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简明书法史(附简明历史年表)

合集下载

中国书法简明史

中国书法简明史

中国书法简明史介绍如下:
中国书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年左右的商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传统。

以下是中国书法简明史的概述:
1.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771年):甲骨文是商代的一种刻写方式,书法
以刻写为主,风格以方正、刚劲为主要特点。

2.金文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金文是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
刻写方式,书法以直率、铁骨为主要特点,篆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3.篆书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使篆书
成为了主要的官方文字,其风格刚健、凝重、厚重,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4.隶书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1年):隶书是汉代的一种书法风格,用于书写官方
文书,其特点是结构严密、笔画疏密有致、线条流畅,成为了中国书法的基础。

5.楷书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楷书是隶书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风格工整、
秀丽,流传至今的《颜真卿多宝塔碑》和《王羲之兰亭序》都是楷书的代表作品。

6.行草时期(公元907年-公元1368年):行书是楷书的一种草书,字体奔放自由,线
条自然流畅,代表作品有张旭的《兰亭序》和怀素的《皇览》。

7.隶、楷、行合一时期(公元1368年-现代):明代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记》中的书
法,就是隶、楷、行三种书体的融合,此后这种书法成为了主流,被称为“三体书法”,其代表作品有王铎的《寒山拾得图卷》和米芾的《蘅塘退士帖》等。

中国书法发展史(年表)

中国书法发展史(年表)

中国书法发展史(年表)字体发展变化:陶器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主要书体:篆书:甲骨文(卜辞文)、金文(钟鼎文,铭文)、石鼓文(千古篆法)、大篆、小篆隶书:蚕头凤尾草书:章草、今草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新石器时代:陶器文=刻在陶器上的文字,目前还不识得,只能称为符号。

商朝:甲骨文:,又称卜辞,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成熟的文字,也是书法艺术的开端。

西周: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代把铜称作金,所以又称金文,商周主要把文字刻在钟或鼎上,又称钟鼎文。

特点:笔画趋于圆润,结构疏密有致,字体庄重典雅,排列布局整齐。

学习金文必学《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散氏盘》西周早期:《大盂鼎》1849年出土周康王时期,注铭文19行,291字,字体庄重凝练,用笔方整,行款整齐划一,气度恢弘。

西周中期:《大克鼎》1890年出土,铭文2段28行,290字,笔画均匀,饱满圆润,布局完整,较为简化。

西周晚期:✨《毛公鼎》1843年出土,周宣王初期作品,42行,497字,是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它是金文书法中最重要的文字。

《散氏盘》又称夨人盘(清出土周厉王时期,铭文19行357字)被誉为金文中草书、其它有墙盘(1976年出土,18行284字)、虢季子白盘(清出土,西周周宣王年间公元前815年,铭文8行111字)大篆:出于西周晚期,特点:布局均匀整齐,字形长行和方形,端庄凝重,笔力稳健遒劲,结构平整。

小结:本人认为《毛公鼎》《散氏盘》是书法必学的,同时参考《大盂鼎》《大克鼎》《墙盘》等;近代临本墨迹以吴大澂为佳。

春秋战国:✨石鼓文:唐朝发现,四言诗共十首,718字,文字多残,北宋欧阳修录465字,明范氏天录462字,公元前219年造是大篆到小篆的过渡的文字,小篆之祖,最早的石刻文字,属于篆籀系统。

流传石鼓文最著名的拓本,有明代安国藏的《先锋》、《中权》、《后劲》等北宋拓本。

特点:结字严谨,笔法圆劲,布局均匀,气韵古朴浑厚,是大篆到小篆的过渡文字。

书法发展时间线

书法发展时间线

书法发展时间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1. 先秦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上。

甲骨文是商代后期至周代初期留存的一种文字,它的字体形态多样,具有浓厚的装饰性;而金文是西周中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书体,它的字体具有明显的装饰性和规范性。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篆书成为主流书体,特别是小篆,它的字形结构规整,巨大质朴,影响到后世的书法发展。

在汉代,隶书的形成对于后代书法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隶书是一种优雅、工整的字体,具有浓重的书法风格。

3.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逐渐发展为楷书,楷书是一种行草书的字体,具有明快的线条和流畅的结构,很好地表现了书法的美感和艺术性。

在这一时期,兰亭集序的出现对于书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唐宋时期,草书逐渐成为主流书体,草书是一种隶书的变体,具有很强的速度和动感,表现了书法的潇洒和豪放。

在这一时期,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米芾的《赤壁赋》等名作对于书法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5. 元明清时期(1279年-1911年)元明清时期,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书体的发展日趋完善和多样化,书法风格也趋于多样。

在明清时期,书法成为官方文书和文人雅集的重要载体,书法家们在各种书法风格中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6. 近现代时期(1911年至今)近现代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多元化,书法也逐渐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在这一时期,书法家们对于书法的探索和创新不断进行,开创了新的书法风格和表现形式,使得书法艺术更加充满活力和创意。

第二篇示例:书法是一种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它是文字艺术的一种,通常被视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书法从最早的刻画文字的形式开始,逐渐演变成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了文字的美感和力量。

书法的发展历程漫长而丰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法发展的时间线。

书法史述略

书法史述略

书法史述略
中国的书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书法史的简要描述:
1.甲骨文书法: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商代至西周早期,甲骨文书法是最早期的书法形式之一。

甲骨文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代文字,其书法风格古朴灵动。

2.金文书法: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金文书法逐渐兴盛。

金文为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其书法线条刚劲有力,形成了独特的字体。

3.隶书:秦汉时期,隶书成为主要书写体。

隶书为古代官方文书的书写体,其线条刚劲肃穆,规规矩矩,为后世楷书的基础。

4.魏晋风度:魏晋时期,书法开始风行于文人雅士之间,形成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等为代表的魏晋风度书法。

5.唐宋六朝书法:唐宋时期,书法进入繁荣期,六朝时期的书法大师擅长行楷书写,唐代的草书也相当发达。

6.元明清书法:元明清三个时期,书法继续发展。

元代以怪诞奇特见长,明代注重笔墨,清代则较为承袭前贤。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中国书法的主要发展历程: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尽管甲骨文主要用于卜辞和祭祀,但其图案和线条的书写形式也具有艺术性和装饰性。

金文和篆书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3世纪):金文是青铜器上的铭文,篆书则是中国最早的正式字体。

篆书由古印章文字演变而来,具有方正的笔画和独特的印韵,被广泛用于铭文和印章。

隶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隶书是秦朝时期的一种字体,为统一文字规范而发展起来。

隶书的笔画简洁明快,具有稳重大气的特点,成为官方和行政文书的主要书写形式。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楷书是隶书的演变形式,也被称为正书。

楷书具有规范的笔画结构和端庄的风格,成为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此期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羲之被尊为楷书的代表人物。

行书和草书时期(公元6世纪-现在):行书是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写形式,筆劃连貫而富有流動感。

草书则是一种流畅而激进的书写风格,字体扭曲而不拘一格,富有个性和艺术表现力。

草书在唐代达到巅峰,张旭和怀素是该时期的代表人物。

现代书法:自20世纪以来,中国书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许多书法家致力于将传统的技法和精神融入到当代艺术中,形成了多样化的书法风格和流派。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和传承,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积淀。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思想的传递工具。

至今,中国书法仍然被广泛传承和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和赞赏。

中国书法简史介绍

中国书法简史介绍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以下是中国书法的简史概述:1.古代书法:-甲骨文和金文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书法,出现在商代晚期,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金文则出现在西周时期,是商代文字的延续和发展。

-篆书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随着战国时期的变革,篆书逐渐兴盛。

篆书以方正的形体和刚劲的笔画为特征,同时产生了小篆、大篆等不同风格。

2.秦汉书法:-小篆(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由秦始皇统一文字而成,被广泛使用。

小篆的形体规整,笔画丰富,成为后来书法演变的基础。

-隶书(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隶书是在小篆基础上演变而来,形成了一种笔画简练、结构紧密的书写风格。

隶书后来分为大隶和小隶两种流派。

3.魏晋南北朝时期:-草书兴起(公元220年-589年):随着社会变革,草书逐渐兴起。

草书形体自由,笔画激荡,强调书写的意境和个性。

4.唐宋时期:-楷书的发展(618年-1279年):唐代是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楷书逐渐成为主导性书体。

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为楷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草书的独立:草书在唐代进一步发展,并在宋代形成独立的书体。

苏轼、黄庭坚等文学家兼书法家在宋代是著名的草书代表。

5.元明清时期:-元代(1271年-1368年):元代书法以怪诞奇特的风格为主,同时保留了前代书法的传统。

-明代(1368年-1644年):明代的书法注重笔墨工致,王宠、沈周等书法家在此时期崭露头角。

-清代(1644年-1912年):清代书法注重古体,强调传统的刚劲和秀美。

郑板桥、黄庭坚的书法在此时期影响深远。

以上仅为书法发展的大致轮廓,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众多的杰出书法家和不同的书法流派。

中国书法作为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书法发展历程

书法发展历程

书法发展历程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书法的主要发展阶段和里程碑事件:
1.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用于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其书写形式朴素,刻画线条简洁。

2.金文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金文是商代和西周时期的文字形式,具有浑厚的线条和独特的造型,逐渐发展出方形和圆形的字体。

3.隶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秦汉时期,隶书成为官方的正式书写形式,取代了篆书,具有规范、严谨的特点。

4.魏晋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魏晋时期出现了草书,即行草和草隶。

行草追求速写和书写流畅,草隶则是隶书和草书的结合形式。

5.唐宋时期(公元7世纪-公元13世纪):唐代是中国书法的黄金时期,楷书和草书达到了巅峰。

草书由张旭的“急就章”和怀素的“狂草”等达到高度艺术表现。

6.元明清时期(公元13世纪-20世纪):元明时期,隶书逐渐式微,行草成为主流,表现出大胆、奔放的风格。

清代的书法追求刚劲有力的气势,特点是工整而沉稳。

7.现代书法(20世纪至今):在现代,书法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艺术家们在传统书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实验,探索各种新的书写形式和表现方式。

这只是书法发展历程的概括,每个时期都有众多杰出的书法家和
重要的创作成就。

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持续影响和丰富着中国文化。

中国书法的发展史的简介

中国书法的发展史的简介

中国书法的发展史的简介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可简单归纳为: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草书、行书(汉)→楷书(魏晋)中国书法发展史详细介绍如下:1、先秦书法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2、秦代书法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3、汉代书法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棍牢调真书、行书,至汉末,中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4、魏晋书法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

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

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

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

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

5、南北朝书法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此时书法以魏碑最胜。

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6、唐代书法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6、五代书法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迭起。

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

7、宋代书法从公元960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

8、元代书法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

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

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

9、明代书法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

法帖传刻十分活跃。

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

10、清代书法是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中兴期,上与大唐时代遥相呼应。

中国书法史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书法史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书法史历史大事年表
战国早期,齐国铸《陈曼簠》、《禾簋》等。

战国中期,湖南长沙左家公山楚墓有毛笔数支。

战国中晚期,楚国作《楚帛书》。

公元前678年(周釐王四年鲁庄公十六年癸卯)
是年,《秦公钟》铸成。

公元前573年(周简王十三年鲁成公十八年戊子)
是年,晋国作《栾书缶》,器以草体入铭,而施以错金。

公元前537年(周景王八年鲁昭公五年甲子)
是年,《秦公簋》铸成。

公元前344年(周显王二十五年秦孝公十八年丁丑)是年,秦作《商鞅量》,铭文字势纵长,开小篆之先河。

公元前313年(周赧王二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戊申)是年,中山国作《中山王方壶》、《中山王鼎》等器;秦作《诅楚文》刻石。

公元前309年(周赧王六年秦武王二年壬子)
是年,四川青川县郝家坪秦墓有《青川木牍》,字体为早期隶书,标志着秦文隶变已经开始。

公元前227年(秦王嬴政二十年甲戌)
是年,湖北云梦睡虎地有秦简《语书》。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

中 国 书 法 简 明 历 史 年 表 编辑:王端宝

中 国 书 法 简 明 历 史 年 表   编辑:王端宝

秦前221年--前206年大篆小篆《史籀篇》《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李斯胡毋敬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着手实行思想文化的统一政策。

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进行“同文”运动,“丞相李斯乃奏同一”,“罢其不与秦文合者”,遂统一文字,史称小篆,乃中国最早的统一文字。

传秦国大将蒙恬制笔。

胡毋:姓,胡毋敬是太史令,曾作《博学篇》。

籀音zhou峄音yi西汉东汉前206年-公元8年公元25年-220年篆书隶书行书东汉中期章草东汉末期楷书东汉末期《石门颂》《礼器碑》《华山庙碑》《景君碑》《鲜于璜碑》《史晨碑》《乙瑛碑》《曹全碑》《冠军帖》崔瑗杜操刘德昇蔡邕张芝许慎《说文解字》崔瑗《草书势》蔡邕《篆势》《笔赋》赵壹《非草书》托名蔡邕《笔论》托名蔡邕《九势》西汉重视书法但不兴立碑,因此西汉的篆书作品很少传世,我们今天所见的西汉篆书多为铜器刻文,分书意味已逐渐加重。

到东汉时,篆书的使用范围缩为两个:一是碑额题字,一是祭文拜册。

其他书写摹刻多为隶书,这时期的隶书已经非常成熟。

两汉时,简、帛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书写材料,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得到普及。

隶书又名分书,隶书的草写未脱隶意,被称作章草,张芝变章草为今草,史称草圣。

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公元220-公元280年公元265-公元420年公元420-公元581年魏碑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天发神谶碑》《爨宝子碑》钟繇《宣示表》索靖《月仪帖》《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陶弘景《瘗鹤铭》《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钟繇卫觊、卫瓘、卫恆、卫宣、卫夫人索靖陆机琅琊王氏(羲之、献之等)王僧虔卫恒《四体书势》杨泉《草书赋》王羲之《笔阵图》王羲之《自论书》王珉《行书状》虞龢《论书表》王僧虔《书赋》《论书》楷书自汉末至两晋逐渐成熟。

到魏晋时代,行书基本成熟,传刘得昇创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书法尚韵北魏时的摩崖、墓志等的书体,摆脱隶法,史称“魏碑”,是楷书的一种,对后世书法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简明书法史(附简明历史年表)精编版

中国简明书法史(附简明历史年表)精编版

中国简明书法史(附简明历史年表)【先秦书法】甲骨文章法特点:字行有自右向左,也有自左向右。

艺术特点:结体简洁,清俏劲健甲骨文金文商周时期定义:古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图形文字指的是金文艺术特点:均匀对称线条圆润富有装饰性和表现性大盂鼎,毛公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石鼓文战国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石刻之祖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刻石艺术特点:结体方整匀称,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书写笔意浓厚古文是指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所用的文字大篆狭义:石鼓文广义:小篆以前所有的文字石鼓文小篆代表碑刻: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艺术特点:笔画圆转流畅,结体呈纵势长方形,左右对称均衡,结构严谨工整玉箸篆:秦小篆/铁线篆:唐篆秦诏版统一法度衡石丈尺的诏书,刻在衡器上的铜版中秦简《青川木牍》:甘肃;《云梦睡虎地秦简》:湖南《青川木牍》【汉代书法】隶书隶变:圆转笔画变为方折,纵势字形变为横势中国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在东汉时期,篆、隶、真、行、草五体都已具备,并在民间流行西汉代表作(记住出土地)孙膑兵法:山东; 居延汉简:内蒙; 武威汉简:甘肃; 鲁孝王刻石东汉碑刻三大风格一:优美整齐,秀逸端庄:《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熹平石经》二:古朴劲健,方整雄浑:《张迁碑》、《鲜于璜碑》、《衡方碑》三:古朴自然潇洒,意趣盎然而浪漫多姿(摩崖):《石门颂》、《西峡颂》、《杨淮表记》西峡颂末尾刻有书写者仇靖,是迄今见到的最早的署有书写者姓名的碑刻石※后人评价:汉隶正则※秦八体与汉六体的对应:小篆→小篆;隶书→佐书;摹印→缪篆;最早的书法理论家:蔡邕他最著名观点:书者,散也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东汉崔瑗《草书势》最早探讨书法理论:萧何《乙瑛碑》《西峡颂》章草隶书的快写体艺术特点:大小均匀,字字独立,上下两字绝不连笔,章法取直行纵势皇象《急就篇》、索靖《出师颂》草圣:张芝在章草基础上创造今草《急就篇》汉名家代表作蔡邕《熹平石经》草书:皇象《急就章》; 索靖《月仪帖》《出师颂》; 张芝《秋凉帖》《冠军帖》汉篆:《袁安碑》,《袁敞碑》,《祀三公山碑》《嵩山开母庙石阙铭》书论:蔡邕《笔论》,《九势》、《大篆赞》、《小篆赞》、《隶书势》许慎《说文解字》归纳六书: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中国书法发展史简要

中国书法发展史简要

中国书法发展史简要
中国书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中国青
铜器时代,已经有了一些与书法相似的符号,随着商代的发展,甲骨文逐渐形成,文字也开始出现。

2. 简牍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3世纪):字体开始发展为
隶书,以及楷书、草书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北魏书法家
王羲之创建了“六朝八体”之一的行书风格,南朝书法家王献之创造了“兰亭序”楷书。

4. 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7世纪-公元20世纪初):唐代褚遂良、怀素、颜真卿等书法家开创了一代宗师,唐代晚期还出现了草书大家张旭;宋代的颜真卿、董其昌等书法家影响深远,元代有赵孟坚、赵之谦等大师;明代王铎、唐寅等书法家保留了前人的技法,同时又融入了当时的文化,清代的文徵明、董其昌和米芾等大书法家,再次将书法推向高峰。

5. 现代时期(20世纪初至今):现代书法始于20世纪初的
“五四”运动期间,刘海粟、齐白石等艺术家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创新,开创了现代书法艺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等数字技术的出现,也为书法艺术带来了新的领域。

中国书法发展史表格

中国书法发展史表格

中国书法发展史表格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一、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於汉字的萌生同时。

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

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西元前 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後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

从商代後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

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

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主要作品介绍:殷甲骨文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

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

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图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

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西周大盂鼎铭文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着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

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中国简明书法史(附简明历史年表)

中国简明书法史(附简明历史年表)

中国简明书法史(附简明历史年表)中国简明书法史(附简明历史年表)【先秦书法】甲骨文章法特点:字行有自右向左,也有自左向右。

艺术特点:结体简洁,清俏劲健甲骨文金文商周时期定义:古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图形文字指的是金文艺术特点:均匀对称线条圆润富有装饰性和表现性大盂鼎,毛公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石鼓文战国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石刻之祖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刻石艺术特点:结体方整匀称,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书写笔意浓厚古文是指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所用的文字大篆狭义:石鼓文广义:小篆以前所有的文字石鼓文小篆代表碑刻: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艺术特点:笔画圆转流畅,结体呈纵势长方形,左右对称均衡,结构严谨工整玉箸篆:秦小篆/铁线篆:唐篆秦诏版统一法度衡石丈尺的诏书,刻在衡器上的铜版中秦简《青川木牍》:甘肃;《云梦睡虎地秦简》:湖南《青川木牍》【汉代书法】隶书隶变:圆转笔画变为方折,纵势字形变为横势中国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在东汉时期,篆、隶、真、行、草五体都已具备,并在民间流行西汉代表作(记住出土地)孙膑兵法:山东; 居延汉简:内蒙; 武威汉简:甘肃; 鲁孝王刻石东汉碑刻三大风格一:优美整齐,秀逸端庄:《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熹平石经》二:古朴劲健,方整雄浑:《张迁碑》、《鲜于璜碑》、《衡方碑》三:古朴自然潇洒,意趣盎然而浪漫多姿(摩崖):《石门颂》、《西峡颂》、《杨淮表记》西峡颂末尾刻有书写者仇靖,是迄今见到的最早的署有书写者姓名的碑刻石※后人评价:汉隶正则※秦八体与汉六体的对应:小篆→小篆;隶书→佐书;摹印→缪篆;最早的书法理论家:蔡邕他最著名观点:书者,散也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东汉崔瑗《草书势》最早探讨书法理论:萧何《乙瑛碑》《西峡颂》章草隶书的快写体艺术特点:大小均匀,字字独立,上下两字绝不连笔,章法取直行纵势皇象《急就篇》、索靖《出师颂》草圣:张芝在章草基础上创造今草《急就篇》汉名家代表作蔡邕《熹平石经》草书:皇象《急就章》; 索靖《月仪帖》《出师颂》; 张芝《秋凉帖》《冠军帖》汉篆:《袁安碑》,《袁敞碑》,《祀三公山碑》《嵩山开母庙石阙铭》书论:蔡邕《笔论》,《九势》、《大篆赞》、《小篆赞》、《隶书势》许慎《说文解字》归纳六书: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中国汉字与书法发展简史表(册)

中国汉字与书法发展简史表(册)

中国汉字与书法发展简史表(册)(原创作品,一日一讲)十二,楷书四体(欧,颜,柳,赵)欧体欧阳询,公元557年至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后世称“欧阳率更”。

书则八体尽能,尤善正,行书。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翰墨之冠”。

书法体方笔圆,后世称为“欧体”。

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历来被奉为学习楷书的范本。

颜体颜真卿,公元709年至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及第,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后世称“颜鲁公”。

他开创了书法雄强书风,为书法中的盛唐气象开辟了道路。

代表作有《多宝塔感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

尤以时年72岁时所撰并书的《颜家庙碑》(俗称四面碑)笔力雄健,结体茂密,丰美端丽,气韵醇厚,庄严淳朴。

“挟泰山岩岩气象'。

颜体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颜真卿之后的柳公权,以及宋代四大书法家中的苏轼、黄庭坚、蔡襄,都受过颜书的深刻影响。

柳体柳公权,公元778年至865年,字诚悬,唐元和三年登进士科,官至太子少师少保,历任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侍书。

穆宗问他用笔之法时,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

柳书以楷最为著名,其字形挺拔,笔力凌励,点画顿挫,法度极严,世称”柳体”。

传世书迹有《金刚经》,《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柳体有一种清劲之美。

北宋米芾说: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颜书博大,柳书清正,故后世有“颜筋柳骨”之说。

赵体赵孟頫,公元1254,至1322年,字子昂,宋太宗11世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官至翰林学士,荣禄大夫。

他的书法是篆、隶、楷、行、草无所不精。

作品流传很多,如《胆巴碑》,《三门记》,《洛神赋》等。

三门记为他晚年力作,用笔多方,结体取法李邕、徐浩,遒密稳健,疏朗有致,被后人誉为”天下赵碑第一”。

趙孟頫在书画艺术上都有巨大的成就和影响。

以下为作者书法习作,与课题无关。

中国书法的发展史

中国书法的发展史

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中国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意义。

它跨越了几千年的时间,经历了众多的变革,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下面是中国书法发展史的主要内容和发展阶段:1.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5世纪)甲骨文是中国书法的最早形式,出现在商代晚期。

当时人们用龟甲和兽骨写字,形成了特有的文字风格。

甲骨文书写简洁、富有生动性,成为后来的书法发展奠定了基础。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兰亭集会、后至篆刻、爰微堂帖、古今图书等多件书法名作问世。

兰亭集会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是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

3.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非常发达,许多著名书法家如王羲之、王献之等名流纷至沓来。

他们的书法作品以行草、楷书、隶书为主,形成了后来的楷书、行书和草书的主流风格。

4.唐代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期,书法史上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的名作。

骆宾王楷书、怀素草书、张旭、李阳冰行书等,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不可替代的经典之作。

5.宋代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代时期,米芾的书法影响力非常大,被誉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此外,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家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大家。

他们的书法作品在当时亦备受推崇。

6.元代时期(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元代时期,书法风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当时出现了一种新的草书风格,称为“怪异体”,是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当时出现的一些著名书法家如赵孟阳、黄公望等,也都在怪异体书法上具有重要的贡献。

7.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明清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

明代时,文徵明、唐寅、钟繇等书法家的作品留下了许多著名之作。

清代时,倪瓒、张照等书法家的作品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

唐代、宋代、金元时期的书法艺术得到了更加全面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书法发展简表

中国书法发展简表

用篆、隸書法的線條趣味來寫楷書或行 篆隸,不單具備了
書,這種新的書法風氣,被稱為「碑學」。 古代篆隸的形貌,
更致力追求雄渾樸
厚的金石趣味;同
時還展現出書法家
的個性,絕非純粹
的仿古。
葉恭綽
康有為
(1881-1968)
(1858-1927)
《行楷書正氣歌》 《行書五言聯》
6
時代 二十世紀
書風演變
博古開新 ─ 二十世紀書法的發展
中國書法發展簡表
書法藝術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它在不斷地演變。書體的發展演進最初是基於社會的需要及工具的改進而出現變化的, 這就是功能上的改變。待到書體發展成熟後,書法亦進入了藝術化時期,藝術家的個性追求便成了風格變化的主要原動力。
時代

(約公元前 1600-1100)
書風演變篆大篆 ─ 中國文字的源(甲骨文及 金文)楷
行草
歐陽詢《夢奠帖》、 孫過庭
褚遂良《雁塔聖教 序》、 顏真卿《多寶塔碑》、
(648 -703)
《書譜》、 懷素
唐代《小楷出曜論卷第 《自敘帖》 六》
古人稱唐代的
相傳王羲之始建立的「永」 書風為「唐人
字八法,是楷書的八種基本 尚法」。表示唐
筆法,即側(點)、勒(橫)、 代書法家在建
努(豎)、趯(挑鉤)、策(仰 立書法(楷、
5

(1644-1911)
金石風格的流行
吳昌碩
金農
明末清初,書法家漸漸放棄學習晉唐帖 本的風格,轉向學習更古老的漢隸碑刻 的書體。到清代中期,受到考據學的影
(1844-1927)
《篆書集石鼓 文五言聯》
(1687-1763)
《隸書詩》

中国书法简明史

中国书法简明史

中国书法简明史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下面,我将分步骤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书法的简明史。

一、战国时期的秦汉简秦汉简是中国最早的书法之一,它出现于战国时期,在秦汉时期达到了高峰,是中国书法的奠基作品。

秦汉简的特点是字形简洁,端庄秀美,自成一体,为后来的篆书提供了典范。

秦汉简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源头之一。

二、隶书的盛行隶书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书法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它是唐代书法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卓越成就。

唐代的隶书风格端庄挺拔,结构稳健,字体规整,清秀俊俏。

中国历代的书法家都重视隶书,认为它是书法中的一大功课,对后来的楷书、行书都有深远影响。

三、楷书的兴起中国书法的发展趋势是先简后繁,从秦汉简到隶书再到楷书,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

楷书是从隶书演变而来,主要特点是字形端庄、漂亮,笔画清晰,是商务场合和书信信件中常使用的一种书法。

楷书代表作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赵孟颖的《行书钞》等。

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书法。

四、行书的发展行书的产生距离今天已经有1200年左右的历史了,它是从楷书演变而来的。

行书是一种书法技术非常高超的书法艺术,它不论是书法笔法、书法技法都是非常讲究的。

行书的代表人物有张旭、怀素、王羲之等,他们都是行书的巨匠。

五、草书的崛起草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是中国书法中最难掌握的一种书法。

草书,就如它的名字一样,是毛笔写出来的“草”,常常显得粗糙、激情,但又不失为一种美的艺术表现。

草书代表作品有张旭的《兰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

草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风格,对于琢磨笔法及书法心境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六、现代书法艺术20世纪初以来,中国书法艺术开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书法艺术在形式上开始有所创新,许多艺术家在笔法上开始大胆尝试,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书法艺术的人文内涵、时代感和美学价值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书法简明历史

书法简明历史
泰山刻石
隶书(汉)
字形扁方,
左右伸展; 左波右磔(zhé 即笔画捺), 蚕头燕尾。
曹全碑
在书体演变过程中,由隶书向楷书、行书、草书 同时演变,大概在魏晋时期均已出现了。
考考你:你知道楷书四大家吗?
欧阳询(唐)
《九成宫醴泉铭》
(局部)
柳公权(唐)
《玄秘塔碑》
(局部)
颜真卿(唐)
《颜勤礼碑》
(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金 文
与甲骨文几乎同时兴起的书体是金文,因铸刻在青铜器上而得名。在商周,一个人 如果为王朝策立了功勋,君王就大量地予以赏赐。立功的人常常要铸造青铜器,并 铸刻上自己的功勋,以显耀于后世。这些记录功勋的文字流传到现在,也成为书法 艺术的瑰宝。
小篆又称秦 篆——它的 笔画首尾匀 圆,结构对 称;给人以 刚柔并济, 圆浑挺健的 感觉,对汉 字的规范化 起了很大的 作用。
•书法的历史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东方艺术的代 表。 从古到今,世界上数千种文字仅止于记事传言,虽有写得美 观、带有艺术意味的文字,但是只有汉字的书写上升为一门特 别高深的艺术,它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形式意味和笔法体系,有 严格的技艺规范和品评标准,其审美意味所表现的创造主体的 心灵世界,是书法艺术的精神构成,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赵孟頫(元)
《三门记》
(局部)
考考你:你知道天下三大行书吗?
1、《兰亭序》
王羲之(晋)
2、《祭侄文稿》 颜真卿(唐)
3、《黄州寒食帖》 苏轼(宋)
汉字演化的过程
甲骨文(商周早期)
• 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 用龟甲或兽骨 进行占卜,然 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刻在甲骨 上,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

中国书法发展史表格

中国书法发展史表格

中國書法發展史一、為中國書法奠定基礎的先秦書法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雖然書法藝術的自覺化至東漢末才發生,但書法藝術當於漢字的萌生同時。

漢字的形成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

目前發現的于原始漢字有關的資料,主要是原始社會在陶器上遺留下來的刻畫符號但許多文字學家認為,它們還不是文字,只是對原始文字的產生起了引發的作用。

大多數文字學家認為“漢字的形成時代大概不會早于夏代”,並在“夏商之際(約在西元前 17世紀)形成完整的文字體系”(裘錫圭《文字學概要》)。

為學術界公認的我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約前14至前11世紀)的甲骨文和金文。

從書法的角度審察,這些最早的漢字已經具有了書法形式美的眾多因素,如線條美,單字造型的對稱美,變化美以及章法美,風格美等。

從商代後期到秦統一中國(前221年),漢字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

這種演變具體反映在字體和字形的嬗變之中。

西周晚期金文趨向線條化,戰國時代民間草篆向古隸的發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

然而書法的藝術性卻隨著書體的嬗變而愈加豐富起來。

主要作品介紹:殷甲骨文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獵涂朱牛骨刻辭)甲骨文發現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緒二十五年)。

是殷商時期刻寫在龜骨,獸骨,人骨上記載占卜,祭祀等活動的文字,是經過巫史加工過的古漢字。

嚴格地講,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稱得上是書法。

因為甲骨文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用筆,結字,章法。

而此前的圖畫符號並不全有這三種要素。

圖為《祭祀狩獵涂朱牛骨刻辭》,商代武丁時期的作品,風格豪放,字形大小錯落,生動有致,各盡其態,富有變化而又自然瀟灑。

不愧為甲骨文書法中的傑作。

西周大盂鼎銘文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時期的著名青銅器,內壁有銘文,長達291字,為西周青銅器中所少有。

其內容為:周王告誡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則忌酒而興,命盂一定要盡力地輔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其書法體勢嚴謹,字形,佈局都十分質樸平實,用筆方圓兼備,具有端嚴凝重的藝術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書法的代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简明书法史(附简明历史年表)【先秦书法】甲骨文章法特点:字行有自右向左,也有自左向右。

艺术特点:结体简洁,清俏劲健甲骨文金文商周时期定义:古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图形文字指的是金文艺术特点:均匀对称线条圆润富有装饰性和表现性大盂鼎,毛公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石鼓文战国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石刻之祖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刻石艺术特点:结体方整匀称,舒展大方; 线条饱满圆润,书写笔意浓厚古文是指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所用的文字大篆狭义:石鼓文广义:小篆以前所有的文字石鼓文小篆代表碑刻: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艺术特点:笔画圆转流畅,结体呈纵势长方形,左右对称均衡,结构严谨工整玉箸篆:秦小篆/ 铁线篆:唐篆秦诏版统一法度衡石丈尺的诏书,刻在衡器上的铜版中秦简《青川木牍》:甘肃;《云梦睡虎地秦简》:湖南《青川木牍》【汉代书法】隶书隶变:圆转笔画变为方折,纵势字形变为横势中国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在东汉时期,篆、隶、真、行、草五体都已具备,并在民间流行西汉代表作(记住出土地)孙膑兵法:山东; 居延汉简:内蒙; 武威汉简:甘肃; 鲁孝王刻石东汉碑刻三大风格一:优美整齐,秀逸端庄:《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熹平石经》二:古朴劲健,方整雄浑:《张迁碑》、《鲜于璜碑》、《衡方碑》三:古朴自然潇洒,意趣盎然而浪漫多姿(摩崖):《石门颂》、《西峡颂》、《杨淮表记》西峡颂末尾刻有书写者仇靖,是迄今见到的最早的署有书写者姓名的碑刻石※后人评价:汉隶正则探秦八体与汉六体的对应:小篆T小篆;隶书T佐书;摹印T缪篆;最早的书法理论家:蔡邕他最著名观点:书者,散也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东汉崔瑗《草书势》最早探讨书法理论:萧何《乙瑛碑》《西峡颂》章草隶书的快写体艺术特点:大小均匀,字字独立,上下两字绝不连笔,章法取直行纵势皇象《急就篇》、索靖《出师颂》草圣:张芝在章草基础上创造今草《急就篇》汉名家代表作蔡邕《熹平石经》草书:皇象《急就章》; 索靖《月仪帖》《出师颂》; 张芝《秋凉帖》《冠军帖》汉篆:《袁安碑》,《袁敞碑》,《祀三公山碑》《嵩山开母庙石阙铭》书论:蔡邕《笔论》,《九势》、《大篆赞》、《小篆赞》、《隶书势》许慎《说文解字》归纳六书: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说文解字》【魏晋南北朝】行书定义:行书是伴随着楷书的流行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它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楷书的直接快写体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钟繇楷书之祖(真书绝世,刚柔备焉)代表作品、:《贺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调元表》其中最能代表钟繇风格的是《力命表》※宣示表》书圣有两位:皇象王羲之皇象代表作《急就章》,《天发神谶碑》索靖代表作《月仪帖》、《出师颂》月仪帖》王羲之定义了中国行书的审美标准小楷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曹娥碑》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怀仁集王书圣教序》草书代表作有《十七帖》《乐毅论》王献之又名“王大令” 一笔书代表作楷书《洛神赋十三行》行草《中秋帖》、《鸭头丸帖》、《十二月帖》《中秋帖》中秋月圆赏名帖——《中秋帖》逐字放大三希堂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快雪时晴帖》平复帖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名家墨迹※※ 北碑南帖南朝禁止立碑北朝所有碑都叫魏碑龙门二十品“北朝明珠”※龙门四品《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魏碑中著名的还有:《张猛龙碑》、《张玄墓志》、《石门铭》、《郑文公碑》、《刁遵墓志》等※《张猛龙碑》张猛龙碑唐诗集字15 首四山刻石岗、尖、葛、铁。

泰山金刚经※郑道昭北圣※ 《郑文公碑》【隋朝】代表作《董美人墓志》(影响钟绍京)、《苏孝慈墓志》(影响欧阳询)《龙藏寺碑》(河北)隋碑第一,对初唐诸家影响很大智永《真草千字文》【唐朝】各时期名家初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探中唐颜真卿、草书大家张旭、怀素※晚唐柳公权※书家和作品楷书: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倪宽赞》、《阴符经》薛稷《信行禅师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郎官石记序》(楷书)※颜真卿《颜勤礼碑》、《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钟绍京《灵飞经》大小钟指的是:钟繇、钟绍京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颜筋柳骨)《九成宫醴泉铭》行书欧阳询《卜商帖》、《张翰帖》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陆柬之《书陆机文赋》怀仁《集王圣教序》李邕:羲之如龙北海如象开创以行书入碑※ 有“书中仙手”之誉《麓山寺碑、岳麓寺碑》、《李思训碑》颜真卿《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颜氏三稿:《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祭伯父《卜商帖》草书孙过庭《书谱》张旭《古诗四帖》、《肚痛帖》怀素《自叙帖》、《论书帖》《肚痛帖》饮中八仙※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文稿》李阳冰《三坟记》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唐代三绝※“李白的诗歌” 、“裴旻剑舞” 、“张旭草书法论著张怀瓘:《书断》※把中唐以前的书家、书史、书论、技法等进行综合性著述的第一人张彦远:《法书要录》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书法艺术资料总集唐篆李阳冰:铁线篆唐隶韩择木【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宋元代】宋四家※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赤壁赋》黄庭坚《松风阁诗卷》、《李白忆旧游诗》米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蜀素帖》(原名拟古诗帖)、《苕溪诗帖》蔡襄《虹县帖》、《谢赐御诗书帖》《赤壁赋》局部《黄州寒食帖》局部其他书家宋徽宗瘦金书赵孟頫《胆巴碑》、《妙严寺记》、《汲黯传》、《定武兰亭十三跋》、《洛神赋》鲜于枢《唐诗册》、《苏轼海棠诗》康里巎巎《渔父辞》李白诗卷书论《墨池编》/ 《续书断》朱文长; 《续书谱》姜夔; 《宣和书谱》《山谷题跋》黄庭坚; 《海岳名言》米芾《六一题跋》欧阳修【明代】※三宋二沈三宋:宋克、宋璲、宋广宋家善章草二沈:指沈度、沈粲兄弟。

※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吴门画派※ 创始人:沈周※晚明四家董其昌、邢侗、米万钟、张瑞图※明末三家黄道周、王铎、倪元璐※吴中四才子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徐渭大写字花鸟画的鼻祖【清代】※中国清代书法开创了碑学代表人物:王铎、金农(漆书),郑燮(六分半书)、邓石如(以书入印)颜体复兴:刘墉,钱沣,何绍基,翁同龢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治邓石如书法碑学兴盛碑学理论家:※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刘熙载:《艺概》。

吴昌硕: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基本常识】执笔:擫,押,钩,格,抵线条质量: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印印泥永字八法:侧,勒,努,趯ti ,策,掠,啄,磔zhe 作品形式:中堂,条幅,横批,条屏,对联,斗方,手卷,扇面,简札以上内容转载自书法屋。

附简明历史年表中国书法简明历史年表编辑:王端宝温秀军(转载请注明!)朝代时间书体代表碑帖时代书家书论名篇书坛纪事备注夏前21 世纪-16 世纪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前16世纪-11世纪前11世纪-前771年前770年- 前256 年甲骨文金文朱书墨书玉书石刻甲骨文书法金文书法《散氏盘》《大盂鼎》《石鼓文》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1899 年,在河南殷墟发现的甲骨文,被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乃殷人占卜文字,龟甲上刻多为卜辞。

夏商周三代用铜锡合金铸成的器物,即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名钟鼎文,又名金文。

汉字造字方法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史称六书。

秦前221 年--前206 年大篆小篆《史籀篇》《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李斯胡毋敬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着手实行思想文化的统一政策。

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进行“同文”运动,“丞相李斯乃奏同一” ,“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遂统一文字,史称小篆,乃中国最早的统一文字。

传秦国大将蒙恬制笔。

胡毋:姓,胡毋敬是太史令,曾作《博学篇》。

籀音zhou峄音yi 西汉东汉前206年-公元8年公元25年-220 年篆书隶书行书东汉中期章草东汉末期楷书东汉末期《石门颂》《礼器碑》《华山庙碑》《景君碑》《鲜于璜碑》《史晨碑》《乙瑛碑》《曹全碑》《冠军帖》崔瑗杜操刘德昇蔡邕张芝许慎《说文解字》崔瑗《草书势》蔡邕《篆势》《笔赋》赵壹《非草书》托名蔡邕《笔论》托名蔡邕《九势》西汉重视书法但不兴立碑,因此西汉的篆书作品很少传世,我们今天所见的西汉篆书多为铜器刻文,分书意味已逐渐加重。

到东汉时,篆书的使用范围缩为两个:一是碑额题字,一是祭文拜册。

其他书写摹刻多为隶书,这时期的隶书已经非常成熟。

两汉时,简、帛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书写材料,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得到普及。

隶书又名分书,隶书的草写未脱隶意,被称作章草,张芝变章草为今草,史称草圣。

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公元220-公元280年公元265-公元420 年公元420- 公元581 年魏碑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天发神谶碑》《爨宝子碑》钟繇《宣示表》索靖《月仪帖》《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陶弘景《瘗鹤铭》《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钟繇卫觊、卫瓘、卫恆、卫宣、卫夫人索靖陆机琅琊王氏(羲之、献之等)王僧虔卫恒《四体书势》杨泉《草书赋》王羲之《笔阵图》王羲之《自论书》王珉《行书状》虞龢《论书表》王僧虔《书赋》《论书》楷书自汉末至两晋逐渐成熟。

到魏晋时代,行书基本成熟,传刘得昇创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书法尚韵北魏时的摩崖、墓志等的书体,摆脱隶法,史称“魏碑” ,是楷书的一种,对后世书法有着重要影响。

钟繇行书始学刘德昇,卫氏、王氏家族皆学钟繇,王羲之师从卫夫人。

爨音cuan繇音you 瘗音yi 觊音ji 谶音chen 隋唐五代十国公元581-公元618 年公元618-公元907 年公元907-公元960 年公元902-公元979 年行书楷书草书篆书《董美人墓志》《苏慈墓志》《龙藏寺碑》智永《千字文》欧阳询《九成宫》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陆柬之《陆机文赋》褚遂良《孟法师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李邕《李思训碑》张旭《肚痛帖》《古诗四帖》怀素《论书帖》《苦笋帖》李阳冰篆书《颜氏家庙碑》徐浩《不空和尚碑》怀仁《集王圣教序》柳公权《玄秘塔碑》柳公权《神策军碑》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杨凝式《韭花帖》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李邕怀素张旭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孙过庭《书谱》李嗣真《书后品》张怀瓘《书断》张彦远《法书要录》楷书经过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发展,在点画和结体上创造了多种形式,积累了各种经验,到隋唐终于发展到了极致,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