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初中生物七下《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教学设计《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设计《人体内的气体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eaf8a7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2.png)
教学设计《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识肺部的构造和呼吸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够说明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和肺泡之间的交换过程,并理解气体交换与人体新陈代谢的关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和呼吸系统保健的重视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气体交换与新陈代谢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玻璃管、试管、试管夹、烧杯、风筝纸、酒精灯等。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平时呼吸时,氧气是如何进入我们的身体的?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体外的?”让学生思考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2.知识扩展(1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讲解各个部分的作用。
特别强调肺部的构造和呼吸的过程,让学生对于呼吸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3.实践操作(30分钟)(1)制作模拟肺部的装置:将玻璃管一端封住,另一端封装风筝纸做成肺泡模型。
(2)进行实验操作:先将一些水放入装有肺泡模型的玻璃管中,再用试管夹夹住装有水的部分。
点燃酒精灯,将灯火放在肺泡模型的另一端,观察灯火的变化。
(3)实验结果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和肺泡之间的交换过程,说明气体交换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4.深化学习(20分钟)(1)学习肺活量的测量:引导学生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2)学习呼吸系统的保健知识:讲解呼吸系统的常见问题和保健方法,如保持良好的姿势、加强运动等。
5.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师生互动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检测。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评价。
六、教学延伸1.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呼吸系统的保健知识,自行策划一份宣传材料或设计一份呼吸系统保健计划,并进行展示。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十章《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课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十章《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273406b307e87101f6964f.png)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主要内容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另外设置了一个“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探究。
是人体呼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学习血液循环时理解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基础之上明确静脉血和动脉血的转变原因,并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的能量供给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和观察气体扩散图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1. 教学重点:(1)验证人体呼吸时产生较多二氧化碳。
(2)说出肺泡内、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2. 教学难点: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
以探究实验为中心组织教学,运用多种直观手段,联系实际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扩散现象的图片,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用具,多媒体课件,拍摄生物小视频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对“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改进。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法。
七、板书设计: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肺泡里的气体扩散2.组织里的气体扩散八、教学反思: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对于学生来说理性的东西相对较多,教学过程侧重直观教学,由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苏教版七下生物 10.4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案设计
![苏教版七下生物 10.4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bc3982700abb68a882fb38.png)
《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
2、概述肺泡内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归纳呼吸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分组实验及讨论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说出组织内里的气体交换过程(二)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教学过程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板书)复习提问: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怎样实现的?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知道了氧气从外界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达肺泡,二氧化碳经肺泡、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到达外界。
那么肺泡内的氧气是怎样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进入肺泡进而排出体外的呢?本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
(一)阅读课本P28柱形图3.2—6,让学生对比总结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成分变化,从图中很容易得出,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如何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呢?下面做实验。
(二)学生分组实验: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目的要求: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材料用具:锥形瓶、玻璃管、橡皮管、澄清的石灰水。
方法步骤:1、向甲、乙两个锥形瓶内注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按课本图装置实验器具。
2、缓慢吸气和呼气。
吸气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切勿将石灰水吸入口中!);呼气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3、观察甲、乙两锥形瓶内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变化。
A、根据图示,让学生首先判断哪个装置是吸气,哪个装置是呼气,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该实验,并分析讨论(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手捏紧或松开橡皮管?(2)两个锥形瓶内石灰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B、小组展示:(1)形成对照。
七年级生物下册《10.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10.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179403dd36a32d737581cf.png)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实验方案,并能设计对照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发扬集体精神。
二、教学重点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三、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
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PPT放映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师准备:香水探究实验“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材料用具课件七、教学过程活动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一下哪个同学可以试着憋气一分钟,开始。
生:开始憋气师:时间到了!同学们在憋气过程中什么感觉?生:“胸闷”、“很难受”等等进入正课:师:也就是说人体每时每刻都要进行什么作用?生:呼吸作用师:对,那呼吸作用包括哪两个过程呢?生: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师:非常好,我们首先来看吸气过程中吸入的气体是什么?生:氧气、空气师:只能说主要是氧气,因为氧气来源于哪里?生:空气师:所以,我们吸入的气体是什么?生:空气师:对,我们吸入的气体是空气,空气中除了含有氧气之外还含有哪些气体?生: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氮气、稀有气体和水汽等师:对,这个是吸入气体的成分,那同学想一下,呼气过程中呼出的气体有哪些成分呢?和吸入气体成分相比,发生变化了吗?生:没有发生变化。
都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氮气、稀有气体和水汽等师:对,事实上,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是一样的,那各种气体的含量还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我们首先来一下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在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含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来看探究实验“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
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我们想一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测二氧化碳?生:澄清的石灰水师:2号烧杯呢?生:空气师:空气?生:吸入的气体师:对,所以2号烧杯注入的吸入的气体。
那我们分别请两个同学上来,一个同学向1号烧杯吹气,另一个同学向2号烧杯打入空气。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10.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10.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https://img.taocdn.com/s3/m/c87903d2a6c30c2258019e3d.png)
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苏教版第10章第4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主要概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交换是人体呼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为进一步学习人体内的能量供给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理论性强,由于七年级学生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因此,对气体交换的原理难以理解。
所以通过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气体扩散的例子、视频及实物演示气体分子扩散的现象,深入浅出地说明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
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与运输过程的教学中,则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血液循环”中的肺循环、体循环知识,并结合动画、视频、插图等多种直观手段,帮助学生了解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概述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1、尝试探究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2、通过观察气体扩散作用现象并举例,提高分析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小组间讨论、分工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概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概述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气体扩散的原理。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观察法、举例法、师生对话法。
[教学准备]教师:1、PPT。
2、实验器材,空气清新剂。
3、二氧化碳传感器。
4、学案。
学生:1、预习课本,并根据学案进行实验设计。
2、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1课时教学反思:1、本节的教学难点是气体扩散的原理,由于七年级学生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所以通过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气体扩散的例子、视频及实物演示气体分子扩散的现象,深入浅出地说明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从而突破难点。
2、探究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则组织学生根据推荐器材自主设计并探究,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对有创新、便捷的方法给予高度评价,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
3、在探究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我用二氧化碳传感器实地测量出空气中(吸入气体)及呼出气体(学生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使学生从实验现象到真实感受到二氧化碳的变化,印象深刻,兴趣浓。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十章《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课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十章《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f8ce6702d276a201292eb4.png)
第十章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教材分析:本章共分为五节,内容较多,在本册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明确人体内物质运输及体内物质氧化分解的过程,为学生学习人体其他生理活动和功能奠定基础。
本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人体呼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人体的气体交换,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的能量供给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前一节学习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七年级的学生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因此对气体交换原理难以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动画,课件等多媒体手段,来阐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概述肺泡里气体交换过程②概述组织里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①尝试探究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②通过竞赛,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概述肺泡内气体交换过程。
2.概述组织内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1.解说肺泡内和组织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2.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引导探究法、竞赛法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安排学生小组之间相互竞阐明本节课以组间竞赛的争,使每个小组形式参与活动,在黑板右侧为的同学都积极参每次参与回答问题的小组计与到学习中,培分,最后评出得分最多的小组。
1.引入提出问题:“长期在不通风的教室学习会感觉怎样?”引出我们的呼吸运动改变了空气的组成,进一步引出“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实验。
PPT呈现出课本上实验探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长期在不透风的教室学习会导致头晕,证明教室里氧气减少了。
学生讨论得出:“这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从生活现象和学生的实际感受出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新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fbea2ca6c30c2258019e16.png)
第四节人体内气体的交换【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理论性强,气体交换原理对于尚无理论化基础的七年级学生来说难以理解。
本节课教学的优势是学生已经学过“血液循环”,是在对肺循环、体循环途径中的气体交换有了概念性的了解的基础上安排的,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的能量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概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概述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重点】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概述肺泡内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概述肺泡内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出示图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什么变化呢?气体成分吸入气呼出气氧气21% ?二氧化碳0.032% ?氮气78% ?水蒸气0.5% ?[探究]: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提出问题]: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变化观看图表,了解空气(吸入气)中主要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
吗?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做出假设]: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
设计实验:如书P63的图所示。
[讨论]:这个实验方案不足之处主要是什么?[讨论]:小组提出改进意见,并设计本小组的探究计划。
[实验方案]: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两个烧杯,标号1、2。
2.用塑料管向1号烧杯的石灰水里吹气。
3.将塑料管插入2号烧杯的石灰水中,再将洗耳球的吹嘴对准塑料管的管口,然后用手挤压洗耳球,将空气吹入石灰水中。
[实验装置示意图][分组实验]:各小组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操作。
[结论]:1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混,2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出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
[出示图表]:小组讨论认为:这个实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但不能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
小组热烈讨论,认为应设计对照实验,一个烧杯中通入人呼出的气体,另一个烧杯中通过入人吸入的气体(空气)。
苏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苏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体内的气体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12970282c77da26925c5b08b.png)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实验方案,并能设计对照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发扬集体精神。
教学重点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那么,气体进入人体后又有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人体内气体的交换。
新课学习:教师安排探究实验: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学生4人一组,设计实验探究,最后全班交流实验结果,相互评价各小组探究计划中的创新之处。
学生讨论和交流: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教师:这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结果。
氧气被吸入肺泡内以后接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经气体交换进入肺泡外的毛细血管里。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氧气为什么会由肺泡交换到血液中?交换的方式怎样?教师拿出一瓶空气清新剂喷洒了几下大家闻到香气了吗?教室后排的同学呢?学生点点头。
教师:这就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或者说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气体扩散现象?教师:肺的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小组讨论气体交换的方向和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10—7,分组讨论。
交流: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
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结果,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教师:氧气进入血液后,是怎样被血液运输的吗?学生:与血红蛋白相结合。
教师:对,氧气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二氧化碳则在血浆中运输。
这些氧气最终会被运到哪里去呢?学生:组织细胞。
因为人体的每个细胞都能够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区一等奖)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区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697cb154afe04a1b171ded0.png)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南台二中李杰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气体交换是人体呼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学生学习血液循环时理解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基础,明确静脉血和动脉血的转变原因,并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的能量供给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能力目标:通过“验证人体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观察气体扩散作用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1)验证人体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2)说出肺泡内、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四、教学难点:气体交换过程是抽象的过程,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作为理解的基础,还需要思维过程中的推理,联想、分析、判断等的支持。
根据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以及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对气体交换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本课的难点是:气体交换的原理。
突破方法:以探究实验为中心组织教学,运用多种直观手段,联系实际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有气味较强的醋做实验使得教室充满酸味,借助多媒体的课件演示气体扩散的现象,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准备:教师:实验用具:试管、澄清石灰水、橡皮管、试管架、针筒、玻璃管、喷壶、醋、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六、教学方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知识的发生过程入手,教师把凝结在教材中的科学的活动过程充分展开,重视概念的产生和思维获得过程,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在一系列教学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过程:(一) 感受思考,引入新课首先思考肺动脉里流的是什么血,肺静脉里流的是什么血为什么血液在肺部走一圈,血液会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从而引出课题: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10.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4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10.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4](https://img.taocdn.com/s3/m/19ca8bc40b4e767f5bcfce5f.png)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包括肺泡内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既是上节内容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深化,又是学习下节内容人体内的能量供给的基础.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这三项内容都抽象微观。
教学中,借助血液循环知识,加上动画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来学习肺泡内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
二、教学目标:1、探究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2、体验气体交换的原理——扩散作用;3、描述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4、能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三、教学过程:2探究实验大屏幕展示必要的探究指导外,老师巡视指导。
确定探究方案后,小组成员分工,动手操作。
过渡引出课题通过刚才的探究,知道了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氧气也多吗?请看大屏幕,展示吸入气与呼出气比较图。
引导学生看图得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了而氧气减少了。
这是体内气体交换的结果。
板书课题,屏幕展示教学目标。
在老师的引问下,看图:3扩散作用体内气体的交换,离不开扩散作用。
什么是扩散作用呢?我们现在就体验,在讲台上喷洒空气清新剂。
体验结果:前面的先闻到,接着是中间,后面的最后闻到。
利用扩散作用的特点,解析此现象。
过渡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也是扩散作用,大家阅读课本中,肺泡内气体交换的内容。
并思考:肺泡内气体交换是哪两种气体的交换?阅读课本,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4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时,及时板书肺泡血液播放动画“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同位之间相互讲解。
2分钟后,男女各一人自愿站起来,对全班讲解。
完成后,引导学生看动画回答: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增加还是减少?学生看图,过渡含氧较多的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进行组织的气体交换。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哪两者之间?氧二氧5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大家阅读课本中,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内容。
生物:10.5《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doc
![生物:10.5《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doc](https://img.taocdn.com/s3/m/99654a5e580216fc710afd4c.png)
◇欣赏录像。
▲任务驱动式学习,学生学得明白,变难为易。
▲动画演示,激发兴趣,直观明了。
▲走上讲台,提高信心,锻炼胆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巩固提高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体会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环境保护意识,进行情感教育,达到人与生物圈的和谐统一。
◇回答问题。
◇分组探究:
前后6人分为一小组,观察探究。
1、按要求操作。
2、观察并记录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3、认真填写“分组探究学习报告表”。
4、表达交流。
◇分析并得出“气体变化”的结论。
学生活动
▲以吹泡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
后
记
本节课首先通过活动——吹泡泡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动画、视频等来处理重点知识,学生学得容易。探究活动中,分组出现了问题,以后要细心,做到精细无纰漏。
设计意图
板书: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板书:
组织里的气
体交换
课堂小结
自我评价
情感教育
◆展示课件:复习旧知识
——氧气进入肺泡的过程。(引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部分)
◆出示问题:(副板书)
1、气体在哪里进行交换?
2、什么气体在进行交换?
3、气体交换前后血液如何变化?
4、交换后气体到哪里去了?
◆指导学生看书:60页第二段文字。
◆巡回指导,释疑问难。
◆动画演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课件展示:请你欣赏——空气进入肺泡的视频。
◆指导学生看书:60页第三段文字。(仍结合副板书中的4个问题)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10.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8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10.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8](https://img.taocdn.com/s3/m/26447de4a32d7375a517803d.png)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说出组织内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提高创新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三、学习总结及评价展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模式图带领学生一起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及结果。
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和结果,加深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和结果,加深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思维被激发学生思考,发言。
知识结构。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并进行学习评价。
【板书设计】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探究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1)交换过程:(1)交换过程:氧气氧气肺泡毛细血管组织细胞毛细血管二氧化碳二氧化碳(1)交换结果:(2)交换结果:静脉血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10.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6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10.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6](https://img.taocdn.com/s3/m/7d6bea2c04a1b0717ed5dd5f.png)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说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二、教学重点理清肺泡内和组织内气体交换的过程三、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循环系统,请同学说说: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运输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吸过程,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有关,谁能说说:在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下人体怎么吸气怎么呼气的?问:人体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进行呼吸,那么人体呼吸的空气在身体的那些部位..呢?..在体内进行的交换....进行交换..呢?这些气体是怎样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节内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板书)二)、自主学习昨天给大家发了导学提纲,要求同学们根据导学提纲提前预习,大家预习了吗?很好,下面为了大家学得更全面,更准确,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完善导学提纲,然后请同学回答导学提纲问题。
指名回答导学提纲问题。
三)、课堂精讲1、人体呼吸时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
(板书:交换的气体:氧气、二氧化碳)2、气体交换的位置:肺泡内和组织里(板书)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板书)4、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板书)5、气体交换的结果:细胞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四)、探究实验刚才我们通过对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量进行了对比,了解到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结果,那么事实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开展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请大家看书58页探究内容,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按课文指导开展实验并思考:1)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2)课本实验主要不足之处是什么?(没有对照实验,不能证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比吸入气体中的含量大)3)根据自己的改进,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自己的探究计划表,并根据自己的设计演示该实验。
(推举一个一个人回答,一个人宣读探究计划表,一个人演示实验)——完成后推选一个小组展示其实验过程4)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什么发生变化?(是因为人体内进行了气体交换,获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五)、当堂练习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做几个练习题,检验一下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成果,请大家拿出《基础训练》,翻到第26页做第8—12题。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427b7122c5da50e2524d7f6c.png)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掌握肺泡的结构及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3.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及气体运输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肺泡的结构及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香水。
学生: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PPT出示气体成分数据表格: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知道了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有明显的不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吧。
二、讲授新课(一)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教师】提出探究目的: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针对探究目的,你们能制订探究的计划吗?在具体的实验中,应当如何操作?【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实验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在参考教材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讨论并制订探究计划。
巡回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订并完善探究计划。
各小组选择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给予学生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全班交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们思考:1.呼吸时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的含量为什么发生了变化?2.呼吸时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相比,氧气的含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对于生命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与学生一起得出结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建议使用资源:【教学实验】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教师】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要明白这个内容,我们先来了解有关肺泡的结构特点。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师】图片展示肺泡的结构,提出问题: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进行气体交换?【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10.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0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10.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0](https://img.taocdn.com/s3/m/bb87f29fe518964bce847c3d.png)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概述组织内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1、探究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2、体验气体交换的原理——扩散作用;3、描述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4、能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提高创新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2、通过分组实验体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材分析气体交换是人体呼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知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血液循环和呼吸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点说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学情分析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人体内的能量供给奠定基础。
由于七年级学生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因此,对气体交换的原理难以理解。
在教学中,通过香水的扩散现象让学生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
教学准备实验准备(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塑料管,洗耳球,香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呼吸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视频中的女孩被网友们赞誉为“最美的女孩”,她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恢复了老人的自主呼吸能力,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生命不息,呼吸不止,可见,呼吸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引出课题)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课题,贴切自然。
通过分析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教育。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活动二【合作探究与展示】1. 教师活动:我们每天都在呼吸,那么我们吸入的是什么气体呢?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展示“空气气体成分组成表”,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教师过渡:气体到达肺部以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我们最熟知的二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吧!2. 教师展示某同学做的探究实验的步骤,引导学生找出设计实验步骤中的不足之处,回忆探究实验的步骤及实验的注意事项。
苏教版生物七下10.4《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
![苏教版生物七下10.4《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7df8506c175f0e7dd13734.png)
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教材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包括肺泡内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既是上节内容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深化,又是学习下节内容人体内的能量供给的基础.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这三项内容都抽象微观。
教学中,借助血液循环知识,加上动画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来学习肺泡内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
二、教学目标:1、探究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2、体验气体交换的原理——扩散作用;3、描述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三、重点难点:1、重点:说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2、难点:说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扩散.教学准备:1、肺泡内及组织内气体交换的FLASH课件。
2、探究实验所需的相关器材。
教学设计:[作出假设]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
[设计实验]如教材第63的图所示。
[讨论]小组提出改进意见,并设计本小组的探究计划。
[实验方案]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两个烧杯,标号1、2。
2、用塑料管向1号烧杯的石灰水里吹气。
3、将塑料管插入2号烧杯的石灰水中,再将洗耳球的吹嘴准塑料管的管口,然后用手挤压洗耳球,将空气吹入石灰水中。
[实验装置示意图][分组实验]各小组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操作。
[结论]1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
[出示图表]小组讨论认为:这个实验能证明人体中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但不能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
小组热烈讨论,认为应设计对照实验,一个烧杯中通入人呼出的气体,另一个烧杯中通入人吸入的气体(空气)认为可以用气球充满空气通入石灰水中。
小组同学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各小组学生相互合作,陪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精神。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逐渐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肺泡内和组织里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
(2)学会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3)知道煤气中毒及其预防方法。
2、能力方面:
(1)通过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和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课件、试管、玻璃管、澄清的石灰水。
安排
2 。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1)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2)分析问题、探究实验。
(3)课件演示气体交换,分析体内血液成分变化。
(4)归纳小结。
(5)讨论答疑。
2、教学过程的说明:
(1)关于课题的引出。
教师可将课文中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示意图用投影片打出,也可请学生直接看书中的示意图,启发学生分析:气体吸入与呼出的成分发生了变化,说明气体在体内进行了交换,从此引出课题。
(2)关于验证实验部分的教学。
从示意图中可发现: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用什么方法去验证这个结论呢?
①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用最简单、安全、可操作、现象明显的方法。
因为初一做过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实验,学生能借鉴这种方法,在达成共识后,采用向石灰水中吹气。
②启发学生在吹气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明确:a.石灰水要用新配制的;b.操作时应选另一试管做对照;c、吹气吹到石灰水变浑浊就要停止吹气;
d、不许向口中吸。
③注意实验室纪律,可用打气筒向气球打一定量的空气,当向一试管吹气后,可将盛空气的气球连一玻璃管一端,另一端插入另一试管的石灰水中放气,并对比两试管中的变化。
(3)关于体内气体交换部分的教学。
这部分知识大纲没有作要求,无疑是降低了教材的难度。
因此这部分教学,教师可由复习动脉血和静脉血、血液循环等知识再引领到体内气体交换上,也可利用复合投影片或课件显示气体交换的过程;教师也可板画肺泡、组织里气体交换示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归纳出知识点。
板书设计
第二节体内气体的交换
一、体内气体的交换
(一)验证实验: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二)体内气体的交换
1、肺泡内:(略)
2、组织内:(略)
二、呼吸的意义
三、煤气中毒及其预防
1、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2、中毒原因: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使体内缺氧。
3、中毒预防:室内要通风,炉子、烟囱不堵、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