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43
出版物刊名: 河北学刊
页码: 17-2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伪命题
摘要:"马克思哲学进步到现代西方哲学"是一个伪命题。
不能为了编造这种命题而扭曲和混淆别人的观点;对现代西方哲学不能简单否定,但只有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才揭示了现代哲发展的正确方向。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只谈一般唯物主义观点而否定实践观的核心作用,不是维护、而是贬低马克思哲学。
当代西方哲学复习笔记
当代西⽅哲学复习笔记当代西⽅哲学复习笔记第⼀章第⼀节现代西⽅哲学⼀、现代西⽅哲学的概念1、关于现代(1)19世纪40年代德国古典哲学终结(2)19世纪70年代巴黎公社失败(3)20世纪初⼀战、俄国⼗⽉⾰命(4)20世纪50年代⼆战哲学:介于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学科。
2、为什么将19世纪40年代作为现代西⽅哲学的开端?(1)⼀种崭新的哲学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2)⼯业⾰命以及第⼀次⾃然科学⾰命;(3)1848年德法资产阶级⾰命;(4)西⽅资产阶级本⾝发⽣了重⼤变化。
3、现代西⽅哲学与资产阶级古典哲学的不同:(1)资产阶级古典哲学的特点:①政治上是⾰命的,思想上是进步的;②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占主要地位;③理性主义哲学。
(2)现代西⽅哲学的特点:①在本体论上,主观唯⼼主义占上风;②在认识论上,⾮理性主义占上风;③对待辩证法的态度,或否认或歪曲;④在社会历史观上宣扬唯⼼史观和悲观主义。
4、现代西⽅哲学的定义;现代西⽅哲学主要指19世纪上半期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来,⾄今100多年来在欧美各国产⽣和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主要哲学流派和思潮。
⼆、两⼤思潮的对⽴1、科学主义(实证主义)思潮的特征:①拒斥“形⽽上学”,以追求实证知识为⽬的,企图超越哲学党派;②与⾃然科学密切相关;③重视⽅法论研究(分析法、现象学⽅法、辩证法)。
2、⼈本主义思潮①重视对⼈的研究;②在认识论上重视⾮理性的直觉或体验;③重视社会历史问题的研究宣扬悲观主义⼈⽣观。
三、现代西⽅哲学的历史演变1、⼈本主义:叔本华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2、实证主义:孔德(早期实验主义)马赫主义(经验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第⼆节为什么要学习现代西⽅哲学1、三次思想交锋第⼀次,1978年左和右;第⼆次,1991年,讨论姓资还是姓社;第三次,1997年,讨论姓公还是姓私。
2、学习现代西⽅哲学的意义:①既有助于我们全⾯深刻地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利于我们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②有助于我们吸取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提⾼认识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本书所论及的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
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
哲学家们大都自觉地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的(客体)的世界区分开来,即把心灵和肉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区分开来,并由此来探讨主体如何认识和作用于客体、客体如何作用和呈现于主体。
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
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但由于对理性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主客分离的理论前提,近代西方哲学却又走向了独断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
人的理性成了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验论者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
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
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
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近代西方哲学之走向终结既是一种根本性的变更,又是一种自然的发展。
从笛卡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前到文艺复兴)到黑格尔的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思有等二元分立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已完成了它的发展历程,在某些方面成了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现在需要从整体上对它重新加以反思甚至扬弃了。
但这种变更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因为它既合乎哲学和思想文化本身发展的逻辑,又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换言之,这种变更既有思想和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源(认识根源),又有社会历史根源。
19世纪中期(可往前推到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逝世或更早一些)前后的一段时期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始形成的时期。
一些哲学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向传统的理性主义公开提出挑战。
他们认为以往哲学从主客、思有、灵肉等二元分立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只能及于现象界,而不能达到人和世界的本真存在。
因此,必须超出二元分立的界限,转向对人及事物本身的研究,转向非理性的直觉,转向强调个人的独特个性、生命、本能,恢复和维护人的本真存在,发现和发挥人的内在的生命力和创造性。
他们的观点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潮,即“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
另有一些哲学家(特别是英法实证主义者)则着重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性,强调哲学应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应成为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他们否定哲学对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探求,否定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意义,认为哲学应以描述经验事实为范围、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
他们要求建立一种排除思辨形而上学、追求实证(经验)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切性的哲学。
他们由此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
除了上述两大思潮之外,还有一种较多地保留着传统形而上学、甚至思辨唯心主义特征的第三种思潮,即形而上学和宗教哲学思潮。
如果将整个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走向与近代哲学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西方哲学至少于以下四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后者,即对作为体系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特别是其本体论的超越,对二元分立哲学模式的超越,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对近代哲学关于人和人道主义理论的超越。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从整个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型过程看,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可谓是这一转型的过渡期,而从20世纪初至今可谓是其完成期。
过渡期的基本哲学倾向是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前者采取了马赫主义等形态,后者主要有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弗洛伊德主义、以及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而实用主义(特别是詹姆士)兼有上述两种倾向。
此外,还有一些既较多地保留又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流派,主要有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以及各种形式的实在主义。
完成期可分为20世纪上半期的西方哲学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哲学。
上半期最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哲学和现象学的出现和盛行。
它们标志着西方哲学在总体上已由近代思维方式转向现代思维方式。
20世纪初罗素和摩尔对黑格尔主义的公开驳斥标志着分析哲学运动的正式形成。
现象学运动肇始于胡塞尔,广义地说,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和梅洛-庞蒂等的存在主义是整个现象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对早期的形而上学不彻底性及实利主义倾向作了进一步的改造,更为强调哲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宗教哲学和神学方面兴起了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和新正统主义神学。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分析哲学在英语国家仍是最主要的哲学思潮,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成了其主流;蒯因等人的新实用主义既继承了经典实用主义的基本理论,又接受了分析哲学等新起的其他哲学流派的某些因素;科学哲学中出现了库恩的历史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等流派;“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除原有的流派之外,又出现了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哲学解释学、以及多种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如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
宗教哲学方面,新托马斯主义等各种形态的基督教哲学仍居主导地位。
三、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作为对西方近代哲学等古典哲学的扬弃而产生的,它们的流传和发生影响又大致是在同一历史时代二者之间必然存在密切的联系。
然而现代西方哲学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无论从社会阶级背景、理论形态和职能来说,都必然与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世界观的理论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原则的区别。
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现代西方哲学超越了以主客、心物、思有二分为特征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些超越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超越之列。
马克思彻底打破了一切旧哲学由以出发的前提,但他的哲学不是去建立描绘整个世界的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直接面向人的实践和现实生活,通过强调主客统一的实践的核心作用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在超越近代哲学上存在着原则的、甚至是原则性的区别。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现代西方哲学的各流派在超越近代哲学时几乎都存在着种种不彻底性,甚至自相矛盾。
例如,他们往往把哲学所应有的对真理、理想等的形而上的追求与近代哲学之将这种追求思辨化、绝对化混为一谈,往往走向相对主义、非理想主义和主观主义等。
因此,我们应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坚定的信念,同时必须认真研究和大胆借鉴现代西方哲学。
四、现代西方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我们研究和借鉴现代西方哲学,是为了促进我们自己的哲学-中国哲学的发展。
首先,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误解和误批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这说明对西方哲学的正确理解与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严格说来,只有认真研究和正确评价现代西方哲学,才能准确和全面地理解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此外,把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包括近代哲学在内的古典哲学放在一起比较研究,很容易获得许多可喜的新成果。
其次,从适应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来说,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发扬也必须与重新研究和评价现代西方哲学相结合。
要对起于小农经济、并受总分血缘关系及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的传统哲学和文化进行改造,批判地吸取与西方现代化密切相关的现代西方哲学是其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之,在21世纪东西文化、中西哲学和文化彼此对话、相互沟通和融会的大趋势和背景之下,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将是一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汲取和容纳百家的开发型哲学,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哲学优秀遗产基础上与体现了现当代的时代特征的现代西方哲学相衔接的哲学。
西方哲学在经过扬弃后将成为丰富和发展中国哲学的重要资源。
把中国优秀的哲学遗产推向世界,把西方哲学的现代精神引入中国,这也许正是迈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这一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中国哲学必将是一种既超越中国传统哲学,又超越西方哲学的崭新哲学。
它将处于时代高峰,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一章实证主义本章概述实证主义沿着经验主义哲学的思想路线,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哲学和社会学,反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实证主义的概况和其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和思想理论。
第一节实证主义概况一、形而上学的困境与实证主义的形成实证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实证自然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流派。
它是在西方近代哲学陷入危机以及随之在西方哲学界兴起的对它的批判浪潮中形成的。
19世纪30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
主要代表有孔德、穆勒和斯宾塞。
19世纪中期,随着集近代理性主义大成的回归热派哲学的解体,盛极一时的近代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
休谟之后英国哲学的发展大体上走的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持怀疑态度的休谟路线。
法国18世纪大革命后,原来被理想化的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在许多方面越来越暴露出它们的种种欺骗性,原来被视若神圣的理性观念也显示出它们的种种虚幻性。
就其基本思想路线说,实证主义可以说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提出怀疑的休谟经验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但又根据新的形势对休谟等人的理论作了修改和补充。
他们仍然把经验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否定认识(现象)经验以外的实在(物质或精神)的可能性,明确提出要抛弃对世界的基础、本质等本体论问题的研究。
他们要求超越心物、主客、思有等二元对立,强调人类知识的力量,强调运用实证科学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可能性。
在方法论上,他们接受19世纪以来的科学方法,反对与黑格尔主义相关的理性主义的辩证法。
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他们提倡科学、进步和改革,但不赞成革命。
二、实证主义的流传19世纪中期和下半期,在法、英两国就已出现了一批实证主义的信奉者。
在法国,较著名的实证主义追随者有拉菲特、李特列、丹纳、芮南等人。
其中丹纳的《艺术哲学》在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有较大影响,芮南以《耶稣传》称著。
在英国,19世纪下半期与穆勒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接近的哲学家主要有培恩、西季威克,以传播孔德的实证主义为己任的哲学家主要有康格累沃、布累杰斯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