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书 法 简 明 历 史 年 表 编辑:王端宝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历史年代表(简版)共8页

古代中国历史年代表(简版)共8页
邺(河北临漳西南)
577年被北周灭
共历6帝、28年
北朝:
北周
557年~581年
孝闵帝
宇文觉
长安(陕西西安西北)
581年被隋取代
共历5帝、
25年

581年~618年
文帝
杨坚
583年都大兴(陕西西安)
618年炀帝被起义军杀于江都(江苏扬州)
共历2帝、
38年

618年~907年
高祖
李渊
长安(陕西西安)
907年被后梁朱温灭
1279年被元灭
共历9帝、153年
西夏:1038年~1227年,共190年。是宋人对党项羌所建大夏封建政权的称呼。由李元昊创建,被蒙古汗国灭。
辽:916年~1125年,共210年。由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创建,国号契丹,两年后建都皇都(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改国号为辽(983~1066年间曾重称契丹),改皇都为上京。被金灭。
名称
起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亡原因
备注
东晋
317年~420年
元帝
司马睿
重建
建康(江苏南京)
420年被南朝宋刘裕所灭
共历11帝、104年
南朝:

420年~479年
武帝
刘裕
建康(江苏南京)
479年被南齐取代
共历8帝、60年
南朝:
南齐
479年~502年
高帝
萧道成
建康(江苏南京)
502年被梁取代
共历7帝、24年

1636年~1911年
前206年被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
共历2世、15年
西汉
前202年~公元8年

(完整word版)中国大事年历表

(完整word版)中国大事年历表

文学常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夏(前2070—前1600),商(—前1046),西周(—前771),春秋(—前476),战国(—前221),秦(—前202),西汉(—9),东汉(25—220),隋(581—589),唐(618—906),五代十国(—979),北宋(960—1127),南宋(—1276),元(—1368),明(—1644),清(—1912),中华民国(—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西周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世官制④刀耕火种⑤井田制(土地国有制)⑥官营手工业(主导)⑦青铜铸造业繁荣二.春秋①世官制②铁犁牛耕③私田,井田制遭破坏,鲁国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④小农经济⑤老子(道家),孔子(儒家)《诗经》三.战国①世官制②铁犁牛耕③商鞅变法,废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④庄子(道家),荀子和孟子(儒家),墨子(墨家),商鞅和韩非子(法家),楚辞《离骚》屈原,⑤发明“司南”四.秦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④世官制(先秦)⑤小篆,隶书⑥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五.汉①郡国并行制②推恩令③察举制④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⑤东汉杜诗,冶铁工具,水排。

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⑥青瓷⑦素纱禅衣(丝织技术高超);陆上丝绸之路,被称“丝国”⑧董仲舒,“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⑨汉武帝,太学⑩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11汉末,楷书○12汉赋,西汉华丽恢弘,东汉清新活泼。

○13商品买卖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六.魏晋①九品中正制②草书,行书③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七.隋①科举制②白瓷③江东地区,曲辕犁(标志耕犁技术的成熟)④雕版印刷八.唐①三省六部制②筒车③南青北白,唐三彩,秘色瓷④草市遍布,夜市繁荣⑤唐诗⑥唐末火药应用于军事,造纸术外传九.宋①分割相权: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②髙转筒车③五大名窑,海上丝绸之路④商业繁荣,打破了市坊界限,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⑤宋明理学,北宋五子(创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陆九渊(心学开创者)⑥毕昇,活字印刷术。

中国历代纪元表

中国历代纪元表
庚子
前1101
帝辛(纣)
(30)
丙寅
前1075
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
帝王
时间
干支
公元
武王(姬发)
(4)
乙未
前1046
成王(姬诵)
(22)
己亥
前1042
康王(姬钊)
(25)
辛酉
前1020
昭王(姬瑕)
(19)
丙戌
前995
穆王(姬满)
(55)共王当年改元
乙巳
永宁(2)
建光(2)
延光(4)
丁未
甲寅
庚申四
辛酉七
壬戌三
126
132
136
142
144
冲帝(刘炳)
永熹(嘉)(1)
已酉
145
质帝(刘缵)
本初(1)
丙戌
146
桓帝(刘志)
建和(3) 和平(1)
元嘉(3)
永兴(2)
永寿(4)
延熹(10)
永康(1)
丁亥
庚寅
辛卯
癸巳五
乙未
戊戌六
丁未六
147
150
151
153
155
158
167
灵帝(刘宏)
建宁(5)
熹平(7)
光和(7)
中平(6)
戊申
壬子五
戊午三
甲子十二
168
172
178
184
献帝(刘协)
初平(4)
兴平(2)
建安(25)
延康(1)
庚午
甲戌
丙子
庚子三
190
194

中国书法史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书法史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书法年表说明:一、本年表采用公元纪年与中国历史纪年对照方式编排。

二、年表中的月份采用阴历。

先秦(史前——公元前221年)约公元前5000—公元前2000年仰韶文化时期,生产大量具有各类几何抽象图案纹和抽象刻画符号的彩陶。

河姆渡文化时期,生产大量带有纹案的彩陶。

大汶口文化时期,多种象形符号有规律地刻在大口缸的外沿部位。

良渚文化时期,大量玉雕带有刻画符号。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盛行,上面有大量的抽象刻画符号和刻字,这些文字与现行文字属于不同的符号系统。

有学者推断它们是一种已经消失、或走入误区的秘密文字,或行业文字,或刻画游戏。

传说伏羲氏(太昊)作八卦;又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

传说神农氏(一说即炎帝)因嘉禾八穗,作穗书,以颁时令。

传说黄帝以云为图腾,并命其史官沮诵、仓颉始造文字;又因卿云而作云书。

传说少昊氏以鸟为图腾,作鸾凤书,文章衣物,取以为象。

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朝启承禹位,建立夏朝,禅让制结束,王位传子自此开始。

期间,有近三十种刻画符号,多数为抽象线条,少数类似于甲骨文,但与原始的象形文字有别。

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朝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后期,商王文丁为母戊作《司母戊大方鼎》,为商代青铜器之最。

其题铭带有明显的装饰意味,标志美化装饰文字形体风气的盛行。

期间,大量文字刻于龟甲、兽骨上,是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现存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西周武王十一年,商亡。

武王时期铸造《利簋》等青铜器、铭。

康王时期铸造《大盂鼎》等青铜器、铭。

共王时期铸造《墙盘》等青铜器、铭。

孝王时期铸造《大克鼎》等青铜器、铭。

期间,“篆引”形式基本成熟,书法开始了其自觉的审美之路。

公元前827年(西周宣王元年甲戌)是年,《毛公鼎》铸成,为先秦青铜铭文之冠。

公元前816年(宣王十二年乙酉)是年,《虢季子白盘》铸成。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49年东周(春秋—战国)春秋晚期,秦国作《石鼓文》。

中国历代年号表

中国历代年号表

中国历代年号表中国历代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制度,从汉武帝开始沿用至清朝。

以下是中国历代年号表:西汉1.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高祖元年-元封六年2.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本始元年-建元四年3.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41年):元狩元年-中元二年4.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后元元年-元狩二十一年东汉1.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建武元年-建武十三年2.明帝刘庄(公元58年-公元76年):永平元年-永平十年3.光宅帝刘胡(公元89年-公元105年):元壮元年-元興元年4.安帝刘祜(公元106年-公元125年):延光元年-延平三年5.汉顺帝刘保(公元125年-公元144年):永建元年-建康二年6.汉桓帝刘志(公元147年-公元167年):永兴元年-延熹四年7.汉灵帝刘宏(公元168年-公元189年):中平元年-中平六年8.汉献帝刘协(公元189年-公元220年):建安元年-建安二十五年三国1.魏文帝曹丕(220年-226年):黄初元年-太和七年2.魏明帝曹叡(227年-239年):青龙元年-嘉平五年3.魏少帝曹芳(240年-249年):嘉平六年-建兴四年4.蜀汉后主刘禅(221年-263年):章武元年-嘉禾五年5.吴国孙权(222年-252年):黄武元年-建兴五年西晋1.晋武帝司马炎(265年-290年):太康元年-泰始四年2.晋惠帝司马衷(290年-307年):永宁元年-咸和六年东晋晋愍帝司马邺(319年-323年):太和元年 - 建兴二年晋元帝司马睿(323年-325年):穆帝建武元年 - 咸和二年晋明帝司马绍(325年-357年):太宁元年 - 大兴四年晋成帝司马衍(357年-397年):义熙元年 - 建武三年南北朝南朝宋武帝刘裕(420年-422年):永初元年 - 元嘉二十五年南朝齐高帝萧道成(479年-482年):建元元年 - 景明三年南朝梁武帝萧衍(502年-549年):天监元年 - 大定二年南朝陈文帝陈霸先(555年-566年):太平寰宇元年 - 太建四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424年-452年):太安元年 - 太和二十二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浚(452年-465年):承明元年 - 景和四年北魏宣武帝元恪(466年-499年):皇始元年 - 景明四年北魏孝文帝元宏(500年-515年):景明元年 - 景和四年北魏宣武帝元恭(516年-528年):中兴元年 - 永安三年隋朝隋文帝杨坚(581年-604年):开皇元年 - 大业三年隋炀帝杨广(604年-618年):仁寿元年 - 天佑二年唐朝唐高祖李渊(618年-626年):武德元年 - 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永徽元年 - 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咸亨元年 - 建中二年唐玄宗李隆基(712年-756年):开元元年 - 咸宜五年唐肃宗李亨(756年-762年):至德元年 - 宝应二年6. 唐代宗李豫(762年-779年):广德元年 - 元和十年唐德宗李适(779年-805年):大历元年 - 贞元十九年唐宣宗李纯(805年-820年):元和元年 - 大和五年唐敬宗李湛(820年-824年):大和元年 - 建中三年唐文宗李昂(824年-840年):大和八年 - 咸通四年唐武宗李炎(840年-846年):大中元年 - 咸通十年唐宣武帝李诵(846年-859年):大中十三年 - 永通四年唐宪宗李纬(859年-873年):光启元年 - 炎陵元年唐僖宗李儇(873年-888年):建义元年 - 元德元年唐昭宗李晔(888年-904年):龙纪元年 - 天祐元年唐哀帝李柷(904年-907年):梁纪元年 - 乾化元年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温(907年-912年):开平元年 - 大有六年后唐太祖李存勖(923年-926年):同光元年 - 天成四年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942年):天福元年 - 太平兴国七年后汉高祖刘知远(947年-948年):天福六年 - 乾祐元年后周世宗柴荣(951年-960年):广顺元年 - 天福四年南唐主孙威(937年-943年):保大元年 - 天成十一年后吴主楚炀帝(947年-978年):乾德元年 - 天禄三年南汉主刘鋹(958年-971年):开宝元年 - 天福二年南宋太祖赵匡胤(960年-976年):建隆元年 - 宝祐二年北宋太祖赵匡义(960年-976年):建隆元年 - 宝祐二年元朝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60年-1294年):至元元年 - 至治元年元成宗阿速吉八(1295年-1307年):至治二年 - 大德元年元武宗海山(1308年-1311年):大德三年 - 至治三年元英宗铁穆耳(1312年-1320年):至治四年 - 天历元年元文宗海陵王(1321年-1323年):天历二年 - 至治九年元惠宗也孙铁木耳(1324年-1328年):至治十年 - 天顺元年元宁宗耶律贤(1329年-1332年):天顺二年 - 元统元年元文皇帝孛罗帖木儿(1333年-1370年):元统二年 - 洪武元年明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元年 - 建文五年明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永乐元年 - 洪熙元年明成祖朱棣(1403年-1424年):洪熙元年 - 永乐二十二年明仁宗朱高炽(1424年-1425年):永乐二十三年 - 宣德元年明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二年 - 正统十年明英宗朱祁镇(1436年-1449年):正统十一年 - 正统二十四年明代宗朱祁钰(1450年-1457年):景泰元年 - 安祯元年明成化帝朱见深(1465年-1487年):成化元年 - 弘治十年明正德帝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元年 - 嘉靖元年明嘉靖帝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元年 - 隆庆元年明隆庆帝朱厚照(1567年-1572年):隆庆元年 - 嘉祐元年明万历帝朱翊钧(1573年-1620年):万历元年 - 天启元年明天启帝朱由检(1621年-1627年):天启二年 - 崇祯元年明崇祯帝朱自强(1628年-1644年):崇祯元年 - 崇祯十七年清朝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天命元年 - 天聪元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皇太极(1627年-1643年):天聪二年 - 顺治元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福临(1644年-1661年):顺治二年 - 康熙元年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62年-1722年):康熙元年 - 乾隆元年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36年-1795年):乾隆元年 - 嘉庆元年清嘉庆帝爱新觉罗·旻宁(1796年-1820年):嘉庆元年 - 道光元年清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1821年-1850年):道光元年 - 咸丰元年清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1851年-1861年):咸丰元年 - 同治元年清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1862年-1875年):同治元年 - 光绪元年清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1875年-1908年):光绪元年 - 宣统三年。

中国历代纪元简表

中国历代纪元简表

中国历代纪元简表说明1. 本表从‘五帝’开始,到‘清’为止。

2. 我国历史年代,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异说颇多,尚无定论,本表对于西周共和元年以前,只列帝王世系。

3. 较小的王朝如‘十六国’、‘十国’附于表后。

4. 各个时代或王朝,详列帝王名号(‘帝号’或‘庙号’,以习惯上常用者为据),年号,元年的干支和公元纪年,以资对照。

(年号后用括号附列使用年数,年中改元时在干支后用数字注出改元的月份)五帝(约前26世纪初─ 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约前17世纪初)商(约前17世纪初─ 约前11世纪)* 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

周(约前11世纪─ 前256)西周东周西周(约前11世纪─ 前771)东周(前770 ─ 前256)秦 [ 秦帝国(前221 ─ 前206)]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

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

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汉 (前206 ─ 公元220)西汉东汉西汉(前206 ─ 公元25)东汉(公元25 ─ 220)包括王莽(公元9 ─ 23)和更始帝(23 ─ 25)。

三国(公元220 ─ 280)魏蜀汉吴魏(公元220 ─ 265)蜀汉(公元221 ─ 263)吴(公元222─ 280)晋(公元265─ 420)西晋东晋西晋(公元265 ─ 317)东晋(公元317 ─ 420)南北朝(公元420 ─ 589)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南朝宋(公元420 ─ 479)齐(公元479 ─ 502)梁(公元502 ─ 557)* 有的地区用至6年。

**有的地区用至3年。

陈(公元557 ─ 589)北朝北魏 [拓跋氏,后改元氏](386 ─ 534)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中国历史法律年表

中国历史法律年表

中国历史法律年表公元前221年 - 公元2021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咸阳法典制定,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法典。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颁布《白虎通义法》。

公元前164年:汉朝,颁布《律历》。

公元1年:东汉末年,颁布《帝王本纪》。

公元439年:北魏,颁布《元魏多新法》。

公元624年:唐朝,形成《隋书法官制志》和《法官志》。

公元654年:唐朝,颁布《唐刑法书》。

公元780年:唐朝,颁布《唐律疏议》。

公元907年:五代时期,建立唐朝,出版《唐律疏议》。

公元960年:北宋,颁布《太平兴国法》。

公元1056年:北宋,颁布《宋刑统》。

公元1100年:北宋,编写《大宋律例》。

公元1231年:南宋,颁布《皇宋律例》。

公元1260年:元朝,实施《大元律例》。

公元1380年:明朝,颁布《明刑统》。

公元1644年:清朝,颁布《大清律例》。

公元1906年:清朝,颁布《大清民律》。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临时法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制订《婚姻法》、《刑法》和《土地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婚姻法》修订案。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刑法》修订案。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宪法修正案》。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民法典》。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法律里程碑事件。

这些法律的推出和修改,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法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

通过了解历史法律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和法治进程的历程。

超详细中国历史年表

超详细中国历史年表

夏世系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 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13、廑—-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 17、桀( 履癸)[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12、河单甲--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 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20、小辛——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27、武乙—— 28、太丁(文丁)——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6、共王——7、懿王——8、孝王——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庚申前841年)——11、宣王(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文王统一渭水流域,迁都于丰邑(今陕西沣水西岸),其子姬发率诸侯东征,阵于牧野,歼灭殷商,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

中国历史年表录

中国历史年表录

中国历史年表录
先秦时期
-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 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6年:秦朝统一六国,开始实行郡县制。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等标准,并修筑万里长城。

隋唐时期
- 公元581年 - 公元618年:隋朝统一中国,推行科举制度。

- 公元618年 - 公元907年: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开创了长安文化的繁荣时期。

宋辽金元时期
- 公元960年 - 公元1279年:宋朝统治中国,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稳定而繁荣的政治经济制度。

- 公元1115年 - 公元1234年:金朝通过对辽朝的征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帝国。

- 公元916年 - 公元1125年: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所建立的统一政权。

明朝
- 公元1368年 - 公元1644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实施了铸币制度并进行了大规模地理探险。

- 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开始修建紫禁城。

清朝
- 公元1644年 - 公元1912年: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颁布了闭关锁国政策,并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

近现代史
- 公元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 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中国历史年表录的编制方式
- 中国历史年表录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主要朝代的兴起和灭亡,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年表录,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历史的脉络和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

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夏(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周 (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 (约前11世纪-----------前771)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东周 (前770------------前256)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秦 (前 221--------------前206)周赧王59年 (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前221)称始皇帝.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汉 (前 206-------------公元220)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西汉 (前 206------------公元25)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东汉 (25----------------220)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三国 (220-------280)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晋 (265------------317317)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南北朝 (420-------589589)齐 (479---------502)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梁 (502--------557)陈 (557--------589)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续上页)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 隋(581---------618)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五代 (907-----960)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五代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宋 (960------1279)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辽 (907------1125)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金 (1115-----1234)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元 (1206-------1368)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称帝,1271年定国号为元,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明 (1368-------1644)中 国 历 代 纪 年 表清 (1616-------1911)努尔哈赤于1616年,定国号为金(历史上称后金),1636年改称清,中华民国 (1912----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成立54。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代表中国历史历朝帝王年表附表1:春秋战国各诸侯国21222324252627282930附表2、十六国(附冉魏、西燕)附表3、十国附表4:南诏、大理、渤海、东丹、吐蕃、于阗等诸小国台湾编写的中国历史朝代歌诀史诗七句偈: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五霸.战七雄秦始两汉.三国志两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后.隋转唐五代十国.夏辽金宋元明清.建中国长偈三百:三皇001 远祖传说.盘古开天.成就世界.始有人类002 遂人取火.育民熟食.伏牺制卦.启蒙科学003 神农教耕.尝草制药.先民感德.尊为三皇五帝?-前2070年(约500年)004 黄帝轩辕.并炎帝裔.败蚩尤军.统御中原005 开创文明.选贤与能.帝子少昊.佐孙颛顼006 驱共工氏.功高德显.帝喾高辛.守成有嘉007 传位子挚.帝挚不贤.让位唐尧.尧子非器008 询四岳长.荐舜良孝.禅让虞舜.史称五帝夏前2070年-前1600年(约471年)009 夏禹治水.贡九州图.德泽寰宇.受禅为帝010 九鼎立国.禹禅伯益.子启不让.袭位建夏011 传家天下.共十七代.太康好逸.出猎失国012 后羿专政.寒浞篡位.少康中兴.延续夏统013 传至夏桀.倾宫瑶台.酒池肉林.荒淫无道商前1600年-前1046年(约555年)014 商汤仁厚.网开三面.恩及禽兽.百姓归心015 号召天下.出兵伐桀.代天行道.灭夏建商016 伊尹相国.辅四朝君.逐君复君.立太甲训017 传三十帝.纣王即位.宠幸妲己.鹿台取乐018 削剖炮烙.挖比干心.烹文王子.暴虐臣民周前1046年-前221年(约826年)西周前1046年-前770年(约277年)019 周文武王.师姜太公.率千部族.盟津会师020 攻入朝歌.商纣败亡.成立周朝.封建诸侯021 成王年幼.周公摄政.正宗周礼.奠基八百022 至十二帝.幽王昏眛.博褒姒笑.烽火戏侯023 西戎兵至.攻破镐京.援兵不到.骊山被杀东周前770年-前221年(550年)春秋五霸前770年-前475年(296年)024 平王东迁.周室势微.天下纷扰.史称春秋025 齐侯桓公.欲霸中原.管仲献计.尊王攘夷026 癸丘会盟.周公赐胙.立诸侯长.是为始霸027 次宋襄公.空谈仁义.中箭伤亡.欲霸不能028 再晋文公.退避三舍.城濮败楚.取威定霸029 传晋襄公.肴山彭衙.二败西秦.续霸百年030 西秦穆公.东进受阻.遂霸西戎.周赐金鼓031 南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称霸一时032 楚晋争霸.八十馀年.弭兵会盟.晋楚共霸033 吴王阖闾.大败楚国.举兵犯越.伤逝未霸034 王子夫差.椒山大捷.越国称臣.北上争霸035 越献西施.卧薪尝胆.勾践复国.封伯称霸036 春秋五霸.齐国晋国.秦楚越国.以国定霸037 东迁以迄.历三百年.至圣孔子.修定鲁史038 订名春秋.天下虽乱.尚尊周统.封霸攘夷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254年)039 春秋过后.争战不息.弑君篡位.黜王夺国040 韩赵魏卿.三家分晋.周王无奈.大夫封侯041 齐相田和.放逐姜齐.夺国自立.册封齐侯042 周王乱纪.封建崩坏.诸侯潜王.史称战国043 七强争雄.变法图强.二百年间.俊杰辈出044 兵法儒墨.纵横辩术.百家齐鸣.诸国争聘045 魏用吴起.西占秦地.东败齐军.率先称雄046 赵王变异.胡服骑兵.异军突起.一时称雄047 韩处华中.四面强敌.忽和忽战.难以称雄048 燕国昭王.敬贤兴邦.乐毅伐齐.东北称雄049 齐善用将.孙膑奇计.田单怪招.续霸称雄050 楚据南方.灭吴亡越.统合东南.中原称雄051 秦偏西安.曾霸西戎.商鞅变法.自强称雄052 余诸小国.周鲁宋卫.苟延残喘.迎合列雄秦前221年-前207年(15年)秦始皇: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053 强秦胜出.苏秦游说.合纵拒秦.太平一时054 张仪事秦.连横破纵.各个击破.一统江山055 秦赢天下.始称皇帝.集权专制.焚书坑儒056 同文同轨.起建长城.但传二世.天下背弃057 民兵起义.楚汉相争.霸王刚愎.失势自刎汉前202年-8年;25年-220年(共407年)058 汉祖刘邦.好谋能听.陈张萧韩.人才济济059 建基四百.前二百年.传十二帝.史称西汉060 吕后掌权.斩韩彘戚.陈平奇谋.保刘宗庙061 文景之治.和亲单于.息兵养民.天下殷富062 武帝好功.北征匈奴.西辟丝路.东并朝鲜063 平定两广.鞭及越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064 昭宣二帝.励精图治.羌人归顺.西域收编065 元帝年间.昭君出塞.天下和睦.好景不长066 成帝好逸.哀帝有癖.平帝年幼.一蹶不振067 太后王氏.独揽大权.外戚专政.终于篡反东汉25年-220年(196年)068 王莽摄政.称假皇帝.干脆篡位.废黜汉室069 新朝滥政.民怨载道.绿林赤眉.渐台杀莽070 舂陵刘秀.光武中兴.偃武修文.降服匈奴071 经略西域.东瀛入贡.重振汉威.史称东汉072 共十四帝.约二百年.明帝守成.民生安定073 建白马寺.佛教东来.章帝好儒.与民修养074 第四代起.拥立幼帝.太后垂帘.便宜操控075 代代相仿.传十一帝.共出四后.窦邓阎何076 太后称制.外戚掌权.宦官专政.养子袭爵077 每下愈况.黄巾作乱.豪强割据.名存实亡078 三国时代.英才云集.魏吴蜀汉.涿鹿中原079 魏国曹操.一代枭雄.挟汉天子.以令诸侯080 收服黄巾.统一北方.赤壁失利.三国鼎立081 曹丕废汉.建魏称帝.七步成诗.曹植免死082 曹魏三祖.文武非凡.召司马懿.明帝托孤083 曹爽削权.懿计韬晦.谋毙曹爽.独揽魏政084 蜀汉刘备.雄心大志.桃园三义.关张为辅085 三顾茅庐.孔明为师.赤壁败曹.三分天下086 彝陵大败.白城帝崩.阿斗继位.诸葛佐政087 七擒七纵.降服猛获.国祚卌三.亮死降魏088 东吴孙权.孙策之弟.少年英俊.承袭兄职089 知人善用.攻于心计.赤壁联蜀.大败曹魏090 联曹反蜀.袭杀关羽.彝陵大捷.呕死刘备091 台风拔松.惊死大帝.续传三帝.末帝降晋西晋266年-316年(51年)092 司马世家.三代权魏.司马召心.路人皆知093 晋武帝炎.废魏称帝.降服东吴.一统三国094 罢兵息武.奢侈淫乐.太后伪诏.传位白痴095 菜贵食肉.千古笑柄.外戚掌权.八王作乱096 五胡造反.怀帝愍帝.先后被虏.西晋亡佚东晋317年-420年(104年)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136年)097 元帝东奔.南京续嗣.史称东晋.延祚十代098 北方内地.五胡盘踞.匈奴鲜卑.羯与氐羌099 不满晋政.就地起义.纷纷独立.前后争战100 史诗别称.第二战国.前百卅年.建十六国101 先是刘渊.平阳建汉.其子刘聪.攻破二京1102 虏杀二帝.灭亡西晋.更名前赵.开启战端103 后赵石勒.雄据东北.吞灭前赵.襄国迁邺2104 冉魏掘起.歼灭后赵.二年不到.前燕灭之105 前燕慕容.歼灭冉魏.龙城迁邺.前秦灭之3106 前凉张寔.西域称王.都城凉州.前秦灭之4107 鲜卑代国.拓跋倚卢.建都平城.前秦灭之108 前秦苻健.先灭燕凉.续伐代国.大统西北5109 成汉李雄.巴氏族人.蜀地建国.亡于东晋6110 前秦被破.一分为六.二秦二燕.后凉北魏111 后秦姚苌.歼灭前秦.占领长安.东晋灭之7112 后凉吕光.西域复辟.续被三分.西北南凉8113 代王拓拔.光复漠北.正名北魏.继续征战114 北凉凶悍.吞并西凉.北魏更狠.歼灭北凉10 115 西秦乞伏.占领秦州.吞并南凉.被夏所灭12 116 大夏赫连.内蒙建基.驱吐谷浑.北魏灭之13 117 西燕慕容.山西长安.不过十年.后燕吞并118 后燕慕容.山东河北.被破为三.魏北南燕14119 魏灭北燕.统一北方.晋吞南燕.确立南权16 120 十六国史.冉魏西燕.时短不列.代即北魏121 大漠以北.匈奴柔然.突厥契丹.东北自政122 西吐谷浑.游牧青海.东高句丽.独立一偶南北朝386年-589年(共204年)南朝420年-589年(170年)123 晋将刘裕.迫恭废晋.建立南宋.始定南北124 南朝四帝.北朝五主.各自发展.争战不断125 南宋武帝.废晋建国.共传七帝.延六十年1126 南齐高帝.名萧道成.原是宋相.废宋自立2127 齐国命短.虽传七帝.只廿四年.被梁所灭128 南梁武帝.萧衍奉佛.称帝卌八.寿八十六3129 侯景叛杀.只传四帝.延祚七年.即被废杀130 南陈霸先.以姓建国.立卅三年.共传五帝4北朝386年-581年(196年)131 北朝魏君.名拓拔圭.十六少俊.复代建魏1132 三代经营.北方称雄.国祚最长.百四有九133 共十四帝.七帝孝文.全面汉化.更姓元氏134 尔后诸帝.政风腐化.弄臣专政.终被瓜分135 东魏西魏.均是魏嗣.但为傀儡.被废被杀23 136 北齐高洋.魏渤海王.高欢之子.废东魏帝4137 共传六帝.兄弟抢位.争乱廿余.被周所灭138 北周孝闵.宇文泰子.杀西魏帝.只传五帝5139 仲昆阋墙.老四称帝.灭齐击陈.统领江北140 子靡孙幼.各继一年.杨坚辅政.所幸迫禅隋581年-618年(38年)141 隋文帝坚.废周灭陈.统一全国.首创科举142 二子杨广.弑父杀兄.暴戾无情.叛兵勒毙唐618年-907年(290年)143 李渊父子.太原起兵.长安称帝.国号大唐144 奠基三百.共廿二帝.玄武之变.世民继位145 平二突厥.纳百武官.文成和蕃.号天可汗146 贞观之治.天下升平.良臣廿四.凌烟留像147 高宗无能.二圣临朝.一代女皇.武周称帝148 玄宗明皇.开元盛世.诗画艺文.登峰造极149 老来糊涂.宠幸贵妃.听信佞宦.厌忠罢贤150 安史作乱.玄宗西逃.马嵬坡上.缢杀贵妃151 肃宗继位.将郭子仪.回纥借兵.平定安史152 吐蕃叛变.兵临长安.请郭令公.吓走蕃兵153 几经战乱.元气大伤.盛世不再.藩镇割据154 唐末诸帝.立废存亡.受制阉奴.无权无势155 文宗李昂.铲宦不成.反被软禁.会昌灭佛156 宣宗复佛.欲振无力.黄巢起兵.攻陷长安157 帝奔凤翔.藩镇夺权.相互倾轧.天下大乱五代907年-960年(共54年)158 中原崩裂.战国再起.五朝轮替.定都开封159 庸才辈出.国小祚短.为叙正统.史称五代160 江南九国.太原北汉.各自为政.合称十国161 五代十国.夏辽宋金.史诗别称.第三战国162 后梁朱温.叛黄降唐.趁乱灭唐.汴京称帝1163 兵弱国小.无能治国.父子三帝.无一善终164 后唐存勖.父李克用.大败黄巢.唐封晋王2165 存勖即位.亡燕逐辽.灭梁建唐.统一北方166 魏州兵变.克用义子.拥为明宗.杀尽李氏167 明宗养子.名李从珂.废嫡称帝.追杀妹婿168 婿石敬瑭.割燕云地.契丹借兵.灭唐建晋3169 后晋事辽.称儿皇帝.河东反辽.辽帝问罪170 晋辽交战.晋将倒戈.出帝被俘.后晋亡国171 后汉高祖.名刘知远.假借复晋.晋阳起兵4172 定都汴京.病逝传子.欲杀郭威.反被消灭173 后周郭威.反汉建国.义子柴荣.精明强悍5174 大败北汉.攻取南唐.伐辽击蜀.武功赫赫175 不幸病逝.太后临朝.陈桥兵变.拥宋废周十国902年-979年(共78年)176 江南九国.据地为王.五朝无力.干脆赐封177 吴越钱镠.江浙苏杭.国祚最长.终究归宋1178 吴国武帝.名杨行密.占有江淮.南唐废之2179 福建闽王.名王审知.偏安一隅.南唐灭之3180 楚王马殷.统领湖南.都城长沙.传位次子4181 兄弟阋墙.夺位不成.求救南唐.顺势灭楚182 南唐李昪.吴国参政.废吴建齐.更名南唐5183 定都金陵.弭兵休战.中主李璟.任用五鬼184 灭闽亡楚.败给后周.割地称臣.后主降宋185 岭南刘隐.广州建越.正名南汉.最终降宋6186 前蜀王建.成都称帝.后唐存勖.出兵灭之7187 后蜀高祖.名孟知祥.克用侄婿.任成都尹8188 拥兵自重.后唐封王.自立称帝.宋朝灭之189 荆南国小.归附博赐.掠夺境旅.纳土归宋9190 太原刘崇.续后汉嗣.国号北汉.附辽称侄10191 借兵战周.屡战屡败.罢兵修政.终究降宋192 幽州燕国.后梁封之.后唐灭之.后晋割辽193 凤翔岐王.秦地藩镇.后唐并之.未列十国194 东北契丹.西夏回纥.西藏吐蕃.诸藩独立195 西域诸国.高昌龟兹.于阗疏勒.后归西辽196 南诏国变.四家争权.先后立国.郑氏长和197 赵氏天兴.杨氏义宁.前三王国.共卅六年198 云南白族.名段思平.建大理国.国祚三百西夏(907年-990年)-(1038年-1227年)(共320年)其中:定难藩镇(83年).西平王(48年).大夏王朝(190年)199 大夏王朝.先祖拓跋.定难藩镇.唐赐姓李200 五代时期.领地夏银.宋辽当权.伯祖归宋201 祖占夏州.伏杀宋将.弃银降辽.娶辽公主202 辽封夏王.收复银州.游走二强.称臣求封203 二代经营.攻陷朔方.并吞西凉.扩大版图。

中 国 书 法 简 明 历 史 年 表 编辑:王端宝

中 国 书 法 简 明 历 史 年 表   编辑:王端宝

秦前221年--前206年大篆小篆《史籀篇》《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李斯胡毋敬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着手实行思想文化的统一政策。

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进行“同文”运动,“丞相李斯乃奏同一”,“罢其不与秦文合者”,遂统一文字,史称小篆,乃中国最早的统一文字。

传秦国大将蒙恬制笔。

胡毋:姓,胡毋敬是太史令,曾作《博学篇》。

籀音zhou峄音yi西汉东汉前206年-公元8年公元25年-220年篆书隶书行书东汉中期章草东汉末期楷书东汉末期《石门颂》《礼器碑》《华山庙碑》《景君碑》《鲜于璜碑》《史晨碑》《乙瑛碑》《曹全碑》《冠军帖》崔瑗杜操刘德昇蔡邕张芝许慎《说文解字》崔瑗《草书势》蔡邕《篆势》《笔赋》赵壹《非草书》托名蔡邕《笔论》托名蔡邕《九势》西汉重视书法但不兴立碑,因此西汉的篆书作品很少传世,我们今天所见的西汉篆书多为铜器刻文,分书意味已逐渐加重。

到东汉时,篆书的使用范围缩为两个:一是碑额题字,一是祭文拜册。

其他书写摹刻多为隶书,这时期的隶书已经非常成熟。

两汉时,简、帛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书写材料,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得到普及。

隶书又名分书,隶书的草写未脱隶意,被称作章草,张芝变章草为今草,史称草圣。

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公元220-公元280年公元265-公元420年公元420-公元581年魏碑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天发神谶碑》《爨宝子碑》钟繇《宣示表》索靖《月仪帖》《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陶弘景《瘗鹤铭》《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钟繇卫觊、卫瓘、卫恆、卫宣、卫夫人索靖陆机琅琊王氏(羲之、献之等)王僧虔卫恒《四体书势》杨泉《草书赋》王羲之《笔阵图》王羲之《自论书》王珉《行书状》虞龢《论书表》王僧虔《书赋》《论书》楷书自汉末至两晋逐渐成熟。

到魏晋时代,行书基本成熟,传刘得昇创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书法尚韵北魏时的摩崖、墓志等的书体,摆脱隶法,史称“魏碑”,是楷书的一种,对后世书法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历代法律制度年表

中国历代法律制度年表

中国历代法律制度年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代法律制度形成,并由夏王朝实施。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代法律制度逐渐发展,并由商王朝实施。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代法律制度建立,通过《周礼》等文献中体现。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代法律制度建立,实施《秦律》和《律令》。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代法律制度建设,实行《汉律》和《律令》。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60年)907年-960年:五代十国时期法律制度混乱,各地建立各自的法律制度。

宋辽金元时期(960年-1368年)960年-1279年:宋代法律制度建设,实行《大宋律法》和《大宋刑统》。

907年-1125年:辽代法律制度建立,实施《辽律》和《辽刑统》。

1125年-1234年:金代法律制度发展,实行《金律》和《金刑统》。

1271年-1368年:元代法律制度建设,实施《元律》和《元刑统》。

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1368年-1644年:明代法律制度建立,实施《明律》和《明令》。

1644年-1911年:清代法律制度发展,实行《大清律例》和《大清刑统》。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1912年-1928年:中华民国法律制度逐渐建立,颁布实施《民法通则》和《刑事诉讼法》等法律。

1928年-1949年:民国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施行《民法典》和《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制度建设,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总结:中国历代法律制度经历了夏商周、秦汉、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法律制度产生和实施,这些法律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和制度建设的进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变化。

中国历史年历表

中国历史年历表

中国历史年历表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世纪初) 黄帝黄帝 、颛顼、颛顼 、帝喾、帝喾 、尧、尧 、舜、舜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世纪初)禹 、启、启 、太康、太康 、仲康、仲康 、相、相 、少康、少康 、杼、杼 、槐、槐 、芒、芒 、泄、泄 、不降、不降 、扃、扃 廑 、孔甲、孔甲 、皋、皋 、发、发 、桀、桀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世纪)汤 、外丙、外丙 、仲壬、仲壬 、太甲、太甲 、沃丁、沃丁 、太庚、太庚 、小甲、小甲 、雍已、雍已 、太戊、太戊 、仲丁、仲丁 外壬外壬 、河亶甲、河亶甲 、祖乙、祖乙 、祖辛、祖辛 、沃甲、沃甲 、祖丁、祖丁 、南庚、南庚 、阳甲、阳甲 、盘庚、盘庚 小辛小辛 、小乙、小乙 、武丁、武丁 、祖庚、祖庚 、祖甲、祖甲 、廪辛、廪辛 、康丁、康丁 、武乙、武乙 、太丁、太丁 、帝乙、纣、帝乙、纣 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武王(姬发)武王(姬发) 、成王(姬诵)、成王(姬诵) 、康王(姬钊)、康王(姬钊) 、昭王(姬瑕)、昭王(姬瑕) 、穆王(姬满)、穆王(姬满) 共王(姬翳扈)共王(姬翳扈) 、懿王(姬鞯)、懿王(姬鞯) 、孝王(姬辟方)、孝王(姬辟方) 、夷王(姬燮)、夷王(姬燮) 、厉王(姬胡) 共和共和 、宣王(姬静)、宣王(姬静) 、幽王(姬宫涅)、幽王(姬宫涅)东周(前770770————前256) 平王(姬宜臼)平王(姬宜臼) 、桓王(姬林)、桓王(姬林) 、庄王(姬佗)、庄王(姬佗) 、禧王(姬胡齐)、禧王(姬胡齐) 、惠王(姬阆) 襄王(姬郑)襄王(姬郑) 、顷王(姬壬臣)、顷王(姬壬臣) 、匡王(姬班)、匡王(姬班) 、定王(姬瑜)、定王(姬瑜) 、简王(姬夷) 灵王(姬泄心)、灵王(姬泄心)、 景王(姬贵)景王(姬贵) 、悼王(姬猛)、悼王(姬猛) 、敬王(姬丐)、敬王(姬丐) 元王(姬仁)元王(姬仁) 贞定王(姬介)贞定王(姬介) 、哀王(姬去疾)、哀王(姬去疾) 、思王(姬叔)、思王(姬叔) 、考王(姬嵬)、考王(姬嵬) 威烈王(姬午) 安王(姬骄)安王(姬骄) 、烈王(姬喜)、烈王(姬喜) 、显王(姬扁)、显王(姬扁) 、慎靓王(姬定)、慎靓王(姬定) 赧王(姬延)赧王(姬延) 秦[秦帝国(前221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

中国历史年表(超详细)

中国历史年表(超详细)

中国历史年表(超详细)中国历史年表远古时代的皇帝世系表盘古氏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

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

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

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女娲氏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

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

,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燧人氏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伏羲氏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

“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

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

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黄帝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

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

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皇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

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颛顼颛顼,姓姬,号高阳。

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

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帝喾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

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帝喾在位70多年。

尧帝尧帝,姓尹祁,号放勋。

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

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

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中国☆历代纪年详表

中国☆历代纪年详表
前 言 1、各个时代或王朝,详列帝王名号(“庙号”或“帝号”,以习惯上常用者为据)、年号、元 年的干支和公元纪年, 以资对照(年号后用括号附列使用年数,年中改元时在干 支后用数字注出改元的月份。) 干支次序表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 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l7、庚辰 l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 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l、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 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 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三皇(约前 2797-约前 2461) 太昊(伏羲) 炎帝(神农) 轩辕(黄帝) 〖三皇〗:(1)天皇、地皇、人皇;(2)天皇、地皇、泰皇;(3)燧人、伏羲、神农; (4)伏羲、神农、女娲;(5)伏羲、神农、祝融;(6)伏羲、神农、共工。 五帝(约前 2461-前 2070) [金天]少昊(己挚) [高阳]玄帝(姬颛顼) [高辛]帝喾(姬夋) [陶唐]唐尧(伊祁放勋) [有虞]虞舜(姚重华) 〖五帝〗:(1)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 (3)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4)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 夏(前 2070-前 1600) 禹(姒文命) 启 太康 仲康 相 后羿* 寒浞 少康 杼 (45) (10) (29) (13) (28) (2) (38) (21) (17) 辛卯 丙子 丙戌 乙卯 戊辰 丙申 戊戌 丙子 丁酉 前 2070 前 2025 前 2015 前 1986 前 1973 前 1945 前 1943 前 1905 前 1884

【精品】中国历史年鉴表

【精品】中国历史年鉴表

【关键字】精品中国历史年鉴表五帝(约前26世纪~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纣周(约前11世纪~前256年)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翳扈)——懿王(姬)——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宣王(姬静)——幽王(姬宫湦)东周(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王(姬胡齐)——惠王(姬阆)——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定王(姬瑜)——简王(姬夷)——灵王(姬泄心)——景王(姬贵)——悼王(姬猛)——敬王(姬匄)——元王(姬仁)——贞定王(姬介)——哀王(姬去疾)——思王(姬叔)——考王(姬嵬)——威烈王(姬午)——安王(姬骄)——烈王(姬喜)——显王(姬扁)——慎靓王(姬定)——赧王(姬延)秦(前221年~前206)昭襄王(嬴则,又名稷)——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子楚)——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汉(前206年~公元220年)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包括王莽(公元9年-年)和更始帝(23年-25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孺子婴(王莽摄政)——(新)王莽——更始帝(刘玄)东汉(25年-220年)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少帝(刘辩)——献帝(刘协)三国(220年-265年)魏(220年-265年)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魏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魏元帝(曹奂)蜀汉(221年-263年)昭烈帝(刘备)——后主(刘禅)吴(222年-280年)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乌程侯(孙皓)晋(265年-420年)西晋(265年-317年)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东晋(317年-420年)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晋穆帝(司马聃)——晋哀帝(司马丕)——海西公(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孝武帝(司马曜)——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南北朝(420年-589年)南朝宋(420年-479年)武帝(刘裕)——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孝武帝(刘骏)——前废帝(萧昭文)——明帝(刘彧)——后废帝(刘昱)——顺帝(刘凖)齐(479年-502年)高帝(萧道成)——武帝(萧赜)——鬰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和帝(萧宝融)梁(502年-557年)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敬帝(萧方智)陈(557年-589年)武帝(陈霸先)——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北朝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年-534年)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烨)——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脩)东魏(534年~550年)孝静帝(元善见)北齐(550年~557年)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西魏(535年~556年)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帝(元廓)北周(557年~581年)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静帝(宇文阐)隋(581年~618年)文帝(杨坚)——炀帝(杨广)——恭帝(杨侑)唐(618年~907年)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武后(武曌)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唐中宗(李显,又名哲),复“唐”国号——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祚)五代(907年~960年)后梁(907年~923年)太祖(朱晃,又名温,全忠)——末帝(朱瑱,即朱友贞)后唐(923年~936年)左宗(李存勖)——明宗(李亶)——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后晋(936年~947年)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后汉(947年~950年)高祖(刘暠,本名知远)——隐帝(刘承祐)后周(951年~960年)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宋(960年~1279年)北宋(960年~1127年)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炅)——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南宋(1127年~1279年)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眘)——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顕)——宋帝昺(赵昺)辽【耶律氏】(907年~1125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太宗(耶律德光)——辽世宗(耶律阮)——辽穆宗(耶律璟)——辽景宗(耶律贤)——辽圣宗(耶律隆绪)——辽兴宗(耶律宗真)——辽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金【完颜氏】(1115年~1234年)太祖(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亶)——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宗(完颜璟)——卫昭王(完颜永济)——宣宗(完颜珣)——哀宗(完颜守绪)元【孛儿只斤氏】(1206年~1368年)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即成吉思汗)——拖雷(监国)——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乃马真后(称制)——定宗(孛儿只斤贵由)——海迷失后(称制)——宪宗(孛儿只斤蒙哥)——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武宗(孛儿只斤海山)——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瓎)——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明(1368年~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景帝)——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憆)——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璁,有书作朱厚熄)——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清【爱新觉罗氏】(1616年~1911年)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即顺治帝)——圣祖(玄烨,即康熙帝)——世宗(胤禛,即雍正帝0——高宗(弘历,即乾隆帝)——仁宗(颙琰,即嘉庆帝)——宣宗(旻宁,即道光帝)——文宗(奕詝,即咸丰帝)——穆宗(载淳,姬同治帝)——德宗(载恬,即光绪帝)——宣统帝,溥仪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现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中国年历表

中国年历表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东汉建立73年班超出使西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避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263年魏灭蜀265年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东晋灭吴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东晋建立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南朝宋建立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581年到618)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统一南北方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唐(618年到907年)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713年-741年开元盛世755年-763年安史之乱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元灭南宋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结束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6世纪中期戚继光抗日倭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清(1636年到1911年)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73年三藩叛乱开始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四、近代史民国(1912年到1949年)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1928年井冈山会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4年红军长征开始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1940年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1947年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五、现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6年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改革开放1992年邓小平讲话,加快改革开放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汉东汉前206年-公元8年公元25年-220年篆书隶书行书东汉中期章草东汉末期楷书东汉末期《石门颂》《礼器碑》《华山庙碑》《景君碑》《鲜于璜碑》《史晨碑》《乙瑛碑》《曹全碑》《冠军帖》崔瑗杜操刘德昇蔡邕张芝许慎《说文解字》崔瑗《草书势》蔡邕《篆势》《笔赋》赵壹《非草书》托名蔡邕《笔论》托名蔡邕《九势》不兴立碑,因此西汉的篆书作品很少传世,我们今天所见的西汉篆书多为铜器刻文,分书意味已逐渐加重。

到东汉时,篆书的使用范围缩为两个:一是碑额题字,一是祭文拜册。

其他书写摹刻多为隶书,这时期的隶书已经非常成熟。

两汉时,简、帛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书写材料,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得到普及。

隶书又名分书,隶书的草写未脱隶意,被称作章草,张芝变章草为今草,史称草圣。

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公元220-公元280年公元265-公元420年公元420-公元581年魏碑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天发神谶碑》《爨宝子碑》钟繇《宣示表》索靖《月仪帖》《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陶弘景《瘗鹤铭》《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钟繇卫觊、卫瓘、卫恆、卫宣、卫夫人索靖陆机琅琊王氏(羲之、献之等)王僧虔卫恒《四体书势》杨泉《草书赋》王羲之《笔阵图》王羲之《自论书》王珉《行书状》虞龢《论书表》王僧虔《书赋》《论书》楷书自汉末至两晋逐渐成熟。

到魏晋时代,行书基本成熟,传刘得昇创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书法尚韵北魏时的摩崖、墓志等的书体,摆脱隶法,史称“魏碑”,是楷书的一种,对后世书法有着重要影响。

钟繇行书始学刘德昇,卫氏、王氏家族皆学钟繇,王羲之师从卫夫人。

爨音cuan繇音you瘗音yi觊音ji谶音chen隋唐五代十国公元581-公元618年公元618-公元907年公元907-公元960年公元902-公元979年行书楷书草书篆书《董美人墓志》《苏慈墓志》《龙藏寺碑》智永《千字文》欧阳询《九成宫》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陆柬之《陆机文赋》褚遂良《孟法师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李邕《李思训碑》张旭《肚痛帖》《古诗四帖》怀素《论书帖》《苦笋帖》李阳冰篆书《颜氏家庙碑》徐浩《不空和尚碑》怀仁《集王圣教序》柳公权《玄秘塔碑》柳公权《神策军碑》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杨凝式《韭花帖》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李邕怀素张旭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孙过庭《书谱》李嗣真《书后品》张怀瓘《书断》张彦远《法书要录》楷书经过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发展,在点画和结体上创造了多种形式,积累了各种经验,到隋唐终于发展到了极致,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唐书尚法。

颜真卿《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初唐楷书四家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宋北宋南宋辽金公元960-1279年公元916-1125年公元1115-1234年行书蔡襄《自书诗稿》苏轼《黄州寒食帖》黄庭坚《松风阁诗》米芾《研山铭》米芾《蜀素帖》蔡京《徽宗十八学士图跋》赵佶《楷书千字文》陆游《怀成都十韵诗》范成大《荔酥沙鱼帖》朱熹《卜筑帖》张孝祥《台眷帖》姜夔《落水本兰亭序跋》《淳化阁帖》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钱勰赵佶欧阳修《试笔》朱长文《续书断》黄伯思《东观余论》《宣和书谱》米芾《海岳名言》洪适《隶释》赵明诚《金石录》姜夔《续书谱》陈思《书小史》赵孟坚《论书法》因楷书的风格形式在唐代已得到了充分发展,宋代的书法家意识到再维持唐楷的青春已不可能,于是把书写对象转移到了行草,变唐人重法为尚意。

宋徽宗赵佶创瘦金体书法。

苏轼《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宋书法四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

赵明诚之妻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元公元1206-1368年楷书篆书隶书行书草书赵孟頫《赤壁赋》赵孟頫《老子道德经卷》赵孟頫《洛神赋》《黃庭经》赵孟頫《汲黯传》《过秦论》鲜于枢《水帘洞诗帖》邓文元《瞻近汉时二帖跋》康里巎巎《李白诗卷》倪瓒《自书诗稿》黄公望《跋赵孟頫临黃庭经》鲜于枢赵孟頫康里夒夒吴镇杨维桢陆居仁倪瓒黄公望郝经《叙书》赵孟頫《兰亭十三跋》郑杓《衍极》吾衍《学古编》释溥光《雪庵字要》陈绎曾《翰林要诀》盛熙明《法书考》元代书法以赵孟頫为代表,出现复古倾向,以二王为宗的古典主义书风因赵氏的提倡笼罩了整个元代。

赵孟頫提出用笔千古不易理论。

赵孟頫与唐代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并称楷书四大家,史称欧柳颜赵。

巎音nao倪瓒 ni zan明公元1368-1644年草书行书楷书刘伯温《春兴八首诗卷》宋克章草《急就章册》宋广《太白酒歌》沈粲《草书古诗》解缙《自书诗卷》张弼《千字文》沈周《化疏卷》祝允明《杜甫诗轴》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文徵明楷书《前后赤壁赋》文徵明《杂花诗赋卷》文徵明《自书西苑诗卷》陈淳《秋兴八首卷》王宠《真行草十册》唐寅《和沈周落花诗卷》丰坊《各体书诀册》董其昌《小楷千字文》董其昌《东方朔答客难卷》徐渭《草书杜甫诗轴》张瑞图《辰州道中诗卷》黄道周《赠倪献汝叔侄诗轴》倪元璐《五言律诗轴》王铎《赠张抱一行书诗卷》王铎《再芝园诗轴》宋克沈周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唐寅董其昌徐渭张瑞图黄道周王铎陈洪绶张绅《书法通释》陶宗仪《书史会要》解缙《春雨杂述》祝枝山《祝枝山全集》丰坊《书诀》杨慎《墨池琐录》杨慎《书品》何良俊《四友斋丛书论书卷》王世贞《王氏书苑》十卷项穆《书法雅言》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用笔》赵宦光《寒山帚谈》李日华《六砚斋笔记》黄道周《书品论》郭宗昌《金石史》明朝初期,以沈度为代表的台阁体开始出现,书法进入了半个多世纪的低潮期。

明中期,吴门书派的崛起代表了明代书法低潮向高潮的转变。

晚明书法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代表书家如徐渭、董其昌、王铎,在强大思想解放思潮的冲击下,书坛出现了个性强烈的面貌。

吴中四名家为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

解缙 xiejin明代书法家杨慎词《临江仙》,因被罗贯中收入《三国演义》开篇,遂千古传唱。

清公元1644-1911年行书篆书隶书魏碑傅山《各体书册》《三希堂法帖》邓石如《四体书册》杨沂孙《陶渊明饮酒四条屏》徐三庚《节录汉书册》张裕钊《千字文册》吴昌硕《石鼓文四条屏》傅山张照刘墉金农朱耷郑燮何绍基杨岘赵之谦吴大澂邓石如徐三庚吴昌硕伊秉绶张裕钊杨守敬沈曾植康有为李瑞清郑孝胥倪后瞻《倪氏杂著笔法》杨宾《大瓢偶笔》王澍《论书剩语》王澍《翰墨指南》倪涛《六艺之一录》冯武《书法正传》蒋和《蒋氏书法正传》笪重光《书筏》刘熙载《书概》周星莲《临池管见》朱和羹《临池心解》阮元《南北书派论》阮元《北碑南帖论》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因乾隆皇帝对赵孟頫书法的赞赏和提倡,以及符合科举考试的要求,所形成的“馆阁体”书风,长期占领并压抑着清代书坛。

王铎的书法在清初具广泛的声誉和影响。

在南方,分庭抗礼的是董其昌引领下的遒媚秀丽的江南书风。

至清中、末期,在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倡导下,碑派书风取代帖学,大行其道。

扬州八怪:金农、郑燮、汪士慎、李方膺、李鳝、黄慎、罗聘、华嵒、高翔,其它较有名者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

耷音da澂音cheng笪音da岘音xian喦音y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