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古希腊哲学思考题一.名词及命题1、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是以古代希腊文化为社会历史背景,以古希腊文典籍为主要思想材料的哲学。
2、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逻各斯”——希腊文原义是“话语”,进一步引申为尺度、比例、规律等含义。
在赫拉克利特那里有多种提法,主要是指运动变化的法则和规律。
3、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存在是唯一的不动的存在属性: 第一,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第二,存在是唯一的。
第三,存在是不动的。
第四,存在是思维的对象。
关于存在的学问被称为本体论。
4、智者是一批专门以教授“智慧”为生的人,他们向人们传授论辩术、修辞学等方面的技巧,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5、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把这一命题理解为“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这是一种感觉主义真理观。
按照柏拉图的转述,这里的“人”是指个人的感觉,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说事物都以各人的感觉为标准。
6、认识你自己要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事和人的心灵,认识人事中的善和心灵的善,即人的德性。
标志着古希腊哲学从自然哲学到人学的转变。
7、柏拉图的“认识就是回忆”学习和得到知识的过程,就是灵魂在外物的刺激下,回忆其固有理念的过程。
回忆说在柏拉图哲学中的地位。
8、怀疑主义怀疑主义---“怀疑”一词的希腊文意思是“探究”。
怀疑主义认为,真正的怀疑应该是不断的探究,不应该终结于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二、问答题1.早期希腊哲学的特点①性质上是自然哲学。
②研究中心是“本原”问题。
③方法主要是观察与想象基础上的类比和宣称。
④产生于希腊本土以外的殖民地,思想往往带有地域特色。
2、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思想。
第一,“万物皆变,无物常驻”,自然事物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他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踏进同一条河的人,不断遇到新的水流”,“我们踏入又不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第二,运动变化遵循“逻各斯”。
“逻各斯”——希腊文原义是“话语”,进一步引申为尺度、比例、规律等含义。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1、逻各斯(logos):Logos,是话语,词语的聚集之意,赫拉克利特最早引用这个概念,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正确的道路表达了真实的原则,他认为逻各斯与火是同一本原的内、外两个方面,逻各斯是因火的不足和多余而造成事物之间转化的原则。
就逻各斯是世界本原而言,它被理解为“原则”“规律”“道”等,就逻各斯是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被理解的“理性”“理由”等。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定义:对自然秩序的智慧言说。
①人们所听到的(言辞)②规整万物的(类似某种普遍的规律)③一种独立于表达它的人的存在。
2、努斯(nons):由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他认为“将来会存在的东西,过去存在过现在已不复存在的东西,以及现在存在的东西,都是心所安排的”,“心”即“努斯”,是无限的,自主的,不与任何事物混合的,是单独的,独立的,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努斯”是灵魂,思想或心智,就是作为个体精神向上超越的精神能力的存在,它代表自我超越,不断创造的主体原则,要求人摆脱物质世界的羁绊,以自我规范的对象,使对象符合我的目的,强调主体性,目的性,自由性,人的自由性。
3、苏格拉底谈话方法: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不传授知识,只是与人对话,因为他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只能通过对话才能接近真理。
承认自己无知,正式苏格拉底的智慧所在。
苏格拉底的无知是真诚的态度,他既不是欲擒故纵的圈套,也不是大智若愚的讥诮,没有真诚的无知,便没有对知识的真诚探索,物质的态度是实施苏格拉底对话的关键环节。
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承认自己是无知的学习者,这样便能使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只提出问题,却不回答这些问题,把学习变成不断探索新知识的主动过程。
第二,承认自己无知的态度使对话者双方处于同等的地位。
苏格拉底的对话不是教师的训导,更不是智者的炫耀。
苏格拉底方法让对话者自己发现真理的结果。
4、柏拉图的“相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相论是由本体论与认识论两部分组成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实质上是一种对本质直观的认识论方法,而辩证法则是认识的途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是人类知识可能性与确定性的重要保证,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近代大陆理性主义及康德、黑格尔的认识论都受到相论的影响,而排斥相论的彻底的经验主义必将导致不可知论.这主要是方法论上的。
西方哲学复习材料

西方哲学复习材料第一篇:西方哲学复习材料名词:1.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P36)2.亚里士多德“四因说”。
(P100)3.亚里士多德的潜能与实现。
(P101)4.“奥卡姆剃刀”。
(P166-167)5.培根的“四假相说”。
(P188)6.洛克的“白板说”。
(P240)7.康德的“知性为自然立法”(P304)8.黑格尔“实体即主体”。
(P354-355)9.黑格尔的“扬弃”。
(P371)简答:1.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P30-31)2.简要回答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内容。
(P63-64)3.简述柏拉图“洞穴”比喻的内容及内涵。
(P71-72,p77)4.简要回答柏拉图“线段比喻”的内容。
(P77)5.简要回答柏拉图“通种论”的内容。
(P85)6.简要回答托马斯在《神学大全》中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P162)7.简要分析“唯实论”与“唯名论”的区别。
(P163)8.简述培根经验归纳发的三大步骤。
(P190)9.如何理解笛卡尔的“天赋观念”(P201)论述:谈谈你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命题的理解。
(P202-206)结合哲学家本人学说,试比较经验论观点和唯理论观点的区别。
(p211-212,234-235)如何理解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p292-298)第二篇:西方哲学西方哲学作业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08级尹璇0810012955你认为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中哪一步骤有问题,为什么?如果你赞同安瑟尔谟的论证,那么如何反驳高尼罗的责难?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安瑟尔谟认为信仰高于理性,而上帝的崇高远远超出了人的理解力,单凭理性无法达于上帝,只有先信仰才能够理解。
基于这样的理论前提,安瑟尔谟对上帝的存在进行了“本体论证明”。
其一,上帝是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对于这样一个判断,即使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愚人也能够理解他所听到的对象,知道这个对象在他心中存在,即使他怀疑这个对象。
西方哲学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本原:就是万物从它那里来,毁灭之后又回到它那里去,万物生灭变化,唯独它不变的东西,所以,“本原”的问题,其实包含着两个问题:一是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一是生成的原因问题,亦即是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力问题。
2、巴门尼德:A巴门尼德——古希腊哲学本体论的奠基人,爱利亚学派的主要代表。
B巴门尼德哲学是希腊哲学的转折点。
C其对哲学的贡献:①他关于两条道路或两个世界(本质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花费呢,确定了后来西方哲学所关注的基本方向。
②他将“存在”确立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
③他不再像自然哲学家那样武断地宣称,而开始用逻辑论证的方法,使哲学向理论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④他关于“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的命题确定了理论思维或思辨思维的基本形式。
D巴门尼德将“存在”确定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它使西方哲学从宇宙生成论转向了本体论。
3、原子论:①德谟克利特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最高成果,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作为不可分的最小单位而存在,而虚空是非存在,不过非存在并不是不存在而是存在的另一种状态,它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②德比较好的解释了自然万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万物为一,都是由同一种东西组成的,万物也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原子之间有形状,位臵和秩序的不同,由于有了虚空,原子就有了运动的场所——原子在虚空中的碰撞造成了它们的组合与分解,从而形成了万事万物。
看上去原子论解决了自然统一性和多样性,但有原子论有十分浓厚的机械论色彩。
4、智者:公元前5世纪,“智者”一词则专指一批收费收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的教师。
智者具有明显的感觉主义、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倾向,在社会政治领域发挥了启蒙作用。
5、亚里士多德:著作《工具论》、《物理学》、《论灵魂》、《形而上学》、《尼各马科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被认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有史以来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不过他的观点与柏拉图不同。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绪论早期古希腊哲学(1)古希腊哲学的起源西方文明的来源可概括为“两希”,即古希腊文化和希伯莱文化,可见古希腊哲学影响之大。
在《荷马史诗》所描绘的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前三千年)因异族入侵被摧毁之后,古希腊文明在荒野上拔地而起,建立起了当时独特的“城邦政治”。
见第25页,伯利克里的演讲。
哲学产生的条件:闲暇(闲人);思想的自由(政治环境);独特的地理环境(对自然力和必然性的深切感受)。
(2)古希腊哲学的特性由于,第一,公民的自由;第二,人人平等;第三,公开论辩。
所以,说理是最重要的本领,使理性精神(非宗教精神,积极的悲剧精神,解释命运、必然性或规律)成为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
这也造就了西方文化特立于世的传统。
与其后的西方哲学不同,古希腊哲学的特点是,第一,朴素直观性;第二,“拯救现象”的经验主义;第三,以宇宙论(自然哲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A 米利都派泰勒斯(前570)水是万物的本原(“大地浮在水上”);万物都充满着神灵(“宇宙充满了灵魂”)。
米利都学派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
B 赫拉克利特(前504-501)他的哲学观点要比米利都派更丰富,尤其是在关于运动和变化的问题上。
火本原说: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逻各斯学说:世界的本性可“说”(逻各斯);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理性(说)才能发现它。
生成辩证法:对立面转化的关系;对立和谐的关系。
米利都学派和爱菲斯城的赫拉克利特学派统称为“伊奥尼亚学派”。
C 毕达哥拉斯(前532/531)学派什么最智慧——数目;什么最美好——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企图用数来解释一切,不仅认为万物都包含数,而且认定都是数,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数的关系。
他们以发现勾股定理(西方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闻名于世,又由此导致不可通约数的发现。
毕达哥拉斯的思想难得显赫,却从未消失,总是作为其他哲学家思想的一部分,但也只是一部分,虽然有时是最重要的部分。
西方哲学史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被誉为“哲学之父”,提出水本原,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都是从水中产生,而后又复归于水。
2、阿那克西曼德:提出无定形者,认为事物的产生是由于永恒的运动把对立物从“无定形者”中分离出来,所谓产生即是对立物的分离。
3、阿那克西美尼:提出气本原说,气不仅是指一种自然物质,有时候也指呼吸、灵魂或某种神圣性的东西。
气与水一样是自然物质,但比水更加具有无定形的特点;气存在但不可测量和无边无际,无孔不入也无所不包。
因此既超出了泰勒斯的局限性,也克服了阿那克西曼德“无定形之物”的笼统性。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1、毕达哥拉斯:提出数本原说,认为万物的本原应该是有定形的东西,而最有定形的东西就是“数”,发现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数量关系,数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具体事物,而且可以用来解释抽象事物,数构成了一切变化不定之物共同的确定不变的东西,超越了米利都学派的感性物质意义上的开端,具有了抽象原则的含义。
2、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认为火是万物本原,强调万物及其转化是按照“一定的分寸”进行,在不断转化的“无定形”原则中加入了“有定形”的原则。
逻各斯:原意是“话语”,也由此带来了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
不仅具有客观规律的含义,同时具有主观理性的含义。
在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看到了两个不可分割的原则,即作为万物本原的火与作为万物运动变化法则的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是古代辩证法的重要奠基人,他的辩证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认为一切事物均处于普遍的运动变化与相互转化之中。
(2)说明运动变化的根据是对立面的冲突。
(3)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不同的评价标准。
三、爱利亚学派1、巴门尼德:存在与非存在“存在物存在,非存在不存在。
”“存在”或“存在物”的特点:(1)“存在”既不产生、也不消灭。
(2)“存在”是“一”,它没有部分,不可分割。
(3)“存在”是不变不动的。
(4)“存在”虽然是无始无终的,但是它却不是无边无际的或无定性的,强大的必然性从四面八方围绕着它。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四根说,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的,他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而作为组成万物的四根,其自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使根相互争斗的“恨”。
他用四根说明事物的可感性质,用爱恨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
其学说虽被称为“四根说”,但实际上,他认为本原在数量上是六个。
2.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是由philo和sophia构成的动宾词组。
爱智慧所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思维知识、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3.智者,是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公元前5世纪前的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为智者。
由于智者能言善辩以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
4. 本体论,又译为“存在论”,意指“关于存在的学说”,由17世纪经院哲学家郭克兰纽首先提出。
广义上指研究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狭义上则是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对宇宙本性的研究的为本体论。
5. 认识论,亦称知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6.本原,是希腊文“arche”或拉丁文“principium”的意译,原义是“开始”,又译为“始基”。
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最根本实体)或构成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存在物都由本原构成且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为它。
7.阿派朗,是本原的音译,意为“无定形之物”,即“无限”、“无限制”或“无定形”。
西方哲学史期末复习材料

1、“逻各斯”(Logos):最早由赫拉克利特提出,是西方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创举。
客观上指世界的本原,可理解为原则和规律;主观上指人所认识的道理,可理解为理性和理由,是符合客观逻各斯的思想和真理。
2、奴斯:是阿那克萨格拉提出的,最初是指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
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种子构成的﹐种子本身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不可变的,其本身不能运动﹐这就需要一种推动运动的力。
但是因为这力必须认为是现存的,因此,他将此力赋予一种特别的、单一的物质,即基本实体,即奴斯,奴斯是一种物质元素:均匀、不生不灭,奴斯以最细微的状态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物质之中。
3、原子(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或根本元素是原子和虚空。
原子的本意是不可分割,表示充实的最小微粒。
原子的根本特性是“充满和坚实”,因而是不可分的。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中,它的惟一的运动形式是振动;原子的体积微小,不能为感官所知觉,只能通过理性才能认识。
4、理念:客观存在的、借思维把握的一类事物的共性。
它是一类事物的原本、范畴,而个别事物则是理念的阴影和摹本。
它的特点有本原性,超感性,不变性、永恒性,绝对性,客观性、真实性,目的性、完善性。
单一性和多数性,有序性。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一方面论证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分离和对应关系,另一方面用“分有”和“摹仿”说明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的联系。
5、实体(亚里士多德):通常指能够独立存在的、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源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不表述主体;第二,独立自在性;第三,实体的属性是可变的,本身是不变的。
他还区分了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指个别事物,第二实体指事物的属和种。
四因说和潜能现实说也是对实体论的延续。
6、经验论:主张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感觉经验,科学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都是对感觉经验归纳的结果,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唯一来源。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了气本原说。
气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一方面保留了“无定”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另一方面,气和水一样具有特定的性质。
气有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气稀疏为火,浓聚则依次为云、水、土、石。
冷和热的性质依浓聚和稀疏的程度逐渐上升。
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有两方面:(1)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他是世界的开端和归宿;(2)内在的本源是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它决定着世界运动的方向,控制着运动的节奏,支配着火与万物之间循环往复的转化。
四根说: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
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四根本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他们之间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是根相互争斗的“恨”。
他用四根说来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
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
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理念:理念是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是具有统一性和实在性的观念,是普遍的概念,共享和形式。
柏拉图把理念作为理智的对象,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它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悬搁判断:“悬隔”即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因为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其理论意义是为了避免怀疑的悖论。
飞矢不动:指飞矢在一段时间里通过一段路程,这一段时间可被分成无数时刻,在每一个时刻,箭矢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因此是静止不动的。
二分法悖论:运动着的事物在达到目的地之前,要先完成全程的1/2,在到达1/2前又要完成它的1/2,如此无穷的分割,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
唯名论: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一、西方哲学史七个重要板块1、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线索2、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4、上帝存在的证明5、启蒙运动;6、康德的批判哲学;7、黑格尔(包括被黑格尔批判的哲学,费希特、谢林的绝对唯心论)二、复习重点1、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线索【解释】“是”(Being)【解释】“是者”【解释】“存在”【解释】元哲学,智慧(Sophia),Philosophia(对Sophia的迷狂)【解释】逻各斯【解释】“努斯”【解释】真理“去蔽”(P43)【解释】“美德即知识”(P48)【】柏拉图的四个比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P68、77、88)(三段话,亚里士多德关于学科划分的思想和意义)【】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和逻辑学【简述】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作出评论?(两方面:可不可信,可不可行)【解释】普纽码(P100)【】评价怀疑论(皮浪、休谟、康德的怀疑论)(人生的悬搁,不动心态度,人生的态度)【】上帝存在的证明(西方哲学史上的几个人、几种证明)(P126,140,158,216)【】上帝是什么?为什么要证明上帝的存在?为什么要对其怀疑?【】哲学与科学的关系?(P200)【解释】普遍怀疑【解释】普遍数学【简述】“我思故我在”?【简述】笛卡尔方法论的四条原则?【论述】为什么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奠基人【要点:是奠基人;奠了什么基;以后的哲学是否在其基础上】【】白板说【】洛克: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P248)【】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怀疑如何理解?(P265)(感觉之外是否有世界存在、映像、印象)【】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三点)【】德国与法国、英国启蒙运动(哲学)的比较【】卢梭《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利于风俗的敦化》对我们的启示(P281) 【】在工业化社会进程中人的地位?(结合三大启蒙运动)【解释】先天综合判断(使知识成为可能的东西)【】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内容为什么称为“哥白尼革命”?“哥白尼革命”的含义?【】康德哲学为何是批判哲学?【】传统形而上学如何可能?【】自我意识第一原则(费希特)【】天启哲学(谢林)(哲学要不要统一宗教?)【】人如何实现自由?如何在历史中自由?(《精神现象学》)第一章(导言、前序)【】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线索【解释】逻各斯【解释】努斯【解释】“是”(Being)【】“S是”和“S是P”的区别:【解释】“存在”【解释】元哲学,智慧(Sophia),Philosophia(对Sophia的迷狂)【解释】逻各斯第二章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解释】本原第三章:希腊古典时期的哲学【解释】“美德即知识”(P48)【解释】相(Idea)【解释】柏拉图“四线段喻”【】两个世界的划分和柏拉图的辩证法【】柏拉图的四个比喻一、“太阳比喻”二、洞穴比喻(两个领域及哲学家的使命)三、“灵魂马车”比喻四、爱的迷狂比喻【】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和逻辑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P68、77、88)(三段话,亚里士多德关于学科划分的思想和意义)第四章:晚期希腊哲学【简述】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作出评论?(两方面:可不可信,可不可行)【解释】普纽玛(pneuma)1、皮浪(前365-270)的怀疑主义:2、休谟(1711-1776)的怀疑3、笛卡尔的普遍怀疑第五章:基督教哲学【】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1、奥古斯丁:上帝存在的知识论证明2、安瑟尔谟: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3、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证明:(补充)4、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5、莱布尼茨:上帝存在的两个证明。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是一门研究西方文化中哲学思想发展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古希腊哲学的诞生到现代哲学的发展的广泛范围。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关键的复习资料,帮助他们理解和回顾西方哲学史的重要内容。
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史的起点。
它涵盖了众多重要的哲学家和学派,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通过对话和提问的方式引导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创立了柏拉图学派,并发展了理想国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则是柏拉图学派的学生,他对逻辑、形而上学和伦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是古希腊哲学之后的一个时期,它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主要关注上帝、信仰和神学问题。
圣奥古斯丁是一位重要的中世纪哲学家,他将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信仰结合起来,提出了信仰与理性的统一。
托马斯·阿奎那则是中世纪哲学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试图用哲学的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
3. 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是西方哲学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类的自由和个体的发展。
伽利略·伽利莱和弗朗西斯·培根是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们对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启蒙时代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权威和观念。
伏尔泰和伊曼努尔·康德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他们提倡人类理性的重要性和对权力的限制。
4.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阶段。
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思想家。
康德提出了一种以理性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强调人类理性的限制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费希特则关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他提出了辩证法的概念。
黑格尔则试图建立一种综合性的哲学体系,他强调了自我意识和历史的重要性。
5. 现代哲学现代哲学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哲学发展阶段。
精编西方哲学史考研完整复习题库

精编西方哲学史考研完整复习题库一、古希腊哲学(一)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其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泰勒斯的这一观点在哲学史上的开创性意义?2、阿那克西曼德阐述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学说。
比较阿那克西曼德与泰勒斯本原论的异同。
3、阿那克西美尼简述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
分析“气本原说”如何综合了前两位思想家的观点。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1、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说解释数如何成为万物的本原。
论述数本原说的哲学意义和局限性。
2、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观念阐述毕达哥拉斯关于灵魂的观点。
分析灵魂观念对后来哲学的影响。
(三)赫拉克利特1、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说明“火本原说”的主要内容。
探讨“火”作为本原的独特之处。
2、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列举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的主要观点。
分析其辩证法思想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四)爱利亚学派1、巴门尼德的存在论阐述巴门尼德“存在”的概念。
论述巴门尼德存在论的逻辑论证。
2、芝诺的悖论介绍芝诺的几个主要悖论。
分析芝诺悖论的哲学意义。
(五)智者学派1、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列举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等智者的主要观点。
评价智者学派在哲学史上的贡献与局限。
2、智者学派的论辩术简述智者学派常用的论辩方法。
探讨论辩术对哲学思考的影响。
(六)苏格拉底1、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解释“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的内涵。
分析其对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意义。
2、苏格拉底的方法介绍苏格拉底的助产术。
论述这种方法的哲学价值。
(七)柏拉图1、柏拉图的理念论阐述理念论的基本内容。
分析理念论的内在逻辑和困境。
2、柏拉图的理想国描述理想国的结构和治理原则。
探讨理想国的政治哲学思想。
(八)亚里士多德1、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解释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概念。
比较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在本体论上的分歧。
2、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阐述四因说的具体内容。
分析四因说的哲学意义。
3、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
西方哲学史复习要点

1、古希腊哲学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结束于公元6世纪,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
2、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②探讨phusis(自然、本性)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③朴素直观的辩证性是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④论断上的绝对主义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⑤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亦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
3、早期希腊哲学的特点①早期希腊哲学在性质上是自然哲学。
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宇宙万物,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②早期希腊哲学研究的中心是“本原”问题。
本原(亚里士多德):“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毁灭后又复归于它,万物虽然性质多变,但实体却始终如一。
”这种不变的东西就是本原。
③早期希腊哲学的方法主要是观察与想象基础之上的类比与宣称。
④早期希腊哲学产生于本土以外的殖民地,其思想往往带有地域的特色,并且以此为据,区分出不同的学派。
4、东部的伊奥尼亚地区产生了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学派──米利都学派,其创始人是泰勒斯,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本原”是宇宙论的核心概念,也是西方哲学第一个哲学概念。
阿那克西曼德是第一位使用“本原”概念的哲学家,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无定的本性或自然。
阿那克西美尼认为这个无定的本原是气。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他第一次把逻各斯作为重要概念引入哲学。
逻各斯:指万物必须依据和遵守的尺度或比例、普遍原则或必然性,是规范万物运动变化的尺度,万物根据它而生成。
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涉及了认识论的问题,认为“自然惯于掩盖自己”。
5、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以毕达哥拉斯为创始人,集政治活动、宗教信仰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团体。
该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宇宙是天体的和谐”。
和谐:最初的意思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指一定数的比率关系。
认为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和谐,或产生与和谐。
西方哲学史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

西方哲学史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一节:伊奥尼亚哲学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万物充满了神灵。
2、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定?。
the infinite.本原的两个特点:普遍性和流动性.3、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万物因气的凝聚与疏散而形成)4、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明确强调了本原的永恒性、普遍性、流动性和秩序性。
(1)主要观点: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All things are in flux .(2)逻格斯(logos):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
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这西方哲学语言学精神的出现,具有客观规律与主观理性的双重含义。
(万物发展的规律性,强调变化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的)。
第二节:南意大利哲学1.毕达戈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
Things consist of numbers.在说明宇宙是天体的和谐的时候提出了十种对立的范畴。
而且发现了音乐中和谐音程之间的数学关系,各种音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为琴弦长短的比例关系。
结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
2.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哲学(1)巴门尼德:(Bing范畴的首创者)提出了两条研究的途径:一条是真理之路?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一条是意见之路?存在不存在,非存在存在?,理智是真理之路,感觉只能获得意见。
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
真理之路则要用理智来进行论辩。
存在?的意义:A、?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然不是?反对赫拉克利特的?既存在又不存在?的思想,提供真理的是存在,非存在是虚假的不能提供真理。
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不变性和完满性。
(2)芝诺:认为存在不能是众多,只能是单一;存在不能是运动的,只能是静止不动的。
他捍卫巴门尼德的观点:存在是单一的。
四个著名的否定运动否定多的论证:A、?二分法?B、?阿基里追龟?C、?飞矢不动?D、?运动场?芝诺的论证表明他不承认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运动是时空的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由此否认运动的可能性。
西方哲学史复习纲要

西方哲学史复习纲要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1、泰勒斯——水原论泰勒斯被誉为“哲学之父”,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因为水是万物产生的原创和运动的原因。
2、阿那克西曼德——无定形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本原应当是一切“无定形之物”,事物的产生不是由于某种基本元素(如水)的转化,而是由于永恒的运动把对立物从“无定形”中分离出来,因此,所谓产生即是对立物的分离。
“无定形”是对万物本原的一种否定式的表述。
3、阿那克西美尼——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了气是万物本原的观点,表现了一种朴素的物质与精神未分化的思想。
4、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原说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数”,他们认为万物的本原应当是有定形的东西,而万物共同的有定形的东西就是“数”,这是一种与米利都学派完全不同或相反的思维倾向。
5、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奠基人逻各斯——原意是话语,用来专门指说出的道理,说出的话语与现实的规则、法则想通,因此可以理解为世界运动的法则、规律。
6、克塞诺芬尼——爱利亚学派的创始人他是第一个对神人同形同性的希腊神话进行公开批判的人,认为并非神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7、巴门尼德——存在论克塞诺芬尼的不变不动、独一无二和不生不灭的“神”被巴门尼德表述为一个纯粹的哲学概念——“存在”,而与此相区别的一切处于运动流变之中的事物则被他称为“非存在”。
8、芝诺(1)否定运动的论证——芝诺的论证有“二分法”、“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飞箭不动”和“运动场”等。
(2)否定多的论证——芝诺提出了“大小的论证”、“数的论证”、“地点的论证”、“谷粒的论证”等,这些论证无非是要说明,如果存在物是多,则必然导致自相矛盾。
9、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这样一来,事物就也无所谓客观规定性而言,更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的原本,均依每个人的立场为转移。
10、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恩培多克勒在综合早期自然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四根说”,第一次明确地把本原理解为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有四种——水、火、土、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了气本原说。
气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一方面保留了“无定”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另一方面,气和水一样具有特定的性质。
气有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气稀疏为火,浓聚则依次为云、水、土、石。
冷和热的性质依浓聚和稀疏的程度逐渐上升。
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有两方面:(1)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他是世界的开端和归宿;(2)内在的本源是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它决定着世界运动的方向,控制着运动的节奏,支配着火与万物之间循环往复的转化。
四根说: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
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四根本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他们之间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是根相互争斗的“恨”。
他用四根说来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
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
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理念:理念是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是具有统一性和实在性的观念,是普遍的概念,共享和形式。
柏拉图把理念作为理智的对象,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它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悬搁判断:“悬隔”即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因为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其理论意义是为了避免怀疑的悖论。
飞矢不动:指飞矢在一段时间里通过一段路程,这一段时间可被分成无数时刻,在每一个时刻,箭矢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因此是静止不动的。
二分法悖论:运动着的事物在达到目的地之前,要先完成全程的1/2,在到达1/2前又要完成它的1/2,如此无穷的分割,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
唯名论: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极端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温和唯名论认为共相是对个别事物的抽象概括,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唯实论: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
极端唯实论认为共相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独立实在;温和唯实论认为共相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
智者:来自“智慧”一词,意思是“有智慧的人”。
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直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才专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
实体:实体是既不表述,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有两种: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
分个体、属、种三级。
第一实体是个体事物或是形式,第二实体是“属”和“种”。
“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角度)先验理念:灵魂、世界和上帝是理性思维的最高概念,康德称之为先验理念。
先验理念是理性攀升的结果,是人类理性的自我创造。
它们只是符合三段式推理的上升趋势,并不与任何感性直观相符合。
既批判又肯定。
绝对命令:善良意志和自律被康德称为绝对命令。
绝对命令以直言句式表达,没有条件句。
具备合理性、普遍性、自足性。
康德的“绝对命令”是用哲学的思辨语言,表达了伦理学的黄金规则,是普遍合理的人际关系。
扬弃:黑格尔认为,概念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对前一个阶段而言,都是一种包含肯定的否定。
概念的发展过程就体现出对旧质的既有抛弃又有保留,既有克服又有继承的性质。
充足理由律:任何判断都必须有充足理由。
莱布尼茨认为,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额或是实在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
1.简述巴门尼德的存在问题(“是者”意义的辨析)巴门尼德把“是者”作为真理的对象。
“是者”是代替克赛诺芬尼的“神”的概念;“是者”的概念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思辨性,更适用于理性论辩,巴门尼德关于“是者”的学说包涵着我们在早期希腊哲学典籍中可以见到的最缜密的哲学论辩。
1.对于“是者”认识的重要两点。
(1)对于“是者”的普遍性,他利用“是”动词的普遍用法,归纳了两条道路:“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它不可能存在。
)(2)“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能被思维者和被存在者是同一的)。
因此他反对认为“是者既是又不是”这样的看法。
巴门尼德通过对“是”意义的分析,说明了逻辑判断必须表达思想、指示存在的哲学道理。
2.通过思辨规定了“是者”有如下的性质,并进行了论证1)不生不灭。
存在者不可能被生成,否则就事先存在一个存在者,即存在者不生存在者既不是过去又不是将来,因为它全部是现在,并永远保持着同样状态,即存在者不灭2)连续性。
存在者是“连续的一”这是指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不可分割并各个部分都是完全相同的。
3)完满性。
存在者是一包含两个方面意义:连续的一和整体的一存在者不变包含两个方面意义:不生不灭和静止不动。
即存在者是不动的一,只有不动的一才是完满的。
3.与他的“是者”论一致,他区分了“真理”和“意见”两种认识对象以及相对应的两种认识能力。
巴门尼德所说的“是者”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和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即滚圆的球体。
他说明,本原的意义和性质只能是理性思辨和逻辑论辩所把握的“是者”。
他的思辨和论辩达到了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水平。
“是者”后来超出自然哲学,成为形而上学的中心范畴。
2苏格拉底的哲学探讨的方法反诘法——“精神接生术”苏格拉底讨论问题是以对话的方式进行的。
他在与人讨论问题时,往往从对方所承认的前提出发,然后通过不断提问,让对方自己从这前提中引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再尝试其他前提,一步一步剥离出个别事物背后隐藏的普遍原则,归纳出关于讨论对象的一般定义。
他将这种通过启发让对方发现自己心中隐藏的真理的方法称为“精神接生术”。
面对智者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苏格拉底坚持从特殊现象背后寻求普遍本质性的东西。
(柏拉图理念论)3.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点苏格拉底认为,内在于心灵的原则就是德性。
“德性”指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
他认为这是一种每一个人都能够学会、或可以确定地知道的意思。
在此意义上,他把德性等同于知识。
“德性就是知识”与“认识你自己”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性的知识。
苏格拉底相信,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下做出的。
他提出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道理。
他并没有考虑到那些直到后世才产生的复杂的理论上的区分,他只是身体力行自己认识到的真理,可以说他的道德实践就是对“德性就是知识”的最好诠释。
【判处极刑后,虽有机会但不逃脱,宁愿受不正义的处罚,也不愿做不正义的事。
】他为“德性就是知识”、“无人有意作恶”的道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4、柏拉图分有说极其困难分有说:理念是事物的原因,每个事物都分有了相应的理念,例如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分有了美的理念。
分有说的困难:a)分有说的适用范围不是全部可感对象;b)多个个体事物不可能分有同一个理念;c)分有不是概念与概念的关系,理念不是思想的属性;d)第三人论证:基于相似关系理解分有会导致无穷后退;5.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是解释事物运动的原因。
(1)质料因:构成事物的原始质料;(2)形式因:构成事物的样式或原型;(3)动力因:推动事物运动的力量或动力;(4)目的因:事物运动变化所实现的目的。
雕塑活动的质料因是铜,形式因是雕像的模型,动力因是雕塑者,目的因是雕塑的完成。
烹饪活动的质料因是蔬菜,肉类等食材,形式因是食谱,动力因是烹饪者,目的因是菜肴的完成。
6.培根使用科学归纳法的步骤归纳法的程序:(1)收集材料:尽可能收集充足、完全的材料;(2)整理材料:使用三表法将材料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具有表:由所有正面的例证构成;缺乏表:由所有反面的例证构成;程度表:由不同程度的例证构成;(3)推导结论:根据例证推导出一般的结论。
7、笛卡尔普遍怀疑的三个论证①感觉论证: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它们是感知到的现象,是可疑的(不可靠的),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②梦的论证:关于我的身体的观念,它们也是可疑的,也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我们无法区分梦中的感觉和清醒的感觉。
“庄周梦蝶”。
③恶魔论证:数学的观念,它们也是可以怀疑的,因为它们说不定是根本不存在,是“邪恶的精灵”恶作剧般的安置于我们的心灵之中的。
也就是说,数学的观念只要是没有经过哲学论证,我们同样可以怀疑它们,它们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8、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1、怀疑自身是不能怀疑的。
2、认为既然“我在怀疑”是不能怀疑的,而怀疑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怀疑的主体,“我”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这样,由于想到我在怀疑,可以确定地知道作为怀疑主体的“我”是存在的,即“我思故我在”。
3、“我思故我在”是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基石。
4、在“我思故我在”中的“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或是情感的,都属于“我思”;而且更重要的它也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反思。
5、思想的主体和反思的主体是同一个主体,主体就是实体。
“我思”和“我在”之“我”是同一个实体,“我思”是该实体的本质,“我在”是该实体的存在。
“我思”与“我在”之间不是两个实体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
9、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1、斯宾诺用一元论代替了笛卡儿的二元论,认为“构成人的心灵的观念的对象只是身体”。
(1)广延和思想是属于同一实体的两种属性,两者必然有对应联系。
两者各有自己的样式:有形事物是广延属性的样式,观念是思想属性的样式。
(2)人的身体属于广延属性,人的观念属于思想属性。
每当身体在广延的因果序列上发生变化时,观念在思想的因果序列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反之亦然。
所以“发生于身体内的东西无一不被心灵所知觉”。
2、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肯定思想和广延是不同的因果序列,坚持心物之间的二元对立和区别,同时又说明了两者对应协调的关系。
既保持了笛卡儿二元论的初衷,又克服了它的缺陷,而且与马勒伯朗士的“机缘论”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理论深度和哲学意义。
10、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对天赋观念论作了批判:A.天赋观念是一个没有必要的假设。
人单凭其自然的认识能力,不必借助任何天赋的印象就能获得全部知识。
B.天赋观念是一个不可能的错误假设。
设立天赋观念根据是“普遍同意”。
对此,洛克提出:1)即使天赋一些原则是人们普遍同意的,也不能证明它们是天赋的;2)根本没有全人类普遍同意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