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_-文言虚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虚词
• (3)表感叹 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表祈使。可译为“吧”。例:吾其还也。毋从俱死也。
• 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十二、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剑舞。《鸿门宴》
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 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 赋》)
六、若
1.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你的。
2.动词,像、如同;比得上 3、连词 (1)表假设,“如果”“假设” (2)表选择 ,“或“或者”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或者
某所,而 母立于兹 而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 复音虚词(不译) 【而已】 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 【既而】【俄而】不久,一会儿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臣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
二、何
1、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哪里、 什么 2、疑问副词,放在句前或谓语前,译为怎 么、多么、怎么这样等; 3、复音词 [何如][奈何][若何] ,译 “怎么样”“怎么办” “为什么”等;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无何]译“不久” ;[何乃]译“怎能”
七、所
1、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 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 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 事物”、“所……的情况”等。
2、为+所,表被动 3、所+以,①……原因;②用来……的,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
4、名词,地方。
精心整理文言文18个虚词
中考18虚词整理1、之(1)代词:①代人、事、物。
例句:长跪而谢之、亲戚畔之、呼尓而与之、肉食者谋之、学而时习之、委而去之②指示代词,这: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2)助词:①结构助词,的。
例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咨臣以当世之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行道之人弗受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例句: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莲之爱③调节音节,不译。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怅恨久之、公将鼓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句: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吾妻之美我者⑤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例句:马之千里者(3)动词:到,往,去。
例:辍耕之垄上、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以(1)介词:①用、把、拿。
例句:因以为号焉、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大易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君为长者、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必以分人②按照、依照。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虽不能察,必以情③凭借、依靠。
例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这所顺可以一战何以战(2)连词:①表目的,来,用来。
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则责……等之慢,以彰其咎、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光先帝遗德以乐其志②表结果,以致于。
例句: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③因为。
例句:不以千里称也、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扶苏以数谏故、徒以有先生也(3)动词,认为。
例句: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皆以美于徐公(4)通“已”,已经。
例句:固以怪之矣3、于(1)介词:①到。
例句: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还于旧都、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簊畚运于渤海之尾②在。
例句:骈死于槽枥之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候③从。
例句: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舜发于畎亩之中④对,向。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欲有求于我也、万钟于我何加焉告之于帝⑤比。
文言虚词
于 阅读“古诗文”第21页,梳理“于”的用法。
介词
表示动作的处所(地点或是某种环境),在,到,从。 表示动作的对象,向,给,对,对于。 表示比较 表示被动,被。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于是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CD(A 因为 B 是 C 对,向 D 对, 向 E 为了F表反问 G 表被动)
者 阅读“古诗文”第17页,梳理“者”的用法。
助词
与前面的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和形容词性词组)组成“者” 字结构,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
与前面的数词组成“者”字结构,所指对象一般见于上文,种,个,样, 点。例:此五者,邦之蠹也。
AD(A 就 B 是,就是 C 却 D 就E 如果 )
作业布置
1对本次课所讲的六个虚词的用法进行梳理; 2.完成“古诗文”第2页至第63页 “重点虚词”部分“乃”“虽”“为”“者”“且”“则” 的用法总结。
感谢聆听
古汉语知识讲解
文言虚词(四)
何 阅读“古诗文”第10页,梳理“何”的用法。
作宾语,什么,哪里。
连词 表示转折
表示假设
副词,表判断,起强调和确认的作用。翻译为是,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下列句中“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 是( )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E. 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
AF(A……的样子 B 之,他 C 哪里 D 兼词,于之 E 语气助 词 G 词 尾,……的样子)
文言文虚词用法解读
文言文虚词用法解读《文言文虚词用法解读》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文言虚词的分类 1.代词(1)人称代词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段太尉逸事状》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
《游褒禅山记》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而、乃、子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女通“汝”)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
《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而通“尔”)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④复数属、辈、侪、类、徒若属且皆为所虏。
《鸿门宴》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2)指示代词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赤壁赋》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张衡传》④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顺臾之所学也。
《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3)疑问代词代人谁、孰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代事物何、胡、奚、曷、盍什么、哪里彼且奚适也?”《逍遥游》盍不为行?《庄子·盗跖》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表处所安、恶(乌)、焉在哪里、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副词(1)时间副词①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过去、刚才适得府君书。
《孔雀东南飞》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②表现在方、会、适正、正好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初中最全文言文虚词用法 例句含翻译
文言文常用虚词1.之(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
《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
《曹刿论战》)2.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①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假如太尉认为我是个可教之才而不吝赐教,那就是我的福气了。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
《岳阳楼记》)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手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种做法一样。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①公将鼓之(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很久,狼好像闭上了眼,神情十分悠闲《狼》)③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何陋之有(这有什么简陋呢《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但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
(《上枢密韩太尉书》)(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详细讲解
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 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 的词。
介词必与所带的宾语(有时省略)组成介宾词组来修 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
介词根据功用可分为表处所、表时间、表原因、表对 象、表凭借、表被动、表方式、表工具等。
P返age回 10
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 语,不作主语。 作《师说》以贻之。(代人,作宾语)(《师说》) 使之然也。(代物,作兼语)(《劝学》)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事理,作宾语)(《师说》)
大概、或许、差不 多、几乎、大约、 似乎
表 谦 敬
请、谨、窃、忝、辱、敢、请求、私下、幸而
幸
等
频率 副词
再、迭、频、数、又、复
第二次、再一次、 频繁、屡次等
Page 9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二:《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 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 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 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
②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 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 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 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高中语文_18个常见文言虚词大全
文言虚词大全虚词是“实词”的对称。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
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
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
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有些介词可附着在动词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
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
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
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
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
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
矣、乎、哉、焉、耳等。
18个虚词的用法1、“而”字主要的用法如下:一、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四)表示转折关系。
文言文虚词口诀
文言文虚词口诀
文言文常见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
记忆口诀如下:
于: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
与:动与给参与结交亲,同跟和连介叹测疑。
焉:句尾词尾常不译,反诘语气常译呢,代词什么之哪里,兼词相当于是之,疑副怎么和哪里。
何:代定宾谓,什么哪里原因,副形动前首,多么怎么为什么?
其:一三人称指示代,假设选择是连词,句首句中表语气,婉商期望反诘度若:代词你们和这样,连词如果与或者。
因:趁经通因凭,于是便顺承。
为:动谓算是做成任,介因被动给对向,语气助词放句尾,疑问反诘和感叹。
所:所字结构加被动,所以连用目凭因。
以:由于带领把据照借用,连词并递承接修果目。
则:连词假承并转让,判断副词是就是。
而:你的修假并因转承递。
且:连词并递和让步,副词将要暂姑且。
乃:背转顺限紧,二称乃判断。
之:指代一三动,标志主谓音。
乎:句中不译介词于,语气助词叹测疑。
者:者字与停顿,数时后判断。
也:感判肯停疑。
第1页共1页。
18个文言虚词大全
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连词,表并列)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连词,表假设,如果)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代词,通“尔”。
你,你的)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连词,表转折)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连词,表递进)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连词,表修饰)思也。
众应之。
既而(复音词,不久,一会儿),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连词,表承接)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其行,乃巾帼英杰而(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用兵,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方法。
要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六条腿两只钳,不然,那么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将军如果想打胜仗,可以向我学习。
”冯氏年龄虽然小,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氏比其父更胜一筹。
冯婉贞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考(而不学习)。
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
(冯氏)不是人们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
2.何“徐公何(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也其所据何(代词,做宾语,什么)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其大也!然何(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人能忘情耶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3.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相当于“吧”)。
然吾曾见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介词,相当于“于”,“在”)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
古代文言虚词及词组解析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文言虚词及词组解析知识点总结大全文言虚词是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词语,它们在句法和语义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些虚词,对于研究古代文学和文化以及提高古代汉语阅读能力都十分重要。
本文将总结并解析古代文言虚词及常见词组的功能和用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
一、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分类文言虚词是指在古代汉语中,没有独立的实际意义,而起到标志句子成分、衔接句子、表示语言情感等作用的词语。
根据功能和用法的不同,可以将文言虚词分为以下几类:1. 助词:表示方位、时态、状态等语法关系,如“之”、“乎”、“焉”等;2. 体词:用于构成名词、代词、副词、连词等,如“者”、“之”、“以”等;3. 感叹词:用于表达情感、感叹等,如“噫”、“哀哉”等;4. 语气词:用于表示语气、语调,如“耶”、“令”等。
二、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及例句1. 助词的用法(1)“之”的用法:- 表示宾语,如“见之”、“问之”;- 表示动宾结构中的动作对象,如“嘲之”、“念之”;- 表示领属关系,如“吾之物”、“弟子之言”;(2)“乎”的用法:- 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询问,如“何乎?”、“安乎?”;- 用于感叹句中,表示感叹、惋惜,如“哀乎!”、“噫乎!”;(3)“焉”的用法:- 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询问,如“安焉”、“何焉”;- 用于陈述句中,表示存在、状态,如“所以然焉”、“焉有”。
2. 体词的用法(1)“者”的用法:- 用于名词前,表示指代,如“吾者”、“子者”;- 用于动词短语后,表示动作的执行者,如“行者”、“言者”;- 用于句子末尾,表示强调,如“且者”、“耳者”。
(2)“以”的用法:- 表示手段、方法,如“以书写”、“以言传”;- 表示原因、理由,如“以为”、“以故”;- 表示条件、前提,如“以若”、“以免”。
3. 感叹词的用法(1)“噫”的用法:- 表示悲伤、失望等情感,如“噫嚱!”、“噫嘻!”;(2)“哀哉”的用法:- 表示悲伤、哀悼等情感,如“哀哉!”、“哀哉丧乱之事!”;4. 语气词的用法(1)“耶”的用法:- 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询问,如“何耶?”、“安耶?”;(2)“令”的用法:- 表示命令、请求,如“请令”、“令行禁止”。
文言虚词(全)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3.日食饮得无衰乎?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 于此乎 ! 5.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1.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 必有余地矣。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3、其不受教者常有一二。 4、公问其故。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 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5.则齐国其庶几乎?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常见文言虚词(18个): 4、若
①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 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③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 彰其咎。 ④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⑤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与结盟好。 ⑥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⑦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⑧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⑨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⑩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6)“何意”:⑴什么意思。 却不害我, 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⑵岂料,哪里料到。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7)“何由”:⑴如何。 长夜沾湿何由彻。 ⑵什么原因。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⑶从什么地方。何由知吾可也?
(8) “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
(9)“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 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因】(一)介词。
1.依照,根据。
①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依靠,凭借。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屈原列传》)3.趁着,趁此。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鸿门宴》)②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宴》)4.通过,经由。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鸿门宴》)5.因为,由于。
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谏太宗十思书》)(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①因拔刀斫前奏案。
(《赤壁之战》)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2.原因,缘由,机缘。
①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三)动词1.根据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2.沿袭,继续。
①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于】(一)介词。
1.在,从,到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个于:从)(《劝学》)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到)《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方面从中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游褒禅山记》)3.由于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5.被。
①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赤壁之战》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后一个于:比)(《劝学》)【于是】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
初中 文言虚词(知识讲解)
48
“与”“乎”等 。
例 1:不 足 为 外 人 道 也 。(《桃 花 源 记》)(为 :向 ,对)
例 2:告 之 于 帝 。(《愚 公 移 山》)(于 :向)
4.表凭借的介词
介 词 后 引 入 的 是 所 凭 借 的 条 件 ,常 见 的 有“以”。
“焉”,哪 里 。“焉 置”即“安 放 在 哪 里”。
例 3:余 之 游 将 自 此 始 ,恶 能 无 纪 ? (《满 井 游 记》)
“恶”,怎 么 ,表 示 反 问 语 气 。
(二) 介词
文言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 名 词 性 词 组 介 绍 给 动 词、形 容 词,
以表示与之有关 的 处 所、时 间、方 式、原 因、对 象 等 的 词。 介 词 不
例 2:今 人 有 大 功 而 击 之 ,不 义 也 。(《鸿 门 宴》)
“人”字 旁 称“人 家”。
(
5)“尊 称”与“谦 称”代 词
尊称 ,即 对 人 的 礼 貌 称 呼 ,有“君”“公”“卿”“足 下”“阁 下”等 ,有
“您”“您 老 人 家”“他 老 人 家”之 意 。
例 1:以 君 之 力 ,曾 不 能 损 魁 父 之 丘 ,如 太 行 、王 屋 何 ? (《愚 公
“你 的”“你 们”“你 们 的”。
例 1:尔 安 敢 轻 吾 射 ! (《卖 油 翁》)
“尔”字 用 于 句 首 ,用 来 称 代 卖 油 老 人 ,译 为“你”,作 主 语 。
例 2:子 何 恃 而 往 ? (《为 学》)
“子”是 第 二 人 称 代 词 ,译 作“你”,指 代 穷 和 尚 ,作 主 语 。
“乃”是 代 词 ,译 为“你 的”。
44
例 6:而 翁 归 ,自 与 汝 复 算 耳 。《促 织》
中考15个必考重要虚词讲解
中考15个必考重要虚词讲解01 之1.用作代词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
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问所从来,具答之。
——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桃花源记》)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论语》)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代人。
他,指曹刿。
)(《曹刿论战》)例句:肉食者谋之。
(代这件事。
)(《曹刿论战》)例句:渔人甚异之。
(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桃花源记》)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
(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小石潭记》)例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马说》)例句:山水之(的)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代山水之乐)(《醉翁亭记》)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
(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岳阳楼记》)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作助词(1)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
《桃花源记》例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例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例句: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例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例句: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例句: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例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例句: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例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岳阳楼记》例句: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满井游记》(3)在句中表示动词宾语提前,即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例句: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例句:宋何罪之有?(《公输》)(4)在句中表示定语置后,即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13个常用文言虚词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13个常用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
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
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1、之(1)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
如:渔人甚异之愿陛下亲之信之(2)助词a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两狼之并趋如故”“无丝竹之乱耳”b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c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3)代词a译为“这,此”“之子于归”B他,他们,它“观之,兴正浓”(4)动词译为“到”“辍耕之陇上”(5)提前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2、于(1)介词,引出动作的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译为“在”,“到”“从”“向”“对于”等a、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见人于大行b、到;指通于南(2)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过”。
“烈于猛火”(3)介词,用于被动句中闻于四方(4)动词词头。
“黄鸟于飞”3、以介词(1)介词,用、凭借“徐喷以烟”“君子不以言举人”(2)介词,把“以丛草为林”(3)介词,“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以,因此】(4)按照,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连词(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河曲智叟无以应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属予作文以记之(2)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3)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4)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4、焉语气词(1)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又何间焉?兼词相当于“于之”或者“于何”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且焉置土石”代词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形容词、副词词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其
• 选出与例句“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项: 例:不厌其烦 不厌其烦 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B.路漫漫其修远兮. C.问其所来,以实对. D.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 答案:A例句代词“那种 那样”.(B那么,多么形容词 形容词 前;C他;D他) • 选出与例句“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项: 例:君其许之 君其许之 A.羊肉其鲜乎?B.其孰能讥之乎 羊肉其鲜乎?B.其孰能讥之乎? A.羊肉其鲜乎?B.其孰能讥之乎?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安陵君其许寡人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安陵君其许寡人.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安陵君其许寡人. 答案:CD例句:副词“千万”“一定” :CD例句 ”“一定 答案:CD例句:副词“千万”“一定”,表祈使语 .(A很 形容词前;B难道) ;B难道 气.(A很,形容词前;B难道)
而
(一)连词: 连词: 表示转折关系――“然而”、“可是”、 1.表示转折关系 “却”。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师说》 《师说》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 2.表示修饰关系 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句:掩口胡卢而笑。 促织》 例句:掩口胡卢而笑。 《促织》 表示并列关系――“而且”、“又”、 3.表示并列关系 “和”或不译。 例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例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师说》 《师说》
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而
A B C D
• 选出与“国而有难,则投笔从戎”中的“而”用 法不相同的一项
例句的意思:连词,在主谓间表假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是也. 设.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终日而思D表转折,答案D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未及十日而变法已起矣.
• A B C D
选出与“终日而思”中的“而”用法相同的项 提刀而立. 例句表修饰,连接修饰 皆怆然而涕下. 语和中心词.答案AB. C表转折.D表因果.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其
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 叼其一而啖之 叼其一而啖之, 狐谓狼曰 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 羊肉其鲜乎 得饱其口福.”狼曰 其如猛犬何?”狐间于曰 狼曰:“其如猛犬何 狐间于曰:“羊 得饱其口福 狼曰 其如猛犬何 狐间于曰 羊 数詈君,其言不堪入 君其无闻耶 其畏主人耶? 君其无闻耶,其畏主人耶 数詈君 其言不堪入 耳,君其无闻耶 其畏主人耶 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 犬曰:“欲加之罪 君其许之!”犬曰 欲加之罪,其无 愿为一雪其耻 君其许之 犬曰 欲加之罪 其无 词乎?”护羊愈紧 狐与狼悻悻而去. 护羊愈紧,狐与狼悻悻而去 词乎 护羊愈紧 狐与狼悻悻而去 选出与例句中 “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项:
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其
• 选出与例句“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项: 例句:君其无闻耶 其畏主人耶? 君其无闻耶,其畏主人耶 例句 君其无闻耶 其畏主人耶 A.其进愈难 其见愈奇. 其进愈难, A.其进愈难,其见愈奇. B.其父虽善游 其子岂遽善游哉! 其父虽善游, B.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C.其无马耶 其真不识马耶? 其无马耶, C.其无马耶,其真不识马耶?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分析:其用在句首一般用作副词“大概,难道” 分析:其用在句首一般用作副词“大概,难道”,两个 “其”连用一般讲成“是……还是”“如果 连用一般讲成“ 还是”“如果…… 还是”“如果 那么” 那么” 例句是表选择的关系. 例句是表选择的关系. 答案C.(A. 如果……那”;B.代词他;D.代词它) C.(A.“如果 代词他;D.代词它) 答案C.(A. 如果 那 ;B.代词他;D.代词它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由 “因”“由”。 例句: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 例句: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 可译为“ ”“从 “于”,可译为“在”“从”。 例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例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 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至于泰安 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 ”“跟 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带领 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句: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例句: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 符救赵》 符救赵》
(二)介词: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 其他,可视情况译为“ ”“拿”“凭借”“依 凭借”“ 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 ”“按照”“用 按照”“ 什么身份” 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起提宾作用,可译为“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句: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例句: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 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列传》
(三)连词: 连词: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 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 ),可译为 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 ”“又”“而且”“并且 而且”“并且” 或者省去。 “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例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 表示承接关系, 前的动作行为, 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 或省去。 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例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 表示目的关系, 后的动作行为, 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 ”“来”“用 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 ”“以致 以致” 来”“以致”等。 例句: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 例句: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
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而
• 选出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 项 A B C D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二取义者也.
参考答案:C,例句表转折.A B D表并列
乃
(一)副词: 副词:
1.于是,就。 .于是, 例句:良乃入,具告沛公。 鸿门宴》 例句:良乃入,具告沛公。 《鸿门宴》 2.竟然。 .竟然。 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3.是,却是。帮助判断。 . 却是。帮助判断。 例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例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4.才,这才。 这才。 . 例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例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 如列传》 如列传》 5.仅仅,只。 .仅仅, 例句: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例句: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代词: 你的。 (二)代词:你,你的。 例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例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常见文言虚词18个 常见文言虚词 个: 以、 而、乃 、 何 、 乎 、 其 、 且、若、所、为、焉、也、 因、于、与、则、者、之。
也
• • • • • 语气词: 1、表判断 2、表肯定 3、表感叹 4、表疑问
以
(一)动词――认为。 动词――认为。 ――认为 例句:皆以美于徐公。 例句: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 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 例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例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的” 你们的” 5.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的”、“你们的”。 例句: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触龙说赵太后》 例句: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触龙说赵太后》 指示代词,指示人、 多表示远指, 6.指示代词,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 当于“ 之类的词。 当于“那”之类的词。 例句: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例句: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师说》
其
(一)代词: 代词: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 .用作第三人称 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 表示领属关系 她、它(们)的。” 例句: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例句: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2.指示代词,“其中”,“其中的”。 其中的” .指示代词, 其中” 例句: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例句: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3.活用作第一人称 .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 “自己(的)。” 例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例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二)动词: 动词: 好像” 如同” 通“如”――“好像”,“如同”。 好像 例句: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 例句: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 (三)代词: 代词: 你的” 通“尔”――“你”,“你的”。 你 例句:若欲死而父,即前斗。 书博鸡者事》 例句:若欲死而父,即前斗。 《书博鸡者事》
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而
某生有志于学,终日而思,锲而不舍;人不知而不愠. 偿曰:“国而有难,则投笔从戎,死而后已”.已而夷敌 寇边,母送之曰:“勿忘而言.”生曰:“保天下者,匹夫有 责,而况志士乎!” 果死国.乡人闻之,皆怆然而涕下. 1:选出与例句用法相同的项 例:勿忘而言 A.夫差,而忘越父杀汝父乎? 参考答案: B.而其无忘乃父之志 C:你的. A\B均为代词 C.而翁典铨,迁我京师,如振落叶耳. “你”;D表转折的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