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史简明年表剖析
明代文学概况
二、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一)明代文学分期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明前期文学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
戏曲、小说成就较高,《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长篇章回小说的问世,以及一些南戏改编作品,为明后期小说、戏曲的繁荣准备了一定条件。
明后期,小说和戏曲再现辉煌。
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如徐渭和《四声猿》、汤显祖和《临川四梦》、吴承恩和《西游记》、兰陵笑笑生和《金瓶梅》、冯梦龙和《三言》、凌濛初和“二拍”等。
在诗文方面,最突出的是公安派。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在传统文学观念中,人们一向把诗歌、散文等雅文学视为正宗,而把小说、戏曲等俗文学视为鄙野之言,甚至是淫邪之辞。
明初,朱元璋还制定了压抑通俗文学的政策。
但是,后来出于最高统治者自己享乐的需要,他们又往往破坏了某些禁令。
朱元璋就喜欢听平话,特别是后来承平日久,荒淫无耻的帝王们在寻欢作乐之余,对小说、戏曲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正德皇帝爱看《金统残唐记》,万历皇帝爱看《水浒传》,上行下效,朝廷大臣、文人学士也开始爱好俗文学。
这为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明代从理论上肯定俗文学的价值从李梦阳赞扬民歌开始,到嘉靖以后,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
李贽把《西厢》《水浒》称作“古今之至文”(《童心说》),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为“逸典”(《觞政》)。
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捷且深”。
这些言论,在当时都无异于振聋发聩,对俗文学繁荣起了巨大促进作用。
明代俗文学最引人注目的首先是小说的勃兴。
长篇章回小说的发展,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
短篇小说以“三言”“二拍”为突出代表。
其次是戏曲的兴盛。
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来的传奇,是明代戏曲的主流。
明前期传奇,总的色彩比较黯淡。
嘉靖以后,“三大传奇”陆续问世;“四大声腔”中,昆山腔、弋阳腔异常火爆。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绪论一、明代文学的分期明代文学是指1368年朱元璋称帝于南京至今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北京,这276年间发生的文学现象。
在元代文学新变的基础上,明代文学的发展受到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呈现沉寂、曲折、突进等复杂的趋势,犹如波浪,低谷与高潮并存。
前期:1368—1521(洪武—正德)或者1368—1487(洪武—弘治),前期是元代文学的余波,是明代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
后期:1522—1644(嘉靖—崇祯)或者1488—1644(正德—崇祯),后期的文学变革如狂飚突至,迅猛异常。
(一)、前期沉寂的原因元明之际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了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作品有阳刚之气,作家有忧患意识。
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南戏中兴、宋濂、刘基、高启诗文为代表。
但这种繁华很快就遭到阻扼和摧残。
1、明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自秦汉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朱元璋针对元代由于政治制度松懈思想统治的松懈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以强烈的手段建立了空前的独裁统治。
①洪武13年制造左臣相胡惟庸私通蒙古和日本案,胡被凌迟处死,持续十年,诛杀三万人。
洪武26年制造大将的蓝玉谋为不轨罪,蓝玉也被凌迟处死。
这两个案子诛杀数万人,几乎杀尽了开国英雄。
②废除实行了上千年丞相制度和七百多年的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制度,将军大政独揽于一身。
③至成宗永乐和宣宗宣德年间,建立内阁制度,削弱诸王权力。
④还设立锦衣卫、东西厂,对群臣和百姓进行监视,实行恐怖的特务统治。
2、思想文化上实行严格控制,对文人采取拉拢和高压双重手段。
①八股取士——要求士子只能代古人语气为之,按照固定的程式、字数,绝不允许自由发挥,强化对文人思想的禁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向来有隐的权利,而朱元璋却规定“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者”,即可“诛其身而没其家”。
当时文人“一授官职,亦罕有善终者”。
如高启因辞而被腰斩;苏州文人姚谟润、王谟被征不至而斩首抄家。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明代文学史是指明朝(1368年-1644年)时期的文学发展史。
明代文学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趋势和风格,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下面就明代文学史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文学思潮的转变1. 明代初期文学思潮的转变:明初的文学思潮呈现出平实真实的风格,以“家庭民情”为主要题材,强调人民生活的真实性。
明代初期文学作品以小说《西游记》、戏剧《汉宫秋》等为代表。
2. 明代中期文学思潮的转变:明中叶以后,文学思潮逐渐从以民间为主转向以社会为主。
明中叶以来的文学作品以明清小说、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如《红楼梦》、《西厢记》等。
3. 明代晚期文学思潮的转变:明晚期文学思潮转向追求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注重对人性的深入探索。
明晚期的代表作有戏曲《长生殿》、《桃花扇》等。
二、明代戏曲的发展1. 明代传统戏曲的发展:明代戏曲逐渐形成了五种流派,即元曲、南曲、北曲、西曲和杂剧。
明初的戏曲以元曲和南曲为主,元曲以元朝戏曲为基础,南曲以南方的音乐风格为主。
2. 明代杂剧的发展:明代杂剧是一种综合性戏曲形式,吸收了元曲、南曲、西曲等戏曲元素。
杂剧以剧情丰富、角色多样、音乐丰富多样、表演技巧精湛为特点,代表作有《汉宫秋》、《虬髯公》等。
3. 明代戏曲的改革创新:明代戏曲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如增加了音乐元素、增强了舞蹈演出的实力、注重剧本的创新等。
三、明代小说的发展1. 明代传统小说的发展:明代小说以神魔小说和志怪小说为主要创作方向。
其中,神魔小说以《西游记》、《水浒传》等为代表,志怪小说以《聊斋志异》为代表,这些作品在后世文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2. 明清小说的发展:明代晚期至清初,明清小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突破。
《红楼梦》是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明代散文的发展1. 明初散文的发展:明初散文以杂剧、小说等戏曲形式为主要创作方向。
明代文学概况(简)
明代文学概况(简)第一篇:明代文学概况(简)第一讲明代文学概况(第四周 1)明前期文学突出的成就是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经过长期流传而加工创作成书。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而戏曲和诗文则成就不高,出现了一些宣扬封建道德、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杂剧和诗文。
明中叶诗文创作中提出许多主张,但成就不大。
复古主义文风占了统治地位。
戏曲和小说又有新的发展,除了历史的、神话的题材以外,还以现实斗争为题材,及时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斗争,对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束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
很多作家积极参加现实斗争,对**现实的不同反映。
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
然而这种力量消长的变化并不表现于诗文数量的减少,而是表现在作品思想和艺术质量的蜕化。
从时间上看,明代享国的时间大致与唐代和宋代相等,都是约三百年左右;从数量上看,明代诗文作家及作品的数量也远在唐宋之上。
仅《千顷堂书目》著录的明人别集就大约有近五千种,《明诗综》收录的诗人也有三千四百多人;然而从质量上看,明代的诗文作家很难找到像李白、杜甫、苏轼那样在诗文方面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巨匠,缺乏唐宋诗文作家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
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虽然也能够看到作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抒写的个人心理感受,但不足的是他们传达信息的手法基本上是模仿古人,没有或很少在艺术观念及方法上创立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天地。
尽管如此,明代后期社会和文学的进步思潮仍然在诗文领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明代传统文学形式如此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社会方面来看,明代文学家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紧到松的过程。
元末文人在远离政治旋涡的环境中所形成的隐逸心理和孤独性格在明初的政治高压统治下受到猛烈的重创,他们在血的事实面前,不得不再次承担其个人对封建政权的服从义务。
魏晋和元代文人尽管也受到封建强权政治的挤压,但还有隐遁于山野之途。
明代文人则连隐逸也会获罪,“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者皆“罪至抄扎”。
明代文学
• 后期为万历至明亡(1573——1644),约七十余 年。这一时期,戏曲创作进入丰收期,汤显祖陆 续完成其包括《牡丹亭》在内的“临川四梦”四 部剧作。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沈璟、王骥德等对 戏剧进行理论探索的文人。小说创作在此时也进 入高潮,长篇人情小说《金瓶梅词话》、《醒世 姻缘传》及神魔小说《封神榜》等先后问世。在 白话短篇小说方面,则有冯梦龙的“三言”与凌 濛初的“二拍”等相继刊刻流行。诗歌方面则主 要出现了以“三袁”兄弟为首的“公安派”和以 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提倡一种 “独抒性灵”或“深幽冷峭”的风格。晚明时期 又出现了一种抒写情性的短小散文——小品文, 其代表作家有“三袁”和张岱等人。
• • • • • • • • •
三杨与“台阁体” 三杨与“台阁体” 背景 社会安定 个人经历,身为高官,与民间生活接触少。 个人经历,身为高官,与民间生活接触少。 政治钳制, 政治钳制,畏惧之心 三杨:历仕成祖、仁宗、宣宗、 三杨:历仕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 杨荣 杨溥 杨士奇
• 明史 杨溥传》:“是时王振尚未横,天下清平,朝无失 明史·杨溥传》 杨溥传 是时王振尚未横,天下清平, 中外臣民翕然称三杨。”“士奇有学术 荣有才识, 士奇有学术, 政,中外臣民翕然称三杨。”“士奇有学术,荣有才识, 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 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 • 《四库总目 杨文敏(荣)集提要》:“发为文章,具有 四库总目·杨文敏 杨文敏( 集提要》 发为文章, 富贵福泽之气。应制诸作沨沨(fēng)雅音。其他诗文,亦 雅音。 富贵福泽之气。应制诸作沨沨 雅音 其他诗文, 皆雍容平易,肖其为人。虽无深湛幽渺之思, 皆雍容平易,肖其为人。虽无深湛幽渺之思,纵横驰骤之 足以振耀一世,而逶迤有度,醇实无疵, 才,足以振耀一世,而逶迤有度,醇实无疵,台阁之文所 由与山林枯槁者异也。 由与山林枯槁者异也。与杨士奇同主一代之文柄亦有由 矣。” • 茅盾《夜读偶记》:说得“雅”一点,是雍容典雅;说得 茅盾《夜读偶记》 说得“ 一点,是雍容典雅; 不客气, 今天天气哈哈哈” 这种以阿谀粉饰为主题, 不客气,是“今天天气哈哈哈”。这种以阿谀粉饰为主题, 以不痛不痒,平正肤廓为风格的文学,在那时, 以不痛不痒,平正肤廓为风格的文学,在那时,不但是文 人们明哲保身的法宝,也不失为夤缘求进的阶梯。因此, 人们明哲保身的法宝,也不失为夤缘求进的阶梯。因此, 从永乐到成化,虽然有少数卓特之士唾弃所谓的“ 从永乐到成化,虽然有少数卓特之士唾弃所谓的“台阁 然而当时滔滔者天下皆是,台阁体俨然成为“正宗” 体”,然而当时滔滔者天下皆是,台阁体俨然成为“正宗” 主流” 和“主流”。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明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在古代文学考研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不仅反映了明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状况,更是中国文学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本文将重点介绍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一、明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而又短暂的时期。
明朝建立后,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渐加强,社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文化和经济的繁荣程度也比较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明代文学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
(1)宋元继承与发展明代文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宋元文学基础之上的。
宋代的文学成就是十分显著的,金明元时期的一批文人受到了宋代文学的影响,深入学习,不断汲取宋元文学之精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同时,明代文学也吸收了元代戏曲和曲艺的精华,从而使得明代文学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2)文章理学的兴起明代是文章理学的全盛时期。
文章理学是明代各界学者包括文学家、学者、政治家等人通过学习、创作文章,把其中的思辨、论证、判断、表达等过程当作一种探究人生、探究世界、表达自我及交流与对话的方式。
文章理学的文学性非常强,其主要特点是高深的思辨和论证,富有哲学和人生智慧。
(3)曲艺的繁荣在明代,曲艺的各类流派繁荣,形式多样。
著名的曲艺流派有“南曲”和“北曲”,“南曲”以丝竹为主,重在唱腔,其代表作品有《汉宫秋》、《阳关曲》等。
而“北曲”则以弦乐为主,重在艺术表现,其代表作品有《西厢记》、《牡丹亭》等。
二、明代文学的特点(1)文学思想多元化在明代文学中,各种思想流派交相辉映,多元化的文化内涵得以发展。
例如,文章理学中有宋代的理学思想,而现实主义则体现了对生活的忠实表现。
这些不同思想的交融和碰撞,丰富了明代文学的精神内涵。
(2)文化艺术风格多样化明代文学的文艺风格是各具特色的。
小说以现实主义的风格为代表,戏曲以“南戏”和“北戏”为主要流派,文章则兼有宋元文学之长,兼中西方文化。
明代文学概况
蓝玉; 宋濂; 刘基; 亲侄朱文正、外甥李文忠;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 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2),废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汉以来实行了上千年的丞相制
度,集军政大权于一身。(3页9-11行) (3),对东南沿海地区加以残酷打击,以削 弱这一地区的力量,铲除对王朝统治可能构 成威胁的基础; 用军队封锁海上交通,禁止民间的对外贸易, 以贯彻“重农抑商”的政策。
3,文学概况: 在明代文学的后期,明代文学进入高潮,随后又遭到 严重的挫折。
(1),文学理论: 李贽“童心说”。 所谓“童心”,李贽解释为“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 本心”,也就是由人的自然本性所产生的未经假饰的 真实情感,与之对立的,则是由耳目而入的“闻见道 理”。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童心 说》)(150页2段)
第七编、明代文学
概说
明代(1368—1644)共277年的历史 一、明代前期文学,明初到成化(1368-1487) 二、明代中期文学,弘治到隆庆(1488-1572) 三、明代后期文学,万历至明亡(1573-1644)
一、明代前期文学
明初到成化末年(1368-1487)
1,政治经济背景:
孝儒疾书“燕贼篡位”数字,掷笔与地,“死即死 耳,诏不可草。” “汝不顾九族乎?” “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命人剁孝儒嘴,孝儒血涕纵横,喷血痛骂,朱 棣厉声道:“汝焉能遽死。当灭十族!” 朱棣灭方孝孺10族,达873人,入狱及充军流放者 达数千。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他(柔石)的家乡,是台州的宁 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 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
明代文学概述
(二) 张扬个性和肯定人欲(突变的思想基础)
• 1、王学兴起和禅学渗透:(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明初的独裁政治,必然带来思想的禁锢。理学的提倡,八 股文的实行,造成了思想文化界的压抑。越是压抑,也越积累着 冲破的力量,明中后期,思想界出现了两股重要的力量。一是王 学;一是禅学。两者本质又具有同一性。 • 王学: • 王学是指思想家王守仁创立的一种思想学说。由于他以心作 为衡量事物是非的标准,故有称为“心学”。他认为“心者,天 地万物之主也”,“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一切以 我“良知”为是非标准,孔子之言,良知以为不对,我也不敢以 为对。这样的观点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动摇了思想偶像的神 圣地位,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只要心里想做的,就是合理的。还提出顺心率性而为。说“百姓 日用即道”,“穿衣吃饭即理”。孔子也说:食、色性也。充分 肯定了人欲要求和个性的自由发展。这一思想为文人士子广泛接 受,对文学影响非常之大。
•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给文坛带来了短暂的繁荣。 如果没有这两部作品的出现,明代前期的作品太平庸了。
• 2、后期:从嘉靖年间开始到明亡(文学的突变期) • 这是明代文学从前期的衰落状态中恢复生机、逐渐走向高潮 的时期。 • 促使转变的条件: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思想 统治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创作主体精神高扬,文学很快 复苏而大步迈进,很快地迎来了文学突变和全面繁荣。 • 小说有《西游记》、《金瓶梅》问世;戏曲有《宝剑记》、 《浣沙记》、《鸣凤记》三大传奇问世,汤、沈剧坛争霸;诗文 流派此起彼伏;三言两拍,叹为奇观。 • 共同的审美趣味急剧转向世俗化、个性化和趣味化。完成了 文学史上的一次突破。
•
两种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就是肯定人欲的合理性。人欲就是与生俱来 的七情六欲,就是世俗的爱好和个人的情欲。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来没有那 一个朝代像明代作家那样清楚的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和善待自己。他们把自 身存在的和拥有的一切,都看成合理的。即使是毛病和陋习,也自我欣赏爱 不释手。而且,认为人的情欲是人身上最真实、最自然、最本我的部分,理 应得到尊重和理解。李贽主张顺从人的个性,满足人的欲望。汤显祖、袁宏 道把情欲在内的追求现实享受的“情”与“理”相对立,提出了“世总为 情”、“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寄达观》)反对“拂情以为 理”,极力宣扬“情”解放。袁宏道公开宣扬追求人间的真乐乃是“目极世 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乃至宾客满席, 妓妾数人,寻欢作乐到朝不谋夕,恬不知耻的地步。因此,明中叶后,在文 士中出现了一批放诞不羁的“狂士”(扬州八怪、吴中四子、唐伯虎点秋香, 其妻妾可玩两桌牌),社会上兴起了一股高扬个性和肯定人欲的思潮。这一 切深刻地影响到文学的创作。在文学上兴起了一次性文学高潮,并且不局限 于说和写,春宫画也泛滥成灾。
第七编明代文学史
(三)、思想因素:王学左派的兴起 1,明朝哲学思想进程概况:明初程朱理学的 至上地位及思想界的沉闷→明代中期(弘、正 )王学左派的兴起→晚明的经世思潮 2,王学左派的总体主张:“心”证“天理” →“良知”→“本心”“率性”。李贽(15271602) 3,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弃天理而重个人情欲 的社会思潮下,汤显祖、袁宏道在文学观念上 对“真”、“情”、“性灵”的张扬与推崇。 创作主体意识的加强,文学个性特征的鲜明, 题材范围的扩大,对俗文学的推动。弊端:非 道德、非理性文学作品的盛行。
4,雅文学的俗化与俗文学的雅化及得失: 诗文、文言传奇小说的俗化;戏文(南 戏)演变为“雅部”(明传奇)、白话 小说的汲取养料、民歌的整理;俗文学 的雅化与案头化。雅俗兼顾的作者群。
(二)文学群体与文学论争
1、文学群体概况: 明初:三杨、茶陵派(兴趣型、趣味型) 明中后期:诗文——前七子、唐宋派、后 七子、公安派、竟陵派(主张型) 戏曲:吴江派、临川派 明末:复社、几社(政治型)
(三)进程概况:
1,嘉靖之前: 明初:朱元璋、朱棣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整肃; 从《三国》、《水浒》、宋濂、高启、刘基(元 代文学余波)。 明前期:平淡。思想控制因素下的台阁体与神仙 道化剧的泛滥。 中期:弘治、正德年间前七子的复古思潮与文学 反拨。
2,嘉靖至明亡:
明中后期:突进时期。表现:小说(章回体通 俗小说)、戏曲(三大传奇、临川四梦)、诗 文(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及文学 论争)、其他如白话短篇小说、民歌等的流行 与整理。整体特征: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 另:明末的经世致用思潮与理性回归及对清代 文学的影响。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 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14701523)
明朝文学史年表
明清文学史年表明洪武元年戊申(1368)正月,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国号明,建元洪武。
八月,元朝亡。
约于元末明初,传为罗贯中编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施耐庵编撰的《水浒传》基本定型。
传罗贯中为施耐庵的门人。
施氏生卒年不详。
罗氏约生于1315—1385年之间,另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传世。
洪武二年已酉(1369)二月,诏修《元史》,以宋濂、王祎为总裁。
高启以荐修《元史》赴南京,次年授翰林院编修,《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池上雁》等诗作于此际。
洪武三年庚戌(1370)诏定八股文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
高启自定《缶鸣集》十二卷。
杨维桢卒(1296—),年七十五。
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高明约卒于是年(约1301—),年约七十。
有南戏《琵琶记》等。
洪武七年甲寅(1374)高启因作《郡治上梁文》犯忌被杀,年三十九(1336—)。
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洪武八年乙卯(1375)刘基卒(1311—),年六十五。
有《诚意伯文集》。
洪武十一年戊午(1378)瞿佑著成《剪灯新话》四卷。
朱权生(—1448)。
杨基卒于本年或后(1326—),年约五十三。
有《眉庵集》。
洪武十二年已未(1379)朱有燉生(—1439)。
洪武十三年庚申(1380)正月,左丞相胡惟庸坐谋逆罪被杀,株连者众。
徐贲卒(生年不详)。
有《北郭集》。
洪武十四年辛酉(1381)宋濂卒(1310—),年七十二。
有《宋学士文集》。
洪武十七年甲子(1384)三月,颁科举取士式,乡、会试首试《五经》、《四书》,遂为定制。
洪武十八年乙丑(1385)张羽远谪广东,半途召还,自沉龙江,年五十三(1333—)。
有《静居集》。
洪武三十年丁丑(1397)五月,颁《御制大明律》,其中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
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同罪。
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如、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代文学史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说一、明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明代建国以后,进一步巩固并发展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大力提倡程朱理学,采用八股取士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箝制了文人的思想,对文学的创作极为不利。
明代中叶,社会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趋向尖锐、激化;在经济上,城市商业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在思想上,前期的控制有所松动,启蒙思潮开始兴起,出现了王阳明的心学、王艮的泰州学派等与理学相抗衡,这些都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末年,随着国事多艰,经世实学思潮抬头,部分作家又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开启了清代文学思潮的转变。
明代的文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 明代前期文学,包括从太祖建国至宪宗成化年间的文学,是明代文学的停滞期。
此期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袭元代文学的余绪,并为明代中期文学的突变作好了准备。
此期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主要成就体现在新兴的长篇小说和传统的诗文创作两个方面。
《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是划时代的作品,二者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在它的初始阶段就达到了辉煌的高峰,它们分别成为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不可企及的楷模。
宋濂、刘基、高启等由元入明的诗文作家,也写出了一些揭露现实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优秀作品,使明初文学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
但此后的一百多年,文学创作在整体上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局面。
首先在诗文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以三杨为首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台阁体”,继之而起雄踞文坛的是李东阳的茶陵派,追求格律声调,也保留有台阁体的痕迹。
在戏曲领域,是以朱权、朱有燉为代表的宫廷派杂剧作家以及以邱濬、邵璨为代表的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伦理剧创作。
在小说领域,文言小说较有特色,出现了瞿佑的《剪灯新话》与李昌祺的《剪灯余话》,白话小说则几乎一片空白。
2. 明代中期文学,包括从孝宗弘治元年至穆宗隆庆年间的文学,是明代文学的全面复苏与迅速发展期。
明代文学概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牡丹亭》 《永乐大典》 郑和下西洋
二、明代前期文学发展概况
1、朱元璋
在金华时,朱文忠用儒士屠性、孙履、许元、 王天锡、王袆干预公事,闻于太祖。差人提取 屠性等五人到京,命王袆、许元、王天锡发充 书写,惟屠性、孙履诛之。(刘辰《国初事迹》)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概述
一、明代文学的断限及分期
断限:明代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 开国,到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 644) 自缢,前后共计277年。
分期: 二分法: 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明初到正德年间。 近古文学的第一阶段:嘉靖(1522~1566)以 后,文学变革犹如狂飚突至,迅猛异常,中国文学正式 步入近古的新时代。从明中叶到清代鸦片战争,是中国 文学近古期的第一段。 三分法: 前期:从明初到成化末年(1368—1487)的一百多年。 中期:从弘治到隆庆(1488—1572)的近百年。 后期:自万历到明末(1573—1644)。
3、文学上
“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 徐祯卿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 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 “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 光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 有誉、谢榛、吴国伦, 《西游记》
四、明代后期文学发展概况 1、社会状况:
朱厚熜初承大统时,对国事尚有所作为,除采取了历 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 扭转了正统以来形成的内监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 并曾下令清理庄田,“不问皇亲势要,凡系冒滥请乞 及额外多占者悉还之于民”等。但这种善政并没有保 持多久,一年以后,即有“十渐”等奏疏出现。特别 是经“壬寅宫变”幸得未死,他被吓得失魂落魄,躲 在西苑,设醺炼丹,迷信几个道士的邪说,养生修道, 二十余年不敢回大内,置朝政于不顾,使贪赃枉法的 首辅严嵩横行乱政20年,形成北方蒙古侵扰不断,有 识的官员不能为国出力,甚至惨遭屠戮。另在宫内外 兴建大量宫殿庙宇,加重百姓的负担,使得国家财政 危机愈益深重。
明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明代文学史简明年表公元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明王朝建立。
元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结束。
长篇章回小说发展成熟,后成为明清及近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民间创作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写成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为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作品。
元末明初,施耐庵在民间创作和历史资料基础上写成长篇小说《水浒传》,为古代英雄传奇小说代表作品。
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定科举制度,仿宋朝经义,规定“制义”(八股)格式。
公元1374年(明洪武七年)高启卒(生于1336年)。
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作有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
公元1375年(明洪武八年)刘基卒(生于1311年)。
刘基于元末明初作有神话长诗《二鬼》、散文《卖柑者言》、寓言散文集《郁离子》等。
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宋濂卒(生于1310年)。
宋濂作有散文《王冕传》、《送东阳马生序》、寓言散文集《燕书》等。
公元1402年(明惠帝建文四年)方孝孺卒(生于1357年)。
方孝孺作有散文《蚊对》、《指喻》等。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约产生于公元15世纪或更早(一说公元13世纪,一说公元11世纪),约100多部,为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约于公元15世纪基本定型(一说产生于公元13至17世纪)。
公元1408年(明成祖永乐六年)《永乐大典》于永乐元年(1403)开始编纂,至本年完成,共22937卷(包括凡例、目录60卷),前后参加编纂者达2000多人,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今残佚)。
公元1411年(明永乐九年)诏令禁毁“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杂剧等。
永乐时期,杂剧、传奇出现大量歌功颂德、伦理说教之作。
公元1414年(明永乐十二年)诏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永乐十五年(1417)颁行,定为国子监及府、州、县学生员必读书。
永乐时期,以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盛行。
公元1427年(明宣宗宣德二年)瞿佑卒(生于1341年)。
明代文学概说
3.诗文方面:传统诗词文的衰落
茶陵派——以李东阳为首,诗法杜甫,文推
韩、柳。
前后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这首的前七
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他们 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模拟抄袭 古人为能事,实质仍然是一种形式主义。
唐宋派——归有光等唐宋派首先起来
反对复古派。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代宗(景泰9年)
明宪宗(成化24年) 明孝宗(弘治19年) 明武宗(正德17年没见臣) 明世宗(嘉靖46年) 明穆宗(隆庆7年) 明神宗(万历48年) 明光宗(泰昌1个月) 明熹宗(天启8年) 明思宗(崇祯17年 )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在1976年夏著成的一 部经典历史著作。 1952年,赴美于密西根大学攻读历史学。那一年黄 仁宇34岁。他把半生的事业成就全部放弃,重新和 年轻的学生们生活在一起,半工半读,发愤攻读, 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前后一共12年。 毕业后相继在南伊利诺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任教, 又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 究所研究员。
他选择了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为横截面,
然后又精选了一些人物来做解剖。万历皇帝、 世间已无张居正、首辅申时行、古怪的模范 官僚海瑞、孤独的将领戚继光、自相冲突的 哲学家李贽,只是了解16 世纪中国社会体制 的一个个切入点。这些人物构成了这本书的 基本框架,也构成了这本书的章节。
它不是一本普通的通俗读物,而是用通俗的
2.
文化思想上 在文化思想上也实行了严酷的控制,统治者 对文人一方面采取笼络手段,另一方面则采 取高压政策,规定“士大夫不为君用,罪该 抄杀”,同时又不断地大兴文字狱。 在思想教育方面,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宣扬 三纲五常,实行八股文取士制度。 朱棣召集3000人编大型类书《永乐大典》
明代文学发展史
明代文学发展史
明代文学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开国,到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自缢,共计277年。
明代文学的发展呈现波浪形态势:- 前期为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初文学衰微冷落期;
- 嘉靖以后,文学崛起发展,变革迅猛异常。
明代文学近代化变革的标志如下:
-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的刊刻和风行, 西游记》和(金瓶梅词话》的陆续写定和问世,兴起了编著章回体通俗小说的热潮;
- 从(宝剑记》 浣纱记》 鸣凤记》三大传奇问世,传奇体制的定型和昆腔的改革,到汤显祖写出“临川四梦”,戏曲创作被推向了高峰;
- 继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开展文学革新运动之后,唐宋派、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文学的变革作出了努力;
-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挂枝儿”“山歌”等民间文学的流行和整理等,都明显地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
明代小说知识点总结图表
明代小说知识点总结图表一、明代小说简介明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深刻的发展和改变。
明代小说是以明代为背景的小说,以其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内容丰富而著称。
明代小说在改革唐宋传统小说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为后世的小说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明代小说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明代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创新,二是明代小说在题材内容上的丰富多样。
这两方面的特点互相结合,形成了明代小说的丰富多彩的特色。
本文将对明代小说的叙事方式和题材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同时也会对明代小说的一些经典作品进行介绍。
二、明代小说的叙事方式明代小说在叙事方式上具有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叙事结构多样化明代小说多采用多线叙事结构,通过穿插叙事的方式,将不同的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变,增加了叙事的层次感和张力。
这种叙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说的阅读价值和观赏性。
(二)人物刻画细腻明代小说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不仅描写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还深入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读者更容易对人物产生共鸣。
(三)情节编排巧妙明代小说在情节编排上非常巧妙,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巧妙的安排,使故事情节环环相扣,错综复杂,不仅使读者产生更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也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四)语言表现丰富明代小说的语言表现非常丰富多彩,不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意象,而且还采用了丰富多变的修辞手法和音韵效果,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五)态度客观中和明代小说在叙事中的态度客观中和,既能展现人物的善恶、美丑,又不会过于强调某一方面,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三、明代小说的题材内容明代小说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多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题材明代小说多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题材,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再现和演绎,揭示历史的真相和深层次的含义,从而使读者更容易对历史产生兴趣和认识。
明代文学概说
明代⽂学概说⽂/肖旭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灭元,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共276年。
在嘉靖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经济发⽣了重⼤变化,⽂学⽅⾯也出现了新的势态。
明代⽂学以嘉靖元年(1522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明王朝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加强了特务统治,⼤兴⽂字狱;在⽂化思想上完善了学校制度,规定了⼋股⽂的科举制。
政治和⽂化思想上的这些措施,使明王朝前期⽂坛出现了死⽓沉沉的局⾯,著名的作品⼏乎都集中在元末明初之际,⽂学作品的整理⽅⾯成就⽐较显著,如《三国》、《⽔浒》的加⼯整理,章回⼩说和传奇戏曲的体例⽇趋完善,为后期⽂学创作的繁荣准备了⼀些条件。
嘉靖以后,⼟地兼并⽐较激烈,⼴⼤农民被迫流亡,在⼀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城市⾥市民⼈数增多,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势⼒也不断增长。
明后期宦官弄权突出,魏忠贤的“阉党”把持朝政,东林党⼈进⾏了反对宦官的激烈⽃争。
这时出现了以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主义的哲学体系。
他们在反对程朱理学的传统束缚和启发⼤胆思索⽅⾯,起了⼀定的积极作⽤。
这个体系的泰州学派,反对封建的伪道学;李贽等为⼩说、戏曲⼤声呐喊。
因此明后期⽂学出现了繁荣的局⾯。
戏曲步⼊了中国戏曲的全盛时期,产⽣了⼤批有特⾊的传奇作品,以汤显祖的《牡丹亭》影响为最⼤。
这出戏体现了反对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
在长篇⼩说⽅⾯,出现了神魔⼩说的代表作《西游记》;出现了第⼀部以描写家庭⽣活为题材的长篇⼩说《⾦瓶梅》。
在短篇⼩说⽅⾯,出现了冯梦龙的“三⾔”和凌濛初的“⼆拍”等话本、拟话本⼩说。
在诗⽂⽅⾯,唐宋派、公安派给复古派以致命打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明代⽂学有这样三个特点:1、明代是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旧的东西更趋腐化,新的萌芽已经产⽣,这都影响着⽂学,且在⽂学中有所反映。
如《⾦瓶梅》的出现,反映了统治者的腐化堕落,已经影响到了社会风⽓。
市民成为话本⼩说的中⼼⼈物,情与理的⽃争,个性解放的要求,在《牡丹亭》中体现的⼗分突出。
(完整版)明代文学史年表
明代文学史年表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太祖朱元璋开国。
章回小说发展。
洪武二年(1369):高启应召纂修《元史》洪武三年(1370):定科举制度,仿宋朝经义,制定“八股”格式洪武十一年(1378):瞿佑著成《剪灯新话》四卷洪武十七年(1384):颁布科举考试限用《四书》朱注。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权作《太和正音谱》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永乐大典》于永乐元年始修,至本年编成永乐十二年(1414):胡广,杨荣等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永乐十五年(1417):颁布科举考试限用《性理大全》永乐十八年(1420):李祯作《剪灯馀话》四卷永乐二十年(1422):贾仲明《书录鬼簿后》明孝宗弘治甲寅年(1494):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弘治十年(1497):“吴中四才子”徐祯卿、祝允明、唐寅、文徵明。
弘治十三年(1500):李梦阳《时命篇》弘治十七年(1504):李东阳编《拟古乐府》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李梦阳《结肠操》明世宗嘉靖壬午年(1522):《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早可见刻本嘉靖四年(1525):李梦阳刊刻《弘德集》嘉靖二十一年(1542):吴承恩《西游记》初稿或至本年已著成嘉靖二十六年(1547):李开光著成传奇《宝剑记》嘉靖三十一年(1552):刊本《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嘉靖三十二年(1553):现存最早的《唐书志传》刻本刊行嘉靖三十五年(1556):李开光诗文集《闲居集》嘉靖三十八年(1559):天池道人《南词叙录》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三国志演义》传入朝鲜;李攀龙《古今诗删》至迟在本年编成隆庆四年(1570):高濂作传奇《玉簪记》隆庆六年(1572):王世贞著成《艺苑卮言》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汤显祖《红泉逸草》万历十五年(1587):汤显祖《紫钗记》万历十七年(1589):刊印《忠义水浒传》万历十八年(1590):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万历十九年(1591):《英烈传》的最早刊本刊行万历二十二年(1594):《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袁宏道《为官苦》万历二十四年(1596):袁宏道《叙小修诗》,首次提及《金瓶梅》并给予高度评价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牡丹亭》万历二十八年(1600):汤显祖《南柯记》万历二十九年(1601):汤显祖《邯郸记》万历三十四年(1606):《杨家府演义》于本年序刊;袁宏道《瓶花斋集》;汤显祖《玉茗堂文集》万历三十五年(1607):沈璟《义侠记》万历三十六年(1608):刊印《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徐复祚《红梨记》万历四十二年(1614):吴从先《小窗自纪》万历四十五年(1617):现存最早《金瓶梅》刻本刊行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冯梦龙《警世通言》天启七年(1627):刊本《岳武穆王精忠传》;冯梦龙《醒世恒言》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凌濛初《拍案惊奇》崇祯三年(1630):陆人龙《辽海丹忠录》;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崇祯五年(1632):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崇祯六年(1633):吴炳《绿牡丹》崇祯八年(1635):明刊《三国志传》入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崇祯十五年(1642):刊本《岳武穆精忠报国转》十七年(1644):钱谦益《初学集》;思宗朱由检自缢。
明代的文学精品及演变
明代的文学精品及演变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为繁荣的时期,不仅文学规模庞大、涵盖面广,而且在文学形式、题材、风格等多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明代的文学精品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催生了一批批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
本文将从明代文学的历史及演变、代表作品等方面来探讨明代文学的精品。
一、明代文学的历史及演变明代文学除了继承了前代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在文学形式、内容、语言、思想等多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发展和演变。
明代文学从元末明初的洪武到万历末年,历时近300年,期间出现了一批批文学大师和代表作品,如:端午节民间故事“屈原传奇”、“西游记”、“水浒传”、“镜花缘”等主题鲜明、思想深刻、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以及李时中、冯梦龙、唐寅、袁宏道、文征明等文学家的作品。
此外,明代文学也展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同时文学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演变。
例如,五言诗和七言诗向着秀雅、洒脱、清新的方向发展;散文从元代的章奏体、纪行体逐渐发展为以志怪、笔记、杂谈、随笔、小说和历史散文为主的多样化文体;戏曲则从民间艺人“梨园子弟”演变为专业的行当;小说也从志怪、笔记逐渐演化到长篇、大师的艺术作品等。
二、明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西游记》《西游记》是明朝四大奇书中的一部,全书共120回,讲述的是唐朝和尚玄奘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真经的故事。
该书开创了以小说的形式写道教神话和佛教经典的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宗教文化和历史、地理、民俗、人物等多种元素,也让众多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为现代人所熟知。
2、《水浒传》《水浒传》全名《忠义水浒传》,是明朝四大奇书之一,共有100回,以108位梁山好汉为主线,讲述了他们的传奇故事。
该书以细腻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富有冲突性的情节等多种因素吸引了众多读者。
同时,该书所展现的叛逆、反抗意识也是其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3、《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全名《石头记》。
明代文学概述
明代文学概述自一三六八年朱元璋称帝于南京,至一六四四年崇祯自缢于北京,明代的历史延续了约二百八十年。
明成祖自“靖难之役”中夺得政权,迁都北京,继续推行由太祖确立的治国方针。
我们大致地把从明初到成化末年(1368-1487)的一百多年界定为明代文学的前期。
可以看到,这是文学史上一段相当漫长的衰微冷落的时期。
元代末年所形成的自由活跃的文学风气,在明初以残酷的政治手段所保障的严厉的思想统治下戛然而止。
大致把从弘治到隆庆(1488-1572)的近百年划为明代文学的中期。
这是明代文学从前期的衰落状态中恢复生机、逐渐走向高潮的时期。
中期文学的复苏,首先表现于两个文学集团:“吴中四才子”和“前七子”。
由祝允明、唐寅为首的吴中四才子,其成员政治地位都不高,影响范围较小,是一个地域性的文学集团。
但他们的文学创作,处于苏州这一城市经济特别繁盛的环境,与市民阶层的思想文化息息相通,具有很多新鲜的内涵,所以是很值得重视的。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大多科第得志,政治地位较高,活动的中心又是在京师,因而其影响遍布于全国。
尤其是李梦阳,他在明代文学中的扭转风气之功,为后来的文人所一致称赏。
明代文学概况明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和戏曲。
明代小说创作无论是长篇或短篇都呈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
明代前期历史题材的章回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和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共同拉开了我国小说世界的帷幕。
明中叶以后,小说创作进入了新的天地,我国第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西游记》、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世情小说《金瓶梅》相继问世,为中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
这四部小说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
明中叶的短篇小说,也十分兴旺发达:以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为代表,无论在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艺术成就上,都比前人有很大进步。
明代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文言短篇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文学史简明年表公元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明王朝建立。
元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结束。
长篇章回小说发展成熟,后成为明清及近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民间创作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写成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为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作品。
元末明初,施耐庵在民间创作和历史资料基础上写成长篇小说《水浒传》,为古代英雄传奇小说代表作品。
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定科举制度,仿宋朝经义,规定“制义”(八股)格式。
公元1374年(明洪武七年)高启卒(生于1336年)。
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作有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
公元1375年(明洪武八年)刘基卒(生于1311年)。
刘基于元末明初作有神话长诗《二鬼》、散文《卖柑者言》、寓言散文集《郁离子》等。
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宋濂卒(生于1310年)。
宋濂作有散文《王冕传》、《送东阳马生序》、寓言散文集《燕书》等。
公元1402年(明惠帝建文四年)方孝孺卒(生于1357年)。
方孝孺作有散文《蚊对》、《指喻》等。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约产生于公元15世纪或更早(一说公元13世纪,一说公元11世纪),约100多部,为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约于公元15世纪基本定型(一说产生于公元13至17世纪)。
公元1408年(明成祖永乐六年)《永乐大典》于永乐元年(1403)开始编纂,至本年完成,共22937卷(包括凡例、目录60卷),前后参加编纂者达2000多人,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今残佚)。
公元1411年(明永乐九年)诏令禁毁“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杂剧等。
永乐时期,杂剧、传奇出现大量歌功颂德、伦理说教之作。
公元1414年(明永乐十二年)诏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永乐十五年(1417)颁行,定为国子监及府、州、县学生员必读书。
永乐时期,以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盛行。
公元1427年(明宣宗宣德二年)瞿佑卒(生于1341年)。
瞿佑作有传奇小说集《剪灯新话》,其后李祯作有《剪灯馀话》,标志着唐宋传奇向清文言小说的过渡。
公元1465年(明宪宗成化元年)自明初重定科举考试制度以来至成化时期,八股文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此后长期盛行。
公元1488年(明孝宗弘治元年)成化至弘治时期,形成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其诗上承台阁体,下启“前七子”,已表现出复古趋向。
成化至弘治时期,传奇创作有较大发展,陆续出现的作品有《精忠记》(姚茂良)、《连环记》(王济)、《千金记》(沈采)、《绣襦记》(徐霖)等。
公元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弘治中期至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倡导诗文复古运动,主张“格调说”,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后被称为“前七子”。
此后复古、拟古之风盛行。
徐祯卿撰有诗话《谈艺录》等。
康海作有杂剧《中山狼》等。
王九思作有杂剧《杜甫游春》等。
马中锡和吴中诗人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等同为弘治中期至正德年间诗文代表作家。
马中锡作有《中山狼传》等。
唐寅作有《烟波钓叟歌》等。
王磐、陈铎等为弘治中期至正德年间散曲代表作家。
王磐作有〔朝天子〕《咏喇叭》等。
陈铎作有散曲集《滑稽余韵》等。
公元1530年(明世宗嘉靖九年)李梦阳卒(生于1473年)。
李梦阳与何景明并称“李何”,同为“前七子”领袖人物。
公元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杨慎卒(生于1488年)。
杨慎自嘉靖三年(1524)以后谪居云南30余年,其诗文自成一家。
王慎中卒(生于1509年)。
自嘉靖初期以来,王慎中、唐顺之等提倡唐宋散文,其后茅坤、归有光等继起,被称为“唐宋派”。
茅坤编有《唐宋八大家文钞》。
嘉靖中期以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继承“前七子”主张,再次形成复古、拟古潮流,被称为“后七子”。
王世贞撰有诗话《艺苑卮言》等。
谢榛撰有《四溟诗话》等。
嘉靖时期,洪楩编有《清平山堂话本》,收宋元话本及明代拟话本60篇(今存15篇),为今存最早的明人所辑话本集。
公元1568年(明穆宗隆庆二年)李开先卒(生于1502年)。
李开先作有传奇《宝剑记》等。
为明代传奇戏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1570年(明隆庆四年)李攀龙卒(生于1514年)。
李攀龙与王世贞同为“后七子”领袖,与“前七子”领袖李梦阳、何景明并称“李、何、王、李”。
公元1571年(明隆庆五年)归有光卒(生于1507年)。
归有光为“唐宋派”散文代表作家,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
公元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嘉靖后期至万历初年之间,吴承恩在民间创作基础上写成长篇小说《西游记》,为古代神魔小说代表作品。
署名“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约作于隆庆、万历年间,为第一部以现实社会及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世情小说。
隆庆、万历时期,长篇小说创作出现繁荣局面。
这一时期产生的历史演义小说有《北宋志传》(熊大木)、《杨家府演义》(纪振伦)等,神魔小说有《封神演义》(许仲琳等,公案小说有《海公案》(李春芳)等。
公元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王世贞卒(生于1526年)。
传奇《鸣凤记》相传为王世贞所作,此剧开戏曲反映当时重大政治事件之风。
公元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徐渭卒(生于1521年)。
徐渭作有杂剧《四声猿》(包括四出杂剧),其中《女状元》一剧,为最早以南曲写的杂剧作品。
徐渭又撰有专论南戏的著作《南词叙录》。
公元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梁辰鱼卒〔?〕(生于1521年?)。
梁辰鱼作有传奇《浣纱记》,为最早采用经魏良辅改进的昆腔演唱的剧本,其后传奇创作渐以昆腔为主;梁辰鱼又有用昆腔写作的散曲集《江东白苎》,此后南曲大盛,北曲迅速衰落。
公元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李贽(回族)卒(生于1527年)。
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抨击封建礼教,反对复古、拟古,提倡“童心说”;曾评点《水浒传》等,开评点小说、戏剧的风气。
公元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袁宏道卒(生于1568年)。
袁宏道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继李贽之后反对“后七子”复古潮流,提倡“性灵说”,被称为“公安派”。
袁宏道作有散文《晚游六桥待月记》、诗《猛虎行》等。
王思任的游记《游唤》作于本年,为明末小品散文的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汤显祖卒(生于1550年)。
汤显祖为明代传奇代表作家,作有《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等。
万历年间,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与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进行了长时期的论争,临川派强调曲文意趣,吴江派强调形式格律,至明清之际逐渐趋于合流。
万历年间及其后的传奇作品还有:《义侠记》(沈璟)、《狮吼记》(汪廷讷)、《玉合记》(梅鼎祚)、《红梨记》(徐复祚)、《玉簪记》(高濂)、《红梅记》(周朝俊)、《东郭记》(孙钟龄)、《燕子笺》(阮大铖)等,同为明代后期传奇代表作品。
公元1621年(明熹宗天启元年)冯梦龙所编的古代短篇白话小说集《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于本年刊行,其后又陆续编有《警世通言》(1624),《醒世恒言》(1627)刊行,合称“三言”,共收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120篇。
冯梦龙又辑有民歌集《挂枝儿》、《山歌》等多种。
天启年间,自万历后期以来形成的“东林党”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政治斗争加剧,大批东林党人被害。
公元1624年(明天启四年)钟惺卒(生于1574年)。
钟惺与谭元春并称“钟谭”,合编有诗歌评点选本《诗归》(《唐诗归》、《古诗归》),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
被称为“竟陵派”。
“竟陵派”散文作家刘侗与于奕正合作有《帝京景物略》等。
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凌蒙初编写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于本年刊行,《二刻拍案惊奇》于崇祯五年(1632)刊行,合称“二刻”,共有拟话本78篇,为继“三言”之后由文人创作的小说集。
其后至明末清初的短篇白话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等。
公元1629年(明思宗崇祯二年)张溥等在吴江成立“复社”,以东林党后继自任,先后参加者有2255人。
张溥作有散文《五人墓碑记》等。
公元1632年(明崇祯五年)本年前后,陈子龙等在松江成立“几社”,与“复社”相呼应。
明亡后,陈子龙与夏完淳共谋抗清,被捕遇害。
陈子龙作有诗《秋日杂感》10首等。
夏完淳作有诗《细林野哭》及诗集《南冠草》等。
公元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徐霞客卒(生于1586年)。
徐霞客作有《徐霞客游记》。
明末,小品散文大量产生。
张岱于明亡后作有《陶庵梦忆》等。
明末,董说作有《西游补》,与陈忱作于明亡后的《水浒后传》,同为明末清初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剌大举南侵,王振胁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
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剌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75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
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