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课件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PPT课件
例2 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
CA=CB.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证明:连接OC(如图). ∵ OA=OB,CA=CB, ∴ OC是等腰三角形OAB底边AB上的中线. ∴ AB⊥OC. ∵ OC是⊙O的半径, ∴ AB是⊙O的切线.
O AC B
巩固练习
如图,△ABC 中,AB =AC ,O 是BC的中点,⊙O 与
切线的其他重要结论
纳
(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切线的性质定理
思考:如图,如果直线l是⊙O 的切线,点A为切 点,那么OA与l垂直吗?
切线性质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应用格式
∵直线l是⊙O 的切线,A是切点. ∴直线l ⊥OA.
课堂小结
直线与 圆的位 置关系
定义 性质
相离 相切 相交 公共点的个数
d与r的数量关系
判定
定义法 性质法
相离:0个;相切:1个; 相交:2个
相离:d>r;相切:d=r 相交:d<r
0个:相离;1个:相切; 2个:相交
d>r:相离;d=r:相切 d<r:相交
人教版 数学 九年级 上册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 位置关系
我们说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点
l
归
2.数量关系法:圆心到这条直线的距
dr
离等于半径(即d=r)时,直线与圆相切;
l
纳 3.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
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O
A
l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1 通过证明角是90°判断圆的切线
《穿过地平线》整本书阅读 课件 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我说谜语你来猜
谜面:地学巨著传四海,穿越岩层探界限。地平线外有奇观, 科学真理显眼前。(打一科普作品)
谜底: 《穿过地平线》
我说谜语你来猜
谜面:蓝色星球绕日行,山川湖海藏生命。自转公转有规律, 人类家园共守护。(打一天体)
谜底: 地球
第二部分
ZZ Z ZZ
全书导读
整本书阅读-四年级下册
主旨多元解读
此外,这部作品还表达了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在人类的 探索历程中,追求真理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一 代代人不断穿越地平线,才让我们在科学、哲学、文学等领域 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最后,它倡导开阔眼界和突破思维。穿过地平线意味着我 们不再局限于现有的知识和观念,而是勇于探索未知,挑战传 统,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来看待世界。
此外,《穿过地平线》还具有很强的启 发性和教育意义。它鼓励读者勇于探索 未知领域,追求真理,不断提升自己的
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
ZZ Z ZZ
阅读方法
整本书阅读-四年级下册
运用“速读法与精读法”方法阅读《穿过地平线》
首先,采用速读法快速浏览全书,了解书的大致内容和结 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关注章节标题、段落开头和结尾等关 键部分,以便对全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速读时,注意把握阅 读重点,对存有疑惑的知识点做出标记,比如使用笔或荧光笔 进行圈点勾画。
精彩片段赏析
“天太蓝,所以思念漫过地平线。光太亮, 所以记忆封印在一瞬间。雨水,想看爱人 一面,所以奋不顾身落到伞边。”
赏析:这段文字充满了诗意,通过对天空、光线和 雨水的细腻描绘,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作者巧妙地 运用自然景象,将思念和记忆的情感具象化,使读 者能够感同身受。
【语文】《西地平线上 》课件苏教必修一
第二次日落:是在罗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
它是那样鲜艳、温柔,就像我早年间,家里的墙壁上画 着的一个姑娘的红脸蛋。记得每个可以偷懒的星期天,我 都躺在被窝,瞅着那胭脂脸蛋出神。 比喻 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 事情啊! 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第三次落日: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
重点描写火烧云。
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 上的一切物什,给我留下一个惊骇的印象。 西天的那吞没一切的大片火烧云,是太阳坠入云层以后,突然出现的。 我们汽车的方向是正西,因此,我们感到自己正向那一片红光走去。 那辽远的西地平线的地方,火烧云映照的地方,被历史学家称为欧 亚大平原,被地理学家称为小亚细亚。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看到一些 匆匆的背影,正向历史的深处走去。曾经在东北亚草原上游荡过许多年 的匈奴民族,就是在某一个早晨或黄昏,循着西地平线远去的。还有另 外一位叫成吉思汗的英雄,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也看到了他的背影。 正是在此处,我脚下的这个地方,他召开了誓师大会,而后,兵分两路, 一路打通伊犁河谷,一路翻越阿尔泰山最高峰--友谊峰,西征花剌子模, 尔后挺进入欧洲。
D、罗布淖(nào)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浑 ( hùn)沌一片,也是灰癠癠的,因此,太 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 E、落日在 沉 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 跃着,颤抖着降落的。
二、讨论分析文本
1、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本文的文眼。
“世间有大美”
2、描写景物,可以写景物的视觉感受、听觉感受甚至触觉
感受,试着找一找,作者在描写落日时,是分别怎样写的? (或者说,找出作者描述三次日落的经历和感受的句子。)
第一次日落:在甘肃的定西高原 这时,眼界突然开阔起来,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 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比喻 它没有了光焰,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用的那种红纸。柔和、美丽、安谧,甚至 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像民间剪纸。它大极了。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 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它停驻在那里,模糊的群山轮 廓线托扶着它。 比喻 比较 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它先是纹丝 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半个的它继续依 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 它的我们。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 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 拟人 作者特别强调了落日的背景,这次落日的描写,恍然若一场梦境
电子课件-《语文(第三版) 课件 2 走出地平线
运用排比的句子,如:①第6段“在平地上认为是地 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视力不正常者眼里 就不是”,集中表达了自己对地平线的认识,为下文的 说理作了铺垫。②第7段中的“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 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看到了河上人 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三个“看到了” 形象地写出了自己走出地平线之后认识上的扩展。
〔参考〕
二
2.作者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
〔参考〕
3.“我”走出地平线之后,有哪些感悟?〔参考〕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走出“地平线”?〔参考〕
前一节
后一节
回目录页
提
“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
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
示
“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
示 的地平线之外。
第二,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每个人都有认识
的盲区,“地平线”是普遍存在的。
第三,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地平线是
人们认识的局限,但当你认识到它的局限性之后,你
才会走出去,将目光“移向身外的广大的世界”,从
而获得新的、更大的认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回目录页
提
只有跳出自我的圈子,冲破思想的牢笼,扩展自
己的襟怀,才能走出“地平线”。
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回目录页
写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作
1.作者从少年时代由地平线引发的奇思妙想写起,
特
把自己对地平线的认识过程一步步写来,有什么好处? 〔参考〕
色
高中语文西地平线上ppt28 苏教版精品课件
本文原名《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 后改为《西地平线上》,为什么要改 名?
明确: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给人的印 象就是写落日,很直接,而改成西地平 线上后,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西面 的地平线上,你可以看到落日,还可以 看到别的,想到别的.
阅读全文,找出表示作者行文脉 络的语句,理清思路。 你觉得《西地平线上》最能总体 概括景物特征的语句是什么?
雄伟的风景 世间有大美
◆◆ 自由朗读,挑自己喜欢的句子 或语段大声朗读,体验“最令我震撼 的”“雄伟的风景”,读出一种“味” 来。
阅读2-5段,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次落日有什么特点,请在文中找出相
关的词语或句子。
2.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感受的词语或句子。
3.作者在描写这次落日时运用了哪些修辞 手法?作用?
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母亲突然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的受不住了。 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不一会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别动,碗很烫。”我便又坐下来。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不紧不慢,任由她唠叨。今日我却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海 上 日 出
世间有一种相互的情愿、一种情感的眷恋、一种情怀的着落,一种甜情密意的爱。 爱情在彼此之间、难得珍贵。需要包容和蔼,需要俩情相续。人生没有任何情感能抵得上爱情来的强烈。真爱从心底滋生,滋润着的爱;能让岁月变得丰满幸福。 爱情经历过静默欢喜的心跳,心潮澎湃的悸动,小心翼翼的呵护。挚爱灵魂的降临,柔情蜜意的体会,爱情的情愫引诱着彼此之间的情怀。爱情就像一团火焰,热情奔放在彼此之间燃烧;爱就像颜丽的山花,烂漫开放在彼此之间芬芳的岁月里。 爱情在彼此之间是愉悦、是幸福的向往,有一种渴念,一种欲望。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爱情的支撑,剩下的只有精神空虚,孤独寂寞。无论多么痛苦,爱情只是人生的一个部分。在现实面前,只有理顺思路,忘掉不愉,打点精神生活,才能继续愉悦自己的人生。 当然爱情很美好,但有时也会不如意。人生本来就在旅途中,有阳光与暗淡的一面,难免会经历过低谷,不必过于焦虑不安。如果一方有离去的企图,千万不得挽留,留下的人也留不住心。人走了茶也就凉了,再温了也没了芳香。在拥有时好好地珍惜,爱情本来就需要真情来相待。 做人要懂得思考,一个愚痴的人,一旦跳进了失恋的漩涡、难以挣脱。忧忧寂寞、郁郁寡欢、心劳意攘不可自拔。一个明智的人,通情达理,一切顺其自然,不会执着于曾经的美好。既然她执意要走,爱情就已经失去了光泽。那么,何必再度留念她的光彩。 情感确实曼妙。有时机遇恰巧会眷顾了爱情。在擦肩而过的人群中谁能与你并肩同行;谁能理会同你一道上船、驶往爱的彼岸。在滚滚红尘中,只有俩厢情愿,情投意合,才能算是一见钟情,顺理成章。 在这世界上有一种爱情叫着缘分。在谈笑中相遇、在不经意中发生。爱情在几度转角处相识,最终还是选择初恋的那个好。这不要说偶尔、也不能说凑巧,他们在冥冥之间自然的形成。那是一种力量的无形缠绕,在偶遇中滋生存在着相遇的机会与可能。 树靠营养吸收生长,开花结果。人也需要吸收养分,也需要茁壮成长。特别在爱恋之间那微妙的时刻,得像春花一样灿烂,滋润着培育成绚丽多姿让人羡慕,让人欣赏。人靠衣装马靠鞍,一个人的内涵显示在品位上,整洁大方是对对方的尊重。
4-8-2《西地平线》课件(苏教版必修1)
作用:①提升了主题 作用: ②增加了文化韵味和历史厚重感 增加了文化韵味和历史厚重感
席勒说: 真正美的东西,一定是生存于自然, 席勒说:“真正美的东西,一定是生存于自然,另一 方面,它要体现理想。”作者对落日的描写中引进历史文 方面,它要体现理想。 化典故,不仅仅是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 化典故,不仅仅是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更是对 大美”之本质面目的还原。 “大美”之本质面目的还原。
三次落日描写: 三次落日描写:
第一次:表现了壮烈奔放之美, 第一次:表现了壮烈奔放之美,是一种自然界中 生命力的涌动; 生命力的涌动; 第二次:是死亡前的精神写照,庄严,肃穆, 第二次:是死亡前的精神写照,庄严,肃穆,神 是一种悲剧美; 圣,是一种悲剧美; 第三次: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之美、厚重之美。 第三次: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之美、厚重之美。
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 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 旷。
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 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 入鬼蜮。 入鬼蜮。
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 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蓦地看见空旷的西地 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 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
我们下了车,我们,我们的车, 我们下了车,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 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中。 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中。
我只看到了火烧云,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 我只看到了火烧云,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 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 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这种景 象令我惊骇。 象令我惊骇。
字词检查
2019年高教版《地平线报告》的解读与启示
㊃心理学/教育学研究㊃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20.03.0102019年高教版‘地平线报告“的解读与启示乜 勇,穆 萍,万文静(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 要:2019高等教育版‘地平线报告“于2019年4月在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的官网上发布㊂该报告采用德尔菲法,预测了2019 2023年间影响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6大趋势㊁制约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6大挑战和推动教育变革的6项技术㊂6大趋势包括重新思考高等院校运行模式㊁模块化和分解式学位㊁推进文化创新㊁学习测量广受关注㊁重新设计学习空间和混合学习设计等;6大挑战包括提高数字流畅度㊁教学设计专家和数字化学习体验需求不断增长㊁教育与教育技术策略不断发展㊁成就鸿沟㊁推进数字化公平和对教学实践的再思考;而6项技术包括移动学习㊁分析技术㊁混合现实㊁人工智能㊁区块链等㊂报告内容丰富,对教育技术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㊂通过解读该报告,分析其预测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㊂关键词:‘地平线报告“;学习测量;学习空间;人工智能;区块链;分析技术;自适应学习 O S I D :中图分类号:G 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20)03-0057-08 一㊁概述美国非营利组织新媒体联盟(NM C )地平线项目是一项全球性的持续研究计划,其目的在于探讨可能对教学㊁学习和创意探究产生影响的趋势㊁挑战和技术发展[1]㊂NM C 成立于2002年,一直致力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趋势预估,旨在勾勒出影响全球教育领域的新兴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其对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教学方面的影响㊂NM C 每年都会发布几类不同版本的‘地平线报告“,分别聚焦于高等教育㊁基础教育和博物馆教育3方面㊂其中,高教版‘地平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于2019年4月发布,该报告和往年一样仍采用了德尔菲法,预测了2019 2023年间可能影响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6大关键趋势㊁制约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6大挑战和推动教育变革的6项技术㊂与往年的报告相比,2019年的报告一方面是在原来主题内容基础上进行了更加详细地说明,另一方面新增了在线课程模块化和教育分解度㊁教学实践再思考㊁数字化学习体验和教学设计专业知识日益增长以及区块链技术等内容㊂本文统计近5年(2015 2019)来6项技术在‘报告“中被提及的情况,以期介绍和分析其特点及应用㊂二㊁‘报告“的核心内容2019年高教版‘报告“主要介绍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小组对教育技术的6个主要趋势㊁6个重大挑战和6个重要技术发展情况的预测(见表1㊁表2)㊂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㊁高等教育领导者㊁管理者㊁决策者和技术专家将其视为关键技术参考和战略规划指南㊂(一)高等教育技术应用新趋势‘报告“指出,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包括教育机构的运作方式㊁在线课程模块化和分解式学位㊁推进文化创新㊁日益重视学习测量㊁重新设计学习空间和混合学习设计㊂从2012年至2019年发布的报告中看,在线课程模块化和分解式学位是往年报告未曾提及的新趋势,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日益关注学习测量 ,虽然混合式学习日益普及也连续多次出现在报告中,但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却未提及该趋势㊂另外,2014年至2019年推进创新文化和重新设计学习空间这一趋势也多次出现在报收稿日期:2019-12-07;收修日期:2020-03-27基金项目:陕西省2016 2017年度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Z D K T 1612);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7T S 075)作者简介:乜 勇(1970 ),男,藏族,青海贵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穆 萍(1996 ),女,回族,宁夏中卫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万文静(1996 ),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㊂㊃75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第40卷 第3期 2020年5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40N o .3M a y 2020告中(见表2)㊂表1 6项技术在近5年的分布情况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15年自带设备创客空间自适应学习技术翻转课堂可穿戴设备物联网2016年自带设备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情感计算学习分析和自适应学习创客空间机器人2017年自适应学习技术物联网自然用户界面移动学习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人工智能2018年分析技术自适应学习混合现实创客空间人工智能机器人2019年学习分析混合现实区块链移动学习人工智能虚拟助理表2 近8年关键趋势统计关键趋势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泛在学习ɿ 协作学习ɿ ɿ 转向深度学习方法ɿ ɿɿ 分布式信息技术支持ɿ ɿ 重新思考教育者角色ɿɿ 混合式学习日益普及ɿɿɿɿɿɿ ɿ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合ɿ 开放教育资源扩散 ɿ ɿɿ ɿ 在线学习变革 ɿɿ 日益关注学习测量ɿɿɿɿɿɿɿ学生从消费者到创造者角色的转变ɿ 应对变革的迅捷方法ɿ 社交媒体普及 ɿ 跨机构跨部门合作 ɿ ɿ 新型跨学科研究兴起 ɿ 重新思考高校工作 ɿ 模块化和分解式学位 ɿ重新思考高等院校运行模式ɿɿ ɿ推进创新文化 ɿɿɿɿɿ重新设计学习空间ɿɿɿɿɿ1.长期趋势(1)重新思考高等院校运行模式高等教育机构正在积极制定新的战略,以重新思考他们如何履行使命㊂经济和政治压力加剧了对高等教育优势的审查,特别是考虑到成本㊁权限和劳动力准备情况㊂学生群体的多样化增加了对学生成功关注的动力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低完成率(l o w c o m p l e t i o n )和学生贷款债务(h i ghs t u d e n t l o a nd e b t )上㊂学生不仅更加多样化,而且多样性的一个特殊方面是 多数新的学习者 (n e w m a j o r i t y s t u d e n t )年龄越来越大,更有可能在工作㊁家庭与学业之间需要取得平衡,并且与普通学生(t r a d i t i o n a la ge s t u d e n t )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㊂高等教育机构都在寻求一种如何满足学生寻求证书或学位的学术与社会需求的路径㊂因此,面对学生和外部环境的重重挑战,重新思考院校的运行模式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㊂(2)模块化和分解式学位与传统教育相比,新的教育模式已经出现,为个体学习者提供了一种超越传统路径的获取学位和其他证书的教育和培训方案㊂学习者有了将正规教育与在线课程模块化相结合的机会,但是以可承受的㊃85㊃第40卷 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5月成本在连续提升㊂学历证书等将会为未来的雇主提供证据,因此学习者可通过广泛的场所和教育机构获得技能㊂虽然有些人认为多种竞争型教育模式将会破坏或者取代传统校园系统,但也有人认为课程模块化和学习者获得学位的机会将会提高学生成就感,尤其是可以发现传统和非传统学位相结合的路径㊂教师可通过发展伙伴关系的社团与在线课程提供商或以其他方式创建各种选项,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掌握内容,以满足学生在获得证书或学位时更好地控制学习途径的需求㊂2.中期趋势(1)推进文化创新虽然创新在各机构之间尚未普及,但是机构正在为学生发展做准备㊂总的来看,推进文化创新,实现全面培养(f u l l-s c a l e i n c u b a t o r s)仍然是高等教育的趋势㊂这一趋势超越了机构独立运营带来的好处,为机构提供一种寻求建立创新文化并用于学习者学习的机会㊂创业实验室鼓励校企合作,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胜于传统教育㊂与传统教学相比,新型校园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优于传统知识和技能学习,并专注于学生的准备情况,使他们在进入就业市场(t h e j o b m a r k e t)时就能获得优越感㊂更重要的是,它将 失败中的坚持 作为一种创业机会来培养实验文化,使教师将习得的经验纳入所教课程作业中,使学生从创业思维训练中获得就业经验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商业领域㊂当前,虽然创新已经进入了校园,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文化创新仍然处于课程之外,很少有人将创新方法纳入课程㊂因此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有必要把文化创新引入学术㊁课程和评估领域㊂(2)学习测量广受关注随着教育产品和平台的广泛使用,机构用来捕捉和测量学术成果,用于测量学习者学习进度和成绩的方法和工具已经成熟㊂学习环境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为机构提供了用于评估㊁测量学习者学习的可能㊂尽管海量数据为机构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但利用来自不同平台的数据本身也是一种挑战㊂因为区分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数据需要新的技能,如何使用学习分析技术来告知学生的进步对于学校领导和教师来说都是难题㊂此外,与研究机构互动的需求以及教学和学习中心的扩建迫使部门间合作㊂以数据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等需要一种策略来提升其角色,并充分了解跨平台的测量内容㊂即使数据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是教学和学习中心的其他工作人员可帮助教师管理和了解学生学习趋势,并做出深思熟虑的㊁具有重要意义的回应㊂3.短期趋势(1)重新设计学习空间近年来,面向更高层次的主动学习和高等教育空间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㊂翻新或建造教室㊁图书馆和公共学习场所是促进主动学习和协作的空间的需要,主要集中在重新设计学习空间的元素,如无线带宽㊁各种书面表达以及获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转换教学方法等方面㊂教师㊁学生㊁教学设计师等都是学习空间设计的核心利益者㊂设计物理学习空间已经被视为一种短期趋势,报告更加关注虚拟学习空间的设计㊂许多在线平台都提供了解决方案以促进基于团队的学习和同步会议空间的发展,相较于当前发展的在线课程设计,新型的学习空间对学习者创造力的发展更具吸引力,学习体验也更真实㊂(2)混合学习设计混合学习设计一直稳步增长的原因在于受欢迎的授课模式和完全的在线选择,混合式学习的典型代表是对那些用于实现课程学习结果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整合㊂数字化学习平台㊁个性化或自适应课件以及能够连接学生进行同步远程活动的网络会议工具正在成为混合学习设计的常用路径与方法㊂学习者报告了对混合学习的偏好,如使用灵活性㊁易于访问以及多媒体的集成㊂虽然混合式学习正在成为一种常见的课程设计,但是对于某些机构来说,扩展这种模式的挑战仍然存在㊂(二)阻碍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新挑战‘报告“预测了阻碍高校教育创新㊁采用或扩展的6个重大挑战㊂根据专家小组对机构一级解决程度的评估,将重大挑战分为3个与难度相关的类别㊂其中6大挑战包括可解决的挑战㊁困难的挑战和棘手的挑战,可解决的挑战(了解并知道如何去解决)是提升数字流畅度㊁对数字化学习体验和教学设计专家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困难的挑战(理解但解决方案很难确定)是教育与教育技术策略不断发展的角色和成就鸿沟;而棘手的挑战(难以定义且更难解决)是推进数字化公平和对教学实践的再思考㊂对数字化学习体验和教学设计专家日益增长的需求㊁对教学实践的再思考在往年的报告中未提及;教育与教育技术策略不断发展的角色近3年出现2次㊂2017年至2019年近3年提到推进数字化公平和成就鸿沟两大主题;提高数字流畅度在近5年(2015㊃95㊃乜勇,等:2019年高教版‘地平线报告“的解读与启示年 2019年)的报告中连续出现(见表3)㊂表3 近8年6大重大挑战出现频次统计重大挑战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新型学术工作评估指标缺失ɿɿ 来自新型教育模式的竞争ɿɿɿɿɿ 教师教育中的技术整合ɿɿɿ 拥抱激进变革的必要性ɿɿ 记录和支持奖学金的新形式ɿ 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 ɿ ɿɿ 关于技术的学术态度 ɿ 教学创新的推广 ɿ 提升数字素养 ɿɿɿɿ 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方式 ɿ 新兴技术与海量信息的负荷 传统理念和实践的阻碍扩大教育规模 ɿ 教学激励机制 ɿɿ 拓展访问权限 ɿ真实学习体验 ɿ ɿ ɿ 复杂性思维教学 ɿ 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融合ɿɿɿ 平衡线上线下生活 ɿ 缩小成就差距 ɿɿɿ重新思考教育者角色ɿɿ 促进数字公平 ɿɿɿ经济和政治压力 ɿ 提高数字化速度ɿɿɿɿɿ教育技术策略和教师角色变革ɿ ɿ知识管理过时 ɿ 教学实践再思考ɿ教学设计专家和数字化学习体验日益增长的需求ɿ1.可解决的挑战(1)提高数字流畅度数字流畅度是指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进行创造性地设计解决方案的熟练程度[2]㊂仅仅保持师生基本访问的文化评估信息已不能满足数字媒介社会的多种需求,把学习解决方案使用复杂的技术进行部署,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能获得有意义的新技能和学习工具㊂数字流畅度要求学习者具有理解数字环境㊁创建内容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㊂机构不仅支持所有成员使用资源和数字工具,而且鼓励他们利用一定的策略和技术支持自己进行批判性思维和提高复杂问题解决的能力㊂(2)教学设计专家和数字化学习体验的需求不断增长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共同特征是教学设计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和专业课程设计团队不断增加㊂学习方式㊁评价与衡量课程质量的标准已发生了重大转变[3],培训重点关注教师使用技术,强调教师与专业学习设计师团队合作开发课程,具体包括课程内容㊁活动设计思维方法在内的学习设计知识和通用设计原则,确保所有学生访问学科知识㊂教学设计专业知识需求的增长能协助教师与开发和实施自适应学习平台的其他学科问题的专家,整合虚拟或增强现实技术以及其他数字化技术,实现学习方式创新㊂对数字化的㊁丰富的学习环境需求和学习经验的持续增加,能使那些拥有优秀学习设计师和教学设计者的机构准确定位,以创建严格的㊁高质量的节目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求㊂2.困难的挑战(1)教育技术战略下教师角色的转变㊃06㊃第40卷 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5月在任何类型或规模的教育机构中,涉及教师选择和教育技术实施时都存在困难㊂机构是否把新的课件平台用于个性化学习或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全新的计划,都面临一系列挑战㊂但是教师可以在确定学习结果和参与策略之前确定教育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在制定计划的最初阶段建立支持㊁创造优势㊂因此,教师要被纳入任何教学和学习活动评估㊁规划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中㊂因此,通过灵活的战略规划和多模式教师支持满足教师需求的机构可以更好地克服当前及未来的障碍㊂(2)成就鸿沟在各个机构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成功表明了解决高等教育成就鸿沟的重要性㊂定义和测量学生成功的标准仍然未达成一致㊂最新的举措目的在于关注提高课程和数字化解决方案计划的完成情况,大学和课程材料成本的降低有助于消除成就鸿沟㊂近年来,开放教育资源计划激增,并发展成熟,公开的可用于内容编写的复杂的数字化平台已满足了实际要求㊂机构为了帮助学习者掌握课程材料,尝试采用自编或者改编的课件和数字辅导解决的方案,为学习者提供了即时的反馈和更多访问内容的权限㊂尽管有这些选择,但满足高校学位完成的条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缩小成就鸿沟仍然是一个困难的挑战㊂3.棘手的挑战(1)推进数字化公平在全球宽带接入仍有不平等现象存在的情况下,家庭收入㊁子女教育㊁性别㊁年龄㊁文化等方面因素对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都会产生影响㊂因此信息获取㊁表达方式㊁业务和商业等对于数字化的发展至关重要㊂U N E S C O为世界各地的互联网接入制定了目标,发布了互联网普遍性指标的第2版,要求任何国家和国际机构都可以通过该框架访问互联网,从而促进包容性和数字公平㊂(2)对教学实践的再思考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高等教育中的教学实践正在不断变革㊂教师的本质从知识的传递者向促进者和建设者转变,加强了教育需求计划用于支持教师和教学重新评估的作用㊂利用数字工具重新设计课程和计划使得教师能够评估各自的教学实践并采用 以学生为中心 的方法来促进学[3]㊂专业的数字工具开发已经演变为与教学设计团队和学习科学领域的其他专业人士开展合作,加速了新的教学应用实践㊂因此没有获得充分的持续的支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资源,教师在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环境时,很难有所突破㊂(三)高等教育领域教育新兴技术发展在2019年高教版‘报告“中,提出了近5年可能影响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6项技术,并对主题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㊂报告指出,被广泛应用的近期技术(近1年内)有2项,包括 移动学习 和 分析技术 ;在未来2 3年内将被普遍应用的技术有 混合现实 和 人工智能 ;在未来4 5年内 机器人 和 区块链 可能成为进入教育领域的重要技术㊂在一年一度的‘报告“中出现的重要技术,都是经过多个专家多轮研讨和投票最终确定下来的,是推动教育教学应用的代表性技术㊂统计近5年技术的分布情况发现,人工智能连续3年出现在报告中,学习分析近5年出现3次,并且在2018年㊁2019年连续2年被预测到;移动学习近6年分别在2017年和2019年先后出现;而虚拟助手近5年出现2次(2014年和2019年);区块链是首次出现在‘报告“中的新技术(见表4)㊂表4近8年教育技术领域关键技术统计关键技术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游戏和游戏化ɿɿɿ学习分析ɿɿɿɿɿɿ平板电脑ɿɿ自然用户界面ɿɿ物联网ɿɿɿ3D打印ɿɿ翻转课堂ɿ可穿戴技术ɿɿ量化自我ɿ虚拟助手ɿɿ可穿戴设备ɿɿ㊃16㊃乜勇,等:2019年高教版‘地平线报告“的解读与启示续表4关键技术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移动学习ɿ ɿ ɿMO O C sɿ 创客空间 ɿɿ ɿ 自适应学习技术ɿɿɿɿ 情感计算 ɿ 混合现实 ɿ ɿɿ机器人 ɿ ɿ 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 ɿ 人工智能 ɿɿɿ区块链ɿ1.近期技术(1)移动学习(M o b i l eL e a r n i n g)由智能手机和i P a d 带来的移动学习技术已有10余年历史,是整体学习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㊂移动学习已不单单关注应用,而且专注应用连通性和便利性,学习体验将包括便携的学习内容㊁多设备同步以及随时随地访问等㊂随着移动设备功能的强大和推广与普及,参与学习体验变得更真实㊂而增强现实(A R )㊁虚拟现实(V R )和混合现实(M R )的使用使移动学习变得更加具有体验性㊂然而,创造高质量的移动学习体验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国当前仍处于早期阶段㊂(2)分析技术(A n a l y t i c sT e c h n o l o gi e s )分析技术是实现跨机构预测学生成功举措的关键要素,也是高等教育领导者战略规划和决策背后的推动力㊂分析技术和功能将是制度繁荣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将在未来几年蓬勃发展㊂除了对学生学习㊁成绩和行为的静态描述性分析外,还能进行预测和个性化的系统数据分析㊂机构需要通过创新领导力,实现对新型计算技术及其系统进行理解和共享㊂如果成功地使用分析技术,那么它可以改变机构自身能力进而间接丰富学生和教师的教育经验和成果㊂2.中期技术(1)混合现实(M i x e dR e a l i t y)混合现实就是结合真实和虚拟世界来营造一种虚实共存的新型环境[4]㊂混合空间将新兴技术集成于真实世界并模拟创建真实空间的虚拟情境,锐化了虚实间的区别㊂混合现实可以让用户沉浸在模拟环境中,如飞行或在火星上的经历㊂增强现实(A R )可以叠加物理信息空间和实体,如在博物馆展示的标签和其他补充数据,再如把全息设备用于搭建混合环境,如将已于2011年去世的歌手艾米㊃怀恩豪斯(A m y W i n e h o u s e )的全息图在2019年与乐队一起 巡回演出 [5],而她将是众多因全息图而 复活的已故歌手中的第一位㊂混合现实关键的一个特征是互动性,赋予学习和评价显著的潜力,学习者可以在将基础数据变为现实的虚拟实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解㊂(2)人工智能(A 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ge n c e )人工智能使用计算机系统来完成那些依赖于人类认知的具体的任务和活动㊂在创造力这一功能上,机器智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接近人类智慧[2]㊂在处理大数据上,人工智能使用算法学习功能做出预测,完成决策,它的应用潜力在教育等行业随着编程技术的成熟不断成熟㊂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开发出类似具有人类的能力产品时,伦理问题也日渐受到关注,但这并不影响和教与学相关的人工智能应用在高等教育部门大幅度增长㊂3.长期技术(1)区块链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㊁点对点传输㊁共识机制㊁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6]104-152㊂目前数字分类账主要用于支持加密货币[7]㊂区块链技术采用了分布式数据结构,其中分类账中的记录以多种方式复制位置㊂区块链本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种解决信任问题和降低信任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8]36-37㊂区块链技术破坏和取代集中系统的潜力已被捕获,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部门都在关注高等教育中应用区块链技术[9]㊂同时,高校正在研究将该技术用于某些领域的方法,包括成绩单[10][11]㊁智能合约和身份管理[12]㊂(2)虚拟助手在1987年的K n o w l e d g eN a v i ga t o r 和1988年F u t u r eS h o c k 视频中,A p pl e 设想了一个未来不同年龄和能力的用户通过说话自然地与设备屏幕连接㊃26㊃第40卷 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5月的命令,而语音识别技术和自然用户界面的进步使这种互动变成现实㊂虚拟助手这一主题在2014年的地平线‘报告“中出现过1次,人工智能学习提高了自动语音识别和相关语言处理的准确性,如S i r i㊁A l e x a㊁B i x b y和G o o g l e智能助理等虚拟的基础助手㊂虚拟助手通常可用于大多数智能手机㊁平板电脑和计算机,以及一系列独立的被动聆听智能扬声器[17],如亚马孙A l e x a和谷歌助理发言人㊂这些设备能够响应语音命令,用于在家中执行简单任务,并激活位置服务和添加启用 技能 ,可以超越简单的搜索工具,提供复杂的和有力的虚拟帮助㊂虽然这些便携式设备具有广泛的吸引力,但是存在隐私保护和安全性问题㊂三㊁‘报告“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一)注重学习测量与混合学习设计的应用混合学习设计伴随着智能终端的成熟应用而成为一种潜在的趋势,数字化时代倡导为学习者构建一种 人人皆学㊁处处能学㊁时时可学 的新型学习环境,使学习者随时随地能访问学习平台,获得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㊂高校将会尝试重新设计物理与虚拟学习空间,旨在为学生学习提供即时支持技术[13]㊂(二)应用5G技术提高数字流畅度,营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随着第5G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将会积极营造智能化的学习场地,鼓励创造真实的㊁智能化的学习场景,不断增强学习环境的真实性和强交互性,不断提升学习者数字化学习体验㊂由最初的智慧学习㊁智慧课堂㊁智慧教室等,走向互联课堂,最显著的特征是数字流畅性㊂因此,随着智能手机㊁i P a d等智能终端的发展成熟,高校教育中教与学的数字流畅度可通过移动设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营造学习场景,来提升数字流畅度,营造 人人皆学㊁处处可学㊁时时能学 的学习体验㊂(三)发展学习分析技术,鼓励教育教学游戏与教学游戏化游戏和游戏化这一话题从詹姆斯㊃保罗吉出版的‘电子游戏教会我们什么“到2010年T E D大会简㊃麦格尼格尔做的 游戏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的演讲,再到A l p h a G o与世界围棋手的人机围棋赛,引起了各个领域的反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㊂尽管游戏化可能会促进教学,但是由于观念问题以及技术的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游戏与教育游戏化的发展㊂教育游戏化需要时间,首先要提升公众的观念,其次取决于技术的成熟度以及成本高低,再次是如何把游戏教学引入真实的课堂㊂随着在线课程的模块化以及智能产品的不断成熟,移动学习伴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而产生,使后管理平台产生了海量数据,如何通过使用这些数据使教育做到精准化,学习分析技术将为教育提供教学决策和精准化服务㊂(四)更加注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这一概念由日本学者中本聪首次提出[14],在随后的几年中,区块链成为电子货币比特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采用点对点网络和分布式时间戳服务器,进行自主管理㊂因此,区块链成为比特币的基础技术[5],也成了第一个解决重复消费问题的数字货币[15],其去中心化㊁开放性㊁独立性㊁匿名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金融领域㊁公共服务领域㊁数字版权领域㊁保险领域㊁公益领域等[11]㊂尤其在金融领域发挥其潜在的应用价值,省去了三方中介环节,实现点对点的直接对接,不仅降低了应用成本,而且实现了快速完成交易支付工作㊂有研究者认为区块链技术具有很强的塑造能力[16],将会对某些应用领域产生变革性影响,该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会广受教育者的关注[17]㊂如何将区块链技术融合于教育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研究者的关注和考虑的共性问题了㊂参考文献:[1]2019H o r i z o nR e p o r t e r[E B/O L].(2019-04-23)[2019-11-02].h t t p s://l i b r a r y.e d u c a u s e.e d u/-/m e d i a/f i l e s/l i-b r a r y/2019/4/2019h o r i z o n r e p o r t.p d f?l a=e n&h a s h=C8E8D444A F372E705F A1B F9D4F F0D D4C C6F0F D D1.[2] S HA R P L E S M,D OM I N G U EJ.T h eB l o c k c h a i na n dK u d o s:A D i s t r i b u t e dS y s t e mf o r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c o r d,R e p u t a t i o na n d R e w a r d[J].O p e n R e s e a r c h O n l i n e, 2016:490-496.[3] J O R D I H E R R E R A-J O A N C OMA R TÍ.R e s e a r c ha n dC h a l l e n g e s o nB i t c o i nA n o n y m i t y[M]//D a t aP r i v a c yM a n a g e m e n t,A u t o n o m o u s S p o n t a n e o u s S e c u r i t y,a n dS e c u r i t y A s s u r a n c e.S p r i n g e r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P u b-l i s h i n g,2015.[4]兰国帅,郭倩.技术赋能智能教育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8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J].数字教育,2019,5(1):73-80.[5]兰国帅,郭倩,魏家财,等.5G+智能技术:构筑 智能+ 时代的智能教育新生态系统[J].远程教育杂志,2019,37(3):3-16.[6] S WA N M.B l o c k c h a i n:B l u e p r i n t f o r aN e w E c o n o m y[M].O R e i l l y M e d i a:S e b a s t o p o l,C a l i f o r n i a,2015.[7]C O I N D E S K.D e n m a r k D e c l a r e s B i t c o i n T r a d e sa r eT a x-F r e e[D B/O L].(2014-03-25)[2019-04-15].h t-㊃36㊃乜勇,等:2019年高教版‘地平线报告“的解读与启示。
《地平线交响曲》课件
主要影视音乐作品: 《湘女潇潇》、《死神、老人与少女》、《望日莲》、《生命如 歌》、《超导》、惊世商情》、《上海方舟》、《洗澡》、《五爱 街》、《至高荣誉》、《香港岁月》、《上海苍桑》、《电影春 秋》、《走出凯旋门》、《人约黄昏》、《朗朗的星空》、《波涛 汹涌》、《刮痧》、《白色陷阱》、《逃亡海上》、《大地之子— —蔡希陶》、《秋天的流星雨》、《芬妮的微笑》、《天上的恋 人》、《玉观音》和《惊涛骇浪》等。 一位视音乐为生命的作曲家的创作,不用说反映人民的心声,至少也 要反映出你自己的心声,才可能走出打动观众的第一步。——叶小纲
叶小纲 曲
地平线
古人叫它天涯。 英文中“地平线”是horizon,sky line。英文中horizon又用 来表示海平面、海拔0,引申义是某某是的起点、最初。 《现代汉语词典》对地平线的解释: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 交接的线。 1、从地面上一点所看到的形成地球表面部分的限界的圆周。
2、向水平方向望去,天地相交的地方。
3、距天顶90°的大圆圈,构成地平坐标系统的赤道。
叶小纲是我国当代最著名的作
曲家之一。 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 师、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上海交 响乐团驻团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 会副主席、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 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及美国作词 作曲家协会(ASCAP)会员、中国电影 家协会会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 员会评审委员、文化部职称委员会 考评委员和文化部侨联副秘书长, 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获得者,北京 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地平线》是作曲家叶小纲于1985年为女高音、男低 音和交响乐队创作的。并于1993年入选中华民族文化 促进会“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乐曲。
以“地平线”为标题,引导听众对人类生存的宇宙 展开天宽地阔、景象万千的无尽遐想。 乐曲运用西藏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其核心音调由 男低音唱出,女高音作出呼应。
西地平线上ppt36 课件
课文内容结构
• 第一部分:(1)总写落日印象 • 第二部分:( 2-5 )第一次落日
( 6-16 )第二次落日 (17-22)第三次落日
• 第三部分:(23)结束全篇,照应开头
三次落日
三次落日
三次落日
三次落日
三次落日
三次落日
三次落日
三次落日
的乌拉尔山直到法国的莱茵河之间的区域。
• 这些在西部土地上演绎的历史,因为日落 一一再现,让我们感受到华夏民族在繁衍 生息过程中经历的斗争。无论是个体,还 是群体,都具有同样的精神:不屈、执著 地追求。——这是一种英雄精神。
在我们的神话传说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小结
• 席勒说过这样的话:“真正美的东西,一 定是生存于自然,另一方面,它要体现理 想。”
三次落日
三次落日
三次落日
三次落日
三次落日
三次落日
• 面对三次落日,我被打动了,陶醉了。
• 太美了
• 实际上,真正让我感觉地平线上的落日伟 大动人之处的原因,在于作者对( )的 联想和回顾。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内容。
思考
• 两次写到《泰坦尼克号》音乐,为什 么两次的感受不一样?
• 为什么提及罗曼 ·罗兰创作的事?
巨大的迁徙浪潮。这一连锁反应由君士坦丁堡和东罗马帝 国一直延伸到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最终在公元476年淹 没了西罗马帝国。
•
匈奴人终于发现了所喜爱的土地,他们定居在匈牙利
平原,在蒂萨河畔的塞格得城建立了自己的大本营。匈奴
人需要广阔的草原来放牧他们的马群和牲口,从这一片区
域开始,匈奴人通过同盟或是征服的方式控制了由俄罗斯
• 落日固然美丽,但如果离开了我们寻找美 丽的眼睛,它便失去了光辉:如果没有了 人类的文化,它便不再让人感动。
《走出地平线贾宝泉》课件
走出地平线的启示与影响
激励个人成长
走出地平线激发个人的潜能, 促进成长和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
走出地平线的思维方式和实践 方法可以推动社会的创新和进 步。
促进合作与团队精神
通过走出地平线,可以培养合 作和协作的能力,促进团队的 发展。
总结与展望
走出地平线贾宝泉课件总结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3 跨越困难
面对挑战,走出地平线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实现可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走出地平线的五个关键词
勇气
面对未知与困难保 持勇往直前的态度, 敢于冒险和尝试新 的事物。
创新
通过创新来突破现 有框架,打破常规, 为个人与社会带来 新的机遇与变革。
合作
通过合作与他人共 同探索和《走出地平线贾宝泉》 PPT课件
走出地平线贾宝泉的介绍
贾宝泉的背景与经历
Early Life & Education
贾宝泉出生于农村,从小勤奋好学。他攻读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后,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Entrepreneurial Journey
贾宝泉在年轻时创办了一家小型公司,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他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成功的 企业家。
逆境
在逆境中保持乐观 和冷静,学会应对 挫折,从中吸取经 验和教训。
走出地平线的实践方法与案例
1
实践与反思
2
通过实际行动和经验的反思,不断完 善自己的能力,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3
创造性思维
通过培养创造性思维,鼓励跨学科的 学习和交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多样性
欢迎和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打破 思维的边界,拓宽视野。
Innovation & Achievements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4) 课件
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
地平线:
•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接的线 。
消失点
地平线
所有柱子等逐渐变小集中到一点 然后消失。
地平线
消失点
消失线
以树木为例,观察近处与远处的变化,找一找有哪些透视现象?
小结:
•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 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 稀远密的变化。
透视现象透视现象
• 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 间的方法。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 置时,在观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 而且越远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 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现象。
欣赏:
——透视的摄影作品
《法国风光》 摄影作品
绘画过程
取景
打轮廓
概括地画出轮廓
描绘细节,注 意线条疏密变化
学生作品
小结:
• 透视规律: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粗远细
《创作手法》精品课件
1.勾墨线稿
2.染墨色底色
3.上白粉底 4.深入刻画形象
新知讲解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特点 1、多长线。 2、以线造型,重传神。 3、多以长卷的形式。 4、视点透视(散点透视)。
—— · —— ·
学习拓展
簪
工
花
笔
仕
人
女
物
图
画
(
局
部
现
)
代
何
唐
家
代
英
周 昉
工笔人物画: 工笔人物画
材料选择:图一使用中国画颜料,吸收了敦煌壁 画的元素,用白色粉底,在背景处理进行了做旧 的肌理效果,材料的使用在写生程度、厚重感比 起图②较弱。
新知讲解
画面里哪些元 素烘托氛围?
新知讲解
鸽子、红灯笼、红柱子、窗棂,白云,红旗
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样的元素呢?
天安门城楼上的灯笼格外醒目,大红柱子及背景的窗格呈现了历史感。画面里的白云, 自由飞翔的鸽子,灵动活泼,都给人一种自由的喜悦的感受,正是表达新中国成立迎 来了新的面貌,飘扬的红旗塑造热烈升腾的气氛塑造新中国的蓬勃气象。
国画
新中国诞生(中国画)唐勇力
作品以中国画长卷的形式,采用广角式的表现手 法,艺术性地向者晨示了开国大典的恢宏场面, 展示刚刚崛起的决泱大国的气度。
新知讲解 图①
图②
新中国诞生(中国画)局部.唐勇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开国大典(油画)1953年董希文
不同美术表现形式在表达同一主题时的不同特点?
新知讲解
构图:图①国画《新中国诞生》以长卷的 形式,画面是散点透视绘画,画面形成前 后层次,并排站立,让其视觉效果起到了 消解中心的作用,强调了近观的效果。 图②平时视角形成空间关系,虚实,远近, 大小的差异更加突出。
地平线教案
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知道的名人或普通人追求人生目标的事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平线》是()作家()写的一篇( )。
本篇通过讲述“我”小时候_________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7分
10分
12分
8分
激趣导入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2、再读课文,试着按发现地平线——追逐地平线——感悟地平线顺序划分段落。
3、想想课文还有哪些疑问,做上标记。
4、利用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词。查找有关作者贾平凹资料
1、小组合作读1——3自然段,读读作者描写地平线的句子,想象作者的心情。
2、读4——13自然段,说说作者几次追逐地平线,每次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感受各是怎样的?
3、反复读最后一段,想想此段中两次写到的“地平线”和上文写到的“地平线”含义相同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小组汇报展示
教师随机点拨:1、指导朗读。2、重难点词句点拨“悠然”、“沉沦”“咀嚼”3、文中5次写到“地平线”,前三次指自然界中的地平线,
(2)正因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我们共同阅读了《地平线》这篇散文。你们懂得了什么?
让我们在记忆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谜一样的地平线,让我们珍视人生道路上那充满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的地平线,让这一道道的地平线,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一路去追寻,一路去收获!推荐阅读: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提示一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1、画出“我”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 (“但”字分清经过与结果)
2、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地骑?现在会有什么感受?
3、把这一自然段读出“我”“奔”去时的充满希望,
看到“天地依然平行”时的失落。
学习提示二
自由朗读课文5-12自然段 1、第一次分角色朗读5—11自然段,分清垦乡明德小学葛秀军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反复读文达到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文中“地平线”
的不同含义及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3、我能从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预习学案:
1、认真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按什么顺序写的? 3、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要求: 默读题,1分钟思考,自主汇报。 要求: 默读题,1分钟思考,自主汇报。 1、作者发现的地平线是什么样子的? 1、作者发现的地平线是什么样子的?
2、这道地平线在“我”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2、这道地平线在“我”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看一看屏幕中的彩图,拿出手指看着屏幕画一画地平线。 看一看屏幕中的彩图,拿出手指看着屏幕画一画地平线。 3、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 3、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 4、想到作者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是什么心情? 4、想到作者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是什么心情? 5、谁来读好第3节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 5、谁来读好第3节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
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
2、第二次分角色朗读5—11自然段, 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还能读出什么?
体会一下“我”的心情。
3、画出“我”第二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结果。 (“然而”)
4、两次追寻失败了,此时“我”在想些什么?
①、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联系语境) ②、“我”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联系上文) ③、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联 系“我”的经历) ④、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中的“谜”的?你觉得 “我”一次又一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有 意义吗?
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线(地平线) ,
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
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
尽的精力。
学习提示三
①、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 个意思吗? ②、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 线”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