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扶阳派唐农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合集下载

五脏温阳化瘀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唐农

五脏温阳化瘀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唐农
痴 呆 疗 效 判 定 标 准:参 照 国 家 卫 生 部 颁 布 的 《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采用
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 =(治疗后积分 - 治疗前)÷ 治 疗 前 积 分 ×100%,以 百 分 数 表 示。 ① MMSE 评 定标准:基本控制接近满分;显效≥ 20%;20%> 有 效 ≥ 12%;-20%< 无 效 <12%;恶 化 ≤ -20%。 ② BBS 疗 效 评 定 标 准:基 本 控 制 接 近 满 分;显 效 ≥ 20%;20%> 有 效 ≥ 12%;-20%< 无 效 <12%; 恶 化≤ -20%。③行为能力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控制≥ 85%;85%> 显效≥ 30%;30%> 有效≥ 10%;-20%< 无效 <10%;恶化≤ -20%。 2.4 统计学方法
选取 2013 年 6 月— 2014 年 10 月广西中医药大
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仁爱分院门诊和住院 VD 患者, 按就诊先后顺序,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 48 例 和对照组 49 例。治疗组剔除 1 例,脱落 2 例,完成研 究 45 例,其中男 35 例,女 10 例;年龄 55~80 岁,平均 (68.4±5.9)岁;受教育程度:大学 10 例,中学 26 例, 小 学 及 以 下 9 例;病 程 8 个 月 ~8.5 年,平 均(2.4± 1.6)年;病情程度:轻度 29 例,中度 16 例。对照组 脱 落 4 例,剔 除 1 例,完 成 研 究 44 例,男 33 例,女 11 例;年 龄 53~78 岁,平 均(66.2±6.5)岁;受 教 育 程 度:大学 8 例,中学 28 例,小学及以下 8 例;病程 10 个月 ~9.6 年,平均(2.8±1.7)年;病情程度:轻度 21 例,中度 2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研究进展莫斯思;唐农;李伟茜【摘要】Vascular dementia (VD) refers to a severe cognitive impairment syndrome caused by ischemic stroke or cerebral hemorrhage, which led to the hypoperfusion of brain regions such as memory, cognition and behavior regions.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growth, patients with VD are increasing,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atients and the involved families and society. There is no curative therapy for VD so far, what we can do is to control its progressing. In the recent years, TCM practitioners grasped some deep understanding of VD, and had made some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d the TCM therapy of VD in the past few years.%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脑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血管性痴呆患者不断增多,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但可以控制它的进展。

针灸扶阳固本理论在脑病治疗中的思考

针灸扶阳固本理论在脑病治疗中的思考
334
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丈汇编
用低廉,疗效优势明显等特点,在现代脑病治疗中独树一帜。据统计,针灸临床较为常见并有较好疗效 的西医病症达59种u二1,基本包括神经病学各大类疾病。因此脑病是针灸治疗病种的重中之重啪。传统 中医针灸实践经验与现代医学的研究手段相结合,将使中医脑病学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与发展。 然查阅文献报道,目前现代脑病针灸治疗多以西医病名为主导、西医机理阐述为依据、西医干预手 段为主体,之后再采取中医针灸辅助康复治疗,而实质针灸治疗也多以如何进行穴位优劣选取、特色针 灸辨证辨经施治、针药结合、针灸手法操作及量化标准研究等等。 我们承认,上述针灸临床工作的开展固然重要,但我们在面对和处理临床诸多纷繁复杂的疾病过程 中,是否存在一条贯穿整个脑病治疗的针灸理念?我们能否做到以中医独立性思考为核心,以西医对疾 病的认识为参考呢?‘内经》有言;“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我们又该如何去 把握这个“要”、这个“一”。 目前国际认可的脑血管病ASA201l二级预防指南及其他更新指南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注重整体到个体 分层的理念,充分强调遵循指南、根据风险分层干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因为充分认识个 体化医疗的本质和循证医学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个体化医疗是更细化或分层循证医学的体现。简 单的说循证医学就是这个“要”,个体化方案就是这个“一”所衍生出的万千变化。 西医对脑血管病从整体到个体分层治疗的理念,早在几千年前就被东方医学所认识并沿用至今,这 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也更加说明了东方医学的超前性思维,世界上没有哪 一种医学理念可以跨越千年,并与当今高速发展的现代医学理念不谋而合。那么,到底是东方医学思维 在为当今人类高速发展的现代医学作指引,还是人类与时俱进的现代科学其实一直都在证实古人超前思 维的完美与和谐?目前我们所认识的“整体观念”仅仅理解为“天人合一”以及“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概念是否已经足够?如果不足,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从中医的理上先行一步,去认识和寻找这个“一”? 我们脑病的针灸治疗又该如何较好的体现从整体到个体分层结合的治疗思路? 其实古人早已经给我们留下答案。 “人秉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医的整体观念不光是从一个人的整体,一个人的全局去考虑 问题,而应把人体放在天地这个背景里去考虑,人的健康、疾病,都与天地的影响密切相关。‘内经》 云:“不知年之所加,气之所盛衰,病之所起,不可以为医也”,这里古人谈到行医是应当具备这样一种 能力,具备从年运到个运取类比象,从而认识疾病本质的能力。然这种能力的获得唯有从阴、阳的思辨 中去寻找。因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 求于本”。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它贯穿整个中医学说的始末,也是解决中医辨证论治 的关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景岳全书・传忠录》亦说:“凡 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大纲。口口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日阴阳而己”。 再然,阴与阳的关系是有主次的,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 则折寿而不彰。”世界没有了太阳,怎会有万物的生长?如果说“天人合一”,那么在阴、阳层次上,人 类的治病与长寿,还有比呵护阳气更重要的嘛? 清末名医郑饮安在《医法圆通》说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肉身既成,即已为器, 故生命活力全在于这一口真气,这一份阳气。”,“人生在世,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 为充,皆为有形之物,要倚阳气运化。”,“外界六淫日积月累,伤人于无形,耗阳损正,故护阳实为

钦安卢氏医学的扶阳理论及临床应用

钦安卢氏医学的扶阳理论及临床应用

钦安卢氏医学的扶阳理论及临床应用上午主要谈了扶阳思想这种传承,那么现在重点谈一下钦安卢氏医学扶阳思想的理论。

在上一届论坛我重点强调了“阳主阴从”的观念问题,并且展开进行了一些讨论。

钦安卢氏医学的这种扶阳思想建立在几个方面,归纳起来,一个就是从他的著述来看,认为阳气是人生阴阳的主宰,也可以称之为元气是人身阴阳的主宰。

对于阴阳的这个问题,郑钦安他开篇就谈到:“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

”辨阴阳,听起来、说起来都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是很难的,到底是阴症吗?到底是阳症?到底该用扶阳的药物吗?到底该用滋阴药?所以他讲“阴阳化生五行,其中消长盈虚,发为疾病。

”,由于阴阳五行的这种消长盈虚一旦失衡、一旦失调,那么就可以发生疾病。

所以一旦在阴阳的辩证上,如果是似是而非就会导致诊断的失误、治疗用药的不当,从而误人。

所以他有几个字,“阴阳至理”,如果办到了才能够真正的解决临床辩证问题。

钦安先生将阴阳至理是否正确,来作为用药治病的一个准则。

什么叫阴阳至理?他在他的著述里面从几个方面,一个就是从我们人本身存在着阴阳,上中下都有阴阳,十二经有阴阳,阴阳可以达无数,但是最终也就是这两者,也就是一阴阳而已。

他很多地方都谈到这个问题,六经是什么?六经就是一经。

五气就是一气,三焦就是一焦。

就是把很多的问题,都做这方面的归纳,一步一步的,你能够去理解他。

他在《医理真传》里边,他谈到了“人活一口气”。

什么气呢?就是乾元之气,就是乾卦。

乾元之气进一步分析,就是我们人身元气,真正的阳气。

这才是我们人生阴阳的主宰。

通过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清楚,万古就是一阴阳,人从立命以来,从乾坤立命以来,阴阳这两者就合二为一,这就是气的一元论观点。

钦安先生他是强调这一点的,那么这个气就是后世称为元气也好,真阳也好,他认为这个气充塞在我们人体的各个部位。

人体内外都充塞着,并且我们的上下四旁,都是元气,充塞过后才形成的,只有他才能主宰。

从中医角度解读血管性痴呆

从中医角度解读血管性痴呆

医诊通慢病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缺氧导致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呈慢性进展状,主要病症为认知功能损害,该疾病发生后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从中医的角度解读该病,通过科普来提高对血管性痴呆疾病的理解,并积极做好相应治疗及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疾病的影响。

血管性痴呆作为临床神经内科疾病之一,虽然不会直接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但疾病发生后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执行功能及认知功能,使其无法独立自主面对生活诸事。

血管性痴呆的具体病因较多,包括暴力因素、脑卒中、高龄、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及过度肥胖等,患者脑内血管受上述因素影响出现破损情况,无法满足脑实质组织正常对于营养及氧气的需求,从而引发脑功能衰竭。

随着病灶不断扩大,在影响足够容量的脑组织后可引起患者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表达等认知功能下降,最终威胁其正常生活及健康。

从中医角度来看,血管性痴呆最早被称为老年呆病,患者多为老年群体,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中记载过“不慧,盖世所谓白痴”“呆”等内容,古人释义称之为呆者,癫也、痴也、不慧也,不明事理谓之呆。

随着时代不断进展,汉代《华佗神医秘传》中正式出现了有关“痴呆”一词的注解和说明,《景岳全书》中也记载“癫狂痴呆候”,认为该痴呆本身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而存在,并针对痴呆病因、病症、治疗及预后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可见“痴呆症”,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惑或以惊恐而渐至痴呆。

清代则有学者针对既往经验及记载进行分析,明确提出“脑为原神之府,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小儿无记性者,髓海未满,高年无记性者,则脑髓渐空。

”等,认为血管性痴呆具体病机为老年群体脏腑机能逐渐衰退,肾精日渐亏损,髓海失充及气海不足,最终痰浊内生、瘀血阻窍所致。

近年来,随着针对血管性痴呆疾病开展的研究和讨论,对该疾病的病因病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反馈,如有学者提出血管性痴呆发病于五脏皆有一定关系,其中对于心脾肝肾关系尤为密切,而在六腑中,则认为三焦与胆有密切关系。

中医扶阳学说及其在老年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浅谈

中医扶阳学说及其在老年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浅谈

· 106·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013 年第 41 卷第 6 期 Vol. 41 , No. 6 , 2013
而处处皆病, 周身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虚实夹杂, 寒热 交错, 甚至几个脏腑出现病变, 故病情错综复杂成为老 年病的第三个病情特点。 2 扶阳流派及其理论基础 “扶阳流派 ” , 所谓 是指理论上推崇阳气, 临床上 强调温扶阳气, 以擅用附子、 干姜 ( 生姜、 炮姜 ) 、 桂枝 ( 肉桂) 等温热药物为突出特点的一种学术思想和临 [1 ] 尤以擅用附子为特色 。 从现代社会 床体系。其中, 的疾病特点和疾病谱的变化看, 中医“扶阳 ” 疗法有着 广泛的适应症和显著的疗效。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 会, 慢性疾病、 多系统疾病是老年疾病谱的特点, 而这 些所谓老年慢性病患者, 即“扶阳 ” 学说所说的“久病 , 多是中医温扶阳气治疗方法的最 与素禀不足之人 ” 充分认识“阳气 ” 在老年人生 佳适应人群。实践证明, 疾病产生、 演变及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在疾病的诊 理, 治中能准确辨识阳虚证, 在遣方用药时合理应用温通 类药物, 则老年慢性病、 疑难病的疗效将得到显著的 提高。 扶阳学术流派认为, 人体的正常生理, 是以阳为主 。 导的阴阳二者相对平衡的结果 而人体疾病的发生和 主要是阳气为主的阴阳对立统一协调的正常生 发展, 。《内经 》 理关系遭到破坏所致 对人体阳气的生理病 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 并把阳气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素问·生气通天论 》 : “阳气者, 如 说 若天与日, 失其 , , ……” 。 阳气之 所 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类经附翼 · 大宝论 》 于人, 犹如张景岳在 中所比喻的 “一丸红日” 。扶持和保护阳气, 是扶阳学说防治疾病 的基本精神。如扶阳派著名医学家郑钦安先生在《医 : “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 理真传》 中说 , 气者阳也 阳行一寸, 阴即行一寸, 阳停一刻, 阴即停一 刻, 可知阳者阴之主也, 阳气流通, 阴气无滞, 自然百病 [2 ] 不作。阳气不足, 稍有阻滞, 百病重生 ” 。 著名中医 卢水定也在著述中论述阳气的重要性: 学家卢铸之、 “人之生成, 纯在于天地之中, 阴阳之内, 五行之间, 一 , 《 》 切动静都随阴阳之气机而转 业医者须识得 内经 所 , 阳密乃固 ” 提示人们要认识到人体 论: 凡阴阳之要, 阳气的极端重要性, 倡导扶阳的学术见解, 在辨证论治 之中, 当始终遵循扶持和辅助阳气为治病要领。 强调 “治未病 ” 医生应以 为本, 治病开方, 所用药物多以辛 , 温扶阳益气之品为主 以达到使五脏六腑安和, 经脉畅 通, 气血调畅, 生机勃发, 达祛病延年, 健康长寿的最终 元阴元阳为 目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术的理论核心, 人身生命之根本。扶阳理论与其他中医学术流派具有 本质区别的观点是认为: 阴阳两纲虽说是互根的关系, 阳气为主, 阴精为从。 须阳气密于外, 阴精才能内守。 “扶阳” 。 因而 学派认为阴阳学说的核心是“阳主阴从 ” 认为阳气在人生命活动中取着决定的作用 。认为失去 了阳气的 化 生 温 煦, 阴 精 也 不 可 能 形 成 存 在。 正 如 《素问· 阴 阳 应 象 大 论 》 所 论 之“阳 生 阴 长, 阳杀阴 。阳气旺盛则机体精微易于吸收, 藏” 阴精能形成, 不 易损耗, 人体健康。 相反, 若阳气衰弱, 阴精的生成也 就必然衰弱、 甚至停顿, 导致人体虚弱, 变生疾病。 人 的衰老速度和老年病的发生与自身阳气盛衰有重要的 。《素问 · 上古天真论 》 : “女子 …… 因果关系 论述到 五七, 阳明脉衰, 面始焦, 发始坠; 六七, 三阳脉衰于上, 面始焦, 发始白; 七七, 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 天癸竭, 地 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也 …… 丈夫五八, 肾气衰, 发坠 阳气衰竭于上, 面焦, 发鬓颁白, 七八, 肝气 齿槁; 六八, 衰, 筋不能动; 八八, 天癸竭, 精少, 肾藏衰, 形体皆极, ” 则齿发去。 就生动地描述了人体随着年龄的增加, 脏 人的容颜、 形体和生理功能也会逐渐 腑功能逐渐衰退, 出现衰老退化的现象。 孙思邈也在《千金翼方 》 中认 : “ , , ” 。 为 人年五十以上 阳气日衰 损与日至 老年人, 或自身阳气不足, 或由于后天因素影响, 阳气受损而未 能及时充养, 会出现衰老进程加速的现象, 产生各种疾 病。阳气过度损耗, 阳气虚衰, 是人衰老和患病的关键 。《扁鹊心书 》 也指出“阳精若壮千年寿, 阴气加 因素 ” 。 老年人的健康和长寿主要依赖于自身阳 强必毙伤 。《内经知要 》 : “天之运行惟 论述道 气的充盛和温养 日为本, 天无此日则昼夜不分, 四时无序, 晦明幽暗, 万 物不彰矣。在于人者, 亦惟此阳气为妥, 苟无阳气, 孰 分清浊? 孰布三焦? 孰为呼吸? 孰 为 运 行? 身 何 由 生? 食何由化? 与天之无日等矣, 欲保天年, 其可保 乎? ” 也指出了人从出生之后, 就依赖阳气, 消耗着阳 赖此为生。人的新陈代谢也就是人体阳气气化的 气, 长、 壮、 老、 已。 表现形式。 阴阳消长决定着人体的生、 人前半生主要表现为阳长阴消, 后半生则主要表现阴 。 阴阳运动停止则 长阳消 阳气在中年以后逐年消退, 生命终止, 表现为阴盛阳竭, 阴阳立绝。 人辛劳至暮 年, 阳气损耗, 失于调摄则化生百病。老年病的发生即 《素问·经脉别论篇 》 , “过 所说的“生病起于过用” 如 , 我们理解就是人体过度地消耗了的阳气而又得 用” 不到及时补充。 在阳为主导的“阴平阳秘 ” 的平衡被 外邪内侵。 郑钦安在《医 打破时就会导致疾病滋生, 法圆通 · 万病一气论 》 中说“病有万端, 发于一元, 一 元者, 二气浑为一气者也, 一气盈缩, 病即生焉, 有余即 火, 不足即寒 …… 病也, 病此气也。 气也者, 周身躯壳 ” , 之大用也。用药以治病, 实以治气也。 论述“气 ” 他 : “气者, 又解释 阳也 …… 可知阳者, 阴之主也 …… 阳 ” , “扶 稍有阻滞, 百病丛生。 所以治疗老年病 气不足, , 。 在治 学术流派强调“扶阳 ” 即“治之但扶真阳 ” 阳” 疗疾病时特别重视顾护老年人的阳气, 以守阳扶阳为 养生治病之根本, 这样就抓住了老年病治疗之关键 , 为 [3 ] “握要之法” 。 扶阳理论指导治疗老年病, 首要的解决问题就是 如何辨识阳气不足, 于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中辨识阳

中医的扶阳理论

中医的扶阳理论

中医的扶阳理论传统中医将机体精微物质(精、血、津、液)的匮乏称为“阴虚”,经方扶阳派则认为精微物质匮乏的根源是机体化生精微功能的低下,而化生精微物质的功能属于阳气的作用,故属于“阳虚”。

持续存在的阳实证多为假象,内伤杂病中,也可能长期出现面红、目赤、痤疮、急躁、烦躁、口渴等阳实证的表现,但这种情况往往是体内存在病理产物所导致的假象。

全身各组织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必须依赖于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及组织液循环进行补充。

若某一局部存在瘀滞,或出现血管痉挛,筋膜组织挛缩,淋巴循环阻滞等,则其所负责的组织将失去营养,而失去营养的组织将导致机体反射性地增加代谢,此时全身就会代偿性地出现阳实的表现。

若瘀滞等情况不能迅速祛除,则阳实的假象将长期存在。

人体无论是皮肤、肾脏、肠道,还是生殖系统,都存在与外界交换物质的上皮组织,上皮组织通过其附属的各种腺体排出代谢产物。

当这些上皮组织的排泄功能出现障碍,则会刺激机体机能亢奋,此时也会长期出现阳实的假象。

对于这种情况,治疗的原则必须是补虚泻实。

本质上,无论是营养转输通道为病理产物阻滞,还是上皮组织的排泄功能障碍,均属于机体功能的障碍,也就是阳气的不足。

运用药物调动身体机能、打通运化障碍的前提是要增强功能,即扶阳,在此前提下,再运用泻实的方法,如发汗、利尿、化瘀、泻下,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

中医对阳气的认识是受到早期人类的自身生存、对自然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天”以及中国古代哲学中“重阳”思想观念的多重影响和启发而产生的。

远古时代,早期人类在不断进化的漫长过程中,感受到太阳在人类生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经历了从首先对天火这一自然现象的恐惧,然而当火熄灭之后,又意外地品尝到由天火烧熟动物肉食的美味,开始逐渐认识火,发展到钻木取火,学会了主动对火的获取和使用,改变了进食生冷的主要饮食方式。

而熟食不仅改善了对饮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还减少了胃肠疾病的发生,以致早期人类形成了对太阳及火的崇拜和依赖。

历代中医大家对扶阳的见解和扶阳思想的传承

历代中医大家对扶阳的见解和扶阳思想的传承

历代中医大家对扶阳的见解和扶阳思想的传承(一)张仲景对扶阳的看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提出了保胃气,顾护阳气的重要观点。

在他自序中就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张仲景认为“寒”是导致各种外感内伤杂病的原因。

阳气的盛衰也决定着疾病的预后和转归,特别是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是阳气的盛衰和胃气的有无。

阳气的盛衰甚至可以决定病人的生死,少阴病的死证“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这些死证都是因为阳气的衰败导致的。

还有人做过统计,在《伤寒论》中明显谈到阳气的损伤的条文基本上是二分之一,在有记载的112个方子中,运用辛温热药的处方共有85个。

112个方子中有85个方子都是辛温热药组成,著名的方剂有四逆汤、理中丸、从这其中就可以看出损阳伤正的病理和证治在仲景的论述当中是十分突出的。

(二)扶阳门派创始人郑钦安对扶阳的看法该派创始人是清末著名医学家郑寿全。

郑寿全,字钦安,生于四川邓州,今为邓峡固骆镇人,其学医于一代儒医刘止唐,深研《内经》、《周易》、《伤寒》诸书,体悟先贤立论之原旨,勤于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扶阳”思想。

郑氏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药物和辨证体系。

郑钦安推崇阳气,认为“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亦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

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 。

他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一虚,则万病丛生。

他亦认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

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

从五脏失调论治血管性痴呆

从五脏失调论治血管性痴呆
中图 分 类 号 :R 2 5 6 . 2 3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0 — 2 7 2 3 ( 2 0 1 3 ) 0 2 — 0 0 3 0 — 0 3
血管性痴呆 ( V a s c u l a r d e me n t i a , V D) 是 指 在 中
唐农等8认为五脏主五志中医五脏与精神思维活动均有密切关系肺脏虚损及功能失调在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而且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3 6 卷第 2 期
2 0 1 3年 4月
云南 中医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n n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e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0 1
修 回日期 :2 0 1 3 — 0 4 — 0 1
作者简介 :张海燕 ( 1 9 7 9 ) , 女, 安徽蒙城人 , 讲师 , 博士在读 , 研究方 向 : 中医药 防治脑病的研究 。 △通信作者 : 唐农 , E — m a i l : l i u b u g u 6 2 1 1 1 l @ y a h o o . e o m. e n
家 治 疗血 管 性 痴 呆 也 多 以 肾虚 为 其 治疗 的最 主要
忘” 的描述。 《 素问・ 四时刺逆从论》 : “ 秋刺经脉 , 血 气上逆 , 令人善忘。” 《 灵枢 ・ 本神论》 : “ 肾盛怒而不
止 则伤 志 , 志伤则 喜忘其 前 言” 。指出 了肾虚与 痴呆 的关 系 。《 素问 ・ 四时刺 逆从论 》 : “ 冬刺肌 肉 , 阳气竭

老年人脑梗痴呆,就是阴阳两虚!一张方子,补阴补阳,挽回神机

老年人脑梗痴呆,就是阴阳两虚!一张方子,补阴补阳,挽回神机

老年人脑梗痴呆,就是阴阳两虚!一张方子,补阴补阳,挽回神机我们中华民族,最讲究孝道。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深,如何为老人尽孝,保养他们的身体,是很多身为儿女者牵挂的事儿。

但很多时候,老人得病,又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

甚至有些时候,严重的病情会让我们感到绝望。

比如说,老年人多见的脑梗型痴呆吧。

我给大家说个故事。

你看看,这家人和患者的遭遇,你是不是觉得眼熟。

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医案记载姓周,当时是71岁。

大概在10个月之前,家人忽然就发现,他在看报纸的时候,常常倒着拿。

按说,老人家也是个知识分子,看书读报一辈子了,怎么可能故意倒着看报纸呢?与此同时,家人还发现,患者有些时候言语对答不畅,问他什么,他说不出来,所答非所问。

比如说,你问他,晚上想吃点什么。

他却说:“什么啊?没有什么,我还能干什么……”。

这样的事儿,反复发生了好几次。

这个时候,家人就已经觉得不对了。

再后来,患者的问题日益严重。

表情常常呆滞,而且自己总说看不清东西,到了晚上刚刚睡觉,他一骨碌爬起来,大吵大嚷,非说现在已经天亮了不可。

另外,老人家的性格开始改变。

从前相对随和的他,变得比较固执,容易发怒。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每到吃饭的时候,他就把饭菜放在自己身边,只能自己吃,别人不许碰。

家人一看,这不行啊,还是去看医生吧。

到了医院的神经科,经过检查,老人家很快被确诊为“双侧脑梗塞”和“多发梗塞性痴呆”。

怎么办?治吧!西药吃了一大堆,根本不好使。

后来,家人准备带他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弦细而稍数,舌质偏红,舌苔薄白。

整个人表情淡漠,语言表达迟缓,神情呆滞,说话没什么逻辑,情绪不太稳定。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

熟地15克,山萸肉、石斛、麦冬、五味子各10克,菖蒲30克,远志6克,茯苓15克,肉苁蓉12克,肉桂3克,制附子6克,巴戟天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应用7剂以后,脑袋开始清醒,神识有所改变,语言开始变得流利。

20151112_唐农谈谈人的本土性在生命中的完整表达和辨证论治的终极旨归_2015广州扶阳论

20151112_唐农谈谈人的本土性在生命中的完整表达和辨证论治的终极旨归_2015广州扶阳论

22
3
关于钦安卢氏的中土理论思想
六子卦中,坎卦(☵)代表水,离卦(☲)
代表火,坎离二卦在乾坤二卦的交感中,禀其正 中之气而生,独得乾坤性情之正,而其它子卦得
乾坤性情之偏。由于人禀天地坎离中正之气而生
,故郑氏讨论人体生命活动是以坎离水火二卦为
根本下手处的。
23
3
关于钦安卢氏的中土理论思想
对郑氏上文的描述,我们可以解读为:乾天分一
(2)“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而人之“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示意着
人之生命中枢在于土,能够“法天地四时” 而
“长四脏”。
15
2 《内经》关于人之本土属性的线索 人之生命活动出现异常,《素问·至 真要大论》给出的治疗原则即是“谨察阴
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16
2 《内经》关于人之本土属性的线索
自身之五行可谓土之木,土之火,土之土,土之
金,土之水。依此,以五行类属的人体各脏腑的
气化功能,其以土为基础,以土之性为人体生命
的最终表达以回归生命的本质便是自然之事。
11
2 《内经》关于人之本土属性的线索
图1:五虫五行属性图
12
2 《内经》关于人之本土属性的线索
图2:土基础上的人体五行图
13
2 《内经》关于人之本土属性的线索
郑氏认为:“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天立命,
后天成形;形合乎命,命合乎形,神宰乎中,性命乃成 。合之则生,散之则亡。”(《医法圆通·卷四》)郑 氏在此强调的是先后天体用的不可分离所显示的合一性 。先后天体用的合一实质上就是先后天立极的合一,虽
说人体先天立极为乾元一气,但就阴阳用的层面而言,
亦可谓此立极在于先天坎水所蕴之元阴元阳二气,或曰 坎离二气,而人之后天立极在于中土脾胃。

唐农教授从肺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唐农教授从肺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 1 ] 王尧永 .医疗器械行业 现状 和并 购策略分 析 [ J ] . 经济生 活
文摘 , 2 0 1 2 ( 7) : 3 3 6—3 3 7 .
械监 督 管 理 条 例》、 《 医疗器械 生产质量管理 规范 ( 试
行) 》 、 《 医疗器械经 营企 业许 可 证管 理 办法 》 、 《 医疗 器 械
[ 2 ] 桂福如 .国产 医用设备在 医院建设 中的地 位与作 用[ J ] . 中 国医疗器械信息 , 2 0 0 8 ( 9 ) : 4 5— 4 8 .
大型民营企业及骨干企业开辟 “ 绿色通道 ” , 促使企业 健康 快速发展。完善企业信用档 案和部 门监管 档案 , 加大 企业 诚信分级与 分 类 管理 力 度 , 建 立企 业 评 估 、 激励、 失 信 警
此, 政 府应 扶 持 一批 股份 有 限公 司 为龙 头 的“ 风 向标 ” 企
业, 产生聚集效应 , 争取 让企业 又好又快 发展 , 把小 企业 做
大做强 , 形 成一条 可持 续发 展 的 医疗 器 械产 业链 条 , 为 贵 阳市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 经 营企业 的规模化 、 集 团化 、 产 业 化发展起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 。 参考文献
的 理论 。
员, 从事 中医教学 、 临床工 作近三 十年 。在 精研经 典 、 勤于
临证的基础上 , 唐 师融合 卢 氏扶 阳学 派理 论 , 将其 学 术思 想融入到老年病的诊疗之 中 , 形 成 了 自己 的学 术观 点及独
特的诊疗 经验 。针对 血管 性痴 呆 ( v a s e u l a r d e me n t i a , V D) ,
其主要表现 。其病位在脑 , 与心肝 脾关 系 密切 。中医各 家

从阴阳平衡,论扶阳派的对人体的危害。

从阴阳平衡,论扶阳派的对人体的危害。

从阴阳平衡,论扶阳派的对人体的危害。

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人体必须保持阴阳动态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否则非病即死。

这就是《内经》上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但阴阳是相互斗争的,斗争是绝对的,而平衡只能是相对的,“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说明如果阴阳失调,任何一方面偏盛,必然影响对方,产生病象。

可见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而阴阳失调,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但又由于这个平衡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即具有相对性,它属于动态的平衡,所以对“亢则害”者,使之“承乃制”,恢复相对的阴阳平衡,这就是中医治疗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

《内经》的“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壮火食气”,食气就是耗气;“少火生气”,少火就是阳气。

少火譬如春季的温暖,春天温暖,生长万物,叫做少火。

壮火譬如夏季的暑热,夏月暑湿流金,能够食气,叫做壮火。

故人若保持“春天”的生气,病既易愈,一旦少火而为壮火食气,病即危殆。

由此可见,少火系指生理,壮火系指病理,两句话即讲生理,病理,也包含诊断,治疗。

医者使人体春气常在,生机自然不息,俗话说春意盎然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懂得这种生理病理,才能学好《内经》。

今天庸医骗子忽悠人,创立扶阳派,讲什么扶阳排毒。

中医的毒是火毒、热毒、阳毒。

中药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不知扶阳排毒从何说起。

附子是扶阳派的用药标志,张仲景是中医的祖师爷,张仲景的六经辨证,三阴经用父子,但是,厥阴经的代表方剂:乌梅丸用附子、干姜、细辛,也用了黄连、黄柏,是个寒热平衡的方子,张仲景只有少阴经用了附子。

扶阳派专用附子,发生了一些症状是疾病,不是排毒。

中药以偏性治病,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这是最基本的知识。

阑尾炎,胆囊炎,就是热毒引起的疾病,扶阳派用附子治疗,不是害人吗?阑尾炎,属于中医肠痈范畴,张仲景用大黄牡丹汤治疗,大黄清热泻火解毒,丹皮清热凉血。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治疗概述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治疗概述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治疗概述
罗增刚;邹方昕;周文泉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1(007)005
【摘要】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所导致的痴呆
综合征。

在我国,由于脑血管病的多发,使得VD成为高发疾病之一。

根据现在的研究结论认为,VD具有潜在的可防治性,被称为“可逆性痴呆”。

中医学对痴呆早有记载,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的医药实践,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阶段对本病的中医药治疗报道已经显示出运用中药防治本的可行性和优势性。

本文从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论治等方面入手,对中医学有关本病的研究做一简要概述。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罗增刚;邹方昕;周文泉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2
【相关文献】
1.当代名老中医治疗疑难病经验概述(八)——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色经验概述 [J], 丁波;卓泽君
2.血管性痴呆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J], 利春红
3.中医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代楠
4.从《伤寒论》阳明蓄血喜忘谈血管性痴呆的中医治疗 [J], 丁鑫;钱占红
5.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J], 杜若飞;江始源;王文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补阳还五汤治疗痴呆的理论探究

补阳还五汤治疗痴呆的理论探究

补阳还五汤治疗痴呆的理论探究痴呆(dementia)是指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出现的已获得的职业和社会活动技能减退和障碍,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和丧失,视空间技能损害,定向力、计算力、判断力等丧失,并相继出现人格、情感和行为改变等障碍,且呈进行性加重过程。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1],是老年人脑功能退化的一种表现,以进行性、不可逆性出现智能减退为核心临床特征,包括近期记忆、思维、计算、理解、判断能力等功能的减退和不同程度的人格异常改变。

病理组织学特点主要为老年斑(SP)的形成和神经元纤维缠结(NFT),还可发现神经细胞颗粒空泡变性、神经元和平野小体减少(HB)。

其症状较轻者可有智能减退、神情呆钝、情感淡漠、寡言少语、言语错论、健忘等症;症状较重者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喃喃自语、言语颠倒、举动不经、或强哭强笑,或不欲食、生活处于完全依赖状态。

老年痴呆一般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发病,发病早期不被发现,病情随时间不断发展。

血管性痴呆(V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第二常见的痴呆类型。

血管性痴呆是与脑血管损伤相关的血管性认知障碍综合征中的痴呆亚型。

随着人们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认识不断深入,目前血管性痴呆被认为是异质性的临床疾病实体,基于不同脑血管病亚型有着不同血管性病理生理过程。

中医认为痴呆属“癫症”、“善忘”、“呆病”等范畴,多以本虚为主,神经亏损、心脾两虚、痰浊阻窍、气滞血瘀,如王清任言“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也。

”目前还没有能够较好痴呆疾病病程的有效药物,但中医药对老年痴呆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阳还五汤治疗痴呆的临床观察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有益气活血之效,可补肾补气,活血化瘀。

故陈氏[2]选取老年性痴呆患者13例,在进行补阳还五汤治疗后得出结果:显效3例,有效5例,改善3例,无效2例。

李氏[3]选取老年性痴呆患者24例,在进行治疗后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3例。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孟迎春;韩景献【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n curing vascular dementia ( VD)by "Yiqi Tiaoxue Fuben Peiyuan"acupuncture therapy. Methods:60 case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on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herapies. Based on these therapies,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Yiqi Tiaoxue Fuben Peiyuan "acupuncture therapy. After six weeks,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y certain mental and behavior lists. Results: Changes by MMSE and HDS - R mark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more obviously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 <0. 05). Conclusion:" Yiqi Tiaoxue Fuben Peiyuan" acupuncture therapy can improve cognition ability of VD patients obviously.%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住院病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6周后采用智能及行为检测量表对两组病人评价疗效并对比.结果:治疗组MMSE及HDS-R评分较前明显改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可以显著改善VD患者的认知记忆能力.【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1(027)009【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针刺疗法;血管性痴呆;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作者】孟迎春;韩景献【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在老年痴呆中发病率仅次于Alzheimer 病(AD),目前虽对其发病机理有了较深认识,但尚无认知功能症状治疗的标准疗法[1]。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谈对《伤寒论》六经实质的认识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谈对《伤寒论》六经实质的认识

从⼈体阴阳本体结构谈谈对《伤寒论》六经实质的认识
从⼈体阴阳本体结构谈谈对《伤寒论》六经实质的认识
唐农
【摘要】〔摘要〕本⽂以⼈体阴阳本体结构为主线,辅以⼋纲辨证与标本两端,从《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对六经的时相变化以及六经病提纲证与代表⽅作出了诠释,从⽽使六经的实质得以阐明,即六经乃是⼈体⼀阴⼀阳在内阳外阴本体结构范围内的不同时区的六种不同的⽓化形式或⽓化单元,亦称“六经时相”。

并认为六经实质能如此直接认定,不需它求,根本在于《伤寒论》六经的提出与⼈体内阳外阴本体结构遵循着中医理论共同的基本原理,即阴阳运动的⼀致性与交感性;还在于张仲景将六经阴阳的⽓化交感运动与阴阳四时的⽣长收藏变化直接对应起来,⽽⼈体阴阳本体结构正是作为如实反映阴阳的四时消息变化的⼀个定式⽽提出的,故能两两相契。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学学报
【年(卷),期】2018(038)001
【总页数】6
【关键词】〔关键词〕《伤寒论》;六经实质;内阳外阴;本体结构;时相
·专家论坛·
《伤寒论》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弄清六经之实质关系到对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准确理解与熟练运⽤。

有学者统计关于六经实质的各种见解多达四⼗⼀种[1],其或从经络学说论,或从脏腑功能论,或从病变阶段论,或从证候群论,或从⽓化学说论,等等。

诸多见解中,似以⽓化学说诠解六经份量较重,如著名伤寒学家刘渡⾈以“标本中⽓”论之便是[2]。

本⽂拟从⼈体阴阳本体结构出发,结合《伤寒论》⾃⾝的相关条⽂,试图简明地。

扶阳派(中医理论)

扶阳派(中医理论)

秋冬养生八讲第一讲:中医养生,扶阳为纲《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就是说,阳气就象天上的太阳,作用很强大,是生命的根本,是协调阴阳、保证健康长寿、抗御病邪侵袭的关键。

如果阳气不固密导致“失其所”了就会折寿,就会短命。

治病和养生的真谛就是激发、顾护阳气。

正是阳气的虚衰导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问题。

养生就是养阳气,阳气就是人体中的太阳。

把人体中的太阳托起来,它就能温煦我们的五脏六腑,驱除体内的阴寒邪毒、痰浊水饮,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健康。

任何人,只要注意时时顾护阳气使阳气旺盛,就可百病不侵。

无论你现在多大年纪,只要阳气充足,活到天年就不是梦想。

我们说阳气仿佛如天上的一轮红日,阳气所具备的一些特征也与红日相仿,阳主升、主动、有温煦推动之功。

阳气旺盛时,好比春回大地,冰雪融化,草长莺飞,鲜花盛开,天地一片生机。

阳气虚衰时,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天寒地彻,冰封大地,天地一片寒冷沉寂。

天地有一年四季阴阳交替的变化,人体也有生长壮老已的阴阳消长。

如果把孩子和年轻人比喻为八九点钟的太阳,灿烂光明无比;老年人则是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日薄西山,寒气渐生。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体健康离不开体内的阳气。

如果阴云蔽日,那么雾雪冰霜就会凝结充斥于天地万物。

如果自然界没有了太阳,大地就会变成一个冰疙瘩。

同样道理,人体阳气不足,则阴寒自生,就会产生风湿骨痛,痰浊水饮等阳气不足时的病理产物;如果阳气决绝,生命也就结束了。

阴阳平衡是健康的保证,但阴阳平衡绝不等于阴阳平等。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阴阳存在“阳主阴从”的关系。

也就是说,人体正常生理是以阳为主导的阴阳二者相对平衡协调的结果,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以阳气为主的阴阳对立统一协调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所致。

《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只有当阳气饱满且处在潜藏封固的状态下,才能阴平阳秘。

也只有阳气致密,无所妄耗,方能固生命之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者简介 :余磊 ( 1 9 8 4 一 ) , 男, 甘肃兰州人 , 在读博士研究生 , 研究 方向 : 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 。
△通信作者 : 唐农 , E — ma i l : n t a n g @ ̄t c m u . c a
收为前提 的, 因 此 提 出 从 肺 论 治 血 管 性 痴 呆 。并 举 一 则 医 案加 以说 明 。
关键词 :扶 阳学派 ;本体结构 ;三阴病 ;血管性痴呆 ;阴阳 ;中医疗法 中图分类号 :R 2 5 6 . 2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 2 7 2 3 ( 2 0 1 5 ) 0 2 — 0 0 3 3 — 0 4
派 理法 大 成 : 养 生 治病 重 在 扶 阳 , 核心 理 论 为 “ 阳主 阴从 ” , 以及 “ 人 生 立命 以 火 立 极 , 治 病 立 法 在 于 以 火消阴” , “ 病在 阳者 扶 阳抑 阴 ,病在 阴者 ,用 阳化 阴” 的理法 体 系闭 。2 0 0 6年 , 唐农 教 授拜 卢 崇汉 先 生 为师 , 研 习扶 阳 , 夙 兴夜 寐 , 精勤 不倦 , 始有 所 得 。进 而 提 出 了人 体 阴 阳 的本 体结 构 理论 , 并 且运 用 于 血 管 性 痴 呆 的治 疗 , 拓宽了此病的治疗思路 , 提 高 了
唐农 教 授 , 当今 扶 阳派 大 师卢 崇 汉 先 生 之人 室
体 用 是 中 国古 代 哲 学 中 的一 对 范 畴 。体 指 本
弟子 , 医学博士 , 博士研究生导师。秉持大医精诚之 理念 , 以非 凡 之 精 力 从 事 教 学 、 医疗 、 科 研 三 十 春 秋, 衷中参西 , 学养深厚。现将唐农教授对人体阴阳 本体 结 构 的认 识 , 以及 治 疗 血管 性 痴呆 的思 路及 经
临床疗 效 。
2 . 2 . 1 阴阳本体 结构 认识 上存 在模 糊 性 人体 生命 活 动是 阴 阳二气 交感 气化 完成 的 。阴 与阳二者之间的本体结构 , 在习惯的认识上存在着
模糊性。《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 “ 阴在内阳之守也 ,
阳在外阴之使也。” 《 素 问・ 生气通天论》 : “ 阴者 , 藏 精 而起 亟 也 , 阳者卫 外 而 为 固也 。” 因此 , 一般 人 会 认 为 阳在 外 , 阴在 内是 阴 阳的本 体 结构 。唐农 教 授 认 为 这 两 段 经 文 所 定 性 描 述 的是 阴 阳的 功 能 和 后
摘要 :唐农 教授精于扶 阳, 崇尚经典。 揭示了人体 内I S H  ̄ ' b 阴 的本体结构 , 运用《 周易》 的泰否二卦加 以描述 , 在理 论推 导与经验事实上都给 出了很好 的证 明。 指 出《 伤寒论5 5 -阴病 的本质 是虚寒 , 致使 阴阳本体结构被破坏 出现 了阴
阳各 离本位的否象 。 治则关键在于 温化 三阴经的阴寒 , 使 阴阳和 , 恢复人体 内阳外 阴的本体结构 。 认为血管性痴呆属 于三阴病 , 因三阴经的虚寒而致肾收藏不利 , 影响到信息 的储存 , 表 现为血管性痴呆记忆力减退 。 而。 肾之藏是 与肺之
验, 介绍 于此 , 试 述如 下 。 1 扶 阳学 派学 术传 承
体, 用指功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皆有其体用 , 比如 茶杯 , 体是 玻璃 , 用 是可 以盛 水 的功 能 。体 用在古 代 的文献 中已有运用 , 如《 论语》 : “ 林放问礼之本。子 日: 大 哉 问 。礼 , 与其 奢 也 , 宁俭 ; 丧, 与其 易也 , 宁
戚。 ” 有子 日: “ 礼之 用 , 和为 贵 。 ” 唐农 教授 创造 性 的
将 体 用 学说 引入 到 中 医学体 系 内 , 用 来 阐 明 阴与 阳 的本 体结 构 。
2 . 2 揭 示人 体 阴 阳 的 本 体 结 构
扶 阳学派乃 中医学体系 中的一个流派 , 以其擅 用姜 桂 附等 温 热 的鲜 明特 色而 自称 一派 。肇始 于 清 代 大儒 刘 沅 , 贯 通 儒 释道 三 家 , 且 精 于 医学 _ l 1 。郑钦 安先生师从刘沅 , 依师指示而深研《 周易》 、 《 黄帝内 经》 、 《 伤寒杂病论》 , 创立 了扶阳学派 。然后经过卢 铸之 、 卢 永 定 和卢 崇 汉 先 生 三代 人 的 努 力 , 扶 阳学
包 牺 氏之 王 天下 也 , 仰 则 观象 于 天 , 俯则 观 法 于地 ,
2 阴阳 的本体 结构
2 . 1 关 于 体 用
基 金 项 目 :广 西 中 医基 础 研 究 重 点 实 验 室 项 目( 编号: K J T1 4 0 0 6)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1 — 2 1
第 3 8 卷第 2期
2 0 1 5年 4月
云 南 中 医 学 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u n n a n Un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天 的走 向 , 即 阴 阳的用[ 3 1 。然 而 阴 阳的本体 结构 是什 么 ?对 此 的探 索 关乎 中医理法 方药 各层 面 的实践 。
2 . 2 . 2 从《 周 易》 泰 否 二卦说 明阴 阳的本体 结构
对《 周易》 的研究是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的 , 药王
孙 思邈 言 : “ 不知 易 , 不足 以言 太 医。” 《 周易》 : “ 古 者
Vo 1 .3 8 No .2
4 .2 01 5
从 人体 阴 阳本 体 结构 谈 扶 阳 派唐 农 教 授 治 疗 血 管 性 痴 呆 的 经 验
余 磊 ,唐 农2 A ,蒋春丽 ,莫斯思 ,李伟 茜 z
( 1 . 湖南 中医药大学 ,湖南 长沙 4 1 0 2 0 8 ;2 . 广西 中医药大学 ,广西 南 宁 5 3 O O O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