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 (二)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 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南郴州一模]魏晋南北朝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将品评与选官权力收归中央,由朝廷委任中正官对地方人才根据德才、门第评定品级推荐朝廷使用。
中正官一般由皇帝信任的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员担任,但是后来中正官评级时往往背离“不计门第”的原则,偏袒士族,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隋唐以来实行的科举制根据考试成绩选拔录用,以此网罗人才,并彰显公平与公正。
唐太宗曾以“天下英雄尽人吾彀中”而自夸。
材料表明()A.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B.地方官员选人失察,徇私枉法C.选贤与能是人们对正义与公平的愿望与追求D.科举制比九品中正制选人更科学更公平更客观解析:材料“由朝廷委任中正官对地方人才根据德才、门第评定品级推荐朝廷使用”“科举制根据考试成绩选拔录用,以此网罗人才”,表明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故选A项;材料科举制没有反映出地方官员选人的腐败,排除B项;材料只有科举制“彰显公平与公正”,排除C项;材料体现“公平与公正”,没有体现选人中的“更科学”,排除D项。
答案:A2.[2019·湖南株洲一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推行“大索貌阅”,按户籍登记的年龄和本人真实外貌进行核对,以防止诈老诈小,此种政策被唐代继承并完善。
据此可知,“大索貌阅”的主要影响是()A.导致了隋朝速亡B.削弱了豪强地主C.提高了政府效率D.增加了政府税收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初年,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大索貌阅”政策颁布之后,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故选D项;“大索貌阅的目的在于政府查索隐匿人口,因此,不会导致隋朝灭亡,导致隋朝灭亡的是隋炀帝的暴政”,排除A 项;“大索貌阅”主要目的在于检索隐匿的劳动力以增加政府收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豪强地主,但这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B项;“大索貌阅”与提高政府效率无关,排除C项。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通史限时集训2 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通史限时集训(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郴州质检)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
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异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C.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懦D.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D[思想活跃是文化现象,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江南开发,经济发展,但商业受时代的影响,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玄学兴起并发展,儒家思想融合了道家思想,“援老入儒”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文化的时代特色源自社会时代的变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国家分裂造成了上述文化现象,故D项正确。
]2.(2018·凉山检测)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
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
这一现象说明()A.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B.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C.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D.佛教成为当时主要宗教C[根据“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可知,佛教主动适应社会,日益中国化,故C项正确。
] 3.(2018·资阳模拟)《桃花源记》讲述桃花源阡陌交错,鸡犬相闻,居民甚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有人把推崇这种桃花源式的生活看成心理上的“返祖”现象,主要是因为这种生活()A.就是儒家描绘的大同社会B.是自然经济下的和谐相处C.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被推崇D.是对社会进步的消极放弃D[桃花源式的生活并不是儒家描绘的大同社会,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下的和谐相处不符合“返祖”的含义,故B项错误;桃花源式的生活被推崇与“返祖”之间没有因果联系,故C项错误;“返祖”是一种退步现象,体现了对社会进步的消极放弃,故D项正确。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从魏晋到宋元
专题能力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
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
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
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中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清朝设置军机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2017北京文综,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7.据史载,唐代后期皖南山地的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
四川九陇人张守珪,有茶园在仙君山,“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工者杂处园中”,这说明当时()A.茶叶种植成为主要的农事活动B.茶叶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C.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巨大改变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8.(2017课标全国Ⅲ,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9.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一】魏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制度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2、社会经济(1)农业:均田制;耕耙耱技术。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烧制出白瓷。
(3)商业: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3、文化成就(1)思想:佛教、道教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文人画出现,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
【二】隋唐时期1、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相连,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2.社会经济(1)农业: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丝织技术高,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①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
②城市中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③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④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3、文化成就(1)思想:佛、道盛行,三教合一。
(2)科技: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3)文学:①诗歌: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期,诗体完备,风格多样,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杰出代表。
②出现唐传奇。
(4)艺术:①绘画:进入繁盛阶段,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唐代阎立本、吴道子善画人物。
②书法: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等。
【三】宋元时期1、政治制度(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课时作业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南充市高三三模]东晋政权为笼络南渡聚族而居士民,在长江南北梁益诸州、荆襄一带,置侨州郡县安置侨人,保持其原来籍贯(如在京口设立南徐州),另立户籍,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不受当地政府管辖。
这一政策( )A.不利于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B.标志着户籍制度的成熟C.形成了郡国并行的管理体系D.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2.[2022·洛阳市二模]唐朝初年,尚书省的地位明显高于中书、门下两省,其实际最高长官尚书仆射为群相之首。
贞观年间,唐太宗一方面削弱尚书仆射的权力,同时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的工作,又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长官同堂议事。
这一调整( ) A.旨在提高门下省的地位B.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民主C.便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使宰相的权力名存实亡3.[2022·洛阳市高三三模]隋唐时期,上则以“野无遗贤”为标榜,求贤若渴,下则以文章诗赋相砥砺,孜孜求进,上行下效,蔚然风行,从而出现人才辈出的局面。
这一现象( )A.使社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氛围B.厚植了隋唐繁盛的社会基础C.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出现D.主要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完善4.[2022·西安市临潼区高三二模]唐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立(羁縻)都督府、州、县,册封当地各族首领人物为都督、刺史、县令,实行世袭制,可按本族习俗执政,贡赋、版籍一般不纳入中央户部,但要执行朝廷命令,承办朝廷下达的“公务”,还要应朝廷征调派兵出征。
据统计,全国共有800多个羁縻州、府。
唐代这些举措( ) A.冲击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B.促进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C.受到了藩镇割据势力强烈影响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5.[2022·昆明市“三诊一模”高三质检]唐代地方节度使可自行辟署,延揽人才。
所辟署员属于国家官吏,有“职”有“官”,并可考课升迁,以致“唐世士人初登科或未仕者,多以从诸藩府辟署为重”,唐后期宰相竟有三分之二曾从辟过藩镇使府。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1.〝一尧二舜夏周,春秋战国战不休,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明清。
〞这是同学们熟悉的朝代歌。
按照朝代的更替顺序,空缺处应该是A. 禹、东周、北魏、汉B. 商、秦汉、隋唐、元C. 秦、东汉、北宋、元D. 商、西汉、隋朝、唐B2.〔原创〕〝夏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五代传,宋元后,皇朝至此完。
〞按照朝代更替顺序,文中空缺处应该是A. 商、唐、十国、明清B. 舜、秦、隋朝、明清C. 商、秦、隋唐、明清D. 商、秦、唐朝、明清C3.中国古代朝代更迭如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来〕、辽、西夏、金、元、明、清。
以下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 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社会漫长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B. 经济结构与阶级结构的变化是导致每次更迭的主要原因C. 经济结构与政权结构呈现出同一性的特点导致了王朝重构的同一性特点D. 儒家思想为每个朝代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C此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概括不了题干中的夏、商与西周时期,排除A项;B项〝每次更迭〞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夏、商、周和秦代的思想基础都不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夏、商、西周时期是奴隶制经济基础,相对应的是奴隶制政治体制;而到了秦汉以后,小农经济成为经济基础,与之相适应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板块2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 1.农业 (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土地制度: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 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3)租佃关系: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 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订立契约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 (4)经济重心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耕经济一度遭到破坏,人口南迁,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 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 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发展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主干排查
归纳知识·点拨规律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1.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从三省六部制到一省制 (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尚未定型,也不是正式 的国家权力机关。 (2)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 ①内容: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 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 ②运作程序: 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下 设六部)。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③作用: 三省六部的职权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三省相互牵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 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3)演变: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 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代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一省 制保证了效率,但是威胁了皇权。 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 (1)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2)宋代: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3)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这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2019高考历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12
汉字的演变及特点 (1)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
成熟的文字;金文是商周青铜器时代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研究先秦历
史的重要依据;小篆是秦朝的通用文字,是大篆的简体。 (2)从小篆变为隶书: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 局已经形成,对后世的书法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3)从隶书变为楷书:字体结构基本没变化,但楷书字形简化,字体端正,是 现在汉字的正体字,是书法临摹艺术的典范。
7
汉代以后儒学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 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 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中,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
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法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
思想和基本原则。
8
(1)“礼法结合”“德刑并用”成为统治者制定法律的理论依据。
[典例2] (2016· 全国Ⅱ,26)右图 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 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
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1
考题点评 本题借图文材料考查古代文字演变的脉络。其解答的关键是:注意题干 所述“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并结合图片中三种字体思考。 解析 据题干图文,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 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符合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 这是汉字演变过程的体现,故选B项。 答案 B
13
1. (视角 书法艺术的演变)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 意文字。对于汉字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A.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符号→金文→甲骨文→籀文→隶书 B.秦始皇以书写简便的隶书推行“书同文字” C.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D.明代书法追求“有意无法”的个性化创造 解析 魏晋时期汉字由自发阶段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故选C项。甲骨文是现存 最古老的成熟汉字,先有甲骨文后有金文,故A项错误;秦始皇时期统一的官方文 字是小篆,隶书是民间使用的字体, B项错误;宋代书法追求“有意无法”的个性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知能专练二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隋唐、宋元(13年模拟试题,详细解析)
知能专练(二)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5世纪前期,陶渊明著《桃花源记》,描绘出一块亦真亦幻的人间净土。
现在自称“桃花源”所在的有多处,考察这些地点,大都分布在今天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带,这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是 ( )A.南方经济发达B.南北统一成大势所趋C.作者主要生活在江南地区D.北方战争频繁2.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
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贱”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 )A.工部 B.礼部C.户部 D.兵部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4.(2013·武汉调研)《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
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这说明北宋(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5.(2013·河南高考适应性测试)北宋初年,“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后其权力有膨胀之势,俨然为路级行政长官。
宋廷在各路又置提点刑狱司等三司分转运使之权,宋代路级地方行政制度最终形成。
这从本质上表明 ( )A.分权是宋代集权的必然选择B.控制地方财权是宋代集权的核心思想C.宋代形成路、州、郡、县四级地方行政体制D.宋代地方官制的创新围绕中央权力的加强6.(2013·广东广州测试)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单元检测二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隋唐和宋元时期
单元检测(二)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和宋元时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三联考]下表是魏晋时期的三则故事,这反映出当时( )B.传统儒学遭遇信仰危机C.士人群体追求世俗生活享受D.儒、道、佛三教出现交融2.[2023·泰安市高三三模]唐代房玄龄在其编写的《晋书》中,对于前秦统治者苻坚的人格给予高度赞美:“修废治,继绝世,礼神祇,课农桑,立学校,鳏寡孤独高年不自存者赐谷帛有差,其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令在所以闻。
”其赞美主要是因为( ) A.苻坚对稳定社会做出突出贡献B.苻坚励精图治符合唐代审美标准C.苻坚的作为符合儒家德治标准D.作者借苻坚教化唐代的统治阶层3.[2023·莆田市高三三模]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讲到:“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唐代开放的范围,较汉代更为广泛,更为自由。
在钱穆看来,唐代科举制( ) A.实现了无差别的自由投考B.推动了封建政治的进步C.消除了士族对仕途的影响D.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4.[2023·永州市高三三模]魏晋以来,强宗大族雄踞乡间,武断乡曲,朝廷依靠他们才能贯彻对地方的统治。
但隋唐之际,很多名门望族乃至一般士族的成员纷纷离开其籍贯族源地,迁居“长安—洛阳”京畿之地。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用人制度的重大变化B.京畿之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吸引C.国家政治统一与社会稳定D.朝廷加强中央集权的强制迁移5.[2023·河北石家庄月考]从春秋战国至唐宋,口头叫卖和实物陈列广告逐渐衍化为招牌、酒旗、商品展览等广告表现形式,并出现彩楼、欢门等新型广告,使中国古代广告发展走向兴盛,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
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 ) A.政府重视商业环境的营造B.民营和官营商业竞争十分激烈C.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D.理学盛行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6.[2023·山东日照一模]唐代儒家士人中参禅问道、信佛修道的大有人在,但很难真正放弃世俗生活而单纯追求彼岸世界,甚至佛教和道教自身也逐渐发展出注重现实生活的思想。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解析
第22页/共88页
4.(2011·北京文综)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
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
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第3页/共88页
3.文化成就 (1)思想:佛教、道教兴起,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 书。 (3)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 为“书圣”;文人画出现,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 凡。
第4页/共88页
二、隋唐时期 1.政治制度 (1)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 强皇权,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把读书、考试 与做官紧密相连,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第33页/共88页
考点二 隋唐、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向1
从历史概念、特征、本质属性的角度考查
考题 统计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宋代的“不抑兼并”政策 2013重庆文综:隋唐均田制的内涵 2012安徽文综:宋代商业繁荣的特征
第34页/共88页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
第25页/共88页
5.(2013·天津文综)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从其内容
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 (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一、选择题1.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2.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3.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
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藩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
”唐代朋党之争( )A.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B.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C.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D.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4.下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
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着短衣者,一个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
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C )A.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B.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C.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D.一定程度抵制了土地兼并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 )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6.元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台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由此可见( )A.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 B.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 D.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7.《水经注·淯水》记载了东汉大户樊重兴修水利的规模:“朝水又东南,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北,为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序陂。
2019届二轮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专题卷
专题二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重庆三模,2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
这表明()A.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B.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答案:B解析:材料“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文明的认同,没有反映出少数民族文明对汉族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文明的认同,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少数民族对中原农耕生活的认同,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北方地区政局的变化,故D项错误。
2.(2018北京朝阳期中,6)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两晋南朝时期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不能据此推断当时的赋税和社会状况,故A项错误;由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不能推断当时的商业与城市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由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可以推断当时农业多种经营,江南开发加速,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经济重心南移与租佃关系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3.(2018宁夏育才中学第二次月考,6)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
此图可反映出()A.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B.九品中正制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C.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D.士人们普遍关注和追求进士科目答案:B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该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非科举制,故A项错误;由图片信息可知,九品中正制下选才经过访问、登记报名后经郡小中正、州大中正考核,再经司徒审订厘定职位报吏部,再由吏部尚书定品授官可知,九品中正制下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故B项正确;图片体现了九品中正制下的选才程序,未体现选才标准,故C项错误;士人们关注和追求进士科目应是科举制下士人的追求,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1)农业: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创制
了灌溉工具——筒车,农业经济繁荣; (1)思想:隋唐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隋及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唐中叶后,均 的主张,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田制渐被废弃。
(2)科技:唐朝时,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发明
(2)手工业: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 了火药并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13
通史知识重组
高频考向研判
突破压轴大题
@《创新设计》
(3)评价 ①积极:使传统的“贵族政治、武人政治从此基本上退出了封建中国的历史舞 台”;使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使书院兴起,学者辈出,经学、史学、文 学、科学技术等都很发达。 ②消极: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冗费增多,财政拮据;容易形成党争;头重尾轻, 地方凋敝。
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
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繁荣的历史阶段。
(3)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历经五代十国的分裂、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并立、
元朝走向统一的历程,该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交
融进一步发展,是中华文明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阶段。
16
通史知识重组
高频考向研判
突破压轴大题
@《创新设计》
家国情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 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两宋与辽、西夏、金对峙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两次大分裂时 期,也是两次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和汉族政权的历史地位是平等 的,都为我国边疆的开发及发展作出了贡献。
17
通史知识重组
高》
命题点1:唐代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1.(2018·全国Ⅱ卷,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
高中历史 高三二轮通史训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专题二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专题突破练第3页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重庆三模,2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
这表明()A.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B.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2.(2018北京朝阳期中,6)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3.(2018宁夏育才中学第二次月考,6)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
此图可反映出()A.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B.九品中正制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C.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D.士人们普遍关注和追求进士科目4.(2018广东湛江二模,26)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
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
这说明()A.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B.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C.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D.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5.(2018河南洛阳三模,26)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
这反映出唐朝()A.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B.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C.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D.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6.(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期中,26)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7.(2018福建福州二模,26)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一、选择题1.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2.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3.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
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藩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
”唐代朋党之争( )A.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B.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C.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D.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4.下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
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着短衣者,一个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
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C )A.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B.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C.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D.一定程度抵制了土地兼并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 )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6.元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台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由此可见( )A.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 B.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 D.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7.《水经注·淯水》记载了东汉大户樊重兴修水利的规模:“朝水又东南,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北,为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序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检测(二)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陈寅恪说:“六朝(229~589年)人最重家讳,而‘之’‘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
”他认为虽不能详知其原因,但与宗教信仰有关。
由此可知( )A.六朝人对道教的信仰具有隐秘性B.选取与宗教相关的名字成为时尚C.儒家伦理思想对士族的影响减弱D.儒、道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调和解析:选D 根据材料“‘之’‘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不避讳“之”,父子同字,冲击着封建礼教,“道”体现了道家的信仰,体现的是道教传统的一种冲击、调和,故D项正确。
2.(郑州质检)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
这一制度( )A.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B.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C.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D.瓦解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解析:选D 通过“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可以对那些士族门阀有一定程度的削弱,打击其经济力量,故D项正确。
3.秦始皇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
这种人才选拔标准变化的原因是( )A.法家思想的兴衰B.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C.统治者个人喜好D.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解析:选B 秦朝以法为教,汉武帝以后古代中国的正统思想为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历代选官标准的变化受到统治者、国家政治团体实力对比、统治思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故B项正确,C项错误;儒家核心价值观形成于春秋时期,故D项错误。
4.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要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解析:选C 材料中呈现的是刺史汇报工作的机构的变化:由尚书省到当道节度观察使的转变,说明节度使的权力扩大,故C项正确。
5.据《全唐文》载,歙州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置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
”由此可见唐代( ) A.经济重心已经呈现南移的趋势B.某些经济作物已出现专业化生产C.经济作物种植已主导农业生产D.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传播到江南解析:选B 材料信息只表明这一地区的茶叶的种植情况,说明不了经济重心呈现南移的趋势,故A项错误;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唐代某些经济作物已出现专业化生产,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只表明这一地区的茶叶种植情况,说明不了经济作物种植已主导农业生产,也没有说明是如何进行种植的,故C、D两项错误。
这说明( )A.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B.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C.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D.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7.(南昌模拟)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
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
据此可知( )A.宋代最高行政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B.宋代的专制皇权受到严格的制约C.政事堂为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D.政事堂的设置成为宋代冗官现象的根源解析:选C 从材料“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可知,政事堂主持中央政府的日常工作,故C项正确;A、B、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8.宋代开封府官员赵孚上奏,认为庄宅买卖中屡屡出现诉讼纠纷缘由在于“衷私妄写文契”,建议朝廷下令“集庄宅行人,众定割移,典卖文契各一本,立为榜样。
违者论如法”。
该建议得到宋太宗的批准。
宋徽宗崇宁三年干脆下令“印卖田宅契书,并从官司印卖”。
这表明宋代( )A.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B.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C.力图对物业交易进行国家干预D.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解析:选C 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是从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就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错误,因为汉代就出现了官方契约,故B项错误;“印卖田宅契书,并从官司印卖”表明政府对物业交易进行干预,故C项正确;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9.(潍坊模拟)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邻州。
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社会矛盾日趋缓和解析:选C 据材料“‘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可知,明代租佃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故C项正确。
10.《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
这表明( ) A.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B.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C.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D.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解析:选D 朱熹的做法强调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有利于重续儒家的道统,符合复兴儒学的新时代内涵,故D项正确。
11.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得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
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12.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
这种状况表明( )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解析:选B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发展,说明了印刷技术的进步,材料中“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所以说技术进步会推动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也会促进新的技术产生和发展,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伴随着汉字、汉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儒学在朝鲜三国时期即得到国家承认,得以广泛流传。
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已经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认推行,当时在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之中,高句丽因接壤中国,汉文化的传入相对较早。
据朝鲜史书《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载,小兽林王二年(372年),高句丽正式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
“太学”中也设有博士,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为国家培养官吏。
这显然是模仿了中国官方的教育制度。
至于教育内容,根据《北史》、《旧唐书》记载中国典籍在高句丽流传的情况,由“五经”、“三史”、《三国志》、《晋春秋》等,可以探知其“太学”以儒家经典作基本教材,所授内容则是中国的经学、史学和文学,而中国的史学和文学亦皆贯彻着儒学的精神。
由此可知,当时推行的是儒学的教育。
太学之外,民间普遍设立“扃堂”(扃jiong本义:从外面关门的门闩)教授平民子弟,《旧唐书·高丽传》载“俗爱读书,至于衙门厮养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谓之扃堂。
子弟未婚之前,昼夜于此读书习射。
其书有‘五经’及《史记》、《汉书》、范晔《后汉书》、《三国志》、孙盛《晋春秋》、《玉篇》、《字统》、《字林》,又有《文选》,尤爱重之”。
朝鲜李朝后期(17~19世纪),由于长达七年的反对日本入侵的壬辰卫国战争,加之北方女真族的两次入侵,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内外矛盾交困,封建社会急剧衰退。
朱子学日益流于空谈性理,严重脱离社会现实,无补世用。
于是,以柳馨远、李瀷、丁若镛、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崔汉琦等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立足于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
他们深受从中国传入的启蒙思想及实证的考据学的影响,并借助于欧洲科技典籍,积极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特别强调儒学中“经世致用”及利用厚生的思想,力倡远虚文近实用,学以致用,以变革社会,救国救民。
于是形成了朝鲜儒学中打破朱子学传统的重要学术思潮——实学思想。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儒学在朝鲜半岛传播的特点。
(12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朝鲜对儒家文化的态度。
(13分)解析:第(1)问,从儒学在朝鲜得到国家承认到朝鲜李朝后期对儒家思想的传播上分析儒学在朝鲜半岛传播的时间特点;从高句丽对儒学的态度分析儒学在朝鲜半岛传播的特点。
第(2)问,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态度分析,应结合时间段来看待朝鲜对待儒家文化态度,前期是全盘接受,后期结合国情反思、改造;同时历史学科要求评价历史事件应辩证分析,既要看到儒家文化的传入对推动朝鲜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朝鲜社会在向近代转型过程中,要立足国情对儒家文化进行合理取舍,改造儒家文化,与时俱进。
答案:(1)特点:从汉朝开始传入,高句丽传入最早;(3分)国家建立儒学教育体系(国家太学,民间扃学);(3分)教授中国儒家经典和历史;(3分)中国传统儒学在朝鲜教授近两千年。
(3分)(2)评价:对先进的中国文化完整接受;(3分)中国儒家文化为朝鲜社会、文化奠基并推动社会发展,对朝鲜历史产生了积极影响;(3分)朝鲜成为汉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圈的重要代表;(3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并结合朝鲜国情,朝鲜能积极主动改造儒家文化,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实学思想”,体现了朝鲜文化的与时俱进。
(4分) 14.(邯郸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
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
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解析:根据材料“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得出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