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书 法 简 明 历 史 年 表 编辑:王端宝
中国年历表
五帝
(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编辑本段]
夏
(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杼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桀
[编辑本段]
商
(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汤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已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纣
[编辑本段]
周
(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武王(姬发)
成王(姬诵)
康王(姬钊)
昭王(姬瑕)
穆王(姬满)
共王(姬翳扈)
懿王(姬鞯)
孝王(姬辟方)
夷王(姬燮)
厉王(姬胡)
共和
宣王(姬静)
幽王(姬宫涅)
东周(前770——前256)
平王(姬宜臼)
桓王(姬林)
庄王(姬佗)
禧王(姬胡齐)
惠王(姬阆)
襄王(姬郑)
顷王(姬壬臣)
匡王(姬班)
定王(姬瑜)
简王(姬夷)
灵王(姬泄心)
景王(姬贵)
悼王(姬猛)
敬王(姬丐)
元王(姬仁)
贞定王(姬介)
哀王(姬去疾)
思王(姬叔)
考王(姬嵬)
威烈王(姬午)
安王(姬骄)
烈王(姬喜)
显王(姬扁)
慎靓王(姬定)
赧王(姬延)
[编辑本段]
秦
[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昭襄王(嬴则,又名稷)
孝文王(嬴柱)
庄襄王(嬴子楚)
始皇帝(嬴政)
二世皇帝(嬴胡亥)
[编辑本段]
汉
(前202——公元220)[西汉、东汉]
西汉(前202——公元25)
中国历史年代表(附世界历史年代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7000~5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5000~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公元9年西汉灭亡
东汉(25年~220年)
公元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完整word版)中国大事年历表
文学常识
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夏(前2070—前1600),商(—前1046),西周(—前771),春秋(—前476),战国(—前221),秦(—前202),西汉(—9),东汉(25—220),隋(581—589),唐(618—906),五代十国(—979),北宋(960—1127),南宋(—1276),元(—1368),明(—1644),清(—1912),中华民国(—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西周
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世官制④刀耕火种⑤井田制(土地国有制)⑥官营手工
业(主导)⑦青铜铸造业繁荣
二.春秋
①世官制②铁犁牛耕③私田,井田制遭破坏,鲁国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④小农经济⑤老子(道家),孔子(儒家)《诗经》
三.战国
①世官制②铁犁牛耕③商鞅变法,废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④庄子(道家),荀子和孟子(儒家),墨子(墨家),商鞅和韩非子(法家),楚辞《离骚》屈原,⑤发明“司南”
四.秦
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④世官制(先秦)⑤小篆,隶书⑥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五.汉
①郡国并行制②推恩令③察举制④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⑤东汉杜诗,冶铁工具,水排。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⑥青瓷⑦素纱禅衣(丝织技术高超);陆上丝绸之路,被称“丝国”⑧董仲舒,“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⑨汉武帝,太学⑩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11汉末,楷书○12汉赋,西汉华丽恢弘,东汉清新活泼。○13商品买卖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中国书法史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书法史历史大事年表
战国早期,齐国铸《陈曼簠》、《禾簋》等。
战国中期,湖南长沙左家公山楚墓有毛笔数支。
战国中晚期,楚国作《楚帛书》。
公元前678年(周釐王四年鲁庄公十六年癸卯)
是年,《秦公钟》铸成。
公元前573年(周简王十三年鲁成公十八年戊子)
是年,晋国作《栾书缶》,器以草体入铭,而施以错金。
公元前537年(周景王八年鲁昭公五年甲子)
是年,《秦公簋》铸成。
公元前344年(周显王二十五年秦孝公十八年丁丑)是年,秦作《商鞅量》,铭文字势纵长,开小篆之先河。
公元前313年(周赧王二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戊申)是年,中山国作《中山王方壶》、《中山王鼎》等器;秦作《诅楚文》刻石。
公元前309年(周赧王六年秦武王二年壬子)
是年,四川青川县郝家坪秦墓有《青川木牍》,字体为早期隶书,标志着秦文隶变已经开始。
公元前227年(秦王嬴政二十年甲戌)
是年,湖北云梦睡虎地有秦简《语书》。
秦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
中國書法發展史(3)
中國書法發展史(3)
中國書法發展史(3)
2006-12-10 11:08:36| 分类:書法資料| 标签:草书书法米芾结体行书 |大中小订阅
七)存唐遗风的五代书法
公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又有前蜀、吴、楚、闵、南唐、荆南、后蜀、南汉、吴越、北汉十国。这种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叠起。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苏轼评及五代书法时曾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杨少师之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
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渐变入欹侧纵肆,以后北宋“四家”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代表书家介绍
1、杨凝式(873-954年)
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太师”。他曾佯疯自晦,所以“杨疯子”便成了他的雅号。他能吟诗,多杂诙谐,尤善于书札。杨凝式的字多写在墙上,笔法纵逸遒放。黄庭坚至洛阳遍观僧院壁间墨迹,他说:“杨少师书,无一字不造微入妙,当与吴生画为洛中二绝。”又说:“有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此后,书坛以“颜杨”并称。
中国历代年号表
中国历代年号表
中国历代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制度,从汉武帝开始沿用至清朝。以下是中国历代年号表:
西汉
1.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高祖元年-元封六年
2.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本始元年-建元四年
3.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41年):元狩元年-中元二年
4.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后元元年-元狩二十一年
东汉
1.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建武元年-建武十三年
2.明帝刘庄(公元58年-公元76年):永平元年-永平十年
3.光宅帝刘胡(公元89年-公元105年):元壮元年-元興元年
4.安帝刘祜(公元106年-公元125年):延光元年-延平三年
5.汉顺帝刘保(公元125年-公元144年):永建元年-建康二年
6.汉桓帝刘志(公元147年-公元167年):永兴元年-延熹四年
7.汉灵帝刘宏(公元168年-公元189年):中平元年-中平六年
8.汉献帝刘协(公元189年-公元220年):建安元年-建安二十五年
三国
1.魏文帝曹丕(220年-226年):黄初元年-太和七年
2.魏明帝曹叡(227年-239年):青龙元年-嘉平五年
3.魏少帝曹芳(240年-249年):嘉平六年-建兴四年
4.蜀汉后主刘禅(221年-263年):章武元年-嘉禾五年
5.吴国孙权(222年-252年):黄武元年-建兴五年
西晋
1.晋武帝司马炎(265年-290年):太康元年-泰始四年
2.晋惠帝司马衷(290年-307年):永宁元年-咸和六年
东晋
晋愍帝司马邺(319年-323年):太和元年 - 建兴二年
中国书法简史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时期
草书
简史
作品
文化
发展
行书
书法
书法
艺术 现代
中国
中国
等人
成为
被誉为
书法家
官方
逐渐
来自百度文库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中国书法简史》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的著作。本书从书法的起源 讲起,一直到现代书法的演变,不仅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书法风格和流派,还深入探讨了 书法艺术的社会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本书首先追溯了书法的起源,认为书法起源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随着青铜器的普及和文 字的演变,书法逐渐从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变。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争霸,文字异形,各种地 域性的书法风格开始出现。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小篆成为官方标准字体。汉朝时期,隶书逐渐兴起,成 为官方和民间的主要书写方式。同时,草书和行书也开始出现,为后来的书法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时期。
内容摘要
《中国书法简史》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书法艺术的历史长卷,更是一部深入人心的文化瑰宝。通过 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加热爱和珍视 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
明代大事年表
明朝史
1368
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帝位,国号明,是为明太祖朱元璋;闰七月,元顺帝逃往上都,史称北元.八月,明军占领大都,元亡.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
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帝位,国号明,是为明太祖;闰七月,元顺帝逃往上都,史称北元.八月,明军占领大都,元亡;明定田赋额,编定役法,定卫所制度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
以临濠为中都;诏天下府,州,县皆立学。侍官制,定封建诸王之制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
四月,元顺帝病死于应昌,昭宗继位;分封诸王.诏定科举制度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
定开中法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
定屯田法.颁《大明律》;罢市舶司,实行海禁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
正月,令乡里立社学;三月,立钞法,造大明宝钞;四月,改各都卫为都指挥使司;空印案发,诛连甚广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
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
改南京为京师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
胡惟庸案发,株连三万余人;罢中书省,废丞相制度。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罢御史台,废御史大夫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
徐达等出塞击元,俘获甚众;是年,定赋役籍,编里甲,造黄册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
置锦衣卫.置都察院。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太祖洪武十六年1383
遣西平侯沐英镇守云南,从此沐氏世守其地
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
改定都察院官制;颁科举取士程式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
三月,郭桓案发,株连者数万人;十月,颁《大诰》
明太祖洪武十九年1386
福建僧彭玉琳组织白莲会,称晋王,旋被镇压;令划入匠籍之工匠轮班入京师服役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
夏商周年表 很全的~
《夏商周年表》(载2001年修订版《新华词典》)
一、邵雍的“夏代年表”
邵雍的“夏代年表”列17王,公元前2224-公元前1766,共459年。今《夏商周年表》亦列17王,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共471年。《史记·夏本纪第二》“集解”:“徐广曰: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駰案:《汲冢纪年》曰: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矣。”可见,今表与之合,而邵表则少12年。其中对不降在位年数,邵雍定59年,是取之皇甫謐《世纪》,而不取《竹书纪年》“夏后不降六十九年”之说。南宋罗泌撰《路史》,则以《竹书纪年》为是,而证《世纪》之非。如果邵雍取不降在位69年说,则夏代年数即与471接近(仅少2
年)。然而,邵雍不取《竹书纪年》“用岁四百七十一年”与“夏后不降六十九年”之记,① 却把不降在位年数定为59年,应该说他有更确切的文献依据。今表对应了471年,其中既是以不降在位69年。
邵雍“以运经世”尧甲辰元年为公元前2357年,尧在位72年、舜在位61年,则禹即位于公元前2224年,较“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早154年。今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黄金书屋·历史作品》光碟中的“中国历代纪年表”唐尧即位之年与邵雍所推相同,亦为公元前2357年。是表尧在位100年、舜在位50年,则禹即位于公元前2207年,较“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早137年。依《史记·五帝本纪第一》“集解”:“徐广曰:尧在位凡九十八年”,又依《史记》“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则知尧在位近一世纪、舜在位半世纪之说是源于《史记》。为什么邵雍不依《史记》而定尧、舜在位年数?在夏代开国元年的断代方面,为什么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纪年表”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夏商周年表》要相差百年之多?今之“中国历代纪年表”为什么能在尧即位年代上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这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中国简明书法史(附简明历史年表)
中国简明书法史(附简明历史年表)
中国简明书法史(附简明历史年表)
【先秦书法】
甲骨文章法特点:字行有自右向左,也有自左向右。艺术特点:结体简洁,清俏劲健
甲骨文
金文商周时期定义:古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图形文字指的是金文艺术特点:均匀对称线条圆润富有装饰性和表现性大盂鼎,毛公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
石鼓文战国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石刻之祖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刻石艺术特点:结体方整匀称,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书写笔意浓厚古文是指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所用的文字
大篆狭义:石鼓文广义:小篆以前所有的文字
石鼓文
小篆代表碑刻: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艺术特点:笔画圆转流畅,结体呈纵势长方形,左右对称均衡,结构严谨工整玉箸篆:秦小篆/铁线篆:唐篆
秦诏版统一法度衡石丈尺的诏书,刻在衡器上的铜
版中
秦简《青川木牍》:甘肃;《云梦睡虎地秦简》:湖南
《青川木牍》【汉代书法】
隶书隶变:圆转笔画变为方折,纵势字形变为横势中国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在东汉时期,篆、隶、真、行、草五体都已具备,并在民间流行
西汉代表作(记住出土地)孙膑兵法:山东; 居延汉简:内蒙; 武威汉简:甘肃; 鲁孝王刻石
东汉碑刻三大风格
一:优美整齐,秀逸端庄:《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熹平石经》二:古朴劲健,方整雄浑:《张迁
碑》、《鲜于璜碑》、《衡方碑》三:古朴自然潇洒,意趣盎然而浪漫多姿(摩崖):《石门颂》、《西峡颂》、《杨淮表记》西峡颂末尾刻有书写者仇靖,是迄今见到的最早的署有书写者姓名的碑刻石※后人评价:汉隶正则※秦八体与汉六体的对应:小篆→小篆;隶书→佐书;摹印→缪篆;最早的书法理论家:蔡邕他最著名观点:书者,散也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东汉崔瑗《草书势》最早探讨书法理论:萧何《乙瑛碑》
中国历史年表及皇帝年号
中国历史年表
夏(前2070-前1600)
商[前期(迁殷前)(前1600-前1300)后期(迁殷后)(前1300-前1046)
周1.西周(前1046-前771) 2.东周(前770-前221)包括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楚汉争霸(前206-前202)
汉(前202-公元220):1.西汉(前202-公元8) 2.新(8-23)和更始帝(23-25) 3.东汉(25-220)三国(220-280)1.魏(220-265)2.蜀汉(221-263)3.吴(222-280)
晋(265-420)1. 西晋(265-316)2.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09)
1.南朝:1)宋(420-479)2)齐(479-502)3)梁(502-557)4)陈(557-589)
2.北朝:1)北魏(386-534)2)东魏(534-550)3)北齐(550-577)
隋(581-618)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唐(618-907)
五代十国(907-979)1.五代1)后梁(907-923)2)后唐(923-936)3)后晋(936-946)4)后汉(947-950)5)后周(951-960)
2.十国1)吴(902-937)2)南唐(937-975)3)吴越(907-978)4)楚(907-951)5)闽(909-943)6)南汉(991-971)7)前蜀(903-925)8)后蜀(934-980)9)南平(924-963)10)北汉(951-979)宋(968-1279)1.北宋(960-1127)2.南宋(1127-1279)
中国历史上各朝年号一览表
中国历史上各朝年号一览表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正式创立年号,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汉武帝此次创举深刻的影响了以后近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纪元方式。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新君即位一般都会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年号也有多个。到了明清两朝,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公元纪年。
西汉【西汉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刘邦太祖高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光武帝刘秀上庙号)】
武帝刘彻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6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汉: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
后元:前88年—前87年
昭帝刘弗陵
始元:前86年—前80年七月
元凤:前80年八月—前75年
元平:前74年—前74年
废帝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
中国历史年历表
中国历史年历表
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
廑、孔甲、皋、发、桀
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
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纣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翳扈)、懿王(姬鞯)、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共和、宣王(姬静)、幽王(姬宫涅)
东周(前770——前256)
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禧王(姬胡齐)、惠王(姬阆)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定王(姬瑜)、简王(姬夷)灵王(姬泄心)、景王(姬贵)、悼王(姬猛)、敬王(姬丐)元王(姬仁)贞定王(姬介)、哀王(姬去疾)、思王(姬叔)、考王(姬嵬)威烈王(姬午)安王(姬骄)、烈王(姬喜)、显王(姬扁)、慎靓王(姬定)赧王(姬延)秦[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昭襄王(嬴则,又名稷)、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子楚)、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
中国5000年朝代年事表--和新华字典不同的是它有许多插图哟
汉主也。肃上疏曰:“昔唐禅虞,虞禅夏,皆终三年之丧,然后践天子之尊。是以帝号无亏,君礼犹存。今山阳公承顺天命,允答民望,进禅大魏,退处宾位。公之奉魏,不敢不尽节。魏之待公,优崇而不臣。既至其薨,榇敛之制,舆徒之饰,皆同之於王者,是故远近归仁,以为盛美。且汉总帝皇之号,号曰皇帝。有别称帝,无别称皇,则皇是其差轻者也。故当高祖之时,土无二王,其父见在而使称皇,明非二王之嫌也。况今以赠终,可使称皇以配其谥。”明帝不从使称皇,乃追谥曰汉孝献皇帝。孙盛曰:化合神者曰皇,德合天者曰帝。是故三皇创号,五帝次之。然则皇之为称,妙於帝矣。肃谓为轻,不亦谬乎!臣松之以为上古谓皇皇后帝,次言三、五,先皇后帝,诚如盛言。然汉氏诸帝,虽尊父为皇,其实则贵而无位,高而无民,比之於帝,得不谓之轻乎!魏因汉礼,名号无改。孝献之崩,岂得远考古义?肃之所云,盖就汉制而为言耳。谓之为谬,乃是讥汉,非难肃也。
秦始皇
项羽
刘邦
赵佗
王莽
刘秀
刘备
孙权
曹丕
朱元璋
康熙
雍正
乾隆
溥仪
袁世凯
中国历史朝代表(帝号、年号)
纪年是人们给某一年起名的方法。主要的纪年有帝王纪年、公元纪年、岁星纪年和干支纪年等。
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帝王纪年,从即位年用元年、二年、三年……。改元时,用“中二年”“后元年”等。从汉武帝到清末,用年号纪年;1911 年推翻帝制之後采用民国诞生时间来纪年,兼或使用公元纪年。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采用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干支纪年认为兴自东汉。东汉四分历以前,用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到现在来用干支纪年。
新中国
民国
清
明
元
金
南宋
西夏
辽
北宋
五代十国
南汉高祖刘
南汉高祖刘白龙元年南汉高祖刘乾亨元年
唐
隋
北朝
南朝
十六国
东晋
西晋
三国
东汉
西汉
秦
战国
春秋
西周
商
夏
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中国书法简史
2、明朝中期书法——吴门书派的书家群体
明代中期,江苏苏 州一代出现了一批前 后传承的书家,形成 了相当突出的特色, 代表书家是“吴门四 家”,即祝允明、文 徵明、王宠、陈淳。
祝允明(1460-1526)字希 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 故自号枝山。代表作《太 湖诗卷》、《箜篌引》、 《赤壁赋》《归田赋》等
2 少数民族书家
康里巎巙(1295—1345) 字子山,号正斋、恕叟, 康里(今属新疆)人。
书法笔画遒丽,转 折圆劲。康里夔夔作为 一个少数民族的书法家 在书坛名重一时,士大 夫萃于其门。康有为推 崇他“奇崛独出”。
代表作有《述笔法 卷》、《柳宗元梓人 传》、《十二月十二日 帖》等。
《奉记帖》 本帖为一封信札,计30行。迅捷 的笔力加上过人的气势,使全篇雄奇连贯,- 气直下,没有丝毫窒息,表现作者深厚的艺术 功力。
《赤壁赋》 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 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仇锷墓碑铭》于延祐六年 (公元1320年)书,是其 晚年力作。运笔方整有力, 遒丽老健,一笔不苟,骨气 深稳,与常见赵书妩媚甜润 不同。赵孟頫的书法以楷书 和行书最好。此书是他楷书 代表作之一,他的楷书用笔 流畅随意,但又出规入矩, 法度森严,其结体疏朗俊秀, 飘逸洒脱,几乎无瑕疵可言。
八、由宋元上追晋唐的明代书法
明代书法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明初书法,先承元朝而下,基本继承的是元代的典型书风;成祖迁都北京以 后,国势承平,复以文章翰墨粉饰治具,培养了一批御用书家,遂使台阁书风兴 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汉东汉前206年-公元8年
公元25年-220年
篆书
隶书
行书
东汉中期
章草
东汉末期
楷书
东汉末期
《石门颂》
《礼器碑》
《华山庙碑》
《景君碑》
《鲜于璜碑》
《史晨碑》
《乙瑛碑》
《曹全碑》
《冠军帖》
崔瑗
杜操
刘德昇
蔡邕
张芝
许慎《说文解字》
崔瑗《草书势》
蔡邕《篆势》《笔赋》
赵壹《非草书》
托名蔡邕《笔论》
托名蔡邕《九势》
不兴立碑,因此西
汉的篆书作品很少
传世,我们今天所
见的西汉篆书多为
铜器刻文,分书意
味已逐渐加重。到
东汉时,篆书的使
用范围缩为两个:
一是碑额题字,一
是祭文拜册。其他
书写摹刻多为隶
书,这时期的隶书
已经非常成熟。
两汉时,简、帛依
然是十分重要的书
写材料,东汉宦官
蔡伦改进了造纸
术,使纸得到普及。
隶书又名分
书,隶书的草写
未脱隶意,被称
作章草,张芝变
章草为今草,史
称草圣。
三国魏蜀吴
两晋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220-公元280年
公元265-公元420年
公元420-公元581年
魏碑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天发神谶碑》
《爨宝子碑》
钟繇《宣示表》
索靖《月仪帖》《出师颂》
陆机《平复帖》
王羲之《兰亭序》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陶弘景《瘗鹤铭》
《龙门二十品》
《郑文公碑》
《张猛龙碑》
钟繇
卫觊、卫
瓘、
卫恆、卫
宣、
卫夫人
索靖
陆机
琅琊王氏
(羲之、献
之等)
王僧虔
卫恒《四体书势》
杨泉《草书赋》
王羲之《笔阵图》
王羲之《自论书》
王珉《行书状》
虞龢《论书表》
王僧虔《书赋》《论书》
楷书自汉末至两
晋逐渐成熟。
到魏晋时代,行
书基本成熟,传刘
得昇创行书。王羲
之《兰亭序》被誉
为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书法尚韵
北魏时的摩
崖、墓志等的书
体,摆脱隶法,
史称“魏碑”,
是楷书的一种,
对后世书法有
着重要影响。
钟繇行书始
学刘德昇,卫
氏、王氏家族皆
学钟繇,王羲之
师从卫夫人。
爨音cuan
繇音you
瘗音yi
觊音ji
谶音chen
隋唐五代十国公元581-公元618年
公元618-公元907年
公元907-公元960年
公元902-公元979年
行书
楷书
草书
篆书
《董美人墓志》
《苏慈墓志》
《龙藏寺碑》
智永《千字文》
欧阳询《九成宫》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陆柬之《陆机文赋》
褚遂良《孟法师碑》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李邕《李思训碑》
张旭《肚痛帖》《古诗四帖》
怀素《论书帖》《苦笋帖》
李阳冰篆书《颜氏家庙碑》
徐浩《不空和尚碑》
怀仁《集王圣教序》
柳公权《玄秘塔碑》
柳公权《神策军碑》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
杨凝式《韭花帖》
智永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李邕
怀素
张旭
颜真卿
柳公权
杨凝式
孙过庭《书谱》
李嗣真《书后品》
张怀瓘《书断》
张彦远《法书要录》
楷书经过魏晋南
北朝三百多年的发
展,在点画和结体
上创造了多种形
式,积累了各种经
验,到隋唐终于发
展到了极致,出现
了百花齐放的繁荣
局面。
唐书尚法。
颜真卿《祭侄文稿》
被誉为天下第二行
书。
初唐楷书四家
为:欧阳询、虞
世南、褚遂良、
薛稷。
宋
北宋南宋
辽
金
公元960-1279年
公元916-1125年
公元1115-1234年
行书
蔡襄《自书诗稿》
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
米芾《研山铭》
米芾《蜀素帖》
蔡京《徽宗十八学士图跋》
赵佶《楷书千字文》
陆游《怀成都十韵诗》
范成大《荔酥沙鱼帖》
朱熹《卜筑帖》
张孝祥《台眷帖》
姜夔《落水本兰亭序跋》
《淳化阁帖》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钱勰
赵佶
欧阳修《试笔》
朱长文《续书断》
黄伯思《东观余论》
《宣和书谱》
米芾《海岳名言》
洪适《隶释》
赵明诚《金石录》
姜夔《续书谱》
陈思《书小史》
赵孟坚《论书法》
因楷书的风格形
式在唐代已得到了
充分发展,宋代的
书法家意识到再维
持唐楷的青春已不
可能,于是把书写
对象转移到了行
草,变唐人重法为
尚意。
宋徽宗赵佶创瘦
金体书法。
苏轼《黄州寒食
帖》被誉为天下第
三行书。
宋书法四家
是苏轼、黄庭
坚、米芾、蔡襄
(一说蔡京)。
赵明诚之妻
是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
元公元1206-1368年楷书
篆书
隶书
行书
草书
赵孟頫《赤壁赋》
赵孟頫《老子道德经卷》
赵孟頫《洛神赋》《黃庭经》
赵孟頫《汲黯传》《过秦论》
鲜于枢《水帘洞诗帖》
邓文元《瞻近汉时二帖跋》
康里巎巎《李白诗卷》
倪瓒《自书诗稿》
黄公望《跋赵孟頫临黃庭经》
鲜于枢
赵孟頫
康里夒夒
吴镇
杨维桢
陆居仁
倪瓒
黄公望
郝经《叙书》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
郑杓《衍极》
吾衍《学古编》
释溥光《雪庵字要》
陈绎曾《翰林要诀》
盛熙明《法书考》
元代书法以赵孟
頫为代表,出现复
古倾向,以二王为
宗的古典主义书风
因赵氏的提倡笼罩
了整个元代。
赵孟頫提出
用笔千古不易
理论。
赵孟頫与唐
代欧阳询、柳公
权、颜真卿并称
楷书四大家,史
称欧柳颜赵。
巎音nao
倪瓒 ni 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