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卫星
嫦娥ppt课件
国际合作与交流前景展望
共享数据与成果
加强与国际同行在数据共享、成 果发布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推进深空探测事业发展。
联合任务实施
探讨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实施深 空探测任务的可能性,实现资源
共享、风险共担。
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在技术研发 、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提升我国深空探测技术水平。
研发高效、可靠的火箭发动机 和推进剂,提高探测器速度和
机动能力。
轻量化与高强度结构
研究新型材料制造技术,减轻 探测器质量,提高结构强度和 稳定性。
自主导航与控制
研发高精度自主导航与控制技 术,实现探测器在复杂环境中 的自主飞行和精确着陆。
深空通信与数据传输
研究高效、可靠的深空通信和 数据传输技术,保障探测器与
研究月球资源利用,开展月球 基地选址和建设规划。
火星探测任务
开展火星环境探测、火星地质 构造和火星生命探测等任务。
小行星探测
选择近地小行星进行探测,研 究小行星的轨道、成分和构造
等信息。
深空天体观测
利用嫦娥一号的技术成果,开 展深空天体观测,研究宇宙演
化等科学问题。
深空探测技术挑战与突破方向
新型推进系统
承载能力强等特点。
热控技术
采用被动热控与主动热控相结合的 方式,实现了卫星在复杂热环境中 的稳定工作。
电源系统
采用太阳能电池帆板和锂离子电池 组合供电方式,保证了卫星在长时 间任务中的能源需求。
有效载荷技术
探测仪器
搭载微波探测仪、红外成像光谱 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等多种 科学探测仪器,实现对月球表面 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探测。
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小结
嫦娥奔月的成功带给中国人的是加快发展的 坚定信心,就如当年中国爆炸原子弹之后全 世界华人的欣喜。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大国, 可是中国却在很久以前丢掉了自己的强国地 位。每一次成功带来的国家强大的希望对于 中国人都是激励,这种激励又进一步刺激了 新的成功,获得巨大的民族动力。“嫦娥奔 月”所带来的攻坚精神、创新意识都成为了 全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嫦娥奔月”是举国关 注的公共事件,通过媒体以各种形式传播 “嫦娥奔月”的科普知识、时代意义,使公众 接受了氛围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启蒙。
第一次近月制动 11月5日11时15分,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点火, 第一次近月制动开始,嫦娥近月制动将持续22分 钟。11时37分,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关机,第 一次近月制动结束。到达距离月球420公里,第一 次近月制动进入12小时月球轨道。 第二次近月制动 11月6日第二次近月制动进入近月点200公里, 远月点1700公里,周期为3.5小时的轨道,运行3 圈。 第三次近月制动 11月7日8时24分,第三次近月制动开始,这次 近月制动将持续10分钟。8时34分成功完成第三次 近月制动,卫星进入周期为127分钟,环绕月球南、 北极的,高度200公里的极月圆形环月工作轨道。
发射过程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602秒成功发射升空! 18:07火箭一二级分离。 18:09整流罩分离火箭飞出大气层。 18:10火箭二三级分离。 18:15火箭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 18:25卫星进入初始地球轨道。 18:26三级火箭二次点火。 18:28三级火箭发动机二次关闭。 18:29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 周期 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 18:59卫星太阳能帆板打开。 10月24日19时15分确定发射成功
中国第一颗绕月飞行卫星——“嫦娥一号”
十 年 来 ,在 河 北 省 国土 资 源 厅 、河北 省 地 质 矿 产
勘 查 开发 局领 导 的 大 力支持 下 ,在各 级 领导 的关 心 下 ,
河 北 省 遥 感 中心 已进 入 一个 全新 的发 展 时 期 。 目前河 北 省遥 感 中心拥 有教 授 级高 级 T程 师 4 人 、高级 _ T程 师
监 测能 力 ,为海 域 管理 提供 了基 础 资料和 科学 依据 。
五 、展 望
测成果 ,编制相关成果 图件 ,编写 日常监测记 录表 、
业 务 化 运 行 报 告 和 应 急 监测 报 告 ,定 期 向河 北 省 海 洋 管 理部 门和 国家海 洋局 相关 部 门提 交监 测成 果 。
i 含量 、 研究太阳风 和宇宙高能粒子对月球 的影响 , 从而
i 束, 科学家开始用所剩燃料进行其月球试验。
T
常监测信息 。监测期若有海 冰 、赤潮 、溢油等事件发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息 ,并 提 出应 急 建 议 。 同时 与 河 北 省 海 监 部 门 配 合 ,结 合野 外 实测 数 据 和其 他 实 测 数 据 ,优 化 河 北 省 近 海 环 境要 素 反演 模 型 ,验 证 遥 感 监 3 . 利 用遥 感 技 术 ,可 以快 速 掌 握 海岸 带 污 染 源 分 布 和海 域 使 用 状 况 ,大 大 提 高 了近 海 各 种 用 海 方 式 的
嫦娥奔月----我国嫦娥一号卫星奔月
第三讲嫦娥奔月一、嫦娥一号卫星奔月成功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1.奔月时间:10月24日18时29分,星箭成功分离之后,嫦娥一号卫星进入近地点为205公里,远地点为50930公里,首先进入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
在花费16小时围绕地球一圈后,地面将发出加速的指令。
于是“嫦娥一号”将上升到周期为24小时的轨道。
一天之后,回到中国上空的“嫦娥一号”再次加速,并升入周期为48小时的轨道。
在两天后,地面发出指令,卫星加速进入奔月轨道。
经过5天的太空之旅,“嫦娥一号”将为月球引力所捕获,逐渐减速后,将最终停留在距离月球表面200公里的月球极地轨道上。
嫦娥奔月的整个过程也完成了。
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每次近地点加速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必须在短时间内及时向卫星发出指令,而卫星发动机必须精确响应,否则卫星就有可能飞向别的方向。
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2.探测任务:完成四大科学探测任务:①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②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③探测月壤特性④探测4万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3.五大系统:绕月探测工程由卫星系统、运动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4.嫦娥一号是月球探测器:外形主要是中间有一个两米左右的立方体,左右各伸展出两块太阳电子帆板,各有六、七米长,展开有十五、六米长的范围。
太阳帆板展开是为了接受太阳光发电所用,上下有两个天线,是和地面通信所用的,下面还有一些小的天线,另外还有一些仪器的探头伸出来。
嫦娥一号到五号知识点总结
嫦娥一号到五号知识点总结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于2007年10月24日。
作为中国探月规划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开启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新篇章。
随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相继发射,为我们揭开了月球的玄妙面纱。
本文将对嫦娥一号到五号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轨道探测和数据传输。
嫦娥一号搭载了绕月探测器、撤退级和上升级,发射成功后进入近月点轨道,完成了环月飞行任务。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后第三个登月国家。
嫦娥二号是中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10年10月发射。
嫦娥二号也完成了环月飞行任务,并在进入绕月轨道后成功拍摄了奇特的月球背面影像。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月球背面进行了近距离拍摄,这些影像为我们了解月球的地质构造和天文学特征提供了重要信息。
嫦娥三号是中国第三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13年12月发射。
嫦娥三号成功实现了着陆器软着陆,并将“玉兔”月球车成功移出着陆器,进行了月面巡视和探测任务。
月球车“玉兔”在月面自由行驶,采集了大量的月表数据,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物理特性和地质构造提供了重要线索。
嫦娥四号是中国第四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18年12月发射。
嫦娥四号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
它携带了巡视器和着陆器,并在月球背面进行了巡视和科学试验。
嫦娥四号的任务是对月球背面的地质构造和环境特征进行详尽探究,同时也为将来人类月球基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数据。
嫦娥五号是中国第五颗月球探测卫星,估计于2020年底发射。
嫦娥五号将进行采样返回任务,这将是人类自从1976年苏联“月球20号”任务以来的首次月球样品返回。
这将是中国航天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地球和月球的起源以及宇宙进化提供了珍贵的样本。
嫦娥一号到五号的发射和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标成就,彰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
这些探月任务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也为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积累了珍贵阅历。
揭秘“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
揭秘“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2007-10-24 22:37:16来源: 红网(长沙)网友评论2 条红网10月24日报道在“嫦娥工程”的五大系统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它是中国第1个月球探测器,将走近月球直接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其能否正常工作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所以是整个工程的关键。
与人造地球卫星相比,远离地球的空间探测器在通信、制导、电源等许多方面更为复杂,提出了不少新的挑战。
一、嫦娥一号卫星概貌嫦娥一号卫星的外形是一个2.00米×1.72米×2.2米的六面的长方体,两侧各装有一个大型展开式太阳电池翼,当两侧太阳翼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可以达到18米。
其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公里高的圆形极轨道上。
嫦娥一号由结构与机构,热控制,供配电,制导、导航与控制,推进,数据管理,测控数传,定向天线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
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
这些分系统就像人体的“五脏六腑”一样缺一不可。
二、卫星有效载荷所有的人造卫星都是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部分组成。
有效载荷是指安装在卫星上直接用于对月球进行探测和试验的设备和仪器,它是卫星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系统。
所谓卫星平台,就是除了有效载荷以外卫星的其余部分,它为有效载荷实现科学目标提供保障。
是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障服务的各分系统的总称。
所以,卫星平台不论安装什么有效载荷,其基本功能是一致的,只是具体的技术性能会有所差别。
嫦娥一号卫星上共搭载了8种有效载荷,用于完成月球科学探测任务。
主要包括:CCD立体相机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图像;激光高度计用于获取卫星星下点月表地形高度数据;干涉成像光谱仪、γ谱仪、X谱仪分别用于月球表面主要物质类型和14种化学元素的探测;微波探测仪用于测量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用于从地球至月球4万到40万公里空间环境的探测。
《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课件
月球土壤与岩石探测
总结词
嫦娥一号卫星上的光谱仪和辐射计对月球表面的岩石和土壤进行了成分分析和辐 射特性测量,为月球科学研究和资源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嫦娥一号卫星所获取的光谱数据,科学家们可以了解月球表面岩石和土 壤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以及放射性元素分布等信息,这些数据对于月球科学研 究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嫦娥一号卫星简介 •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过程 • 嫦娥一号卫星探测成果 • 嫦娥一号卫星的意义与影响 • 嫦娥一号卫星未来展望
01 嫦娥一号卫星简介
卫星发射背景
01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 国家对月球探测的重视程度逐渐 提高。
02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首次开展的 月球探测计划,旨在了解月球的 构造、成分等信息,为未来的深 空探测打下基础。
其他科学发现与成果
总结词
嫦娥一号卫星在探测过程中还取得了一系列其他科学发现和成果,包括对月球大气、太阳风等进行了研究。
详细描述
嫦娥一号卫星不仅对月球表面进行了详细探测,还对月球大气和太阳风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这些数据为科学家们 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月球环境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月球的特性和演化历史。同时,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探测也为 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04 嫦娥一号卫星的意义与影 响
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意义
提升技术水平
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探测 ,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
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产业发展
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发和发射,带动 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卫星制 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等。
增强国际竞争力
嫦娥一号卫星乐高知识点
嫦娥一号卫星乐高知识点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于2024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并进入月球轨道。
该卫星的名称来自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嫦娥。
它的发射和运行对中国的太空探索取得了重要的里程碑,以下是关于嫦娥一号卫星的乐高知识点。
1.卫星结构:嫦娥一号卫星由轨道器和着陆器两部分组成。
轨道器用于进入月球轨道,并且携带了各种科学仪器。
着陆器则用于在月球表面降落并展开太陽能电池板。
2.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是由长征三号乙火箭进行发射的,发射地点是中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3.任务目标:嫦娥一号卫星的主要目标是进行月球轨道环绕和月球表面摄影测绘,同时也进行了一些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4.科学仪器:轨道器携带了多个科学仪器,包括激光高度计、微波辐射计、光谱相机等。
这些仪器用于测量月球的地形、岩石成分和环境等信息。
5.摄影测绘:嫦娥一号卫星在月球轨道上拍摄了大量的高分辨率照片,对月球表面进行了详细的测绘。
这些照片不仅对研究月球的地质结构和地貌演化有重要意义,还为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6.着陆器:嫦娥一号卫星上的着陆器是中国第一个登陆月球的航天器。
它成功降落在月球的广阔平原区域,展开了太阳能电池板并开始工作。
7.数据传输:嫦娥一号卫星通过与地面控制中心的通信连接,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
这些数据包括摄影测绘的影像、科学实验的结果等。
8.生命周期:嫦娥一号卫星的设计寿命为一年,但它的实际运行时间要长得多。
在2024年3月1日,科学家在卫星上发现了异常情况,决定将其转移为长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这一转变标志着嫦娥一号卫星正式退役。
9.科学成果:嫦娥一号卫星的任务取得了多项科学成果,包括月球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月球上的微波辐射测量数据等。
这些成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月球的构造和演化。
10.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嫦娥工程”的重要一步。
嫦娥工程是中国探索月球的一系列任务,旨在实现人类对月球的综合探测和利用。
总结起来,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通过摄影测绘、科学实验等手段,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
嫦娥登月的故事50字
嫦娥登月的故事50字
摘要:
1.嫦娥奔月神话的简介
2.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意义
3.嫦娥二号、三号、五号的探测任务及成果
4.嫦娥四号的重点任务及突破性成果
5.我国嫦娥探测计划的未来发展
正文:
嫦娥奔月,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神话,自古以来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
它讲述了美丽善良的嫦娥偷食了长生不老的仙丹,飘到了月宫的故事。
这个故事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标志着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启动。
嫦娥一号的任务是进行月球科学探测和研究,为后续任务奠定基础。
卫星搭载的仪器设备获得了大量宝贵数据,为我国月球探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嫦娥一号成功的基础上,我国继续发射了嫦娥二号、三号、五号卫星。
嫦娥二号进行了月球极区探测,嫦娥三号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嫦娥五号则完成了月球样品返回。
这些任务不仅丰富了我国月球探测的科学成果,还为月球和太空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嫦娥四号任务。
嫦娥四号在2019年成功实现了月球背面的软着陆,成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
嫦娥四号搭载的仪器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揭示了月球背面的地质特征和环境条件。
此次任务的成
功,使我国成为月球探测领域的佼佼者。
展望未来,我国嫦娥探测计划将继续推进。
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卫星将在不同阶段实施,月球基地的建设也在规划之中。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在月球探测领域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
嫦娥奔月的故事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月球探测事业的象征。
嫦娥1号名字由来的小故事
嫦娥1号名字由来的小故事你知道吗?在中国的神话传说里,嫦娥住在月亮上的广寒宫。
那是一个特别神秘又充满诗意的地方。
当咱们国家要发射一个去探索月球的卫星的时候呀,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嫦娥这个名字。
这就像是一种美好的连接,把古老的神话和现代的科技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这就好比是我们要去拜访一个很久很久以前就听说过的神秘邻居。
这个邻居住在月亮上,而嫦娥就是那个传说中和月亮关系最密切的人。
用嫦娥来给卫星命名,就像是我们带着嫦娥的名义出发,去探寻她居住的地方的秘密。
而且呀,这个名字一出来,大家都觉得特别亲切。
就像我们在和老朋友聊天时提到一个共同认识的人一样。
嫦娥一号这个名字,一说出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一下子明白它是要去月亮的。
对于小朋友来说,就像是嫦娥姐姐要坐着现代的“飞船”去她的月宫啦。
这种感觉多奇妙呀,把冰冷的卫星和充满温暖想象的神话人物结合起来,一下子就让这个卫星有了温度。
科学家们给它取这个名字的时候,说不定也带着一点小俏皮呢。
想象一下,在那个讨论命名的会议室里,有人突然说:“咱们要去月亮,那叫嫦娥怎么样?”大家可能先是一愣,然后就都纷纷点头。
这个名字就这么愉快地被确定下来了。
嫦娥一号承载着我们对月亮的好奇和向往出发了。
它就像是一个勇敢的小使者,带着我们的梦想飞向那遥远的月球。
它不仅仅是一个卫星的名字,更像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把中国古代的浪漫幻想和现代的科学探索融合在了一起。
每次听到嫦娥一号这个名字,就好像能看到嫦娥在广寒宫里对着这个来自地球的小客人微笑,欢迎它来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呢。
嫦娥一号的名字,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在太空探索的历史长河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它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科技探索既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又有充满人情味的文化底蕴。
回顾嫦娥一号的故事
回顾嫦娥一号的故事摘要:一、嫦娥一号发射背景二、嫦娥一号任务目标三、嫦娥一号重要成果四、嫦娥一号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意义五、未来嫦娥系列探测器的发展正文: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器,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回顾嫦娥一号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和不懈探索的精神。
首先,嫦娥一号的发射背景可以追溯到2004年,当时我国正式批准了月球探测工程立项。
经过几年的筹备,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升空。
这次发射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其次,嫦娥一号的任务目标是实现对月球表面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方面的探测,为后续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奠定基础。
嫦娥一号搭载了多种科学仪器,如立体相机、激光测距仪、微波辐射计等,用于收集月球表面的详细信息。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嫦娥一号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最为显著的是获取了月球表面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为我国月球探测提供了宝贵数据。
此外,嫦娥一号还实现了月球软着陆技术的研究,为后续嫦娥三号、四号等探测器的成功着陆奠定了基础。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和运行,对我国航天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它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展示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长。
另一方面,它为我国后续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发展嫦娥系列探测器,深化对月球和太空的探索。
嫦娥五号、六号等探测器将继续承担月球取样返回、月球南极探测等任务,为人类揭示月球的更多奥秘。
同时,我国还计划实施载人登月探测,实现中华民族月球探险的梦想。
总之,回顾嫦娥一号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
系列远大目标的决心与行动。
嫦娥一号在十七大胜利闭幕之际成功发射升空,无疑是对中共十七大献礼的最好礼物。
这将极大的振奋全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提高中共的执政威信。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在事关全民族利益、指向国家改革开放深化的重大时代事件面前,民众与中央上下同欲,其产生的集中效应不但能确保“嫦娥奔月”成功,也能在以后的日常建设中起到领航灯作用,保证社会又快又好地和谐发展。
嫦娥奔月的成功,还将意味着在国际空间开发和探测上,中国必将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具有发言权。
这也是中国在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后,要求成为国际空间站第17个成员国的原因所在。
经济从经济领域来看,将带动信息、材料、能源、微机电、遥科学等其它新技术的提高,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空间技术的进步和深空探测的深入,对相关材料的需求必将促进相关行业、产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同时,月球上特有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是对地球上矿产资源的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月球表面具有极其丰富的太阳能,月壤中蕴藏的丰富的氦-3也能提供新型核聚变的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军事从军事领域来看,表明我国的导弹打卫星和激光摧毁卫星的技术已经日臻成熟。
虽然这次嫦娥一号卫星没有携带任何与军事有关的设备,但是中国的运载火箭可以在发射出现故障时实施紧急关机,飞船和卫星可以在外太空实施数次变轨,当卫星发生故障,也可以用弹道导弹或者激光予以摧毁,显示我国如果要在外太空实现军事用途也并非难事。
科技那么从科技领域来看,“嫦娥奔月”将促进中国航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中国基础科学的全面发展。
月球探测将推进宇宙学、比较行星学、月球科学、地球行星科学、空间物理学、材料科学、环境学等学科的发展,而这些学科的发展又将带动更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目前中国科学家对月球的了解和认识往往依赖于他国提供的材料,这样就丧失了许多研究月球的机会。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概况“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成功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
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
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嫦娥一号”的发射步骤“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2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 公里,最远为12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
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83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
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预计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57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
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 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而在这之前,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离地面4万公里。
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四大科学目标: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嫦娥一、二号
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 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 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 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 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于2007年 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 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 器的国家。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史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史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自2007年启动以来,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三次探月任务,分别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探月任务。
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环境探测和科学实验。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后续任务奠定了基础。
2010年10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卫星,这是中国第二次探月任务。
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表面探测和科学实验。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下一步任务做好了准备。
2013年12月2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卫星,这是中国第三次探月任务。
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月球巡视器,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表面巡视和科学实验。
嫦娥三号卫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实力,也为人类探索宇宙、认识月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和信息。
未来,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人类探索宇宙、认识月球做
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奔月的成功带给中国人的是加快发展的 坚定信心,就如当年中国爆炸原子弹之后全 世界华人的欣喜。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大国, 可是中国却在很久以前丢掉了自己的强国地 位。每一次成功带来的国家强大的希望对于 中国人都是激励,这种激励又进一步刺激了 新的成功,获得巨大的民族动力。“嫦娥奔 月”所带来的攻坚精神、创新意识都成为了 全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嫦娥奔月”是举国 关注的公共事件,通过媒体以各种形式传播 “嫦娥奔月”的科普知识、时代意义,使公 众接受了氛围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启 蒙。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 研制。嫦娥一号平 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 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 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 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 台技术研制,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 了适应性修改。嫦娥一号星体为一个2米×1.72米×2.2米的长方体, 两侧各有一个太阳能电池帆板,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达18.1米,重 2350千克。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 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 嫦娥一号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 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 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 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 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 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 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 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 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 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 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 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 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 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椭圆形地 球同步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200公里, 最远为5.1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16小时环绕此轨道 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 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12.8万公里,需 要48小时才能环在快 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 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 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月圆轨道绕月球飞行, 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14个 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 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万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