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TBCC关键技术及试验设备研究综述
基底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0 年12 月第 33 卷第丨2 期J Cancer Control Treat,December 2020, Vol.33,No. 12•943 •皮肤肿瘤学专担::i•综述基底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张艳综述,范星A审校23003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张艳、范星);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 研究所(张艳、范星)[摘要]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来自基底细胞层的恶性肿瘤,它与紫外线照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颜面部为BCC的好发部位。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BCC的金标准。
BCC早期病变根据临床特点很容易被误 诊,近年来随着皮肤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非侵人性诊断工具,如皮肤镜、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高频超声等的应用,让 更多的早期BCC被发现,从而减少了良性皮肤病变的活检次数。
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大小、部位以及浸润程度所决定,手术切除为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除此之外,化疗、药物、光动力、放疗、电灼术、冷冻、激光消融及联合治疗也是较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诊断方法;治疗[中图分类号]R739. 5 [文献标志码]A doi:10. 3969/j.issn. 1674-0904. 2020. 12. 006弓 I文格式:Zhang Y,Fan X. Research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 J ]. J Cancer Control Treat,2020,33 (12): 943 -948.[张艳,范星.基底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 •肿瘤预防与治疗,2020,33 (12): 943 - 948.]Research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Zhang Yan,Fan Xing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230032, Anhui, China(Zhang Yan,Fan Xing) ;Institute of Dermatology,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22, Anhui,China(Zhang Yan,Fan Xing)Corresponding author:Fan Xing,E-mail:m s_fanxing@163. com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gnitive Intelligence (C0G0SC-20190001).[A bstract] Basal cell carcinoma ( BCC) is a malignant tumor from the basal cell layer,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Therefore, face is a common site of BCC.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BCC are easily misdiagnosed.The diagnosis of BCC is mainly based on histopathology. Fortunate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kin imaging technology, BCC can be more early discovered by non - invasive diagnostic tools, such as derraoscopy, 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and so on, thus reducing the number of biopsies of benign skin lesions.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histopathological type, size, location and degree of invasion of the tumor. 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eatment at present. In addition, chemotherapy, medication, photodynamic therapy, radiotherapy, electro- cautery, liquid nitrogen freezing, laser ablation and combined therapy are also commonly used.[Key words] Basal cell carcinoma;Diagnostic technique;Treatment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又称基底[收稿日期]2019-10-15 [修回日期]2019-12-25 [基金项目]•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讯飞)开放 研究基金(编号:COGOSC-20190001)[通讯作者]A范星,E-mail:******************细胞上皮瘤,常发生在表皮的最下层(基底细胞层),是 世界上最常见的皮肤肿瘤(占70% ~80%)[1]。
2020年生产与运作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0年生产与运作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生产与运作管理应该遵守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这是首要的。
2.在“互联网+”时代,现代服务业是最突出的转型之一,它代替了传统的生产制造业。
3.技术创新的依托是研究型组织建设,企业应该把“科教兴企”放到企业生产与运作的关键位置,并用超前的战略投资眼光加大生产与运作培训,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4.生产、工具制造、设备检修等是支持正常生产提供动力的辅助生产过程。
5.在组织生产与运作过程时,应该把目标性放在首位。
6.检验符号是指用来分析生产与运作过程的符号,其中属于生产与运作过程分析的检验符号为B。
7.跨功能作业互动图是由开始、结束、工作工程、决策支撑点等组成,加转接点,以各单位的职责为依据的流程图。
8.大批生产是设备利用率高的生产方式。
9.根据市场预测为主制订生产计划的生产类型是大量生产。
10.平行移动方式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为T = nΣti,i=1 to m。
11.在产品加工移动方式中,应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因为组织生产较简单,设备在加工产品时不出现停顿、工序间搬运次数少。
12.在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时,应该留有余地,遵循弹性的原则,不要一下子就排满所有部分。
13.将大致相同类型的设备相对集中地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对产品进行相同和相似的加工,这种设备布置称为批量生产。
在生产和运作管理中,不同的布置形式可以对生产效率产生影响。
其中产品导向布置形式、工艺导向布置形式、流水线布置形式和混合式设备布置形式是四种常见的布置形式。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结构化要素包括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能力、生产与运作计划要素和人员组织要素。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组织、计划和控制。
这些职能对于管理生产和运作过程至关重要。
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其主要特点包括产品可以库存、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以提供无形产品为主、消费者反作用(干预)相对程度大以及质量可以直接衡量。
企业职能战略包括企业愿景、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生产与运作战略、企业战略和财务管理战略。
高超声速动力能热管理技术综述
第 50 卷第 2 期2024 年 4 月Vol. 50 No. 2Apr. 2024航空发动机Aeroengine高超声速动力能热管理技术综述梁义强,范宇,周建军,刘太秋(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沈阳 110015)摘要:高超声速飞行器因良好的高速突防和快速打击能力成为重要的装备发展方向,但高超声速飞行工况的特殊性使其动力系统对热管理和能源供给提出了严苛的需求。
通过分析文献对高超声速动力的热防护、燃油热管理和进气预冷等技术进行了详细评述。
热管理对高超声速动力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实现具有重要影响,但其目前在该领域研究技术的成熟度较低,飞发一体化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
通过文献综述对能源供给的生成及利用等技术与传统飞行器进行了对比,概述了现有高超声速动力主要的能源供给方式的关键技术为燃油裂解气涡轮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能热(能源与热)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热电转换等,为高超声速动力能量综合能热管理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超声速动力;能热管理;推进系统;发电技术中图分类号:V231.1文献标识码:A doi:10.13477/ki.aeroengine.2024.02.002Overview of Power and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for Hypersonic EngineLIANG Yi-qiang, FAN Yu, ZHOU Jian-jun, LIU Tai-qiu(AECC Shenya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Shenyang 110015,China)Abstract:Hypersonic aircraft represents a crucial focus in equipment development, owing to their exceptional high-speed penetra⁃tion and swift strike capabilities. However, stringent requirement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and power supply are imposed by hypersonic flight condition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echnologies concerning thermal protection, fuel thermal management and inlet air precooling is conducted. Thermal management significantly impacts the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 of hypersonic engines, but its current technical maturity level in this field is relatively low. The integration of airframe and engine is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pproaches for addressing these challenges. A literature review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generation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ies of power supply with traditional aircraft. Key technologies of primary power supply methods in existing hypersonic engines are outlined, including the fuel vapor turbine. The future developmental trends in power and thermal management are summarized, such as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power and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for hypersonic engines.Key words:hypersonic engine; power and thermal management; propulsion system;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0 引言未来战争要求战机在极具复杂的空天战场态势下“快速响应、远程打击”、“先敌发现、先发制敌”,形成对敌全面压制的战略优势[1-2]。
BCC金属的塑性流动特征及本构关系综述
τ /MPa τ /MPa
900
Testing temperature: 296K 800
HCP: CP-Ti, 2,200/s
700
600
BCC: Ta, 3,000/s
500
400 FCC: OFHC, 3,500/s
300
200
100
0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γ
图1 BCC、FCC 和HCP金属在296K温度和高应变率下流
动应力的比较
Fig.1 Comparison of plastic flow stress for BCC, FCC and HCP metals at a 296K temperature and high strain rates
900 Ta, γ = 0.10
800
700
600 3,000 s-1
BCC金属的塑性流动应力对应变率和温度非常敏感,但加载历史对流动应力的影响较小,即微观结构组织随温度和应变率演化
对流动应力影响不显著;(3)在低的应变率下,动态应变时效现象出现,随应变率的增加,动态应变时效应力峰值将移至更高
温度区或消失;(4) 针对这些试验所确现的现象,基于位错运动学和动力学概念,描述了一个基于物理概念本构模型的通式,
2. BCC金属的塑性变形行为
2.1 塑性变形的特征
172
第五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
本文所研究的多晶体材料分别是纯Ta、纯V和纯Nb材料,而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65和DH-36是水面舰结构 钢。HSLA-65和DH-36的高强度钢均是铁素体晶粒细化和沉淀强化的组合结果[42]。铁元素是这两种钢的主要成 份,铁在912oC以下呈现为铁素体,具有BCC晶体结构[43]。在应变率0.1/s以下的不同温度的试验是在Instron 液压伺服试验机上进行的。而应变率高于102/s量级的不同温度下的试验是在可回收Hopkinson 压杆系统[20, 44] 上进行的。在低应变率下,BCC晶体在塑性变形时可以同时开动好几个滑移系统,呈现很强的加工硬化效应。 但这种现象在高应变率下并不相同,在图1中给出了高应变率下的塑性流动应力比较曲线,关于这些曲线的更 详细报道见参考文献[45-47]。BCC金属屈服应力较高,其加工硬化曲线斜率较低,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 BCC金属,塑性变形的率控制过程是一个双弯结位错通过Peierls势垒的热激活螺型位错的运动。通常螺型位 错运动的启动较困难,而一旦开启其运动则较容易,故而导致BCC金属塑性屈服应力较高而加工硬化率低。 BCC金属的塑性流动应力是强烈的依赖于温度和应变率,图 2 所示的是Ta[47, 48]金属在应变为 10%时流动应力与 温度和应变率的关系,显然,流动应力随应变率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特别在应变率为 0.001/s时,当温度超过 400K时,流动应力随温度增加反而增加,在约 630K处出现应力峰值,而且这个应力 峰值随应变率增加移向更高温度,在图示温度范围在 3,000/s的应变率时应力峰值消失。流动应力随温度升 高而增加的现象被称为动态应变时效。动态应变时效是运动位错在短程障碍前准备越过时,在某个温度以 上,溶质原子通过迁移扩散到位错附近而对位错运动产生附加的阻力[7]。在位错欲越障碍等待期间,在合适 的温度和应变率下,Cottrell 气团或气团核在位错附近形成[5]。动态应变时效常被定义为驻留在障碍处运动 位错连续的被钉扎(锯齿流动)[49,50]。如果位错在运动中始终无法挣脱Cottrell 气团,位错必须拖带
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基地现状与发展趋势
技术装备2023/09CHINA RAILWAY 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基地现状与发展趋势刘洋1, 曹玉峰1, 蔡小培2, 姚宇飞2, 郑伟3(1.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2.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3.北京交通大学 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摘要: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基地主要功能是开展运营线路上无法进行的试验,完成轨道交通新技术、新设备的试验认证工作。
其建成可为轨道交通关键部件、关键参数的探索与优化提供基础,对减轻既有线路试验压力、突破轨道交通技术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研国内外主要轨道交通试验基地,分析既有试验基地的试验对象、内容、规模、技术水平以及现有不足。
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开展的轨道交通试验,特别是高速行车条件下列车及基础设施的相关试验对运营线路的依赖较大,试验基地的试验能力已难以满足现有技术需求。
结合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趋势,确定未来试验基地应面向国内外的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更全面、更复杂的试验条件,为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与认证提供服务。
根据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试验基地建设进展,对我国轨道交通试验基地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轨道交通;环形试验线;现有试验能力;综合试验;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U21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 (2023)09-0047-10DOI :10.19549/j.issn.1001-683x.2023.06.13.0040 引言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与技术进步,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与运用趋于常态化。
但是由于轨道交通技术的复杂性,仅靠理论设计与仿真计算难以确保新技术满足可靠、安全、耐久等关键性指标的要求,必须依赖现场综合试验与联调联试对新技术与既有技术的联动性进行研究,验证新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1-2]。
因此,一项新技术从开始研发到正式应用需要进行大量的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3]。
吸气式空天飞机对TBCC动力的需求分析
吸气式空天飞机对TBCC动力的需求分析梅东牧;林鹏;王战【摘要】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the aerospace technology, the aerospace vehicle propelled by air-breathing engine or combined engine has been the main research field. The development of air-breath-ing aerospace plane is faced with a lot of technology challenges of which propulsion system is a key ele-ment. Propuls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nalyzed, an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BCC would be the optimal choice for aerospace vehicles for its wide operation range.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co-axial and over-under types of TBCC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o summarize the requirements for TBCC.%随着空天技术的迅猛发展,研究以吸气式发动机或以组合式发动机为动力的空天飞机,成为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吸气式空天飞机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挑战,动力就是决定因素之一。
对空天飞机动力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动力因其工作范围较大而成为空天动力的最佳选择。
对比分析了串联/并联TBCC的技术特点,归纳总结了空天飞机对组合动力的技术需求。
【期刊名称】《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4页(P12-14,30)【关键词】吸气式;空天飞机;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串联/并联布局;飞行任务【作者】梅东牧;林鹏;王战【作者单位】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5;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5;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21;V23621世纪的空天装备面临着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机动及低污染等新的挑战。
高超声速飞行与TBCC
中国航空学会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专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
发动机设计任务失败率为每飞行717次,失败1次,飞行器任务失败率为1/243 l。TBCC失效率 为1/5000,火箭失效率为1/6000。3台TBCC失效仍能保持飞行器飞行,不致失事;1台火箭发 动机失效,仍能保持第二级飞行器飞行,不致失事。估计每运送lkg酬载,重复发生费用1300 美元。
图6波音公司方案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7,图8是美国佐治亚大学提出的【6一】,低速段以TBCC为动力的双级入轨和单级入轨方 案。
图7双级入轨方案
图8单级入轨方案 双级入轨方案的第一级用上下置TBCC作动力。燃气涡轮发动机部分由lO台小涵道比加力 涡扇发动机组成,每台海平面静止状态推力为18500daN。下置的发动机是双模态冲压发动机。 TBCC发动机全使用碳氢燃料。第二级用3台分级燃烧火箭发动机。有效载荷(酬载)接近llt, 发射总重314t,飞行器干重100t。飞行器用涡扇发动机起飞,加速到M数O.8时第二级的火箭 发动机工作,以将飞行器加速通过声速,达到M数1.5,然后继续用涡扇发动机加速,达到M数 2.5冲压发动机启动开始工作并关闭涡扇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工作到M数6,转为超声速燃烧模 式,继续加速到M数8,第二级火箭发动机工作加速到M数8.2第二级飞行器脱离,第一级以冲 压发动机为动力,减速返回基地。飞行器设计使用次数1000次,发动机设计使用次数500次。
(3)成本:据分析,吸空气发动机的发展费用高,生产费与火箭发动机相差不多,运行费 则明显低。如选用TBCC方案,而且是两级入轨,则不需要专门运载空间飞行器转场的载机。像 飞机一样水平起飞可利用现有机场而不需要专门的发射架。这些都可降低发射成本。只有降低成 本才有望提高利用率,使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一年发射1000—2000次。
国外TBCC发动机发展研究
58
燃 气 涡 轮 试 验 与研 究
Ga sTur i eEx e i nt ndRe e r b n p rme a s ach
Vo .5. . 12 No3 Au , 01 g.2 2
21 0 2年 8 月
摘 要 : 轮 基 组 合 循 3 T C ) 动 机 是 未 来 高 超 声 速 飞 行 器 最 适 合 的 动 力 系 统 之 ~ , 备该 类 发 动 机 的 高 超 声 速 涡  ̄(B C发 配
明 随 着 涡 轮 发 动 机 技 术 的 全 面 发 展 , 采 用 火 箭 引 射 冲 压 和 预 冷 等 技 术 , 轮 发 动 机 的 工 作 马 赫 数 可 扩 大 到 40 且 及 涡 .,
T C 发 动 机 具 有 工 程 可 实 现性 , 未 来 最 具 发展 潜 力 的空 天 动 力 。 B C 是 关 键 词 : B C; 超 声 速 ; TC 高 马赫 数 ; 天 动 力 空 中 图分 类 号 : 2 6 V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2 2 ( 1)0 — 0 8 0 1 7— 6 0 2 2 3 0 5 — 5 0
bn dc ce e gn n bearrf wi u cin fh r o tltk — f f g tma e v ra dr p ae s . ie y l) n iee a l i a t fn t so oi na a e o , ih n u e n e e tdu e c t h o z l
第 2 卷 5
燃 气 涡 轮 试 验 与 研 究
5 9
着 高超 声 速技 术 研究 的广 泛开 展 , 实 现 高超 声 速 对
比 冲 、 全性 和费 用等 要 求 。R A 2 安 T 一 的工 作 马赫 数
电液主动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毕业设计)
电液主动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摘要摘要转向系统是控制汽车行驶路线和方向的重要装置,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操纵性能和稳定性能。
主动前轮转向通过电机根据车速和行驶工况改变转向传动比。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采用电动机驱动液压助力系统油泵,具有能够根据汽车行驶工况实现助力程度自动控制、改善转向手感、节约能量消耗、安装布置方便等优点。
在国内外部分汽车上开始使用。
本文回顾了车辆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
指出,相比线性控制转向,主动转向技术会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我们以宝马轿车上选装的主动转向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主动转向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双行星齿轮机构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以及该系统可传动稳定功能实现的原理和系统安全设计性设计。
并指出通过与其他动力学控制系统一起实现底盘一体化集成控制将是主动转向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主动转向;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可变转向传动比AbstractAbstractSteer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or lane changing control of wheeled vehicles. Its performance influences vehicle steer ability and stability directly. Active front steering varies the steering ratio electronically in direct relation to the speed and road conditions. Under normal road conditions at low and medium speeds, the steering becomes more direct, requiring less steering effort of the driver, increasing the car’s agility and drivability.The Electro-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is designed to use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pump which is forced by electric motor with advantage of attaining automatic controlling of assistance degree according to the steering operation, improving hand feeling, sav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stalling and so on. It has been used in some cars domestic and aboard.Retrospec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Contrast to line control steering, the active steering technology is the main trend in the future. As an example,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modes of active front (AFS) system and its double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of a BMW car are presen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able gear ratio and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as well as system safety desig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t is pointed out that using the system, together with other dynamics control systems to realize integrated chassis control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FS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Keywords Electro-Hydraulic Power Steering(EHPS); Active front steering;Variable steering ratio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1)1.1课题背景 (1)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1.2.1 国外研究现状 (1)1.2.2 国内研究现状 (3)1.3本文研究意义 (6)1.4主要研究内容 (6)1.5本章小结 (7)第2章动力转向和主动转向的发展史 (8)2.1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 (8)2.1.1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8)2.1.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8)2.1.3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9)2.1.4 线控转向系统 (12)2.2汽车主动转向系统 (13)2.2.1 主动转向分类 (14)2.2.2 主动转向控制技术 (14)2.3汽车主动转向系统支持技术 (15)2.3.1 车辆动力学 (15)2.3.2 控制理论在车辆主动转向系统中的应用 (16)2.4本章小结 (18)第3章主动前轮转向结构的设计方案 (19)3.1转向系统原理 (19)3.2液压助力系统原理 (22)3.3行星齿轮的主动前轮转向机构 (23)3.4本章小结 (26)第4章转向系统动力学计算 (27)4.1转向盘与扭杆动力学模型 (27)4.2转阀动态数学模型 (27)4.3转阀节流面积变化数学模型 (28)4.4液压动力缸的流量连续性方程 (29)4.5图形说明 (31)4.6本章小结 (32)结论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7)附录1 开题报告 (38)附录2 文献综述 (42)附录3 中文翻译 (45)附录4 英文文献 (49)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从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至今已经100多年了,汽车这一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早已从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变成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现状
高超声速飞行器一、国内外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现状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是21世纪航空航天技术的新制高点,是航空史上继发明飞机、突破声障飞行之后第三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同时也将开辟进入太空的新方式。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突破,将对国际战略格局、军事力量对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综合国力提升等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因此,世界主要国家一直把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作为科技发展的最前沿阵地,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探索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技术以来,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陆续取得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并相继进行了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
这表明高超声速技术从进行概念和原理探索的基础研究阶段,进入了以某种高超声速飞行器为应用背景的先期技术开发阶段。
各国技术开发的主要应用目标近期为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中期为高超声速飞机,远期为吸气式推进的跨大气层飞行器、空天飞机。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是21世纪航空航天技术的制高点,也是重要的军民两用技术。
虽然目前仍存在不少技术难题,而且耗费巨大,但从世界各研制国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有可能在2010年前后问世。
预计到2025年,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高超声速飞机和空天飞机也有可能投入使用,并将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1 美国1.1 Hyper2X计划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美国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设计研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为试验性高超声速飞行研究计划,Hyper2X计划是对以往所做工作的一次检验。
Hyper2X计划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年来重点开展的高超声速技术研究计划,主要目的是研究并验证可用于高超声速飞机和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并验证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设计方法和试验手段。
1997年1月,NASA与兰利研究中心、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签订合同,Hyper2X计划正式启动。
飞推一体化飞行器多模态计力体系及升阻性能研究
Keywords: integratedꎻ hypersonicꎻ force accounting systemꎻ mode conversionꎻ lift and drag performance
EAI-2
白印刷ꎬ相关疑问咨询作者)ꎮ
EAI -3
EAI -4
图 2 API 划分示意图
NUMBERS K[8] 在其发表的高超声速推进系统计力体系
中详细给出了各种 API 划分方法及优缺点ꎬ如表 1 所示ꎮ
表 1 API 划分方法介绍及优缺点
推进型面定义
API-1
API-2
212
描述
整个推进流道
压缩板以后
的推进流道
优点
优点
缺点
自由流-喷管出口
分析从均匀
来流开始
需要追踪流线ꎬ
机身设计不能
优化主要气动面
自由流-内喷
管出口
分析从均匀来 需要追踪流线ꎬ
流开始ꎬ喷管出 不能充分评估
口边界规则
推进性能
进气道唇口-
喷管出口
不需要追踪流线ꎬ
分析需从复杂
机身设计可以
入口流场开始
优化部分气动面
进气道唇口-
内喷管出口
控制体边界
定义规则
分析需从复杂
入口流场开始
2.2 气动 / 推进力计算方法研究
将飞行器所有型面根据 API 方案分别划归到气动与
推进型面中去ꎬ通过计算型面上所受压力和摩擦力可得到
mTOR调控T细胞增殖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mTOR调控T细胞增殖与功能的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综述 (2)(一)研究背景介绍 (3)(二)研究意义阐述 (5)二、mTOR概述及其生物学功能 (6)(一)mTOR定义与分类 (7)(二)mTOR信号通路简介 (8)(三)mTOR在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 (9)三、T细胞增殖与功能概述 (11)(一)T细胞定义与分类 (12)(二)T细胞增殖过程解析 (13)(三)T细胞功能简述 (14)四、mTOR对T细胞增殖与功能的调控机制 (15)(一)mTOR与T细胞增殖关系研究 (16)(二)mTOR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分析 (17)(三)调控机制路径探讨 (19)五、mTOR调控T细胞增殖与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 (19)(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21)(二)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与分析 (22)(三)研究热点及趋势预测 (24)六、基于mTOR调控的T细胞临床应用研究前景展望 (25)(一)免疫治疗领域应用前景分析 (27)(二)肿瘤免疫治疗方向探讨 (28)(三)临床应用挑战与对策建议 (29)七、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介绍 (30)(一)实验设计思路及方案选择依据说明 (31)(二)实验材料及试剂介绍与使用注意事项说明 (32)一、内容综述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蛋白,其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研究者们对mTOR调控T细胞增殖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对mTOR调控T细胞增殖与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mTOR信号通路在T细胞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mTOR信号通路参与了T细胞的分化、活化和迁移等过程。
mTORC1在Th17细胞的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而mTORC2则参与了Th2细胞的分化。
mTOR 信号通路还与T细胞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如在抗原刺激后,mTOR 信号通路通过调节ILIL5等炎性因子的产生,促进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超高压物理实验技术
superionic
200 200
Compression of H 2O
(300 K)
(GPa) Pressure Pressure (GPa)
Liquid-liquid
150 150
Ice X
高压物理实验技术
ftp://202.38.85.119
User:hp15 Password:hp15 Tel:63607671 Email:zzm@ 时间:二(3,4),四(3,4) 考试:读书报告、开卷
参考文献
《大学物理实验》第四册 P327-339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王华馥、吴自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年)—第十二章:固体物理的高压研究方法 《地球深部物质科学导论》(谢鸿森著,科学出版社,1997年) 《实验环境技术—丸善实验物理学讲座第12卷》(本和光博、藤井保彦编, 丸善株式会社,2000年) 《High Pressure Experimental Methods》(M. Eremets,Oxford Sci. Pub., 1996年) 《超高压-实验物理学讲座第18卷》(箕村茂编,共立出版株式会社, 1988年) 《High Pressure Methods in Solid State Research》(C.C. Bradley, Plenum Press,1969年) 《High Pressure Technology》(I.L. Spain、J.Paaue,Marcel Dekker, 1977年)
昂纳斯在进行实验
科学和技术中压力的历史发展
Bridgman对高压物理的贡献
P.W. Bridgman (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1882-1961) 因为在高压物理领域的开 拓性贡献获得1946年诺贝尔物理奖。
基于乘波前体的2元TBCC变几何进气道一体化设计
基于乘波前体的2元TBCC变几何进气道一体化设计俞宗汉; 谢业平; 黄国平; 蒲永彬; 李乾; 王瑞琳【期刊名称】《《航空发动机》》【年(卷),期】2019(045)006【总页数】6页(P35-40)【关键词】2元变几何进气道; 超燃冲压发动机; 乘波前体; 数值模拟; 过渡模态; 流量分配; 航空发动机【作者】俞宗汉; 谢业平; 黄国平; 蒲永彬; 李乾; 王瑞琳【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南京210016;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沈阳11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11.480 引言随着世界航天领域的军事竞争日益激烈,对飞行器装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结合各类发动机在不同飞行条件下具有的优势,组合式动力推进系统(如TBCC、RBCC)的概念被提出,该动力系统能够使飞行器实现从地面起飞到高速巡航的动力衔接[1]。
其中,基于TBCC组合动力系统具有单位比冲大、经济性好、可循环使用等特点,成为航空领域重点发展方向[2-6]。
变几何进气道的设计方法是实现TBCC宽马赫数飞行的关键技术之一[7]。
通过对进气道前体的波系和通道内分流板角度的调整,实现飞行包线内各状态下的最优气动性能。
与3维内转式进气道相比,2元进气道的内部构型和调节机理简单,其通道密封性更易保证,是实现变几何进气道设计的可靠途径,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文献[8-11]针对ATREX 2元进气道,通过调节压缩楔板来实现进气流量和波系的调整,具有流动特征简单、变几何调节难度低的特点,但该进气道第2级斜板的调节会对喉道面积产生明显影响,从而限制了变几何调节裕度;文献[12-13]针对X-43B进气道,通过增加调节自由度来提升其内流性能,使飞行器在马赫数为4.0~7.0下具有较好的性能;文献[14-15]针对内并联式TBCC动力方案,通过调节TBCC内部的分流板改变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各通道的流量,完成在2.0~5.0倍声速飞行条件下的模态转换;文献[16]提出1种2元内并联式TBCC进气道结构,在大部分工况下总体性能较好,并且流场质量和出口参数也表现良好;文献[17]提出1种内并联式TBCC方案,分析了变几何泄流腔及其设计参数对进气道内部流场特性的影响。
RBCC和TBCC组合发动机在RLV上的应用
VTHL
Rkt- RBCC Rkt
HC
1219.2
RBCC H
7468.6 327,464
71,476 VTHL
RBCC- Rkt RBCC HC
2521 120,658 VTHL
RBCC- Rkt RBCC HC
2895.6
Rkt
H 7468.6 416,745 134,763 HTHL
TBCC- Rkt TBCC HC
2529.9
Rkt HC 7468.6 391,723 140,945 HTHL
TBCC- Rkt TBCC HC
2529.9
Rkt
H 7468.6 368,461 143,576 HTHL
Turb- RBCC Turb
HC
1219.2
RBCC H 4724.5 249,656 110,578 HTHL
从使用操作设施考虑tbcc结构可以水平起飞水平着陆有灵活的发射和着陆的特点因而可利用现有的飞机地面设备实现革新地进入太空能采用普通的燃料和润滑剂有很低的运行成本rbcc结构一般采用垂直起飞方式与现有的火箭推进类2tbcc和rbcc推进的tsto的结构和性能概算tab2enginedatadifferencesbetweentbccandrbccpoweredtsto为了更好地提高发动机性能还可以应用一些新技术如采用高能量密度物质作为推进剂或者还可以在rbcc发动机中添加一个涡轮风扇使发动机多增加了一种工作模式形成同时42第34卷宏等
在 表 1 的 各 类 结 构 中 , 比 较 适 合 RLV 飞 行 任 务 的 两 类 结 构 为 Rkt - RBCC 以 及 RBCC 或 TBCC- Rkt。 这 样 的 组 合 不 仅 在 性 能 上 满 足 入 轨 的要求, 而且满足安全性和成本要求。
组合动力之星: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组合动力之星: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高超声速飞行器可重塑空中战场形态,是21世纪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制高点,在军民用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目前世界各国在该领域的竞争也是日益激烈。
动力系统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核心,但其对空域、速域、可靠性、环保等要求非常高,导致目前任何一种单一类型的发动机都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所以必须发展组合发动机。
目前组合动力方案主要有涡轮-冲压组合动力(TBCC)、火箭-冲压组合动力(RBCC)、涡轮-火箭组合动力(ATR)和三组合发动机(T/RBCC)。
从性能、技术、安全和技术可行性等方面考虑,TBCC 是目前最有希望的高超声速组合动力之一,得到了世界各航空强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TBCC发动机简介TBCC发动机是将燃气涡轮发动机(涡喷/涡扇)和其它类型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组合在一起的动力装置,目前已经提出并正在发展的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在高速飞行状态下用冲压发动机提供推力,称为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
按照工作范围划分,可以分为涡轮亚燃冲压发动机和涡轮超燃冲压发动机;按照结构形式划分,可分为串联式和并联式。
第二类是采用进气预冷等先进技术拓宽传统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包线,如超声速强预冷涡轮发动机和膨胀循环空气涡轮冲压发动机等。
第三类是鉴于“推力鸿沟”等TBCC存在的问题,将火箭发动机技术融合进去,如“三喷气”组合循环发动机和空气涡轮冲压发动机等。
典型的TBCC发动机型号主要有:英国反作用发动机公司研制的“佩刀”(SABRE)发动机;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和美国空军2005年启动的“猎鹰”组合循环发动机项目(FaCET);先进全速域发动机项目(AFRE);膨胀循环空气涡轮冲压发动机。
美国自上世纪50年代便开始了对TBCC发动机的研究工作,目前公认的美国第一款走完设计、研制、生产直至飞行流程的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是1956年普惠公司研发的J-58发动机,用于SR-71“黑鸟”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
碱式氯化铜的性质与应用效果分析
碱式氯化铜的性质与应用效果分析杨国武;王黎【摘要】碱式氯化铜是美国研制的饲料铜源的微量矿物质,质量很稳定,用作畜禽饲料的Cu源添加剂,更有利于饲料的加工、贮存和利用。
本文对碱式氯化铜的性质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期刊名称】《广东饲料》【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3页(P31-33)【关键词】碱式氯化铜;性质;畜禽生产;应用【作者】杨国武;王黎【作者单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畜牧兽医局鸣鹫兽医站,云南红河66110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畜牧兽医局鸣鹫兽医站,云南红河6611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铜是动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参与血红素的合成、红细胞的成熟及动物成骨过程、毛发和皮毛的色素沉着和角质化过程,在动物体内作为几种重要酶的成分(或作为辅因子)而发挥作用。
饲料中添加高铜(250mg/kg)能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效率(Edmonds等,1985),因此目前国内在猪饲料中大多添加高剂量的硫酸铜。
但在生产应用中,由于硫酸铜易溶于水,易潮解,氧化还原能力强,在饲料贮存过程中极易导致饲料结块、饲料营养成分损失。
实践证明,饲料中维生素对铜的催化十分敏感,饲料中的脂肪也因高铜发生酸败而导致饲料适口性变差。
同时动物排出的硫酸铜会造成环境污染。
碱式氯化铜(Tribasic copper chloride,TBCC)是美国研制的适用于饲料铜源的微量矿物质,固体微粒的表面显中性,相对来说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在pH<2.0的弱酸溶液中极易溶解,且吸水性很低,不易结块。
碱式氯化铜的含铜量高达58%,将是一种很好的饲料铜源。
1 碱式氯化铜的性质碱式氯化铜是一种新型的铜源饲料添加剂,其分子式为Cu2(OH)3Cl,相对分子质量为213.57。
它是一种墨绿色结晶型粉末,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溶于氨水和酸,不易潮解,氧化性弱,在空气中十分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4期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Vol.29,No.4 2016年8月Gas Turbine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Aug.,2016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收稿日期:2015-09-18;修回日期:2016-02-04作者简介:刘晓波(1974-),男,湖南隆回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空气动力学情报研究。
1引言21世纪以来,人类对高超声速技术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无论是快速响应的航天飞行器,还是高速巡航的航空飞行器,都要求高超声速技术有重大突破。
然而,动力系统至今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大瓶颈之一[1]。
目前,飞行器的动力系统主要有三种,即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但这三种动力系统在高超声速应用上均有其重大缺陷。
譬如,单纯的涡轮发动机尚不能提供马赫数5.0以上的高超声速飞行动力,冲压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尽管能够提供高超声速飞行的动力,但其成本高、可靠性低且不能重复使用。
国外研究人员发现,综合使用三种动力装置形成组合动力,从原理上可以实现航天飞行器的快速响应和航空飞行器的长时间高超声速巡航。
图1为三种动力装置相互组合获得的各种组合方案。
其中以涡轮发动机为基础,通过与冲压发动机等循环方式相组合而获得的动力系统称为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简称TBCC发动机[2]。
从图1可知,目前世界上在研的TBCC发动机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预冷却涡喷式、空气涡轮冲压式和涡轮冲压式。
这三种TBCC发动机各有特点和优势,其中涡轮冲压式TBCC发动机受关注程度最高。
本文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梳理了涡轮冲压式摘要:从空气动力学角度系统梳理了TBCC发动机研究需攻克的关键技术,并论述了国外开展相关研究建设的重要试验设备。
其中,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进气道技术、模态转换技术、高马赫数涡轮发动机技术和尾喷管技术;试验设备主要包括单项技术攻关设备、关键部件验证设备、缩比原理机验证设备和全尺寸样机验证设备。
从国外开展TBCC发动机关键技术和试验设备建设的研究中得到几点启示,可为我国进行TBCC发动机研制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TBCC发动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模态转换;高马赫数;关键技术;试验设备中图分类号:V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20(2016)04-0051-06An overview of key technology and test facility for turbine-basedcombined cycle propulsion study overseasLIU Xiao-bo,LUO Yue-pei,ZENG Hui,WANG Pei,SUN Zong-xiang(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Mianyang621000,China) Abstract:The key technologies of TBCC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 view of aerodynamic research field and test facilities overseas were discussed.Technologies related to inlet,mode transition,high Mach number tur⁃bine engine and exhaust nozzle were emphasized.Test facilities were categorized for their roles concentrat⁃ing on single technology tackling,key component demonstration,subscale conceptual demonstrator test andfull-scale prototype demonstration.Finally,several inspirations from overseas TBCC research were illustrat⁃ed,which could be referential for TBCC development in China.Key words:turbine-based combined cycle engine(TBCC);hypersonic;aerodynamics;mode transition;high Mach number;key technology;test facility51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第29卷TBCC 发动机研制需攻克的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国外研制该类发动机的试验设备建设情况。
2关键技术关于TBCC 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人员进行过多次论证,提出过各种不同的观点[3-6]。
美国国家航空研究所认为,其主要有模态转换技术、高马赫数涡轮发动机技术、跨声速气动推进技术、低马赫数条件下双模态超燃冲压技术、三维流道创新研究技术、涡轮基组合循环系统集成技术[7]。
2009年,NASA 基础航空计划高超项目组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认为,TBCC 关键技术至少应包括进气道技术、模态转换技术和高马赫数涡轮发动机技术[8]。
国内也提出了TBCC 发动机代表性的关键技术[5]。
综合国内外观点,本文认为TBCC 发动机的关键技术,至少应包括进气道技术、模态转换技术、高马赫数涡轮发动机技术、尾喷管技术等几个方面。
2.1进气道技术TBCC 发动机进气道既要为涡轮发动机提供气流通道,也要为冲压发动机所需的气流预留通道,包括共轴型和并联型两种类型。
其中,共轴型进气道主要应用于串联式布局的发动机,有轴对称和二元进气道两种方式;并联型进气道主要应用于并联式布局的发动机,有内并联和外并联两种构成方式[9]。
TBCC 发动机进气道的设计主要需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术难题[10-11]:①两个进气道工作模式的匹配,实现TBCC 发动机以接力方式工作;②研制可变几何进气道,解决进气道较宽马赫数工作范围和性能之间的矛盾;③采用先进的流场控制技术,合理布置进气道内的波系,提高进气道的起动与气动性能;④综合考虑进气道/发动机/喷管的匹配及一体化技术,实现从静止状态到最大飞行马赫数都能有效工作,且阻力最小、总压恢复系数最高,满足TBCC 发动机的流量和气流品质需求。
2.2模态转换技术TBCC 发动机的模态转换技术是整个TBCC 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TBCC 发动机在每次使用中都将面临从涡轮向冲压、超燃冲压或相反的模态转换,在转换中怎样避免压缩系统的失速,推力的大幅下降,来自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和风扇旁路门的逆流、堵塞、熄火、喘振等,以及如何实现涡轮发动机空中起动,都是TBCC 发动机在模态转换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6,12]。
同时,如何合理匹配涡轮、亚/超燃等模态的气动设计,将其集成为一个统一的推进系统,也是目前待解决的问题。
串联式布局的TBCC 发动机的最大技术难点,在于模态转换时保证燃料在加力/冲压燃烧室稳定燃烧,防止气流从冲压管道回流;并联式布局的TBCC 发动机因进气道内流动十分复杂,需确保模态转换过程中建立稳定和有效的气动过程。
2.3高马赫数涡轮发动机技术目前,常规涡轮发动机最高工作马赫数仅3.0左右,没有可加速到马赫数4.0以上的涡轮发动机。
TBCC 发动机中,为使超燃冲压发动机稳定加速,必须提供推力至少加速到马赫数4.0。
由此可见,TBCC 系统需要高马赫数(≥4.0)的涡轮发动机。
研制高马赫数涡轮发动机面临的技术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6,13]:①轻质耐高温材料技术,研制适用于涡轮发动机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等;②热管理技术,即研发高效的冷却技术,包括发散冷却技术、预冷技术、气膜冷却技术等;③高温轴承及封严技术,重点针对对转涡轮技术,需解决高低压涡轮之间的非定常相互干扰问题;④大载荷涡轮机械技术,研制可变面积涡轮导向器、超紧凑燃烧室等。
2.4尾喷管技术TBCC 发动机与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设计后,尾喷管的内外特性必须保持较高的性能,满足TBCC 发动机宽马赫数范围的工作要求。
尾喷管的几何形状要能随飞行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其技术难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4]:①由于TBCC 发动机的工作范围为低速至最大飞行马赫数,使得尾喷管的压比(入口内部总压与外界压力的比)在2~300之间变化,这对尾喷管喉道面积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采图1组合动力的生成方式Fig.1Combined cycle engine styles超燃冲压引射式火箭冲压冲压涡喷涡轮火箭火箭KLIN 循环LACE涡轮基组合循环类型:—预冷却涡喷式—空气涡轮冲压式—涡轮冲压式52第4期取面积可变设计;②TBCC 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尾喷管的热力载荷与气动载荷增加很大,尤其是冲压模态下,有必要考虑新型冷却方式及创新性结构设计方法(如上下双喉道型尾喷管概念)。
3试验设备国外TBCC 技术开发基本按单项技术攻关、关键部件技术验证、小尺寸验证机原理验证、全尺寸验证机地面试验验证和飞行试验验证几个步骤来实施。
因此,其试验设备也主要包括单项技术攻关设备、关键部件验证设备、缩比原理机验证设备和全尺寸样机验证设备。
其中,美国在TBCC 技术开发各阶段的试验设备最为齐全、试验设备能力最强。
图2给出了美国NASP 计划开展TBCC 发动机研究所使用的试验设备的试验能力[15-16]。
3.1单项技术攻关设备TBCC 发动机涉及的技术很多,如涡轮基技术、冲压/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和模态转换技术等,其中涡轮基技术、冲压/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等都有专门的研究计划和试验设备。
本节重点介绍开展模态转换技术所用的试验设备。
表1列出了美国近年来进行TBCC 模态转换技术研究所用的典型设备,其中NASA 格林研究中心的3.0m ×3.0m 超声速风洞最具代表性。
该风洞可容纳大尺寸模型和一些全尺寸发动机及飞机部件,试验马赫数为2.0~3.5,模拟高度为17~23km 。
近期,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AFOSR)和NASA 基础航天计划资助了高超声速组合循环推进项目的研究,图3为该项目在3.0m ×3.0m 超声速风洞中开展大尺度进气道模态转换装置(CCE-LIMX)的试验情况。
3.2关键部件验证设备与常规涡轮发动机类似,TBCC 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也主要包括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尾喷管等。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TBCC 发动机进行进气道的试验最多,同样也以美国NASA 格林研究中心的3.0m ×3.0m 超声速风洞的试验能力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