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每个技能人才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每个技能人才的成长
作者:
来源:《职业·下旬》2013年第02期
在2012年12月召开的第十一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暨全国百家城市职业培训工作推进会上,100家单位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这100家单位中,既有企业、科研机构,也有技工院校、培训中心,他们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技能人才锻造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创新实践,总结出了非常具有价值的经验和模式。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摘登部分获奖单位的技能人才培养经验,供广大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技工院校学习借鉴。
作为一家有着四十余年历史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地铁)非常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牢牢把握规划、培养、评价、激励等关键环节,采用“导师制”“订单式”培养、技师研修、首席技师工作室、“特需专家”聘任、技能人才业绩评价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基本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
公司现有员工21706人,其中生产操作人员16769人、高级技师21人、技师200人、高级工2212人、中级工4770人、初级工5440人。
整体布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未来几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对技能人才的新增需求近2.5万人,而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因此,超前谋划、整体布局人才队伍建设,十分必要。
在“新地铁”战略构想的基础上,2007年,北京地铁编制了《人力资源规划》,对存量高技能人才进行了数量、质量和结构分析,对中长期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进行了分专业预测,开始整体布局人才队伍建设,做到了“底数清、需求明”。
2008年,北京地铁又编制了《员工开发培训计划》,规定了核心工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范、培训计划、分年度实施步骤。
2010年,北京地铁《“十二五”人才规划》出炉,在对员工技能等级结构与安全事故、服务负面事件相关性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车辆驾驶类、客运服务类、运营设备检修类工种的技能人才基本配置结构和优化配置结构,以此作为中长期技能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目标。
建立人才培养的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和数量结构目标分解到各下属单位,单位承担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在年度和三年任期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对单位负责人开展绩效考核。
北京地铁还实施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百千万工程”,即五年内培养100名技术专家、2000名高技能人才、近10000名中级工。
通过整体布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基本满足了北京地铁的发展需要。
高技能人才“导师制”培养和技师研修
城市轨道交通技能人才具有行业性和专用性的特点,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开展“导师制”人才培养,是北京地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方法。
从2007年起,北京地铁在工程师和技师中选拔1500余名优秀员工担任“导师”,每年结成2000余对师徒关系。
“导师”以兼职为主,是既能够讲授理论、又能够讲授实操的“双师型”导师。
“导师”评估学员的技能现状后,按照统一的培训标准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采用理论讲授、现场指导、故障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辅导学员,基层单位负责中期考核,公司进行年度验收,培训效果与“导师”和学员的绩效考核挂钩,公司每年另外拿出480万元的“导师津贴”用以激励“导师”。
与此同时,公司还充分利用外部教育培训资源,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高校在理论教学方面的优势,实现高校“订单式”培养和内部“导师制”培养的融合。
公司对30个核心工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建立了每个工种的活动库,梳理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形成了每个工种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培训标准;依据培训标准,编写了覆盖主体工种、重在提高岗位胜任能力的初级理论培训教材34种、培训光盘10种以及中级实操系列培训教材19种、高级培训案例库15种;投资四千余万元,完善了电动列车模拟驾驶、车站模拟综合控制、设备模拟维检修等实操实训设施。
2009年,公司被国家安监总局确立为全国唯一一家城轨电动列车司机、信号工特种作业培训试点单位,两个工种纳入特种作业管理的培训标准、教材、培训设施目录已编制完毕。
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指导下,北京地铁还开展了车辆检修、车载信号、轨道线路与探伤、机电设备、电梯、变电检修等技术密集的工种的技师研修班,研究专业基础理论,追踪技术前沿,学习行业先进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和应急抢险救援机制,提升了技能人才的整体业务素质。
在电动列车驾驶、信号、综合机电三个专业设立了首席技师工作室,通过技术工艺攻关、疑难故障处理培养高技能人才。
工作室带头人每年选择1个研究课题,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攻关和人才培养,公司提供定员支持和经费资助,取得了良好效果。
基于行为业绩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评价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导向。
一方面,它引导培训方向并检验培训效果;另一方面,它为人才使用提供依据。
2009年,北京地铁获得全国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单位资格,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改革传统的人才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行为业绩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新模式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知识。
素质评价衡量个性因素与岗位的匹配性;知识评价衡量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业绩评价是核心,衡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关键业绩;实操评价衡量在工作场景中完成任务的能力。
北京地铁制订了全部核心工种由高级工到高级技师的业绩评价标准,经过两年的实际运行,共评价出941名业绩好、技能强、素质过硬、满足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更为重要的
是,通过人才评价,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科学、公正、制度化的技能人才晋升标准体系。
钻研业务、提高技能、胜任工作、个人晋升已成为广大一线员工良性发展的职业通道。
以特需专家制度为主的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
使用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
对于拔尖高技能人才,北京地铁按照企业特需、市场紧缺的原则,建立特需专家制度,专门开辟使用和晋升新通道。
自2005年以来,公司设置针对高技能人才的特需专家岗位87个,其中首席高级技师7个、首席技师80个。
首席高级技师享受公司中层人员的薪酬待遇,首席技师享受分公司中层人员的薪酬待遇,同时赋予技术/工艺攻关、疑难故障解决、规程编写、传艺带徒的职责。
特需专家制度在激励和保留拔尖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此外,北京地铁还积极推荐拔尖高技能人才申报各种荣誉,目前共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享受北京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3人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
对于其他高技能人才,公司也设计了制度化的使用和晋升通道。
获得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的,获得相应的薪酬,并有资格担任“导师”,享受“导师津贴”,优先参加技术攻关,优先参加出国培训和其他培训。
打造国内一流地铁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全国12个城市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30余条线。
2010-2011年,国务院先后批复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在全国的迅速发展,各地对城轨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北京地铁在总结40余年运营管理、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9个国内一流的地铁行业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为广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西安、沈阳、哈尔滨等地的地铁公司培训技能人才2000余人,为全国轨道交通职业院校培训教师、学生百余人次,涵盖电动列车司机、综控、站务、信号、线路巡检修行车调度等18个专业。
同时,北京地铁的培训模式、培训管理也得到了各外埠地铁公司、大中院校的肯定,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2012年3月,经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授权,北京地铁建立了市级安全生产高端培训基地和体感式培训基地,进一步规范城轨专业培训考核流程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