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发展的观点
用发展的理念坚持标准,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
用发展的理念坚持标准,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作者:于永成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9期[摘要]党员素质的高低其中很关键的因素是培养、发展的标准如何。
党中央非常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新形势下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就J必须用发展的理念去确定标准、坚持标准。
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中要做好端正入党动机、深入学习政治理论、无私奉献和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等工作。
[关键词]标准大学生党员素质[中图分类号]D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175-02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党员来体现。
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等学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指出:“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
”同时又强调“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于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的始终”。
这些指示表明了在大学生中培养高素质党员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党员素质的高低其中很关键的因素是培养、发展的标准如何。
党章对党员的标准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这个规定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业应包含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同样在不同时期也应有不同的内涵。
所以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的问题上,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确定标准、坚持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高校党员发展工作中应有以下的突破。
一、细致考察、有效引导,确保入党动机纯洁入党动机是党员素质的根本体现。
关于党员发展,中央的最新精神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首先要从确保学生入党动机纯洁、端正着手,仔细分析、考察积极分子的思想认识、行为表现,特别要看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者:杨明来源:《唯实》2016年第06期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六条原则。
其中第一条原则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这里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鲜明的发展思想。
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1月23日下午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路线和根本宗旨,又突出问题导向,对坚持这一发展思想做出了周密部署,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与魂。
体现了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路线。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历史活动的理论立场根本一致。
在看待社会历史活动尤其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
与唯心史观相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将推动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诉诸从事社会生产的广大人民群众,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活动及愿望体现了历史主流,预示着社会发展方向。
唯物史观确认,人民是社会历史活动的真正主人。
简述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简述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
它们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的过程。
联系的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这种联系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各种形式。
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发展的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这种发展包括量变和质变、渐进性和飞跃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等各种形式。
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能停滞不前,要看到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联系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发展是联系的结果和体现,没有发展就没有联系的深化和拓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高中政治 第二节 坚持发展的观点素材 人教版高二
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一、高考考点:考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考点2、事物是变化和发展的考点3、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二、本节重难点重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发展的实质;〔3〕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4〕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5〕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难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3〕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4〕怎样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社会。
二、知识体系及相关知识〔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2〕〔3〕3、静止的含义: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表现:〔1〕〔2〕〔3〕2、发展的含义:3、把握发展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2〕4、新、旧事物的标准:〔1〕新事物:〔2〕旧事物:〔3〕判断标准:〔4〕克服三个误区:3、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2〕〔3〕二、重难点解析1、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物质永恒存在的前提下,并不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着静止状态,但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方面,运动是绝对的,这是指一切物质都在运动,一切物质都自始至终地贯穿着运动。
运动是由物质内部的固有矛盾推动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简单地说,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③另一方面,静止是相对的,这是指静止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暂时处于一种不显著的变动状态,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静止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一是就特定的运动形式而言,某种事物在一定的空间之内,不具有某一特定的运动形式便是静止。
如我们的教室,相对于地面而言未发生位置移动的机械运动。
二是就事物的性质而言,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虽然处于量变阶段,但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高二政治坚持发展的观点4
●备课资料一、小天鹅击落大飞机1962年11月,一架现代化的飞机“子爵号”正在美国马里兰州上空高速飞行。
由于天气晴朗,飞机平稳,机组人员还不时开开玩笑。
突然“砰”的一声巨响,飞机从高空中快速坠落,机上人员全部死亡。
“子爵号”为什么突然坠落?调查证明它并没有受到炮弹的攻击,而是撞上了正在天空中飞翔的天鹅。
天鹅飞行的速度很慢,怎会变成击落飞机的“炮弹”呢?这是因为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当飞机以很快的速度向天鹅飞去,相当于天鹅以相当的速度向不动的飞机飞来。
速度越快撞击力越大,就可以使飞机被撞坏。
天鹅对飞机的破坏力与天鹅的质量有关,也与天鹅和飞机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
在天鹅的质量不变的条件下,相对速度越大,撞击破坏力就越大。
例如,质量为5kg的天鹅,以4m/s的速度撞在静止不动的飞机上,可能产生100牛的撞击力,这个力可能把天鹅撞昏,但对飞机没有什么影响;同样大的天鹅,如果撞在以340m/s飞行的飞机上,就可能产生568400牛的撞击力,在这样大的力的作用下,天鹅自然是粉身碎骨,飞机也会被撞个大洞而损坏。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正在高空飞行,忽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以为是只小昆虫,就顺手抓过去,谁知一看竟是一颗子弹。
原来这颗子弹飞上高空以后,速度变慢,正好和飞机速度、方向一致。
于是飞行员和子弹的运动均不能显现出来,而处在相对静止状态。
恩格斯说:“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就是这个意思。
二、特殊的旅行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上面写道:“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100生丁等于1法郎)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
”有个人按照广告刊登的地址寄去了25生丁。
不久,他收到一封回信:“先生,请你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
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
假如你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
老版高中政治目录(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高一上册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量第二节:货币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2货币的职能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2国家的宏观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1企业及其作用2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3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二节:企业的经营者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第一节:三大产业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劳动合同制度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高一下册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1国民收入的分配2财政收入和支出3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二节:税收与纳税人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2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第一节:我国的银行1银行的产生2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3银行的业务和作用第二节:公民的储蓄1存款储蓄利国利民2债券和商业保险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第一节:商品服务市场1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2市场交易的原则第二节: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家庭消费的内容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1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第二节:我国的对外贸易1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2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3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高二上册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3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第三节: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1主观必须符合客观2了解国情立足国情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3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3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2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一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2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第三节: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1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2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一节:事物发展的原因1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1量变与质变2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第三节:事物发展的趋势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高二下册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1认识的根本任务2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3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第三节: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2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一节:社会意识与价值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1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第一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第二节:人生价值的实现1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2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第三节: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2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3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1实践的特征2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二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1群众是实践的主体2同群众实践相结合3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高三全册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第一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3我国的国家职能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是单一制国家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第一节:我国的国家机构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2我国的国家机构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政党执掌国家政权2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政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第四课:我国的民族和宗教第一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第二节: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的宗教概况2我国的宗教政策3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第一节:当代国际社会1当代国际社会概况2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3联合国第二节:当今时代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建立国际新秩序3当代的国际竞争第三节:我国的对外政策1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2我国外交政策。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发展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其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理念的内涵和实践。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必须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进程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创造力的主体。
这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要注重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经济领域: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同时,要通过建设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让全体人民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政治领域:要坚持依法治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加强党的领导,建设更加民主、公正、透明、廉洁的政治体制,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管理的主体。
文化领域:要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同时,要创造更多适合人民群众需求和喜好的文艺作品和娱乐活动。
社会领域: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每一个人都有保障。
同时,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也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全面协调“全面协调”是指在发展中各个方面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相互促进。
这需要我们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次都要注意协调发展。
宏观层面: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同时,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也需要进行协调平衡。
中观层面:要注重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下游的协调,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微观层面:要注重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可持续”是指在发展中要注重长远考虑,不能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利益。
这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要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环境保护: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
高中政治坚持发展的观点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课件旧人教版高二上
D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其哲学寓意在于 A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反复无常的 B 世间的理论没有真正可靠的 C 没有发展就没有新陈之别 D 事物的变化发展首先从量变开始
C
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的是
A 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B 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 C 力量强大的事物战胜力量弱 小的事物 D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旨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 物。
旧事物——丧失了存在必然性,是趋灭亡的事物。
符合客观规律
(2)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强大生命力
远大发展前途
出现时间的先后
“返祖现象” “1927年,国共两党”
(3)注意几种错误 的判断方法
力量的强弱 速度的快慢 成熟和完善程度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B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
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A 事物的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 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 C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 的特殊状态 D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
当我们翻开一张新的日历的时候,不
能不为时光流逝而感到紧迫,不能不 为崇高使命感到自豪。这段话体现的 观点是 A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D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运动 变化 发展
概念 运动 变化
侧重点
一般的变化
状态、性质的改变 上升、向前、进步的变化
发展
一、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1、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的上升的趋势。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当我们谈论可持续发展时,究竟在说什么?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从国际组织的政策制定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再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选择,都与之息息相关。
但要真正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首先在于平衡。
这种平衡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重要方面。
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物质财富和生活的改善。
然而,如果仅仅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环境的保护,那么这种发展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发展的保障,一个充满不公平、歧视和冲突的社会,无法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而环境则是我们生存的根基,没有清洁的空气、水和土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将受到威胁。
经济、社会和环境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并非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会有所侧重,但始终要保持三者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可能会更加注重经济的增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就要逐步加大对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投入,以实现三者之间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还体现在代际公平上。
我们不能仅仅考虑当代人的需求和利益,而剥夺了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和创造财富的时候,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过度开发和消耗。
比如,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同时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对于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我们不仅要治理当前的问题,还要为未来的修复和改善留下空间和条件。
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之一。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却是无限的。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是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比如,在能源领域,我们要推广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在农业生产中,要发展精准农业,提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论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一观点的提出和坚持,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其最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护人民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即全面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政治生活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平。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
全面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核心观点之一。
全面协调,就是要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协调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全面协调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也是其核心观点之一。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同时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也能够满足其需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实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发展思路和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培养学生的未来发展意识——高二政治必修3坚持发展的观点教案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提出了对于教育效果的更高要求,其中一个关键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未来发展意识。
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高二政治必修3课程中的坚持发展的观点,尤为重要。
一、为什么要培养未来发展意识?1.未来社会不断变化未来社会是不断变化的,随着信息技术、数字科技、、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我们需要更加主动地去了解这些新技术,掌握它们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2.未来职业发展需求未来社会的职业发展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发展意识,这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未来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都将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以便能够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
二、高二政治必修3坚持发展的观点教案高二政治必修3的坚持发展的观点,是传授给学生如何培养未来发展意识的重要途径。
这个观点深入浅出、直接明了,其主要含义就是要坚持发展,不断完善、进步和创新。
1.发展是硬道理在现代社会中,发展成为了人民追求幸福和富裕的最基本要求。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发展也是不断增强国家实力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学生们的教育中,我们要不断寻求发展的路径,努力优化自己的发展规划,以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2.开放与创新一个创新、开放的思维和好奇心,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开放和创新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在面对未来时更加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
3.自我实现为了实现自我,我们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能力和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不断为自己的未来做出规划,以确保我们的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都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未来发展意识?1.提高学生的未来意识提高学生的未来意识,需要把握好科学性、应用性和前瞻性等多种因素。
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的影响——高二政治必修3坚持发展的观点教案
导语:政治教学,作为学生认识社会的必由之路,其深度和广度的教学口径至关重要。
针对强调“坚持发展”的观点,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的影响,是学生们在今后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
本文就此话题进行探究,分别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教育领域等方面,谈谈全球化对发展的具体影响。
一、经济领域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交流与合作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全球一体化下,经济交往的方式、频率、范围、深度等各方面都在逐渐扩大与加深。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带来了促进作用,可以通过如下方面来加以体现:1.国际贸易的增长。
从全球GDP的角度看,1980年,全球贸易额占GDP比重为19.5%。
而2018年已经上升至59.3%。
因此,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而贸易的畅通,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2.基础设施与产业升级。
全球化可以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广阔多元的工业化发展路径,为其提供大量外来资本、高新技术、行业标准、环境保护等国际惯例、标准与知识,为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提供空间和条件。
3.国际资本运作。
全球货币市场、股市、基金市场等投融资渠道、产品日益丰富、灵活,为各国企业和机构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机会。
4.回流中国经济的外汇。
由于多数国家人民币对外汇的需求日益增长,几乎所有经济体都意识到人民币对外汇的需求,从而将更多的资金投入中国市场,有助于稳定汇率、保持高速经济增长。
二、政治领域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同时也是政治体系的全球化。
在全球化的今天,传统国家主权观念被颠覆,国家之间产生了一种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国际组织,而国家独立性、民主、法治等核心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和调整。
在此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导致的政治变化如下:1.全球治理解决机制的建立。
经济全球化会让民族国家主义式的“分裂”倾向减弱,全球治理不断加强。
国际组织不断增多,对全球治理的影响日益凸显,比如联合国、WTO、IMF、世贸组织等。
2.各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定位以及对各自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利益的权衡。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答题要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哪些内容?(简答)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需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对高质量发展的坚持观点
对高质量发展的坚持观点对高质量发展的坚持观点序号:1高质量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取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它强调质量优先、效益优先,注重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核心,确保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相一致。
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来说,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序号:2高质量发展使得经济增长更可持续。
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中,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而高质量发展则注重发展与环境的协调,推动绿色技术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统一。
只有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经济的增长才能够更加稳定和可持续。
序号:3高质量发展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高质量发展追求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而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数字指标。
通过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实现资源更加平等和公平的分配,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将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序号:4高质量发展还能够推动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以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可以激发创新主体的潜力,推动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质量发展使得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序号:5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竞争优势。
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教育培训、政府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持,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抓住机遇,走向更加繁荣和强大的未来。
序号:6总结回顾:高质量发展强调质量优先、效益优先,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取得协调发展的目标。
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统一。
高质量发展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基础,通过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
谈谈对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谈谈对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一、引言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对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二、高质量发展的概念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发展方式。
它强调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1. 适应新时代需求:随着时代变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增长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2. 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增长模式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提升国际竞争力:坚持高质量发展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走出去”战略。
四、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1. 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研发能力。
2.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
3. 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4. 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环保投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1. 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减轻企业负担等。
2. 人才支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3. 金融支持:建立健全金融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4. 市场支持:市场需要更加公平透明,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机会。
六、结语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坚持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坚持新发展理念的观课报告
《坚持新发展理念》观课报告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本单元讲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经济要发展与社会要进步必须回答、解决的最基本问题。
具体讲述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和建设中有关收入分配公平、共同富裕、社会保障的基本问题。
第三课介绍了我国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以及新时代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更伟大的新成就。
本节课先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个方面介绍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突出介绍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
荆老师教态大方,语言清晰、简明、准确,学科专业技能出色。
“双基”得到有效落实,学生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较好。
孙培乾:荆老师这节课条理清晰,紧扣中考,有时事讲评,从中导入新课,设置了综合探究活动,互动性强。
1.选材新颖。
从材料的选择上来看,并不局限在书本上,可见老师眼光的独到性和思想的先进性。
我想作为政治老师自身应该眼观四方,心骛八极,要多读书,多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捕捉身边的信息,再把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我们的学生。
2.课堂组织收放自如。
这节课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抛出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课堂时间的安排也很紧凑,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
值得肯定的是,老师在总结中并未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这一点也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地位。
3.思想火花的碰撞。
教师本身是一位有思想的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与认识,而学生之间的见解与所选教材中的观点相互交流碰撞,教师并不要求要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目的即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种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具有一定得启发作用。
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逐步形成的时期,教师的有意培养定会在学生思想形成的道路上起到好的作用。
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者:王菲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18年第8期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前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深入理解和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从确立党的奋斗目标视角,突出了人民的中心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所以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概括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新发展理念确立了核心价值导向。
随后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作出深刻阐述,强调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对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具有根本指导意义。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网络事业发展的重要论断。
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201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军要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彰显出强军事业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紧密联系。
谈谈对发展的看法
谈谈对发展的看法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关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一个人的未来。
发展是一种进步,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的过程。
对于发展,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发展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不断发展才能生存和壮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如果不与时俱进,不迎接挑战,就会被淘汰。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推动自己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发展是多元化的。
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都有各自的发展路径和规律。
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别人的经验,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三,发展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没有人可以一蹴而就,没有国家可以一夜之间变得富强。
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奋斗。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四,发展是需要创新的。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关键。
第五,发展是需要平衡的。
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平衡各方面的需求。
不能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不能只注重个人发展,而忽视了家庭和社会责任。
只有在平衡中取得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第六,发展是需要合作的。
没有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完成所有的发展任务。
合作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发展是要有目标的。
一个没有明确目标的发展是盲目的,容易失去方向。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愿景,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需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迎接。
只有不断发展和进步,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进步。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发展的观点
1.“流水不腐,户枢不矗”,这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2.两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
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象一面镜子。
另一位画家画了一幅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
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含义,因为他懂得()A.有的事物是运动的,有的事物是静止的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静止是相对存在的
3.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杨柳枝词》里写到:“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这首诗体现的哲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不应抱残守缺,要有创新精神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4.下列属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说法有()
①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④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③④ D.②③④
5.科学家不断培育良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某些农作物品种在种植几年后,其品性会逐渐退化,由此导致产量严重降低,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
这表明发展是()A.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B.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D.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赫拉克里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据此回答6—7题。
6.“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说明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7.“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物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8.荀子认为:“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
”这一观点()A.否定了相对静止
B.否定了物质于运动的不可分
C.否定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D.否定了事物的发展
9.“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A.要求人们不要去做重复工作B.要求人们坚持联系的观点
C.鼓励人们要具有创新精神D.鼓励人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代李商隐的这一句名句,说的是的太阳虽然美丽壮观,但傍晚毕竟即将落山,好景不长了。
据此回答10—12题。
10.这句名言包含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B.“夕阳”比喻一事物由新事物发展为旧事物,“黄昏”比喻旧事物已经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C.表明地球自转,由昼要转变为夜了
D.“夕阳”喻指时间不多,因此,无所作为
11.李商隐的这一句名句说明()
①运动是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动力②事物是变化发展是
③旧事物总是要被新事物所代替④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上述材料还说明()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产物
B.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变化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13.郑板桥的诗句:“新竹篙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
”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
③要全面否定旧事物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凡是企求永远不变的最终体系的理论,反而或迟或早会“寿终正寝”。
这就告诉我们()
①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积极创造客观条件,使之和变化发展的认识相符合③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识才能符合实际并推动客观事物发展④只要敢于冲破现有条件的制约,人的认识就会有生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
15. 美国在多年的反华提案中都指责中国缺乏基本的人权保障,这一指责()
A. 没有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否认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B割裂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没有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D.否认了人的能动作用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