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谈“啃秋”
啃秋的幸福
啃秋的幸福作者:黄艳梅来源:《现代青年·精英版》2016年第11期我的家乡在江南的小城,家乡夏季漫长而炎热,熬过苦夏后家乡人有“啃秋”的习俗,“啃秋”有迎秋之意。
咬秋首选的食物是西瓜,人们相信夏末秋初时吃西瓜可消除暑日积结的淤气,免除腹泻、疮疖等疾病。
不过在我看来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凉爽,西瓜上市量日趋减少,啃秋吃一吃西瓜也有依依惜别之意。
家乡人很看重啃秋吃西瓜,即使多年前物资匮乏的那个时期,大多数人家不舍得买一个整瓜来啃,于是几户人家凑份子买个大瓜,然后一家分上两三片,至少让老人和孩子啃秋应节令。
母亲也用鸡蛋换过西瓜,一个鸡蛋换两片西瓜,全家人都可以尝一尝。
不论何时想起童年时入秋“啃瓜”,那都是一份幸福难忘的回忆。
在家乡用来啃秋的东西不止是西瓜,秋后瓜果成熟了,田里、园里能够啃的东西还有很多。
我家菜园里有一棵枣树,“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落竿”,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小枣就长成了,并在“腰上”红了一圈,中秋节前后满树沉甸甸的枣就会把枝条压弯了腰,眼瞅着溜圆红火的枣儿,村里调皮的男孩子便举起竹竿一阵乱打,枣子四处飞溅,在地上欢快地跳着。
我忙蹲下去,弓着腰,一颗颗地拣,拣的时候还忍不住放一粒在嘴里,红得剔透的枣儿脆甜清香,美味无穷。
枣的营养价值很高,民间有谚语“五谷加小枣,胜似灵芝草”,入秋后多吃些枣子可增加机体的免疫力,从医学角度讲,枣对贫血、肺虚咳嗽、高血压等均有裨益。
秋后田里的玉米刚刚成熟,此时的玉米棒非常鲜嫩,用指甲一掐就会流出白白的浆汁。
母亲到自家地里掰上一竹篮玉米,回家后剥去皮,洗净后放到锅里煮熟。
刚从田里掰回来的玉米不仅香,还有一丝甜味,大人孩子都喜欢啃。
我啃玉米时爷爷总会在一旁念叨“啃啃秋,痱子丢。
”意思是啃了秋就不会起秋痱子。
父亲幽默风趣,他总是一边啃玉米一边唱“立秋啃棒子,长成大胖子。
”春华秋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正是我这个“馋嘴猫”的“快乐季”。
家乡的石榴籽儿又大又红,犹如晶莹的玛瑙,啃上一口,满口生津,馨香流溢;啃一口柿子,那蜜汁似的汁液,便会顺着嘴角直往下淌;啃一口鸭梨,水分充足,果汁如甘饴般甜;吃几粒糖炒板栗,香糯味美,回味绵长。
夏秋之际说节气
夏秋之际说节气作者:***来源:《新少年》2022年第08期二十四節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看到下面这些元素,你一定猜对了,本期我们要讲的正是七八月里的节气。
它们是:小暑、大暑、立秋和处暑,一起来了解吧。
小暑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时间为每年公历的7月6—8日。
暑,是热的意思;小暑,即为小热。
也就是说,从小暑开始,炎炎夏日来了,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小暑有三候。
一候温风至——暖风吹来,已经完全没有凉意,而是夹杂着热浪;二候蟋蟀居宇——本来生活在田野里的蟋蟀,这时就来到田舍农家躲避暑热;三候鹰始鸷(zhì)——由于地面温度太高,老鹰带着雏鹰从巢中出来,在清凉的高空学习飞行。
热在“三伏”的说法为人所熟知,即初伏、中伏、末伏,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我国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煎饼摊鸡蛋”的吃食传统。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体能消耗大,很多人会有“苦夏”的感觉。
这个时候及时防暑解热、补充体力很重要,吃几块甜甜的西瓜或是喝上一碗绿豆汤,都是不错的选择呢。
大暑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时间为每年公历的7月22—24日。
古人云“大者,乃炎热之极也”,这就很好理解了,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
大暑有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夏夜,萤火虫把卵产在枯草间,古人见到萤火虫从草中飞出,就以为萤火虫是草变的;二候土润溽(rù)暑——大暑时节,天气闷热、土壤潮湿,大地如同蒸笼一般;三候大雨时行——一湿、二热,是大暑节气的两个特点,这个时候,天空中随时都会有雨水落下。
高温、闷热、潮湿、多雨,大暑时节,人们会感觉不太舒服,但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正所谓“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大暑下大雨,粮食的收成才会好;“大暑不暑,五谷不起”,如果这时天气不热,那作物的生长也不会好。
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时间为每年公历的8月7—9日。
夏秋之交最经典十句话
夏秋之交最经典十句话
1.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这变化咋就这么快呢,就像那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例子:你看啊,昨天还热得穿短袖呢,今天就得加件外套了,这夏秋之交真神奇!
2. 哎呀呀,夏秋之交的夜晚可真舒服,不像夏天那么闷热,也不像冬天那么寒冷,恰到好处啊!例子:咱晚上出去溜达溜达,感受感受这美妙的天气呗!
3. 这夏秋之交的风啊,吹在脸上那叫一个爽,就好像妈妈温柔的手抚摸着一样!例子:站在那风里,感觉啥烦恼都没啦!
4. 夏秋之交的景色真美呀,那树叶开始变黄,这色彩的变换也太迷人了吧!例子:你瞧那片林子,黄的绿的交织在一起,多好看呀!
5. 夏天的热闹还没过去,秋天的宁静就来了,这夏秋之交可真有意思!例子:一边是蝉还在叫,一边是已经有了丝丝秋意。
6. 哇塞,夏秋之交的水果可真多,这不是让人吃得停不下来嘛!例子:去市场上看看,各种水果摆得满满的,多诱人啊!
7. 这夏秋之交的阳光也不一样了呢,没那么强烈但还是很温暖,多好啊!例子:在这样的阳光下散散步,多惬意呀!
8. 夏秋之交,是不是连心情都变得不一样了呢?肯定是啊!例子:感觉整个人都轻松愉快了许多呢。
9. 你说这夏秋之交是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特别礼物呀?我觉得就是!例子:这么独特的季节转换,多值得我们珍惜呀!
10. 夏秋之交的雨也别有一番风味,不像夏雨那么猛烈,带着点秋天的温柔呢!例子:听着那雨声,心里都变得宁静了。
我的观点结论:夏秋之交就是这么独特又充满魅力,让人喜爱!。
立秋从“啃秋”开始
立秋从“啃秋”开始作者:***来源:《食品与生活》2023年第08期喬志远上海通志馆助理馆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以笔描食,以文述史。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不同节气有着不同的饮食习俗,如立春有“咬春”的习俗,上海人要在这一天吃春卷,祈佑财源广进、福气满满;到了立秋则有“啃秋”的习俗,许多人知道要在这一天吃西瓜,但为什么要吃,为什么是吃西瓜呢?提到“啃秋”,有一个与朱元璋有关的小故事。
据说他当上皇帝、定都南京时,带进城里的将士都是随他从家乡凤阳一路南征北战过来的老兵,这些人不爱洗澡,也不太注意个人卫生,把不少传染病带进了南京城,其中最常见的是癞痢。
10多岁的孩童患此病的极多,不少人带着孩子四处求医,但都无法治愈。
后来,城郊的一家富户让生癞痢的女儿在夏天常吃西瓜,竟奇迹般地治好了癞痢,许多人纷纷效仿,在南京城掀起了一阵吃西瓜的风潮,并逐渐演化成“啃秋”的习俗。
故事中的“啃秋”是为了治疗癞痢,但在古籍中,“啃秋”另有一番作用。
由于立秋在8月上旬,仍处于酷暑时分,因此,消暑纳凉成为立秋时节的重点。
古时人们通过“啃秋”进补味甘性凉的食物以解乏去燥、生津安神。
至于“啃”的食物,古今有所差别,在宋朝,人们“啃”的是赤小豆,《武林旧事》中有“立秋日,都人戴揪叶,饮秋水、赤小豆”的记载,即在立秋这一天,人们要戴上揪树叶制成的头冠、饮用立秋日的清水、吞服7颗或14颗赤小豆,据说这样能够保证秋天不闹肚子、不生痱子;同时,妇女、小孩还会捡拾落在地上的树叶,剪成花瓣的形状,插在两鬓,以迎接秋天到来。
明朝时,人们把树叶换成了桃叶和石楠红叶,还要吃桃子、烧水洗澡,以“辟疫”,保持健康。
直到清朝,人们才改为啃西瓜,《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写道,“立秋之时食瓜,可免腹泻”,目的虽与吞服赤小豆相似,但西瓜的口感与滋味显然更受欢迎。
到了民国,吃西瓜作为“啃秋”的习俗被确定了下来,《首都志》里就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的记载。
夏季秋季交替的语句
夏季秋季交替的语句
《夏秋之交》
哎呀呀,这夏天和秋天交替的时候可真是有意思呢!前几天我就碰到了一件特别逗的事儿。
那天我和朋友们一起去郊外玩,本来出门的时候还感觉挺热乎呢,阳光明晃晃地照在身上。
我们一路嘻嘻哈哈地走着,还打趣说这夏天可真舍不得走呀。
到了那片草地,我们就铺开毯子,打算好好享受一下阳光。
我呢,就四仰八叉地躺在那儿,看着天空发呆。
结果没一会儿,忽然感觉有一丝丝凉风悄悄地钻了过来,就好像秋天在调皮地打招呼:“嘿,我来啦!”我还跟朋友们说呢:“哟,这秋天好像要来抢地盘啦!”朋友们也都感觉到了这变化,大家就开始讨论起来。
一个朋友说:“这风一吹,感觉还挺舒服呢。
”另一个朋友接着说:“是呀是呀,夏天的热气好像一下就被吹散了不少。
”我们就在那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感受着这季节交替的奇妙。
慢慢地,太阳也没那么晒了,那凉风越来越明显。
我坐起来,抱紧了胳膊,嘴里嘟囔着:“这秋天还真是不客气呢!”大家都笑了起来。
后来我们收拾东西准备回去的时候,我还在想,这夏季秋季交替可真像是两个小朋友在争着和我们玩呢,一个热情似火,一个温柔俏皮。
嘿嘿,真有意思呀!这就是我经历的夏秋之交的小趣事,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玩呢!
哎呀,这季节交替呀,总是给我们带来这些小惊喜和小乐趣,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
以后每年的这个时候,我肯定都会想起这次好玩的经历啦!。
【初一作文】夏秋之交
【初一作文】夏秋之交
夏去秋来。
日子一天天过着,转眼间也来到了金秋九月——一个在夏秋之间的月份,一个宣告着
夏天结束的月份。
树叶子由绿显得枯黄,有的甚至已经变成了那滋润土地的肥料。
我东站在窗前,向上
俯瞰,指着小区里那原本碧绿的树海已经被涂成了黄色。
不过,在这片美丽的黄色的海洋
中依稀存留着些许碧绿,说过往的人们这里曾经存有过的碧绿的海洋。
而那曾经耀武扬威的太阳,也无法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放肆地烤着天下地上的生灵。
它就像一个被人拿捏住把柄的小孩,不得不收敛了几分,这也使人们长出一口气,开始享
受起凉爽的秋天。
秋天的美就是理智的——它不像是春那么冷艳,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理智并使
它具有一种明朗的美——炎热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的秋风以及盛开的菊花。
我将对秋天的向往系在了教室外那一株泛黄的爬山虎上,等待着金秋的果实成熟。
当
那摇摇欲坠的爬山虎落下,我的秋天就会真正来临。
夏秋之缴,这就是由夏至秋之间的转型,也就是这名叫“四季”的文章中的一个承上
启下的过渡阶段句,当名叫“时间”的作者读完这一个过渡阶段句后,真正美丽的秋天才
可以到来。
立秋啃瓜正当时的文案(集锦120句)
立秋啃瓜正当时的文案(集锦120句)亲爱的朋友们,立秋节气,啃瓜正当时,你吃瓜了吗?立秋有啃秋瓜的习俗,你知道多少关于立秋节气的文案句子?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立秋啃瓜正当时的文案(集锦120句)》,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洋湖有清风,可以消烦暑。
2.大暑时节得消暑,用扇子扇走寂寞,用空调散播快乐,用清水洗去疲惫,用冰块冻住苦涩。
愿你在炎热的夏季里,每天都能感受清凉!3.小暑节气到,幸福指数来报道:数一数高兴有几多,数一数快乐有几何,数一数存单有几摞。
祝你节后天天快乐!4.片枫叶知秋深,层林尽染色缤纷,你在我的心扎根;一轮秋月知佳人,天涯海角若比邻,情深义厚灵犀近。
一条短信赠温馨,祝你立秋天高气爽更开心!5.天将降大福于你,必先烤其筋骨,烫其皮肉,煎其五腑,晒其肌肤,蒸其桑拿,发其汗水,除其晦气,然后云开雾散,乾坤朗朗,祥瑞初显。
小暑快乐!6.处暑时节,送上关切,让你生活“处”处顺利,“暑”数你最快乐。
让你更加“处”楚楚动人,“暑”数你最迷人。
让你的工作“处”处顺心,“暑”数你加薪最多。
处暑到了,祝你处暑快乐。
7.暑热湿气重,保持好心情,晾晒被褥勤,健康讲卫生,淡泊名利走,红尘情深种,岁月更迭快,沧桑爱永恒,小暑小快乐,小暑小成功,天天嘴角弯似弓。
8.处暑天,气温高,眨眼之间汗湿衫:绿豆汤,降暑好,空时一杯透心凉;勤开窗,透气好,空气流通病菌少;多跳跳,多跑跑,健康快乐微微笑。
祝处暑快乐!9.处暑处暑,祝福祝福,让我的祝福跨过高山,飞过蓝天,掠过小溪,跳过马路,闪过街边卖棉花糖的大爷,拂过你的耳际,钻进你的耳朵——祝你处暑快乐,暑不胜暑。
10.大暑时节已来到,炎炎烈日当空照,蚊子整天把你绕,热情问候少不了,蚊帐隔离了骚扰,好运出头无烦恼,快乐风扇紧拥抱,清凉惬意任你笑。
祝大暑愉快!11.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盹倾诸茶。
12.不管天气如何炎热,我的关怀总在你身边;不管雷雨如何猛烈,我的担忧总在你身边:不管烦躁如何演变,我的耐心总在你身边;小暑到了,但愿我的祝福给你带来一丝清凉惬意,小暑快乐!13.煨炖新米香四溢,一米阳光入室来。
立秋啃秋瓜的文案(精选80句)
立秋啃秋瓜的文案(精选80句)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朋友,你吃西瓜了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秋啃秋瓜的文案(精选80句)”,大家不妨来参考。
希望您能喜欢!1.立秋一到才惊觉自己已经想了你一个夏天。
2.变更的是季节,不变的是情谊,立秋到来,依旧愿你事业蒸蒸日上,人气越来越旺;爱情和和美美,家庭幸福安康;友谊左右相伴,短信送你吉祥。
3.清爽一片秋光来,秋声点点似天籁。
幸福无声秋香采,一弯明月入心怀。
好运今秋排成排,我的祝福不等待。
发送短信传达爱,愿你立秋乐开怀。
4.秋风起了,吹散了暑气;秋雨降了,消退了暑热;秋意浓了,爽透了身心;秋天来了,悦动了生活;秋福到了,愉悦了心扉。
立秋到,愿你开怀,惬意逍遥!5.立秋到暑热渐消,短信到祝福飘飘,烦恼逃忧愁杳杳,失意少挫折匿消,开心闹好运笼罩,吉祥绕幸福欢笑。
祝:立秋快乐!6.小暑炎热,注意保健:绿豆粥,雪梨茶,清热解乏,品雪梨,吃西瓜,消渴解暑,多通风,多散步,流通舒畅,糖盐水,蔬菜汁,汗后营养,愿小暑快乐。
7.立秋的天空高远,湛蓝;立秋的清风,清爽,惬意;立秋的白云飘逸,自在。
立秋的溪流欢畅,清澈;立秋的祝福美好,真纯。
愿你立秋快乐。
8.微微秋风,梳理烦躁的心绪,惬意无比;绵绵秋雨,润泽疲惫的身心,舒爽无比;声声问候,满含款款的情谊,真挚无比。
立秋了,愿你逍遥,心情舒畅!9.立秋到,秋风吹散了烦躁,欢喜连连;秋雨浇灭了炎热,清爽阵阵;秋歌唱出了秋意,清凉无比;秋景渲染了世界,美不胜收。
愿你开怀,心情爽爽!10.秋风秋雨如约来,令人不禁喜开怀。
炎炎夏日被赶走,身心舒畅笑颜开。
烦恼焦躁瞬间逝,万事顺利好运来。
立秋美景看不够,硕果累累丰收节。
祝立秋快乐!11.立秋,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唐代诗人李益用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表达身世之慨和人生体验。
12.立秋到来心欢喜,秋风阵阵秋雨凉。
夏秋之交如何应对秋燥秋乏
龙源期刊网 夏秋之交如何应对秋燥秋乏作者:于俊民来源:《百姓生活》2014年第10期民间有句老话,“夏过无病三分虚”,这句话在老人身上尤其明显。
中医认为夏天重“暑”,秋天重“燥”。
夏秋交接之后,人极易倦怠、乏力等,导致脾虚、胃虚、气虚,老人抵抗力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
胃寒吃山药。
此时应吃些性温的食物,主食可以改为粳米,健脾胃、补中气。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可以每周吃两次山药炖排骨,也可以与大米、小米、大枣一起煮粥食用。
此外,每周吃次清蒸鱼,多进食鸡蛋、莲子。
但寒性水果要少吃。
防燥多喝汤。
秋燥耗伤人体津液,易造成阴津亏虚。
不少老年人会感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瘙痒、大便干结等。
鼻、唇干燥者可吃萝卜、芝麻、豆腐、豆浆等。
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可以多进补汤水如百合冬瓜汤、山楂排骨汤、鳝鱼汤、赤豆鲫鱼汤等。
并坚持每天补水2000毫升,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湿润。
少吃姜、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多晒太阳抗秋乏。
老人最易秋乏,这其实是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
除饮食调理外,作息必须改变春夏晚睡的习惯,应“早睡早起,与鸡俱兴”。
此外,入秋后,日照时间减少,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的情绪因而低沉。
所以要增加阳光的照射,晴天时多到户外散步,每天保证半小时。
每天喝一杯花旗参茶,也有提神补气、抗疲劳的作用。
防病按时服药。
入秋后气温下降,感冒增多,90%以上的老慢支患者也易复发。
早晚温差大,因此要随时增减衣物。
睡觉要护住胸背,因为五脏的腧穴都汇集于背部,如果邪风侵入,容易患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三高人群,要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每天监测血压变化、按时服用降压药物等。
(作者系中国老年病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夏秋之交散文(精选8篇)
夏秋之交散文夏秋之交散文(精选8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
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夏秋之交散文(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夏秋之交散文篇1季节的交替似乎总是在雨中进行的。
一连几场大雨,荡涤了夏日的浮尘,驱散了许久的闷热。
秋天,悄悄地来临了。
早晨,和风送爽;黄昏,晚风微凉。
经过一个漫长的暑期,迎面徐来的清风,真是让人感觉精神焕发,心情特别的愉悦。
夏秋之交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百花鲜艳,草木茂密。
林间花丛中依旧飞翔着艳丽的蝴蝶。
大自然依旧充满勃勃的生机。
比起夏季,天更蓝了,云更白了,水更清了,山峦更苍劲了,田野更广阔了。
山野田园的色彩开始变得凝炼和厚重。
天云山水花木都仿佛从盛夏的激|情中慢慢地归于平静。
静谧是秋的韵一律。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户外,在清风沐浴中观赏万家灯火、荷塘月色、林径幽明,足可使自己久久地沉浸在诗情画意中。
夏秋之交的气候最为宜人。
白天,艳陽高照,人们可以穿着轻便短洁的夏装。
爱美的姑娘们还可以继续展示自己的亮丽。
晚间温度适宜,可让人美美地进入梦乡。
人们恋夏喜秋,同时享受两个季节最丰厚的恩泽。
夏秋之交,瓜果飘香,丰收在望。
城市的水果店铺摆满了各色各样、鲜香诱人的水果。
硕一大的西瓜、青里透红的苹果、浸满蜜一汁的桃子、晶莹剔透的葡萄,还有来自南方的香蕉、菠萝、芒果……我们这里盛产南国梨。
每到这个时节,大街小巷都飘洒着南国梨的甜香。
我们走向田野,看到一望无际的庄稼正在成熟。
玉米棒子已见金黄,高粱穗已经火红,水稻田里密匝匝的稻穗开始低下沉甸甸的头。
喜上眉梢的农民们正准备敲响丰收的锣鼓。
夏秋之交,使人以更大的信心面向未来。
农民开始准备秋收;学校开学了,孩子们踌躇满志地走进课堂;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开始致力于一年的最大收获。
夏秋之交,多好的时节!带给我们舒一爽、带给我们信心、带给我们深邃的人生启迪。
立秋节气由来是什么?
立秋节气由来是什么?立秋由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习俗称水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
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
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
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
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
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
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立秋物候一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偏北风会给人们带来了一丝凉意。
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然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会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立秋时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立秋的寓意立秋的寓意是秋季的开始,收获的季节的来临,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贴秋膘、咬秋、啃秋等习俗。
立秋节气吃什么传统美食立秋吃西瓜、贴秋膘、吃秋桃、吃渣、吃饺子、食小赤豆、吃福圆、喝秋水等传统食物。
1、吃西瓜: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
夏秋之交的诗句
夏秋之交的诗句
(实用版)
目录
1.夏秋之交的诗句概述
2.夏秋之交的诗句特点
3.代表性夏秋之交的诗句及作者
4.夏秋之交的诗句的文化内涵
5.夏秋之交的诗句对现代人的启示
正文
夏秋之交的诗句是指在夏季与秋季交替之际,诗人创作的描绘这一时节景象和情感的诗篇。
这一时期的诗句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夏秋之交的诗句有以下特点:首先,它们通常描绘了夏秋交替之际的自然景象,如金黄的麦田、满树的红叶等;其次,它们表达了诗人在这一特殊时节的情感,如对夏天的留恋、对秋天的期待等;最后,这些诗句往往寓含了丰富的哲理,如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等。
代表性夏秋之交的诗句及作者有很多,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等。
这些诗篇不仅描绘了夏秋之交的美丽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夏秋之交的诗句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它们对自然、人生、历史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
这些诗句通过对夏秋之交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过去与未来、生命与死亡等问题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夏秋之交的诗句对现代人仍有很大的启示。
它们让我们意识到,生活就像四季更替一样,有喜有悲,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把握时光,不断前行。
同时,这些诗句也教会我们要有敬畏自然的心态,人与自然应该和谐
共处,共同维护地球家园。
立秋有哪些习俗
立秋有哪些习俗立秋有哪些习俗立秋是秋天的开始,是收获的季节。
人们对秋季十分看重,因而民间有很多关于此节气的习俗。
在我国,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重要的岁时节日。
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使立秋的民俗非常丰富。
古时候,人们把立秋当做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除封建帝王亲率文武百官设坛迎秋习俗外,在民间也流传着“贴秋膘”、“啃秋”等习俗。
立秋日早起,无论长幼各饮井华水一杯。
在太阳未升时,采摘楸叶熬膏,名叫楸叶膏,以备擦疮疡。
妇女儿童,把楸叶剪成花佩戴。
吃西瓜以迎接秋天的凉爽之气。
玩石锁、千斤担,进行举重比赛。
耕耘已经完毕的,迫插五色纸旗,防除田间害虫。
此后仍酷热难耐的天气,称之为秋老虎。
紫薇、葱花、秋海棠、重台、朱横、波斯菊、水木香、矮鸡冠、向日葵等上市。
立秋大暑后十五天,斗柄指西南,乃为立秋。
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一百三十五度。
秋,古为揪,事物从此而开始收敛,阴气从地面而出,开始杀灭万物,因此以秋为节。
秋,以禾为旁,是指谷物成熟,此时万物皆老,而没有比成熟的谷物更为可贵的。
所以从禾。
饮井华水凡挖地成穴而出水的即称作井,有人说井是黄帝发明的,有人说轰日白益创造的。
井水以从远处地脉而来的为上品,而从近处江湖渗透来的次之。
井华水,就是清晨第一次从井中汲取上来的水,能治病,养颜益色。
《本草纲目》说它的功用极广,凉能清热,甘可助阴,宜于煎制补阴药及气血痰火药,与其他种类的水不同。
明代的虞搏说新打上来的井华水,取天一真气,浮于水面,用以煎制补阴的药剂及炼丹煮茗,性味与雪水相同。
古代妇女,用井华水来涂粉,则肌肤润泽。
白居易有诗道:“井华云粉一刀圭。
”水的功用,用来灭火润燥虽然相同,然而它的性质,往往因地质、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蜀地的江水中洗锦,则锦鲜亮柔软;以济水烹褚(用于制纸的构树),则有结晶;用南阳的潭水浸泡菊花,饮者多寿;辽东的涧水与人参产地相连,人饮则多发;山西之山出产矾石,其泉可治疽痈;中国西北的山麓埋藏硫磺,其水可疗恶疮。
夏秋之交最经典十句话
夏秋之交最经典十句话1. 夏天咋就这么快过去了呢,秋天你咋就这么着急来啦!就像我还没享受够冰淇淋,就不得不穿上外套了。
例子:我跟朋友说:“夏天咋就这么快过去了呢,秋天你咋就这么着急来啦!”朋友笑着回答:“时间可不等人呀!”2. 这夏秋之交的天气,一会儿热得要命,一会儿又凉飕飕的,真让人捉摸不透啊!例子:我早上穿着短袖出门,晚上回来直喊冷,我跟妈妈抱怨:“这夏秋之交的天气,一会儿热得要命,一会儿又凉飕飕的,真让人捉摸不透啊!”3. 哎呀呀,夏秋之交不就是从吃西瓜变成吃柿子的季节嘛!例子:我在市场上看着水果的变化,不禁感叹:“哎呀呀,夏秋之交不就是从吃西瓜变成吃柿子的季节嘛!”4.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这日子过得可真快呀,就像那流水一样!例子:我坐在窗前,看着树叶慢慢变黄,自言自语道:“夏天走了,秋天来了,这日子过得可真快呀,就像那流水一样!”5. 夏秋之交,是阳光和凉风在争夺地盘吗?例子:走在路上,感受着时暖时凉的风,我笑着对身边的人说:“夏秋之交,是阳光和凉风在争夺地盘吗?”6. 夏天的热烈和秋天的沉静,在这夏秋之交完美融合啦!例子:看着外面的景色,既有夏天残留的生机,又有秋天带来的宁静,我感慨道:“夏天的热烈和秋天的沉静,在这夏秋之交完美融合啦!”7. 这夏秋之交的夜晚,咋还带着点夏天的余温呢,真有意思!例子:晚上和家人一起散步,我说道:“这夏秋之交的夜晚,咋还带着点夏天的余温呢,真有意思!”8. 夏秋之交,难道不是大自然给我们变的一场奇妙魔术吗?例子:我带着弟弟去公园,看着花草树木的变化,对弟弟说:“夏秋之交,难道不是大自然给我们变的一场奇妙魔术吗?”9. 哇塞,夏秋之交的时候,蚊子还这么猖狂呀!例子:晚上睡觉被蚊子咬醒,我生气地说:“哇塞,夏秋之交的时候,蚊子还这么猖狂呀!”10. 夏秋之交,风里都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呢!例子:我深呼吸一口,跟旁边的伙伴说:“夏秋之交,风里都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呢!”我的观点结论:夏秋之交是个特别的时节,有很多让人感叹和有趣的地方,它让我们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生活的多样。
夏秋交叉季节养生之道
夏秋交叉季节养生之道夏秋之交,艳阳当空,既有炎夏的余威,又有秋干的特点,人们在经过了盛夏过多的发泄之后,体液缺乏,燥感显露,会有不同程度的喉干舌苦、鼻咽干塞等症状发生,一不小心,很容易引发伤风、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因此夏秋之交养生的关键在于防燥。
可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物,以润清燥;多喝开水、淡茶和汤,以水解燥;心平气和,睡眠充足,以静化燥;加强锻炼,以动御燥。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时节,暑气已消,虽然有时白天还较热,但夜间往往已凉意袭人,有一条谚语说“白露身勿露,免得着凉与泻肚”,就是提醒您做好自我保健。
秋季是由炎夏向寒冬转换的过渡季节,入秋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减小,天气变化快,干燥而多变的气候会给人体带来不适,特别是夏末秋尽,夏火未尽,人们会感到口干舌燥,皮肤皱裂。
另外,天气转凉还容易引起胃肠毛病复发。
因此,秋季保健十分必要。
朋友们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外感风寒,在干燥的室内经常喷洒些水,保持空气湿润,同时注意饮食调养,加强体育锻炼。
(9月)现在正是由夏季向科冬季过渡的秋季,气候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空气干燥,人们易受风凉,从而引起头痛、咽干、咳嗽等一系列疾病。
秋季养生,饮食上宜滋润而忌耗散,防止秋燥对肺气的损伤,衣着上宜轻装薄素,适当受些寒凉,提高耐寒能力,起居上宜早睡早起,缓和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当然,最主要的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才能适应气候环境的千变万化。
(10月)秋季是由夏向冬季转换的过渡时期,天气变化往往会使人措手不及。
现代医疗气象学家认为,入秋以后,人们应科学地安排衣食住行,才能避免天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安全度过“多事之秋”。
由于秋天温差大,夜凉白天热,应适时添衣保暖,饮食以清润为宜,多喝开水、淡茶,多吃水果,以解秋燥,秋天天高风劲,阳气渐敛,睡眠应充足,早睡早起,以顺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养成开窗而居、露头而睡的习惯。
立秋节气的风俗
立秋节气的风俗立秋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是秋天的开始。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蓐收等仪式。
汉代仍承此俗。
《后汉书· 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
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
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民间则存有在立秋时吉凶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挨过。
”适逢公秋日人们除了敬老的习俗。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
《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
”从唐宋时起至,存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大赤豆的风俗。
挑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注射,衣时必须面朝西,这样据传可以一秋决不可痢疾。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
是月,瓜果梨枣方盛,京师枣有数品:灵枣,牙枣,青州枣,毫州枣。
鸡头上市,则梁门里李和家最盛。
中贵戚里,取索供卖。
内中泛索,金合络绎。
士庶买之,一裹十文,用小新荷叶包,糁以麝香,红小索儿系之,卖者虽多,不及李和一色拣银皮子嫩者货之。
”《武林旧事》中则有:“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
”而在官家,立秋这天则有迎秋的仪式,据《梦粱录》中载:“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
’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帝京岁时纪胜》上说道:立秋前一天,必须陈冰瓜,蒸茄脯,蒸香薷饮,花冈町秋日合家尝之,“曰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 。
香薷尝就是中医的一个古方,由由香薷、白扁豆和尔康三味药共同组成,具备消解暑湿、防治哮喘的促进作用。
所以人们在立秋前一天便纷纷至药铺订好这些药,蒸不好后留宿一夜,次日立秋之时肥尝。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是收获的季节。
人们对秋季十分看重,因而民间有很多关于此节气的习俗。
在我国,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重要的岁时节日。
2024年立秋节气的故事
小雪:北方开始降雪,但雪量还小,次数也不多。
大雪:雪将由小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
大寒: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立夏:夏天开始,农作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小满:满指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芒种也为忙种,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收割,同时也是秋季作物播种的最繁忙时节。
夏至:至者权也,这一夭日影短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小暑:暑是炎热,小暑就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
说做就做,我独自一人一边擀皮一边动手包,速度很慢,再加上鼻子过敏,因此,心情开始烦躁起来。
这时,老公回来了,他一看说:“哟,今天可以饱饱地吃一顿了!”我烦躁地说:“不想包了,烦!”
老公看看我的脸色,没像以前一样地指责我,只说了一句:“那我来吧!”于是他擀皮,我包饺子,偶尔还交谈几句。一种久违了的温馨正在一点点回来,我的嘴角荡起了笑靥。
贴秋膘,是立秋的一个习俗。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
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而如今,年轻女性往往担心被贴秋膘,希望能瘦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的8月7日是立秋节气,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但在这夏秋之交,由于“秋老虎”发威,这个时候养生应注意:“秋膘”要缓贴,“啃秋”莫贪凉。
“贴秋膘”别着急三类人群要注意
我国民间有“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以肉贴膘”)的习俗。
但是专家指出,立秋“贴秋膘”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否则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有害健康。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专家徐大成介绍说,经过漫长酷暑的煎熬,人体内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及脂肪等营养耗损不少。
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的热量过低,则易导致肥胖。
在立秋后的饮食中,人们应科学地选择适宜秋季吃的蔬菜,如豆芽、菠菜、胡萝卜、芹菜、小白菜、莴笋等,这些都是营养丰富又不容易发胖的蔬菜。
徐大成介绍说,“贴秋膘”最早传于北方,这与北方的气候有关。
而江南立秋后,天气不会马上转凉,暑湿还比较重,此时人的脾胃功能仍然不是很好,“贴秋膘”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热积聚在胃肠中,反而更容易诱发感冒、便秘、发热,所以在早秋进补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徐大成特别强调,“贴秋膘”要特别注意食材的选择和“贴秋膘”的技巧,尤其是以下三类人群。
1.脾虚患者。
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
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以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2.胃火旺盛者。
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
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老年人及儿童。
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
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啃秋”切莫贪凉以免“冻坏”胃肠
在很多地方,立秋时有“啃秋”的习俗,不少南京人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即在立秋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但是专家提醒,“啃秋”最好不要吃冰西瓜。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食疗专家王东旭介绍说,立秋过后,西瓜渐渐归属于反季节水果,而此时,气候逐渐转凉,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肠道抗病能力减弱,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
贪吃凉西瓜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或者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所以,“啃秋”的时候不能再像夏季那样常吃冰西瓜了。
立秋不妨喝三汤润肺降火有良方
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天气逐渐开始干燥,中医认为燥邪最易伤肺,所以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不妨试试王东旭推荐的立秋三汤食疗方,有助于润肺降火哦。
莲子百合汤
做法及功效:莲子15克,干百合15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
将莲子去芯,与百合同放在砂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至莲子肉烂,再加入鸡蛋、白糖。
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
可补益脾胃、润肺、宁心安神。
雪梨银耳汤
做法及功效:雪梨1只,水发银耳30克,贝母5克,白糖适量。
将水发银耳去根、去杂洗净,撕成小片;将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块。
将银耳片、雪梨块、贝母、白糖同放在炖
皿内上笼蒸30-40分钟,取出,即可装盘食。
此汤滋阴清肺、消痰降火。
芝麻木耳汤
做法及功效: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与用温水发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锅里,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点白糖,分几次食用。
芝麻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尤适用于大便干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