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氨_硝酸_硫酸
第四节 氨 硫酸 硝酸
△
与非金属反应
C+ 2H2SO4(浓) === CO2↑+ 2SO2↑+ 2H2O
△
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或 非金属起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思考与交流
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的生 成物。
有人认为,“比较浓硝酸和稀硝酸的还原产物 的化合价,浓HNO3中的氮从+5降为+4,而稀 HNO3中的氮从+5价降为+2,从化合价变化可 以判断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这种看 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强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 ↑ +4H2O
[4Zn + 10HNO3(稀) = 4Zn(NO3)2 + N2O + 5H2O]
④非金属单质可被HNO3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其
含氧酸。
应用:
1、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 存在。 2、实验室制取氨气。
原理: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 2NH4Cl + Ca(OH) 2 === CaCl2 + 2NH3↑+ 2H2O 装置:固体 + 固体加热
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检验Biblioteka 法:使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变蓝
环保措施:
在试管口塞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
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 1922年的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 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 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 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试剂瓶里。后来,纳 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 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 从王 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 新铸成奖章。而玻尔配制
高中化学 氨、硫酸、硝酸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课时1 氨气知识分层讲解学知识基础知识讲解敲黑板知识点 1 氨气【重点】1.氮的固定(1)氮元素的存在游离态:N2,占空气总体积的78%或总质量的75%。
氮元素化合态:硝酸盐等无机盐,蛋白质等有机物。
(2)氮的固定: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易错1】目前工业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即人工固氮的反应。
2. 氨气的物理性质及喷泉实验(1)氨的物理性质①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氨气的密度为0.771 g/L,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700体积NH3。
因此一般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③氨气的沸点为-33.5℃,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
(2)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示例1实验装置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含酚酞)的烧杯中打开橡胶管上的夹子,轻轻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烧瓶内液体颜色呈红色。
氮的循环【易错1】在判断氮的固定时,学生往往把由气态的含氮化合物转化为固态的含氮化合物的过程认为是氮的固定。
如:由氨气合成碳酸氢铵的过程。
喷泉划重点:氨气喷泉实验的解释①能形成喷泉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烧杯内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烧瓶;烧瓶内液体呈红色,说明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呈碱性。
②氨气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圆底烧瓶要干燥;③装置内气体的纯度要高。
3. 氨气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反应生成一水合氨(NH3·H2O);常温下,一水合氨中有一小部分(约1%)电离成NH4+和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 NH3·H2O、NH3·H2O NH4++OH-,或表示为:NH3+H2O NH3·H2O NH4++OH-。
莫第四章第4节_《氨、硝酸、硫酸》课件
③ 氨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催化剂
4NH3+5O2
H2
△
4NO+6H2O
O2
H2O
硝酸的制取过程
N2 NH3 催化氧化 NO
O2
NO2
HNO3
思考: 1.上述反应中,氮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和发生还原反应的是哪几步?
3、氨的用途
制氮肥 铵盐
制硝酸 纯碱
氨的用途
有机合成 工业原料
致冷剂
巩固: 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判断可能是氨气,下列提供的 方法中,你认为能帮他检验是否为氨气的 方法是( AC )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B、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C、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 D、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NH4)2SO4 + 2NaOH===Na2SO4+2NH3↑+2H2O
NH4NO3 + NaOH===NaNO3+NH3 ↑+H2O
NH4+的检验: 讨论后回答:取样、操作(试剂)、现象、 结论。 (1)取少量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共热,用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 变蓝,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4+;
金属单质+浓硫酸
硫酸盐 + SO2↑+ H2O
常温下,浓H2SO4可使 Fe、Al等金属钝化
浓硫酸作干燥剂
1.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 2.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
H2S、HI、HBr
3.能够干燥: SO2、HCl、 CO2、 H2、 O2等
思考题: 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木炭与浓硫酸
反应的产物? 提供以下试剂与装置(装置可多次使用):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1
液氨所含的微粒是NH3。
所以:液氨是纯净物。
Email::vipgtj 教师:苟田君
内江六中高一化学多媒体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 氨与酸反应 书p98页
(图4-28)
NH3 + HCl === NH4Cl
HCl
NH4Cl
NH3
——此反应可检验NH3或HCl
步骤: 使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不要接触) 现象: 两根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
氨水中含少量氢氧根离子,呈弱碱性,故能使酚 酞试液变红。
Email::vipgtj 教师:苟田君
内江六中高一化学多媒体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氨水中的分子有:H2O、NH3 和 NH3· H2 O
氨水中的离子有:NH4+、H+ 和 OH所以:氨水是混合物。 液氨 是氨气加压或降温后形成的液态物质,
Email::vipgtj 教师:苟田君
内江六中高一化学多媒体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①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小; ③极易溶于水(1:700); ④易液化;
液氨在气化时吸热,利用这 一性质,液氨常用作致冷剂
中学阶段常见易液化的气体:NH3、SO2、Cl2。
Email::vipgtj 教师:苟田君
实验结论:
:
b.氨水显碱性。
教师:苟田君
Email::vipgtj
内江六中高一化学多媒体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科学视野 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
爆发的原理与上述的原理相似。
Email::vipgtj
教师:苟田君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3)若V L烧瓶充满标况下的氨气,喷泉实验后溶液充满
整个烧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 22.4
。mol/L
2、氨气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反应
NH3+H2O
NH3 H2O
NH4++OH-
关于氨水——氨的水溶液
① 氨水中含有的主要微粒有:
分子:H2O、NH3、NH3•H2O 离子:NH4+、OH注意:计算氨水的质量分数时,以NH3为溶质。 ② 氨水密度小于水(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③ NH3•H2O不稳定
△
NH3•H2O == NH3+ H2O
氨水是一种不稳定、易挥发的一元弱碱
讨论1:在1L 1mol/L的氨水中( D ) A、含有1mol NH3 B、含NH3和NH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C、含1mol NH3• H2O D、含NH3、 NH3• H2O和NH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注意:NH4Cl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冷却又生成NH4Cl,
NH4HCO3 NH3↑+H2O+CO2↑
都产生NH3,
△
非氧化还原反应
(NH4)2CO3 = 2NH3 ↑ + H2O + CO2 ↑
2NH4NO3△= 4H2O + 2N2 ↑ +O2 ↑ 无NH3产生,是氧化还原反应 注意: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生成氨气。
保存:硝酸盛放于棕色瓶中,置于冷暗处
2、强氧化性
浓氨水 CaO
讨论2: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都能用浓硫酸和碱石灰
干燥的是( B )
A、NH3、NO、HCl C、H2S、SO2、O2
B、N2、H2、O2 D、NO、NO2、O2
高一化学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氨气的泄漏事件2007年1月25日下午1点10分左右,大兴区正大大发熟食厂冷冻车间的氨气管道突然泄漏,外泄的液态氨瞬间挥发成白色气柱冲出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
刺鼻的味道也弥漫到了附近的林校路上。
…消防员利用喷雾水枪稀释空气中的氨,地上的水流已经结成了厚厚的一层冰。
上在的材料告诉我们些关于氨的什么性质?你能将它们一一找出来吗?一、氨1.氨的物理性质:氨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体积氨气。
易液化(-33.5℃),液氨常作制冷剂。
实验4—8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液体烧瓶,形成;烧瓶中的液体呈色。
原因:当滴管中的水挤入到烧瓶中时,烧瓶内的氨,使瓶内压强,瓶外的空气将烧杯内的溶液很快到烧瓶,形成。
结论:①氨气水(1:700)。
②氨气水溶液呈。
知识迁移1 下列装置中都收满了NH3,你认为都能引发喷泉实验吗?知识迁移2 前面学过的气体SO2和Cl2,它们在水中溶解度都不大,你能有用它们设计出喷泉实验吗?好好想一想。
知识迁移3 你能设计出一个蓝色的喷泉实验来吗?思考: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氨溶于水后有无发生化学反应?2.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反应: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呈碱性,易挥发,且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
NH3·H2O的不稳定性:思考:氨水能与哪些物质反应?试着尽可能多写:思考: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后靠近,你预测将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哪些性质?(2)氨与酸的反应: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铵盐又叫铵态氮肥。
思考:有一位农民看到自己买的一袋碳酸氢铵化肥受了潮,就在太阳底下晒,等他下午去取时,发现少了许多,是谁偷了他的氮肥?铵盐可以做氮肥体现了铵盐的什么物理性质?铵盐的性质①铵盐都易溶于水②铵盐受热易分解NH4HCO3受热:NH4Cl受热:③铵盐与碱反应(NH4)2SO4 + NaOH:实质:(离子方程式)NH4HCO3 + NaOH:实质:(离子方程式)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
氨--硫酸--硝酸练习题
氨--硫酸-硝酸练习题氨硫酸硝酸练习题1•在1mol L_ 1的氨水中()A •含有1molNH3分子B.只含NH3和NH4+两种微粒C .含有1molNH3 H2OD .含NH3、NH3 H2O、H2O三种分子,还含有NH4+、OH : H +等离子2.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氨水中含有NH3、NH3 H2O、NH4+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C •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两种离子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3.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4.为了更简便地制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A.NH4CI与浓H2SO4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B.N2+ 3出罟#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C •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 .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5•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B. 发生雷电时N2转化为NOC .合成氨D .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B.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一3价C •铵盐与浓NaOH溶液共热都有NH3放出D. NH4CI和NaCI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7.下列有关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浓硫酸与铜片共热的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B •浓硫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SO2,与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H2C .常温下,铁或铝不与浓硫酸反应,所以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贮存浓硫酸D.浓硫酸是不挥发性强酸,氢硫酸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硫酸与Fe反应制取H2S 气体8.向50mL18mol/L的H2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并加热。
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A .小于0.45mol B.等于0.45moC . 在0.45-0.90 mol 之间D .大于0.45mol9.将0.1 mol 铜与31ml 13 mol L-- 1HNO3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amolH+ ,由此可知()A .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B.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49LC •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a)molD.反应后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10.下列有关硝酸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B.铜和浓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在铜和浓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只体现了氧化性,没有体现酸性D .可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液氨用作制冷剂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C .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漏气D .将可调调试的铜丝伸入到稀HN0 3中,溶液变蓝,说明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12.38.4沐0「3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为0「1(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 1.0 10 3mol B . 1.6 10 3mol-3 - 3C. 2.2 %0 molD. 2.4 洙0 mol13.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A. 2molB. 1molC. 0.5molD. 0.25mol14.今有一混全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J NH4+、Cl_、Mg2*、Ba2 +、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②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③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第四节_氨_硝酸_硫酸
所以:氨水是混合物。 液氨 是氨气加压或降温后形成的液态物质,液氨所含 所以:液氨、H2O 、NH3· H2O(主要) 离子:NH4+、OH- 、 H+ (极少量)
注意:氨水中溶质是NH3,不是NH3· H2O ; 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类似的还有酒精
3Cu+8HNO3(稀) =3Cu(NO3)2+2NO ↑ +4H2O
3Cu+8H++2NO3 = 3Cu2++2NO ↑ +4H2O
反应较缓慢,产生无色气体,逸至试管口变为红 棕色,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
—
结论:
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氧化不活泼金属, 同时也体现了酸性。
试写出铁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书p97页《实验4-8》氨的喷泉实验
氨气
实验视频动画
酚酞试液
实验视频
实验4-8:氨的喷泉实验
烧杯里的液体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美 丽的喷泉;烧瓶中的液体呈红色。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1∶700) 。使烧瓶内 气压急剧下降。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 ②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思考:喷泉停止后,为什么烧瓶不能被水完全充满? 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由于氨气是用向下排空气 法收集的,一定含有少量空气。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 不吸入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ρ(NH3)∶ ρ(空气)=17∶29 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水溶 液叫“氨水”
氨易液化→“液氨”,常作致冷 剂
实验4-8:氨的喷泉实验
检验 SO2
变蓝色 证明含水
氨、硝酸、硫酸
教师辅导讲义
溶解于水且溶解速度O
实验室其它简易的制氨气方法:①将浓氨水滴入固体烧碱或生石灰中;②加热浓氨水制氨气。
△
;NH4Cl
NaOH 。
的检验:取少量的铵盐,与强碱溶液共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色试纸变色,证明原
.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在如下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
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
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B. Ag+、NO3-、Cl-、K+
的混合液分为两等份:一份加入b mol烧碱并加热,恰好把的溶液,使沉淀反应刚好完全进行,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C ,D
中所用的试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
①硝酸铵;②碳酸铵;③碳酸氢铵;④氯化铵;⑤熟石灰;⑥氢氧化钠。
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了一种药品,则该药品可以是__________(填选项编号),在只用一种药品制取氨气时,____________(选填下列仪器编号,固定装置省略)。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强酸物质在化学实验中常出现,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下面是由店铺为您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它们分别是氨、硝酸、硫酸,这些知识虽然在课标中都是了解的内容,但仍然需要3节课来完成。
教科书所介绍的学习内容主要有:⑴氮的固定;⑵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⑶氨盐的性质,氨的合成、实验室制法和氨的用途;⑷硝酸的工业制法及强化性;⑸浓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
虽然,这些内容仅仅被安排为一节,但其知识点基本上包络了原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
因此,教学中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层次,还要注意相关知识又是中学生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硝酸、浓硫酸的特性及氨及铵的性质;(2)认识喷泉实验及实验室制氨气、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3)了解铵盐、浓硫酸、硝酸等物质的用途.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2)通过教学,进一步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氨的性质与制法;2、硝酸与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氨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四、学情分析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学生基础不错。
但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应适当拓宽加深。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1.情景激学法:通过图片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探究实验教学法:采取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六、课前准备学生猜测性质→提出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七、课时安排:3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浓硫酸的特性1、浓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
氨、硝酸、硫酸PPT课件
NH3+HCl==NH4Cl; NH3+HNO3== NH4NO3;
2NH3+ H2SO4== (NH4)2SO4;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⑶氨与氧气反应:
⑶氨与氧气反应:
催化剂 4NH3+5O2==== 4NO+6H O 2 △
NH3· H2O不稳定,受热时容易分解为NH3和 H2O。不加热不分解.
NH3· H2O=== NH3↑+H2O
【探究实验】:
取两支玻璃棒,分别蘸取浓 氨水和浓盐酸后,再将两支 玻璃棒靠近,观察现象。
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
⑵氨与酸反应:
NH3+HCl==NH4Cl (白烟)
——此反应可检验NH3或HCl
稍后,德国化学家耐斯特通过理 论计算,认为合成氨是不可能的。因 此人工合成氨的研究又一次止步。后 来才发现,是能斯特计算时误用了一 个热力学数据,以至得到错误结论。
在合成氨研究屡屡受挫的情况下,德 国另一位化学家哈伯知难而进,对合成 氨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实验,终于 在1908年7月在实验室里用N2和H2在600℃、 200个大气压下合成氨,产率虽只有2%, 但却是科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⑺干燥装置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
浓氨水
浓氨水
CaO或NaOH 方法二:加热浓氨水制氨气 NH3· H来自O=== NH3↑+H2O
实验:
一支干燥的充满NH3的圆 底烧瓶,用带有玻璃管和 滴管(滴管预先吸入水)的 塞子塞紧瓶口。 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 盛有水的烧杯里(水中滴有 酚酞溶液)。
高一化学必修一_氨_硝酸_硫酸
思考:为检验炭和浓硫酸的反应产物,提供下列仪器装 置,请按正确的顺序连接下列仪器,并说明理由.
B A
C
D
E F
△
2H2SO4 (浓) + C ==CO2↑+ 2H2O + 2SO2↑
浓H2SO4 无水CuSO4
木炭
品红 KMnO4 品红 澄清石 溶液 溶液 溶液 灰水
(3)把锌粒放入稀硫酸里, 会产生氢气。 酸性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并加热,
强氧化性
会产生SO2.
(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 制HCl气体。
难挥发性
2. 工业上拟用铜和硝酸来制备Cu(NO3)2, 下 面有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生产方案:
甲方案: Cu+浓HNO3→蒸发结晶 乙方案: Cu+稀HNO3→蒸发结晶 丙方案: Cu 空气加热 CuO HNO3 蒸发结晶
硫酸与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
HNO3=H++NO31、使指示剂变色:
H2SO4=2H++SO42-
稀硫酸与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H++OH-=H2O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2H++CuO=Cu2++H2O 4、与盐反应: 2H++CO32-=H2O+CO2
浓硫酸 1. 物理性质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酸性、氧化性
②与非金属反应
C+4HNO3 2H2O+4NO2↑+CO2↑
阅读资料卡片:王水
练习
化学1必修4.4《氨 硝酸 硫酸》教案
三、氨硝酸(xiāo suān) 硫酸——氨教学(jiāo xué)目的1. 掌握(zhǎngwò)氨的物理(wùlǐ)、化学性质(huàxué xìngzhì),理解氨水显弱碱性。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根离子的检验。
3. 学会通过实验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用品PPT浓氨水、浓盐酸、酚酞、碳酸氢铵、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红色石蕊试纸。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知道氮元素有多种可变价态,今天新课导入我们学习其最低价态的化合物——氨气的性质。
思考交流展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观察:1.氨气的色、味、态,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推导氨气的密度(与空气比较)。
2.设计怎样的实验可以证明氨气是否溶于水?观察实验,阅读教材P97。
总结氨的物理性质。
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
归纳整理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
探究实验演示实验4.8。
回答上述思考与交流问题2。
问题提纲学习交流1.请描述实验现象。
2.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
3. 喷泉是如何形成的?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4.若要产生喷泉,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5.通过氨的喷泉实验你对氨的性质有什么认识?烧杯内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呈红色。
a.氨极易溶于水。
b.氨水显碱性。
原因:当滴管中的水挤入到烧瓶中时,烧瓶内的氨溶解,使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空气将烧杯内的溶液压入到烧瓶,形成喷泉。
a.干燥的烧瓶;b.瓶内压强减小应用提高上述实验,如果没有胶头滴管,如何引发喷泉实验?你可否设计一个可以产生喷泉的其他装置?广开言论交流,同学之间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老师给予肯定。
自学释疑阅读课本P97~99页有关内容,读完后,请向大家介绍你对氨气(NH3)这种物质的认识?阐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阅读,讨论,交流。
高中化学: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7级李家桔教学设计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氨【教材内容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一课时—氨的性质。
氨及氨盐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各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本节课新教材有意地引导学生从新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发现之旅入手,促使学生有兴趣去了解氨这种物质。
在呈现基础知识时,教材并不是很直接地给出氨的性质,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完成对氨的性质的学习,在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之后,教材还呈现了氨在化工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最后展示的了氨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这样的知识呈现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对氨的学习网络化,而且能让学生感觉所学的东西就在自己身边,让知识体系很轻松地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来,而又不显得枯燥无趣。
从此可以看出教材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硅、氯、硫三种重要的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初步具备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这一重要的理论知识,可以比较容易的掌握氨的一般性质,但是对于氨与水的反应、铵的分解,由于反应复杂,不易掌握。
本节课内容是非金属元素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作用,主要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以实验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结合类比教学方法完成对氨的性质的掌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式学习方法对物理性质的建构,之后通过对比、演示等方法完成氨的化学性质及铵盐的学习,同样采用探究式的方法完成对氨的制法的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氨的用途及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完成对氮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氨的性质的建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氨的物理性质的实验探究,学生能描述氨的物理性质,并知道形成喷泉实验的本质。
氨、硝酸、硫酸
氨、硝酸、硫酸学习目标:1.了解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2.掌握浓硫酸与Cu、C的反应。
3.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理解浓硫酸的氧化性。
4.知道冷的浓硫酸与铁、铝的钝化作用。
5.学会SO42-的检验。
重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知识详解知识点1、氨1、氨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极易溶于水。
氨的化学性质(碱性)(1)氨与水的反应:氨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想一想: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分子:离子:(2)氨与酸反应使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
现象:解释:2、铵盐的性质(1)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氯化铵受热分解):(2)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与氢氧化钠反应)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利用氨盐与碱反应的性质制取氨气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验满方法: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集满。
环保措施:用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
干燥方法:用碱石灰(NaOH和 CaO)干燥。
例1.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 .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C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 .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例2.(双选)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例3.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 。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
迁移1.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 、CO 2、NH 3、HCl 、H 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中一定有( )。
车用尿素配方
车用尿素配方几年,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车用尿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车用尿素作为汽油添加剂来提高汽车燃料效率,释放少量的有害气体,以减少空气污染,受到汽车行业的普遍欢迎。
车用尿素的成分主要有氨、硝酸、硫酸、铵,由于车用尿素的成分及其组成的不同,所以车用尿素的配方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车用尿素的配方可以分为三种,即氨硝酸配方、铵硝酸配方和硫酸配方。
氨硝酸配方车用尿素是现在最常见的尿素配方,它由氨和硝酸两种成分组成,氨用于提高燃烧效率,硝酸用于抑制烟尘和碳氢化物,以及清除汽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氢化物。
氨硝酸配方车用尿素的燃烧效果及抗污染性能相对较好,但因其含有硝酸,可能造成汽油燃烧过程中黑烟排放量增加,也会使汽车发动机损耗更大。
铵硝酸配方车用尿素由铵和硝酸组成,使用这种配方的车用尿素对汽车燃烧效果有明显的提升,比氨硝酸配方车用尿素明显要好,可以使汽车更好地进行加速和拖拉。
此外,由于铵比氨更易分解,所以它可以有效地抑制汽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减少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同时也能更有效地抑制尾气排放。
硫酸配方车用尿素是最新研发的配方,由氨、硝酸和硫酸三种成分组成。
它不仅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果,抑制烟尘及碳氢化合物的排放,而且还可以降低发动机磨损,有效保护发动机。
车用尿素虽有好处,但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尿素本身是一种危险化学品,手工加尿素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操作,以免引发危险事故;二是,尿素如遭受温度较高的环境,会出现蒸发的现象,因此应充分考虑尿素的贮存和搅拌环境;三是,尿素应当定期更换,以免发动机磨损加剧。
总之,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车用尿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的配方也随之变得复杂且多样。
此外,使用车用尿素时应按照有关标准,并加以适当搅拌,以防止发生意外。
四种铵态氮肥化学式
四种铵态氮肥化学式: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
铵态氮肥共同特点:
1、易溶于水,是速效养分。
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能迅速发挥肥效。
2、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还进入粘土矿物晶层间。
因此,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不易淋失,肥效比硝态氮肥慢,但肥效长;既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
3、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氨的挥发损失;而酸性土壤上则不会发生挥发损失。
4、高浓度的NH4+易对作物产生毒害,造成“氨的中毒”。
5、作物吸收过量的氨会对Ca2+、Mg2+、K+的吸收产生抑制作用。
6、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贮存和施用,以免造成氨的挥发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氨 硝酸 硫酸
一、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作致冷剂)液氨汽化的时候,会向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的温度降低,可用作致冷剂。
[演示实验] 喷泉实验
现象: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杯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氨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少量水即可溶解大量NH3(1︰700),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
将烧杯内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强差。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2)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2NH 3+H 2SO 4=(NH 4)2SO 4(无白烟)难挥发性酸
(3)具有还原性
4NH 3+5O 24NO +6H 2O (氨的催化氧化)
3、用途
①制氮肥 ②制化工原料、制HNO3、纯碱等 ③致冷剂
4、实验室制法
(1)加热固体铵盐和碱的混合物:2NH 4Cl+Ca(OH)2 CaCl 2+2NH 3↑+2H 2O
(2)加热浓氨水或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如CaO ,NaOH ,碱石灰等)
5、氨气工业制法 氮气加氢,高压催化。
练习:
1.有关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NH 3是4核10电子分子,具有还原性
B .NH 3极易溶于水,可做喷泉实验,氨气易液化,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C .氨气是非电解质,NH 3·H 2O 是电解质
D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遇氨气产生的白烟为小冰晶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
NH +4+SO 2-4
+Ba 2++OH -=====△BaSO 4↓+NH 3↑+H 2O B .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 NH +4+OH -===NH 3·H 2O
C .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共热: NH +4+OH -=====△NH 3↑+H 2O
D .碳酸铵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CO 2-3+CO 2+H 2O===HCO -3 3.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 )
A .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 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 .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 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 .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 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 .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4.下图中A ~J 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质。
已知A 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 、C 、D ,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请填写以下空白:
(1)A 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J 与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反应④中,当生成标况下2.24 L G 时,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mol 。
二、硝酸
1、物理性质:纯HNO 3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以任意比例溶于水,常用浓HNO 3质量分数为69%,而发烟HNO 3则为98%以上。
2、化学性质
一元强酸,挥发性酸,氧化性酸
(1)具有酸的通性
(2)不稳定性
4HNO 34NO 2↑+O 2↑+2H 2O(越浓越分解)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注意]常温下,浓HNO 3遇Fe 、Al 可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钝化),可用Fe 、Al 制容器运输贮存浓HNO 3。
②与非金属反应
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O 3、NO 3-的检验
② Cl 2 CCl 4 NaOH 溶液 NaOH 溶液 水 H 2 NH 3 水 HCl 浓氨水 水
a ① ④
③
A
2 H
B
C
O2O2
O2Cu
O
H2
D
E
练习:
1、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剂变红
B、硝酸(过量)能与Na2SO3反应,但不生成SO2
C、稀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
D、在碘化钾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溶液呈蓝色
2、当三份Cu粉分别与过量的稀硝酸、浓硝酸、热的浓硫酸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在
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三份Cu粉的质量比为(不考虑NO2转化成N2O4和反应生成气体的溶解)
A、3:1:2
B、3:2:2
C、1:1:2
D、2:6:3
3、A、B、C、D、E五种物质能按图示变化(反应条件略):
①若A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则A、B、C、D、E的化学式分别
为:A____, B____, C____, D____, E_____。
②若A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则A、B、C、D、E的化学式分别
是:A____, B____, C____, D____, E_____。
三、硫酸
1、稀硫酸的性质
H2SO4=2H++SO42-,二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酸的通性: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某些盐反应。
2、浓硫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纯净的硫酸为无色粘稠状液体,沸点高,密度比水大,任意比例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2)化学性质
①强酸性
②高沸点(用于制挥发性酸)
③浓H2SO4的特性
a.吸水性(作干燥剂)
浓H2SO4能吸附物质中湿存的水分或结晶水。
可干燥的气体有:CO2、H2、CO2、Cl2、HCl、SO2、CO、CH4、C 2H4、C2H2等。
b.脱水性
浓H2SO4可将有机物分子里的氢、氧原子按2︰1比例脱去水。
C12H22O1111H2O+12C
c.强氧化性
C+2H2SO4(浓)CO2↑+SO2↑+2H2O
Cu+2H2SO4(浓)SO2↑+CuSO4+2H2O
常温下,一些活泼的金属,如Fe、Al等,在浓硫酸中钝化,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从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反应。
因此,可用铁或铝制容器贮存、运输浓硫酸。
3、SO42-的检验待测液白色沉淀,说明有SO42-。
练习:
1、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是蔗糖炭化
B 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SO2气体
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氯气,氢气等气体
D 浓硫酸在常温下可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2、向50 mL 18 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铜片并加热。
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 mol
C.在0.45~0.90 mol之间
D.大于0.45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