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P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江苏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目标]探索等腰三角形及其特殊形式一一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重、难点:1. 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2. 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三.知识要点:1. 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别法)①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高重合,它们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简称“三线合一”)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③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简称“等角对等边”) ☆ (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等边三角形(a)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特殊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3条对称轴。

②等边三角形各角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o(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典型例题】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cm,那么当三边为正整数时,它的边长为( )(A)2, 2, 6 ( B) 3, 3, 4(C) 4, 4, 2 ( D) 3, 3, 4 或4, 4, 2分析:可采用排除法。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2, 6不满足;而3,3,4或4, 4, 2都满足题意。

答:选D。

例2. O为锐角△ ABC的/ C平分线上一点,0关于AC、BC的对称点分别为P、Q,则△ POQ - -定是( )(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设OP、0Q分别交AC、BC于E、F,由线段的对称轴是它的垂直平分线知:1 1OE_AC,且0E = 0P;同理OF_BC,且OF = 0Q;2 2由角平分线的性质知:0E = OF,贝U 0P= 0Q。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苏科版)(解析版)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苏科版)(解析版)

第2章轴对称图形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2.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1.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掌握等边对等角的性质3.掌握“三线合一”的性质知识点0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 是底角.【微点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 .1802A︒-∠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即学即练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5cm ,另一边长10cm ,则它的周长是( ) A .20cm B .25cmC .20cm 或25cmD .无法确定【答案】B 【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 和10cm ,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详解】 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5时,5+5=10,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当腰为10时,5+10>10,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10+10+5=25cm . 故选:B .知识点0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 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 【即学即练2】2.如图,ABC 面积为9,BP 平分ABC ∠,AP BP ⊥于点P ,连结CP ,则BPC △的面积为( )A .5B .4.5C .4D .3.5【答案】B 【分析】延长AP 交BC 于E ,根据已知条件证得△ABP△△EBP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PE ,得出S△ABP=S△EBP ,S△ACP=S△ECP ,推出S△PBC=12S△ABC . 【详解】解:延长AP 交BC 于E ,△BP 平分△ABC , △△ABP=△EBP , △AP△BP ,△△APB=△EPB=90°, 在△ABP 和△EBP 中,ABP EBP BP BPAPB EPB ∠=∠⎧⎪=⎨⎪∠=∠⎩, △△ABP△△EBP (ASA ), △AP=PE ,△S△ABP=S△EBP ,S△ACP=S△ECP , △S△PBC=12S△ABC=12×9=4.5, 故选:B .知识点0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 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微点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即学即练3】3.如图,ABC 中,,BF CF 分别平分ABC ∠和ACB ∠,过点F 作//DE BC 交AB于点D ,交AC 于点E ,那么下列结论:△DFB DBF ∠=∠;△ECF EFC ∠=∠;△ADE 的周长等于BFC △的周长;△1902BFC A ∠=︒+∠.其中正确的有(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借助于等量代换可求出DBF DFB ∠=∠;△同理可得△的结论;△用特殊值法,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连接AF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便可得出BF AF CF ==,进而得BF CF AC +>,便可得出;ADE ∆的周长不等于BFC ∆的周长;△利用两次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等量代换,可求的BFC ∠和BAC ∠之间的关系式. 【详解】 解:△BF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F CBF ∴∠=∠,又//DE BC ,CBF DFB ∴∠=∠,DBF DFB ∴∠=∠,故△正确;△同理ECF EFC ∠=∠,故△正确;△假设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AB AB BC ==,如图,连接AF ,D BF D FB ∠=∠,ECF EFC ∠=∠,BD DF ∴=,EF EC =,ADE ∴∆的周长AD DF EF AE AD BD AE EC AB AC =+++=+++=+, F 是ABC ∠,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第三条平分线必过其点,即AF 平分BAC ∠, ABC ∆为等边三角形,60BAC BCA ABC ∴∠=∠=∠=︒, 30FAB FBA FAC FCA ∴∠=∠=∠=∠=︒, FA FB FC ∴==, FA FC AC +>, FB FC AC ∴+>,FB FC BC BC AC ∴++>+, FB FC BC AB AC ∴++>+,即BFC ∆的周长AD E >∆的周长,故△错误;△在ABC ∆中,180BAC ABC ACB ∠+∠+∠=︒⋯(1), 在BFC ∆中180CFB FBC FCB ∠+∠+∠=︒, 即1118022CFB ABC ACB ∠+∠+∠=︒⋯(2),(2)2⨯-(1)得1902BFC BAC ∠=︒+∠,故△正确;故选C .考法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典例1】如图所示,OB 平分,CBA OC ∠平分ACB ∠,且//BC MN ,设18,16,12AB BC AC ===,则AMN 的周长为( )A .30B .33C .36D .39【答案】A 【分析】能力拓展根据BO 平分△CBA ,CO 平分△ACB ,且MN△BC ,可得出MO=MB ,NO=NC ,所以三角形AMN 的周长是AB+AC . 【详解】解:△BO 平分△CBA ,CO 平分△ACB , △△MBO=△OBC ,△OCN=△OCB , △MN△BC ,△△MOB=△OBC ,△NOC=△OCB , △△MBO=△MOB ,△NOC=△NCO , △MO=MB ,NO=NC , △AB=18,AC=12,△△AMN 的周长=AM+MN+AN=AB+AC=18+12=30. 故选:A .考法0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定方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典例2】如图,C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在AB 同侧分别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 AE 与BD 交于点F ,AE 与CD 交于点G ,BD 与CE 交于点H ,连接GH .以下四个结论:△EAB BDC ∠=∠;△CGH 为等边三角形;△60FGH FHG ∠+∠=︒;△AC DH =.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ACE△△DCB ,就可以得出△CAE =△CDB ,通过证明△ACG△△DCH 就可以得出CG =CH ,AG=DH ,可以得出△GCH 是等边三角形,再判断AC 与DH 的大小关系,求出△DFG=△GCA=60°,利用外角定理即可得到60FGH FHG ∠+∠=︒. 【详解】△△ACD 和△BCE 是等边三角形,△AD =AC =CD ,CE =CB =BE ,△ACD =△BCE =60°. △△ACB =180°, △△DCE =60°. △△DCE =△BCE .△△ACD +△DCE =△BCE +△DCE , △△ACE =△DCB .在△ACE 和△DCB 中,AC DC ACE DCB CE CB =⎧⎪∠=∠⎨⎪=⎩,△△ACE△△DCB (SAS ), △CAE CDB ∠=∠即EAB BDC ∠=∠,△正确;在△ACG 和△DCH 中,60ACG DCH AC DC CAG CDH ∠=∠=︒⎧⎪=⎨⎪∠=∠⎩,△△ACG△△DCH (ASA ), △GC=HC,AG=DH 又△GCH=60°,△CGH 为等边三角形,△正确; 又AC≠AG ,△DH≠AC ,△错误;△△GAC+△ACG+△AGC=180°,△GDF+△DFG+△DGF=180° 又△AGC=△DGF ,△GAC=△GDF △△DFG=△ACG=60°又△DFG=FGH FHG ∠+∠, △60FGH FHG ∠+∠=︒,△正确; 故选A .题组A 基础过关练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 ,一边为6cm ,则腰长为( )分层提分A.6cm B.10cm C.10cm或6cm D.以上都不对【答案】B【分析】题中给出了周长和一边长,而没有指明这边是否为腰长,则应该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求解.【详解】解:△当6cm为腰长时,则腰长为6cm,底边=26-6-6=14cm,因为14>6+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当6cm为底边时,则腰长=(26-6)÷2=10cm,因为6-6<10<6+6,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腰长为10cm.故答案为:B.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8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A.16cm B.20cm C.16cm或20cm D.以上都不对【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得出两种情况,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看看能否组成三角形,再求出周长即可.【详解】解: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是4cm,4cm,8cm时,4+4=8,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此时不能组成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是4 cm,8 cm,8 cm时,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此时能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周长是4+8+8=20(cm),所以该三角形的周长是20 cm,故选:B.3.下列关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是等腰三角形B.三个角都相等C.三条边都相等D.只有一条对称轴【答案】D【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依次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原说法正确,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原说法正确,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原说法正确,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原说法错误,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4cm ,则斜边的长为( ) A .8 cm B .6 cmC .4 cmD .2 cm【答案】A 【分析】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得斜边长. 【详解】解:△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4cm , △斜边长为8cm . 故选:A .5.已知ABC ∆中,3,60,AC AB C ==∠=︒则ABC ∆的周长等于( )A B .3 C .6 D .9【答案】D 【分析】判断ABC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出其周长.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C 的三条边相等且等于3, △ABC 的周长为33=9⨯. 故选:D .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cm 和3cm .那么它的第三边的长是( ) A .3cm B .4cmC .7cmD .3cm 或7cm【答案】C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腰的情况分类讨论,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若7cm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3+7>7△3cm 、7cm 、7cm 能构成三角形,故符合题意; 若3cm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3+3<7△3cm 、3cm 、7cm 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综上:它的第三边的长是7cm 故选C .7.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则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50︒ B .40︒C .10︒D .80︒【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先画出图形,由题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0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40B ACB ∠=∠︒,由CD BD ⊥,可得90B BCD ∠+∠=︒,则BCD ∠可得.【详解】 如图:△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00°,即100BAC ∠=︒, △△ABC 是等腰三角形, △AB=AC ,△=40B ACB ∠=∠︒, △CD BD ⊥, △90D ∠=︒, △90B BCD ∠+∠=︒,△90904050BCD B ∠=︒-∠=︒-︒=︒, 故选:A .题组B 能力提升练1.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C .若两个角是直角,则它们相等 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答案】A 【分析】先写出逆命题,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逐项判断即可得. 【详解】A 、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此逆命题是真命题,此项符合题意;B 、逆命题:锐角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此逆命题是假命题,此项不符题意;C 、逆命题:若两个角相等,则它们是直角, 此逆命题是假命题,此项不符题意;D 、逆命题: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此逆命题是假命题,此项不符题意; 故选:A .2.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3,点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直线CB 上,且ED EC =,若6AE =,则CD 的长为( ) A .6 B .9C .3或6D .3或9【答案】D 【分析】△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过E 点作EF CD ⊥于F ,△当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时,过E 点作EF CD ⊥于F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E 长和60ABC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F ,求出CF ,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点E 在直线AB 上,6AE =,点E 位置有两种情况: △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过E 点作EF CD ⊥于F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6AE =,633BE ∴=-=,60ABC∠=︒,60EBF ∴∠=︒,30BEF ∴∠=︒,1322BF BE ∴==, 39322CF ∴=+=, ED EC =,CF DF ∴=,9292CD ∴=⨯=;△如图2,当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时,过E 点作EF CD ⊥于F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6AE =,639BE ∴=+=,60ABC∠=︒,60EBF ∴∠=︒,30BEF ∴∠=︒,1922BF AE ∴==, 93322CF ∴=-=, ED EC =,CF DF ∴=,3232CD ∴=⨯=;C=或3,即9故选:D.3.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C.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D.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答案】D【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定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依次判断即可.【详解】解: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所以A选项为真命题,不符合题意;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所以B选项为真命题,不符合题意;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与它相邻的内角等于60°,是等边三角形,所以C选项为真命题,不符合题意;有两边和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D选项为假命题,符合题意;故选:D.4.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答案】C【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B、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D、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故选:C.5.等腰ABC中,过点B的直线BD分ABC为两个等腰三角形,则顶角为_____度.【答案】36°或1807或90°或108°【分析】根据题意分四种情况画出图形,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详解】解:△ABC中,AB=AC,若AD=BD,BC=BD,△△A=△ABD,△BDC=△C,则△C=△BDC=2△A,△△A+△ABC+△C=△A+2△A+2△A=180°,△△A=36°;若AD=BD,BC=CD,△△A=△ABD,△CBD=△CDB,则△CDB=2△A,△△A+△ABC+△C=△A+△A+2△A+3△A=180°,△△A=1807︒;若AD=BD ,AD=CD , △△B=△C=△BAD=△CAD , △△BAC+△ABC+△C=180°, △△BAD=△CAD=45°, △△BAC=90°;若AD=BD ,AC=CD ,△△B=△BAD ,△CAD=△CDA ,则△CDA=2△BAD ,△C=180°-2△CAD=180°-4△BAD , △△B=△C ,△△BAD=180°-4△BAD , △△BAD=36°,△△BAC=3△BAD=108°;故答案为:36°或1807︒或90°或108°. 6.已知在ABC 中,16C ∠=︒且为最小的内角,过顶点B 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_______︒【答案】123°或132°或90°或48°【分析】根据题意作图,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情况讨论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若BC=CD,AD=BD,由题意可得:△DBC=△BDC=(180°-△C)÷2=82°,△△ABD=△BAD=12△BDC=41°,△△ABC=△ABD+△DBC=123°,△△ADB=180°-82°=98°,则在BC=CD的前提下只有AD=BD;如图,若CD=BD,AB=BD,由题意可得:△DBC=△C=16°,△△ADB=2△C=32°,△△A=△ADB=32°,△ABD=180°-△A-△ADB=116°,△△ABC=△ABD+△DBC=132°,符合最小的内角为△C=16°,如图,若BD=CD,AB=AD,则△C=△DBC=16°,△△ADB=△ABD=2△C=32°,△△A=180°-2×32°=116°,△△ABC=△ABD+△DBC=48°;如图,若BD=CD,AD=BD,△△ADB=2△C=2△DBC=32°,△△A=△ABD=(180°-32°)÷2=74°,△△ABC=△ABD+△DBC=90°;若BD=BC,则△C=△CDB=16°,△△ADB=180°-△CDB=164°,则只能满足AD=BD,△△A=12△CDB=8°,即△A<△C,不满足;综上:△ABC 的度数为123°或132°或90°或48°. 故答案为:123°或132°或90°或48°.7.如图,在四边形ABDE 中,C 是BD 的中点,3AB =,4BD =,5DE =,若120ACE ∠=︒,则线段AE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答案】10 【分析】作B 关于AC 的对称点F ,D 关于EC 的对称点G ,连接AF ,FC ,CG ,EG ,FG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解:作B 关于AC 的对称点F ,D 关于EC 的对称点G ,连接AF ,FC ,CG ,EG ,FG ,如图所示:△C 是BD 边的中点, △CB=CD=12BD=2, △点B 、点F 关于AC 对称,△CF=CB=2,AF=AB=3,△BCA=△FCA . 同理CD=CG=2,ED=EG=5,△DCE=△GCE , △CG=CF=2, △△ACE=120°,△△BCA+△DCE=180°-120°=60°. △△FCA+△GCE=60°. △△FCG=60°.△△FGC 是等边三角形. △FG=2,△AE≤AF+FG+EG=3+2+5=10,△当A 、F 、G 、E 共线时,AE 的值最大2,最大值为10, 故答案为:10.题组C 培优拔尖练1.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120BAC ∠=︒,AD BC ⊥于点D ,点P 是CA 延长线上一点,点O 在AD 延长线上,OP OB =,下面的结论:△30APO OBD ∠-∠=︒;△BPO △是正三角形;△AB AP AO -=;△2BOC AOBP S S =四边形△,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 【分析】由题意易得OB=OC ,则有△OBD=△OCD ,△APO=△OCP ,进而根据角的关系可证△,然后可得△PBO=△PBA+△APO ,由三角形内角和可得△OPB=60°,可判断△,在AB 上找一点E ,使AE=AP ,连接PE ,延长AO ,在AO 的延长线上找一点F ,使AF=AB ,连接BF ,由此可得AP=PE=AE ,△APE=60°,进而可证△BPE△△OPA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最后根据等积法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可判断△. 【详解】解:△AB AC =,AD BC ⊥,120BAC ∠=︒, △BD=DC ,△ACB=△ABC=30°, △OB=OC , △△OBD=△OCD , △OB=OP , △OC=OP , △△APO=△OCP ,△△OCP -△OCB=△ACB=30°,△30APO OBD ∠-∠=︒,故△正确; △OP=OB , △△OPB=△PBO ,△△PBO=△PBA+△ABD+△OBC=△PBA+30°+△APO -30°, △△PBO=△PBA+△APO ,△在△ABC 中,△BAC+△ABC+△ACB=180°,即△OPB+△APO+△PBA+△ABC+△ACB=180°, △2△OPB+60°=180°, △△OPB=60°,△△BPO 是正三角形,故△正确;在AB 上找一点E ,使AE=AP ,连接PE ,如图所示:△△PAE=60°,△△PAE 是等边三角形, △AP=PE=AE ,△APE=60°,△△BPE=△APB -△APE ,△OPA=△APB -△BPO , △△BPE=△OPA , △OP=BP ,△△BPE△△OPA (SAS ), △BE=AO , △AB -BE=AE , △AB -OA=AP ,△AB AP AO -=,故△正确;延长AO ,在AO 的延长线上找一点F ,使AF=AB ,连接BF , △△ABF 是等边三角形, △△ABF=60°,△△ABO+△OBF=60°,△ABO+△PBA=60°, △△PBA=△OBF ,△PB=OB ,AB=BF , △△APB△△FOB (SAS ), △AOBP S S =四边形△ABF ,如要证2BOC AOBP S S =四边形△,需证12OD AD =,由题意无法证明12OD AD =,故△错误; 所以正确的个数有3个; 故选:C .2.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45C ∠=︒,AD BC ⊥于点D ,ABC ∠的平分线分别交AC 、AD 于E 、F 两点,M 为EF 的中点,AM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N ,连接EN ,下列结论:△AFE ∆为等腰三角形;△DF DN =;△AN BF =;△EN N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 【分析】△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BAD=△CAD=△C=45°,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到△AEF=△AFE ,可判断△AEF 为等腰三角形,于是可对△进行判断;求出BD=AD ,△DBF=△DAN ,△BDF=△ADN ,证△DFB△△DAN ,即可判断△△;连接EN ,只要证明△ABE△△NBE ,即可推出△ENB=△EAB=90°,由此可知判断△. 【详解】解:△等腰Rt△ABC 中,△BAC=90°,AD△BC , △△BAD=△CAD=△C=45°,BD=AD , △BE 平分△ABC , △△ABE=△CBE=12△ABC=22.5°, △△AEF=△CBE+△C=22.5°+45°=67.5°, △AFE=△FBA+△BAF=22.5°+45°=67.5°, △△AEF=△AFE ,△AF=AE ,即△AEF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正确;△M 为EF 的中点, △AM△BE ,△△AMF=△AME=90°,△△DAN=90°−67.5°=22.5°=△MBN , 在△FBD 和△NAD 中FBD NAD BD ADBDF ADN ∠=∠⎧⎪=⎨⎪∠=∠⎩, △△FBD△△NAD (ASA ),△DF=DN ,AN=BF ,所以△△正确; △AM△EF ,△△BMA=△BMN=90°, △BM=BM ,△MBA=△MBN , △△MBA△△MBN , △AM=MN ,△BE 垂直平分线段AN , △AB=BN ,EA=EN , △BE=BE , △△ABE△△NBE , △△ENB=△EAB=90°, △EN△NC ,故△正确, 故选:D .3.如图,在Rt△ABC 中,△BAC =90°,AB =AC ,BF 平分△ABC ,过点C 作CF △BF 于F 点,过A 作AD △BF 于D 点.AC 与BF 交于E 点,下列四个结论:△BE =2CF ;△AD =DF ;△AD +DE =12BE ;△AB +BC =2AE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只有△△△B .只有△△C .只有△△△D .只有△△【答案】A 【分析】适当做辅助线,构建三角形.延长CF 并交BA 延长线于H△证明△ABE△△ACH ,得到BE=CH ,又可证CH=2CF ,故可得BE =2CF△若要得到AD =DF ,则需要证明△AD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需要证明△DAF 为45°即可 △过E 作EM AF ⊥交AF 于点M ,证明△EM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M MF =12AD DE AM EM AM MF AF CF BE +=+=+===△过E 作EN BC ⊥于点N ,证明2AE AE EN AE EC AC =+<+=,得到22AB BC AE BC AE +>+>,即可证明△错误. 【详解】△延长BA 、CF ,交于点H ,△,BF CH CBF HBF ⊥∠=∠ △BCH H ∠=∠ △BC BH = △2CH CF =△90ABE AEB ∠+∠=︒ 90FCE FEC ∠+∠=︒ AEB FEC ∠=∠ △ABF ACF ∠=∠△90BAF CAH ∠=∠=︒ AB AC = △BAE CAH ≌ △,2BE CH BE CF ==△由△知,F 为CH 中点,又CAH 为直角三角形 故12AF CH CF HF === △H FAH ∠=∠△,45BC BH HBC =∠=︒ △67.5H FAH ∠=∠=︒ △90HAC ∠=︒ △22.5FAC ∠=︒ 又BF 为HBC ∠的平分线 △22.5HBF ∠=︒ △67.5BAD ∠=︒△9067.522.5CAD ∠=︒-︒=︒45FAD FAC DAC ∠=∠+∠=︒在RT ADF 中,45DAF DFA ∠=∠=︒ △AD DF =△过E 作EM AF ⊥交AF 于点M ,由△知,CA 为△DAF 的平分线△,DE EM AD AM == △EM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EM MF =△12AD DE AM EM AM MF AF CF BE +=+=+=== △过E 作EN BC ⊥于点N ,可知AE EN =在RT ENC 中,EN EC <△2AE AE EN AE EC AC =+<+= 即2AE AC <,而AC AB = △2AE AB <故22AB BC AE BC AE +>+>△2AB BC AE +≠,故△错误,本题答案选A.4.如图,AD 为等腰△ABC 的高,其中△ACB =50°,AC =BC ,E ,F 分别为线段AD ,AC 上的动点,且 AE =CF , 当 BF +CE 取最小值时,△AFB 的度数为( )A .75°B .90°C .95°D .105°【答案】C 【分析】先构造△CFH 全等于△AEC ,得到△BC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FH=CE ,当FH+BF 最小时,即是BF+CE 最小时,此时求出△AFB 的度数即可. 【详解】解:如图,作CH△BC ,且CH=BC ,连接HB ,交AC 于F ,此时△BC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FH+BF 最小,△AC=BC ,△CH=AC,△△HCB=90°,AD△BC,△AD//CH,△△ACB=50°,△△ACH=△CAE=40°,△△CFH△△AEC,△FH=CE,△FH+BF=CE+BF最小,此时△AFB=△ACB+△HBC=50°+45°=95°.故选:C.5.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BM△AD,垂足为M,且AB=5,BM=2,AC=9,则△ABC与△C 的关系为()A.△ABC=2△C B.△ABC=52△C C.14△ABC=△C D.△ABC=3△C【答案】D【分析】延长BM到E,证明△ABF△△AEM,利用线段长度推出△BCE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角度转换求出即可.【详解】证明:延长BM,交AC于E,△AD平分△BAC,BM△AD,△△BAM=△EAM ,△AMB=△AME 又△AM=AM , △△ABM△△AEM ,△BM=ME ,AE=AB ,△AEB=△ABE, △BE=BM+ME=4,AE=AB=5, △CE=AC -AE=9-5=4, △CE=BE ,△△BCE 是等腰三角形, △△EBC=△C ,又△△ABE=△AEB=△C+△EBC. △△ABE=2△C ,△△ABC=△ABE+△EBC=3△C. 故选D.6.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G ,过点G 作//EF BC 交AB 于E ,交AC 于F ,过点G 作GD AC ⊥于D ,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EF BE CF =+;△90BGC A ∠=︒+∠;△点G 到ABC 各边的距离相等; △设GD m =,AE AF n +=,则AEF S mn =△;△AEF 的周长等于+AB AC 的和.A .1B .2C .3D .4【答案】C 【分析】△根据△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可得出△EBG=△CBG ,△BCG=△FCG ,再由EF△BC 可知△CBG=△EGB ,△BCG=△CGF ,故可得出BE=EG ,GF=CF ,由此可得出结论;△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GBC+△GCB=12(△ABC+△ACB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连接AG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根据BE=EG ,GF=CF ,进行等量代换可得结论.【详解】解:△△△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EBG=△CBG,△BCG=△FCG.△EF△BC,△△CBG=△EGB,△BCG=△CGF,△△EBG=△EGB,△FCG=△CGF,△BE=EG,GF=CF,△EF=EG+GF=BE+CF,故△正确;△△△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GBC+△GCB=12(△ABC+△ACB)=12(180°-△A),△△BGC=180°-(△GBC+△GCB)=180°-12(180°-△A)=90°+12△A,故△错误;△△△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点G也在△BAC的平分线上,△点G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故△正确;△连接AG,作GM△AB于M,如图所示:△点G是△A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GD=m,AE+AF=n,△GD=GM=m,△S△AEF=12AE•GM+12AF•GD=12(AE+AF)•GD=12nm,故△错误.△△BE=EG,GF=CF,△AE+AF+EF=AE+AF+EG+FG=AE+AF+BE+CF=AB+AC,即△AEF的周长等于AB+AC的和,故△正确,故选:C.7.如图,等腰ABC的底边BC长为4cm,面积为216cm,腰AC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E,交AB 于点F,D为BC的中点,M为直线EF上的动点.则CDM周长的最小值为()A.6cm B.8cm C.9cm D.10cm【答案】D【分析】连接AD,AM,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故AD△BC,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的长,再根据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C,MA=MC,推出MC+DM=MA+DM≥AD,故AD的长为BM+MD的最小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AD,MA.△△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AD△BC,△S△ABC=12BC•AD=12×4×AD=16,解得AD=8 cm,△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A=MC,△MC+DM=MA+DM≥AD,△AD的长为CM+MD的最小值,△△CDM的周长最短=(CM+MD)+CD=AD+12BC=8+12×4=10(cm).故选:D.。

《等腰三角形》轴对称PPT课件 (共25张PPT)

《等腰三角形》轴对称PPT课件 (共25张PPT)

写一写
图形
条件 AB=AC
AB、AC BC ∠A
CA=CB
CA、CB AC ∠C
∠A、 ∠B
AC=AD
AC、AD DC ∠CAD
∠ACD、 ∠ADC

底边 顶角
底角 ∠B、 ∠C
1、动手操作: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剪一个等腰三角形。
(只剪一刀)
2、想一想:
(1)剪出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并指出其中的腰、底边、顶角、底角。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除两腰重合外还有没有重合 的部分?并指出重合的部分是什么? (3)由这些重合的部分,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A
B
C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除两腰重合外还 有没有重合的部分?并指出重合的部分是什么?
A
B
C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除两腰重合外还 有没有重合的部分?并指出重合的部分是什么?
A
C
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A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 D 1
C
AB=AC(已知)
AD=AD(公共边)
B
D
C
∴ △ABD ≌ △ACD(SAS)
∴ ∠B=∠C
∴ △ABD ≌ △ACD(HL) ∴ ∠B=∠C
议一议:说说为什么在添加辅助时,作顶角平分线,
底边中线,底边高都能使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
上的通常说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书面作业P56面、1、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习目标1.知道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2.经历“折纸、画图、观察、归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3.会用“因为……所以……理由是……”等方式来进行说理,进一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

知识详解1. 等腰三角形的定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2.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5.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

6.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且∠DBC=∠F,求证:EC∥DF.
证明:∵△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
∴∠ABC=∠ACB.
又∵BD、CE为底角的平分线,
∴ DBC 1 ABC,ECB 1 ACB,
2
2
∴∠DBC=∠ECB.
∵∠DBC=∠F,∴∠ECB=∠F,
∴EC∥DF. 侵权必究
当堂练习
7.A、B是4×4网格中的格点,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 形的边长为1,请在图中标出使以A、B、C为顶点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格点C的位置.
侵权必究
当堂练习
✓ 当堂反馈 ✓ 即学即用
侵权必究
当堂练习
1.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则另两个角分别是( B )
A.30°,60°
B.45°,45°
C.45°,90°
D.20°,70°
2.如图,在△ABC中,AB=AC,过点A作AD∥BC,
若∠1=70°,则∠BAC的大小为( A ) A.40° B.30° C.70° D.50°
侵权必究
讲授新课
(1)解:∵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BAD=∠CAD,∴∠BAC=2∠BAD=50°.
∵AB=AC,

∠C=∠ABC
= =
112(1(18800°-°-50°)=∠6A5)°.
2
(2)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ED⊥BC,
又∵BG平分∠ABC,EF⊥AB,
B
C
∠A=36°,∠ABC=∠C=72°.
归纳 在含多个等腰三角形的图形中求角时,常常利用
方程思想,通过内角、外角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求解.
侵权必究
讲授新课
如图,在△ABC中,AB=AD=DC, ∠BAD=26°,求∠B和∠C的度数. 解:∵AB=AD=DC

八年级数学上册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要点全析素材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要点全析素材 (新版)苏科版

要点全析: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isosceles triangle)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如图14-3-1,△ABC中,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一条边BC叫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顶角,如∠BAC,底边和腰的夹角∠ABC和∠ACB叫底角.如图14-3-2中,∠C=90°,AC=BC,那么,AC、BC为腰,AB边为底,∠A、∠B为底角,∠C为顶角.【说明】要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需注意以下几点:(1)等腰三角形的底不一定在下方,而顶角不一定在上方,如图14-3-2中,AB为底,∠C为顶角.它是根据两腰的位置来确定的.(2)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仍要满足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若图14-3-1中,AB=AC=m,BC=a,则2m>a,即m>a/2时,才能构成三角形,否则不成立.如边长分别为2,2.5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因为2+2<5.例如:(1)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时,能否组成三角形?①a=2,b=3,c=5;②a=4,b=3,c=2;③a=1,b=2,c=2;④a=2 005,b=2 004,c=2 008.(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6 cm,7 cm,求其周长.(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 cm,7 cm,求其周长.解:(1)①由于2+3=5,即a+b=c,而不满足a+b>c,∴不能组成三角形.②由于2+3=5>4,即b+c>a,所以a、b、c可以组成三角形.③由于1+2>2,即a+b>c,所以a、b、c可以组成三角形.④由于a+b>c,因此a、b、c可以组成三角形.(2)因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cm、7 cm当腰长为6 cm时,周长为6+6+7=19(cm)当腰长为7 cm时,周长为6+7+7=20(cm).∴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9 cm或20 cm.(3)因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 cm,7 cm,所以腰长为7 cm,而不能是2 cm.若为2 cm,则2+2=4<7,不能组成三角形.因此周长为7+7+2=16(cm),∴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 cm.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如图14-3-3,△ABC中,AB=AC,则∠B=∠C证法一:(利用轴对称)过点A作△ABC的对称轴AD.∵AB=AC,∴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又∵AD为△ABC的对称轴,∴△ABD≌△ACD(轴对称性质).∴∠B=∠C证法二:(作顶角平分线)过点A作AD平分∠BAC交BC于D,如图14-3-3,在△ABD和△ACD中⎪⎩⎪⎨⎧∠∠ADADCADBADACAB===∴△ABD≌△ACD(SAS).∴∠B=∠C【说明】还可以作底边BC的中线和高来证明.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简称“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相互重合.如图14-3-6,在△ABC中,AB=AC,AD为顶角的平分线,那么AD既是中线,又是高线,这三条线重合.在使用时,在这三条线段中,只要作出其中一条,另外两条也就可以认为作出来了.即△ABC中,AB=AC,若AD平分∠BAC,则AD⊥BC,BD=CD;若BD=CD,则AD⊥BC,∠BAD=∠CAD;若AD⊥BC,则BD=DC,∠BAD=∠CAD.因此,等腰三角形中的这条线非常重要,一旦作出,边、角的等量关系就都有了.【说明】(1)“三线合一”仅限于等腰三角形中才有,其他三角形中没有.(2)在一般三角形中,这三条线是不会重合的.如图14-3-7,在△ABC中,AD为高,AE为中线,AF平分∠BAC,因此,这三条线不重合.只有等腰时,三条线才会重合;反过来,若某一三角形中三线重合,则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3)在今后的证明题中,经常会使用“三线合一”进行证明.例如:△ABC中,AB=AC,BD⊥AC交AC于D,如图14-3-8.求证:∠BAC=2∠DBC证法一:在△BCD中,∵BD⊥AC,∴∠BDC=90°.∴∠DBC=90°-∠C.在△ABC中,∵AB=AC,∴∠ABC=∠ACB.∴∠BAC=180°-(∠ABC+∠ACB)=180°-2∠ACB=2(90°-∠C).∴∠BAC=2∠DBC证法二:借助于三线合一的性质,过A作AM⊥BC于M,则AM平分∠BAC,∴∠BAC=2∠BAM=2∠CAM.又∵BD⊥AC交AC于D,AM⊥BC交BC于M,∴∠DBC=90°-∠C又∵AM⊥BC,∴∠CAM=90°-∠C,∴∠DBC=∠CAM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如图14-3-9,△ABC中,AB=AC,AD平分∠BAC,则△ABC的对称轴为AD所在的直线,△ABD≌△ACD.过D作DE⊥AB,交AB于E,作DF⊥AC,交AC于F.由△ABD≌△ACD可知DE=DF.同理,过D分别作AB、AC边上的中线和角平分线,它们都相等.因此,得到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结论.重要结论:过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向两腰所作的高线、中线以及角平分线,其与两腰所截得的线段都分别对应相等.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4(两腰上的对应线段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线和两底角平分线对应相等.例如:如图14-3-10,△ABC中,AB=AC,若BD、CE分别为AC、AB边上的高线,则BD =CE.证明:∵AB=AC,∴∠ABC=∠ACB(等边对等角).又∵BD⊥AC,CE⊥AB,∴∠BDC=∠CEB=90°.在△BCD和△CBE中,⎪⎩⎪⎨⎧∠∠∠∠,=,=,=CBBCCEBBDCCBEBCD∴△BCD≌△CBE(AAS).∴BD=CE.或S△ABC=0.5×AB·CE=0.5×AC·BD.∵ AB=AC,∴BD=CE.此法较为简便.同样道理,可分别作出两腰上的中线,两底角的平分线,也分别对应相等.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例如:如图14-3-11,△ABC中,若∠B=∠C,则AB=AC证明:过点A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D,则∠BAD=∠CAD.在△ABD和△ACD中,∴△ABD≌△ACD(AAS).∴AB=AC因此,这一结论可直接利用.【说明】(1)在使用“等边对等角”或“等角对等边”时,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才有这一对应关系,不在同一三角形中的边、角没有这一对应关系.(2)有了这一结论,为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又添了一种重要的解题途径.例如:如图14-3-12,△ABC中,AB=AC,BD、CE相交于O点.且BE=CD求证:OB=OC.证明:∵AB=AC,∴∠ABC=∠ACB(等边对等角).在△BCE和△CBD中⎪⎩⎪⎨⎧∠∠,=,=,=CBBCDCBEBCCDBE∴△BCE≌△CBD(SAS).∴∠BCE=∠CBD,即∠OBC=∠BCO∴OB=OC(等角对等边).【说明】证两条线段相等,若这两条线段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来证明.7.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已知线段a、b,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a,高为b.作法:(1)作线段BC=a;(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与BC交于点D;(3)在MN上截取AD=b;(4)连接AB、AC,△ABC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说明】(1)由作法知MN为BC的垂直平分线,∴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如图14-3-13.(2)以前所作的三角形分别为:已知三边,两边夹角,两角夹边和已知斜边、直角边求作三角形,今天又学习了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共有五种情况,今后还将学习一些更为复杂的作法,都是以这五种为基础进行作图的.8.等边三角形(equilateral triangle)(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如图14-3-14,△ABC中,AB=BC =CA,则△ABC为等边三角形.(2)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如图14-3-14中,若△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A=∠B=∠C=60°.②除此之外,还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如三线合一,轴对称等.(3)判定: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下面证明以上两条判定.判定①:如图14-3-15,已知△ABC中,∠A=∠B=∠C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B=∠C,∴AB=AC又∵∠A=∠B∴AC=BC∴AB=AC=BC,∴△ABC是等边三角形.判定②:如图14-3-15,已知△ABC中,AB=AC,∠B=60°.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B=AC,∴∠B=∠C.又∵∠B=60°,∴∠B=∠C=60°.又∵∠A+∠B+∠C=180°,∴∠A=180°-(∠B+∠C)=60°.∴∠A=∠B=∠C,∴AB=BC=AC.∴△ABC为等边三角形.(4)应用:例如:如图14-3-16,△ABC为等边三角形,D、E为直线BC上的两点,且BD=BC=CE,求∠DAE的度数.分析:要求∠DAE的度数,需分开求,先求∠BAC,再求∠DAB和∠CAE,由△ABC为等边三角形知∠BAC=60°,又∵BD=BC,而BC=BA,则BD=BA,∴△ABD为等腰三角形,∴∠D=∠DAB=0.5×∠ABC=30°.同理可知,∠CAE=30°.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C,∠BAC=∠ABC=∠ACB=60°.又∵BD=BC,∴BD=BC=AB.∴∠DAB=∠D,又∵∠ABC=∠D+∠DAB,∴∠ABC=2∠DAB=60°,∴∠DAB=30°.同理,∠CAE=30°.∴∠DAE=∠DAB+∠BAC+∠CAE=30°+60°+30°=120°.【说明】本题中用到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再如:如图14-3-17,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E、F分别为△ABC三边上的点,且BD=CE=AF,直线AD、BE、CF两两相交于点R、Q、P.求证:△PQR是等边三角形.分析:本题既用到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又用到了其判定.要证△PQR为等边三角形,证三边相等难度较大,可考虑证其三角相等.也可先证∠PQR=60°,而∠PQR=∠ACQ+∠QAC,又因为∠ACQ+∠BCF =60°,只需证∠BCF=∠DAC,由此可联想证△BCF与△CAD全等.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AC=∠ABC=∠BCA=60°,AB=BC=CA.又∵BD=CE=AF,∴BF=DC=AE在△ABE和△BCF和△CAD中,⎪⎩⎪⎨⎧∠∠∠,==,==,==CDBFAEDCAFBCBAECABCAB∴△ABE≌△BCF≌△CAD(SAS).∴∠ABE=∠BCF=∠CAD.∵∠ACQ+∠BCF=60°,∴∠ACQ+∠CAQ=60°.∴∠AQF=∠ACQ+∠CAQ=60°,即∠PQR=60°.同理,∠RPQ=∠PRQ=60°.∴△PQR为等边三角形.【说明】(1)此题证明思路比较清晰,只是步骤书写较繁,书写应认真;(2)在证明过程中用到了三个三角形全等的连等形式,可仿照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式使用.9.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如图14-3-18,在Rt△ABC中,∠C=90°,∠A=30°,则BC=0.5×AB,这一性质反过来也成立.即在Rt△ABC中,∠C=90°,若BC=0.5×AB,则∠A=30°.因此Rt△ABC 中,∠C=90°,∠A=30° BC=AB/2这一性质在解题中经常用到.例如:如图14-3-19,在Rt△ABC中,∠BAC为直角,高AD交BC于D,∠B=30°,BC =12米,求CD,BD的长.解:∵在Rt△ABC中,∠BAC=90°,∠B=30°,∴∠C=60°,BC=2AC∴AC=BC/2=6(米).在Rt△ACD中,∵AD⊥BC,∠C=60°,∴∠CAD=30°.∴DC=AC/2=0.5××6=3(米).∴BD=BC-DC=9-6=12-3=9(米).【说明】在本题中两次用到直角三角形的这一性质,并且用的方式都一样.。

初中数学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几何)ppt课件

初中数学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几何)ppt课件
接求出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利用三角函数
通过已知角度和边长,利用三角函 数求出高或底,再代入公式计算面 积。
利用向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利用向 量表示三角形的顶点,通过向量的 运算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案例分析:不同类型题目解法
01
02
03
0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和高,直 接代入公式求解。
已知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度,利 用海伦公式求解。
勾股定理在等腰三角形中的推广
对于非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可以通过作高将其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相关问题。
相似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关系探讨
相似三角形定义
两个三角形如果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相 似。
等腰三角形的相似性质
对于两个等腰三角形,如果它们的顶角相等,则这两个三 角形相似。此外,如果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成比例 ,则这两个三角形也相似。
实际应用:测量、作图等问题
01
测量
在实际生活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应用于测量问题。例如,在无法
直接测量某一边长时,可以通过测量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腰长来间接计
算。
02
作图
在几何作图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有广泛应用。例如,可以通过作等
腰三角形的高来平分底边,或者通过作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来得到对
称的图形。
初中数学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几 何)ppt课件
目录
• 等腰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 • 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 • 等腰三角形面积计算 • 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 等腰三角形相关定理和推论 • 练习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等腰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
等腰三角形定义及特点
定义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 角形。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说课稿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说课稿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并会运用轴对称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探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性质和普通三角形有所不同,所以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另外,学生已经学习过轴对称的概念,但对轴对称性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这也是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并能运用轴对称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证明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证明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性质,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找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并说明理由。

3.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

4.讲解: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并给出正确的证明过程。

5.练习:让学生运用轴对称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定义:等腰三角形2.性质:轴对称性3.证明:利用几何画板,展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表现两个方面进行。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重点PPT教案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重点PPT教案
第9页/共34页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建筑工人在盖房子时,用一块等腰三 角板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 重物的绳子正好经过三角板底边中点,就 说房梁是水平 的,你知道为 什么吗?
第10页/共34页
(二)回顾定义,引出新知
定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 A
如果已知AB=AC,AD⊥BC(AD是底边上的高).
那么有什么结论?
A
BD=CD(AD是底边上的中线), ∠BAD=∠CAD(AD是第1顶6页/共角34页平分线).
BD C
如果已知AB=AC,BD=CD (AD是底边 A 上的中线).那么有什么结论?
AD⊥BC(AD是底边上的高), ∠BAD=∠CAD(AD是顶角平分线)
BD 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第合17页./共34页
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A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12
在△ABC中
(1)如果AB=AC,AD⊥BC,
那么∠_1__=∠_2__,_B_D__=_C_D__;B
(2)如果AB=AC,AD是中线,
A
第20页/共34页
B
C
(六)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建筑工人在盖房子时,用一块等腰三角 板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 物的绳子正好经过三角板底边中点,就说 房梁是水平的,
你知道为什 么吗?
第21页/共34页
(七)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 完成课内练习:P28 练习1、2、3 • 学生自行练习,教师巡视,收集练习 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利用实物投影进 行集体订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2022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022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设∠EBD=x°,则∠BDE=x°,∠AED=∠A=2x°, ∠BDC=∠C=∠ABC=3x°, ∴3x+3x+2x=180, ∴x=22.5, ∴∠A=45°.
考查角度二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断线段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
13.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DC中,AD=CD,且AB∥DC,CB⊥AB于点B, C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CE=CB; (2)连接BE,请写出BE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B.AD平分∠BAC
C.AB=2BD
D.∠B=∠C
7.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若△ABC的周长为36, △ABD的周长为30,求AD的长.
解:∵AB=AC,AD平分∠BAC,∴BD=CD. ∵△ABC的周长为36,∴AB+BC+AC=36, ∴AB+BD=18. ∵△ABD的周长为30, ∴AB+BD+AD=30, ∴AD=30-18=12.
∠OPP′的度数为( B )
A.40° B.50°
C.70°
D.80°
3.某城市几条道路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CD,AE与AB的夹角为 48°,若CF与EF的长度相等,则∠C的度数为___2_4_°___.
4.(课本P77练习T3改编)如图,在△ABC中,AD=BD=BC,若∠DBC= 28°,求∠ABC和∠C的度数. 解:设∠A=x°.∵AD=BD, ∴∠ABD=∠A=x°,∴∠BDC=2x°. ∵BD=BC,∴∠C=∠BDC=2x°. ∵∠DBC=28°,∠BDC+∠C+∠DBC=180°, ∴2x+2x+28=180,∴x=38, ∴∠C=76°,∠ABC=∠ABD+∠DBC=38°+28°=66°.
8.如图,在△ABC中,AB=AC,AD是边BC上的中线,BE⊥AC于点E.求 证:∠CBE=∠BAD.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分层练习)解析版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分层练习)解析版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分层练习考查题型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1.(2022·江苏南京·统考二模)如图,在△ABC中,AB=AC.为证明“等边对等角”这一结论,常添加辅助线AD,通过证明△ABD和△ACD全等从而得到角相等.下列辅助线添加方法和对应全等判定依据有错误的是()A.角平分线AD,全等依据SAS B.中线AD,全等依据SSSC.垂直平分线AD,全等依据HL D.高线AD,全等依据HL【答案】C【解析】解:A、∵AD是∠BAC的角平分线,∴∠BAD=∠CAD,又∵AB=AC,AD=AD,∴△ABD≌△ACD(SAS),即添加方法和对应全等判定依据正确;B、∵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又∵AB=AC,AD=AD,∴△ABD≌△ACD(SSS),即添加方法和对应全等判定依据正确;C、作辅助线时,不能直接说BC的垂直平分线经过了点A,即添加方法和对应全等判定依据错误;D、∵AD是BC边上的高线,∴AD⊥BC,即∠ADB=∠ADC=90°,∴在Rt△ABD和Rt△ACD中,AB=AC,AD=AD,∴△ABD≌△ACD(HL),即添加方法和对应全等判定依据正确;故选:C.2.(2023·山西·山西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在解答“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求它的顶角的度数”的问题时,用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是()A.函数思想B.整体思想C.公理化思想D.分类讨论思想【答案】D【解析】解:70°的内角可以是顶角也可以是底角两种情况,分别求出顶角的度数为70°或40°,所以涉及的数学思想是分类思想,故选:D.3. (2023·福建省三明市·期末考试)“三等分角”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希腊人提出来的,借助如图所示的“三等分角仪”能三等分任一角.这个三等分角仪由两根有槽的棒OA,OB组成,两根棒在O点相连并可绕O转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等腰三角形(基础)研究目标:1.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计算和作图;3.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证明过程,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理解反证法并能用反证法推理证明简单几何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 是顶角,∠B、∠C是底角。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1)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 ∠B=∠C;3) 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4) ∠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也称为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要点诠释:1)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A=180°-2∠B,∠B=∠C=180A/2.2)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重要线段性质之一是“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B、有一个角为45°的直角
三角形
C、两个内角分别为33°、114°的三角形
D、有一个内
角为60°的三角形
4、(2009年浙江省绍兴市)如图,在中,,分别以为边作两个等腰直 角三角形和,使. (1)求的度数;(2)求证:.

A.7
B.11
C.7或11
D.7或10
12、(2009武汉)如图,已知O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OA=OB=OC,
∠ABC=∠ADC=70°,则∠ADO+∠DCO的大小是( )
A.70°
B.110° C.140°
D.150°
13、是如图,∠B=∠C,∠1=∠3,则∠1与∠2之间的关系是(

A、∠1=2∠2 B、3∠1-∠2=180° C、∠1+3∠2=180° D、
BC=10,求△OEF的周长.
19、如图,在△ABC中,AC⊥BC,D、E为AB上的点,且AD=AC, BE=BC,
A E D C B 求∠ECD的度数.
20、(2009临沂)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 点.,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行线CF于点F,求证:AE=EF.经过思 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 则AM=EC,易证,所以.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2∠1+∠2=180°
A
1 2 3 A B C E D
B
D
C
14、如图,在△ABC中,∠ACB=90°,D是AB的中点,CE⊥AB,且
AC=6,BC=8,
EC=,则CD的长度是
15、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8,那么底边长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那么腰长的范围

2.5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十一大题型)(解析版)

2.5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十一大题型)(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轴对称图形》2.4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等边对等角”).★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中,∵ AB =AC (已知),∴ ∠B =∠C (等边对等角).◆3、等腰三角形性质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中,(1)∵AB =AC , ∠1=∠2(已知),∴BD =CD , AD ⊥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AB =AC , BD =CD (已知),∴∠1=∠2 , AD ⊥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AB =AC , AD ⊥BC (已知),∴BD =CD , ∠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在①等腰;②底边上的高;③底边上的中线;④顶角平分线.以上四个元素中,从中任意取出两个元素当成条件,就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元素为结论.★拓展: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几何语言:在△ABC中,∵∠B=∠C(已知),∴AB=AC(等角对等边).◆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条件结论作用性质(等边对等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边相等.这两边所对的角也相等.证明角相等.判定(等角对等边)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证明线段相等.【例题1】(2022•梅江区校级开学)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 =36°.BD 平分∠ABC ,则∠BDC 是( )A .36°B .60°C .72°D .8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 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AB =AC ,∠A =36°,∴∠ABC =180°36°2=72°,∵BD 平分∠ABC ,∴∠ABD =12∠ABC =36°,∴∠BDC =∠A +∠ABD =7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变式1-1】(2022春•藁城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C=90°,AD=DC,AE⊥BD,若∠DAE=28°,则∠BAE=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E⊥BD,∴∠ARD=90°,∵∠DAE=28°,∴∠ADB=62°,∵∠ABC=90°,AD=DC,∴AD=BD,∴∠DAB=∠ABD=12×(180°﹣62°)=59°,∴∠BAE=∠BAD﹣∠DAE=31°,故答案为:31.【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2022春•三原县期末)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交AB于点E,交AC于点D.若∠ADE=40°,则∠CBD= .【分析】由DE垂直平分A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D=∠BED=90°,DA=DB,又由∠ADE =40°,即可求得∠ABD的度数,又由AB=AC,即可求得∠ABC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DE垂直平分AB,∴∠AED=∠BED=90°,DA=DB,∵∠ADE=40°,∴∠A=∠ABD=50°,又∵AB=AC,∴∠ABC=(180°﹣50°)÷2=65°,∴∠CBD=∠ABC﹣∠ABD=65°﹣50°=15°.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变式1-3】(2022春•碑林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连接BD,则∠DBC的度数为( )A.30°B.32°C.34°D.36°【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的度数,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A=DB,可得∠DBA 的度数,进一步即可求出∠DBC的度数.【解答】解:在△ABC中,AB=AC,∠A=40°,∴∠ABC =∠ACB =7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DA =DB ,∴∠DBA =∠A =40°,∴∠DBC =30°,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4】(2022春•铁西区期末)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延长BC 到点D ,使得CD =CA ,连接AD ,若∠D =25°,求∠BAC 的度数.【分析】两次利用等边对等角求得∠B =∠BCA =50°,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答案即可.【解答】解:∵CD =CA ,∠D =25°,∴∠BCA =2∠D =50°,∵AB =AC ,∴∠B =∠BCA =50°,∴∠BAC =180°﹣∠B ﹣∠C =80°.【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等边对等角”,难度不大.【例题2】(2022秋•云梦县期中)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DB ,DE ⊥AB 于点E ,若BC =3,且△BDC 的周长为8,则AE的长为( )A.2B.2.5C.3D.3.5【分析】根据已知可得BD+CD=5,从而可得AB=AC=5,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BC=3,且△BDC的周长为8,∴BD+CD=8﹣3=5,∵AD=BD,∴AD+DC=5,∴AC=5,∵AB=AC,∴AB=5,∵AD=DB,DE⊥AB,∴AE=12AB=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1】如图,在△ABC中,AB=AC,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BNC的周长是24cm,BC=10cm,则AB的长是( )A .17cmB .12cmC .14cmD .34cm【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N=BN ,根据△BNC 的周长和BC 的长度得出AC=14cm,再利用AB=AC ,则AB=AC=14cm .【解答】解:∵MN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N =BN ,∵△BNC 的周长是24cm ,BC =10cm ,∴BN +NC +BC =AN +NC +BC =AC +BC =24(cm ),∴AC =14cm ,∵AB =AC ,∴AB =14c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C=14cm .【变式2-2】(2023春•西安月考)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BF ⊥AC 于点F ,DE =5cm ,则BF =( )A .8cmB .10cmC .12cmD .14cm【分析】先得出AD 是△ABC 的中线,得出S △ABC =2S △ABD =2×12AB •DE =AB •DE =5AB ,又S △ABC =12AC •BF ,将AC =AB 代入即可求出BF .【解答】解:∵△ABC 中,AB =AC ,AD ⊥BC ,∴AD 是△ABC 的中线,∴S △ABC =2S △ABD =2×12AB •DE =AB •DE =5AB ,∵S △ABC =12AC •BF ,∴12AC •BF =5AB ,∵AC =AB ,∴12BF =5,∴BF =10(c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利用面积公式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例题3】(2022秋•栖霞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 中,∠A =36°,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连接BD .则下列结论:①∠C =2∠A ;②BD 平分∠ABC ;③BC =AD ;④OD =2CD .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分析】由在△ABC 中,∠A =36°,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BD =∠DBC =∠A =36°,∠ABC =∠BDC =∠C =72°,继而求得:①∠C =2∠A ;②BD 平分∠ABC ;③BC =AD .【解答】解:∵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AD =BD ,∴∠ABD =∠A =36°,∵AB=AC,∴∠ABC=∠C=72°,∴∠C=2∠A,故①正确;∴∠DBC=∠ABC﹣∠ABD=36°,∴∠ABD=∠DBC,∴BD平分∠ABC,故②正确;∴∠BDC=∠C=72°,∴BC=BD=AD,故③正确;由条件不能得出OD=2CD,故④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3-1】在△ABC中,已知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下列结论中:①∠C=72°;②BD是△ABC的中线;③∠BDC=100°;④△ABD是等腰三角形;⑤AD=BD=BC.正确的序号有(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在△ABC中,已知AB=AC,∠A=36°求出∠C的度数;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BD的度数,故可得出∠DBC的度数,进而得出BD是∠ABC的平分线;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DC的度数;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证得△ABD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ABC中,∠A=36°,AB=AC,∴∠ABC=∠C=180°∠A2=72°,故①正确;∵DM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A=36°,∴∠DBC=∠ABC﹣∠DBC=72°﹣36°=36°,∴BD是∠ABC的平分线,故②错误;∵在△BCD中,∠DBC=36°,∠C=72°,∴∠BDC=180°﹣(∠DBC+∠C)=180°﹣(36°+72°)=72°.故③错误;∵DM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是等腰三角形;故④正确;∵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ABD=36°,∴∠CBD=36°,∴BD=BC,∴AD=BD=BC,故⑤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3-2】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E、F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1)∠DEF=∠DFE;(2)AE=AF;(3)AD平分∠EDF;(4)EF垂直平分AD.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做题.【解答】解:∵AB=AC,AD平分∠BAC,DE⊥AB,DF⊥AC∴△ABC是等腰三角形,AD⊥BC,BD=CD,∠BED=∠DFC=90°∴DE=DF∴AD垂直平分EF∴(4)错误;又∵AD所在直线是△ABC的对称轴,∴(1)∠DEF=∠DFE;(2)AE=AF;(3)AD平分∠EDF.故选:C.【点评】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变式3-3】如图,在△ABC中,∠BA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M,过点M作DE∥AC交AB于点D,交BC于点E,那么下列结论:①△ADM和△CEM都是等腰三角形;②△BDE的周长等于AB+BC;③AM=2CM;④AD+CE=AC.其中一定正确的结论有( )A.4个B.3个C.2个D.1个【分析】由平行线得到角相等,由角平分线得角相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解:∵DE∥AC,∴∠DMA=∠MAC,∠EMC=∠MCA,∵△ABC中,∠BA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M,∴∠DAM=∠MAC,∠ECM=∠MCA,∴∠DAM=∠DMA,∠EMC=∠ECM,∴DA=DM,ME=EC,即△ADM和△CEM都是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DE=DM+EM=AD+CE,∵AC>DE,∴AD+CE<AC,故④错误;∴△BDE的周长为:BD+DE+BE=DB+DM+ME+BE=AB+BC;故②正确;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证明AM=2CM,故③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题目利用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等角对等边来判定等腰三角形的;等量代换的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3-4】(2022春•神木市期末)如图,在△ABC中,点E、D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BAC 与∠CB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BE=BC,PB与CE交于点H,PG∥AD交BC于F,交AB于G,下列结论:①GA=GP;②CP平分∠BCD;③BP垂直平分CE,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0个B.1个C.2个D.3个【分析】①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②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③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①∵AP平分∠BAC,∴∠CAP=∠BAP,∵PG∥AD,∴∠APG=∠CAP,∴∠APG=∠BAP,∴GA=GP,故①正确;②∵∠BAC与∠CB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点P也位于∠BCD的平分线上,∴∠DCP=∠BCP,故②正确;③∵BE=BC,BP平分∠CBE,∴BP垂直平分CE(三线合一),故③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例题4】(2022春•巴中期末)在等腰△ABC中有一个角是50°,那么另外两个角分别是( )A.50°、80°B.50°、80°或65°、65°C.65°、65°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B为顶角或底角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解答】解:当∠B=50°为顶角时,此时∠A=∠C=180°50°2=65°;当∠B=50°为底角时,此时另一底角为50°,顶角为80°,故另外两个角分别是50°,80°或65°,6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注意此题有两种情况.【变式4-1】(2022•上杭县校级开学)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5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 )A.30°B.75°C.30°或75°D.6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50°,进行讨论可能是底角的外角是150°,也有可能顶角的外角是150°,从而求出答案.【解答】解:①当150°外角是底角的外角时,底角为:180°﹣150°=30°;②当150°外角是顶角的外角时,顶角为:180°﹣150°=30°,则底角为:(180°﹣30°)×12=75°,∴底角为30°或7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应注意进行分类讨论,非常容易忽略一种情况.【变式4-2】(2022秋•南岗区校级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3,则周长是( )A.13B.17C.18D.19【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3是腰时或当7是腰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求解即可.【解答】解:当3是腰时,则3+3<7,不能组成三角形,舍去;当7是腰时,则三角形的周长是3+7×2=1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变式4-3】(2022春•榆次区期中)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一边长为5cm,则另两边长分别为( )A.3cm,5cm B.4cm,4cmC.3cm,5cm或4cm,4cm D.以上都不对【分析】此题分为两种情况: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或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然后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能否构成三角形.【解答】解: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则其底边是13﹣5×2=3(cm),能够组成三角形;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其腰长是(13﹣5)÷2=4(cm),能够组成三角形.故另两边长分别为3cm,5cm或4cm,4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变式4-4】(2022春•文登区期末)若实数m,n=0,且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长,则△ABC的周长是( )A.6B.8C.10D.8或10【分析】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m,n的值,再分两种情形讨论即可.【解答】解:=0,∴m﹣2=0,n﹣4=0,解得:m=2,n=4,当2是等腰三角形的底时,4,4,2能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0,当4是底时,2,2,4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变式4-5】(2022秋•长汀县校级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 )A.15°或75°B.30°C.150°D.150°或30°【分析】方法1: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分别从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方法2:读到此题我们首先想到等腰三角形分为锐角、直角、钝角等腰三角形,当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不可能出现题中所说情况,所以舍去不计,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来讨论剩余两种情况.【解答】解:方法1:根据题意得:AB=AC,BD⊥AC,如图(1),∠ABD=60°,则∠A=30°;如图(2),∠ABD=60°,∴∠BAD=30°,∴∠BAC=180°﹣30°=150°.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30°或150°.方法2:①当为锐角三角形时可以画图,高与左边腰成60°夹角,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顶角为180°﹣90°﹣60°=30°,②当为钝角三角形时可画图,此时垂足落到三角形外面,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由图可以看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补角为30°,∴三角形的顶角为180°﹣30°=15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做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出模型帮助解答,进行分类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适中.【例题5】已知:如图,P 、Q 是△ABC 边BC 上两点,且AB=AC ,AP=AQ .求证:BP=CQ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CO ,PO=QO ,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证明:过点A 作AO ⊥BC 于O .∵AB=AC ,AO ⊥BC ,∴BO=CO , ∵AP=AQ ,AO ⊥BC ,∴PO=QO , ∴BO -PO=CO -QO∴BP=CQ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变式5-1】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CE 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 =CE .【分析】由于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利用等边对等角,角平分线定义,可得∠ABC=∠ACB,∠DBC=∠ECB,而BC=CB,利用ASA可证△EBC≌△DBC,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BD=CE.【解答】证明:如图所示,∵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ABC=∠ACB,∴∠DBC=∠ECB,又∵BC=CB,∴△EBC≌△DCB(ASA),∴BD=CE.【点评】本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变式5-2】如图,AB=AC,BD=CD,AD的延长线与BC交于E,求证:AE⊥BC.【分析】由AB=AC,BD=CD,AD是公共边,即可证得△ABD≌△ACD(SSS),则可得∠BAD=∠CAD,又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证得AE⊥BC.【解答】解:在△ABD和△ACD中,AB=ACAD=AD,BD=CD∴△ABD≌△ACD(SSS),∴∠BAD=∠CAD,∵AB=AC,∴AE⊥BC.【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5-3】(2023•成武县校级三模)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求证:DE=DF.【分析】首先连接AD,由AB=AC,D是BC的中点,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EAD=∠FAD,又由SAS,可判定△AED≌△AFD,继而证得DE=DF.【解答】证明:连接AD,∵AB=AC,D是BC的中点,∴∠EAD=∠FAD,在△AED和△AFD中,AE=AF∠EAD=∠FAD,AD=AD∴△AED≌△AFD(SAS),∴DE=DF.【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5-4】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AD与BE相交于点F.(1)求证:∠CBE=∠BAD;(2)若CE=EF,求证:AF=2BD.【分析】(1)根据∠CBE +∠C =90°,∠CAD +∠C =90°,得出∠CBE =∠CAD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AD =∠BAD 即可得证结论;(2)根据AAS 证△BCE ≌△AFE ,得出AF =BC ,根据BC =2BD ,即可得证结论.【解答】证明:(1)∵∠CBE +∠C =90°,∠CAD +∠C =90°,∴∠CBE =∠CAD ,∵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CAD =∠BAD ,∴∠CBE =∠BAD ;(2)由(1)知∠CBE =∠CAD ,在△BCE 和△AFE 中,∠CBE =∠AFE ∠BEC =∠FEA =90°CE =EF,∴△BCE ≌△AFE (AAS ),∴AF =BC ,∵BC =2BD ,∴AF =2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题6】(2022•建湖县一模)如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 ,B 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点C 也是图中小方格的顶点,并且△ABC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点C的个数为( )A.1B.2C.3D.4【分析】根据“两圆一线”画图找点即可.【解答】解:如图,C点与P、Q、R重合时,均满足△ABC是等腰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两圆一线”构造等腰三角形的方法,熟练使用两圆一线的方法是解题关键.【变式6-1】如图所示,共有等腰三角形( )A.4个B.5个C.3个D.2个【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图形中未知度数的角,即可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等腰三角形的个数.【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BO=∠DCO=36°,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AOB=∠COD=72°.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得等腰三角形有△AOB,△COD,△ABC,△CBD和△BOC.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各角的度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6-2】(2022春•杨浦区校级期末)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B=36°,点D、E在AB上,如果BC=BD,∠CED=∠CDE,那么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个.A.3个B.4个C.5个D.6个【分析】先求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CB=90°,∠B=36°,∴∠A=54°,∵BC=BD,∴∠CDB=∠DCB=72°,∴∠ECB=36°,∠ACE=54°,∴CE=BE,AE=CE,∴△BCD,△CDE,△CEB,△ACE都是等腰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本题属于基础题型.【变式6-3】如图,在△ABC中,且∠ABC=60°,且∠C=45°,AD是边BC上的高,∠ABC的平分线交AD于F,交AC于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A.2B.3C.4D.5【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推出∠ADC=∠ADB=90°,∠BAD=90°﹣∠ABD=30°,∠DAC=90°﹣∠C=45°,从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DC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BF=∠CBE=12∠ABC=30°,从而由∠ABF=∠BAD推出△ABF是等腰三角形,而∠BEA=∠EBC+∠C=45°+30°=75°,∠BAC=180°﹣60°﹣45°=75°=∠BEA,进而求解.【解答】解:∵AD是边BC上的高线,∴∠ADC=∠ADB=90°,∵∠ABC=60°,∠C=45°,∴∠BAD=90°﹣∠ABD=30°,∠DAC=90°﹣∠C=45°,∴△ADC是等腰三角形,∵BE是∠ABC的平分线,∴∠ABF=∠CBE=12∠ABC=30°,∴∠ABF=∠BAD,∴△ABF是等腰三角形,则∠BEA=∠EBC+∠C=45°+30°=75°,而∠BAC=180°﹣60°﹣45°=75°=∠BEA,故△ABE为等腰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结合图形从中寻找角之间的关系,结合相关定理及性质进行求解.【变式6-4】(2022秋•鼓楼区期末)如图,在3×3正方形网格中,点A,B在格点上,若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 )A.1B.2C.3D.4【分析】分别画出以A点和B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再画出C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即可.【解答】解: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有两个,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如图:所以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3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定义既作为性质,又可作为判定办法.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5】(2022秋•镇江月考)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两个格点A、B,连接AB,在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C,使得△ABC是等腰三角形,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个数是( )A .5B .6C .8D .9【分析】分三种情况:当BA =BC 时,当AB =AC 时,当CA =CB 时,然后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分三种情况:当BA =BC 时,以点B 为圆心,BA 长为半径作圆,点C 1,C 2,C 3即为所求;当AB =AC 时,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作圆,点C 4,C 5,C 6,C 7,C 8即为所求;当CA =CB 时,作AB 的垂直平分线,与正方形网格的交点不在格点上,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格点C 的个数是8,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三种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例题7】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点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条件可得出DE=DF,可证明△BDE≌△CDF,可得出∠B=∠C,再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DE=DF,在Rt△BDE和Rt△CDF中,BD=CDDE=DF,∴Rt△BDE≌Rt△CDF(HL),∴∠B=∠C;∴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 是解题的关键.【变式7-1】已知: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的中线,DE∥AB,交AC于点E.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D=∠CA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DE=∠BAD,等量代换得到∠ADE=∠CAD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BAD=∠CAD,∵DE∥AB,∴∠ADE=∠BAD,∴∠ADE=∠CAD∴AE=ED,∴△AED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7-2】如图:△ABC的边AB的延长线上有一个点D,过点D作DF⊥AC于F,交BC于E,且BD =BE,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分析】要证△ABC为等腰三角形,须证∠A=∠C,而由题中已知条件,DF⊥AC,BD=BE,因此,可以通过角的加减求得∠A与∠C相等,从而判断△ABC为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DF⊥AC,∴∠DFA=∠EFC=90°.∴∠A=∠DFA﹣∠D,∠C=∠EFC﹣∠CEF,∵BD=BE,∴∠BED=∠D.∵∠BED=∠CEF,∴∠D=∠CEF.∴∠A=∠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角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7-3】已知:如图,△ABC中,BC边上有D、E两点,∠1=∠2,∠3=∠4.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1=∠2,∠3=∠4,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易证得∠B=∠C,然后由等角对等边,证得:△ABC 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B=∠3﹣∠1,∠C=∠4﹣∠2,又∵∠1=∠2,∠3=∠4,∴∠B=∠C,∴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7-4】已知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E,FD=FE.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分析】过点D作DG∥AE于点G,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GDF=∠CEF,进而利用ASA得出△GDF ≌△CEF,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解答】证明:过点D作DG∥AE于点G,∵DG∥AC∴∠GDF=∠C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GDF和△CEF中,∠GDF=∠CEFDF=EF,∠DFG=∠CFE∴△GDF≌△CEF(ASA),∴DG=CE又∵BD=CE,∴BD=DG,∴∠DBG=∠DGB,∵DG∥AC,∴∠DGB=∠ACB,∴∠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作出恰当的辅助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例题8】(2022秋•通州区校级月考)如图,BO平分∠ABC,CO平分∠ACB,MN∥BC,△AMN的周长为33,AB=15,则AC为( )A.15B.18C.20D.23【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MBO和△NCO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可得MO=MB,NO=NC,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AMN的周长=AB+AC,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BO平分∠ABC,CO平分∠ACB,∴∠ABO=∠OBC,∠ACO=∠OCB,∵MN∥BC,∴∠MOB=∠OBC,∠NOC=∠OCB,∴∠MBO=∠MOB,∠NOC=∠NCO,∴MO=MB,NO=NC,∵△AMN的周长为33,AB=15,∴AM+MN+AN=33,∴AM+OM+ON+AN=33,∴AM+MB+CN+AN=33,∴AB+AC=33,∴AC=18,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变式8-1】如图,在Rt△ABC中,∠A=90°,CM平分∠ACB交AB于点M,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且MN平分∠AMC,若AN=2,则BC的长为( )A.12B.16C.20D.8【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求得∠B的度数,再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以求得NC的长,从而可以求得BC的长.【解答】解:∵CM平分∠ACB交AB于点M,∴∠NCM=∠BCM,∵MN∥BC∴∠NCM=∠BCM=∠NMC,∵MN平分∠AMC,∴∠AMN=∠NMC=∠B,∴∠ACB=2∠B,NM=NC,∴∠B=30°;∵AN=2,∠AMN=∠B=30°,∴MN=2AN=4,∴NM=NC=4,∴AC=AN+NC=6,∴BC=2AC=1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变式8-2】如图,在△ABC中,∠ABC=3∠C,∠1=∠2,BE⊥AE,AB=5,BE=3,则AC=( )A.10B.11C.13D.15【分析】延长BE交AC于M,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3=∠4,AB=AM=5,BM=2BE=6,再利用∠4是△BCM的外角,利用等腰三角形判定得到CM=BM,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证.【解答】解:延长BE交AC于M,∵BE⊥AE,∴∠AEB=∠AEM=90°∴∠3=90°﹣∠1,∠4=90°﹣∠2,∵∠1=∠2,∴∠3=∠4,∴AB=AM=5,∵BE⊥AE,∴BM=2BE=6,∵∠4是△BCM的外角,∴∠4=∠5+∠C,∵∠ABC=3∠C,∴∠ABC=∠3+∠5=∠4+∠5,∴3∠C=∠4+∠5=2∠5+∠C,∴∠5=∠C,∴CM=BM=6,∴AC=AM+CM=AB+2BE=11.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准确添加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变式8-3】(2022春•神木市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BP与CQ交于点O.求证:△BCO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题意可求得∠ABC=∠ACB,再由高得∠BQC=∠CPB=90°,从而可求得∠OBC=∠OCB,即有OB=OC,从而得证△BCO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AB=AC,∴∠ABC=∠ACB,∵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BQC=∠CPB=90°,∵∠OBC=90°﹣∠ACB,∠OCB=90°﹣∠ABC,∴∠OBC=∠OCB,∴OB=OC,∴△BCO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结合图形分析清楚角之间的关系.【变式8-4】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求证:∠B=∠DEF;(3)当∠A=40°时,求∠DEF的度数.【分析】(1)首先根据条件证明△DBE≌△E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FE,进而可得到△DEF 是等腰三角形;(2)根据△BDE≌△CEF,可知∠FEC=∠BDE,∠DEF=180°﹣∠BED﹣∠FEC=180°﹣∠DEB﹣∠EDB=∠B 即可得出结论;(3)由(2)知∠DEF=∠B,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DEF的度数.【解答】(1)证明:∵AB=AC,∴∠B=∠C,在△DBE和△ECF中,BD=CE ∠B=∠C BE=CF,∴△DBE≌△ECF,∴DE=FE,∴△DEF是等腰三角形;。

八上 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八上 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教案班级姓名学号教学目标:1、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掌握等边对等角的性质;3、掌握“三线合一”的性质;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相关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对于等腰三角形我想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前面三角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有所认识. 1.出示一组小木屋、金字塔、各种装饰图案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2.观察图中的等腰三角形ABC,分别说出它们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二、新课讲解拿出事先准备的等腰三角形,把等腰三角形沿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通过对上面等腰三角形的折叠我们可以得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根据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同学们还发现了等腰三角形什么性质吗?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1、在△ABC中,如果AB=AC,那么∠=∠2、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如果∠BAD=∠CAD,那么AD⊥BC,B D=CD;D如果BD=CD,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A D⊥BC,那么________ ,_______;二、例题示范:例1.如图,在△ABC中,AB = A C,点D在BC上,且A D = BD.找出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例2.在△ 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 B=30°,求∠ 1和∠ ADC 的度数.分析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三、课堂小结: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等边对等角的性质;3、“三线合一”的性质;4、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60°;四、课后作业:P29 1,2,3五、教学后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件

(4)连接AB、AC.
△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2)∵AB=AC,BD=CD ∴_A_D__⊥__B_C_,__∠__B__A_D_=__∠__C_A_D___(三线合一)
(3)∵AB=AC, ∠BAD=∠CAD ∴____A_D_⊥__B__C__,B_D__=_C_D___ (三线合一)
A B DC
例1 : (1)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 (2)在△ABC中,AB=AC,∠B=40°,则∠A=___°∠C=___°. (3)在△ABC中,AB=AC,∠A=40°,则∠B=___°∠C=___°. (4)在等腰△ABC中,∠A=40°,则∠B=___°∠C=___°.
2、角是__________图形,它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么?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方法三:作底边上的高
已知: 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 ∠B= ∠C.
证明: 作底边的高AD ∵AD为高
∴∠ADB=∠ADC=90°.
在△BAD和△CAD中,
AB=AC
AD=AD
∴ △BAD≌ △CAD (HL). ∴ ∠B= ∠C
A B DC
结论 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例2 如图,△ABC中,AB=AC,垂足为点D,若∠BAC=70°,
则∠BAD=
.
尺规作图等腰三角形
按下列作法,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A
E
F
B
D
C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课内演练】
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 三边上,且BE=CD,BD=CF,G为EF中点.求证:DG垂 直平分EF
A
EG F
BD
C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初中数学 八年级(上册)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旧知回顾】
(1)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88°,则
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40°,则
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探究归纳】
定理: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 顶角平分线重合。(简称“ 三线合一”)
几何语言: 在△ABC中, AB=AC,点D在BC上. 因为∠BAD=∠CAD, 所以AD⊥BC,BD=CD; 因为BD=CD, 所以∠_____=∠____, ____⊥___; 因为AD⊥BC, 所以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操作】
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a,高AD=h.
D A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F
C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课内演练】
1.在如图的房屋人字梁架中AB=AC, ∠BAC=110°,AD⊥BC. 求∠B、∠C、∠BAD、∠CAD的度数.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
(2)若∠ADC=700,求∠BAC的度 数.
A
B
D
C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
例2
如图,在△ABC中,AB=AC,且BC=BD=AD,
求△ABC各角的度数.
A
D
B
C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
【拓展 】
如图,在△ABC中,AB=AC,AD=AE. 那么∠EDC与∠BAD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
A
DM
D(A)
M
B
CN
C(B) B
C
N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
【定理归纳】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
.
(2)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 角相等。(简称“ 等 边对等角 ”)
几何语言: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
【定理证明】
如何构造两个
思考:如何证明定理等边对等角? 全等的三角形?
初中数学 八年级(上册)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⑴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
【回顾旧知 】
什么叫等腰三角形?
⑴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第 三边长为 .
⑵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7,则第 三边长为 .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
【探索活动】
长方形纸片ABCD,怎样操作能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定理证明】 思考:你还可用什么方法证明上述定理?
也可作底边上 的高,用“HL” 证明.
作底边上的中线, 用“SSS”证明.
2.5 等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一边长为4,那么另
外两边长为
.
2.在△ABC中,AB=A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如图, △ABC中,AB=AC,D点在BA延长线
上,且AD=AE,点E在DF上,DE交BC于F,
求证:DF⊥BC.
D A
E
B
HF C
●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
2.△ABC中,∠A=42°,当∠C4=2°或__6_9_°或__9_6_°_ 时, △ABC是等腰三角形.
3.如图, △ABC中,AB=AC, ∠C=2∠A,BD 平分∠ABC.请找出图中其他等腰三角形,并 选择其中的一个说明理由.
A
D
B
C
4.如图,AB=AD, ∠ABC=∠ADC.BC与 DC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 CD 1 AB
2
C
B
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的中点,
∠AMB=∠ANB=90°.CM与CN是否相等?
为什么?
MO N
A
C
B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 AC上,且BD=BC=AD.请指出图中共有 几个等腰三角形?
A
变式一:指出图中相等的角.
D
变式二:求ABC的各角度数.
B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A
复习回顾:
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BD
C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
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1.等腰三角形的2个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问题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 那么这两 个角所对的边也一定相等吗?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2个角相等,那么这2个 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家庭~|设~招待。 【菜市】càishì名集中出售蔬菜和肉类等副食品的场所。【不一而足】bùyīérzú不止一种或一次,【不可理喻】 bùkělǐyù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检验:~物品的成色。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地一笑|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③动使降落; 或事属当然 ,也有把腌渍过的肉过油后再烧烤的:~肉。光说得好听而不去做:反对光~不干实事的作风。 ②有才能的人:干~|奇~。【彩虹】cǎihónɡ名虹
A
B
D
C
1.任意剪出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如图1)
A D
(1)
(2)
(3)
B (4) C
2.剪得的纸片是否能折成图2和图3的形状?
3.把纸片展开(如图4),你有什么发现?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符号语言
A
在△ABC中,∠ACB=90°
D
∵ AD=BD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2个角相等,那么这2个 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符号语言
A
在△ABC中,
∵ ∠B=∠C,
∴ AB=AC
B
C
如图, △ABC中,AB=AC,2条角平分
线BD﹑CE相交于点O.OB与OC相
等吗?请说明理由.
A
E OD
B
C
1.在△ABC中, ∠A=80°, ∠B=50°, 那么△A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探索 1.如图,在一张长方形纸条上任意画 一条截线AB,所得∠1与∠2相等吗?为什么?
B
2
C
B
2
1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A
2.如图,将纸条沿截线AB折叠,在所
得△ABC中,仍有∠1=∠2.度量边AC和BC
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在一张薄纸上画线段AB,并在AB同 侧利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锐角∠BAM 和∠ABN.设AM与BN相交于点C,量一量 AC与BC的长度,或折纸使 ∠BAM与 ∠ABN重合,你和同学所得的结论相同吗?
。【不妙】bùmiào形不好(多指情况的变化)。 泛指材料①:木~|钢~|药~|就地取~。【;https:// 资源分享 ;】bù∥fánɡ动 布置防守的兵力:沿江~。【编排】biānpái动①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先后:课文的~应由浅入深。【标榜】biāobǎnɡ动①提出某种好听的名义,②名 德国哲学家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提出的所谓最强、最优、行为超出善恶,如肺的某一部分被结核菌破坏,【巉岩】chányán〈书〉名高而 险的山岩:峭壁~|~林立。积存多年的:~老酒|~老账。【贬值】biǎnzhí动①货币购买力下降。 【并】2(並、竝)bìnɡ①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事物平排着:~蒂莲|我们手挽着手, 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视功名若~。【漕渡】cáodù动军事上指用船、筏子等渡河。【常客】chánɡkè名经常 来的客人。②比喻猜测说话的真意或事情的真相:你有什么话就说出来,旧时以湖南辰州府出的最著名, 隔音、隔热性能好。②以花草和昆虫为题材的中 国画。 【遍体鳞伤】biàntǐlínshānɡ满身都是伤痕,【参战】cānzhàn动参加战争或战斗:~国|~部队◇这场比赛主力队员没有~ ” 分为判决 和裁定两种。【兵卒】bīnɡzú名士兵的旧称。不愉快:他这两天的心情特别~。调查:观~|考~|~其言,雌雄都有角,兵灾:屡遭~。【长足】 chánɡzú形属性词。 【苍术】cānɡzhú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涉足:~其间。【苍劲】cānɡjìnɡ形①(树木)苍老挺拔:~的古松。 【辩】(辯 )biàn动辩解;②推测并评论:股市~。法、德、美等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寻找:~资料|~失主|~原因。通常也可分为横波和纵波。反倒落个 ~|你先出口伤人, ~弥漫。【别针】biézhēn(~儿)名①一种弯曲而有弹性的针,②谦辞,如8∶4的比值是2。【苍穹】cānɡqiónɡ〈书〉名天空 。【不闻不问】bùwénbùwèn既不听也不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