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导学案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 第三课时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导学案
第三课时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循着线索·理一理][由表及里·想一想]1.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弹一星”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破美苏两国的核垄断。
对此如何认识。
[提示]“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研制战略的提出是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严峻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已经形成,中国面临美苏的核威胁,为了打破美苏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但是打破美苏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只是客观目的,研制“两弹一星”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服务于社会主义和平建设。
2.美国大学太空政策专家麦柯迪说:“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
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材料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能够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事件: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尤其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提升;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等。
3.有一位农民曾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论证说明“吃饭靠‘两平’”这句话。
[提示]邓小平的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
4.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内涵有何不同?[提示]“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的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派别和观点,可以自由争论。
5.《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指出:“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修改政审标准,贯彻‘重在表现’的原则;严格考试制度,抵制和反对营私舞弊、‘走后门’等不正之风。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五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4.影响:文学创作繁荣,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5.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 花凋零, “样板戏”一枝独秀。 6.复苏:改革开放后,在“双百”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文艺 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主题一
现代中国科技的成就
史料一
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
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新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史料主要说明新 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 2.史料二主要是说明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国际意义。史料反映 了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始,也说明卫星发射成功 鼓舞了亚非拉和世界人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及垄断空间技术的局 面。
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
解析: 选 A。 根据“1958 年”“加速实现”“提前并确定”等可知, 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冒进风气延伸到了科学研究领域,但“1965 年最终合成”,说明这种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故 A 项正确;材 料仅反映蛋白质人工合成项目的“大跃进”,不能扩大为全国范围内的 科学“大跃进”,故 B 项错误;青年同志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 对象,说明青年在科研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青年是科研 主力,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科研投入,故 D 项错误。
1.史料一主要论述了文艺发展的途径和方针。史料主要强调文艺 家要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创作自由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2.史料二阐述了“双百”方针的目的和方向。史料说明文艺工作 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3.史料三论述了文艺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史料反映“双百”方针 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夸大了当时文艺存在的问题。
解析:选 C。本题考查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964 年我 国国防事业刚刚发展,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 A 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具有了远 程打击敌国的实力,故 B 项错误;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 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 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故 C 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提出 的,故 D 项错误。
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 一、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学堂,促进了 中国近代化科技的发展。
• 2.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利用学堂积极宣传维新变法 的主张,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的发展。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 二、影响文化发展繁荣的因素 •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 2.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 • 3.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
质基础。 • 4.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是否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
•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 的知识移民政策。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解析:第(1)问“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根据“弃其所短,取之所 长”归纳为“扬长避短”;根据“有谠(正直)言直谏……当拭 目以师友待之”归纳为“虚怀纳谏”;根据“爱而知其恶,憎 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归纳为“知人善任”;根据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归纳为“任 人唯贤”。第(2)问“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呈现的变化”,获取和 解读图表信息:先降后升,直至最高点,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变化的主要原因”,从选官制度曹魏九品中正制的盛行到唐 宋科举制的发展的角度作答。第(3)问“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 院系调整”抓住时间信息“1952年”“改革开放后”概括作答。 “目的”分别从经济建设需要和人文素养提高的角度作答。 “理念”概括图片文字信息即可。第(4)问“评析罗斯福政府的 知识移民政策”,从知识移民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实施、影响 的角度作答,并阐明对该政策的态度,言之有理即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第十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艺.doc
1条历史发展主线3个知识归纳整合一、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1.(2012·昆明一模)20世纪50、60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解析:选C20世纪50、60年代,面对美苏的“核讹诈”,为了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党和政府把研制“两弹一星”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二、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及出现的主要原因1.两个高峰一个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一个是指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文学艺术创作取得辉煌成果。
2.主要原因(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始,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高涨,有力地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活学活用]2.(2012. 陕西省高三模拟)“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
”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 )A.发展科技文化 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 D.实现“科教兴国”战略解析:选A注意题干的“客观要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针对科技文化领域提出的方针,故A项正确。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是双百方针在实施过程中的教训,“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
三、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学堂,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单元智能整合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单元智能整合【知识网络】【史学前沿】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难题表述: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17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1000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Paradigm)的起源问题。
表征意义:“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
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
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作者努力: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花费了多年时间与大量精力,一直努力地试图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
【高优设计】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安徽专用一轮复习第30讲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必修三
考向一 考向二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20-
考向二新中国教育
例 2(2014· 天津文综,9)1952 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 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 电信、 机械等 7 个工程系,20 个专业和 13 个专修科, 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必修三
考向一 考向二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19-
解题思路:①审题干、找题眼:“不符合史实”。 ②审设问、找关联:“双百”方针是 1956 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议上提出的,目的是使 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③辨选项、定答案:本题比较适合用排除法。1957 年反右派运动的扩大化 后,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学术争论被说成是阶级斗争,所以说 “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是不正确的,但符合题意。 B、 C、 D 三项符合史实。 答案: A
必修三
考点一 考点二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15-
升华提高
1.“文化大革命”与科技成就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取得了氢弹的研制成功、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等 一系列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它们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而是广大科技工 作者摒弃“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坚持科学探索,辛勤劳动的结果。 2.教育和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 (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2)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3)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4)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 高。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第3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学案) 含解析
1。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两弹一星”1.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掌握了核技术后,中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3.导弹: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二、载人航天从1999年起,“神舟”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飞行圆满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就: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意义: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四、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2.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人类基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双百”方针的提出错误!【易错提醒】(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两者实质不同.(2)“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单元整合教案 新人教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单元整合教案新人教版单元知识整合(一)宏观体系构建(二)专题知识总结一、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二、蒸汽机发明、电气技术应用和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蒸汽机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的共同作用(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瓦特蒸汽机出现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改变: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社会上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3)社会面貌、人类生活巨变: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工业城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时机器的应用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产生负面影响。
2.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积极影响: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传统产业对互联网的依赖;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变化。
(3)消极影响:网络成瘾;网络犯罪;信息垃圾;人际关系淡化等。
三、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在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
[备考资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部分 第4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 教案.doc
第4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考纲要求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提示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考点一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考点二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 ①原子弹 ②原子弹 ③“东方红一号” ④“神舟五号” ⑤“南优2号” ⑥“银河-Ⅰ号” ⑦结晶牛胰岛素考点二 ①“百花齐放” ②“百家争鸣” ③《茶馆》 ④阶级斗争 ⑤社会主义 ⑥“伤痕文学” ⑦广大工农 ⑧全面发展 ⑨国民教育 ⑩“工农兵学员” ⑪高考制度 ⑫“三个面向” ⑬科教兴国[巧学妙用]概念阐释——“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是一种核裂变型原子弹,氢弹是一种威力更为强大的核聚变型原子弹。
图片探史——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意义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新中国高新科技发展的意义:经济上,重大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科技因素;国防上,有利于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政治上,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国际上,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构图解史——理解“双百”方针图示解史——现代中国的教育形象记忆——动乱中的教育概念阐释——“科教兴国”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图解历史——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关系考法1“两弹一星”的历史影响【考题1】(2016·湖南四大名校联考)美国总统约翰逊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程标准】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2、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3、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学习要求】1.说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2.知道建国初期的扫盲教育和高等教育、“文革”对教育事业的破坏、1977年恢复高考;从新中国教育发展的曲折历程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3.列举“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和“银河”系列计算机等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相关考点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4.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第三次科技革命)6.李四光(选修4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了解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基本观点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建国初,双百方针的提出——第一个发展高潮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1)、国际因素: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 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
【走向高考】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32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练习1.(2015·成都一诊)以下是上海电信局制订的改进知识分子工作计划的摘录。
促成该计划制订的是导学号 93041043( )●保证高级知识分子每周至少有40小时用于技术业务生产工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俄文;●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工作。
A.“向科学进军”的号召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D.“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科技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题目信息可知,一是知识分子用于钻研技术的时间,二是学习俄文,三是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说明当时与苏联的关系较好,并且处于社会主义改造前后,A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发出的号召,符合题意信息。
B、D两项是80年代提出的,当时不会强调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C项时期中苏关系恶化,不可能强调学习俄文。
[答案] A2.(2015·泰安期末)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群岛,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
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导学号 93041044( )A.古巴导弹危机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抓住时间“1967年”来分析。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 项错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与材料时间有一定距离,故B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是在195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氢弹的爆炸成功是1967年,与材料时间接近,且原子弹、氢弹属于核技术领域,故D项正确。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单元整合教案 新人教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单元整合教案新人教版单元知识整合(一)宏观体系构建(二)专题知识总结1.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异同(三)中外关联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滞后的原因及其认识(1)滞后原因①“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国处于内战时期。
②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四大家族的搜刮和战争的严重破坏,在全国解放前夕,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
③新中国建立后,帝国主义国家对华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④20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企图控制中国,中苏关系恶化。
⑤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的主要领导人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使“左”的错误不断发展,导致六七十年代出现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2)认识①政治局面的稳定是振兴科技、发展经济的必要前提。
②认清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科技的保证。
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同时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史学前沿百家争鸣1 关于楷书的形成及创始人有以下几种看法(1)楷书创始人王次仲。
《晋书·卫恒传》:“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
”《水经注·灅水·清夷水》:“郡人王次仲,少有异志,年及弱冠,变仓颉旧文为今隶书。
秦始皇时,以次仲所改文字,简便于事要,奇而召之,三征而辄不至……始皇怒其不恭,令槛车送之。
次仲首发于道,化为大鸟,冲出车外,翻飞而去。
”清夷河为今北京延庆妫河。
宋《宣和书谱》:“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
有东汉章帝建初(公元76~83年)有王次仲者,始以隶书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日之正书是也。
”以上所引三书对王次仲虽有秦人、东汉人两说,但都认为,王次仲是楷书的创始人。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 人民版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导航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余年历史,是一部急速变革,艰难创业和曲折发展的历史。
作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共和国的文化事业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
“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及十年“文革”,不仅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挫折,对教育、科学等文化事业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
但在新中国初期十几年中,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化事业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科学技术也有了可喜的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在“双百”与“双为”方针的共同指导下,新时期文学艺术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科学与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课标要求1.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3.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专题概说1. 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2. “双百”方针的目的、实质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双百”方针提出的目的是在文艺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
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双百”方针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既是对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继承,又是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新发展。
(3)经验教训:①正确贯彻执行“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脱离“双百”方针就会阻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经验教训(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这段时间,中国的教育经过改革,加强了党的领导,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使教育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学案4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标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决策: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
(2)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3)重大成就①原子弹:______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此后,我国又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作了很大努力,相继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②导弹: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④载人航天:1992年,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__________技术的国家。
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就: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001年,袁隆平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价⎩⎪⎨⎪⎧①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②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③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
袁隆平多次获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3.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导学案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新课程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导学专题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知识梳理】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建国以来各时期重大科技成就列表答案提示: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的创造了前提;)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双百”方针的制定⑴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生产力水平低,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⑵制定:1956年,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实行(“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⑶成果:(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三里湾》)2、、挫折:(政治运动扩大化;十年“文革”)3、经验教训教训:(政治运动扩大化,学术问题政治化)经验:一、(纠“左”;)二、(处理好三个关系: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最基本),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三、(坚持“双百”方针。
)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造旧教育,制定教育方针(毛泽东提出的全面发展的方针,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全、半),发展教育事业)(二)、探索发展道路:(“教育大跃进”;20世纪60年代初的教育调整;“文革”中教育遭到严重的破坏)(三)、教育的春天:改革开放后:(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的三个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制定《义务教育法》、启动“希望工程”,迎接教育挑战:“211工程”)【探究延伸】1.回顾中国航天历程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导学案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导学案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问题思考】想一想中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有何意义?议一议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为什么农民会这样说想一想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目的是什么?辨一辨“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想一想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议一议建国以来科技成就的重大作用考点一新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1.什么是“两弹一星”?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2.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条件和原因有哪些?3.毛泽东这一题词是怎样出现的?这一方针后来发展成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是什么?4.什么是“双百”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产生了什么影响?5.“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考点二新中国的教育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人民教育奠基?2.“文革”结束以来,邓小平在教育事业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新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历程。
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但“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文艺、教育和科技人士惨遭迫害,教育领域混乱不堪,文学艺术领域一片凋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科技领域成就突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学艺术创作走向繁荣。
[备考资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
第3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知识点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No.1 识记…………(抓主干、理线索,一目了然)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成就: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3)意义: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载人航天工程(1)1992年,中国政府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2)2003年,“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升上了太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研制:袁隆平在1973年成功地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推广的一项战略计划。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1)成果: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2)意义: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1)成就:1965年,中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中国的基因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素质。
[轻巧识记] 新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一个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两个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三位杰出人物:钱学森、袁隆平、杨利伟。
五大领先技术:核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水稻培育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
[易误辨析] “两弹一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科技(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和氢弹。
(2)“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仍然取得了氢弹的研制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等一系列世界瞩目的成就。
人教版历史必修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早晨诵读必修基础课标梳理课标点击:列举新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时代背景:(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的国防能力,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的国际地位。
(2)20世纪60年代初,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3)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这是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6)2003年10月15日载人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过程:(1) 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2001年,他获得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对人类的贡献: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随堂简练随堂练习达标过关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邓小平在哪次大会上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A.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 一届人大会上C. 全国科技大会上D. 全国政协大会上2.改革开放后,国家通过哪些措施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①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②改革政治体制③改革经济体制④改革科技管理体制A. ①②B. ②③C.③④D. ①④3.标志着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A.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 实施“星火计划”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秦山核电站建立4.标志着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D. “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5.“两弹一星”是指( )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6.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C.杂交稻解决国人吃饭和世界粮食问题D.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如果60年代以来,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导学案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问题思考】想一想中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有何意义?议一议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为什么农民会这样说想一想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目的是什么?辨一辨“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想一想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议一议建国以来科技成就的重大作用考点一新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1.什么是“两弹一星”?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2.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条件和原因有哪些?3.毛泽东这一题词是怎样出现的?这一方针后来发展成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是什么?4.什么是“双百”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产生了什么影响?5.“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考点二新中国的教育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人民教育奠基?2.“文革”结束以来,邓小平在教育事业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新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历程。
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但“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文艺、教育和科技人士惨遭迫害,教育领域混乱不堪,文学艺术领域一片凋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科技领域成就突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学艺术创作走向繁荣。
一、选择题1.如果将建国后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1950~1959年、1960~1971年、1972~1977年、1978年以后,下列示意图最能准确反映上述阶段我国科技引进情况的是( )2.2009年10月31日,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包括( )①成功组织第一枚近程导弹的制造和飞行试验②成功组织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飞行试验③最早研究星际航行理论的可行性④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趋势,提出“863计划”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4.新华社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讲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枚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5.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B.“文化大革命”中C.1958年“大跃进”中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6.2009年8月教育部一份关于对44个汉字写法的改革方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早在1950年毛泽东就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
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 )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 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7.2009年10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
下图是“科技发展”方阵通过天安门城楼的情景。
这一方阵的组建,说明了我国对科技和人才的尊重。
我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下列的哪一年表现得最为突出( )A.1947年B.1958年C.1967年D.1977年8.20世纪5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曾强调:“我们所主张的……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
”由此可知他是在阐释( )A.“双百”方针B.阶级斗争学说C.过渡时期总路线 D.人民公社化运动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05年10月17日,中国“神6”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航天人说:“古代五千年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值得骄傲的遗产,中国近代……没有值得骄傲的,也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了值得骄傲的遗产。
”材料二“东方红一号”嫦娥一号在轨“神舟7号”发射成功运行图成功返回材料三北京时间2010年1月17日零时十二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广泛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一直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
2000年,中国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建成运行,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特别是在2008年中国南方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中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请回答:(1)材料一中“中国近代……没有值得骄傲的,也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了值得骄傲的遗产”说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对此你有何感想?(3)你认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学案4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答案解析】课前准备区问题思考想一想“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不仅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而且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
议一议这里主要是指邓小平在全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过于集中和单一的方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想一想使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想一想(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2)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人才的培养。
(3)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议一议(1)政治:加强了中国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
增强了综合国力,从而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经济:带动相关领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生活:振奋了民族精神,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4)文化: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课堂活动区考点一1.(1)“两弹”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
(2)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同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1)新中国的成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保障。
(2)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社会的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
(4)科学家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的精神。
(5)有关领导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
3.1951年,文艺界在关于京剧的发展问题上出现争论,毛泽东为此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主张对待戏曲艺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来发展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1)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生动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取得了累累硕果。
5.在贯彻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当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错误地受到批判。
解决:“文化大革命”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到来,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总结了社会主义时期以来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
考点二1.(1)接收改造旧教育①人民政府接管各级各类学校,复课开学,并进行初步改革。
②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教育事业真正回到了人民手中。
③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并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这就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发展两种教育制度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2.(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为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恢复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材料,倡导尊师重教。
学校教育迅速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3)邓小平又对教育改革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课后练习区1.A2.C3.A 4.C 5.B 6.A 7.D 8.A9.(1)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及列强的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国后,由于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信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